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勞動教育教學反思【多篇】

勞動教育教學反思【多篇】

勞動教育教學反思【多篇】

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一

“品德與社會”課是一種體驗性課程,新課程標準提出:“品德與生活教學要密切聯繫生活”,“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所以本節課我要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活動過程中。

然而,三年級的孩子大部分還處在依賴父母為他們解決衣食住行諸多問題的階段,對生活的體驗不深,而且大多還不能做到主動留心觀察社會生活,因此對“職業”的認識理解不夠。所以,我在上課前先讓學生去調查瞭解社會上有哪些職業,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們具體要做什麼的。再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他們對照自身生活,講自己身邊熟悉的人的職業,來逐漸感受各種職業的勞動都是人們生活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正當勞動都是光榮的,都應當得到尊重。從而引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尊重別人,長大成為別人生活需要的人。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對待學生要像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小心呵護學生幼小的心靈。荷葉上的露珠晶瑩透亮,但卻非常脆弱,稍不小心,它就會滾動破碎。作為教學工作者,對待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當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允許出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意見。所以,在活動過程中,為了保證全員參與,體現自主合作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我多次創設小組合作學習機會,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讓學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互相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大膽展示、大膽探索自己,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情感、態度、能力等都得到發揮和提高,通過課堂上學生的交流、彙報,讓學生對“人們的職業和勞動”有全新的認識。

陶行知先生講,如果你按着雞脖子喂米給雞吃,它亂叫亂掙也不會吃。如果你鬆開雞,它就會自己去主動吃米。於是我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興趣,以活動來體驗生活。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職業與職業之間是關係密切的”,我讓學生扮演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比如:醫生的小孩要上學誰來幫幫他,教師生病了誰幫幫他。通過“接龍遊戲”讓學生體會到在我們的社會中,人與人是相互依賴、相互服務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人們。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

整節課,學生熱情高漲,活動目標也達到了。但是,這節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在抓住教育契機這方面還是做得不夠,對於理解“人們通過不同職業的勞動滿足他人的需求,同時也為自己獲取相應的報酬”這個問題,所用時間不夠,學生談得不多,而我在這時卻沒有靈活地改變教學方向,以便更好的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去思考,要在這一環節適當加時。

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二

學習過哲學的人都知道,任何事永遠都不可能有絕對的完美,所以客觀的反思總是能夠讓我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後,我習慣性地對自己的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自查,下面就這次的自查情況作一簡單的'小結。

一、亮點。

1、能夠以勞動場景為主線,創設一種勞動的氛圍,用不同的勞動場面引導學生走進不同的音樂場景,教學效果頗好。

2、能夠主動積極的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能多角度的利用教具為教學服務。

3、能夠主動適時的對學生進行評價。

4、通過本課的教學,對學生進行了熱愛勞動的思想教育。

5、教師能夠自信且良好的駕馭課堂,親和力的教學風格對學生很有吸引力。

二、存在的問題。

1、沒有能合理的安排歌曲教學的時間,對於本節課來説無疑是有些缺憾。

2、課堂中沒有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得課堂氛圍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

3、給學生創設自由交流的空間欠缺。

三、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在欣賞時,教師應做些什麼?

葉聖陶先生説;“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其實公開課也是一個例子,它告訴我們教師是永遠的學習者,希望我所承擔的這次公開課也能給各位教師以啟發。

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三

《愛勞動》是一年級的第五課。本課從“愛勞動”的人文角度,選編了久唱不衰的兒童歌曲《勞動最光榮》和經典民樂合奏曲《三個和尚》作為聆聽作品。演唱作品選編了兩首:一首是長期以來深受兒童喜愛的歌曲《洗手絹》,另一首是在兒童歌曲中少見的、具有號子特點的歌曲《大家來勞動》,目的是通過聆聽與演唱實踐活動,將“愛勞動”的美德教育,自然而有效地融入到音樂教學中,並通過活動,得到發揚和滲透。

為了達成以上目標,除了讓孩子們唱好歌曲外,還讓他們根據歌曲的旋律,編創新的歌詞,一邊演唱一邊加入動作表演歌曲。為了烘托歌曲的情緒,加入了打擊樂器木魚和碰鐘為歌曲伴奏。在此活動中,我首先讓孩子們瞭解兩種樂器的音色,並通過視奏找出適合演奏這兩種樂器的演奏方法,然後再按照教材上的節奏為歌曲伴奏。在教給孩子們演奏樂器時,我總以為碰鐘的演奏姿勢,比較難掌握,所以,把重點放在了碰鐘的演奏姿勢上,而忽略了木魚的演奏姿勢,結果在跟音樂伴奏時,大部分孩子敲擊木魚的姿勢都不規範,而且也沒有發出好聽的聲音。這時我又重新去糾正,最終順利地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

另外,為了突出“愛勞動”的主題,我把聆聽歌曲《勞動最光榮》也作為學唱歌曲來教唱。孩子們模仿着勞動的動作,唱着他們“自己的歌”,臉上洋溢着快樂的微笑。

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四

國小勞動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回想這段時期的手工摺紙教學實踐活動,使我悟道:沉醉於遊戲中的兒童,讓他自己尋找生命支點,讓他自己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中認識自己。手工摺紙正是採用了快樂的教育方法,以此對孩子進行教育,富有極大的吸引力。同時對促進孩子的智力開發陶冶孩子的心靈情操;培養孩子動手、動腦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啟發學生自學感知:老師的教是為了不教,勞動課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學生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最後形成技能,教師的教應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基礎,以學生會和不會的臨界點為切入點,所以勞動課的自學感知是必不可缺少的。

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使學生運用舊知識與技能,學習新知識與技能的機會,還使學生對所需學習的新知識技能有整體印象。如在拆麻雀時,學生通過拆,瞭解折麻雀分了六步:麻雀的尾巴拆開後,發現“折脖頸、翅膀”屬原有知識,折尾巴由學生實踐感知,一起找到方法。

折尾巴是難點,學生雖拆開尾巴,也不能完全掌握方法,於是師利用示意圖出示折法,通過閲讀再嘗試折法,師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圖示意義,再全面展開,興趣高漲。

鞏固練習總結。技能的形成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學生掌握了折麻雀的方法、要領,放手讓學生練習操作,一鞏固和加深所學的勞動知識,形成技能。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巡視時及時矯正存在的問題。

鞏固練習總結後面加上延伸,如請同學們欣賞幾組折其它的動物的示意圖,會更加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未來的社會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將來的文盲不在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沒有創造力的人。因此在課堂上要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挖掘學生的智力潛能才是關鍵。

勞動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五

一、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

多年來,勞動教育被邊緣化,被排斥,從家庭到學校,人人都認為勞動教育與孩子成長沒關係,因為考試沒有它,升學不需要它。久而久之,勞動教育退出了學校教育的舞台。除非上級行政部門或有關單位來檢查此項工作,學校搞點臨時花樣點綴一下,它的教育內容與實際功能已悄然消失。於是,一批又一批“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兒們成長起來了。於是,一批又一批到了而立之年的“80後”還在家務活中啃老。大家都知道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發展。也就是説,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因素,沒有勞動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素質教育應該“以勞育人,以勞促體,以勞促智,以勞促素”。所以,讓勞動教育迴歸,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與素養,形成勞動習慣,並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是素質教育的重點。

二、實踐性是勞動教育的第一特性

勞動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實踐性,沒有實踐就無法體現勞動教育的效果,所有勞動教育光説不做等於白説,光説不練等於沒練。正因如此,教師和家長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的勞動項目,在實踐中通過動腦、動手、動力、出汗、出智慧,最後,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才能讓學生在實踐合作之中體驗到相互合作所帶來的快樂,更能在實踐中體驗到成功,體驗到勞動的真正價值。實踐是勞動教育的最好途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長都應該讓孩子在勞動實踐中得到鍛鍊,得到成長。當然,對勞動教育內涵的理解要寬泛。

三、教給孩子勞動方法讓孩子會勞動

現在的孩子,由於長時間不勞動,沒有勞動的意識、方法、技巧,所以教給孩子必要的勞動技能和勞動方法勢在必行。勞動課和其他學科一樣,要培養孩子觀察、動手、動腦的習慣,最後形成勞動技能,提高素質。這裏,勞動方法的學習掌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師和家長要耐心幫助孩子掌握每一項勞動的方法,使孩子會勞動、巧勞動、動腦勞動、認真勞動、創新勞動。凡是勞動就要出力,凡是出力就會勞累,這是當下孩子最忍受不了的。怎樣讓孩子走出因身體不適而不想再勞動的瓶頸,是每一個教師和家長應思考的問題。要把勞動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孩子在勞動教育中茁壯成長起來,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教育任務。

四、讓勞動成為習慣,讓習慣成為品質

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傳承的優良品質。自古以來,勤勞、節儉、辛勤已成為一代又一代的習慣。如何讓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永放光輝,是我們每一個位教育者與家長應該認真思考、努力研究的課題。讓勞動教育迴歸學校教育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38vn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