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揚州何園導遊詞講解

揚州何園導遊詞講解

揚州何園導遊詞講解

揚州何園導遊詞1

嗨!大家好,我是開心旅行社的張導遊,今天由我來給大家介紹這歷史悠久的蘇州園林之一的何園。大家都知道咱們揚州有兩大名園——何園和個園。個園是以植被、園景著名,而何園是以建築聞名。何園的建築,融入了很多西方元素,中西合璧。一會兒參觀的時候大家便可以發現。

請大家跟我往前走,大家看,“何園”二字在石額上寫着,可是這並不是何園的第一個名字,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寄嘯山莊。它坐落於揚州城內,由何芷舠在雙槐園舊址上改建作為何園的後花園,很是費了一番功夫。

何園分為東、西兩園。接下來我們將來到何園的西園。最具有獨特的景象是這裏的“複道迴廊”。大家看,雖然這只是一條長廊,但是主人在建造時,把長廊分成了人字形的兩個支叉,在雙面迴廊的中間加一面牆形成複道,起到分流的作用,複道的交叉口一面通向蝴蝶廳,一面通向讀書樓。複道迴廊貫穿全園。全長1500多米。迴廊被我們揚州人稱為串樓,它是分為上、下兩層的呢,它的作用就是將東園、西園和住宅部分串在一起,十分神奇。請大家不要小看這長廊,其實它在中國園林佔有很大的地位,因為它是中國園林中稍有的景觀。大家看,這彎彎曲曲的長廊像不像我們在修建的蜿蜒盤旋的立交橋?所以這條長廊被譽為中國立交橋的雛形。

咱們繼續往前走,小心台階,現在呈現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一船廳”。為什麼叫一船廳呢?請大家看腳下,現在我們腳下踏着的方磚,是像水波紋的形狀,在正前方有一個似船形的大廳,以前何芷舠經常出海,所以就有了水和船隻。大家看,一船廳的這些窗户還都是琉璃的呢。據説中國當時還不能生產玻璃,需要從國外進口。這些全部是從法國進口而來的琉璃,所以就有了“一克琉璃,一克金”的説法。可見園主人的經濟實力也是十分強大的。所以“一船廳”就是這麼得名的。

因為這的人比較多,所以大家不要掉隊哦!現在我們來到了何家“至高點”,這裏有3棵白皮松,這本是北方的樹種,全揚州也只有這3棵,很是稀罕,至今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小心台階!接下來咱們看到的便是何家的住宅區了。大家看這裏,那時什麼?對,這就是我們現在用的百葉窗,早在那時何家就從西方引進了這種窗户,十分先進。大家再抬頭向上看,這些欄杆上寫着幾個大字,從左往右是:益壽延年。這是園主人為了讓老母親健康長壽,特意從法國進口而來,它的造型也是很有西式的韻味,全部是鑄鐵的。

到這裏我的講解就要結束了,請大家自行遊覽二樓展示區。上樓的樓梯比較窄,請大家小心。最後祝大家旅途愉快!

揚州何園導遊詞2

出得園來已經四點多了,於是又遊個園.個園和瘦西湖是此行揚州的主要景點.只因愛那亭亭的翠竹和想一睹四季假山的真面目.進了大門,滿眼鬱鬱葱葱的竹林頓使人忘卻凡塵,有飄然脱離俗世之感.這裏大約就是萬竹園吧,園內又有一池,池中紅鯉翔遊,兩個老者在水邊的古廳上閒坐賞魚,樂而忘憂.穿過重重竹林,到了園林的主體部分:四季假山.明知這裏就是了,而我圍着這裏轉了幾圈也沒分辨出哪是哪季.正徘徊着,有講解員領兩位客人來介紹夏山,夏和秋與我所想的一樣,而冬和春則是跟着講解員走了一遍才恍然大悟的.隨後又深深折服於造園者的情趣和匠心.時天已漸晚,遊人返歸,工作人員也都收拾着準備下班了,便匆匆別過

個園由清代嘉慶年間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的舊址上擴建而成。以竹石取勝,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連園名中的“個”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邊,應合了庭園裏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裏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為竹子頂部的每三片竹葉都可以形成“個”字,在白牆上的影子也是“個”字。

夏景疊石以青灰色太湖石為主,疊石似雲翻霧卷之態,造園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皺的特性,疊石多而不亂,遠觀舒捲流暢,巧如雲、如奇峯;近視則玲瓏剔透,似峯巒、似洞穴。山上古柏,枝葉葱鬱,頗具蒼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綠的池水將整座山體襯映得格外靈秀。北陰處有一涓細流直落池塘,叮咚作響,池中游魚嬉戲穿梭於睡蓮之間,靜中有動,極富情趣。池塘右側有一曲橋直達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頗具寒意,即使炎熱的夏天,人們步入洞中,頓覺清爽。盤旋石階而上,登至山頂,一株紫藤迎面而立,遊人悠遊其間忘卻了無盡的煩憂。

揚州何園導遊詞3

氣勢雄偉的秋景,相傳出自清代大畫家石濤之手筆。秋景用黃山石堆疊而成,山勢較高,面積也較大。整個山體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園林之最”的美譽。黃山石呈棕黃色,稜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體峻峭凌雲,顯得壯麗雄偉。進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險奇之處隨時可見。中峯高聳奇險,下有石屋,可容十幾人,內設石桌、石凳、石牀,通風良好,四季乾燥,頗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頂拂雲亭,頓覺心胸開朗,滿園佳境,盡收眼底,正所謂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陽西照,使整座山體灑上一層黃金,這時你才能領略造園者將此山面西的道理。

冬景安排在南牆之下,背靠高牆幾乎終年不見陽光,遠遠望去似積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鋪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疊,石質晶瑩雪白,每塊石頭幾乎看不到稜角,給人渾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園者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將假山堆疊得如一羣獅子,遠觀似一頭頭雪獅歡騰跳躍,憨態可掬。南面高牆上有二十四個風音洞,後面的巷風襲來,時而發出呼嘯之聲。造園者不光利用“雪色”來表現冬天,還巧妙地將“風聲”也融合到表現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絕。山側的幾株臘梅烘托出冬天的嚴寒。正當人們面對端莊、靜穆的冬景,感歎一年終了之時,驀然回首,發現西牆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們招手,暗示春天又將來臨。

揚州何園導遊詞4

冬去春來.

宜雨軒前的祥雲台階,腳踩祥雲,步步高昇...

門上石額書寫“個園”二字,“個”者,竹葉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為名“個園”,點明主題。園門兩側各種竹子枝葉扶疏,“月映竹成千個字”,與門額相輝映;白果峯穿插其間,如一根根茁壯的春筍。主人以春景作為遊園的開篇,想是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含意吧!透過春景後的園門和兩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見園內景色,樓台、花樹映現其間,引人入勝。進入園門向西拐,是與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現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

朝宜調琴暮宜鼓瑟

舊雨適至新雨初來

出口和進口不是同一個門,門外一色古色古香的建築,都是賣東西的門臉,此時也都關門了.走過這一片建築羣,又回到入口處,而剛走的這裏有個牌坊,原來這裏是“花局裏”.

“花”

揚州自古就是一個將栽花當作種田的城市,一個萬紫千紅的花的世界。揚州人種花、賞花、簪花、懂花、惜花,對於花的酷愛和需求,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代代沿襲。

花局裏,恰是花城揚州和揚州花俗、花景觀、花風情的代表與象徵。

“局”

揚州老百姓愛説局、設局,如書局、飯局,茶局、棋局等等,“局”由此成為一個極具揚州市井意味的詞彙。

以“花局裏”命名仿古商業街,藴含着老揚州市井的流風遺響,鋪陳着老揚州地方的風俗畫卷,彰顯出以三把刀為代表的揚州生活文化熱烈親和的市井情調。

“裏”

中國古代將人們聚居的地方叫做裏,所謂“百家為裏”,揚州自古繁華,人丁興旺,房舍密集,將城市道路擠成一條條細長彎曲的小巷,遂成為有名的巷城。

我住的旅館沒有餐廳,沿着汶河路向文昌閣方向逛去,最後在一個小巷裏找到了一家小飯店.點了個揚州炒飯和大煮乾絲,便靜靜等待.此時店裏只有我一個客人,老闆和老闆娘似乎很愛説,不停的跟我聊着.起初只是有一答沒一答的應着,聊了幾句卻發現當地人真的很熱心,他們告訴我揚州有哪些可轉的地方,有哪些特色小吃,在附近還有哪個飯店,還説那年去兵馬傭的時候,那裏的飯菜如何的貴...呵呵,這一聊也不覺得等待的時間長了.在他們的談話裏,我才知道原來花居里過去是鹽商聚居的地方,也是廣陵古城的一個特色.揚州炒飯確實好吃,而所謂的乾絲就是豆腐乾切成的絲.飽餐一頓,別過店家,回房休息.帶了一天雨傘也沒下雨,這時沒帶雨傘,雨卻下個不停.一直認為到了一個城市,如不品一下它的特色小吃,不坐坐公交車,不在小巷裏逛一逛,便算不得真正到過這個城市,而此時,走在這雨巷中,只感覺自己便似這裏的居民一般,溶入了這個城市。

揚州何園導遊詞5

清代楠木大廳名為“煦春堂”。掛在楠木柱上的楹聯,上聯是:“莫教春秋佳日過”。下聯是:“最難風雨故人來”。大堂正中有個條案,上面放着有一件類似袈裟的鐘乳石,象徵者佛祖,主人希望佛祖能夠終身保佑他們全家幸福安康。袈裟兩旁有個花瓶和一架屏風,象徵着平平安安。大堂四周的牆上的窗子都是用原法國進口玻璃製成的。最大的兩塊玻璃共有8個平方,9毫米厚,其中一塊被打過兩槍,但沒有壞只有兩個槍孔。因為當時國內根本沒有玻璃,所以這鐘玻璃非常的昂貴,是一兩黃金一兩玻璃。

一進片石山房就會看見石濤和尚堆的一座小假山,那就是“滴水噴瀑”。整個假山貼在牆上,山頂凹處與屋檐相連,下面與內池相接,下雨時雨水從屋檐順假山流入池內。

沿着石徑向前走,就來到了園子的娛樂廳。西邊有一個半壁書房那就是“書”,再書房東邊一點點有一口與內池相接的小方井,當水漲時風把水吹打在井裏的石頭上就會發出“叮咚”的聲音人們稱它為“琴”,一眼就會看出來那是用老槐樹根製成的棋盤。那畫在哪兒呢?原來就在棋的後面,那是一幅天然的竹石圖。

“片石山房”又名“雙槐園”。因園內有兩棵槐樹而得名。是石濤和尚唯一一座親手堆製假山的園林。曾多次出售,可是再低的價錢也沒有人來買。原因就出在園內的兩棵槐樹。古人認為“槐”這個字不吉利,因為棺材是木頭做的,人走近木就變成鬼了。但最後還是何芷刀看中了其中的假山的藝術價值,就買了下來。

這裏能看見在全國都罕見的景象——日月同輝。可以在白天看到月亮,而且只要沿池邊由西向東走動,就可以看見月亮由缺而圓的變化過程。走在假山橋上,向對面望,就會發現一面鏡子,鏡子裏又映出一個園林,那就是“鏡中天,水中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45gl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