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王羲之的經典故事新版多篇

王羲之的經典故事新版多篇

王羲之的經典故事新版多篇

王羲之的軼事 篇一

(一)寫經換鵝

民間有王羲之有愛鵝的傳説。鵝,潔白的羽毛,紅冠紅爪,煞是好看,加上它邁着笨拙的步子,或引項高歌,或張開雙翅翩翩起舞,也許給王羲之的書法有啟迪作用,從中領悟到點畫運筆技法,執筆時食指應如鵝頭那樣昂揚微曲,運筆時則像鵝掌撥水,這樣才能將精力集中於筆端。清代書法家包世臣將這種情勢用詩表達出來:“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將兩足安;悟入鵝羣行水勢,方知五指力齊難。”王羲之愛鵝常畫鵝,出於寫生的需要,他買鵝養鵝在情理之中。從分析的角度看以下的兩則軼事,卻是有根據的,《晉書·王羲之傳》也作了記載。

會稽有一位孤居的老婆婆養了一隻善於鳴叫的白鵝,很逗人喜愛,王羲之叫人去買來,不料老人不肯出售。無奈,上羲之只好經常去看這隻鵝,使老人百思不解。後來王羲之又派人前去説服老婆婆割愛,老人還是不答應。那人只好開誠佈公地告訴老人説,那是王羲之所要。當時王羲之是婦幼皆知,享有美譽的大書法家了,老人喜出望外,又聽説王羲之要親自拜訪她,更是高興。第二天,王羲之帶了不少禮品去登門求鵝,不料老人為了招待這位大人把鵝宰了,當王羲之不見白鵝,並得知鵝已被宰了,心裏很不是滋味,傷心地離開了農舍。以致回家後“歎息彌日”。

山陰有一位道土,養了許多白鵝,王羲之看見了非常喜愛,向道士購買。道士雲:“為寫《道德經》(應為《黃庭經》),當舉相贈耳。”要王羲之抄寫經文作為交換條件。王羲之愛鵝成癖,又是道教的忠實信徒,故欣然同意。他懷着虔減之心花了半天的時間,工工整整地抄完了經文,十分高興地“籠鵝而歸”。唐代大詩人李白根據這一傳説,先後寫了兩首詩。一首題為《王右軍》的詩:右軍本清真,瀟灑在風塵。

山陰遇羽客,愛此好鵝濱。

掃素寫《道經》,筆妙精入神。

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後來又寫了一首《送賀賓客歸越》的詩: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若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道德經》即《老子》,是道家的主要經典,《黃庭經》是道教一種經的經名,兩者是不能混同的。然而在流傳的過程中,將《黃庭經》誤寫成《道德經》了。

《晉書·王羲之傳》也有此錯誤,李白在兩首詩中都寫換鵝,一首是“掃素寫《道經》,一首是”《黃庭》換白鵝“。李白於天寶元年遊會稽時所寫的《王右軍》,當時可能是根據傳説,寫成”道經“。後來也許看到了換鵝的書法作品,知道這是《黃庭經》,所以天寶三年正月送賀知章時所寫的詩中寫成了”黃庭換白鵝“,以示更正。《黃庭經》是王羲之楷書的代表作,如今每當我們欣賞這幅名作時,尤感其氣韻高逸,筆致婉麗,李白”筆妙精入神“的評論並非溢美之辭。

(二)書扇濟貧

王羲之為官期間經常深入底層貧苦百姓中,體察民情。有一次在蕺山看到一個老婦賣六角扇,這種扇子是用竹蔑編成的,為了製作和使用的方便呈六邊形,現在紹興一帶山村裏仍有用這種扇子扇風納涼。由於當地百姓普遍貧窮,雖然這種扇子非常便宜也無人問津,老婦憂心忡忡滿面愁容,王羲之看到這種情景,心中很不是滋味,於是他找來筆墨在老婦出售的所有六角扇上都寫上五個大字。王羲之當時已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了,雖不能説是一字千金,但想求他的字也是不容易的,老婦人由於孤陋寡聞,有眼不識泰山,她被這位官人突如其來的舉動驚得目瞪口呆。羲之便向她説明”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老婦半信半疑照此辦理,果然人們爭相購買,六角扇銷售一空。第二天老婦又掮了一批竹扇來,再求羲之書寫其扇,羲之只好笑而不答了。民間傳説老婦還找到羲之家中要他繼續為她寫扇,羲之哭笑不得只好東躲西藏,傳説如今紹興市的”躲婆巷"就是他躲藏的地方。

蕺山南麓的戒珠寺,相傳寺址為王羲之別業,寺前有他的養鵝池和洗硯池。王羲之喜歡玩明珠,一天明珠不見,他懷疑是與他關係甚好的老僧所竊,老僧含冤而死。後來一隻鵝死了,宰殺後發現了那顆明珠,王羲之後悔莫及,決定舍宅為寺,以戒玩珠之癖。

王羲之書法故事 篇二

王羲之教子習書法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讚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衝着媽媽説:“那您説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裏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説,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説:“我又練了5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歎了口氣説:“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説:“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説:“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捨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王羲之書法故事 篇三

十八缸水

書法家“二王”是指我國晉朝時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

王羲之從國小習書法,七歲就寫得一手好字。成年後他仍然刻苦練習書法,即使閒坐時,也常常用指頭在膝蓋比擬點畫,時間長了,褲子都被磨得破損了。王羲之還虛心向別人學習,博採眾長,成為我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書法家,人稱“書聖”。

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七歲開始學習書法,幾年後自認為已經寫得一手好字,便在父親前面炫耀,想得到幾句讚詞。誰知父親卻顯出不屑一顧的神情,然後指着家裏的十八隻大水缸説:“要想寫出像樣的字,你得寫幹這十八缸水。”後來,王獻之經過長年累月的練習,十八缸水寫完了,他的字大有長進,終於成了年輕有為的書法家。他與父親王羲之被後人合稱“二王”。

王羲之書法故事 篇四

王羲之書竹扇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説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着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

據説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説:“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説:“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説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

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着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王羲之書法故事 篇五

王羲之寫春聯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年從山東老家移居到浙江紹興,此時正值年終歲尾,於是王羲之書寫了一付春聯,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對聯是:

“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

可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時人所景仰,此聯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後,王羲之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付,讓家人再貼出去。這付寫的是:

“鶯啼北里,燕語南郊。”

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七年級,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户户門前都掛上了春聯,惟獨自己家門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付,寫完後,讓家人先將對聯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於門上: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付對聯寫得太不吉利。儘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也不能將這付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取走張掛啊。來偷揭的人只好歎口氣,又趁夜色溜走了。

七年級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變成:

“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

眾人看了,齊聲喝彩,拍掌稱妙。

標籤: 王羲之 多篇 新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9orn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