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王獻之故事多篇【多篇】

王獻之故事多篇【多篇】

王獻之故事多篇【多篇】

王獻之學書法故事 篇一

王獻之是東晉另一位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王獻之從小就特別喜歡書法,從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跟着父親學書法。有一次,王獻之正在認真的練字,王羲之走了過來,伸手抽去王獻之手裏的筆,但是由於王獻之將筆握的很牢,王羲之最後沒能成功。於是王羲之就誇獎王獻之,説他握筆姿勢不錯,王獻之心裏很是得意。後來王羲之的一位朋友也誇了王獻之,於是他就更得意了。

有一天,王獻之問媽媽:“我只要三年就能趕上爸爸了吧。”媽媽搖搖頭。“那五年總行了吧?”媽媽還是搖了搖頭。媽媽就對王獻之説:“只要你練完了院子裏的18缸水,你的字就能練的跟你父親一樣了。”王獻之雖然心裏有些不服,但還是認真的練了幾年。幾年過去了,王獻之把一堆寫好的字拿給父親王羲之看,想讓父親表揚他。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王羲之一張紙一張紙的翻過,就在一張“大”的面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還隨手在下面加了一點。

王獻之心裏還是不服氣,就將字拿給媽媽看。媽媽看過後,就指着“大”字下面的一點説,“你練了三缸水,就只有這一點像你父親。”媽媽還鼓勵王獻之不要放棄,只要功夫深,一定就能成功的。王獻之最終練完了院子裏的18缸水,終於與父親並稱為“二王”,成為大家公認的書法家。

王獻之的故事 篇二

相傳王獻之在七八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書法,他的第一個老師自然是他的父親王羲之。又一次,王羲之悄悄地走到正在專心致志練習書法的王獻之背後,想要用手抽去他手中的毛筆,結果因為獻之抓筆套牢固,王羲之沒有拔掉。於是王羲之便稱讚自己的兒子將來必成大器。

到了十來歲的時候,王獻之子認為他的書法已經寫得很好了。於是他便跑去問父親:“我現在的水平只要再練三年就可以了吧?”而王羲之只是微微笑着並沒有回答,在一旁的母親搖着頭説還差遠了。獻之於是又問那五年總可以了吧。結果母親仍舊是遙遙頭,獻之終於急了,問究竟要多久才能練好字,他的父親便走到窗前,指着院內的一排大缸説道,只要你把院子中的十八口大缸裏面的水全部染黑,也許你的字就會練好了。

於是王獻之開始夜以繼日地練習書法,這一練就是五年。一天,他帶着自己的得意之作來給父親看,父親沒有回答,而是在他寫的“大”字下面加了一點,成了“太”字。獻之見父親沒有説話,悶悶不樂地帶着作品給母親看,母親看了很久之後,説道:“我兒練了這麼久的字,只有這一點像你的父親。”獻之一看,母親指的那一點竟然就是父親剛才加上去的那一點。獻之頓時感到十分羞愧,於是開始更加勤奮地練習書法。不知經過了多長的時間,他終於學有所成,成為了一代書法大家。

王獻之故事大全5篇精選 篇三

有一次,王獻之正在專心練字,父親在他身後看了很長時間,他一點都沒有察覺。王羲之悄悄伸過手去,猛地抓住了他的筆端,緊接着用力向上一提。王獻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寫字上,根本就沒有想到父親會來抓他的筆。

讓王羲之高興的是,筆並沒有從他的手中抽出。他看到兒子寫字時全神貫注,旁若無人,筆握得牢,手下有勁,認為他一定能夠練出一手好字。為這事,他欣喜地誇獎了兒子。

王獻之的字有了長進,就有些飄飄然了。

一天,他寫了很多字,其中一個“太”字漏掉了下邊的那個“點”,他放下筆走出書房幹別的事去了。父親來到兒子的書案,照例要看一看他寫的字,當他看見了這個疏漏,就順手提筆將這一“點”補上去了。

不一會兒王獻之回到書案,拿着這些字請他的母親來評價。母親看了一會兒,慢慢地説道:“你的字寫得還可以,但還透着稚嫩,只有這一‘點’,倒像是你父親寫的。”

説完以後,她的手指落在了那個“太”字的下邊。王獻之仔細地比較了一下,果然不同!他突然想起這一“點”當初忘了寫上去。他猜想是父親給他補上的,臉馬上就紅了。找到差距後,他打消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從此以後練字就更加刻苦了。

為了激勵王獻之持之以恆,王羲之指着放在院中的十八口大水缸,説:“你把這十八口大缸裏的水寫完,你的字也就練得差不多了。”

王獻之遵從父親的囑咐,堅持不懈地勤學苦練,寫幹了十八缸水,終於攀登上了書法藝術的高峯。

王獻之的書法怎樣 篇四

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他不僅是“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而且在書法上的成就一點都亞於他的父親,因此他和自己的父親也一起被稱為“二王”,他們父子兩人也和張芝、鍾繇因為在書畫方面的傑出成就而被並稱為“書中四賢”。雖然王羲之一家都十分擅長書法,但是隻有王獻之最具天賦,大膽創新,不被父親的風格和盛名所拖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字體。

王獻之學習書法應該是在七八歲的時候,他的第一任老師自然是身為書法家的父親。他自小便立下了遠大的志向,要成為和父親一樣甚至超越父親的書法大家,因此他每日都十分勤奮刻苦地練習,也留下了很多的趣事典故。他最出名的書法字體是行書和草書,但是在其他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他在草書方面的代表作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但是流傳到現在的都是唐朝時期臨摹的版本,他的真跡都已經失傳。他的《鴨頭丸帖》一共有十五字,清代的學者吳其貞在他的著作《書畫記》中對這副作品非常推崇,認為它字體雅正,雄峻秀美,有天然的妙趣,是無上的珍品。而他的《中秋帖》,一共二十二個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為世間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將這副字帖收入了《三希帖》中,將它和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珣的《伯遠帖》一起並列為體現中國書法藝術最高水平的作品。

王獻之還曾經創造了“一筆書”,改變了他的父親上下不相連的草書風格,其氣勢豪邁雄壯,被世人所推崇。

王獻之故事大全5篇精選 篇五

一次,王羲之吃飯時,用筷子在桌上劃字,把酒杯撞翻了。他就用手指頭蘸(站Zhàn)着酒寫字,飯都忘了吃啦。他的第七個小兒子王獻之見到哈哈大笑,説爸是個“字瘋子”。他媽聽見了,説道:

“兒呵,只要功夫深,‘泰山頂,高不過腳面兒’。你爸苦苦下功夫,書法一定會勝過古人的呵。”

這時,王獻之認為自己的字已經寫得很好了,他快活地問道:

“我的字再寫三年也夠好了吧?”

王羲之聽了沒作聲。

媽聽了,搖搖頭説:“遠哩!”

王獻之又問道:“五年行了吧?”

媽還搖搖頭説:“遠哩!”

王獻之氣得跳了起來,問道:“究竟寫多久,才行呀?”

王羲之聽到這裏,站起來,走到窗口,用手指着院心的大水缸説道:“你呀,能寫完這十八大缸水,字兒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穩腿呢。”

王獻之聽了心裏不服,下決心顯點本領給爸看。他跑進書房,拿起筆來,決心打頭重來,先練基本功。就天天照着爸爸的字練筆劃,只練些橫、豎(述shù)、點、撇(piě)、捺(納nà)。這樣足足寫有兩年,捧來給他爸看。他爸望望又沒作聲。給媽看,媽説道:“唔,有點象鐵劃了。”

王獻之這番回到書房,天天光練鈎。又足足寫了兩年,捧來給爸看,爸望望沒聲響。給媽看,媽點點頭説道:“有點象銀鈎吶。”

第五年,王獻之這才開始天天練字,足足寫了一兩年,把字都捧出來給爸看。王羲之拿過來翻了一翻,仍然搖頭歎氣沒聲響。只是見到字裏面有個“大”字,嫌架勢上緊下鬆,於是在下面點了一點,成為“太”字了。

王獻之又把所寫的字捧給媽看。他媽把字放在桌子上,一張一張看了三天才看完,最後歎口氣道:

“我兒寫字兩千日,只這一點象羲之。”

王獻之走近一看,驚傻啦,原來媽媽指的那一點,就是爸爸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點呵!

王獻之這才感到自己的字不行呵。於是煩悶悶地走出門外,在路上低着頭走,心裏有點不舒坦!不覺來到城門口,見到有位老婆婆在烙單餅賣。哈,怪呵!只見她烙好一張餅,就用竹筷挑起,從肩頭往後面撂,一下子就撂進背後的竹匾裏去了。匾裏一張張單餅疊得齊齊整整,有尺把高哩!王獻之看得驚訝(亞yà)極啦,問道:

“老婆婆老婆婆,你連頭都沒回過去望一望,這餅兒,怎麼撂得這樣準呵?”

老婆婆笑笑道:“沒什麼,也不過象王羲之寫字,熟練罷了。”

王獻之一想,對呀,可不是這樣嗎?於是急忙忙跑回家,一頭栽(災zāi)進書房裏,天天安心下苦功練字了。

有一次,王羲之來到書房,悄悄走到王獻之身後,猛然間拔他手裏的筆桿,沒拔動。王羲之大喜,他知道王獻之寫字有了手勁啦,於是悉(希xī)心教導他習字,寫了一本《樂毅論》讓他臨摩。到後來,王獻之完完全全寫光了十八大缸水,也成為我國一個着名的書法家啦。人們把他與王羲之合稱為“雙王”,稱王羲之為“大王”,叫王獻之為“小王”。不過“大王”和“小王”寫的字,功夫還是有差距的。

一次,王羲之到京城去,臨走的時候,在牆上寫了幾個字。王獻之等爸走了以後,連忙把牆上的字擦掉,自己照樣寫了幾個字在原來的地方。自己左看右看,認為很不錯了,象得很呢。等到王羲之從京城回來,又經過這兒,見到牆上的字,反覆仔細端詳了一會兒,歎道:“咳,我臨走的時候,真喝得太醉了,竟然寫出這樣的字來!”

王獻之在一旁聽到,驚得説不出話來,這才不敢驕傲,更加努力地老老實實練字了。

王獻之練字的故事 篇六

王獻之之所以能在書法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少不了自己的勤學苦練和堅持不懈。 王獻之將自己的父親王羲之為榜樣,不斷刻苦的練習,這其中還有許多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王獻之從小就對書法展現除了極高的領悟力和天賦,所以他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因為書法寫的好而頗具名氣。有一日王羲之的好友請王獻之在自己的擅自上寫字,王獻之洋洋灑灑就開始揮毫潑墨寫好了,但是提筆之間不小心就把筆尖的墨水滴到了寫好的字上,王獻之靈機一動就把字畫成了一隻小牛。

王獻之對於書法不停的追求,有一日練字的時候墨就用完了,但是字就只差一個點,所以王獻之就請王羲之把點點上。點點好之後王獻之就把自己的字拿給母親看,母親説,我兒子的字是挺好的,但只有這個點像你父親羲之的。這也使得王獻之在日後更加刻苦地練習書法。

猜你喜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4vlv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