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夏至由來及習俗介紹【精品多篇】

夏至由來及習俗介紹【精品多篇】

夏至由來及習俗介紹【精品多篇】

夏至習俗有哪些 篇一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後還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古時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 ,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食“麥粽”與“夏至餅”

江南食俗。《吳江縣誌》載:“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農家還擀麪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或分贈親友,俗謂“夏至餅” 。

冬至餛飩夏至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説法,以及“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之説。南方的麪條品種多,如陽春麪、幹湯麪、肉絲麪、三鮮面、過橋面、麻油涼拌麪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麪和炸醬麪。“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麪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會不會下雨 篇二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

多數情況,“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 而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裏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

夏至的由來 篇三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裏最早被確定下來的節氣,公元前7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説“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國各地的氣温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温可達40度左右。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夏至以後,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

夏至的習俗 篇四

1、祭神祀祖: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習俗,以祈求消災豐收。

2、涼食避暑:人們喜好在夏天滋補涼食避暑,因此人們普遍喝涼湯、涼茶、酸梅湯等比較傳統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

3、食“麥粽”:食“麥粽”是江南的習俗,《吳江縣誌》記載,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

4、吃餛飩:夏至這一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説: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後還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子的體重可以增加。

夏至要注意什麼 篇五

1、飲食要多吃“苦”

夏至後要注意飲食清淡,多吃苦味蔬菜:如苦瓜、香菜等,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清心明目等作用。不過,苦味食物多屬寒涼,體質較虛弱者不宜多用。

2、忌夜食生冷、空腹飲茶

一些體質較弱或是上了年紀的人,經常會感到肚子冰涼,不易消化攝入的食物。夜間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粘膩之物,否則會引起腹脹、吐瀉等情況。

空腹飲茶,易傷人體陽氣,鹹味引茶入腎,易傷腎陽,容易引起腹瀉、痛經等症狀。

3、忌冷水淋浴

夏至天氣炎熱,人的汗腺處於開泄狀態。

因此,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致陽氣受損。容易引起手足發冷、小腿抽筋等症狀。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後避風,對小孩尤其如此。

4、忌夜卧貪涼

頭部是人體陽氣的匯聚之處,夜卧吹冷,極易導致陽氣折損。因此,晚上睡覺整夜開冷氣,易導致傷風、關節疼痛、腹瀉腹痛等症狀。

5、宜晚睡早起

起居調養,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運行。此時天氣是晝長夜短,中午午休一會兒,對恢復體力消除疲勞有一定好處。

夏至三候 篇六

1、鹿角解 :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獸,屬陽,角向前;麋,形大,屬陰,角向後。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退;冬至一陽生,麋感陽氣而麋角退。

2、蜩始鳴 :後五日“蜩始鳴”。古時楚稱蜩(tiáo),秦晉稱蟬。蜩螗(táng)沸羹,叫聲沸稠為粘羹,多美的形容!蜩即夏蟬,黑大,叫聲清亮,俗稱“知了”。螗小而綠,叫聲尖鋭急促,它立秋後才鳴,也稱寒蜩、寒蟬、夏蟬,為區別於“知了”,俗稱為“都了”。它一叫,秋色厲,都該了了。

3、半夏生: 再五日“半夏生”。這意味着夏天過半了,後半夏白晝驕陽似火,濃蔭難求;夜晚蟲鳴如織,花香四溢。半夏是一種白色塊莖,它生於陰陽半開半闔時,所以,作為一種中藥材,主治半開半闔之病,協調中樞。如治傷寒寒熱,是少陽之樞半開之病;治喉嚨腫痛,是少陰之樞半開之病。

“夏九九”,你會數嗎?

你可能知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可你知道與“冬九九”形成鮮明對照的“夏九九”嗎?

“夏九九”以夏至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南宋人陸泳在《吳下田家志》中就記載了“夏至九九歌”,歌謠道:“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牀頭摸被單;七十二,子夜尋棉被;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夏至期間的氣候特徵 篇七

1、對流天氣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麼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害。

2、暴雨天氣

夏至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温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説。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需求。

多數情況,“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裏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黴,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衞生,儘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4、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樣,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氣。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過了夏至,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温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説法。

夏至養胃的食物 篇八

1、葡萄乾

介於葡萄乾的含糖量,很多人誤以為多吃葡萄乾對牙齒無益。其實,它才是我們的“護牙小天使”。將葡萄乾與麥片搭配食物,其潔牙效果,明顯優於僅食用麥片的效果。

2、奶酪(Cheese)

笑不露齒的時代已經過去,拍照時為了呈現親切的笑容,國人常説“茄子”,而老外們更喜歡説“Cheese”。

現在再給你一個“敢露八顆牙、拍照説Cheese”的理由:奶酪中的鈣、磷、蛋白質等礦物質,能有效地保護牙釉質,令牙齒強健。

根據美國牙科牙齒美容修復學會研究結果顯示:奶酪中的乳酸也具有保護牙齒、避免齲齒的作用。除此之外,硬質乾酪還能刺激唾液分泌,清潔淨白牙齒。

3、水

多喝水不但會令你擁有一個好身體,還能幫你美白牙齒。不斷喝水會促進口腔內的唾液分泌,平衡口腔內的酸鹼值,進而達到自然抗菌的效果。飯後飲水,能有效清除殘留在齒縫中的食物。

4、草莓

草莓和蘋果一樣,果肉中也含有豐富的果酸。除此之外,草莓還含有一種名為“抗氧化劑鞣花單寧”的物質。該物質能減少牙菌斑、緩解口腔炎症。

夏至習俗 篇九

夏至面

夏至節吃涼麪的習俗是周代最為流行的漢族風俗,有一句諺語是“冬至餛飩夏至面”,為什麼要吃夏至面呢?那是因為夏至的時候,新麥剛剛登場,新磨的麪粉也剛剛上市,因此夏至吃麪也有嘗新的意思,而且夏至的新面是最香的時候。

老北京夏至最愛炸醬麪

在民俗迴歸的當下,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麪館人氣都很旺。無論是四川涼麪、擔擔麪、紅燒肉面還是炸醬麪等等,各種麪條都很“暢銷”。因為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麪了,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那叫“鍋挑兒”,據説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為驅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而在中國西北地區,如陝西,夏至食粽,並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而在南方,農家擀麪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

夏至節氣風俗 篇十

夏至祭地

二十四節氣中多有祭祀活動,冬至的時候要祭天,而夏至這個節氣,很重要的活動就是祭地,明清兩代帝王,每到夏至這天,便率領眾臣到北京方澤壇舉行祭地活動,祈盼在帝王的統治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自公元1531年至1911年,先後有明清兩代的15位皇帝在方澤壇祭地,長達381年。

夏至祭祖

夏至是陰陽盛衰的轉折點,因此,對於古人來説,它不僅僅是指導農事的一個節氣,也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所以這天又稱夏至節。此時正好時值麥收,自古就有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風俗。

豐收時節,先人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去享受豐收的碩果,而是祭告先人,與先人分享喜悦,保佑平安喜樂,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物件兒。《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jnd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