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回族有什麼主要傳統民俗節日(精品多篇)

回族有什麼主要傳統民俗節日(精品多篇)

回族有什麼主要傳統民俗節日(精品多篇)

回族鵓鴿會 篇一

每年的春季,甘肅省的臨夏和張家川一帶的回族羣眾有舉辦鵓鴿會的習俗,屆時,回族人們在一定的地點觀賞、交換和出售鴿子。並同時舉行唱花兒等娛樂活動。

回族的主要傳統民俗節日 篇二

回族信仰伊斯蘭教,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是回族的三大節日,此外還有阿述拉節等傳統節日。

回族古爾邦節 篇三

回族的傳統節日,古爾邦節是阿拉伯語音譯,又稱“爾德·艾祖哈”,“爾德”的意思是“節日”,“古爾邦”或“艾祖哈”,都含有“犧牲、獻身”的意思,因而古爾邦節又稱為“宰牲節”。在伊斯蘭曆年的12月10日舉行。這一天也是回族穆斯林赴麥加朝勤的第三天。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它起源於先知易卜拉欣的傳説。“先知”易卜拉欣夜夢安拉,命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伊思瑪儀勒,以考驗他對安拉的忠誠。於是,易卜拉欣將愛子伊思瑪儀勒帶到麥加城郊米納山谷,準備宰殺愛子以表達誠意。此時,安拉派天使送來一隻黑頭綿揭羊代替伊思瑪儀勒。從此,古爾邦節宰牲便成了穆斯林的傳統慶典。節日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潔身後,穿上節日的盛裝,到清真寺去參加會禮。之後走墳,舉行宰牲儀式。獻牲的牛羊,要體態端正,無缺損,宰後的牲畜按傳統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濟貧,一份送親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

回族聖紀節 篇四

回傳的傳統節日,聖紀節,亦稱聖忌節,為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之一。相傳穆罕默德(約570-632年)誕辰和逝世都在伊斯蘭教歷的3月12日,回族穆斯林為了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就在他誕辰和逝世的這天舉行集會。以後,逐漸成為伊斯蘭教的節日,節日活動一般在清真寺由阿訇主持。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淨身後,炸油香、饊子,然後到清真寺聽阿旬講經、贊聖,講述穆聖的嘉言茲行和功績。回族穆斯林舉行聖紀的日子並不統一,一般在伊斯蘭教教歷(伊斯蘭曆)的3月12日穆聖的誕生日和逝世日,也可以在教歷3月內任何一天。

回族節日的民俗特點 篇五

第一,回族過節不過年。回族人民習慣於歡度一年一度的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傳統節日和阿舒拉節、法圖麥節、登霄節等節日,不過回曆年,也不過陰曆年春節。

伊斯蘭教把公元622年9月穆罕默德由麥加遷至麥地那,稱為“希吉來”。穆罕默德逝世後,為了紀念這一具有意義的歷史事件,就把“希吉來”定為伊斯蘭教紀元,並以該年教歷一月一日(穆罕默德人麥地那的第二天)為歲首,即元年元旦。現在一般回族人民只記本民族的節日時間,不大注意伊斯蘭教的元旦時間,也不過元旦節。回族人民始終不講究過年,即使是中國全民性的傳統節日春節,回族一般也不過。城市裏跟隨過春節的人。春節期間,家門上不貼對聯,晚上不放鞭炮,不給孩子壓歲錢,也不讓孩子叩頭拜年。

回族人民也不過漢族及其他民族的節日,如祭祀屈原的端午節,以拜月為主的中秋節,以及清明節、臘八節等;居住在彝族地區的回族不過“火把節”;居住在廣西、桂林、柳州、南寧、靈川、永福、平羅等地的回族均不過壯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苗年、瑤族的盤玉節等等。但是,新中國成立後,隨着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居住在城市裏的一些回族或回漢雜居區的回族,因受漢族的影響,有的也過春節、中秋節等。春節雖沒有什麼講究,但也在大年七年級早上吃餃子,也給一些漢族同志拜年,有的在端午節也吃清真粽子。中秋節,雖然不拿月餅作為供品去拜月,但也購買清真月餅自己吃,送親戚朋友,祝福全家團圓。

第二,回族的三大傳統節日,具有全民性、穩定性、紀念性等特點。如回族的開齋節和古爾邦節,無論信教不信教,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大人還是小孩都過自己的節日。如開齋節,雖然現在有許多年輕人不封齋,但照樣過開齋節,而且過這兩個節日規模都很大,聚禮時有的地方多達幾萬人,它已深深地紮根於廣大的回族羣眾當中。從回族形成到現在基本上一直是穩定的,有變化也是微小的。如過去回族節日裏不玩不鬧,現在節日裏、年輕回族青年有的參加一些武術、體育等文娛活動。其他形式不變,始終保持回族傳統節日的穩定性。回族的三大節日和其他回族節日還有紀念性的特點。如聖紀節是為了紀念穆罕默德,法圖麥節是為了紀念聖人的女兒、阿里的妻子法圖麥,等等。

第三,回族的傳統節日還具有交流學習、貿易等文化特點。回族在節日期間,一般以清真寺為中心,在會禮前後,四面八方的回族穆斯林老小會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感情,暢敍情懷,加深親朋好友的往來,一些平日有過誤會、矛盾的,節日期間通過長者牽線搭橋,相互致“色倆目”問候,並表示道歉。近幾年來,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回族的穆斯林兄弟還互相交流經濟信息等。另外,回族每過一次節日,使大家接受一次教育,通過阿訇宣講“瓦爾茲”,掌握伊斯蘭教的歷史知識和教義、教律的基本知識,一些在機關、廠礦、學校工作的回族人還可以學習到穆斯林日常生活習慣中應注意和掌握的知識。

近幾年來,回族在過節時越來越注意商業貿易。根據回族節日的消費特點,買賣牛羊肉及其他飲食和蔬菜,買賣回族民族用品一如湯瓶、吊罐幾白帽、蓋頭、衣服等,還有的回族買賣各種伊斯蘭經典書刊、衞生香等。

回族開齋節 篇六

開齋節又叫肉孜節,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之一,也是最為盛大的回族的傳統節日。據伊斯蘭教有關經典的記載、伊斯蘭教創立的初期,在封齋滿月時,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曾率領穆斯林步行到郊外公共曠野,舉行禮拜,穆罕默德沐浴後,身着整潔服裝,並散發“菲吐爾”(開齋)錢。從此以後,回族穆斯林便把這一天作為節日,隆重慶祝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代·菲吐爾”的意譯。按伊斯蘭教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分12個月,單月為30天,雙月為29天,每年較公曆少11天,三年相差一月餘。因此,按公曆計算,回族伊斯蘭教的節日並沒有固定的時間。但回曆每年九月為齋月,齋月期間,凡符合條件的回族(男子在12歲以上,女子9歲以上)只在每天日落後和日出前進餐。老弱病殘、孕婦和小孩可以暫不用守齋(守齋亦稱封齋或把齋)。回族婦女在月經期間也可以暫不用守齋。在齋月裏,按伊斯蘭教教義要求,穆斯林要做到靜性寡慾,白天戒絕飲食,即使是不守齋的,也要盡力節制自己的食慾,不允許在公共場所吃喝。齋月的開始和結束,均以見新月為準。齋月有時29天,有時30天。一月結束,望見新月,齋戒完成,次日即為開齋節。清晨起來,回族穆斯林們沐浴淨身,換上潔淨的衣服,開始在家中炸油香、饊子。上午,到清真寺參加會禮。禮拜後,還向老弱病殘和貧苦之人出散包貼。

然後回族人請阿訇為已故親人走墳,紀念亡人。走墳後,走親訪友,相互祝賀,邀請親戚鄉鄰到家,進行款待。回族對開齋節特別重視,慶祝場面十分隆重。

回族阿述拉節 篇七

西北部回族節日,屆時要選用當地的五穀雜糧,摻上牛羊雜碎煮熟食用,節日期間回族宴請客人必備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雞肉做成的各種菜餚。

回族亡人紀念日 篇八

中國清代回族穆斯林反清起義中殉難者的紀念囚。清代咸豐、同治年間,為了反抗清統治者的民族壓迫和宗教歧視,西南和西北地區先後爆發了各族穆斯林的武裝起義,結果遭到清軍的殘酷鎮壓。據有關史籍不完全統計,回族穆斯林在這次起義中被屠殺及投於疫疾、飢餓及墜崖慘死者約兩百萬人。因此,後人將“眾亡人”的得難日作為“亡人紀念日”,或稱“舍希德節”,回族人民在這一天悼念殉難者,祈禱安拉賜他們以“舍希德”的榮譽,水享天園幸福。紀念儀式是集體到清真寺誦唸《古蘭經》、祈禱、遊墳、施捨財物,並講述殉難者的英勇事蹟。“亡人紀念日”的日期各地不一,以當年回族穆斯林集體遇難之日為準。如雲南省大理杜文秀領導雲南回民起義,建立了反清政權達18年之久。1872年清軍集重兵猛攻大理城,杜文秀為拯救軍民率先獻身就義。城陷後,清軍縱兵屠城,血洗了城內外回族軍民。大理回族人民每年以農曆十二月十一為“亡人紀念日”。據《遷葬清咸豐丙辰昆明五萬被難回教親友碑記》載:清咸豐六年(1856)雲南官府下令“滅回”,“格殺勿論”,昆明城幹餘户回族人民約5萬人慘道清軍殺害,從而激起雲南全省回民武裝反抗,史稱“丙辰之變”,每年農曆四月十三為昆明地區“亡人紀念日”。又據《秦難見聞記》載,清同治元年(1862)農曆五月十七,清督指使鄉團對陝西西安城內外30多個回族聚居村莊進行動掠燒殺,釀成慘案,故西安地區回族穆斯林以此日為“亡人紀念日”。另外甘肅平涼及寧夏靈武等地也以先人集體殉難之日為“亡人紀念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k4y4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