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經典兒童歷史故事多篇(新版多篇)

經典兒童歷史故事多篇(新版多篇)

經典兒童歷史故事多篇(新版多篇)

兒童經典歷史故事 篇一

耶律父子建遼後,又經過了遼世宗、遼穆宗兩朝。到遼景宗耶律賢即位時,中原已進入北宋時期。北宋初年,日漸強盛的遼國一直是宋朝的勁敵。為了爭奪黃河以北的土地,兩國之間進行了四十多年的戰爭。在遼國的統治階層中,有一位在政治上有遠見卓識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蕭太后,為遼的強大作出了重要貢獻。

蕭太后名綽,字燕燕,契丹人。生於公元953年,是遼國北府丞相蕭思温最喜歡的女兒。蕭太后自小聰明智慧,有一次,蕭思温讓幾個女兒一道掃地,觀察下來,只有燕燕掃得最乾淨。他心裏在説:“這個姑娘以後最有出息。”

後來,蕭燕燕被招入宮封為貴妃。遼景宗耶律賢即位後三個月,她就被立為皇后,那一年她才十六歲。契丹族的女性對射箭、打獵等十分擅長,燕燕在這方面同樣拿手。

景宗即位時,面對的是一片亂糟糟的局面,他想大幹一番,蕭皇后給他出了不少好主意。景宗常對大臣説:“你們凡是寫到皇后的講話,也要用‘朕’字,這可要作為一條法令定下來!”可見,蕭皇后那時就已初步顯露了政治才幹。

景宗三十五歲時患病去世,兒子耶律隆緒繼承了皇位,他就是遼聖宗。景宗在遺囑中強調:今後國家大事都要聽皇后的指揮。聖宗當時只有十二歲,蕭皇后就以皇太后的身份攝政,開始掌管遼國政權。那一年她才剛剛三十歲。

一個寡母,一個幼子,面對的是部族許多人不服的眼光,外邊又傳來不少打仗的消息,蕭太后感到十分擔憂。她哭着向丈夫的舊臣流露了內心的憂慮。這時,耶律斜軫(zhěn)、韓德讓等説:“我們都是先皇的老臣,只要你信得過我們,有什麼可怕的!”

韓德讓出於對朝廷的忠誠,對蕭太后忠心耿耿。無論是外出作戰,還是對內管理國家,他都竭盡全力,使蕭太后與遼聖宗逐步鞏固了統治地位。後來他被遼聖宗賜名為耶律隆運。

公元983年六月,遼聖宗尊自己的母親為“承天皇太后”,這就是歷的“承天后攝政時期”。在軍事上,她全力信賴和依靠耶律斜軫和耶律休哥。耶律休哥被蕭太后任命為南方軍事總負責,鎮守燕(今北京);而耶律斜軫因為有治國的才幹,蕭太后早就將讓他娶了自己的侄女,並委任他為北方的機要大官。

過了三年,宋朝將領曹彬、米信等人向遼國發起進攻。耶律休哥率軍斷了宋軍的糧道,以一支輕騎兵對宋軍脱離大部隊的零星官兵進行打擊。蕭太后也親自率軍追擊。宋朝官兵在逃跑中驚惶失措,互相踩踏,死的死,傷的傷,損失過半。還有不少宋兵跌入河裏,結果造成河水阻塞。由於戰功顯赫,耶律休哥被蕭太后封為“宋國王”。

與此同時,耶律斜軫率領軍隊與宋朝名將楊業在山西展開激戰,並將楊業俘虜。耶律斜軫立了大功,被蕭太后加封“太保”的名號。後來他隨太后南下,途中不幸逝世,蕭太后還親自賜予棺材,參加了他的葬禮。

蕭太后在掌管遼國期間,虛心依靠將領,任用漢人不加懷疑。她制訂了重視耕種、減輕農民賦税的政策,教育兒子學習中原文化。在她的教誨下,遼聖宗通曉中原文化,能寫出“樂天(唐代詩人白居易)詩集是吾師”的詩句,還能用契丹文翻譯白居易文集與臣下共同欣賞。遼聖宗還喜歡讀《貞觀政要》這部書,從中吸取治國的經驗。

當蕭太后把政權交還給遼聖宗時,遼國的國力已經相當強大了。

歷史兒童小故事 篇二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蔡文姬自小就能詩善文,尤好琴瑟之音。

六歲那年,文姬纏着父親要他教她彈琴,蔡邕於是先彈一曲。但由於彈奏時用力過猛,不小心把第一根弦彈斷了,自己還沒察覺,照彈不誤。

文姬卻馬上聽出説:“父親,您彈斷了第一根弦!”蔡邕嚇了一跳,女兒從來都未學過彈琴,甚至連琴都未摸過,怎麼就聽得出他彈斷了第一根弦呢?蔡邕繼續 彈著,故意把第四根弦彈斷。文姬又立刻辨出:“父親,您又把第四根弦彈斷了!”蔡邕這才相信,女兒的確無師自通,掌握了音律。

蔡文姬後來在父親的指導下,琴藝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兒童經典歷史故事 篇三

吳三桂殺害永曆帝后,清順治帝給他很重的獎賞,封他做平西王,讓他鎮守雲南、貴州,給他許多特權,管轄兩省的文武官員,可以隨意任免官員;處理軍民一切事務,還可以開礦山,煮井鹽,鑄造錢幣,清廷每年還要撥給他餉銀九百多萬兩,佔了國庫的很大一部分。吳三桂自恃功高,在雲南稱王稱霸。

公元1662年,順治帝去世,才八歲的康熙帝即位。順治帝臨死前有遺詔,命鰲拜等四個滿洲大臣做康熙的輔政大臣,幫助處理國家大事。鰲拜立過戰功,手握兵權,根本不將小皇帝放在眼裏,更不願意與其他三個輔政大臣商量,什麼事情都獨斷專行。甚至到康熙帝年滿十四歲親自執政以後,他還把持朝政,敢在朝堂上誣陷輔政大臣蘇克薩哈,逼迫康熙帝違心地將蘇克薩哈處死。

鰲拜成了康熙帝頭一個心腹大患,成為康熙帝要清除的一個目標。但宮中衞士多是鰲拜挑選的親信,不能信任。康熙帝就藉口要練習摔跤,從貴族子弟中,挑選十多個棒小夥進宮,陪他摔跤。暗地裏卻給這些小夥伴作了佈置。一天,鰲拜大搖大擺地走進內宮時,宮門突然關上,他自己的衞士被隔離在宮門外,十多個身強力壯的少年,突然跳出來,將他團團圍住,拽手的拽手,扳腳的扳腳,將他摔倒在地,捆綁起來。接着,康熙帝下詔宣佈鰲拜的罪行,將他投入監獄。

清除鰲拜後,就該解決吳三桂的問題了。當時,驕橫跋扈的藩王,不止吳三桂一個。廣東有平南王尚可喜,福建有靖南王耿仲明、耿精忠。他們都是早期投降清廷的原明朝官員。因為跟隨清軍入關打農民軍,打明朝軍隊,打反清義軍賣力,立了“大功”,受到清朝的獎賞,都有許多特權,因而非常驕橫起來,不再肯服從清朝的指揮,妨礙清廷政令的統一,成為潛伏着的新國家的特大禍害。這三個藩王,被稱為“三藩”。

康熙帝深感三藩危害的嚴重性,他將“三藩”與治理黃河、辦理漕運作為三件最重要的國家大事,寫成字條,懸掛在宮殿的柱子上,天天唸叨。他一直在苦苦思索,找個什麼辦法,削弱並消滅“三藩”。

“三藩”也深知清廷對他們的不信任,遲早會對付他們,但一時還吃不準會採取什麼措施,嚴厲到什麼程度。他們心懷鬼胎,要試探一下朝廷的態度。平南王尚可喜老了,就上了一道奏章,請求告老還鄉,但要求將王爵傳給兒子,繼續帶兵鎮守廣東。康熙帝也想借此機會試探“三藩”對撤藩的承受程度,就順水推舟,批准尚可喜告老還鄉,但要撤銷靖南王府,王爵不能繼承。理由是廣東安定,不必再設藩王鎮守。

這個答覆,深深震撼三家藩王。吳三桂一面加緊準備造反,一面邀靖南王耿精忠一道再上奏章,請求康熙帝同時將“三藩”都撤掉。接到奏章,康熙帝冷笑説:“他們竟想威脅我!”就交給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大臣們意見不統一,有主張撤的,有主張不撤的。最後康熙帝決定,這些藩王掌握兵權太久,拖得越久,越不容易解決,索性一次解決,三藩都撤,將全部人員、兵馬遷到關外去。

吳三桂本意是希望康熙帝會作出些挽留的姿態,他們就順水推舟留下來。誰知康熙帝會這樣決斷,他又驚又恨,決定起兵造反。公元1673年農曆十一月,吳三桂殺掉雲南巡撫朱國治,發佈討伐清廷的檄文,自稱“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並寫信與平南王、靖南王及各地老部下,還有台灣的鄭經,要他們共同起兵造反。

吳三桂宣佈恢復明朝的髮飾、服裝,革除滿洲的習俗,要替明朝報仇雪恨。但是,他引清兵入關、絞死永曆帝的斑斑劣跡如在眼前,人們怎能相信他“興明討虜”的宣傳?他的造反,完全是個人野心所致。

不過,對清王朝高壓政策長久感到憤怒的人們,還是找到了一次抒發胸中悶氣的機會,所以,頭幾年內,許多地方都起兵響應,大半個中國都沸騰起來,清廷的統治岌岌可危。吳三桂的兵馬打到了湖南、江西。

康熙帝臨危不懼,停止執行耿精忠、尚可喜兩藩的撤藩命令,將他們從造反行列中暫時分化出來,孤立吳三桂;同時迅速調兵遣將,阻擋吳三桂的進攻。

由於吳三桂在軍事上犯了錯誤,他的軍事攻勢持續了幾年就停止了。雙方在西北、西南、中南、華南相持了八年。公元1678年,吳三桂七十八歲,等不及了,在湖南衡陽匆匆忙忙地登上皇帝寶座,國號大周。可是到這年秋天,他就病死了。

此後,形勢大變,清軍的進攻越來越猛烈。到公元1681年,清軍攻下昆明,吳三桂的孫子吳世自殺,“三藩”的叛亂終於徹底平定。

兒童經典歷史故事 篇四

岳飛在朱仙鎮大捷,逼近東京。兀朮眼看在東京呆不下去,決定渡過黃河北撤。

當他帶着金兵離開東京的時候,有個書生攔住他的馬,説:“大王(指兀朮)別走了。嶽少保(‘少保’是岳飛的官銜)馬上會撤兵。東京一定沒事兒。”兀朮很奇怪,問那個書生説:“岳飛用五百騎兵打敗我們十萬大軍,百姓日夜盼他們打過來,東京還能守得住?”

那個書生説:“朝廷裏有權臣,大將要在外面立功,是不可能的。依我看,嶽少保自己性命難保,哪兒還談得上立功?”兀朮聽了,恍然大悟,馬上撥轉馬頭,帶兵回到東京。

那個書生説的那個“權臣”,就是南宋朝廷的宰相秦檜(音huì)。秦檜本來是北宋時期的大臣。當宋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金兵俘虜到北方去的時候,秦檜和他的妻子王氏也跟隨他們一起被俘到金京。

秦檜在金太宗面前,低聲下氣,百依百順。金太宗認為他很有才幹,就把他派到大將撻懶部下當軍事參謀。這時候,金朝發現南宋抗金力量越來越強大,又有岳飛、韓世忠等大將堅決主張抗戰,不好對付,就決定把秦檜放回南方充當內奸。

公元1130年,撻懶攻打楚州(今江蘇淮安)的時候,把秦檜和他的妻子放回南宋。秦檜來到越州宋高宗的行宮求見,天花亂墜地編造了一通謊話,説他在楚州怎樣殺死敵人的看守,怎樣奪了一條船逃來。當時就有不少大臣懷疑,楚州到這兒路遠迢迢,秦檜越過金兵防線逃回來,難道金兵沒有追捕?再説,即使敵人防備不嚴,讓他偷跑了,一定十分匆忙,又怎能帶着王氏一起走?但是,當時的宰相範宗尹跟秦檜是老朋友,竭力在高宗面前幫秦檜説話,並且説秦檜是個既可靠又能幹的人才

宋高宗本來日思夜想要跟金朝講和,聽説秦檜從金朝回來,熟悉金朝內情,立刻召見秦檜。秦檜第一次朝見高宗,就勸高宗跟金人講和,還送上了代朝廷起草的一份求和信。

宋高宗接見秦檜之後,覺得秦檜的主張很合他口味。他對大臣們説:“秦檜比誰都忠。有了他,我高興得晚上也睡不着覺呢。”他立刻任命秦檜做禮部尚書,過了三個月,又提升他當副宰相;再過半年,秦檜就成為宰相兼樞密使,掌握了南宋軍政大權。

秦檜當了宰相之後,就幹起賣國求和的勾當來。因為遭到許多朝臣的激烈反對,曾經被罷免了宰相職位。但是昏庸的宋高宗還是把秦檜當做心腹看待,過了幾年,又重新任秦檜為宰相。秦檜利用他的權力和地位,勾結金朝,千方百計破壞抗金將領的活動。

這回聽到岳飛連戰連勝,準備直搗黃龍府,大起恐慌。因為金朝是他的後台,金朝一敗,他在南宋也就站不住腳。於是,他就唆使宋高宗發出命令,要岳飛從前線撤兵。岳飛突然接到宋高宗的撤兵命令,弄得莫名其妙。他派人送奏章給高宗説:金兵已經喪盡士氣,我軍士氣高漲,勝利就在眼前,時機不能錯過。他請求高宗取消撤兵命令,允許他繼續進軍。秦檜接到岳飛奏章,又想了一個惡毒的手段,先命令張俊、劉光世等大將的人馬從淮北前線撤兵,然後對高宗説,岳飛的軍隊在中原已經成為孤軍,不能再留,叫宋高宗發出緊急金牌,叫岳飛撤軍。

岳飛在前線等待高宗的進軍詔令,沒想到接到的卻是朝廷催促退兵的緊急金牌。岳飛接到第一道金牌,正在猶豫,送金牌的快馬又到了。從早到晚,快馬一個接一個,一連接到十二道金牌。岳飛知道要改變高宗的決定已經沒有希望,氣憤得淚流滿面,説:“想不到我十年來的努力,一下子全給毀了。”(原文是“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岳飛要從朱仙鎮退兵的消息一傳出去,附近的百姓十分震驚,紛紛聚集在街頭。他們攔住岳飛的馬,哭泣着説:“我們頂着香盆,運着糧草,迎接官軍,這是金人都知道的事。現在相公要回去,我們只有死路一條了。”岳飛看到這個情景,也禁不住流下眼淚,他叫左右兵士拿出高宗的詔書來給大家看,説:“朝廷下了緊急金牌,我不能擅自作主留在這裏啊!”百姓們見留不住岳飛,都放聲痛哭;兵士們也個個心酸,掩着臉哭。整個朱仙鎮響起一片哭聲。

岳飛心裏不忍,宣佈暫緩五天撤兵,讓願意跟隨他們的百姓一起走。過了五天,岳家軍開始撤兵的時候,當地百姓成羣結隊隨軍南遷。

後來,岳飛奏請朝廷,把這些百姓安置在南方安家墾荒。兀朮打聽到岳家軍已走,馬上重整旗鼓,向南進攻。本來被岳飛收復的河南許多州縣,一下子又丟失得精光。秦檜和宋高宗決心向金朝求和。他們恐怕受岳飛、韓世忠等人的阻撓,把他們召回京城,讓韓世忠做樞密使,岳飛做樞密副使,名義上是提升,實際上是解除了他們的兵權。秦檜奪了岳飛的兵權,就派人向金朝求和。

公元1141年十一月,金朝派使者到臨安,談判議和條件。談判結果:宋、金之間,東面以淮河為界,西面以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為界;南宋向金朝稱臣,每年向金朝進貢銀絹各二十五萬。歷把這次屈辱投降的和約叫作“紹興和議”(紹興是高宗的年號)。

經典兒童歷史故事:瞎子摸象 篇五

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國王,他心地善良,很樂意幫助別人,對臣民們也是如此。

有一次,幾個瞎子相攜來到王宮求見國王。國王問他們説:“有什麼事我可以幫你們的嗎?”

瞎子們答道:“感謝國王陛下的仁慈。我們天生就什麼也看不見,聽人家説,大象是一種個頭巨大的動物,可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很是好奇,求陛下讓我們親手摸一摸象,也好知道象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國王欣然應允,就命令手下的大臣説:“你去牽一頭大象來讓這幾個瞎子摸一摸,也好了結了他們的心願。”大臣遵命去了。

不一會兒,大臣便牽着大象回來了,“象來了,象來了,你們快過來摸吧!”

於是,幾個盲人高高興興地各自向大象走了過去。大象實在太大了,他們幾個人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齒,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觸到了大象的腿,還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他們都以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仔仔細細地摸索和思量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他們都摸得差不多了。國王問道:“現在你們明白大象是什麼樣子的了嗎?”瞎子們齊聲回答:“明白了!”國王説:“那你們都説説看。”

摸到象鼻子的人説:“大象又粗又長,就像一根管子。”

摸到象耳朵的人忙説:“不對不對,大象又寬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

摸到象牙的人駁斥説:“哪裏,大象像一根大蘿蔔!”

摸到象身的人也説:“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牆一樣嘛。”

摸到象腿的人也發表意見道:“我認為大象就像一根柱子。”

最後,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條斯理地説:“你們都錯了!依我看,大象又細又長,活像一條繩子。”

瞎子們誰也不服誰,都認為自己一定沒錯,就這樣吵個沒完。

兒童經典歷史故事 篇六

學習了三年,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地有名氣的琴師。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惱,因為在藝術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伯牙的老師成連知道了他的心思後,便對他説,我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至於音樂的感受、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萬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帶你去拜見他,跟他繼續深造,你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説好!

他們準備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東海進發。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時,成連對伯牙説:“你先在蓬萊山稍候,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説完,成連划船離開了。過了許多天,成連沒回來,伯牙很傷心。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湧,回首望島內,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伯牙不禁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仰天長歎,即興彈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俞伯牙的琴藝大長。其實,成連老師是讓俞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一種感受。

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藝術的本質,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後來,俞伯牙成了一代傑出的琴師,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卻很少。

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遊。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邊避雨。伯牙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突然感到琴絃上有異樣的顫抖,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説明附近有人在聽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見岸上樹林邊坐着一個叫鍾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説:“我為你彈一首曲子聽好嗎?”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聽。伯牙即興彈了一曲《高山》,子期讚歎道:“多麼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彈了一曲《流水》子期稱讚道:“多麼浩蕩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動,對子期説:“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啊!”於是兩個人結拜為生死之交。

伯牙與子期約定,待周遊完畢要前往他家去拜訪他。一日,伯牙如約前來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聞聽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後站立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於子期的墓前。從此,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兒童經典歷史故事 篇七

傳説古時候有個名叫朱耀宗的書生,天生聰慧,滿腹經綸,進京趕考高中狀元。皇上殿試見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長得一表人才,便將他招為駙馬。“春風得意馬蹄疾”,循慣例朱耀宗一身錦繡新貴還鄉。臨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親如何含辛茹苦,如何從小將他培養成人,母子倆如何相依為命,請求皇上為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親樹立貞節牌坊。皇上聞言甚喜,準允所奏。

當朱耀宗向娘述説了樹立貞節牌坊一事後,原本歡天喜地的朱母露出了不安的神色,於是説出了想要嫁給朱耀宗的恩師張文舉的想法。毫無思想準備的朱耀宗頓時被擊倒了,“撲通”一下跪在孃的面前:“娘,這千萬使不得。您改嫁叫兒的臉往哪擱?再説,欺君之罪難免殺身之禍啊。”

正值左右為難、無可奈何之際,朱母不由長歎一聲:“聽天由命吧。”她隨手脱下身上一件羅裙,告訴朱耀宗説:“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乾淨,一天一夜曬乾。如果裙子曬乾,我答應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幹,天意如此,你也不用再阻攔了。”這一天,晴空朗日,誰知當夜陰雲密佈,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終是濕漉漉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朱母則認認真真地對兒子説:“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違!”事已至此多説無益,朱耀宗只得將母親和恩師的婚事報告皇上,請皇上治罪。皇上連連稱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他去吧。”

歷史兒童小故事 篇八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司馬光出生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光”,七歲時,“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從此,“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司馬光砸缸”的兒童故事,在當時的東京、洛陽一帶就有人把這個故事畫成《小兒擊甕圖》廣為流傳。

司馬光砸缸故事説的就是: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着冷靜,機智勇敢,傳為千古佳話。

兒童經典歷史故事 篇九

晉國自從晉悼公起用了趙武,又做了中原的霸主。到了他兒子晉平公的時候,就慢慢地衰落下去了。公元前531年,楚莊王的孫子楚靈王進攻陳國和蔡國。這兩個國家派使者向晉國求救,普平公回絕了。這等於説晉國不再是中原諸侯的領袖了。齊國的國君齊景公[齊桓公第四代的孫子]就打算接着晉國來做霸主。他聽到楚靈王進攻陳國蔡國,嚇得晉國不敢出兵去救,特意打發使者到楚國去觀察一下,想☆☆看一看這個“蠻子國”到底有多大的實力。齊國的大夫晏平仲做了使者。

楚國君臣聽見齊國派使臣到這兒來,成心要把齊國的使臣侮辱一番,顯一顯楚國的威風。他們知道晏平仲是個小矮個兒,就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窟窿,叫他從這個窟窿鑽進去。晏平仲看了這個窟窿,聽了招待的人説的話,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他説:“這是狗洞,不是城門。要是我上‘狗國’來,就得鑽狗洞。要是我來訪問的是‘人國’吶,就應當從城門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煩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國家?”招待他的人立刻把晏平仲的話告訴了楚靈王。楚靈王沒説的,只好吩咐人大開城門,把他迎接進來。

那些個迎接他的楚國的大臣們説了好些個難聽的話譏笑齊國和晏平仲,全都給他拿話駁回去。他們再不敢隨便張嘴了。

楚靈王見了晏平仲,取笑他説:“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平仲説:“這是什麼話?臨淄城裏擠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一舉起來,就能夠連成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走路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説齊國沒有人吶?”楚靈王説:“那麼,為什麼打發你來吶?”晏平仲打着哈哈説:“大王您這一問哪,我實在不好回答。撒個謊吧,又怕犯了欺君之罪;實話實説吧,又怕大王生氣。大王,您説我該怎麼辦吶?”楚靈王説:“實話實説,我不生氣。”晏平仲拱了拱手説:“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國,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沒出息,就派到這兒來了。”説着他故意笑了笑,楚靈王也只好陪着笑。

到了坐席吃飯的時候,武士們拉着一個囚犯從堂下過去。楚靈王問他們:“那個囚犯犯了什麼罪?哪兒的人?”武士回説:“是個土匪,齊國人!”楚靈王笑嘻嘻地跟晏平仲説:“齊國人怎麼那麼沒出息,做這路事情?”在場的楚國大臣們得意洋洋地笑了起來,他們以為這一下子晏平仲可丟了臉了。哪知晏平仲臉不變色,正經八百地説:“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橘柑,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橘柑,一種到淮北,就變成了又小又苦的枳[zhǐ]。為什麼橘柑會變成枳吶?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幹活,一到了楚國,就當上土匪了,也許是水土不同吧。”楚靈王只好賠不是説:“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倒給大夫取笑了!是我不好,請別見怪。”楚國的大臣們都覺得自己不是晏子的對手,大家對他不得不尊敬起來。

晏子使楚回來,對齊景公説:“楚國雖説城牆堅固,兵馬強盛,可是國君狂妄自大,文武大臣中沒有了不起的人才。咱們沒有什麼怕他們的地方。主公只要整頓內政,愛護百姓,提拔有才幹的人,遠離小人,齊國就能強盛起來的。”他把當時稱得起數一數二的兵法家田穰苴[ráng-jū]推薦給了齊景公。後來晉國發兵侵犯齊國的邊疆,奪去了幾座城,燕國也趁着機會來侵略。齊國的軍隊經過田穰苴的訓練,跟以前大不相同,紀律很好,士兵們很勇敢,晉國和燕國的兵馬遠遠地望見就給嚇跑了。田穰苴率領着大隊兵馬一直追下去,殺了好些個敵人,收復了給敵人奪去的那幾座城。晉國和燕國只得來跟齊國講和。

齊景公任用晏平仲為相國,田穰苴為大司馬[官名,管軍政]。中原的諸侯知道了,不由得對齊國就另眼看待。晉國的名聲和勢力反倒不如齊國了。

經典兒童歷史故事:八哥學舌 篇十

有一隻八哥鳥,經過主人的訓練,學會了模仿人説話。它每天顛來倒去就會説那麼幾句話,但是卻自以為了不起,把誰都不放在眼裏。

有一天,知了在樹梢上一個勁兒地叫,叫得八哥心煩意躁。

它就對知了嚷嚷:“喂,喂,歇會兒行不行?就會發單調的噪音,還叫起來沒個完了呢。我會説人話,也不像你那樣炫耀。”

知了沒有生氣,只是微微一笑:“大哥,你會模仿人説話,這當然很好;但是你每天百遍千遍學説的話,依我看其實等於沒説。我不會模仿人説話,也沒有一副動聽的歌喉,但是我能用自己的聲音表達我想表達的意思,而你呢?”

八哥聽了這席話,滿臉通紅,張口結舌,把腦袋深深地埋進翅膀裏。從此以後,這隻八哥再也不跟主人學舌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3qz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