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智慧小故事多篇

智慧小故事多篇

智慧小故事多篇

智慧小故事集 篇一

中國智慧,是一個大題目。但在《中國智慧》這本書中,易中天卻以小見大,讓人開卷便不能罷手。所以,看《中國智慧》這本書,成了我這段時間以來,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的必修課。

大家都知道,易中天在央視《百家講壇》中品三國時,妙語連珠,幽默風趣,精練生動。這本書依然是易中天貫有的風格,有時在看這本書時還覺得有他那抑揚頓挫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中國智慧》全書共分為周易的啟示、中庸的原則、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晉的風度、禪宗的境界六個章節,初看標題,中規中矩。然而仔細讀來,卻發現文字輕鬆活潑,諧趣橫生。

以例子為證:在《周易的啟示》這一章節中,易中天寫道:“周易認為任何事物都有陰陽,我國北方人相對陽剛一些,南方人相對陰柔一些,比如蘇州人,是比較温柔的。他們操一口吳儂軟語,吵架像唱歌,動手之前還要商量商量:撥儂兩隻耳光吃吃好伐啦?”像這樣平實大眾化的句子,書中比比皆是。《周易》熱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湊過熱鬧,但那是一本特別神祕深奧的古書,很難看懂。然而易中天所講的“周易的啟示”卻簡單明瞭,閲讀中讓人時有所獲。

關於“禪宗”,易中天曾在《百家講壇》這樣説過:“禪本身的意思是靜慮,原本是佛教的一種修行的方法。具體的方法就是打坐,盤腿坐下,安安靜靜地想。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最後進入一種什麼境界呢?想入非非。用最白的話來表述坐禪,就是發呆。”如此詼諧調侃,使人在會心一笑中有所悟。

書中關於“禪宗”的境界,易中天也用這樣説故事的方式,引人入勝,把“禪宗”的由來、傳承及覺悟緩緩道來。

如何看待中庸之道?易中天説:“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講原則,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庸的原則是:做事情要拿捏好分寸,不要“過”,也不要“不及”,一定得恰到好處。中庸就是中和,外在的形式和內在的修養,質樸和文雅各佔一半,即為中庸之道。

關於《中國智慧》,儘管易中天自己説,這本書只是將“中國智慧”走馬觀花地瀏覽了一遍,是浮光掠影和淺嘗輒止的,難入方家法眼。但對於我這樣對中國文化精髓沒有研究卻希望能觀其大略的讀者來説,就像是打開了一扇可以仰視璀璨星空的窗。 比起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書,《中國智慧》在詼諧幽默、簡單生動中普及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能粗看亦能細品的,我們讀它,能感受到中華幾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明智慧,更能時時警醒身處繁雜世界中的我們,淨化我們的心靈。

最後,摘錄書中一段文字與大家分享:周易中提及“窮極 而變”,是能夠給人們啟發的:比方説,某個時候,你覺得倒黴透了,就千萬不要沮喪。咬咬牙,挺過去,這就是“柳暗花明”。同樣,一帆風順,紅紅火火,也千萬不要“春風得意”, 倒黴的事一定在等着你。為什麼?窮極而變。所以,逆境中,要有信心。順境中,最好居安思危,夾起尾巴做人。

智慧小故事集 篇二

我相信蘇格拉底的一句話:“美德即智慧。”一個人如果經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問題,對於俗世的利益就一定會比較超脱,不太可能去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説到底,道德敗壞是一種矇昧。當然,這與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識字多的人也很矇昧。

假、惡、醜從何而來?人為何會虛偽、兇惡、醜陋?我只找到一個答案:因為貪慾。人為何會有貪慾?佛教對此有一個很正確的解答:因為“無明”。通俗地説,就是沒有智慧,對人生缺乏透徹的認識。所以,真正決定道德素養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把道德淪喪的原因歸結為意識形態的失控,試圖通過強化意識形態來整飭世風人心,這種做法至少是膚淺的。

意識形態和人生智慧是兩回事,前者屬於頭腦,後者屬於心靈。人與人之間能否默契,並不取決於意識形態的認同,而是取決於人生智慧的相通。

一個人的道德素質也是更多地取決於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所以,在不同的意識形態集團中,都有君子和小人。

社會愈文明,意識形態愈淡化,人生智慧的作用就愈突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愈真實自然。

在評價人時,才能與人品是最常用的兩個標準。兩者當然是可以分開的,但是在最深的層次上,它們是否相通的?譬如説,可不可以説,大才也是德,大德也是才,天才和聖徒是同一種神性的顯現?又譬如説,無才之德是否必定偽善,因而亦即無德,無德之才是否必定淺薄,因而亦即非才?當然,這種説法已經藴涵了對才與德的重新解釋,我傾向於把兩者看作慧的不同表現形式。

人品和才分不可截然分開。人品不僅有好壞優劣之分,而且有高低寬窄之分,後者與才分有關。才分大致規定了一個人為善為惡的風格和容量。有德無才者,其善多為小善,謂之平庸。無德無才者,其惡多為小惡,謂之猥瑣。有才有德者,其善多為大善,謂之高尚。有才無德者,其惡多為大惡,謂之邪惡。

人品不但有好壞之別,也有寬窄深淺之別。好壞是質,寬窄深淺未必只是量。古人稱卑劣者為“小人”、“斗筲之徒”是很有道理的,多少惡行都是出於淺薄的天性和狹小的器量。

知識是工具,無所謂善惡。知識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美德與知識的關係不大,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種開闊的人生覺悟。德行如果不是從智慧流出,而是單憑修養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是功利的和偽善的。

我聽到一場辯論:挑選一個人才,人品和才智哪一個更重要?雙方各執一端,而有一個論據是相同的。一方説,人品重要,因為才智是可以培養的,人品卻難改變。另一方説,才智重要,因為人品是可以培養的,才智卻難改變。

其實,人品和才智都是可以改變的,但要有大的改變都很難。

人是會由蠢而壞的。傻瓜被惹怒,跳得比聰明人更高,有智力缺陷者常常是一種犯罪人格。

我相信,在現代的市場競爭中,綜合素質是更加重要的,其中也包括精神素質。市場上的大手筆往往出自精神視野寬闊的人,玩弄小伎倆的人雖能得逞於一時,但決沒有大出息。

智慧小故事集 篇三

一個女孩負氣離家出走,母親看見她留下的紙條,第一個念頭就是去派出所報案。但這時電話響了,是孩子父親打的。

父親聽了這件事,沉默半晌,説:“不要鬧得滿城風雨,那孩子自尊心極強,等等吧。”

女孩業餘愛好是上網,父親雖然不知道她常去的網吧,但有她的一個電子郵箱,於是給她寫了封信“我知道你生氣藏起來了,我估計也找不到你,就讓你安靜地回味一下過去的快樂和苦惱。”

一天過去了,女孩沒有迴音。母親很着急,所有的親戚朋友家都問過了,沒見到女兒。她又想給女兒同學打電話詢問,被父親攔住:“不要讓他們知道,孩子以後得上學,那時她面對老師和同學會成為‘另類’。明天一早,你去學校撒個謊,幫孩子請一週病假。”

當晚,父親又給女兒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呵呵,我猜到了,你正在上網,對嗎?注意啦,牆那邊的屋子裏正坐着老爸——我!不信,你去看看。”

夜裏十一點,女兒終於有了音訊,一封給父親的伊妹兒“我們相隔萬水千山,好自由的感覺,我要獨自闖蕩世界,像三毛那樣浪漫地流浪四方!”母親一看,眼淚當場冒出來。父親卻笑着説:“這是曙光啊,説明孩子想我們了,否則,又何必説這些?”父親當即覆信:“堅決支持你的偉大行動!我為有這麼一個充滿激情與幻想的女兒而驕傲!老爸年輕時是個詩人,多想像你今天這樣走出去啊,但沒有決心,太慚愧了……”

第二天上午,父親的電子郵箱裏靜靜地躺着一封信:“老爸,不要慚愧,現在行動還來得及。但我想先創業,然後接你過來玩。”父親趕緊回覆道:“你創業成功時,我也老嘍,走不動嘍!”

十分鐘後,女兒的迴音來了:“我初步預計,創業要十年,那時你五十五歲,還沒退休呢!”父親看了,故意不答覆,等到午飯後才上網回信:“不行啊,老爸今天淋雨了,全身難受,到五十五歲,身體可能更弱。你買傘了嗎?”下午,接到女兒回信:“不要緊,雨淋不着我,我不出門。”父親閲後,對妻子説,“好了,女兒現在很穩定,我推測她沒出城,可能住在旅館裏。讓她瘋兩天,一切自理,過不了多久,就會累得想家。”

晚上,女兒又來了封短信。這次父親以媽媽的口吻回答她:“孩子,你爸爸淋雨後全身難受,發高燒,住院去了。媽現在沒時間跟你聯繫,得去醫院陪護他。再見!”

果然不出所料,女兒在第二天的伊妹兒中關切地問:“爸爸的病好些了嗎?”父親一笑,關上電腦,不予理睬。午飯時分,電話鈴響了,父親示意母親接,説:“告訴她,爸爸燒糊塗了,老是念叨女兒。説完就掛!”母親照辦。

傍晚,樓梯口傳來熟悉的腳步聲。父親趕緊躺牀上,母親按原定計劃準備迎接女兒。“篤篤篤”,有人敲門。透過貓眼瞅,是女兒。母親輕輕開了門,對女兒擺擺手:“小聲點兒,你爸在睡覺。”女兒一臉疲憊,放下包裹,躡手躡腳走進裏屋,見爸爸安靜地躺着,淚水“譁”地湧出來……事後,父親説:“孩子一個人在外邊吃點兒苦,是遲早的事,阻攔她只會適得其反,何不順水推舟,讓她去鍛鍊一回呢。”

智慧小故事集 篇四

前幾日暴雨,父母院子裏的一間簡易房有點漏,我聯繫熟人想維修一下。回話説,至少一週後才能顧及這點“芝麻生意”。父親着急地説,兩天哪行?兩天後我的房子還不漏成篩子了!

今天剛放晴,正愁這事兒,父親來電,維修人員找着了,馬上到。我懷疑老爺子的能力,更怕他被宰,急忙趕回家。父親説,在路上遇見一輛車,專業做補漏的,於是定個時間,説個地點,就等對方過來了。

説話間,車搖搖晃晃地來了。天!那是一輛車嗎?第一眼,花裏胡哨;第二眼,全是廣告。那車,跟鄉鎮村村通跑的農用車相似,可又不完全一樣,車廂前端豎一個碩大的廣告牌——專業防水補漏,車廂四周則寫滿業務範圍和聯繫方式,後面的擋車板上還寫着承諾: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滿滿當當的駕駛室裏,一男一女,很是享受地隨車顛簸搖擺。尤其讓人震撼的是,車是一路高歌着鄭智化的《水手》而來。駕駛室裏,塞滿了生活物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捲鋪蓋,暗淡的花紋已看不出顏色了。後車廂裏有個很大的黑乎乎的鍋,後來知道,那是拌瀝青的,還有煤氣灶,大鐵鏟,一些塞得鼓鼓的編織袋。

男女下車來,看我爸的着急樣,再看看險成篩子的屋頂,輕鬆地説:“小事,一會兒就好。”他倆從車上卸下來一干東西,燒鍋,拌料,架梯,上屋頂。倆人手腳麻利,配合默契,片刻工夫就結束。我抽空和他們聊着,得知他們來自安徽亳州,是夫婦。像他們這樣出來謀生的人很多,尤其是補漏防水這項工作,已是他們那兒多年的傳統手藝活。女人格外強調:“你們城裏人怕吃苦,這樣的活幹不來!”

我笑問:“那你們車上放的歌叫什麼名字知道嗎?”男人笑了:“《水手》啊,鄭智化的,聽着勵志呢!”

勵志?我睜大的眼睛裏掩不住的驚訝。

倒是男人爽快,甚至對我的驚訝表示不屑:“怎不知道?人家是殘疾人,可照樣活得精神。我們幹這活很苦很累,常聽着心裏帶勁!”

我愧疚無比,想着自己平日裏的慵懶、懈怠。別説鄭智化了,我連面前的兩人都不如。至少他們懂得用某種勵志的東西讓自己振奮,讓自己從生活的泥沼中拔出深陷的雙腳。而我呢,卻一味地給自己的庸常找一個又一個理由。之前,我總覺得勵志是那些成為或即將成為大氣候的人所獨享,至少不是眼前這兩個人所能懂得。而正是眼前的兩位普通人讓我明白,勵志存在於不同的羣體,存在於每個人的不同時期,勵志成了凡塵裏每一個人活得更好的正能量。

臨走時,那女人就挺自豪地對我説:“雨水少了,我們也要回老家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用掙來的錢換一輛麪包車,明年出來幹活時再也凍不着了。”

晚上,散步時,在公園的角落裏又遇見一輛專業補漏防水的車,車旁,一個塑膠水桶,一口小鐵鍋,兩碗麪條,兩個埋頭猛“吸溜”的人。我望了一眼又一眼。那輛簡陋的車,那輛承載着希望的車,就是這些異鄉人勵志的大篷車啊!

智慧小故事集 篇五

有一回,去外地出差,是一個開發商請我們去做活動,安排住在超五星的酒店,那個酒店的大堂用八個字來形容就是:“金碧輝煌,宛若宮殿”。我一個人住一間豪華大牀房,牀頭櫃上擺着一個精緻的花瓶,中間插着一支新鮮的馬蹄蓮。衞生間的馬桶圈是時刻保持體温的,還有好幾個按鈕,可調節沖洗的水量大小,還有烘乾功能。還好我之前在《刺蝟的優雅》一書看到過更奢華的馬桶介紹(按鈕沖洗的時候頭頂還有個環繞立體聲會給你播放音樂)不然我這種屌絲,估計會被那些功能嚇得便祕。我站在房間中央,忍不住演繹了一把電影《茉莉花開》中的國際章誇張又彆扭的台詞:“啊呀,這樣好的房間,這樣高級的馬桶間,還有這樣柔軟的眠牀,啊……”

這一天我興奮得要命,不單單是體驗了一把奢華,還隱約找到了人生目標:“如果我這輩子能住在這樣的地方,我一定會很幸福啊,嗯,我要為這個目標奮鬥,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

我帶着找到人生方向和目標的興奮感睡着了,第二天一早醒來,掀開被子,我發現那麼大張的牀我只睡了很小的一部分,只弄皺了五分之一的牀單,另外五分之四的白色牀單還是平整嶄新的,我矯情地用手撫摸一下,然後決定在沒睡過的地方再躺一會。

那天的自助早餐標價是288元,琳琅滿目,什麼都有,我跟自己在家吃的一樣:一碗白粥、兩個小肉包,幾小截油條,一碟鹹菜,還有一杯酸奶。

那一整天我都在考慮一個問題:就算有一天,我真的成為有錢人,我真的會比現在更幸福嗎?我還是隻睡那麼大點的地方,吃那些簡單的早餐。其實我需要的真的很少,除了這些,我還要什麼呢?你看,只一天的時間,我又陷入迷茫之中,從目標明確的人生到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了。

去年我認識一個女老闆。首先她長得很美,35歲,臉上的皮膚光滑緊緻,吹彈可破,腰圍長年維持在24,一身華服,氣質出眾;其次她的家庭很美滿,開了好幾個公司的丈夫很愛她,對她温柔又大方,每到節日都會送她禮物,還有一個念幼兒園,長得非常萌的女兒;最後她自己還事業有成,經營一家年盈利千萬的百人公司。在外人看來她真的很幸福,她就是眾人羨慕嫉妒恨的對象,可是有一天她居然在網絡上跟我説這樣一句話:“我經常覺得生活很絕望,真的很令人絕望。”

我朋友的朋友張先生是一個台灣大老闆,身家過億元。今年50歲的他每個月都要在台灣、中國大陸、越南、新加坡等地的工廠飛來飛去,出差的同時也順便旅遊。某一次朋友請吃飯,席間聊天,他説覺得自己很迷茫很疲憊,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幹什麼。他再也找不回年輕時候拼命工作的激情了。然後又説起他旅行的經歷。有一次他在陽朔,遇到一個流浪藝人,他看對方表演了很久,然後兩個人聊天。他非常羨慕對方,特別想放下工作和他一起流浪,他覺得這才是他想過的人生。他第二次到陽朔,又去那條街上找那個流浪藝人,再也沒有遇見,心裏悵然若失。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裏,我一直以為當有一天我變得不普通了,比如擁有大把的財富,擁有令人豔羨的名望,我就不再需要面對普通的生活。到那時,我將不再受困於生活的瑣碎、無聊、齷齪、疲憊、壓力、厭倦、憂傷、痛苦……我的生活一定充滿光鮮、快樂、愉悦、舒服、安寧、幸福……可是我現在已然明白,無論我怎麼努力,即便我名利雙收,依然不能脱離普通的生活,只要我生而為人,我就受困於生活,甚至受困於幸福的生活,比如那位美女老闆。事實上我們所有的人都受困於生活,受苦於這有限的時間和很快不再青春的肉身,受困於大大小小一切形式的責任,和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

感悟:當我必須面對物質生活上那些惱人的小事時,當我需要承擔工作責任又想逃避時,當我不得不面對不喜歡的人又要假裝熱情時,我總是不停地在心裏告訴自己:“這就是生活,你不要害怕生活!

智慧小故事集 篇六

春秋時,楚國上下的官員、鄉紳以及有身份的人,都喜歡坐矮車。楚莊王認為矮車不便十於駕馬,想頒佈一個法令,把全國的矮車統一改高,於是將令尹孫叔敖找來商量此事。

孫叔敖聽完後,説:“如果因為這樣的事情,頒佈一道政令,那麼廣大百姓將不知所措,這樣實在不妥。如果大王一定想把車改高,臣請求讓鄉里人家加高門檻。”

楚莊王很是不解,問道:“我是想加高車座,這和門檻有什麼關係呢?”孫叔敖微微一笑,説:“大王且聽臣慢慢道來。在臣説明問題之前,先問大王一個問題,在我們國家,能坐得起馬車的都是些什麼人呢?”

楚莊王不假思索地説:“不是王公貴族,至少也是有身份的人吧。”

孫叔敖説:“大王所言極是。正因為乘車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他們不能為過門檻頻繁下車而有失身份。所以臣建議加高門檻,這樣一來,他們自然就會把車的底座造高了。”

楚莊王聽後大喜,説道:“愛卿的方法真是巧妙啊!”

之後,楚莊王就下令,讓人們把自家的門檻都加髙。這樣過了半年,那些乘車的人因為極不方便,都自動把坐的車子造高了。

智慧小故事集 篇七

每一位母親都像極了一隻人形盾牌,無論你給她多麼大的衝擊,她依然站在你身邊,不離不棄。

搭夜航回家,旁邊坐的是對母女。下此判斷,全因麻煩她們讓座的時候,掃了兩眼,兩人雖然年紀相差20多歲,一個樸素中年婦女,一個燙髮化粧一身糖果色,但眼角眉梢流出來的相似勁兒,足以叫人確認身份。説來好笑,幾年前碰上有人説“你跟你媽長得很像”,我肯定不以為然,怎麼着都覺得跟我媽沒任何相似之處,她是雙眼皮大眼睛配一隻塌鼻子,我是單眼皮細眼睛配高鼻樑,再説她圓滾滾一身肥肉,跟我簡直渾身不搭界嘛。

眼前這對呢,大概也想不到,一個很時髦的小姑娘,有這樣一位灰濛濛的母親。她們幾乎沒什麼話説,直到空姐來派點心。女兒接過水,很有禮貌地説了聲謝謝。母親獨自嘮叨:給個麪包就算啦?真作孽這麼小氣。我暗笑,的確是小氣。她女兒很不耐煩地扔了句話過去:有什麼好説的?大概是怕在大庭廣眾之下丟了面子。接着看她拿出耳機、筆記本,開始看一個電視劇。中年婦女悉悉索索剝開一隻麪包,殷勤地遞到女兒面前,結果碰了一鼻子灰。女兒控制着自己的尖叫和不耐煩:幹嗎呀,誰要吃這個?她母親仍然自顧自地説:肚子餓吃吃不是蠻好。我當然懂她為什麼不想吃,在她那個年紀,發胖是比命還大的一件事。何止可以放過一個麪包,就算絕食幾天也在所不惜。

臨近飛機下降,那母親又開始嘮叨:這麼晚不知道還有沒有機場巴士坐?女兒又沒好氣地送了個白眼,她當然覺得這是無謂的廢話,有就坐,沒有就打車,這麼簡單的事情。等下飛機時,在過道又見到她們,母親大包小包急衝衝地走在前面,女兒拎了小包不情不願地跟在後面。我那時候,有種這樣的衝動,想跑過去拍拍那姑娘的肩膀:喂,你最好不要這樣。

幾年前,我恰好也是這麼一個混蛋:以為世界是為我準備的,母親這種已經漸老的人,什麼也不懂又固執己見喜歡嘮叨,總是做多餘的事,千里迢迢給我帶一隻她自己燉的母雞,跋山涉水帶過來,真不知道她怎麼過的安檢;常常自作多情地説,想我想得一晚上沒睡好覺。這些統統被我用白眼和不屑擋了回去。她和飛機上的母親一樣,好像一隻人形盾牌,無論怎麼刺她砍她潑她冷水,照舊沒事人一般,仍然在你左右,盡心盡力熱臉貼着冷屁股。

是什麼時候我開竅跟母親做了和解?大概是開始自己賺錢養活自己的時候。因為賺錢不易,瞬間就明白她説的很多話都沒錯,其實這世界的世俗遠遠大過一箇中年婦女的俗氣。

零點前到家,我母親睡眼惺忪地出來開門,抱怨説:為什麼總是這麼晚?我説:因為晚上的機票便宜呀。邊説邊拿出出發地買的大小特產。她照舊又説:買這麼多真浪費錢。我照舊又説:你不是很喜歡吃嘛。

那幾年我懶得説的寒暄廢話,又一次重新回到嘴邊。這些廢話唯一的功效就是,對話雙方都覺得很愉快,她等我到半夜是值得的,我回家心情是愉快的。我母親終於可以不再做一隻忍辱負重的人形盾牌,變成一個尋常中年婦女,輕輕鬆鬆睡覺去了。

智慧小故事集 篇八

北宋真宗年間,汴梁皇宮裏發生了一場火災,等到撲滅大火,皇宮內幾重殿堂變成了一片焦土瓦礫。宋真宗非常惱火,當即按失職,處死了幾名分管宮殿安全的官員,並且降下聖旨,令晉國公丁謂在限定期限內把燒燬了的殿堂樓閣修復,如有拖延,也要治罪。

丁謂接到聖旨,反覆思考,又到現場進行察看、計算。他雖然是宮廷裏足智多謀的人物,面臨這樣的事也不免有些犯難。

首先,重修這幾重宮殿,需要大量的泥土,而皇宮裏是沒有一丁點兒多餘的土的。所需的土只能從幾十裏外的城外運到京城。第二,建築用材任務艱鉅。修造宮殿需要大批的木材、竹子和磚瓦石料。這些東西都要從各地經水路運到汴梁城,而且都只能停在城外,再分批把這些竹子、木材和磚瓦轉運到工地,也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第三,建築工地還有大量垃圾需要清除。燒燬的殿堂樓閣殘留下的破磚、爛瓦、灰土,堆得像座小山,修建後丟棄的磚瓦石塊,要全部運出城,清理乾淨,這也都是相當艱難的事情。但是,聖旨已經下達,是不容拖延的。

丁謂晝思夜想,最後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先安排10000多名役工在皇宮前面的大路上取土,然後將泥土運到工地上,就用挖來的土衝作修宮殿用的土。由於挖土非常省事,搬運距離又近,不幾天,修復殿閣用的泥土就備足了。可是這樣一來,原先好好的一條道路,現在卻變成了一條深溝。一些官吏對此指手畫腳,評頭論足,認為丁謂是在“割肉補瘡”,宮廷內一時流言如潮,連皇帝也有點兒坐不住了,派人來問丁謂到底是怎麼回事。

丁謂胸有成竹地向皇帝講了自己的計劃,皇帝也樂了,放手讓丁謂去做。

到底怎麼回事?大小官員們看皇帝也支持他,更加議論紛紛了。 丁謂毫不在意大家的議論。反而又下令把這條人工挖成的深溝和城外的汴河挖通,這樣一來,汴河裏的水很快就流入深溝,深溝也變成了一條河,原本只能停泊在城外汴河裏的船隻,這吋就可以直接駛到皇宮門前。船上裝的木料、竹子和磚瓦就可以直接送到施工地點,這可省事多了。修復殿堂樓閣的工程進展很快,比預定的時間大大提前了。

文武百官們這下可服了,紛紛稱讚丁謂,靜下心來看丁謂如何善後。

殿堂全部修復後,丁謂又讓人把汴河與深溝隔開,排幹深溝裏的水,然後把剩下的堆積如山的石頭瓦塊,全部填進深溝裏。不用幾天,皇宮前的深溝又變問了一條平坦大道。

智慧小故事集 篇九

大千世界,漫漫紅塵,每天都在上演着進與退的人生劇目。當機會來臨,我們無疑應奮勇爭先,而當機會還沒降臨時,我們則要學會靜候。靜候不是守株待兔,更不是不思進取,而是一種大智慧。

看到這麼一則故事。挪威布特森山林地區有一種長角鹿,每到冰雪即將消融的季節,它們都會成羣結隊地踩着布森河厚厚的冰過河,遷移到對岸去覓食春天的草籽。但每年總有一批長角鹿來得晚,而錯過了過河。此時,河冰已經消融,面對解凍的河面,這些長角鹿顯得異常狂躁。它們常常會對着大樹或大石撞自己的犄角,直到弄得傷痕累累才罷休。雖然在此後,它們情緒得到了平復,傷勢也得到了痊癒,但儘管如此,它們依然過不了河,只能死在原地。

而這一帶還有一種動物——野羚,它們每年跟長角鹿一樣,也是要在這個季節過河。但奇怪的是,一些錯過了過河最佳時機的野羚,並沒有像長角鹿那樣狂躁不已。而是晝夜守在河邊,靠踩着上游不斷漂來的浮冰,最後一個個地都成功渡到了對岸。為什麼同樣的過河,卻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結局?動物學家經多年觀察後,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在不利的情況下,野羚沒有自亂陣腳,而是學會了靜候。在靜候中,它們把不斷漂來的浮冰當成“機會”,當這些“機會”被它們一一把握到時,也就順利到達了對岸。

生活中,有許多像長角鹿一樣的“愚人”。他們懷着遠大的抱負,渴望在人生的路上攻城拔寨,取得成功。但是,面對“解凍”的“大河”,看着別人順利到達彼岸的身影,他們往往會焦慮、煩躁,坐卧不寧,有時甚至還會做出自暴自棄的舉動。面對不利的局面,他們不會抓機會,哪怕是像“浮冰”一樣的小機會他們都熟視無睹。因而,終其一生,就只能碌碌無為。但環顧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像野羚一樣的智者。面對困境,他們不急不躁,在光陰裏靜候着時機。一旦發現機會降臨,哪怕是像“浮冰”一樣的丁點兒機會,他們也不放棄,靠着這一個個機會,終於渡過了道道難關,到達成功的彼岸。

靜候需要多方面的智慧,平和的心態,洞若觀火的敏鋭,捕捉時機的果敢,缺一不可。此時,要調整狀態,擴大視野,暢通信息,一旦局面改觀,就抓住時機,果斷行動。靜候,磨練着我們的心性。過急了,會掉進“冰河”;過緩了,又會錯過“過河”。只有恰到好處,拿捏有度,才能趟過“大河”;靜候,還考驗著我們的勇氣。勇氣不夠時,會讓我們錯失良機。只有勇氣足夠時,我們才會進退自如,勝利跨上人生的綠洲。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條蜿蜒的大河,面對這條奔騰的河流,我們常會面臨“過河”的考驗。當錯過了最佳時機時,千萬不要彷徨,更不能浮躁,而是要靜候下來,像野羚一樣,運用智慧,果斷地抓住第二次、第三次……的機會。只要我們不拋棄、不放棄,再大的“冰河”也會被我們踩在腳下,最終贏來屬於我們的春天。

智慧小故事集 篇十

他出生在印度班加羅爾附近的一個小鎮,由於家境貧寒,他連中學都沒有畢業,就不得不輟學回家務農了。

他家有3畝多田地,像眾多的村民一樣,也植遍了橡膠樹,但由於產量有限,每年的收入,家家户户僅僅夠勉強填飽肚子。然而,他從小就不甘於一輩子過這種貧窮的日子,每次割膠的時候,他總覺得那些橡膠樹滴下的不是汁水,而是流自他心中的眼淚。

這個小鎮有一個獨特的景象,那就是這裏的土壤呈一片褐紅色。在外地的旅遊者看來,這的確是一種罕見的自然奇觀,但在當地村民看來,這種糟糕的土壤正是造成橡膠樹產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個週末,他在當地惟一的那家圖書館查閲得知,這種紅土很可能含有豐富的氧化銅。他的頭腦裏有了一個生財之道。

他立刻僱傭了一輛汽車,把一整車紅土運到了幾百公里外的一個銅礦廠,經過檢測,這種褐紅色的土壤裏確實含有極豐富的氧化物。銅礦方還同意以較高的價格收購,並和他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回來一算,除去運費,他這一趟淨賺了96個盧比。從此,他砍伐了自家田地裏的所有橡膠樹,開始變賣那些在村民眼裏看似一文不值的紅土。可以説,這是他為自己人生掘的第一桶金。

當村民們開始紛紛效仿,四處變賣紅土的時候,他迅速在鎮裏開設了第一家銅礦廠,大量收購紅土,並且開出了更高的價格。由於節省了往返的運費,他幾乎壟斷了所有的紅土。很快,他就成了鎮裏最富有的人。然而好景不長,在當地電視台狂轟亂炸式的連續報道下,更多具有實力的銅礦廠開始進駐到這個小鎮。同行間的惡意競爭,使紅土的價格越抬越高。到了最後,幾乎無任何利潤可圖了。

一天,他無意間在電視上聽到這樣一句話:“卡邦科技部前副部長庫爾卡尼表示,過去4年中平均每週就有一個公司來班加羅爾註冊,這個速度在印度是獨一無二的。他馬上敏鋭地意識到,此時,在這個瀕臨班加羅爾的小鎮上投資地產將會獲得最大的收益。

説幹就幹,他迅速變賣了自己的銅礦廠,並立即着手收購村民手裏的土地。由於土地遭到了村民們大規模且無限量的開挖,早已遍佈深坑,滿目荒夷,也不再適合種植任何的農作物,他幾乎用相當低廉的價格就回收了鎮裏90%以上的土地。他做出的惟一承諾就是給村民們免費建設一個封閉型的小區,並安排他們的子女在其新創立的公司就業。

兩年後,果真印證了他的推測,由於擴建工業園區的需要,當地政府開始大規模收購土地,且每畝地的價格高出了他當初收購價的600倍。他的舉措,令那些至今還靠着開墾紅土地做着發財夢的銅礦老闆措手不及。靠着這一大筆資金,他終於成功組建了自己的軟件公司。

25年後,憑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他從昔日那個整天圍着橡膠樹忙着割膠的窮小子,搖身一變,成了開創世界知名IT品牌的跨國公司總裁。

是的,他就是號稱”印度比爾·蓋茨“的普雷吉姆。他一手開創的公司就是業務遍佈全球的著名的維普羅軟件公司。2009年,他再次被評為印度首富,其公司也名列印度三大軟件公司之首。

”敢為人先,他首先把紅土賣出黃金的價格,然後再告訴我們:比黃金更貴的是人的智慧。“美國《時代》週刊曾這樣形容他的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49n3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