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望海潮,望海潮晁補之,望海潮的意思,望海潮賞析

望海潮,望海潮晁補之,望海潮的意思,望海潮賞析

望海潮,望海潮晁補之,望海潮的意思,望海潮賞析

譯文 篇一

杭州地處東南方,地理形勢優越,三吳的都會,錢塘(特指杭州)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樑,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樓閣、房屋高低不齊,約有十萬人家。茂密如雲的林木環繞着沙堤,浪濤洶湧像捲起來的白色霜雪,錢塘江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着珠玉珍寶,家庭裏充滿着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白堤兩側的裏湖、外湖與遠近重疊的山峯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悠揚的羌笛聲在晴空中飄蕩,採菱的歌曲在夜間想起,釣魚的老翁、採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着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美麗的自然風光。他日畫上美好景緻,回京升官時向人們誇耀。

譯文 篇二

東南形勢重要,湖山優美的地方,三吳的都會,錢塘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樑,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萬人家。高聳入雲的大樹環繞着沙堤,怒濤捲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着珠玉珍寶,家庭裏充滿着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裏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歡快地奏樂,夜晚划船採菱唱歌,釣魚的老翁、採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着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煙霞風光。他日畫上美好景緻,回京升官時向人們誇耀。

原文: 篇三

《望海潮》北宋。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賞析: 篇四

詞的上闋,一開頭即以鳥瞰式鏡頭攝下杭州的全貌。它點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錢塘,即杭州。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雲:“陳置錢塘郡,隋平陳,廢郡置杭州。”此處稱“三吳都會”,極言其為東南一帶、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字字鏗鏘,力能鎮紙。其中“形勝”、“繁華”四字,乃一篇之主腦。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風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緻。風光旖旎,用筆妍蒨。“參差十萬人家”一句,以力挽千鈞之勢,轉弱調為強音,表現出整個都市户口的蕃庶。“參差”為大約之義。“雲樹”三句,又推開一層,由市內説到郊外。在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遠遠望去,鬱郁蒼蒼,猶如雲霧一般。一個“繞”字,寫出長堤迤麗曲折的態勢。“怒濤”二句,寫錢塘江水的的澎湃與浩蕩。“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南史·孔範傳》中寫過:“長江天塹,古來限隔……”極言長江形勢之險要,這裏移來形容錢塘江,亦十分妥帖。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早在唐代,李白就在《橫江詞》中寫過:“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宋初潘閬在《酒泉子》中也説:“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寫杭州,錢塘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璣”和“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珠璣、羅綺,又皆婦女服用之物,並暗示杭州聲色之盛。綴以“競豪奢”一個短語,反映了市民(這裏主要指富室)窮奢極侈的生活。

下闋前半段專詠西湖。西湖經唐代白居易的治理、五代吳越王的營建,至於宋初已十分秀麗。詞從湖山勝概、四時風物、晝夜笙歌、湖中人物四個方面,描繪了它的美好風貌。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裏湖和外湖。疊巘,是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峯等重重疊疊的山嶺。湖山之美,詞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寫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這兩種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白居易《憶江南》雲:“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楊萬里《晚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詩云:“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柳永這裏則以工整的一聯,描寫了不同季節的兩種花。據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三雲:“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説得雖有些誇張,但這兩句確實寫得高度凝鍊,它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徵概括出來,具有歆動人心的藝術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對仗也很工穩,情韻亦自悠揚。“泛夜”、“弄晴”,互文見義,説明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盪漾着優美的`笛曲和採菱歌聲。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釣叟蓮娃”,可以看作對上文的補充,也就是説吹羌笛者是釣叟——漁翁,唱菱歌者為蓮娃──採蓮姑娘。“嬉嬉”二字,則將他們的歡樂神情,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

下闋後半段總結前文,歸美郡守。相傳“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詞贈之”(見《鶴林玉露》卷十三)。《宋史·孫何傳》謂真宗鹹平中(約公元1000年),孫何徙兩浙轉運使,至景德初(1004)代還。“何樂名都,勤接士類,後進之有詞藝者,必為稱揚”。孫何禮賢下士,愛好詞藝,故柳永作《望海潮》以贈。為了博得孫何的稱揚和延譽,他不得不在最後唱一點頌歌。然而筆致灑落,音調雄渾,彷彿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音,嘯傲于山水之間。結尾二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鳳池,即鳳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晉時中書省地近宮禁,因以為名。“好景”二字,將如上所寫和不及寫的,盡數包攏。意謂當孫何召還之日,合將好景畫成圖本,獻於朝廷。然“歸去鳳池”,實含入朝執政之意,則“好景”除湖山勝概、廛市繁華外,並當寓指其守杭良好政績。以此語祝孫何他日任滿報政於朝,擢登相位,可謂善頌善禱。

這首詞不但畫面美,音律也很美,在柳永詞中別具神韻。《望海潮》詞調始見於《樂章集》,當是柳永所創的新聲。觀其內容與聲情,確似將錢塘觀潮的感受譜入律呂。如果説他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合於十七八女郎手執紅牙檀板淺斟低唱的話;那麼這首詞不達意中的“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則非關西大漢彈起銅琵琶、敲起鐵綽板引吭高歌不可。世人論宋詞,説起豪放派作品,多推東坡的《念奴嬌》(大江東去),即使上溯,也只及於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殊不知柳永此詞早於範作十多年,其寫景之壯偉、聲調之激越,與東坡亦相去不遠。

人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美在於西湖,西湖之美在於其景,更在於其人美。“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山山水水着實清麗可嘉;可是這裏卻有比畫一樣的西湖還美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稱千古佳句,無華的字宇間透露着別樣的華麗。“三秋”説明了桂花開的時間比較長,非常的清香撲鼻,長久不散;“十里”是説這一帶的湖中大量種植着荷花,待到花開時就應了那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這一句中包含了豐富的意象,有湖、山、秋月、桂花、荷花。細緻的描述了這裏的自然環境。令人心馳神往,遐想萬千。“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説。傳説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因此宋之問《靈隱寺》中寫道:“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白居易《憶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尋桂子”。美麗的傳説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祕空靈的色彩。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三句從湖山風光落筆。“重湖”,指西湖,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在錢塘門外築了一條長堤,世稱白堤。西湖以白堤為界,分為外湖和裏湖,所以詞人稱為重湖。“疊巘”,重疊的山峯。“重湖疊巘清嘉”一句,十分準確地抓住了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特色。“清嘉”,是清新,秀麗的意思。“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承“清嘉”而來,“三秋”,秋季三個月。“桂子”,桂花。這句是寫桂花飄香,時間很長,與“疊巘”相呼應。“十里荷花”,是寫荷花種植很廣,與“重湖”相呼應。這八個字,攝住了西湖“清嘉”之神,它點到即止,不施重彩,不做刻繪,留下了聯想的餘地。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面雲山一面城,西湖與杭州如同大海孕育出來的孿生姐妹,相得益彰,融為一體。可以説,是水的柔媚造就了耐人尋味的西湖,而美若天堂的西湖則滋潤着杭州文明。從元代馬可波羅推崇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到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從蘇東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到岳飛的《滿江紅》,西湖之美孕育出來的層出不窮的才子佳人,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享譽民間。

《望海潮》翻譯賞析 篇五

望海潮·東南形勝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創作背景

根據羅大經《鶴林玉露》所載,柳永到杭州後,得知老朋友孫何正任兩浙轉運使,便去拜會孫何。無奈孫何的門禁甚嚴,柳永是一介布衣,無法見到。於是柳永寫了這首詞,請了當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説,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請她唱歌,不要唱別的,就唱這首《望海潮·東南形勝》。後來,這位歌女在孫何的宴會上反覆地唱這首詞,孫何被吸引就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説是你的老朋友柳三變所作(那時柳永還沒有改名)。孫何請柳永吃了一頓飯,就把他打發走了,也沒有怎麼提拔他。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風景優美,是三吳的都會,這裏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霧氣籠罩着的柳樹、裝飾華美的橋樑,擋風的簾子、青綠色的帳幕,樓閣高高低低,大約有十萬户人家。樹木茂盛如雲,環繞着錢塘江畫堤,又高又急的潮頭衝過來,浪花像霜雪在滾動,寬廣的江面一望無涯。市場上陳列着琳琅滿目的珠玉珍寶,家家户户都存滿了綾羅綢緞,爭相比奢華。

裏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秋天桂花飄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歡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採菱唱歌,釣魚的老翁、採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着巡察歸來的長官。在微醺中聽着簫鼓管絃,吟詩作詞,讚賞着美麗的水色山光。他日把這美好的景緻描繪出來,回京升官時向朝中的人們誇耀。

註釋

三吳:即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三郡,在這裏泛指今江蘇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區。

錢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時候的吳國的一個郡。

煙柳:霧氣籠罩着的柳樹。

畫橋:裝飾華美的橋。

風簾:擋風用的簾子。

翠幕:青綠色的帷幕。

參差:參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齊貌。

雲樹:樹木如雲,極言其多。

怒濤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頭衝過來,浪花像霜雪在滾動。

天塹:天然溝壑,人間險阻。一般指長江,這裏借指錢塘江。

珠璣:珠是珍珠,璣是一種不圓的珠子。這裏泛指珍貴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為界,西湖分為裏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疊巘:層層疊疊的山巒。此指西湖周圍的山。巘:小山峯。

清嘉:清秀佳麗。

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農曆九月。王勃《滕王閣序》有“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詩經·王風·采葛》有“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設言三春、三夏其義亦同,作者取其韻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樂器。這裏泛指樂器。弄:吹奏。

菱歌泛夜:採菱夜歸的船上一片歌聲。菱:菱角。泛:漂流。

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將軍之旌,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這裏指高官孫何。

吟賞煙霞:歌詠和觀賞湖光山色。煙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異日圖將好景:有朝一日把這番景緻描繪出來。異日:他日,指日後。圖:描繪。

鳳池:全稱鳳凰池,原指皇宮禁苑中的池沼。此處指朝廷。

賞析二

這首詞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片寫西湖,展現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全詞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敍曉暢,形容得體,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敍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此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此詞一開頭即以鳥瞰式鏡頭攝下杭州全貌。它點出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錢塘,即杭州。此處稱“三吳都會”,極言其為東南一帶、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字字鏗鏘有力。其中“形勝”、“繁華”四字,為點睛之筆。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風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緻。“參差十萬人家”一句,轉弱調為強音,表現出整個都市户口的繁庶。“參差”為大約之義。

“雲樹”三句,由市內説到郊外,只見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遠遠望去,鬱郁蒼蒼,猶如雲霧一般。一個“繞”字,寫出長堤迤邐曲折的態勢。“怒濤”二句,寫錢塘江水的澎湃與浩蕩。“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這裏移來形容錢塘江。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描寫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璣”和“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珠璣、羅綺,又皆婦女服用之物,並暗示杭城聲色之盛。“競豪奢”三個字明寫肆間商品琳琅滿目,暗寫商人比誇爭耀,反映了杭州這個繁華都市窮奢極欲的一面。

下片重點描寫西湖。西湖,蓄潔停沉,圓若寶鏡,至於宋初已十分秀麗。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裏湖和外湖。疊山,是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峯等重重疊疊的山嶺。湖山之美,詞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寫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這兩種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這裏以工整的一聯,描寫了不同季節的兩種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兩句確實寫得高度凝鍊,它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徵概括出來,具有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對仗也很工穩,情韻亦自悠揚。“泛夜”“弄情”,互文見義,説明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盪漾着優美的笛曲和採菱的歌聲。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釣叟蓮娃”,是説吹羌笛的漁翁,唱菱歌的採蓮姑娘都很快樂。“嬉嬉”二字,則將他們的歡樂神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遊樂圖卷。

接着詞人寫達官貴人此遊樂的場景。成羣的馬隊簇擁着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暄赫聲勢。筆致灑落,音調雄渾,彷彿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于山水之間。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是這首詞的結束語。鳳池,即鳳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晉時中書省地近宮禁,因以為名。“好景”二字,將如上所寫和不及寫的,盡數包攏。意謂當達官貴人們召還之日,合將好景畫成圖本,獻與朝廷,誇示於同僚,謂世間真存如此一人間仙境。以達官貴人的不思離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詞調始見於《樂章集》,為柳永所創的新聲。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富庶與美麗。藝術構思上匠心獨遠,上片寫杭州,下片寫西湖,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敍曉暢,形容得體。其寫景之壯偉、聲調之激越,與東坡亦相去不遠。特別是,由數字組成的詞組,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詞中的運用,或為實寫,或為虛指,均帶有誇張的語氣,有助於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詞風。

賞析

《望海潮》是描繪北宋時期杭州景象的。詞的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要談杭州,首先把杭州的情況做個總的、概括的介紹:“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着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着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裏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

“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但又另有新意。如果説前兩句是從橫的方面來寫,寫杭州的現狀的話,那第三句則是從縱的方面來寫,交代出它“自古繁華”的歷史。三句詞,從縱、橫兩個方面勾畫出杭州的粗略面貌,以橫為主,以縱為賓,實寫杭州的現狀,對其歷史,則是虛寫,一筆帶過,作為陪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繁華”這三個方面進行鋪敍。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就“三吳都會”一句進行鋪展的描寫。“十萬”,乃約略之詞,只言人口之多,並不是確切的人口統計。杭州在當時就有“池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宋仁宗詩)的美譽。

宋南渡以後,就有了更大的發展。宋人吳自牧《夢粱錄》雲:“柳永詠錢塘詞曰:‘參差十萬人家’,此元豐(宋神宗年號)前語也。自高廟(宋高宗)車駕自建康幸杭駐蹕,幾近二百餘年,户口蕃息,近百萬餘家。杭城之外城,南西東北,各數十里,人煙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鋪席駢盛,數日經行不盡,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見杭城繁盛耳。”

(卷十九)“參差”二字,寫出了樓閣房舍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風簾翠幕”,把“人家”具體化了,家家懸掛風簾,户户張設翠幕,一派寧靜安詳的氣氛;而這大大小小的樓閣、張簾掛幕的人家,錯落在“煙柳畫橋”之中,這就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體景象,也看到了整個城市的風貌。

“雲樹繞堤畫,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一句做鋪展的描寫。這裏只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錢塘江岸,綠樹如雲,寫出了鬱鬱葱葱的景象;錢塘江水是“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杭州位於錢塘江畔。錢塘潮的壯觀景象是很有名的。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裏有這樣一段描寫:

浙江(即錢塘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十六日)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南宋詩人楊萬里)詩云:“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繫腰”者是也。

“怒濤”,寫江潮來勢之猛,猶如鏖戰的貔虎,不就是“震撼激射”的景象嗎?“卷霜雪”,寫“怒濤”的具體形象,也就是“玉城雪嶺”的景象。“霜雪”,不僅寫出了怒濤如雪的白色,也寫出了江潮帶來的森森寒氣,正如孟浩然《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所云:“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只是柳永在這裏對人的感受沒有明言而已。“天塹無涯”,寫出了江面的寬闊,也暗示出江潮“吞天沃日”的氣勢。

“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則是就“繁華”二字進一步鋪展,寫杭州的繁華。杭州,在宋代就有“銷金鍋兒”之號(見《武林舊事》),這是説,不管有多少金錢,都能在那裏揮霍淨盡。詩人在這裏又深入一步,透過那重重簾幕,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品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着情況──“户盈羅綺”,家家披羅着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一個“競”字,寫出了杭州富民比豪華、鬥闊氣的情景,在詩人的筆下,杭州真是民殷財阜,繁華得不得了。

詞的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遊樂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蘇軾説:“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也是寫了山和水兩個方面。“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裏湖外湖;“疊”,寫湖岸,山峯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説“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二字,寫山中桂花。杭州的桂花自來有名,據説是月中的桂樹種所生。《南部新書》説:“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十五日夜),往往子墜,寺僧亦嘗拾得。”這種傳説,給杭州桂花蒙上了一層神話色彩,對人們有很大的吸引力。 宋之問《靈隱寺》詩云:“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白居易《憶江南》詞雲:“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杭州山中的桂子是讓人嚮往的。“十里荷花”,照應“重湖”二字,寫水裏荷花。紅花綠葉,蓮芰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蘇軾説那裏“無主荷花到處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南宋楊萬里説:“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着眼;“十里”,從空間着眼。桂為秋季開花,蓮為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任何天氣,都是美的,因而遊人不絕。《武林舊事》曰:“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總宜;杭人亦無時而不遊,而春遊特盛焉。”下面便開始描述杭人遊樂的情景。

先寫杭州民的遊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白天,寫笛聲。“弄晴”二字,寫出了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歌泛夜”,寫夜晚,寫歌聲。“泛夜”二字,寫出了採菱女的歌聲,在寧靜的夜晚,在水面上輕輕飄蕩的情景。“嬉嬉釣叟蓮娃”是就前面二句總而言之,説明這是杭州百姓在遊湖,是民人之樂。

“千騎擁高牙”以下,寫杭州官員的遊樂。“千騎擁高牙”寫出了人物的身份,寫了出遊時隨從的眾多,表現出官員的威勢。下面從兩個方面寫官員的樂趣。“乘醉聽簫鼓”,寫宴酣之樂。統治階級經常攜帶酒宴遊湖。開懷暢飲,酩酊大醉,已經寫出了飲宴的歡樂,醉後還要聽音樂,把飲宴之樂推向了極點。“吟賞煙霞”,寫山水之樂。前面寫了山,寫了水,這裏以“煙霞”二字來表現景物之美,體現出山川靈秀的一面。不僅欣賞湖山之美,情不可遏還要形之吟詠。這既表現出官員的儒雅風流,更襯托出了山水的美麗。詞的最後兩句是對官員的祝願,説日後把杭州美好的景色描畫下來,等到去朝廷任職的時候,就可以向同僚們誇耀一番了。

這首詞歌頌了杭州山水的美麗景色,讚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歡樂生活,反映了北宋結束五代分裂割據局面以後,經過真宗、仁宗兩朝的休養生息,所呈現的繁榮太平景象。當然,這種景象還只是生活的表面現象,沒有能像他做杭州附近的定海曉峯鹽場監督官時那樣,揭示出“官租未了私租逼”所造成的廣大鹽民“雖作人形俱菜色”(《煮海歌》)的苦況。這首詞是寫給當時任兩浙轉運使的孫何的(見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雖為贈獻之作,有一定的奉承成分,卻不能説就是粉飾昇平的歌功頌德的作品,它反映了當時一定的社會現實。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干戈。……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户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絃於茶坊酒肆。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天,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這雖然是記錄都城汴京的景象,但也可以看出當時國內確有“太平氣象”,因而紙醉金迷、競尚豪奢,成為各地統治階級的普遍風氣。

《望海潮》所反映的,正是這樣的現實。據説“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近時謝處厚詩云:‘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鶴林玉露》)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説,並不正確。誘使金兵入侵,導致北宋滅亡的原因,是由於統治階級“競豪奢”,醉生夢死的腐朽本質所造成的;引起金兵南下,給南宋王朝帶來威脅的,仍然是統治階級“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的腐朽本質造成的,與柳詞本無關係。不過,從這個傳説中卻可以説明,《望海潮》的寫作是很成功的,讀了這首詞,不由得會使人對杭州心嚮往之。

賞析四

《望海潮》這一詞牌名是柳永創制的,大概取意於杭州是觀潮勝地。

錢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經濟繁榮,生活富足。在這首詞裏,柳永以生動的筆墨,把杭州描繪得富麗非凡。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起筆便大開大闊,直起直落。兩個四字對句,氣勢博大,力量非凡。“東南”,就方向言;“三吳”,就地點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間浩瀚、面積廣大,給人以開闊之感,引起人的閲讀期待:是何處如此佔盡天時地利?下句緊接着作了回答:“錢塘自古繁華。”“自古”突出了杭州歷史悠久,繁華富庶。

接下來,詞人如數家珍般一一細數杭州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以下三句分別就首句中的“都會”、“形勝”、“繁華”,作出形象的`説明。“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遠望去,垂柳含煙,薄霧如紗,虹橋似畫,真是畫中才有的好景緻啊。這一處人煙阜盛,各式建築,各抱地勢,鱗次櫛比,檐牙錯落;走近了看,微風過處,千門萬户簾幕輕擺,顯得怡然安詳,真是一派“都會”景象。“參差”形容樓閣高下不齊,“十萬”指人口眾多,未必是確數。“雲樹繞堤畫,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視線從城內轉到錢塘江邊,來寫“形勝”。高聳入雲的古樹圍繞着江堤,洶湧的江濤象發了怒一樣奔騰而來,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壯闊的錢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溝阻擋着北方敵人的進犯。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湧,波浪滔滔之勢。“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鏡頭移近,來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寶石遍陳於市,家家户户綾羅盈櫃,人們的衣飾更是鮮麗豪華,競相鬥豔。“列”、“盈”、“競”把經濟繁榮、生活富庶奢華落到了實處。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錦山秀水實在是清麗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稱千古麗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説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一句牽出了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説。傳説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因此宋之問《靈隱寺》中寫道:“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白居易《憶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尋桂子”。美麗的傳説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祕空靈的色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盪漾。“弄”使得吹笛人和採菱女的瀟灑歡快之情陡增;“泛”説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着湖水盪漾開來,輕盈愉悦之貌全出。“嬉嬉釣叟蓮娃”,湖邊釣魚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採蓮的孩童喧鬧嬉戲。一句話就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樂圖。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權貴出行氣派威風,真有一呼百應之勢。閒暇時,品酒賞音,吟詩作畫,賞玩山水,何等風流瀟灑。“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至此,才彰顯了寫作目的是拜謁孫何。“異日”“歸去鳳池”是對孫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願,而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誇”,又使這祝願歸結到了對壯美秀麗的杭州的讚美上。雖然投贈之詞恭維、誇張在所難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經為自己作了明證,不信就請到杭州來眼見為實吧!

《望海潮》翻譯賞析 篇六

望海潮·東南形勝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翻譯:

東南形勢重要,湖山優美的地方,三吳的都會,錢塘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樑,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萬人家。高聳入雲的大樹環繞着沙堤,怒濤捲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着珠玉珍寶,家庭裏充滿着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裏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歡快地奏樂,夜晚划船採菱唱歌,釣魚的老翁、採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着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煙霞風光。他日畫上美好景緻,回京升官時向人們誇耀。

賞析:

《望海潮》詞調始見於《樂章集》,為柳永所創的新聲。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富庶與美麗。藝術構思上匠心獨運,上片寫杭州,下片寫西湖,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敍曉暢,形容得體。其寫景之壯偉、聲調之激越,與東坡亦相去不遠。特別是,由數字組成的詞組,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詞中的運用,或為實寫,或為虛指,均帶有誇張的語氣,有助於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詞風。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創作背景: 篇七

吳熊和《柳永與孫沔的交遊及柳永卒年新證》考證此詞為柳永在杭州贈資政殿學士、知杭州孫沔作。孫沔向誤作孫何。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三十一引楊湜《古今詞話》:柳耆卿與孫相何為布衣交。孫知杭州,門禁甚嚴。耆卿欲見之不得,作《望海潮》詞,往謁名妓楚楚曰:“欲見孫相,恨無門路。若因府會,願借朱脣歌於孫相公之前。若問誰為此詞,但説柳七。”中秋府會,楚楚宛轉歌之,孫即日迎耆卿預坐。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望海潮》翻譯賞析 篇八

作品原文

望海潮①·洛陽懷古

梅英②疏淡,冰澌③溶泄,東風暗換年華。金谷④俊遊⑤,銅駝⑥巷陌⑦,新晴細履⑧平沙。長記誤隨車⑨。正絮翻蝶舞,芳思⑩交加。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作品註釋

①望海潮:柳永創調,見《樂章集》。此調詠錢塘(今浙江杭州),當是以錢塘作為觀潮勝地取意。

②梅英:梅花。

③冰澌(sī)溶泄:冰塊融化流動。

④金谷:地名,也稱金谷潤,在河南洛陽市西北。晉太康中,石崇築團於此,世稱金谷團。

⑤俊遊:同遊的好友。

⑥銅駝:漢代制銅駝兩枚,置洛陽宮之南四會道,央路相對,後遂稱銅駝街。

⑦蒼陌:街道。

⑧細履:慢步。

⑨誤隨車:身不由己地尾隨陌生少女的車子。

⑩芳思(sì):春天引起了錯綜複雜的情思。

西園:宋時洛陽有董氏西園為著名的園林。後世泛指風景優美的園林。

鳴笳:奏樂助興。胡笳是古代傳自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樂器。

飛蓋:急馳的車流。蓋:原指車的頂篷,這裏代糟車。

是事:事事。

煙暝:煙霧瀰漫,天色昏暗。

作品譯文

淡雅的梅花已漸漸稀疏,結冰的河水開始溶化,東風暗暗地改換了年華。想當年在金谷園同好友遊春,漫步在銅駝街巷,雨過初晴後輕踏細軟平沙。一直記得錯跟了人家的香車,當時柳絮翻飛彩蝶舞,讓人春情萌發。柳下桃花正嬌媚,把春色分給千萬家。更難忘在西園夜飲奏胡笳,華燈輝煌遮住了月色,多少車蓋妨礙人們觀花。如今園林春色雖依舊,遊子卻已漸漸老邁,故地重遊真讓人嗟訝j暮色蒼茫中酒旗也橫斜。今日獨自倚樓遠望,不見往日的繁華,卻時時可見棲息的烏鴉,只剩下一點思歸的心願,暗中無可奈何隨流水,去到海角天涯。

創作背景

洛陽是北宋的西京,也是當時繁華的大城市之一,詞人曾經在這裏生活過一段時期,對此地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有一年早春時節,詞人舊地重遊,人事滄桑給他以深深的觸動,使他油然而生惜舊之情,寫下了這首詞。該詞不止於追懷過去的遊樂生活,還有政治失意之慨歎其中。

作品鑑賞

此詞追憶昔日在洛陽遊賞名園的盛況,感歎如今重遊的愁怨,因而思歸心切。

上片着重寫景。從眼前的景色,生髮出對昔日春遊的懷念。

起頭三句,寫初春景物:梅花漸漸地稀疏,結冰的水流已經溶解,東風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來了。“暗換年華”,既指眼前自然界的變化,又指人事滄桑、政局變化。此種雙關的今昔之感,直貫結句思歸之意。

“金谷俊遊”以下十一句,都是寫的舊遊,實以“長記”兩字領起,“誤隨車”固“長記”之中,即前三句所寫金谷園中、銅駝路上的遊賞,也同樣內。但由於格律關係就把“長記”這樣作為領起的字移後了。“金谷”三句所寫都是歡娛之情,純為憶舊。“長記”之事甚多,而這首詞寫的只是兩年前春天的那一次遊宴。金谷園是西晉石崇的花園,洛陽西北。銅駝路是西晉都城洛陽皇宮前一條繁華的街道,以宮前立有銅駝而得名。故人們每以金谷、銅駝代表洛陽的名勝古蹟。但詞裏,西晉都城洛陽的金谷園和銅駝路,卻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瓊林苑,而非實指。與下面的西園也非實指曹魏鄴都(今河北臨漳西)曹氏兄弟的遊樂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為它位於汴京之西)同。這三句,乃是説前年上已,適值新晴,遊賞幽美的名園,漫步繁華的街道,緩踏平沙,非常輕快。

因憶及“細履平沙”故連帶想起當初最令人難忘的“誤隨車”那件事來。“誤隨車”出韓愈《遊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償酒,都將命乞花。只知閒信馬,不覺誤隨車。”而李白的《陌上贈美人》:“白馬驕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雲車。美人一笑搴珠箔,遙指紅樓是妾家。”以及張泌的《浣溪沙》:“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斜揭繡簾輕,慢回嬌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計是?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則都可作隨車的註釋。儘管那次“誤隨車”只是無心之誤,但卻也引起了詞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對之長遠地保持着美好的記憶。“正絮翻蝶舞”四句,寫春景。“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濃春。春天的氣息到處洋溢着,人這種環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滿着青春的歡樂了。此處“亂”字下得極好,它將春色無所不至,亂哄哄地呈現着萬紫千紅的圖景出色地反映了出來。

下片着重寫情。以當年夜宴的熱鬧場面反襯今日的淒涼愁苦。

換頭“西園”三句,從美妙的景物寫到愉快的飲宴,時間則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見當時的盡情歡樂。西園借指西池。曹植的《公宴》寫道:“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曹丕《與吳質書》雲:“白日既匿,繼以朗月。同乘並載,以遊後園。輿輪徐動,參從無聲;清風夜起,悲笳微吟。”又云:“從者鳴笳以啟路,文學託乘於後車。”詞用二曹詩文中意象,寫日間外面遊玩之後,晚間又到國夫人園中飲酒、聽樂。各種花燈都點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輝;許多車子園中飛馳,也不管車蓋擦損了路旁的花枝。寫來使人覺得燈燭輝煌,車水馬龍,如在眼前一般。“礙”字和“妨”字,不但顯出月朗花繁,而且也顯出燈多而交映,車眾而並馳的盛況。把過去寫得愈熱鬧就愈襯出現在的淒涼、寂寞。

“蘭苑”二句,暗中轉折,逼出“重來是事堪嗟”,點明懷舊之意,與上“東風暗換年華”相呼應。追憶前遊,是事可念,而“重來”舊地,則“是事堪嗟”,感慨至深。此時酒樓獨倚,只見煙暝旗斜,暮色蒼茫,既無飛蓋而來的俊侶,也無鳴笳夜飲的豪情,極目所至,已經看不到絮、蝶、桃、柳這樣一些春色,只是“時見棲鴉”而已。這時候,宦海**,仕途蹉跌,也使得詞人不得不離開汴京,於是歸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同時也是無可奈何地湧上心頭。

全詞運用對比的手法,即景抒情。用昔日之歡樂,表現今日之悲苦。風格含蓄厚重,語言華美精緻。

詞牌簡介

望海潮,詞牌名。望海潮調是柳永自度曲。一百零七字。前後片各十一句。前片五十三字,五平韻;後片五十四字,六平韻。歇拍二句,可用上六下五,也可用上四下七。以此作為詞牌名的詞有:柳永的《望海潮》、秦觀的《望海潮·洛陽懷古》、黃巖叟的《望海潮·梅天雨歇》。

作品格律

平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中仄,平仄平平(韻)。

中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注:有將前片第八句作“仄仄平仄仄”,以領格字領下四句,並以後片結尾作“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者,亦有前片第四句作“平平仄仄”,後片首二字增一暗韻成“平平仄仄平平”者。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少遊,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1085年(元豐八年)進士。曾任祕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元祐年間(1086-1094)黨爭,屢遭貶謫。早年遊學於蘇軾門下,文辭為蘇軾所賞識。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尤工詞,婉麗精密。有《淮海集》。

《望海潮》翻譯賞析 篇九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譯文] 霧氣籠罩着的柳樹,如畫的彩橋,擋風的簾子,綠色的帷幕,房屋高低不齊,有十萬人家。

[出自] 柳永 《望海潮》

《望海潮》北宋。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註釋】

⑴行勝—地理形勢特別好的地方。

⑵三吳—今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東部一帶。這裏古代是吳郡、吳興郡和會稽郡,都曾經屬於吳國。都會—人口和貨物集中的大城市。

⑶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宋時已經是一座著名的大城市。

⑷煙柳—霧氣罩着的柳樹。這句寫美麗的景色。

⑸風簾—擋風的簾子。幕—帳幕。這句寫富貴人家的陳設。

⑹參差(cēncī)—高下、大小不齊的樣子。(形容房屋的外形)。

⑺雲樹—樹木茂密如雲。

⑻怒濤—每年陰曆八月錢塘江有特大的潮汛。這句説;又急又高的潮頭衝過來,浪花像霜雪在滾動。

⑼天塹(欠qiàn)—險要的江河。這裏指的是錢塘江。涯(牙yá)—邊際。

⑽璣(機jī)—珠子。這句説:市場上陳列的商品盡是珍珠寶貨。

⑾綺(起qǐ)—彩色的絲綢。這句説—大户人家穿的都是綾羅綢緞。

⑿競豪奢—比賽豪華,賭闊氣。

⒀重(蟲chóng)湖—西湖分裏湖和外湖兩區。疊巘(演yǎn)—層層疊疊的山峯。

⒁三秋—陰曆九月。桂子—桂花

⒂。羌(槍qiāng)管—笛子。相傳笛子是羌(我國古代西北方的一個民族)地出產的。弄—吹奏。這句説景色晴和的時候處處演奏着音樂。

⒃泛—漂浮。這句説:採菱夜歸的船上一片歌聲

⒄。嬉嬉—遊玩得很快樂的樣子。釣叟—釣魚的老翁。蓮娃—採蓮的姑娘。

⒅千騎(計jì)—大批的馬隊。高牙—大官僚的儀仗旗幟。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高官孫何。這句寫大官僚遊湖時前呼後擁的排場。

⒆吟賞煙霞。這句説:一面欣賞自然美景,一面做詩。

⒇異日圖將好景。這句説:日後把這番美景畫出來。

(21)風池—鳳凰池,古代宰相衙門所在地,這裏借指朝廷。

譯文

東南形勢重要,湖山優美的地方,三吳的都會,錢塘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樑,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萬人家。高聳入雲的大樹環繞着沙堤,怒濤捲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着珠玉珍寶,家庭裏充滿着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裏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歡快地奏樂,夜晚划船採菱唱歌,釣魚的老翁、採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着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煙霞風光。他日畫上美好景緻,回京升官時向人們誇耀。

譯文2:

杭州地處東南方,地理形勢優越,三吳的都會,錢塘(特指杭州)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樑,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樓閣、房屋高低不齊,約有十萬人家。茂密如雲的林木環繞着沙堤,浪濤洶湧像捲起來的白色霜雪,錢塘江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着珠玉珍寶,家庭裏充滿着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白堤兩側的裏湖、外湖與遠近重疊的山峯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悠揚的羌笛聲在晴空中飄蕩,採菱的歌曲在夜間想起,釣魚的老翁、採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着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美麗的自然風光。他日畫上美好景緻,回京升官時向人們誇耀。

賞析:

這首詞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敍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可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這首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開頭三句,入手擒題,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首先點出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 。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錢塘,即杭州。此處稱“三吳都會”,極言其為東南一帶、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字字鏗鏘有力。其中“形勝”、“繁華”四字,為點睛之筆。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內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緻。“參差十萬人家”一句,轉弱調為強音,表現出整個都市户口的繁庶。“參差”為大約之義。“雲樹”三句,由市內説到郊外,只見在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遠遠望去,鬱郁蒼蒼,猶如雲霧一般。一個“繞”字,寫出長堤迤邐曲折的態勢。“怒濤”二句,寫錢塘江水的澎湃與浩蕩。“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這裏移來形容錢塘江。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描寫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璣”和“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珠璣、羅綺,又皆婦女服用之物,並暗示杭城聲色之盛。“競豪奢”三個字明寫肆間商品琳琅滿目,暗寫商人比誇爭耀,反映了杭州這個繁華都市窮奢極欲的一面。

下片重點描寫西湖。西湖,蓄潔停沉,圓若寶鏡,至於宋初已十分秀麗。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裏湖和外湖。疊山,是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峯等重重疊疊的山嶺。湖山之美,詞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寫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這兩種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這裏以工整的一聯,描寫了不同季節的兩種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兩句確實寫得高度凝鍊,它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徵概括出來,具有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對仗也很工穩,情韻亦自悠揚。“泛夜”“弄情”,互文見義,説明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盪漾着優美的笛曲和採菱的歌聲。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釣叟蓮娃”,是説吹羌笛的漁翁,唱菱歌的採蓮姑娘都很快樂。“嬉嬉”二字,則將他們的歡樂神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遊樂圖卷。

接着詞人寫達官貴人在此遊樂的場景。成羣的馬隊簇擁着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暄赫聲勢。筆致灑落,音調雄渾,彷彿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于山水之間。“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是這首詞的結束語。鳳池,即鳳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晉時中書省地近宮禁,因以為名。“好景”二字,將如上所寫和不及寫的,盡數包攏。意謂當達官貴人們召還之日,合將好景畫成圖本,獻與朝廷,誇示於同僚,謂世間真存如此一人間仙境。以達官貴人的不思離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詞調始見於《樂章集》,為柳永所創的新聲。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富庶與美麗。在藝術構思上匠心獨遠,上片寫杭州,下片寫西湖,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敍曉暢,形容得體。其寫景之壯偉、聲調之激越,與東坡亦相去不遠。特別是,由數字組成的詞組,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在詞中的運用,或為實寫,或為虛指,均帶有誇張的語氣,有助於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詞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5enk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