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古詩《春望》賞析(多篇)

古詩《春望》賞析(多篇)

古詩《春望》賞析(多篇)

杜甫《春望》原文、註釋、賞析 篇一

原文: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註釋:

1、國破:謂長安陷落。山河在:山河依舊。

2、草木深:草木叢生,意謂人煙稀少。

3、時:指時事、時局。

4、烽火:戰火。三月:指季春三月。連三月:連逢兩個三月,謂從去年到現在一直在打仗。一説連三月,是接連三個月不斷,謂整個春天都在打仗,亦通。

5、家書:家信。抵萬金:極言家書之難得。

6、白頭:指白髮。短:短少。渾欲:簡直,幾乎。不勝:猶不能。簪:用來束髮於冠的飾具。

賞析:

天寶十五載(756)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皇逃蜀,長安淪於叛軍之手,時杜甫挈家逃難。七月,太子李亨即帝位於靈武,改元至德。八月,杜甫自羌村離家單身投奔靈武,中途為叛軍所得,送至長安。第二年春天,詩人憂亂傷春而作此詩。上四句,寫春望之景,睹物傷懷,妙在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下四句,寫春望之情,遭亂思家。五、六兩句,言戰亂之久,思家之切,“家書抵萬金”,極寫對家人之刻骨思念。末二句,自言發白更短,乃憂亂思家所致,拳拳愛國之心,躍然紙上。全詩語語沉痛,字字血淚凝成,國破家亡之深憂巨痛,至今讀來猶撼人心魄。

春望原文、註釋及賞析 篇二

原文:

春庭晚望

南北朝: 蕭愨

春庭聊縱望,樓台自相隱。

窗梅落晚花,池竹開初筍。

泉鳴知水急,雲來覺山近。

不愁花不飛,到畏花飛盡。

譯文:

春庭聊縱望,樓台自相隱。

暖春時節,站在庭院的樓上百無聊賴,放眼望去,只見高處的樓台遮住了低處,近處的樓台遮掩了遠處,就好像自己想要藏起來一樣。

窗梅落晚花,池竹開初筍。

窗外的梅花已經凋落,池邊的春筍破土生長起來。

泉鳴知水急,雲來覺山近。

耳邊響起泉水潺潺的聲音,頓時聯想到它飛濺時的洶湧,雲來了感覺山也離得近了。

不愁花不飛,到畏花飛盡。

不愁見不到春花飄落、飛瓣亂撲的景象,倒是擔心花消紅盡春色全無的那一天很早就來臨。

註釋:

春庭聊縱望,樓台自相隱。

縱望:即放眼望。

窗梅落晚花,池竹開初筍。

泉鳴知水急,雲來覺山近。

不愁花不飛,到畏花飛盡。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詩,但詩中又通過晚望折射出主人公一定的心境。

“春庭聊縱望,樓台自相隱。”一個聊字點出了詩人初登樓台百無聊賴的精神狀態,接着是縱望所見的景物:“窗梅落晚花,池竹開初筍。

“窗外落梅,池邊春筍。”正是冬盡春來的象徵。面對這春天滋育出來的新鮮生命,詩人怎能不心蕩神駘!這時,詩人耳邊又響起泉水潺潺的聲音,頓時聯想到它飛濺時的洶湧,又不禁領受到高山在旁的飄渺之感,整個精神世界為之一振。

於是引發出一聲感歎:“不愁花不飛,到畏花飛盡。”花開花落周而復始,本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因而並不愁;但到“花飛盡”的時節,不僅意味着萬木凋零,而且具有一去不復返的意思。

這樣,詩人的“畏”也就不僅僅是惜春傷時,而且帶有對有限人生的深沉感傷。此詩在處理內在心理節奏上很有特色,堪稱佳作。

《春望》寫作背景: 篇三

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春望》閲讀答案 篇四

《春望》閲讀題

杜甫《春 望》鑑賞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一個“ __________”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____到 __________。

2、請展開想像,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並揭示詩句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中“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_____ ,實際上是寫_____

4、本詩將眼前景、胸中情融為一體。通讀全詩,談談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5你認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個字用得好?請作簡要賞析。(2分)

6“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句中“抵萬金”的含義是什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春望》閲讀題答案

1、望 山河草木 花鳥

2、參考示例: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歎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髮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所描寫的這一細節,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畫面描寫、揭示含義,意同即可)

3、表面上寫的是山河依舊、草木蔓生的情景,實際上是寫草茂人稀,荒涼蕭條,物是人非的社會狀況(寫出“荒涼蕭條、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記分)

4、抒發了感時憂國、思家念親的情感。

5、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個“破”字,寫出了國都淪陷,城池殘破的景象,使人觸目驚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個“深”字,寫出了亂草遍地,林木蒼蒼的景象,令人滿目悽然(2分)

6、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之情。(每問1分,共2分)

《春望》閲讀答案 篇五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5、《望嶽》與《春望》分別創作於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時期,兩首詩圍繞“望”字展開。《望嶽》中作者望到了巍峨秀麗的泰山,表現出詩人①的人生態度;《春望》中作者望到了破敗的長安城,表現出詩人②、思念親人、悲己傷時的情感。(每空限填4字)(2分)

6、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2分)

A.《望嶽》全詩沒有“望”字,卻句句圍繞“望”字着筆,遠望、近望、凝望,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的人生情懷。

B.《望嶽》頷聯中“鍾”字,把大自然人格化,它慷慨地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身上;而“割”字則寫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

C.《春望》頷聯中“感時”緊承“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傷時局,見花開傷心;“恨別”領起“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怨恨離散,聞鳥鳴驚心。

D.《春望》尾聯由國破家亡寫到自己的衰老,白髮是愁出來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頭髮白了疏了,從頭髮的變化,表達了詩人珍惜時光的願望。

7、在古代詩歌中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鳥,詩人借鳥表達不同的情感色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表達了傷感悲情;“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表達了滿懷豪情;“,”表達了喜悦之情。(2分)

答案:

5、答案示例:①積極向上②憂國憂民(2分。每空1分)

6、答案:D(2分)

7、答案示例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答案示例2: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2分。每空1分,有錯別字該空不得分)

註釋 篇六

1、國:國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2、城:長安城。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3、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濺淚:流淚。

4、恨別:悵恨離別。

5、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裏指安史之亂的戰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6、抵:值,相當。

7、白頭:這裏指白頭髮。搔:用手指輕輕的。抓。

8、渾:簡直。欲:想,要,就要。勝:受不住,不能。簪:一種束髮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髮,成年後束髮於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春望》 篇七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閲讀答案 篇八

漢壽城春望

劉禹錫

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華表半空經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

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

【注】①這首詩是作者貶任朗州司馬時所作。②芻狗:古化用茅草紮成的狗作祭品,祭後就被拋棄。③東瀛:東海。東瀛變,指滄海桑田的變化。

8、古人認為此春望詩,最奇,請指出這首詩奇在哪裏,並簡要賞析。(5分)

9、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8、①內容奇特。此詩雖題為春望,但所望之景卻是野草荊榛,荒祠古墓、頹垣敗碑等荒涼衰敗的景象。

②構思新奇。這首詩首聯、頷聯、頸聯渾然一體,極力鋪陳漢壽城遺址的破敗和荒涼,為尾聯的富有哲理性的議論作準備,構成了全詩的整體層次。

9、①詩人遭貶謫後的淒涼之感:通過寫登臨古城所望見的破敗荒涼景象可以看出。

②昔盛今衰之感:借荒台頹垣、荒祠敗碑,抒發了此種感慨。

③詩人不甘沉淪的樂觀進取精神:在興和廢的轉化之中,在此地還成要路津中可以看出。

賞析

這首詩雖然極力地描繪了漢壽城遺址的荒涼、破敗的景象,但是格調毫不低沉。在興和廢的轉化之中,充分地表現了詩人發展變化的樸素辯證觀點,使全詩充滿了積極的進取精神。這首詩打破了一般律詩起、承、轉、合的框框,首、頷、頸三聯渾然一體,極力鋪陳漢壽城遺址的荒蕪、破敗的景象,構成了全詩的整體層次。

首聯的出句點明瞭春望的地點,含蓄而又凝鍊地表現漢壽城已是一片廢墟了。野草春三字讓人產生聯想,如果漢壽不是一片蕪城,還象當年那樣人煙輻輳,無比繁華,春日遲遲,一派生機的話,詩人怎麼會用城邊野草剛剛發芽來描繪它的春色呢。首聯對句勾勒出來的景物頗多,有荒祠、有古墓、有射棘、有榛莽,唯獨沒有人煙。正因為此,詩人用對字組合起來的柯、墓、荊、榛之類愈多,便使人愈感荒涼。[5]

頷聯雖有牧童和行人出現,但也沒有增添任何生氣。牧豎燒芻狗予田中,説明墳山冷落,祭掃無人田地荒蕪,可牧牛羊。符人着石麟於陌止。是因為荊榛莽莽,別無可以觀賞盼景物,唯古墓前石獸羣尚可注目而已。

頸聯清楚地告訴人們漢壽城今非昔比,當年繁華的交通要道,如今已破敗不堪了。當年指示路途的華表,如今已經被雷電轟擊得半殘,縱橫的斷碑,通體蒙塵,碑文依稀可辨。昔日繁華,今朝破敗,盡在殘缺華表,斷裂石碑中顯露了出來。詩人不惜耗費大量筆墨大寫特寫這樣的破敗和荒涼,完全是為着尾聯的富有哲理性的議論作準備的。

從這首詩的尾聯,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談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即興和廢是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詩人認為:興和廢不是永恆的,不變的;而是有興就有廢,有廢就有興,興可以變成為廢,廢亦可以變成為興的。這正如老子所説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一樣,是具有樸素辯證法觀點的。

《春望》閲讀答案 篇九

漢壽城春望①

劉禹錫

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

華表半空經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

不知何日東瀛變③,此地還成要路津。

【注】①這首詩是作者貶任朗州司馬時所作。②芻狗:古代用茅草紮成的狗作祭品,祭後就被拋棄。③東瀛:東海。東瀛變,指滄海桑田的變化。

8.古人認為“此春望詩,最奇”,請指出這首詩“奇”在哪裏,並簡要賞析。(5分)

9.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8.(5分)①內容奇特。此詩雖題為“春望”,但所“望”之景卻是野草荊榛,荒祠古墓、頹垣敗碑等荒涼衰敗的景象。(2分)②構思新奇。這首詩首聯、頷聯、頸聯渾然一體,極力鋪陳漢壽城遺址的破敗和荒涼,為尾聯的富有哲理性的議論作準備,構成了全詩的整體層歡。(3分)(意思對即可)

9、(6分)①通過寫登臨古城所望見的破敗荒涼景象,寄託着詩人遭貶謫後的淒涼之感:②借荒台頹垣、荒祠敗碑,抒發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③在興和廢的轉化之中,表現了詩人不自甘沉淪的樂觀主進取精神。(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

春望原文、註釋及賞析 篇十

原文:

春望詞四首·其一

唐代:薛濤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譯文: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花開的時候你不能和我一起欣賞,花落的時候你無法與我一起悲傷。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想要問我相思之情讓人最為難耐的時間?那一定是在花開花謝的時候。

註釋: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欲問:想要問。

賞析:

這首詩寫思婦渴望與久別丈夫相聚首的無限相思之情。

思婦面對百花盛開的撩人春色,面對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景象,觸景生情。“花開不同酵步翻賞”,而花無百日紅,其花易衰,其色易逝,花開花落,最惹思婦青春易逝之哀怨,自然令人不勝低迴與哀婉,自然使思婦聯想到青春易逝,丈夫不在身邊,辜負了青春年華,這讓她怎能不思念遠別的丈夫(或戀人),也就自然而然傾述出心中既怨又慕的傷春情懷。

花開“同賞”,花落“同悲”,這是思婦與丈夫(戀人、情人)共同追求和嚮往的最理想的情愛境界。然而,事與願違,卻花開不能“同賞”,花落也不能“同悲”,這恐怕是夫妻之間的情愛的不幸與悲愴。有哪一對情人不希望“比翼雙飛”,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朝夕相處,歡樂與共呢?即使在生活的長河裏,碰見點風雨,有哪一對真正的情侶不能同舟共濟呢?

在共渡難關中的“同悲”,又何嘗不是含有苦澀的愛的甜蜜呢?何況“苦中甜”,即詩中説的愛情生活中的“同悲”,這要比“同賞”更有其深刻的內涵。“同賞”與“同悲”共同構成人生旅途中相知相愛、休慼相關、相濡以沫、相互依戀,這恐怕才是詩人在這首詩裏要講的愛情真諦!這恐怕是這首詩中所説的不能“同賞”,又不能“同悲”的巨大失望的惆悵和無限哀怨的幽恨所在!所以,郭煒《古今女詩選》稱此詩:“不同悲勝不同賞’多多。”趙世傑《古今女史》説此詩:離恨綿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mznm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