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第二批主題教育專題黨課: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動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第二批主題教育專題黨課: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動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第二批主題教育專題黨課: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動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XX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5週年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10週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進程中運用唯物辯證法這一理論自覺的生動體現,更是新時代的背景下進一步釋放改革的巨大活力,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仍然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大膽探索,掌握科學的改革方法論,來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續深入,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一、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起點和偉大成就

改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之道,開放是順應當今世界發展大勢的必然選擇。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從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經驗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導性的關鍵環節,不斷向廣度和深度推進,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一)改革的歷史階段與特徵

第一,變革與開放,新民主主義時期。中國的無產階級秉承變革與開放的精神,從俄國十月革命的炮火中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作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中國革命從學習蘇聯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轉變為“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併成功探索出了“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中國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從苦難到輝煌的轉折,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第二,改革開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改革開放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使中國追趕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把握住歷史發展的大勢,抓住歷史變革的時機,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在改革開放實踐探索中創立的鄧小平理論,科學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性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加深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國際風雲變幻、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我國成功穩住了改革和發展的大局,捍衞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六大以後,我們黨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我們深化改革開放,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戰勝一系列重大挑戰,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躍升至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台階,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開放40多年積累的寶貴經驗基礎上砥礪奮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並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着力增強了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僅系統集成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而且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了更加清晰的頂層設計,使全面深化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攏,讓各項改革相得益彰、發生化學反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始終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始終堅持改革的科學方法、始終堅守改革的人民立場,推出了1600多項改革方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提出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在新發展階段,我們要深刻認識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緊扣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繼續把握好改革和發展的內在聯繫,提高改革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勝利。

(二)改革開放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一是在經濟建設上,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45億元迅速躍升至2012年的518942億元,年均增長9.8%,而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長只有2.8%,高速增長的持續時間和增長速度都超過了經濟起飛時期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經過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成功實現了從低收入國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歷史性跨越。

二是在政治建設上,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斷髮展社會主義民主,推進社會主義法治,黨和國家領導體制日益完善,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更加有力,愛國統一戰線更加鞏固,掌握着自己命運的中國人民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展現出氣吞山河的強大力量。

三是在文化建設上,始終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廣為弘揚,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的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

四是在社會建設上,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1978年增長71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917元,比1978年增長58倍。教育事業全面發展,較好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社會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基本建成了包括養老、醫療、低保、住房在內的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大局長期穩定,中國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困擾中國人民幾千年的忍飢挨餓、缺吃少穿問題總體上一去不復返了。

四是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始終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主體功能區制度逐步健全,節能減排取得重大進展,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積極參與和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國人民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更加美麗宜人。

五是在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上,始終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積極應對在長期執政和改革開放條件下黨面臨的風險考驗,努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積極探索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持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在革命性鍛造中堅定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為新徵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指明方向

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偉大旗幟,堅持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破藩籬、革積弊、去沉痾,開啟了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從夯基壘台、立柱架樑,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革命性、開創性”成就。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必須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既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發展優勢。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兩個維度來研究和佈局:一是更有針對性地加快補上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弱項,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二是提升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為此,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打破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和制度的障礙,打通國內國際高層次要素資源循環流動的道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XX大報告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新時代新徵程上,發展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放眼全球態勢,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縱觀國內環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越來越迫切,經濟發展面臨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供給體系質量還不高、資源要素投入消耗較大、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還未完全形成等問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越是局面複雜,越是要加快改革步伐、向深化改革要動力。中國式現代化前進道路上,要實現經濟發展,必須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不斷應對新情況、化解新矛盾、解決新難題。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推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在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拓展中,中國共產黨科學把握中國具體實際,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打破了“現代化等於西方化”的神話,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領導核心,始終保持自我革命的清醒和自覺,始終做到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勇於改革創新,不斷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更具活力的社會環境。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更加開放的社會環境和更具活力的建設主體。全面深化改革能夠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強化人才支撐能力、增強科技創新動力,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放和創生社會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國有資本佈局,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注重發揮國有經濟“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營造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穩定民營企業投資發展預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市場主體幹事興業提供廣闊舞台,創造改革紅利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強化人才支撐能力。當前,我國人才工作同中國式現代化的新任務新要求相比,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需要繼續下大氣力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全面深化改革增強科技創新動力。要堅決掃除影響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體制障礙,有力打通科技和經濟轉移轉化的通道,優化科技政策供給,完善科技評價體系,為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強動能。

三、破解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形勢與新任務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改革開放面臨着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改革永遠在路上,改革之路無坦途。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迎難而上、攻堅克難,通過改革不斷打開事業發展新局面。要做好改革總體規劃,繼續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堅毅和勇氣,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第一,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看家本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十分複雜的國內外環境,肩負着繁重的執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是難以戰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也是難以不斷前進的。”提高理論思維,最根本的是學哲學用哲學,不斷汲取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讓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智慧之光照亮我們前進之路。我們要掌握好運用好辯證唯物主義,就要掌握世界是客觀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又會反作用於物質的基本原理,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來制定工作決策;要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強化問題意識。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於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要掌握好唯物辯證法,堅持系統觀念,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佈局、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

第二,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新發展階段進一步解放思想,就是要面對已經深刻變化了的國際國內環境,實事求是地分析國際國內形勢變化、科學技術進步、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科學制定政策措施,完善政策落實體制機制,不斷推動國家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要分析新形勢新情況,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各種突出矛盾,化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各種潛在風險,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提高領導幹部的數字技能,夯實各類發展規劃的數字基礎。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習好“四史”、科學技術知識,深入開展國際交流,在歷史學習和國際交流的過程中使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思維鏈條不斷拉長。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標準對基層幹部的政績進行評價,不是僅僅看基層幹部們説了什麼,更要看他們做的是不是有利於人民羣眾需要、是不是有利於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不是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不是有利於推動科技創新,這是對各級幹部政績評價、政府工作效率評價的根本前提和根本出發點。

第三,用改革的眼光和辦法推進新的改革。事物的發展都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都會遵循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整個世界是一個無限變化、永恆發展着的世界。黨的XX大報告也指出:“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聯繫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聚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重大問題,用好機構改革創造的有利條件,從制約發展的堵點和難點、羣眾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尋找切入點和突破口,努力在破除體制機制弊端、調整深層次利益格局上下功夫,通過一個個重點難點和堵點焦點問題的破解,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推進。。建立健全重大改革項目領銜機制,壓實責任抓落實,主要負責人要掛帥出征、親力親為,以上率下,以“頭雁效應”激發“羣雁活力”;健全改革創新督查督辦機制,完善督察督辦體系,創新督察督辦方式,強化督察抓落實;完善改革創新考核評價機制,細化實化考核目標,加強考核結果運用,強化考核抓落實。站穩人民立場,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積極迴應人民關切,緊緊抓住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改革,不斷激發人民羣眾的創造潛力和創新智慧;進一步強化敢於擔當、攻堅克難的用人導向,推進幹部能上能下常態化;精準實施容錯糾錯機制,為黨員幹部擔當作為、改革創新“撐腰”“鼓勁”;突出抓好宣傳引導,講好改革故事,挖掘改革亮點,提煉創新成果,加強經驗宣傳,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新發展階段上的解放思想是站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以更加深遠的歷史視野、更加寬闊的全球視野、更加深邃的理論思維,以更大決心、更堅定的信心實現偉大目標的思想解放,是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思想創造,它將夯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基礎,不斷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向更高階段。新徵程上,必須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激活“中國之治”制度密碼,讓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充分發揮我們的制度優越性,不斷開闢“中國之治”新境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w8nn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