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有哪些(新版多篇)

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有哪些(新版多篇)

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有哪些(新版多篇)

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有哪些 篇一

一、完善機制體制,發揮城市社區的基礎平台作用

社區是政府實施社會管理的“終端”,是傳遞黨政關愛的。橋樑。各社區要切實履職盡責,完善各項體制機制,大力推進城市和諧社區建設,實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社區建設目標,進一步夯實社會管理基礎。要加強社區居委會體系建設,健全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羣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新型城鄉社區管理機制,引導社區多元建設主體在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推動政府行政管理與社區自治有效銜接、良性互動。要結合《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的實施,明確軟、硬件建設標準,積極爭取發改委和財政部門增加投入,發揮市場多元主體作用,多渠道落實資金,大力推進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增強和完善社區服務功能。

二、改善民計民生,發揮社會救助的保障兜底作用

保障社會底線公平和增進國民福利是時代賦予的最緊迫任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保障基本民生最首要、最基本的任務。各社區務必高度重視,緊緊圍繞提高羣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從改善民生入手,切實構築底線公平。要全面落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臨時救助制度,做好城市低保對象調查、認定、審核、資金髮放等工作,加強對失業人員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動態管理,及時掌握其就業及收入狀況,切實做到“應保盡保”,確保困難羣體基本生活。要制訂社區災害應急預案,建立應急處置小組和應急小分隊,組織相關應急預案演練、人員培訓和相關應急知識普及工作,完善預測預警機制,切實增強社區災害應急處置及防災減災能力。

三、深化服務內涵,發揮公共服務的利民惠民作用

為民服務是社區建設的本質。各社區務必把為民、利民、舒民、安民、娛民作為社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拓展服務內容,深化服務內涵,努力提升社區服務水平,確保居民羣眾得到更多實惠。要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大力推進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搭建社區服務中心、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網絡和社區服務熱線等服務平台,為推進社區服務奠定基礎。要健全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網絡,落實促進就業服務政策,完善政府扶助、社會參與的就業技能培訓機制,對城鎮失業人員提供免費基本技能培訓服務,積極開展創造“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促進和吸納下崗職工在社區就業。

四、加強培育建設,發揮社會組織的補充協同作用

社會組織具有凝聚城鄉居民有效參與社會管理的協同作用。各社區務必大力扶持發展社區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逐步構建政府服務機制同民間服務機制互聯、政府服務功能同民間服務功能互補、政府服務力量同民間服務力量互動的公共服務網絡,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參與社會管理中“反映訴求、規範行為、提供服務”的積極作用。要推行城市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備案制度,消除社區社會組織成立門檻,發展社區自治和服務多元主體,活躍社區羣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和改善社區社會組織管理。

五、夯實工作基礎,發揮社區隊伍的支持支撐作用

隊伍是事業發展的基礎。各社區務必高度重視社區工作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精神面貌好、整體素質優、工作作風實、創新能力強的社區人才隊伍,為社區建設永葆生機和活力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要加強社區幹部自身素質建設,努力提升隊伍“戰略思維、科學發展、開放創新、執行落實、溝通協調”五大能力,培育“顧全大局、真抓實幹、親民愛民、勤奮學習、清正廉潔”五種作風,提高社區工作效能。

如何創新社會管理心得 篇二

6月我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社會管理被納入更完備的體系性框架之中,社會管理創新也就成為2009年底全國政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所強調的“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的組成部分之一,是指導我們黨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綱領。做好社會管理工作,促進社會和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條件。胡錦濤強調,社會管理是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項管理活動。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人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國家,社會管理任務更為艱鉅繁重。我們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鼓樓區水部街道組織全體社區工作者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社會管理創新”培訓,先後邀請東街街道軍門社區書記林丹、南街街道楊橋河南社區書記崔蕊芬、温泉街道河東社區書記黃永凡、鼓西街道後縣社區書記章歡芳、鼓東街道慶城社區書記何竇靈前來授課。通過本次學習,我對創新社會管理有了更深的認識,受益匪淺。

林丹書記講述了“深化‘135’黨建工作模式,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努力創建宜居宜業社區”的先進經驗。在堅持結合實際,創新載體,科學發展,全面落實“三有一化四服務”,着力在關注民生、服務羣眾和加強組織建設上下功夫,出實據,求突破,探索出了“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樂天泉社區黨委於11年7月1日被水部街道黨工委命名為“紅旗社區黨委”,説明我社區在黨建工作方面的成績還是比較值得肯定的。然而我社區並未能做出類似“135”黨建工作模式的創新,説明在理論綜合歸納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2012年是基層組織建設年,一方面我社區應當繼續深化“135黨建工作模式”,着力強化黨委在社會管理和服務中的核心地位,發揮社區工作者、黨員、志願者三支隊伍的作用,以“五在”活動為載體,夯實社區基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另一方面,應當加強理論學習和理論綜合歸納,創出有我社區特色的黨建工作模式。

崔蕊芬書記以“拓展社區文化內涵,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為主題,講述了楊橋河南社區在文化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2012年是中國文化建設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奏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昂揚進軍號。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直接關係民生幸福。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人民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就不可能興旺發達。樂天泉社區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社區文化發展,先後建有社區文明圖書室、數字電影廣場和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等德育基地,並於日前同福州市圖書館結成共建單位,成立福州市圖書館水部街道樂天泉社區圖書流通點,讓文化惠民,讓廣大居民享受文化書籍大餐。我社區還要借鑑學習楊橋河南社區先進工作經驗,多開展帶有我社區特色的文化工作,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添磚加瓦。

黃永凡書記以“發展社區服務,提升幸福指數”為主題,談了河東社區在加強社區服務方面的先進經驗。傳統的社區服務只侷限於“互助、自助”,而現代社區服務是在社區內,由於居民生活需要,市場機制解決不了,由政府提供,社區組織或承辦、配合的一項公共服務。樂天泉社區全面施行“一站式綜合服務”,上月初搬遷新會址後,社區綜合服務站場所有了明顯的改善,立足服務於民的宗旨,為居民提供更加舒適、高效的一站式服務。如今,水部街道在全力推進“網格化社區管理”建設,我社區在施行一站式服務的同時,着力實現讓社區成員分工不分家,以便在為“網格”配備“一格三員”時,讓管理員、綜合協管員都能做到對所管轄“網格”內的情況做到全面瞭解,做到迅速反應並加以解決。

章歡芳書記向我們傳授參加省委組織部組織到香港學習“社會管理創新”的心得體會。香港的社區主要是為促進居民交流而成立,並不承擔政府職能,這和我們是有所區別的。因此,我社區在吸取香港社區管理的先進經驗時,應該因地制宜的加以轉化。其中,香港的慈善理念深入人心,讓我感受良多。我國的慈善機構還是以政府成立為主的,我社區曾發起為轄區一位困難黨員的精神病患女兒募捐,數次送她前往醫院治療,關心她的病情,在人、事、物上都給予大力支持,希望她能儘快恢復健康。

何竇靈書記圍繞“做一名合格的社區書記,用行動服務轄區居民羣眾”的主題,講述了她從事社區工作數十年來一些工作經驗。何竇靈書記指出,隨着社會的發展,對社區幹部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要求更加豐富的理論知識,更加敏鋭的政治敏感度,更加迅速的掌握近期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中心任務。雖然我不是一名社區書記,但我會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發揮黨員模範作用,努力提升為民服務的本領。

創新決定平安度,創新決定競爭力。只有與時俱進,探索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管理體系,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科學發展,滿足人民羣眾的新期待、新要求。

如何創新社會管理心得 篇三

通過專題學習,我對創新社會管理有了更深的認識,受益匪淺,感受良多。結合本次學習,下面我談談對創新社會管理的認識和體會: 首先,堅持把基層基礎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心所在。基層是社會管理的第一線,社會管理創新的源泉在基層,社會管理創新的難點在基層,社會穩定的根基也在基層,基層安則全局穩,必須堅持重心下移、固本強基,把社會管理創新的重心放在基層,強化基層組織創新,健全基層服務網絡,大力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在領導精力上傾注基層,在人財物上充實基層,在工作導向上激勵基層,從源頭上減少衝突、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切實把基層基礎做實做好,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有效性。

其次,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取向。社會管理主要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歸根結底是做羣眾工作,羣眾工作又是一項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民生,把改善和服務民生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價值取向和目標導向,自覺地走羣眾路線,堅持羣眾觀點,在為民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中突出服務理念,寓管理於服務中,在服務中提升管理水平,多 做知民情、解民憂、化民怨、暖民心的服務性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羣眾權益,讓羣眾共享社會管理創新成果。

另外,堅持把機制建設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當前社會管理要素和社會關係日趨複雜,單靠傳統手段難以有效運用和優化管理,必須堅持體制立基、依法管理,着眼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理念更新、方法改進、機制創 新結合起來,用系統的思維整體謀劃、用整合的理念凝聚合 力、用綜合的手段解決問題,更加註重製度設計,從制度層面解決事關公共安全、社會公平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着力構建社會管理創新長效機制,確保社會管理創新在法治的軌道上健康運行。

最後,堅持把社會參與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途徑。社會管理是對全社會的管理,也應該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管理,必須堅持多方參與、社會協同,在充分發揮好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政府主導作用、羣眾主體作用的基礎上,鼓勵支持工青婦等羣團組織、基層羣眾自治組織、兩新組織等社會團體及個人,共同參與社會管理,不斷擴大參與度,提高協同化水平,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多元參與”的多元化社會管理格局,激發整個社會的生機與活力,提升社會管理的效能與品質。第五,堅持把責任落實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保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成效好壞,制度執行到位與 否,關鍵在於推動落實的力度和決心是否夠大、夠強,必須堅持強化責任、狠抓落實,把社會管理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評體系,嚴格落實目標管理、單項問責、動態管理、責任追究等責任措施,完善責任體系,明確責任主體,強化責任追究,積極發揮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主導主體作用,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廣泛凝聚社會管理創新的工作合力。

如何創新社會管理心得 篇四

通過這次專題培訓活動的學習,特別是聽了培訓老師的精彩授課,對創新社會管理有了更深的認識,受益匪淺,感受良多。下面談談膚淺認識和體會:

一、創新社會管理是科學發展觀在治國理政上的新思考、新探索和新發展

社會管理理論是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極其重要內容,與時俱進創新並自覺踐行社會管理理論是各級黨和政府必備的基本功。社會管理系統性強、涉及面廣、操作難度大,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準確掌握其目標體系、方針原則、方法要求,進一步創新社會管理機制體制,豐富社會管理內涵,改善社會管理環境,改進管理模式方法,是檢驗領導幹部統籌兼顧、把控大局、協調發展、狠抓落實的能力與作風的重要標準。當前我們正處於社會分層日趨多元、利益矛盾愈加複雜、社會整合和社會控制任務日益繁重、社會公共產品相對短缺的背景下,以創新求和諧,積極創建社會和諧的新體制已顯得尤其重要。黨中央、國務院敏鋭發覺社會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弊端,適時提出要創新社會管理,正是切中了矛盾要害,扭住了問題關鍵,必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深遠影響。因此,我們一定要從政治高度來看待創新社會管理對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極端重要性,自覺增強創新社會管理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創新社會管理貴在重民生,謀在順民意,成在解民憂

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是一項綜合的龐大的創新工程,需要經過堅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認為貴在重民生,謀在順民意,成在解民憂。

貴在重民生,就是要堅持把改善民生與促進發展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體現在黨和政府的執政理念上,紮根在廣大黨員幹部的心坎中,反映在為民謀利的行動上。就是要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民生髮展大計上。黨中央明確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四個着力點: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理順分配關係和發展社會事業,這些民生大計也是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和創新原着力點,要優先解決廣大羣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謀在順民意,就是我們在謀劃社會發展、各項事業等“高層設計”中,要時刻以民聲、民意為基礎和方向標,着眼人民羣眾現實和長遠需求,順應時代發展、人民羣眾願意需要,相信羣眾的首創精神和羣眾智慧。社會管理的第一要義和首要前提是立足公正正義、維護羣眾的合法權益。提高人民普遍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是良好社會管理的最高追求。順民意,就要廣泛徵求羣眾意見,聽取羣眾的利益訴求,把決策部署考慮更周全些,把困難問題想得更嚴重些;就要統籌兼顧,照顧各方,協調一致;就要現實社會管理的科學化,建立健全重大決策聽證、質詢、公示、論證以及責任追究等制度,公平管理,科學決策,切實把羣眾想辦、願辦的事情辦好,集中力量把一些難事辦成。成在解民憂,就是要在解決羣眾具體困難憂愁中使實勁、見實效,把主要精力、全部心思都用在為民辦實事上,用在主動聯繫、溝通羣眾感情上,下力氣解決羣眾反映敏感、解決難度大的熱點難點問題,以誠摯之心、真誠之舉贏得百姓實心實意的滿意度,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三、人力資源保障部門及社會保障部門應高舉民生大旗在為民解憂、創新社會管理上盡心盡責

作為人力資源保障部門,肩負着社會保障和機關事業單位公職人員管理的繁重民生任務,是社會矛盾、社會焦點、社會敏感問題相對聚集的部門,既要確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社會的公平正義,又要維護羣眾的合法權益,既要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又要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社會價值需求和現實物質追求。在創新社會管理中,我們要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扶持創業就業、調整收入分配、完善社會保障提攜等重點難點問題列入社會管理創新範疇,在不斷髮展中適應創新社會管理的形勢任務需要;要下移工作重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把工作視野、觸角延伸至村屯社所,工作落實到每家每户,政策信息公佈到社區村所;要在規範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不斷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上做文章,切實維護羣眾合法權益,不斷提高羣眾生活水平;要堅持把就業放在民生之本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在大學生市場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困難羣體援助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上求突破,以低登記失業率為和諧社會提供安全保障;要切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確保城鄉居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助,實現社會保障範圍由廣覆蓋向全覆蓋轉變,保障水平由低層次向高層次轉變上有作為,提高各項待遇發放水平,使人民羣眾真正享受到改革惠及的成果,使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一點一滴增加羣眾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3d87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