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古代經典成語故事精品多篇

古代經典成語故事精品多篇

古代經典成語故事精品多篇

古代經典成語故事 篇一

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救趙後,怕哥哥魏王追究,避居趙國。他聽説毛公和薛公很有才能,便去邀請。但兩人不肯來見。他打聽到毛公藏在賭徒中,薛公藏在賣酒人家,便去尋訪,終於結識了兩人。

平原君知道後,説:“以前聽説信陵君為人天下無雙,今天看來他行為荒唐,徒有虛名!”信陵君説:“既然平原君恥笑我,那我該離開這兒了。”平原君知道説錯了話,向信陵君謝罪。信陵君名望更大了。

這時秦國出兵攻魏。魏王派人請信陵君回國。信陵君怕魏王追究他的竊符之罪,不肯回國,並告誡下人:“誰為魏王使者通報,處死!”只有毛、薛兩人冒死進言:“秦滅了魏,公子國破家亡,怎麼見天下人?”信陵君立即省悟。信陵君回到魏國,魏王把上將軍的印信授給他。信陵君率齊、魏等六國兵將,大破秦軍。他威震天下,被譽“天下無雙”。

這個成語出自《史記信陵君列傳》:“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天下無雙”作成語,形容出類拔萃,獨一無二。

古代經典成語故事 篇二

在楚共王時,有一個善射的人,名叫潘黨,能每箭射中箭靶的靶紅心。養由基對他説:“這還不算本事,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楊柳葉子,才算差不多了。”潘黨不服,當即選定楊柳樹上的三片葉子,並標明號數,叫養由基退到百步之外,順序射去。養由基連射三箭,果然,第一箭中一號葉心,第二箭中二號葉心,第三箭中四號葉心,非常準確。

形容射箭技術的高明,因此叫做“百發百中”。“百發百中”這句成語,今天常用來形容神槍手的射擊技術,還可以用來比喻料事必中和謀事必成。

古代經典成語故事 篇三

【杯弓蛇影】

話説有一天,縣令應郴(chēn)請自己的下屬杜宣來家裏喝酒。酒席設在廳堂裏,倆人面對面落座,應郴給杜宣倒酒,杜宣背後的牆面上懸掛着一張紅色的弓,因為光線的折射,弓的影子映射在杜宣的酒杯中,猶如蛇形一樣。

杜宣低頭一看自己的酒杯,以為真有一條蛇在杯中蠕動,頓時嚇了一跳。可是應郴是自己的頂頭上司,領導倒的酒不敢不喝啊,杜宣沒辦法,只能一咬牙一跺腳,硬着頭皮把這杯酒給喝了。應郴再給他倒酒的時候,杜宣就藉故推辭,沒待一會兒就起身告辭了。

回到家中,杜宣越想越覺得不對勁,感覺剛才喝下去的那條蛇好像在肚子裏蠕動,頓時覺得胸悶腹痛,結果一病不起,連吃飯喝水都非常困難。家裏人請了很多大夫來診治,可都診斷不出病因,病情也不見好轉。

過了幾天,應郴來杜宣家中看望他,問他是怎麼得病的,杜宣便講了那天喝酒時酒杯中有蛇的事。應郴安慰了他幾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廳堂裏反覆回憶,為什麼杜宣的酒杯裏會有蛇呢。

忽然,牆上掛的那張紅色的弓引起了應郴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來一杯酒,果然,酒杯中有弓的影子,猛一看,確實像是一條蛇在蠕動。應郴這下明白是怎麼回事了,馬上命人把杜宣接來,讓他坐在那天坐的原位上,情景重現,讓他仔細觀察酒杯裏的影子,並對他説,老杜啊,你説那杯子裏的蛇,不過是牆上那張弓的倒影罷了。

杜宣仔細一看,果然如此,這下他心中的疑慮立即消失,所謂的病也很快就痊癒了。

是此,杯弓蛇影。

【掩耳盜鈴】

從字面來看,這條成語的意思很好理解: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從而引申出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辦法掩蓋的意思。

掩耳盜鈴出自於《呂氏春秋自知》記載的一則寓言,原文是這樣描述的:“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很形象地描述了晉國的大夫範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隻鍾,想要把它揹走,但鐘太大了,背不動。於是他就用錘去把鍾打碎,這時鐘發出了巨大的響聲。這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和他來搶奪這隻鍾,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害怕別人聽見,很正常;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這就太荒謬了。

從故事的出處來看,掩耳盜鈴其實最早的意思是掩耳盜鐘。至於鍾最後為何演變成鈴,筆者也有所不知了,我們大家可以發揮想象,揣測一下。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看着非常可笑,可是我們在笑的同時,有沒有思考自己身上是否也發生過同樣的故事呢?假如做錯事自己假裝不知道,自己欺騙自己,豈不跟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了呢。假如我們希望成為生活中的智者,不妨經常讀讀這個故事。

【諱疾忌醫】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齊桓公。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公説:“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膚的紋理之間,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公聽了笑着説:“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對人説:“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把這個當做自己的功勞”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公,説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裏,假如不治,還會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很不高興。

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説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裏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重了。桓公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公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問扁鵲。扁鵲對使者説:“病在皮膚的紋理間是燙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膚是針石可以治療的;在腸胃是火劑可以治癒的;病若是到了骨髓裏,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沒有辦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請求了。

五天以後,桓公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卻早已經逃到秦國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醫治病,病在表皮時就及時醫治。這是為了在剛顯露苗頭時及時處理。事情的禍福也有開端,所以聖人總是儘可能早地予以處理。

古代經典成語故事 篇四

成語“望洋興歎”出自莊子的《外篇秋水》。故事説:秋天的大水按着時令到了,無數支流的水都灌進了黃河。河面十分寬廣,水霧蒸騰,不論是河的兩岸,還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簡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還是馬。這時呀,河伯欣欣然自我沉醉起來,認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順着水勢向東前行,到了北海,朝東一看,只見一片汪洋,無邊無際。到這時,河伯才開始改變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態,仰起頭來對着北海神無限感歎地説:“俗話説:‘有的人懂得了一點道理,便以為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這正是批評我這種人的啊。我曾經聽人説過,孔子的見聞學識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以前我不信這話,現在我見到了你的廣闊無邊,才知道這話是真的啊。我假如不到你這裏來,那就糟了。我將永遠被道德高尚、學問淵博的人所恥笑了。”

這個成語原指看到人家的偉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後來人們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或條件不充分而感到無可奈何。

古代經典成語故事 篇五

項羽,名籍,少年時代,項羽不喜歡讀書寫字,改學擊劍,也不肯好好學。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説:“學寫字只要能記記姓名就夠了。擊劍是對付個把人的,也不值得學,我要學習抵敵萬人的本領。”項梁於是教他兵法,他很高興,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認真鑽研。據説,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體魁梧,體力強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

後來,項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劉邦爭奪天下,從24歲開始,奮戰了8年,最後被劉邦等包圍在垓下,終於自刎於烏江。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項羽在營帳中對着愛妾虞姬和叫騅的名馬,慷慨高唱道: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o75eg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