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暑期支教個人報告多篇

暑期支教個人報告多篇

暑期支教個人報告多篇

【第1篇】大學生暑期支教個人社會實踐報告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羣崮,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雲海,搖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筆桿,助孩子寫下:相信未來。

支教到崮崖國小也有些日子了,平淡的日子像山上的一汪清泉,卻又總是充盈着孩子們帶來的充滿驚喜的小浪花。

孩子們與大山外面説近也不近,説遠也不遠。夢想與現實只是一座山的距離,他們在這頭,夢卻在那頭。孩子們沒有碰過照相機,當我們的支教隊員拿出相機給他們拍照的時候,他們像看見外星生物一樣好奇,靈動的小眼睛一直盯着相機,捨不得離開哪怕一秒鐘的時間。一位支教隊員動情地説:“那眼神,真是能把人的心都看化了。我真的不忍心不讓他們摸一摸。也許他們學不會攝影的基本常識,學不會掌握快門的速度,但哪怕讓他們摸一摸,就只是摸一摸,哪怕就只給他們當玩具,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我們給孩子們們上了一堂關於夢想的課。黑板上板書着“我的大學我的夢”,課前我們發給孩子們每個人一張山東理工大學的明信片,上面印有山東理工大學的標誌性建築、美麗的山水風景,孩子們捧在手心,緊緊攥着屬於自己的那張。當我們要求他們寫下自己的夢想的時候,每個孩子都仔仔細細,再三斟酌,哪怕就是平時調皮搗蛋的孩子也一筆一劃地在紙上留下自己的夢想,緊緊蓋住,彷彿生怕被什麼偷走了一樣。但是透過他們的指縫,我們還是看到了一些,一個剛把玩過照相機的孩子寫道:看到大哥哥的攝影機,我以後想當一個攝影師。歪歪扭扭的字體,簡簡單單的夢想,卻足以讓我們濕潤了眼眶。一個孩子寫完了以後,像祈禱一樣地放在手中,上面闆闆正正地寫着:我的夢想學校是美麗的山東理工大學,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一定要考上山東理工大學。看到這裏,哪怕再苦再累,再差的生活環境,只要能給他們帶來夢想,帶來希望,我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也許有的人還在抱怨自己大學不是211,不是985,但你們嫌棄的現在卻是多少山裏娃日夜憧憬的未來。

有人説崮崖不缺美麗的風景,是天上人間。但這美麗的風景和孩子們的教育環境卻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無疑是冰冷的,令人寒心的。我們不能從本質上改變什麼,但是我們有寬厚的手掌,支教的路上就讓我們托起他們的夢想。

天上人間,如果真值得歌頌,也是因為有了孩子才變得鬧哄哄。

【第2篇】暑期支教實習報告個人心得體會

坐上離開白河的麪包車,我回頭望了望讓我留下一生難忘記憶的白河,心裏幾多感觸。當時我和其他同行之友,把頭伸出窗外,大聲喊:白河我走了!”喊着喊着聲音都哽咽了。那離別的場面不斷浮現於我的腦海:孩子們捨不得老師,哭着和老師説:“老師不要走,我們需要你們,明年你們一定要來哦,不然我們見不到你們,我們也不來哦。”情到深時,老師和學生擁抱一團痛哭,十分不捨。那時,我強忍着淚水,讓自己不哭,作為班主任的我,要堅強,要收拾好心情,安慰哭的不成樣的孩子和其他科任老師。其實我的內心又是何其的不捨,捨不得這羣單純可愛的山裏孩子,只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好好成長,等過些年我一定要再回來看看他們。回顧自己着在屏邊縣白河實踐的點點滴滴,這一個月的難忘經歷不僅賜予我一輩子受用的收穫,也給我的心靈帶來許多觸動。其實,我一開始就疑惑,我們這些大學生的短期支教,到底能給山裏的孩子帶來多大實質性的的改變呢?而且社會對於大學生短期的支教是存在着爭議的,我也看過相關的評論文章。我當時就想我真的不能給他們帶來很多知識,而所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也極為有限,我能做的是給大山的孩子開闊視野,對自己的未來有着美好的嚮往,讓他們樂觀自信去面對自己的處境。我們實踐的時間只有不長不短的一個月,但通過這一個月的教學和接觸,學生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取得的進步也是可見的。很多學生從內向孤僻變得活潑開朗,從上課不敢回答問題到積極踴躍地舉手發言,從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到最後瞭解些許並有了憧憬,有的學生由得過且過似的生活方式變成對生活有所追求,有的學生由自卑悲觀到自信樂觀轉變,正是孩子們這種渴望走出大山的慾望在不斷地激勵他們努力學習。

而我們這羣在大學裏接受理論學習的青年,來到邊遠地區吃苦實踐並不斷在實踐中鍛鍊自己,使自己受益匪淺。從剛開始來到這裏的不習慣,到最後的的捨不得離開;從第一次講課略有些緊張,到後來上課從容自如,儼然是一位合格的老師;從一開始去家訪時走不慣山路,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到可以吃苦耐勞,精神昂揚,我的每一天都在不斷地適應,每一天都在進步。除此之外,我不僅收穫了與隊友之間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情,收穫了一份純潔的師生情,更收穫了一種不畏艱苦、吃苦耐勞的精神。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體會到,在大學裏如此平凡的我也可以如此彰顯自己的價值,並自信自己也是一個社會有用之才。

通過緊張的招募面試,我幸運地成為去我校明日鄉公益支教團的一員,當時面對着激烈的競爭,我並沒有報多大的希望自己能夠通過面試,當收到面試通知的時候,我感覺到人生得到了莫大的鼓舞。為了此次暑期實踐的順利開展,明日鄉的鄉親們相互協作分工、互幫互助,通過舉行一些活動,在前期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僅如此,暑期實踐的準備工作也做得很充足,開展了一個月的培訓,而我個人也是做了充分的準備:收集資料,寫教案,準備遊戲,讀一些心理學的書。

7月7日我們在學校舉行了出征儀式後,我們浩浩蕩蕩的隊伍就開始出發了。四天三夜的長途跋涉,這艱辛可想而知,大學放假高峯期,鐵路迎來暑期客流高峯期,火車上特別擁擠,而且作為女生,在這個尷尬的時候生理週期來了,並且我是那種每次都痛經的人,對於這次長途火車之行是很不樂觀的,而且我自己提着好多東西,只要身體能用的部位都用來拿行李了,還要搶火車上的放行李的地方,由於走的倉促,忘記帶長袖的外套了,在火車凍死我了,不過我還是挺過來了。我們在7月10日終於抵達我們的目的地白河鄉,在這我們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暑期支教社會實踐活動。然而,在白河鄉居住環境、教學條件比我想象中的要好些。但是,有點讓人受不了的是白河炎熱天氣,下雨時潮濕的環境和肆虐的蚊蟲,還有要洗冰涼的冷水澡,這對於女生來説也是挺大的考驗。這期間不少隊友都生病了,而我也在中途發燒感冒了一週。

在一個月的支教時間裏,我主要負責的是七年級三個班的思想品德課,擔任七年級三班的班主任,事務還是挺多挺繁瑣的。這一月過的很累很充實很有意義,給我留下了好多難忘的記憶,幾乎每天都會讓我不同的感受,可以説這個月的回憶是十分的豐富的。在此,我就從豐富的記憶之花中擷取一兩朵來展示吧。第一週的家訪真的是十分讓人銘記和感觸頗多的。我們隨着學生走着顛簸不堪的山路,冒着炎炎烈日,向高山進軍。剛開始大家都是挺興奮的,一路欣賞着醉人的景色,一路開心的拍着照片留念,剛剛走着一個多小時,都累的不行了,汗流浹背,熱氣悶人,尤其是我們的隊長,一個有點胖胖的大男孩,衣服全都濕透,頭髮全都濕淋淋的,還冒着熱氣,彷彿一個落湯雞。帶路的孩子傻傻的笑着對我們説:老師以你們這走走停停的速度的話,一天都走不到我們家。我們當時就不禁啊了一聲,雖然我自己也是農村出來的,從小上國小和國中也是走山路過來的,可是與這些漫長顛簸崎嶇的山路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了哦,再加上多年的不走山路了,我也是精力不濟,沒走多久也是累的倒地就坐。可是那些孩子們仍然健步如飛,有説有笑的,真的是讓人無比佩服。這裏的紫外線十分強烈,雖然我因為炎熱一直出汗沒有塗防曬,但是我是帶着帽子,並打着傘的,結果兩個手臂以及脖子還是被曬傷了,紅通通的,事後也掉皮了,黑一塊白一塊的,挺難看的。其中一個帶路的孩子特別善良樂觀,全程陪伴我們的整個家訪,一路上不停的給我們作介紹,真是一個十分熱情的小導遊,彷彿一隻快樂的小鳥。為了在天黑前趕到,我們選擇走小路,穿越玉米地、草叢、小樹林,憑着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拖着疲憊的身軀,我們最後征服了海拔大約三千米的高山,抵達我們留宿的美珍同學家:兩間土築的簡陋的房子,屋前很泥濘,飼養了好多牲畜家禽,如牛,馬,豬,貓,屋裏燈光暗淡,家裏唯一的家用電器就是一台又小又舊的電視,屋裏的地板凹凸不平的。但是美珍的家人盡全力去熱情的款待我們,我們抵達時,已經做好飯在等我們了,這該比他們平時吃的要好多了,當時我們都愧疚了。通過家訪美珍爸爸,我們知道家裏年收入微薄,過的挺清寒的,但是爸爸十分支持教育,並説出一句十分驚人的話語:現在,不讓孩子讀書的都是傻蛋。我們為這個爸爸有如此高的見解感到佩服和驕傲,這真的十分難得。這個苗寨坐落於山頂上,下山十分不方便,村民幾乎只有要採購生活用品的時候才會下山,平常都是在進行着忙碌的農活,因此有點閉塞。而且還有山體滑坡的危險,面臨着搬遷。可是由於像這樣的寨子太多了,搬遷工程量又大,所以這個苗寨暫時無法搬遷。早上我們起來,看到了十分美妙的雲彩,雲霧向我們襲來,惟妙惟肖的變換着,真是高出勝景,我們彷彿住在天宮中一樣。這次家訪雖然很累,僅僅是身體的勞累而已,但是我獲益頗多。我們開闊視野,體會這裏的風土人情;漫長的山路的跋涉,對我們的體力,耐力進行着莫大的考驗;改變了自己以前安逸抱怨的想法,上大學來我變得有些懈怠了,也常常會隨着周邊的環境對大學進行抱怨,可是經過這次家訪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相比這些生活在大山的孩子,讀書要走好幾個小時的山路,生活過的如此艱辛,可是卻依然知足快樂着,我又有什麼資格在抱怨呢?我是那麼的幸運,至少我可以上大學啊,我可以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呀。我得好好珍惜我的大學生活,一定要相信自己是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的。

如果問我此行有何感觸,我定會一個字也説不上來,那點滴的感動、對不幸學生的感歎、內心的震顫只能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底。家訪,給我留下深深的觸動。黑暗潮濕的屋子,雜亂的居住環境,還有那與孩子的年齡極為不符的粗活重活,讓我不禁想為那些瘦弱的孩子做些什麼。通過這次實踐,我第一次近距離地在艱苦的環境中接觸貧困家庭,瞭解少數民族聚居區教育的現狀。然而,我此行能做的只是給孩子們帶來些快樂與新鮮,把外面的世界展示給他們看,並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將來能走出貧瘠的大山。不得不説,支教實踐也從許多方面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如此平凡的我也可以做許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的。在這一個月支教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積極培養少數民族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教會這裏的孩子們用創新的思維方式去學習,給孩子們帶來許多樂趣,讓他們接觸到很多外界的新鮮知識;另一方面,我們在艱苦環境下進行實踐,磨礪了意志,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回到學校也會將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發揚光大。這次明日鄉公益暑期支教社會實踐活動,給了我許多人生的第一次,也挖掘了我的潛力,第一次坐那麼久的火車,完全是硬座,以前我從家裏回學校非得坐卧鋪,可這次來學校我就是硬座過來的,當時我就想去雲南都坐了那麼久的時間,而這次回校

時間不用花那麼長,為什麼不可以坐呢,這麼想我釋然了;第一次坐大巴,而且是長途大巴,本人很容易暈車,可怕坐大巴了,來回坐了兩次大巴,也挺過來了;第一次穿行盤山公路,這個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真是讓我暈死了,一坐車眼都不敢睜一下;第一次上完整的一節課,第一次當班主任,第一次走那麼長的山路,第擁有自己的第一批學生、、、、、、、在經過這次暑期支教後,我感覺自己又有了人生的新起點。很感謝明日鄉公益支教團給我這個機會,如果以後我的條件允許的話,而又有這個機會的話,我還是會去的,我牽掛着我七三班的學生。最後祝願明日鄉公益支教團的明天越來越好!

【第3篇】暑期支教實習報告範文個人

坐上離開白河的麪包車,我回頭望了望讓我留下一生難忘記憶的白河,心裏幾多感觸。當時我和其他同行之友,把頭伸出窗外,大聲喊:白河我走了!”喊着喊着聲音都哽咽了。那離別的場面不斷浮現於我的腦海:孩子們捨不得老師,哭着和老師説:“老師不要走,我們需要你們,明年你們一定要來哦,不然我們見不到你們,我們也不來哦。”情到深時,老師和學生擁抱一團痛哭,十分不捨。那時,我強忍着淚水,讓自己不哭,作為班主任的我,要堅強,要收拾好心情,安慰哭的不成樣的孩子和其他科任老師。其實我的內心又是何其的不捨,捨不得這羣單純可愛的山裏孩子,只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好好成長,等過些年我一定要再回來看看他們。回顧自己着在屏邊縣白河實踐的點點滴滴,這一個月的難忘經歷不僅賜予我一輩子受用的收穫,也給我的心靈帶來許多觸動。其實,我一開始就疑惑,我們這些大學生的短期支教,到底能給山裏的孩子帶來多大實質性的的改變呢?而且社會對於大學生短期的支教是存在着爭議的,我也看過相關的評論文章。我當時就想我真的不能給他們帶來很多知識,而所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也極為有限,我能做的是給大山的孩子開闊視野,對自己的未來有着美好的嚮往,讓他們樂觀自信去面對自己的處境。我們實踐的時間只有不長不短的一個月,但通過這一個月的教學和接觸,學生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取得的進步也是可見的。很多學生從內向孤僻變得活潑開朗,從上課不敢回答問題到積極踴躍地舉手發言,從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到最後瞭解些許並有了憧憬,有的學生由得過且過似的生活方式變成對生活有所追求,有的學生由自卑悲觀到自信樂觀轉變,正是孩子們這種渴望走出大山的慾望在不斷地激勵他們努力學習。

而我們這羣在大學裏接受理論學習的青年,來到邊遠地區吃苦實踐並不斷在實踐中鍛鍊自己,使自己受益匪淺。從剛開始來到這裏的不習慣,到最後的的捨不得離開;從第一次講課略有些緊張,到後來上課從容自如,儼然是一位合格的老師;從一開始去家訪時走不慣山路,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到可以吃苦耐勞,精神昂揚,我的每一天都在不斷地適應,每一天都在進步。除此之外,我不僅收穫了與隊友之間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情,收穫了一份純潔的師生情,更收穫了一種不畏艱苦、吃苦耐勞的精神。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體會到,在大學裏如此平凡的我也可以如此彰顯自己的價值,並自信自己也是一個社會有用之才。

通過緊張的招募面試,我幸運地成為去我校明日鄉公益支教團的一員,當時面對着激烈的競爭,我並沒有報多大的希望自己能夠通過面試,當收到面試通知的時候,我感覺到人生得到了莫大的鼓舞。為了此次暑期實踐的順利開展,明日鄉的鄉親們相互協作分工、互幫互助,通過舉行一些活動,在前期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僅如此,暑期實踐的準備工作也做得很充足,開展了一個月的培訓,而我個人也是做了充分的準備:收集資料,寫教案,準備遊戲,讀一些心理學的書。

7月7日我們在學校舉行了出征儀式後,我們浩浩蕩蕩的隊伍就開始出發了。四天三夜的長途跋涉,這艱辛可想而知,大學放假高峯期,鐵路迎來暑期客流高峯期,火車上特別擁擠,而且作為女生,在這個尷尬的時候生理週期來了,並且我是那種每次都痛經的人,對於這次長途火車之行是很不樂觀的,而且我自己提着好多東西,只要身體能用的部位都用來拿行李了,還要搶火車上的放行李的地方,由於走的倉促,忘記帶長袖的外套了,在火車凍死我了,不過我還是挺過來了。我們在7月10日終於抵達我們的目的地白河鄉,在這我們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暑期支教社會實踐活動。然而,在白河鄉居住環境、教學條件比我想象中的要好些。但是,有點讓人受不了的是白河炎熱天氣,下雨時潮濕的環境和肆虐的蚊蟲,還有要洗冰涼的冷水澡,這對於女生來説也是挺大的考驗。這期間不少隊友都生病了,而我也在中途發燒感冒了一週。

在一個月的支教時間裏,我主要負責的是七年級三個班的思想品德課,擔任七年級三班的班主任,事務還是挺多挺繁瑣的。這一月過的很累很充實很有意義,給我留下了好多難忘的記憶,幾乎每天都會讓我不同的感受,可以説這個月的回憶是十分的豐富的。在此,我就從豐富的記憶之花中擷取一兩朵來展示吧。第一週的家訪真的是十分讓人銘記和感觸頗多的。我們隨着學生走着顛簸不堪的山路,冒着炎炎烈日,向高山進軍。剛開始大家都是挺興奮的,一路欣賞着醉人的景色,一路開心的拍着照片留念,剛剛走着一個多小時,都累的不行了,汗流浹背,熱氣悶人,尤其是我們的隊長,一個有點胖胖的大男孩,衣服全都濕透,頭髮全都濕淋淋的,還冒着熱氣,彷彿一個落湯雞。帶路的孩子傻傻的笑着對我們説:老師以你們這走走停停的速度的話,一天都走不到我們家。我們當時就不禁啊了一聲,雖然我自己也是農村出來的,從小上國小和國中也是走山路過來的,可是與這些漫長顛簸崎嶇的山路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了哦,再加上多年的不走山路了,我也是精力不濟,沒走多久也是累的倒地就坐。可是那些孩子們仍然健步如飛,有説有笑的,真的是讓人無比佩服。這裏的紫外線十分強烈,雖然我因為炎熱一直出汗沒有塗防曬,但是我是帶着帽子,並打着傘的,結果兩個手臂以及脖子還是被曬傷了,紅通通的,事後也掉皮了,黑一塊白一塊的,挺難看的。其中一個帶路的孩子特別善良樂觀,全程陪伴我們的整個家訪,一路上不停的給我們作介紹,真是一個十分熱情的小導遊,彷彿一隻快樂的小鳥。為了在天黑前趕到,我們選擇走小路,穿越玉米地、草叢、小樹林,憑着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拖着疲憊的身軀,我們最後征服了海拔大約三千米的高山,抵達我們留宿的美珍同學家:兩間土築的簡陋的房子,屋前很泥濘,飼養了好多牲畜家禽,如牛,馬,豬,貓,屋裏燈光暗淡,家裏唯一的家用電器就是一台又小又舊的電視,屋裏的地板凹凸不平的。但是美珍的家人盡全力去熱情的款待我們,我們抵達時,已經做好飯在等我們了,這該比他們平時吃的要好多了,當時我們都愧疚了。通過家訪美珍爸爸,我們知道家裏年收入微薄,過的挺清寒的,但是爸爸十分支持教育,並説出一句十分驚人的話語:現在,不讓孩子讀書的都是傻蛋。我們為這個爸爸有如此高的見解感到佩服和驕傲,這真的十分難得。這個苗寨坐落於山頂上,下山十分不方便,村民幾乎只有要採購生活用品的時候才會下山,平常都是在進行着忙碌的農活,因此有點閉塞。而且還有山體滑坡的危險,面臨着搬遷。可是由於像這樣的寨子太多了,搬遷工程量又大,所以這個苗寨暫時無法搬遷。早上我們起來,看到了十分美妙的雲彩,雲霧向我們襲來,惟妙惟肖的變換着,真是高出勝景,我們彷彿住在天宮中一樣。這次家訪雖然很累,僅僅是身體的勞累而已,但是我獲益頗多。我們開闊視野,體會這裏的風土人情;漫長的山路的跋涉,對我們的體力,耐力進行着莫大的考驗;改變了自己以前安逸抱怨的想法,上大學來我變得有些懈怠了,也常常會隨着周邊的環境對大學進行抱怨,可是經過這次家訪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相比這些生活在大山的孩子,讀書要走好幾個小時的山路,生活過的如此艱辛,可是卻依然知足快樂着,我又有什麼資格在抱怨呢?我是那麼的幸運,至少我可以上大學啊,我可以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呀。我得好好珍惜我的大學生活,一定要相信自己是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的。

如果問我此行有何感觸,我定會一個字也説不上來,那點滴的感動、對不幸學生的感歎、內心的震顫只能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底。家訪,給我留下深深的觸動。黑暗潮濕的屋子,雜亂的居住環境,還有那與孩子的年齡極為不符的粗活重活,讓我不禁想為那些瘦弱的孩子做些什麼。通過這次實踐,我第一次近距離地在艱苦的環境中接觸貧困家庭,瞭解少數民族聚居區教育的現狀。然而,我此行能做的只是給孩子們帶來些快樂與新鮮,把外面的世界展示給他們看,並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將來能走出貧瘠的大山。不得不説,支教實踐也從許多方面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如此平凡的我也可以做許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的。在這一個月支教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積極培養少數民族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教會這裏的孩子們用創新的思維方式去學習,給孩子們帶來許多樂趣,讓他們接觸到很多外界的新鮮知識;另一方面,我們在艱苦環境下進行實踐,磨礪了意志,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回到學校也會將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發揚光大。這次明日鄉公益暑期支教社會實踐活動,給了我許多人生的第一次,也挖掘了我的潛力,第一次坐那麼久的火車,完全是硬座,以前我從家裏回學校非得坐卧鋪,可這次來學校我就是硬座過來的,當時我就想去雲南都坐了那麼久的時間,而這次回校

時間不用花那麼長,為什麼不可以坐呢,這麼想我釋然了;第一次坐大巴,而且是長途大巴,本人很容易暈車,可怕坐大巴了,來回坐了兩次大巴,也挺過來了;第一次穿行盤山公路,這個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真是讓我暈死了,一坐車眼都不敢睜一下;第一次上完整的一節課,第一次當班主任,第一次走那麼長的山路,第擁有自己的第一批學生、、、、、、、在經過這次暑期支教後,我感覺自己又有了人生的新起點。很感謝明日鄉公益支教團給我這個機會,如果以後我的條件允許的話,而又有這個機會的話,我還是會去的,我牽掛着我七三班的學生。最後祝願明日鄉公益支教團的明天越來越好!

【第4篇】暑期支教個人社會實踐報告

對於學校而言,這些大學生前來支教,更是有可能暫時改善學校師資,因為很多偏遠的山村,由於貧窮落後等因素,一直沒有專業的老師來長期任職,可能是村裏的某個“文化人”來暫時充當老師的角色,所以這些大學生支教活動就能夠短暫的緩解這種情況。下面是關於暑期支教個人社會實踐報告範文,歡迎閲讀

登上返回黔西的中巴車,我回頭望了望一大早趕了幾裏山路來送行的學生,看着那些眼眶濕潤的孩子們,誰也不説話,整齊地站成一排,投來一種不捨與難過的眼神目送我們駛出這條顛簸的山路。捧着學生離別前送我的鮮花,我微笑着向他們揮手作別,只想把微笑當作離別的祝福。但此時,我的內心又是何其的不捨,捨不得這羣單純可愛的山裏孩子,只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好好成長,等過些年我一定要再回來看看他們。

攜手共進,共同成長

回顧自己着在貴州實踐的點點滴滴,這半個月的難忘經歷不僅賜予我一輩子受用的收穫,也給我的心靈帶來觸動。其實,我一開始就明白,我們這些大學生來支教,並不能給山裏的孩子帶來多大的改變。我們實踐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半個月,而所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也極為有限。但通過這十二天的教學和接觸,學生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取得的進步也是可見的。很多學生從內向孤僻變得活潑開朗,從上課不敢回答問題到積極踴躍地舉手發言,從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到最後瞭解百科,還有的學生從沒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到立志成為對祖國做貢獻的人,更有的學生連唱國歌都不會,到後來卻變成小小的愛國主義少年,正是孩子們這種渴望走出大山的慾望在不斷地激勵他們努力學習。

而我們這羣在大學裏接受理論學習的青年,來到邊遠地區吃苦實踐並不斷在實踐中鍛鍊自己,使自己受益匪淺。從剛開始來到這裏的不習慣,到最後的的捨不得離開;從第一次講課略有些緊張,到後來嫌一節課的時間太短而不夠講;從一開始去家訪時走不慣山路,到後來的輕鬆自如,我的每一天都在不斷地適應,每一天都在進步。除此之外,我不僅收穫了與隊友之間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情,收穫了一份純潔的師生情,更收穫了一種不畏艱苦、吃苦耐勞的精神。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體會到,作為大學生應該承擔的一份社會責任,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全力以赴做準備

通過緊張的招募面試,我幸運地成為去貴州支教的一員。為了此次暑期實踐的開展順利,愛心社隊友相互協作分工、互幫互助,在前期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僅如此,暑期實踐的準備工作也做得很充足,有條不紊地完成了前期任務。

六月份的畢業跳蚤市場上多了我們忙碌的身影,大家擠出考試複習的時間,穿梭在梧桐路和愛心社倉庫之間搬運捐贈物資,頂着炎炎烈日進行義捐義賣。通過三天的努力,我們籌集了六百多元的愛心義款,並將它全部用來買帶去給孩子們的文體用品。然而,課程準備也是我們的最重要的前期工作之一。要在六月份緊張的考試複習之餘準備半個月的教學課程,我每天自習後就去圖書館蒐集適合帶去給那裏孩子的百科知識,世界地理知識等,精心的準備只想給孩子們帶去更多的知識和樂趣。六月初,我們就開始了每晚3000米的體能訓練,目的在於增強隊員的身體素質,磨練隊員堅韌的毅力。起初3000米的跑程對平時不鍛鍊的隊員來説並非容易,但是從來沒有人偷懶、沒有人叫苦。在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都能輕鬆地跑下全程,這對我們支教期間每天走幾裏山路去家訪有了很大的體能幫助。在隊員的相互鼓勵和相互督促下,體能訓練一直堅持到去貴州的前一天晚上。

調整適應,潛心教學

7月6日抵達大水鄉,我們開始了為期半個月暑期實踐。然而,在大水鄉實踐的居住環境、教學條件比我想象中的艱苦。居住條件極為簡陋,我們在校長家堆放飼料的雜屋裏自己動手搭上不足四米的木板,八個人就擠在這張通鋪上。然而,潮濕的環境和肆虐的蚊蟲讓不少隊友的皮膚佈滿了紅色的疙瘩。後面一段時間,不少隊友生病了,帶來的藥已全部吃完,我們也只能拖着等它自然好。當地用水困難,我們十人的到來更是加重了附近的用水負擔,為了節約用水,一盆洗臉水我們十名隊友就共着洗,而實踐的半個月誰也不忍心用緊缺的水洗澡。每天上課回來,我們自己做飯,沒有其他菜就只好到山上挖土豆吃,土豆不夠吃就用白糖下飯。儘管條件很艱苦,但是我們從不抱怨,只把心思放到教學上,因為我們明白“吃些苦不算什麼,把教學搞好,讓學生有所收穫,這才是最重要的。”

聽説學校平時只給孩子們開設語文、數學兩門課程,而美術、音樂、體育這些課程孩子們都沒有接觸過。為了讓學生能在短時間裏能掌握更多外界的知識,瞭解更廣泛的知識面,獲取更多的學習樂趣,我們準備了地理、歷史、音樂、繪畫、剪紙、詩歌、體育英語等多們課程。按照往年支教的時候是由兩名隊員配合教學,今年也是如此,這樣相互配合的教學能使課堂更加活躍,也更便於交流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並能及時改正。

我所教的是五六年級的世界地理、英語和各年級的音樂。在與申伶坤配合教五六年級世界地理的過程中,我注重調整難易程度,方便學生掌握世界地理最基礎的知識,並展開各地地形、人口、經濟狀況進行講解,讓學生對世界各地的情況有簡單的瞭解。課後有學生對世界軍事很感興趣,我很樂意與他們進行着方面的交流,將我瞭解的軍事知識告訴他們。為了檢測他們的掌握情況,我會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進行知識搶答,同時也能帶他們回顧上節課講的內容。此外,我還與張瑜彬配合教五六年級的英語。之前他們沒有任何基礎,我們便從簡單的a、b、c教起,而這26個字母對他們來説卻不是那麼容易記住的。我們就教學生唱字母歌,利用字母歌來記憶就更加容易了。考慮到他們的接受程度,我們只教了一些簡單的單詞,比如各種小動物、蔬菜。口語發音卻成為教學中一大難題,學生的發音夾着濃濃的貴州方言,還有些輔音根本發不正確,我和張只好對單詞讀音進行分解,一遍一遍帶讀,一個一個地糾正發音。在我們的努力下,學生終於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並且逐漸改正過來。做老師的看着學生一點點的進步,我感到很是欣慰。

“我深愛着我的祖國”為慶祝建國xx週年,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本次實踐的教學主題是“支教助學,愛我祖國”。為此,我們準備了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如抗日曆史、名族英雄、愛國歌曲、中國地理等,目的在於讓孩子們瞭解在歷史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愛國教育的課堂上,隊員們注意教學方式的創新,講課堂辦得生動、有趣。魏翠蘭、高嵩涓在給一三級上剪紙課的時候,要求每一個孩子們剪圖拼成一幅畫以體現對祖國的愛。三年級的趙歡同學將花朵和貼在紙剪的國旗周圍,他説“我們都是祖國的花朵,希望祖國越來越好。”這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而我個人的愛國課堂,注重趣味、多樣,把愛國精神融入到地理、音樂、百科的課堂之中。在和申伶坤配合將中國地理的時候,我們以從多個角度展開講的方式向學生介紹中國歷史名城、中國國際地位等知識,向他們展示了一個地大物博、綜合實力雄厚的中國。然而讓所有隊員吃驚的是,這裏的學生不會唱國歌,也不知道國歌是什麼或是有什麼意義,於是隊員們一遍一遍教會各個年級的學生學會唱國歌。

在課餘時間,我經常進行自我反省,在反省中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與其他隊員討論並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在給一三年級合班上百科的時候,我會發現內容適合三年級的,那麼一年級的同學聽不懂,而內容適合一年級同學,三年級的同學聽起來又很乏味。琢磨之後,我把內容難易程度進行中和,並從百科知識中引出有趣的成語故事,這樣課堂氣氛就更加活躍了。

收穫與體驗並行

如果問我此行有何感觸,我定會一個字也説不上來,那點滴的感動、對不幸學生的感歎、內心的震顫只能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底。每一次對貧困學生或是留守兒童進行家訪,都會給我留下深深的觸動。黑暗潮濕的屋子,雜亂的居住環境,還有那與孩子的年齡極為不符的粗活重活,讓我不禁想為那些瘦弱的孩子做些什麼。內向卻懂事的留守兒童陳錦在父母打工的十年來只見過他們幾面,他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他只是千萬留守兒童的縮影,他處在一個缺少愛也需要被社會關注的羣體。通過這次實踐,我第一次近距離地在艱苦的環境中接觸貧困家庭、接觸留守兒童,瞭解農村教育的現狀。然而,我此行能做的只是給孩子們帶來些快樂與新鮮,把外面的世界展示給他們看,並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將來能走出貧瘠的大山。不得不説,支教實踐也從許多方面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的意義不在於享樂”我將從現在開始努力奮鬥,將來能致力於愛心事業,盡我所能幫助更多的弱勢羣體,為和諧社會的發展諸如新的力量。

在這半個月支教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教會山區的孩子們用創新的思維方式去學習,給孩子們帶來許多樂趣,讓他們接觸到很多外界的新鮮知識;另一方面,我們在艱苦環境下進行實踐,磨礪了意志,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回到學校也會將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發揚光大。我認為有些從小生活在城市的大學生,缺失的就是一種在逆境中拼搏的精神,而這種精神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逐漸培養,敢於吃苦,樂於奉獻。作為大學生將來要承擔一份社會責任,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把愛心奉獻給需要幫助的羣體,同時也收穫了寶貴的經驗。

【第5篇】暑期支教的個人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xx年暑假社會實踐報告,7月14日—27日我們赴雷州附城中學進行義務支教,短短的13天的支教實踐,如同白駒過隙,留給我的不僅僅是社會實踐中所取得的收穫。更讓我感動的是情意綿綿,師生之情的濃厚,在這其中有太多的辛酸與汗水。我想這是一次不平常的13天的支教生活,因為其中有嘗試、拼搏、有堅持、有失落…更有收穫。這次的支教,它猶如一面鏡子,從它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這樣的實踐讓我聯想到,昔日的我也走向三尺講台,在上面“耕耘”首堅自己的“責任田”。沒有經歷過任何過度期的我,一轉眼就換了身份,頗有些不安與緊張。實踐的第一天,登上講台,掃視台下的學生,面對一雙雙眼睛,講課的聲音有些許的顫抖。平日裏缺少表現的沒有膽量的我,如此的經受不起這樣小小場面。實在是令台下的學生既擔心又在嘴邊喃喃道“老師別緊張”有搗蛋的學生還開玩笑緩解老師的心情。雖然上台前有些緊張,但在教學中我克服了這種心理。清晰明瞭的講解知識點,激情而有活力。把我的知識裝進學生的腦袋裏。感到從未有過的喜悦澆灌着我乾涸的心房。此刻的我從容鎮定,緊張之感隨着課堂的活躍氣氛打入冷宮。真的感到自己越來越有老師的範兒了。在教學經歷中,從備課選材到教學,我無不認真的對待着。上完課後進行教學反思,改變一些不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與教員們共同探討教學內容,交流教學心得與體會,解決教學難點,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總結了支教當中的收穫與不足,也許這對我明確目標,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有個更大的借鑑作用。能夠使我更快的提升認識自己。成為向一名真正的教師而努力,完善自己。從支教以來我將自己所學的內容與實踐相結合,認真的做好實踐中的各項工作。收穫了不少,也進步了好多。

從實踐的目地上看。通過支教,使我在實踐中接觸到了與我的專業有關的實際工作。增強了認識,培養和鍛鍊了我,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基礎,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的能力。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其中我認識到了教師不僅僅是教學,更重要的是關心瞭解每位學生。教師要有敏捷的思維能力,能言善道,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次實踐將為我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同時也是檢驗我教學效果,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的人才積累經驗。併為自己能順利與社會環境接軌做好充分的準備。鞏固我的學習,具備教師行業所具有的實際才能,豐富實際工作中的社會經驗。掌握教學技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工作中去。

從社會實踐的內容上看。按照我的教學安排,我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支教長達13天。其中有教學理論認知。這是對專業知識進行鞏固和提高的。達到根據理論知識指導教學工作。以做到真正的“好老師”,為目的。有一天我去上晚修課,看到黑板上寫着“老師您辛苦了,我們都愛你”讓我感動與欣喜。最起碼得到學生的認可,而感到欣慰與激動。此刻的我已經像是個真正的老師了。在教學中我曾經遇過很多難題,也發現了不足之處。就比如説有些知識點講的含糊不清,沒有照顧到較差的學生的接受能力,一概而講。但是通過請教我的老師,我在教態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做到嚴謹紮實,備課充分,規劃課堂主要知識點等,讓學生知道本節課要完成的內容和要學的重點。有時就算有突發情況也能自行控制好時間。沒有課時,就去聽聽教員們的課,瞭解不同的教學的上課手段和形式的不同。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便於我完善我的教學。我深深感歎當教師的默默無聞,工資的微薄,這微薄而默默的耕耘真不容易呀!這次實踐讓我認識到,所有的工作光紙上談兵是不行的,同樣的教學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教學,方式可以有多種。如授課法、師生互動方式教學。也可結合做練習加深印象。對學生的回答老師要適當的給予鼓勵。

【第6篇】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個人總結報告

支教開展了團體活動,培養農村國小生團結互助,合作共贏的意識;下面是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個人總結報告範文,歡迎閲讀!

登上返回黔西的中巴車,我回頭望了望一大早趕了幾裏山路來送行的學生,看着那些眼眶濕潤的孩子們,誰也不説話,整齊地站成一排,投來一種不捨與難過的眼神目送我們駛出這條顛簸的山路。捧着學生離別前送我的鮮花,我微笑着向他們揮手作別,只想把微笑當作離別的祝福。但此時,我的內心又是何其的不捨,捨不得這羣單純可愛的山裏孩子,只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好好成長,等過些年我一定要再回來看看他們。

攜手共進,共同成長

回顧自己着在貴州實踐的點點滴滴,這半個月的難忘經歷不僅賜予我一輩子受用的收穫,也給我的心靈帶來觸動。其實,我一開始就明白,我們這些大學生來支教,並不能給山裏的孩子帶來多大的改變。我們實踐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半個月,而所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也極為有限。但通過這十二天的教學和接觸,學生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取得的進步也是可見的。很多學生從內向孤僻變得活潑開朗,從上課不敢回答問題到積極踴躍地舉手發言,從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到最後瞭解百科,還有的學生從沒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到立志成為對祖國做貢獻的人,更有的學生連唱國歌都不會,到後來卻變成小小的愛國主義少年,正是孩子們這種渴望走出大山的慾望在不斷地激勵他們努力學習。

而我們這羣在大學裏接受理論學習的青年,來到邊遠地區吃苦實踐並不斷在實踐中鍛鍊自己,使自己受益匪淺。從剛開始來到這裏的不習慣,到最後的的捨不得離開;從第一次講課略有些緊張,到後來嫌一節課的時間太短而不夠講;從一開始去家訪時走不慣山路,到後來的輕鬆自如,我的每一天都在不斷地適應,每一天都在進步。除此之外,我不僅收穫了與隊友之間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情,收穫了一份純潔的師生情,更收穫了一種不畏艱苦、吃苦耐勞的精神。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體會到,作為大學生應該承擔的一份社會責任,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全力以赴做準備

通過緊張的招募面試,我幸運地成為去貴州支教的一員。為了此次暑期實踐的開展順利,愛心社隊友相互協作分工、互幫互助,在前期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僅如此,暑期實踐的準備工作也做得很充足,有條不紊地完成了前期任務。

六月份的畢業跳蚤市場上多了我們忙碌的身影,大家擠出考試複習的時間,穿梭在梧桐路和愛心社倉庫之間搬運捐贈物資,頂着炎炎烈日進行義捐義賣。通過三天的努力,我們籌集了六百多元的愛心義款,並將它全部用來買帶去給孩子們的文體用品。然而,課程準備也是我們的最重要的前期工作之一。要在六月份緊張的考試複習之餘準備半個月的教學課程,我每天自習後就去圖書館蒐集適合帶去給那裏孩子的百科知識,世界地理知識等,精心的準備只想給孩子們帶去更多的知識和樂趣。六月初,我們就開始了每晚3000米的體能訓練,目的在於增強隊員的身體素質,磨練隊員堅韌的毅力。起初3000米的跑程對平時不鍛鍊的隊員來説並非容易,但是從來沒有人偷懶、沒有人叫苦。在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都能輕鬆地跑下全程,這對我們支教期間每天走幾裏山路去家訪有了很大的體能幫助。在隊員的相互鼓勵和相互督促下,體能訓練一直堅持到去貴州的前一天晚上。

調整適應,潛心教學

7月6日抵達大水鄉,我們開始了為期半個月暑期實踐。然而,在大水鄉實踐的居住環境、教學條件比我想象中的艱苦。居住條件極為簡陋,我們在校長家堆放飼料的雜屋裏自己動手搭上不足四米的木板,八個人就擠在這張通鋪上。然而,潮濕的環境和肆虐的蚊蟲讓不少隊友的皮膚佈滿了紅色的疙瘩。後面一段時間,不少隊友生病了,帶來的藥已全部吃完,我們也只能拖着等它自然好。當地用水困難,我們十人的到來更是加重了附近的用水負擔,為了節約用水,一盆洗臉水我們十名隊友就共着洗,而實踐的半個月誰也不忍心用緊缺的水洗澡。每天上課回來,我們自己做飯,沒有其他菜就只好到山上挖土豆吃,土豆不夠吃就用白糖下飯。儘管條件很艱苦,但是我們從不抱怨,只把心思放到教學上,因為我們明白“吃些苦不算什麼,把教學搞好,讓學生有所收穫,這才是最重要的。”

聽説學校平時只給孩子們開設語文、數學兩門課程,而美術、音樂、體育這些課程孩子們都沒有接觸過。為了讓學生能在短時間裏能掌握更多外界的知識,瞭解更廣泛的知識面,獲取更多的學習樂趣,我們準備了地理、歷史、音樂、繪畫、剪紙、詩歌、體育英語等多們課程。按照往年支教的時候是由兩名隊員配合教學,今年也是如此,這樣相互配合的教學能使課堂更加活躍,也更便於交流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並能及時改正。

我所教的是五六年級的世界地理、英語和各年級的音樂。在與申伶坤配合教五六年級世界地理的過程中,我注重調整難易程度,方便學生掌握世界地理最基礎的知識,並展開各地地形、人口、經濟狀況進行講解,讓學生對世界各地的情況有簡單的瞭解。課後有學生對世界軍事很感興趣,我很樂意與他們進行着方面的交流,將我瞭解的軍事知識告訴他們。為了檢測他們的掌握情況,我會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進行知識搶答,同時也能帶他們回顧上節課講的內容。此外,我還與張瑜彬配合教五六年級的英語。之前他們沒有任何基礎,我們便從簡單的a、b、c教起,而這26個字母對他們來説卻不是那麼容易記住的。我們就教學生唱字母歌,利用字母歌來記憶就更加容易了。考慮到他們的接受程度,我們只教了一些簡單的單詞,比如各種小動物、蔬菜。口語發音卻成為教學中一大難題,學生的發音夾着濃濃的貴州方言,還有些輔音根本發不正確,我和張只好對單詞讀音進行分解,一遍一遍帶讀,一個一個地糾正發音。在我們的努力下,學生終於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並且逐漸改正過來。做老師的看着學生一點點的進步,我感到很是欣慰。結合主題教育,改進教學不足

“我深愛着我的祖國”為慶祝建國六十週年,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本次實踐的教學主題是“支教助學,愛我祖國”。為此,我們準備了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如抗日曆史、名族英雄、愛國歌曲、中國地理等,目的在於讓孩子們瞭解在歷史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愛國教育的課堂上,隊員們注意教學方式的創新,講課堂辦得生動、有趣。魏翠蘭、高嵩涓在給一三級上剪紙課的時候,要求每一個孩子們剪圖拼成一幅畫以體現對祖國的愛。三年級的趙歡同學將花朵和貼在紙剪的國旗周圍,他説“我們都是祖國的花朵,希望祖國越來越好。”這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而我個人的愛國課堂,注重趣味、多樣,把愛國精神融入到地理、音樂、百科的課堂之中。在和申伶坤配合將中國地理的時候,我們以從多個角度展開講的方式向學生介紹中國歷史名城、中國國際地位等知識,向他們展示了一個地大物博、綜合實力雄厚的中國。然而讓所有隊員吃驚的是,這裏的學生不會唱國歌,也不知道國歌是什麼或是有什麼意義,於是隊員們一遍一遍教會各個年級的學生學會唱國歌。

在課餘時間,我經常進行自我反省,在反省中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與其他隊員討論並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在給一三年級合班上百科的時候,我會發現內容適合三年級的,那麼一年級的同學聽不懂,而內容適合一年級同學,三年級的同學聽起來又很乏味。琢磨之後,我把內容難易程度進行中和,並從百科知識中引出有趣的成語故事,這樣課堂氣氛就更加活躍了。

收穫與體驗並行

如果問我此行有何感觸,我定會一個字也説不上來,那點滴的感動、對不幸學生的感歎、內心的震顫只能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底。每一次對貧困學生或是留守兒童進行家訪,都會給我留下深深的觸動。黑暗潮濕的屋子,雜亂的居住環境,還有那與孩子的年齡極為不符的粗活重活,讓我不禁想為那些瘦弱的孩子做些什麼。內向卻懂事的留守兒童陳錦在父母打工的十年來只見過他們幾面,他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他只是千萬留守兒童的縮影,他處在一個缺少愛也需要被社會關注的羣體。通過這次實踐,我第一次近距離地在艱苦的環境中接觸貧困家庭、接觸留守兒童,瞭解農村教育的現狀。然而,我此行能做的只是給孩子們帶來些快樂與新鮮,把外面的世界展示給他們看,並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將來能走出貧瘠的大山。不得不説,支教實踐也從許多方面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的意義不在於享樂”我將從現在開始努力奮鬥,將來能致力於愛心事業,盡我所能幫助更多的弱勢羣體,為和諧社會的發展諸如新的力量。

在這半個月支教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教會山區的孩子們用創新的思維方式去學習,給孩子們帶來許多樂趣,讓他們接觸到很多外界的新鮮知識;另一方面,我們在艱苦環境下進行實踐,磨礪了意志,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回到學校也會將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發揚光大。我認為有些從小生活在城市的大學生,缺失的就是一種在逆境中拼搏的精神,而這種精神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逐漸培養,敢於吃苦,樂於奉獻。作為大學生將來要承擔一份社會責任,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把愛心奉獻給需要幫助的羣體,同時也收穫了寶貴的經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vn4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