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滋味》 現代文閲讀及答案【精品多篇】

《滋味》 現代文閲讀及答案【精品多篇】

《滋味》 現代文閲讀及答案【精品多篇】

張抗抗《滋味》閲讀訓練題及答案 篇一

《滋味》 張抗抗 那真是一段漫長的等待。好像比一年還長。那幾天裏我整天心神不安、魂不守舍。那些只有春節才會得到的,所有好吃好玩的東西,比如新衣服新鞋子、燈籠、風箏,還有花生、糖果、粽子、年糕、湯圓、包子„„與我枕邊這個將會發出萬丈光芒的煙花相比,統統地無滋無味,叫我提不起一點興趣。終於盼到了大年三十。早上一睜開眼我就問媽媽,説現在可以放了吧。媽媽説,得等到吃過年夜飯,天黑了,放煙花才好看。於是那一整天裏,每隔幾分鐘,我便抬頭看鐘,時間從來沒有過得那麼慢,天空幾乎是一寸一寸地暗下來的。總算熬到了晚飯,豐盛的年夜飯我只草草地吃了幾口,但藉故放下筷子溜了出去。空蕩蕩的院子裏一個人也沒有,家裏的人那頓年夜飯吃得沒完沒了,我緊緊捏着那隻紙筒東張西望,盼着大家快出來看我放煙花,有一會我甚至覺得天已經快要亮了。終於,外婆拿着一盒火柴,走了出來。大家都嘻嘻哈哈地走了出來,很多雙眼睛,在黑暗的院子裏亮了起來。我把那隻紙筒小心地安放在平整的地面上,開始試着在風中劃火柴點燃那隻紙筒的引信。我的手發抖,點了好幾次才點着,扔下火柴就猛地躲到了媽媽身後。嗤的一聲,從地面上飛起了一串金色的火焰。像下雨,又像噴泉,還像是風中搖擺的稻穗,在眼前飛舞躥騰,把周圍黑暗的夜空照得雪亮。我們睜大眼睛叫着跳着拍着手跺着腳,我們不知該怎麼歡迎它,也許應該把全鎮的人都請來同我們共享這美麗的歡樂„„

1、如果把這選段分為兩部份,從哪裏劃分開最好?請説説理由。

2、最能表現放煙花時的焦急心情的詞語是:。

3、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我焦急的等待?。

4、結尾從哪幾方面來寫煙花的美麗?。

5、為什麼“放煙花”比“等待放煙花”的文字反而少?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案:

1、從“終於,外婆拿着一盒火柴,走了出來”的前面劃分開,前面是描寫我等待放煙花的急迫心情,後面寫除夕放煙花

2、心神不定、魂不守舍

3、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誇張、對比

4、從三方面:正面描寫煙花升騰時的顏色、狀態;側面,一是寫大家高興而手舞足蹈的動作,二是“我”的感受

5、極力寫“等待放煙花”,突出我急不可耐的心情,也為下文“放煙花”,大家美麗的歡樂蓄勢。

滋味閲讀答案 篇二

①家裏養了一隻貓。今年秋天,它產下了兩隻小貓,都帶着虎皮紋,一隻跟它自己一模一樣,一隻貓色發黃。貓的生命是很單調的,幼年神情天真,看見會動的很激動,試探幾下撲過去,一年過後,就變成了老貓,每天醒着為了吃飯,吃飯為了睡覺,深情愁苦,興味索然,抱在懷裏安安穩穩,不失為默默温情。

②前幾天回家,老貓和小貓偎依睡在窩裏,小貓敵視地看着我,老貓則緊緊盯着我,隨時準備起身跑到食碗邊。那隻黃色的小貓不見了,我知道,它被送走了。母親説,那隻小貓送給了賣貓糧的寵物店。寵物店的人特別喜歡它,寵物店周邊的人也很喜愛它。有一天它被狗追着跑,跑到馬路邊,被自行車軋死了。

③母親的話,説的很輕。我撫摸着老貓的頭,一邊逗緊張兮兮的小貓。它們知道這件事嗎?

④幾年前的一個夜裏,我走在馬路上,路邊停滿了車,走着走着,一隻,兩隻,幾隻小貓從車底跑出來,似乎想跟我玩。我朝它們走去,才看見貓媽媽緊張的看着這幾隻小貓,更緊張的看着我。這一家人在城市裏流浪,它們會幸福嗎?

⑤更早幾年,還在學校,夜裏我們騎着車,經過學校裏的小河,一直貓媽媽帶着自己的幾隻小貓正在行進的途中,它們大概是搬家了,順着鐵柵欄往校牆外走。見到我們,貓媽媽加快了步伐,一溜煙消失了,小貓也緊緊跟隨,但還是有一個落下了,嗷嗷地叫喚。同學想把小貓抱走,我説,一會它媽媽會來找它的,我只是這麼説。它們最後團聚了麼?

⑥前幾天,我們去一處廢棄的廠房考察,天氣已經變涼,我們穿着厚厚的衣服小心翼翼地穿過鐵絲網,來到一片荒廢的建築裏。廠房裏的機器早已搬空,玻璃都被敲碎,剪斷的鐵絲電線從高高的房樑上垂下。地面上堆放着雜物,牆上留下了塗鴉,有個地方寫着:“阿凡提到此一遊”。同事拽着我,感覺很害怕,説如果天再暗一點,真的像電影裏的綁架現場。這是被城市遺忘的地方,曾經機器轟鳴,而在我們的眼裏,未來它將熙熙攘攘。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廠房的東側空地長滿了樹木和沒膝的雜草,周邊的水泥地上長出了儘可能多的野草。只是這生命不被承認,遲早有一天它們要接受割除和改造,成與為一片欣欣向榮的商業所匹配的景觀設計。當我們準備離開時,我受好奇心驅使,來到一間小屋,想看牆上還未揭掉的字紙,卻在地上,一處辨不清是毛毯還是沙發皮套的堆放物裏,發現四隻團在一起的小黑狗,它們的身體半截蓋在被子之下,雖然簡陋,卻能給它們足夠的温暖。離開之後,我們沿着馬路繼續考察,一直母柴狗穿過花壇,遙遙地看了我們一眼。廠房已經荒廢多年,沿着馬路的一邊為了美觀故意刷上了明亮的漆色,我曾預想會在那裏遇到流浪漢,卻發現那裏有狗的一家。它們會不會餓肚子,小狗長大之後,會繼續流浪嗎?

⑦不得不承認,這些疑問其實包含了作為人的我的自我關懷。生而為人,我們為生命賦予了重重的意義和價值。我們會為自己慶生,為親友厚葬,我們設計並遵守種種制度和規則,並且一生都在理性和非理性、守序和失序之間掙扎。然而在人羣之外,在更廣闊的空間裏,生命簡單而野蠻。一隻小貓從無到有,從一團肉泥成長為捕食能手。一隻從未受過寵愛的流浪狗照例每天覓食、哺育,卻從未聽説有哪隻狗因為生活壓力而自殺。生命脆弱,死亡的威脅從未消失過,然而這些生命卻從未因為顧慮明天而自斷。

⑧人生之中有許許多多無可奈何的事情,痛苦與煩惱常存,有時出自強烈的打擊,有時出自難以更改的性情。幸福圓滿常常難以企及,想要得不到,得到不想要,騷動的慾望更加重了不幸的感覺,記憶裏的傷痕和幻想裏的末日讓人更容易離開現實,變得像亡命之徒,與自己作着曠日持久的追逃噩夢。然而在計算收入和個人顏面的房間之外,世界以無比寬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生靈,讓它生,讓它快活,讓它以本能延續自己,而非用道德和律法、成文和不成文的規矩裁定它的本質,羈押它的未來。

⑨當有一天,我們迎來了死亡。人生中曾有的痛苦喜樂也隨我們一同死亡。生命中的各種滋味與我們同生同死,並且,因為苦,我們識別出了甜,因為甜,我們識別出了苦——殘缺與完美,虛浮與實在,與我們同生同死,並因為我們身處其中一端,我們也同時擁有了另一端。

(選自《散文》20xx年第1期,有刪改)

11.這篇文章的思路是如何展開的?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6分)

答:

12.第一段“小貓變成了老貓,每天醒着為了吃飯,吃飯為了睡覺,深情愁苦,興味索然,抱在懷裏安安穩穩,不失為默默温情。”在文中有什麼作用,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4分)

答:

13.賞析下列句子。(6分)

(1)貓和小貓偎依睡在窩裏,小貓敵視地看着我,老貓則緊緊盯着我,隨時準備起身跑到食碗邊。(3分)

答:

(2)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廠房的東側空地長滿了樹木和沒膝的雜草,周邊的水泥地上長出了儘可能多的野草。(3分)

答:

14.結合文本探究“我們身處其中一端,我們也同時擁有了另一端”藴含的深意。(8分)

答案

11.先寫家裏的一隻貓生活單調而快樂,(2分)然後回憶以前看到的貓的生活的情景,(2分)最後表達自己對生命滋味的思考。(2分)

12.內容上突出貓的生命滋味——興味索然,默默温情;(2分)結構上引起下文,貓後來的生命歷程以及我對生命的思考。(2分)

13.(1)運用神態描寫(或細節描寫),(1分)突出小貓和老貓都擔心我傷害到它們,(1分)小貓和老貓在一起其樂融融,感受到生命的樂趣。(1分)

(2)突出了小黑狗生存環境的惡劣,反襯小黑狗和母柴狗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生存環境的惡劣,1分;反襯,1分;具有頑強的生命力,1分)

14.(1)我們的生活有時是單調的,但也很快樂。貓的生命是很單調的,幼年神情天真,變成了老貓,安安穩穩,温情脈脈。(3分)

(2)我們生活在理性和非理性、守序和失序之間,生命雖脆弱而堅強。我們從未聽説貓或狗因為顧慮明天而自斷。(3分)

(3)生活中,因為一端“苦”,讓我們識別出了另一端“甜”;因為一端“甜”,讓我們識別出了另一端“苦”。(2分)

滋味閲讀答案 篇三

亞布力煙什麼滋味

張抗抗

趟開沒膝深的白雪,我們走進山林。

踩着趙尚志和他戰友們留在雪地上的腳窩,我們被硝煙裹挾,回到那個也許已在平靜的日子裏漸漸淡忘了的歲月。

幾年前去過長白山,在如今柏油馬路穿過的山林裏,半個世紀以前刻在樹幹上的大字依然模糊可辨:抗聯由此過,從此不低頭。

呼吸不可抗拒地急促,手心攥出了汗,精神迅速亢奮。人一旦處於平庸之中,便渴望着崇高的拯救。於是坐下來看《趙尚志》,居然一集不落。沒有人指定我必須看這部片子,如若是指定我準保不看。我看《趙尚志》就是因為我看了一個開頭便只想往下看,還在電視_|艮上用紅筆劃出下一集的曰期。那幾天我很有些疑惑自己中了什麼邪,因為作為女人,一般來説我極少對戰爭產生興趣。

亞布力煙什麼滋味?

我在那片土地上生活過多年。被大面積開墾的荒原,如今已沒有多少抗聯戰士居住過的窩棚的遺蹟。只是在往日老職工家火熱的土炕上,仍終日瀰漫着亞布力煙嗆人的氣息。盛放在用碎紙片粘合成的煙笸籮裏的金色煙葉,在漫長的冬夜裏一撮一撮化為灰燼,如同我們和父輩曾經燃燒過的熱血與激情。那場風暴幾乎襲擊了整個中國,而在這片遼遠的土地上,從長白山一直到黑龍江邊,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皚皚白雪、茫茫白樺林、莽莽蒼穹,天地一派蒼茫。那蒼茫喚起你親切的回憶,而豔紅的鮮血灑在蒼茫之上,卻是一種親切的悲壯。

幾年前,曾經讀過《趙尚志》的原著——老作家王忠瑜先生的長篇小説《總司令的悲劇》。於是坐在電視機前時就很悲壯地想:假如沒有年輕的導演李文岐豁出身家性命,四處籌資將其搬上熒屏,那個蒼茫豈不是留下一個大大的空白麼?

有意思的是,在白山黑水間用心血填上了那個空白的作家和導演?都在不同的場合,對我説過這樣的話:我寫(我拍)趙尚志,是因為我崇仰這個人。

因此,片頭“趙尚志”這三個字就諏冰貢韃子香一般,鑽出封凍的地層,傲雪凌霜而立。“趙尚志”三個字,如同民族仇恨的狂奴?在熒脣上風起雲湧,一瀉千曼,“趙尚志”——由千千萬萬擁戴他信任他的民眾彙集而成。趙尚志不是一個人,趙尚志代表了人民反抗的力量。然而集千萬人之志於一身的趙尚志?最終又還原為趙尚志本人—他永遠只能是他自己。

片頭奇豔的藝術構思?使我長久地沉湎於那個悲劇的開始。也許從趙尚志強烈個性生成的開始,就a含着悲劇的結尾。亞布力煙始終速茫而苦澀,這種辛辣的煙霧終日瀰漫在他嘴邊,以至籠革了他的一生。生命和熱血都是可以拋灑的,重要的只是一個活法而已。人活一口氣,便不能憋着那一口惡氣苟且,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淪為奴隸。所以當片尾那金色的煙葉一張張扠落,忽然隱隱地就掂出了煙霧散盡後大氣的凝重和虛浮。此時,蒼涼而鏗鏘的歌聲嗍起:“狠柚它一口吧嗒吧嗒嘴,很抽一呀口吧塔吧嗒嘴,攥緊拳頭,不想哈腰,殺鬼子,那個拜土地,天生願遭罪呀,噫哎唉嗨喲。狠抽它一口吧嗒吧嗒嘴,狠抽一呀口吧嗒吧嗒嘴,翻開眼皮,心裏沒事,抬起頭。那個挺直身,人活一口氣呀,嗯哎唉嗨喲。抬起頭呀,挺直身,人活那一口氣呀嘿,人活一口氣。”

故事被傳誦着又被不斷賦予新的解釋最後再被忘卻,甚至包括故事主人公的姓名。所有的背素漸漸遠去,留下來的只是一個真正成為人的男人才具備的骨氣。

歷史活着。歷史不是因墓碑而輝煌,而是因人生生不息的延續而輝煌。

於是《趙尚志》的主題歌最後一句是:亞布力煙,有滋味……

我雖沒有嘗試的勇氣,但我相信。

7、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敍寫“我”觀看電視劇《趙尚志》的經歷與感受,再現抗聯當年的戰鬥場面,讚美了趙尚志等抗聯戰士捨生忘死、保家衞國的英勇氣概。

B.文章第四段生動細緻地描寫“我”緊張、亢奮的表現,並且交代“我”非看不可,而且一集不落,為下文敍寫電視劇《趙尚志》的相關內容做鋪墊。

C.文章中的一些議論語句含義深刻、富有哲理。如“歷史活着……因人生生不息的延續而輝煌”肯定了人的骨氣、民族氣節在歷史傳承中的作用。

D.文章寫法巧妙,敍寫趙尚志善於用側面烘托,比如敍述作家王忠瑜寫趙尚志與導演李文歧竭盡全力將趙尚志搬上電視熒屏,都是因為崇仰他。

8、趙尚志為什麼為人們所崇仰?請簡要概括。(6分)

9、“亞布力煙”在文中反覆出現,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7.A(“再現抗聯當年的戰鬥場面”錯誤,文中沒有對“戰鬥場面”的敍寫)

8、①他集千萬人之志於一身,有着不惜流血犧牲、勇於擔當的抗戰精神,他代表了人民反抗的力量,體現了不苟且、不屈服的民族氣節。②同時,他又是一個有強烈個性的人,他有一個真正成為人的男人才具備的骨氣。(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

9、①趙尚志愛好抽亞布力煙,亞布力煙霧終日瀰漫在他的嘴邊,籠罩了他的一生,是趙尚志的生活特徵之一,寫亞布力煙,使人物形象更豐滿;②文章題目是“亞布力煙什麼滋味”,在文章前面又提出問題“亞布力煙什麼滋味”,後文回答“亞布力煙有滋味”,前後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③“亞布力煙有滋味”暗示文章主旨,增強情感表達,反覆渲染,強調熱血、激情、骨氣永遠令人們景仰,永遠讓歷史銘記。(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滋味》 張抗抗 篇四

那真是一段漫長的等待。好像比一年還長。那幾天裏我整天心神不安、魂不守舍。那些只有春節才會得到的,所有好吃好玩的東西,比如新衣服新鞋子、燈籠、風箏,還有花生、糖果、粽子、年糕、湯圓、包子……與我枕邊這個將會發出萬丈光芒的煙花相比,統統地無滋無味,叫我提不起一點興趣。

終於盼到了大年三十。早上一睜開眼我就問媽媽,説現在可以放了吧。媽媽説,得等到吃過年夜飯,天黑了,放煙花才好看。於是那一整天裏,每隔幾分鐘,我便抬頭看鐘,時間從來沒有過得那麼慢,天空幾乎是一寸一寸地暗下來的。總算熬到了晚飯,豐盛的年夜飯我只草草地吃了幾口,但藉故放下筷子溜了出去。空蕩蕩的院子裏一個人也沒有,家裏的人那頓年夜飯吃得沒完沒了,我緊緊捏着那隻紙筒東張西望,盼着大家快出來看我放煙花,有一會我甚至覺得天已經快要亮了。

終於,外婆拿着一盒火柴,走了出來。

大家都嘻嘻哈哈地走了出來,很多雙眼睛,在黑暗的院子裏亮了起來。我把那隻紙筒小心地安放在平整的地面上,開始試着在風中劃火柴點燃那隻紙筒的引信。我的手發抖,點了好幾次才點着,扔下火柴就猛地躲到了媽媽身後。

嗤的一聲,從地面上飛起了一串金色的火焰。像下雨,又像噴泉,還像是風中搖擺的稻穗,在眼前飛舞躥騰,把周圍黑暗的夜空照得雪亮。我們睜大眼睛叫着跳着拍着手跺着腳,我們不知該怎麼歡迎它,也許應該把全鎮的人都請來同我們共享這美麗的歡樂……

1、如果把這選段分為兩部份,從哪裏劃分開最好?請説説理由。

2、最能表現放煙花時的焦急心情的詞語是:

3、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我焦急的等待?

4、結尾從哪幾方面來寫煙花的美麗?

5、為什麼“放煙花”比“等待放煙花”的文字反而少?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滋味閲讀答案 篇五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18分)

鄉愁的滋味肖復興關於鄉愁最著名的一句話,莫過於台灣詩人余光中先生説過的:鄉愁是一枚郵票。這樣説,形象而具體地説明鄉愁是遠離家鄉產生的一種情感,家鄉和鄉愁構成一種膠着狀態的關係,而與家鄉的距離是鄉愁的必備條件,所以,鄉愁才需要借郵票郵寄。也就是説,沒有了這種距離,便無所謂鄉愁。

記得幾十年前,我到北大荒插隊,第一次離開北京的家那麼遠,遠得彷彿到了天之外。到達北大荒的第二年,中秋節那一天,一清早天就飄起了細碎的小雪花,漸漸變大,很快天地一片白皚皚。早知道北大荒冬天冷,沒有想到冬天也來得這麼早。但再大的雪,也要過中秋節呀!坐上一輛小型柴油車,趕到一百里外的富錦縣城,買回來的月餅,掉在地上能砸個坑,咬得牙生疼。思念北京,那裏畢竟是我的家,那種感情一下子濃得化不開,卻又無從發泄。那時生產隊的小賣部只剩下了罐頭,其他可吃的東西早被知青搶購一空。最後,買了兩筒罐頭,是那種香蕉罐頭,一個罐頭裏兩根截成四節的香蕉。之所以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香蕉的滋味伴隨着鄉愁的滋味。那是我第一次嚐到了鄉愁的滋味。

如今離開北大荒已經整整40年,卻一次次地思念那片曾經風雪瀰漫的荒原。這40年中,儘管我曾經前後回去過三次,卻依然懷念那裏的鄉親和那裏的土地。40年讓曾經的荒原變成了我的第二故鄉,遠離那裏越久,這個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就越長,鄉愁便不由而生,而且,隨着年齡的增大,鄉愁隨之加深。

後來看學者趙園的著作,她在論述荒原和鄉土之間的差別時説:鄉土是價值世界,還鄉是一種價值態度;而荒原更聯繫於認識論,它是被創造出來的,主要用於表達人關於自身歷史、文化、生命形態和生存境遇的認識。她還説,鄉土屬於某種穩定的價值情感,屬於回憶;而荒原則由認識的圖景浮出,要求對它的解説與認指。

趙園的話,讓我重新審視北大荒。對於我們知青,它屬於荒原還是鄉土?屬於鄉土,那裏卻確實曾經是一片荒原,我們只是如候鳥一樣的匆匆過客;屬於荒原,為什麼包括我在內的那麼多知青如今把它當作自己的故鄉一樣頻頻含淚帶啼地還鄉?過去曾經經過的一切,都融有那樣多的情感價值的因素。對於我們知青而言,北大荒這片中國土地上最大的荒原和鄉土的關係,並不像趙園分割得那樣清爽。這片荒原,既有我們的認識價值,又有我們的情感價值;既屬於被我們開墾創造的荒原,又屬於創造開墾我們回憶的鄉土。

於是,我更加明白了,鄉愁,除了和鄉土或者説和故鄉的時間與空間距離的關係之外,還需要一個必備的條件,那便是回憶。回憶,是填充鄉愁情感的物質,像血脈一樣,流淌在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中,讓這種情感,在這樣一次次回溯流淌中,日久彌新而情不自已。

今年的中秋節,我再一次要在美國度過。我居住的地方只是美國中部一個很小的大學城,我春天來這裏的時候,這裏只有一家華人超市,很小,只能買到一些簡單的東西。而現在,僅僅半年的時間,已經又開張兩家華人超市。前些天,聽説新的一家華人超市開張,是佔領了原來一家高檔傢俱店的地盤,空間大許多,重新裝修開業。慕名而去,一進門,便看見了熟悉的月餅,擺在了醒目的位置上。想必店家也是想趕在中秋節前開業。趕節日前開業,是中國店家傳統的做法,為的就是討個口彩,在這裏是為贏得遠離家鄉海外人的鄉愁。不管怎麼説,畢竟可以吃得到家鄉正宗的雙黃蓮蓉月餅了。

其實,年輕人已經不像我們那樣喜歡吃月餅了,覺得油膩又太甜。但我去這家華人超市的時候,不少華人大學生花比買一個漢堡包貴幾倍的價錢買一塊雙黃蓮蓉月餅。排在我前面到收銀台的一個女大學生拿着一塊月餅付款的時候,和收銀員對話説的是漢語,一聽口音就知道是老鄉北京人。和她説起話來,她舉着月餅一笑:好幾年沒回家了,但也要過中秋節呀,怎麼也得吃塊月餅嚐嚐家的滋味呀,就當是回家了。

鄉土是價值世界,還鄉是一種價值態度。這一點,趙園説得對,正因為如此,鄉愁才有了價值。鄉愁昇華的最高形式,便是還鄉,無論是千里迢迢真正意義上的還鄉,還是如這位女大學生一樣精神還鄉。

19.文中寫了哪些“鄉愁”?請依據文本加以概括。(4分)

20.作者對學者趙園關於“荒原和鄉土”的論述持什麼態度?(4分)

21.文章詳細敍述女大學生買月餅的情景,有何作用?(4分)

22.統觀全文,你認為作者對於“鄉愁”有怎樣的深刻認識?並選擇其中一點談談你的理解。(6分)

參考答案:

19.①在北大荒過中秋思念北京老家;②離開北大荒40年來不斷懷念北大荒;③華人超市開業延續中國傳統做法迎合海外人的鄉愁;④在華人超市購買月餅品味海外人的鄉愁。(4分,每點1分)

20.①作者對北大荒懷有特殊感情,所以對趙園所説的荒原和鄉土之間的差別並不完全認可,他認為荒原和鄉土的關係並不像趙園分割得那樣清爽。(2分)②對趙園所説的“鄉土是價值世界,還鄉是一種價值態度”,作者表示贊同。(2分)

21.①進一步突出了作者對鄉愁與回憶之間關係的理解,深化了文章主旨;(2分)②照應題目,併為下文引出精神還鄉鋪墊。(2分)

22.第一問:①與家鄉的距離和時間是鄉愁的必備條件;②回憶是填充鄉愁情感的物質;③鄉愁昇華的最高形式,便是還鄉。(3分)

第二問:選擇其中一點認識,言之成理即可。(3分)

張抗抗小説讀後感 篇六

張抗抗小説讀後感

——以《作女》和《情愛畫廊》為例

第一次接觸張抗抗的作品就是《作女》,這是一部我很喜歡,對我有很大觸動的小説。記得當時讀完後的第一感覺就是不捨得,還想再繼續讀下去。之所以很喜歡這部作品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吧。首先,《作女》創作於2002年,屬於新世紀的新小説,小説中的故事·人物·場景等各個方面都與現在的社會很相似,所以讀起來就感覺對整部小説特別熟悉,沒有很大的距離感,一接觸就能讀懂,不用費力思考;再次,張抗抗的語言我很喜歡,淺白但不淺陋,每個人物都有每個人物的語言,從他們的語言中你可以無限的去聯想主人公的樣子與生活。讀這部小説特別自由,沒有壓抑感;走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很欣賞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卓爾,喜歡她的性格,她的生活態度,她的隨心所欲,總的來説也就是一點——那就是她的作。

這部作品的故事情節其實很簡單,卓爾大學畢業後就與劉博結婚了,但劉博的古板和卓爾的作水火不容,他們最後離婚了。離婚後的卓爾雖然收入還可以,但由於她的作,她的日子過得還是很拮据,在出租房裏她結識了陶桃,兩個人並稱為閨蜜。

北京一家旅行社策劃了去南極考察的旅遊項目,35歲的卓爾正好厭倦了雜誌社枯燥的工作,就想方設法的想辭去工作去南極,但等她千方百計籌到錢後去南極的名額已滿,卓爾的計劃泡湯,工作也丟了。在沒有工作的日子裏她更是盡情地作,自己去野外探險,並與陌生的觀鳥人發生了關係。她其實渴望愛情但又不想被愛情束縛,所以他與已婚的老喬和未婚的蘆薈只談感情而不涉及愛情。

再到後來,阿不給卓爾介紹了工作,到天琛珠寶的廣告部,在那裏卓爾意外的發現她的頂頭上司,也就是天琛的老總就是陶桃的男朋友鄭達磊。在工作中鄭達磊開始移情於卓爾,而陶桃在這時懷孕了,鄭達磊卻不想與她結婚。再一次廣告策劃中卓爾大獲成功,鄭達磊上門找到卓爾為她慶賀,在家裏卓爾出於對他的報復和對陶桃的同情與他發生了關係。隨後卓爾就不知去向了。

這就是這部小説的大體內容。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作”的意思,它屬於上海方言,其實在我們家那兒也有這個詞,它的意思就是不安於平凡平淡的生活,渴望激情與挑戰。卓爾的所作所為恰好觸動了我心中的某個點,讓我有一種強烈的慾望,我也想作一回。在我覺得

這是無可厚非的,我們年輕,我們就該作,等到老了想作了,沒精力,沒時間,沒機會,沒心情,那可就虧大了。就像卓爾的老公劉博,每天按部就班,必須持同樣的飯,走同樣的路,幹同樣的活,毛巾變一下位置他就找不到,東西必須放在固定的位置,我不明白這叫什麼樣的人生,有意思嗎?年輕就要有年輕的樣兒,無所謂金錢,無所謂安穩,無所謂他人,就像卓爾説的:“總共不就十二萬快嘛!錢能掙,但歲月和生命是掙不出來的。”有夢想就得去努力啊,不管多麼荒誕的夢想都是我們內心想要的東西,無所謂對與錯吧。在作品一開始,35歲離異的卓爾在清晨設想了一系列異想天開的計劃只為能順利辭職去南極。在生活有點拮据的時候他還有這樣大膽的舉動,我覺得很感動,我比她年輕得多,甚至20歲的時候我都不曾有這樣的想法。我無數次想過要去新疆阿,西藏啊,可無數次又被自己無數個理由扼殺了,可能人性使然吧,畢竟大多數人是活的很現實的,作品中有一小部分寫道:“車子很快就上了四環。從望京小區穿過三環到東二環她上班的地方,有許多交叉路口相通,走哪條都可以到達她想去的地方,但卓爾從不走相同的固定路線,她喜歡依照每天的心情天氣車流量等等因素,來選擇判斷一條不一定最近,但也許比較令人愉快的路徑。”35歲的她還像是一個孩子,活得隨意隨性。或許很多人會對卓爾的生活態度不能理解,這當然也無可厚非,畢竟生活就是生活,多數人還是希望天下太平,歲月靜好!可我不這麼認為,這也或許是我被這部小説感動的原因,我就喜歡卓爾的作,35歲怎麼了,沒錢又怎麼了,每個人畢竟是為自己活着的,就像有人説,“兩個人好的就跟一個人似的,可他們還是要各睡各的覺。”如果日子只是一天天翻來覆去的重複,沒意思吧!在不危及他人利益的情況下,作一點人生應該很精彩吧!劉博曾經説卓爾:“你就是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人。”卓爾很認同這個評價,我認為過了點,卓爾只能算是唯恐自己的天下不亂的吧。卓爾雖然作,但她不打擾別人,她只是作她自己的,不管是去南極還是作品中説,有那麼多那麼多願望等着她去呼風喚雨,比如承包一座海島,比如到一個偏僻的山村給每一個女童發放一台電腦然後教會他們上網,比如一個人獨自周遊世界。這些好像只是她自己的事情,她不偷不搶不宣揚。

卓爾作的很純真很浪漫,我也想像她那樣我行我素,可大多數時候是做不到的,總是膽量不夠。記得以前給自己的承諾,我要去北京讀書,然後在北京生活。之後這些諾言就=被現實打磨得很光滑,不再這麼硌人。甚至在考研有了第二次選擇的機會的時候,最終因為自己的不自信加之各方面的原因放棄了去北京的想法。回頭想想自己的承諾,只能一笑而過。我真的特想象卓爾這樣生活,或許有一天會,或許永遠都不會。

作品中還有一句話,説:“但卓爾仍然喜歡城市,真心地由衷地歡欣——就像一隻撲火 的蛾子”不管是對城市還是其他事物,只要是她內心喜歡的,她都像一隻撲火的蛾子,即使遍體鱗傷甚至粉身碎骨她都不後悔。或許有人説她自作自受或者鑽牛角尖,這大概也是對的,但有時候有內心的喜歡確實無法抗拒,就像我自己一樣,我也喜歡大城市,我還想在大城市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大supermarket,儘管我明白這個夢想的實現度是百分之幾,千分之幾,或是萬分之幾,可它依然讓我很歡欣,每每想起總會莫名的讓我快樂,這或許就是夢想的力量吧。卓爾的夢想更是微乎其微的實現可能性,所以在大多數人眼裏便成了作。其實作女到處存在,卓爾就在你我的身邊:或是妻子,或是情人,或是同事,朋友,甚至是你的女兒,姐妹。她和她們挑戰社會,永不安分,一路吸引着男性的目光,公眾的詫異,身後有事業的輝煌,但更多的是兩性的廢墟。然而我作故我在。作女不需要同情,在他們心中永遠有一張翠綠翠綠的愛牀。

這部作品讓我很有感觸的還有其中對愛情的記敍,尤卓爾的愛情,有陶桃的愛情。我先説説陶桃吧,這也是一個讓我很驚歎的女人,也可為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作品中説,“陶桃是一個渴望結婚,並在竭盡全力往結婚方向努力的女人。這樣的女人一般説來是比較正常的。”她與卓爾是閨蜜,雖然年紀比卓爾小,但卻是卓爾的軍師,曾經如卓爾一樣作,但經歷過傷痛後邊安頓下來了,開始像一個正常女人一樣生活。但對陶桃我很是同情的,書中有一句話説:其實陶桃心裏很清楚,他心裏躲着一個叫“恐懼”的幽靈。陶桃最初為了讀書出賣了自己的身體。在經歷一系列打擊後放下作開始正常生活並遇到了鄭達磊,似乎找到了新的人生,但她害怕容顏老去,害怕失去,她過得並不輕鬆。卓爾就曾説,“陶桃是在用身體生活,而我除了身體還有頭腦。”這其實是一種悲劇式的人生吧,畢竟容顏終會老去,當沒有了容顏,再拿什麼來生活呢?張抗抗就曾説,“女性不管作到什麼地步,也都想有一個美好的愛情,幸福的家庭和最理想的事業。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的愛情雖然難以得到,但是作為女性心靈的一種理想,卻會永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如果説女性心中真的沒有了愛情,她的人生將會一片灰暗。”“愛情是更為精彩的人生的必然需求,是我存在的理由之一而不是全部。”所以我想卓爾的形象也有一部分是作者自己的人生關照吧。卓爾的生活其實是很混亂的,他與老喬,蘆薈,陌生人,鄭達磊都有關係,當然我並不贊成卓爾的這種行為,畢竟愛情是很聖潔的東西,是需要責任和義務的,不只是肉體與肉體的碰撞,但我挺欣賞卓爾對待愛情的態度。她與劉博結婚後,雙方為了彼此都在改變自己,但最終因為過的不自在,卓爾選擇了離婚。儘管婚姻不是兒戲,但結婚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婚姻帶不來快樂與幸福,那這個婚姻就是失敗的,所以卓爾的決定是明智的,在卓爾心中可能就是寧缺毋濫吧,我不

知道老喬對卓爾來説算什麼,朋友?密友?還是其他,這也許無所謂,卓爾是個明智的人,老喬是已婚人士,她不會讓老喬愛上自己,也不會讓自己愛上老喬,所以當老喬説感覺卓爾會慢慢愛上自己的時候,卓爾想把他踹下牀。但我們很容易從作品中看出卓爾對老喬的感情的,但我們很容易從作品中看出卓爾隊老喬的感情的,當老喬説他的翡翠低了她的南極,還有作品最後説,“卓爾突然不知去向,去找他的翡翠鳥了?或者去南極考察了?”卓爾也渴望愛情,但在愛情中她只作了自己的身體,但沒有作自己的感情。書中還有用一個人蘆薈,在所有人看來他都是與卓爾最合適的一個,他們也是陶桃極力撮合的一對,但卓爾一直對他不予考慮,卓爾有卓爾式的愛情觀,旁人看不出也猜不透,我想在卓爾的身體裏總有安定不下來的一粒因子吧。在於鄭達磊的關係中,卓爾完全表現了女人對男人的征服欲,從作品一開始我們就看出卓爾是不太喜歡鄭達磊的,但出於他是閨蜜的男友,加之後來成為自己的上司,還有兩個人對汽車的共同愛好,所有討厭不便於發泄,到卓爾的廣告策劃大獲成功,鄭達磊移情別戀與卓爾,陶桃懷孕,卓爾便用征服來報復了鄭達磊,然後消失不知去向。

作女的誕生和中國女性意識逐漸覺醒有密切關係,這部作品以及張抗抗的其他很多作品中都是女性佔了主導地位,《作女》也是中國當代女性文學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這部作品讓我對愛情與人生有了新的認識,年輕我們就要“作”一點,只有逝去的歲月,沒有回得去的青春。

讀《情愛畫廊》與讀《作女》感觸是很不一樣的,這部小説情節也很吸引人,沒有讓我有厭煩的感覺,而且文字總體來講,比《作女》更含蓄更文雅,但這不作品從頭至尾給我一種感覺:太誇張了!有許多不真實的感覺,尤其是對女主人公水虹還有她女兒阿霓的容貌描寫,有種近似仙女的感覺,讓人有種可望不可即的距離感。略去這些,這部作品我還是很喜歡的,尤其作品中作者以一貫之的女性意識讓我很震撼。這部小説作為一部純愛情小説主要講述了男女主人公及其他人的愛情故事。

畫家周由在他的兩個女朋友——沈小姐和舒麗相繼拋下他遠走他鄉時,他心灰意冷,對人體畫也沒有了靈感,在巨大壓力下,他離開北京來到蘇州,想在江南水鄉遇見令他心動的人體模特,但在蘇州的幾天尋覓都一無所獲,就在他準備離蘇返京的前一天,在河邊寫生的周由卻偶遇阿霓。阿霓是一個漂亮的十三歲半的小女孩,這讓周由心動,提出給她畫像,但

阿霓卻開出了條件:讓周由教她畫畫。就這樣相差十五歲的兩個人建立了親密的感情。之後,阿霓就帶周由回家,她家特別富有,連住宅都嚴密把守怕小偷惦記。在家裏周由為阿霓完成了畫像。下午,阿霓的爸媽,也就是水虹和老吳回來了,卸粧後的水虹驚豔了周由,併為他“神魂顛倒”。同時,水虹也被周由吸引,並對她與老吳的愛情產生了動搖。第二天周由為水虹畫了畫像,並且更加確信愛上了她,但此時阿霓也對她大哥哥的感情急劇增長並且要考去北京讀高中。在老吳覺察這一切之後,便找藉口打發周由回北京。回京後的周由夜不能眠,用他的作品和電話對水虹進行愛情攻擊,但水虹為了阿霓和家庭沒有輕易妥協,在周由最後一次説寄作品給她時她動搖了,毅然去了北京,與周由生活了七天後回蘇州與老吳離了婚,重返北京,而老吳隨後與阿秀結婚。阿霓對周由的愛戀卻也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每天對着周由的作品才會安心,並下定決心考取中央美院附中。寒假的時候,阿霓求老吳和阿秀帶她去北京找周由,但老吳拒絕了,誰知她竟自己偷偷去了北京,見到了周由。老吳隨即來北京與水虹進行了長談帶走了阿霓,回去後,卻發現家裏已被洗劫一空,阿秀慘死。面對這些阿霓崩潰了,她被送回鄉下奶奶家療養,可她仍對周由念念不忘,而且由於周遊給她的畫被破壞了,她心生愧疚。水虹得知阿霓的狀況後痛心不已,想要回去,但周由不放她走。老吳對她也有怨言不讓她回去。就這樣,阿霓精神逐漸好轉,也不再畫畫,每個人的生活似乎都恢復了平靜。

這部小説故事很簡單也很淺俗,我在心裏不會給這部作品太高分,但作品中有幾處也很讓我感動。首先,我特別欣賞舒麗,她漂亮、大度、自信、有能力,她與卓爾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她愛周由但不被他束縛,毅然離開了他去南方發展自己的事業,在回來發現周由另有新歡時也沒有死纏爛打,還幫周由策劃了畫展讓他賺了大錢。當然,舒麗這樣的女人在現實生活中不會有太多,我們不得不承認女人的天性就是有些自私和小氣,尤其在對待愛情上簡直容不下任何別的人,甚至無關緊要的人她都會不自在,舒麗也許是這樣的,但她在處理這些事時卻表現得很不一樣,可能她很明白,既然得不到就讓他感激自己。我是很欣賞這樣的女人的,因為對於我我可能永遠做不到這樣,我最多能做到不見不賤。舒麗這個人物很形象的表現了張抗抗小説的女性意識,讓自古以來“男尊女卑”的傳統意識徹底動搖,讓九十年代乃至後來生活在男性權威下的女性找到了自我。

其次,女主人公水虹也是一位有個性的女人,除去她被作者描繪的神乎其神的外貌,她的行為也讓我讚賞。她是很有勇氣的,為了不確定的愛情她敢於放棄原本奢華的生活,愛她的老公和可愛的女兒,而且在得到愛情之後她又不讓自己完全依賴於周由。她把愛情只看做

一間屋,能住就住,不能住就出去。當她被痴情的周由所感動,打算放棄自己的著書立説,為周由的繪畫事業奉獻一切時,她提醒自己:忘我的獻身於愛情會使女性失去自我和自尊。相愛的雙方,誰也沒有權利讓對方為自己犧牲,無論感情還是事業。在處理和舒麗的關係上,她的智慧也是過人的,在一般人的愛情公式裏,她們不是情人就是敵人,可水虹卻把舒麗當朋友,真正的好朋友。女性之間的這種寬容,體現了現代女性的一種情感關係。

我記得以前上田耕老師的課時,他曾説女生要經濟獨立、感情獨立、人格獨立。在現代社會裏,不存在誰依賴誰,尤其是女性,這個世界今天給了我們很多機會,我們完全有能力做自己的事情,幹自己的事業,不必去委屈了自己靠別人生活。水虹恰恰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高中畢業她嫁給老吳從此可以説錦衣玉食,可她不甘心,生下女兒又去讀了大學,在與周由戀愛後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寫書計劃。我覺得女性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活的有尊嚴,我們征服不了世界,但我們必須保護自己,這也是張抗抗的作品一直給我們的告誡與啟示。

參考書目:《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 2010.03

《無法消除的烙印——家庭出身與“50後”作家》 姚莫詡 P69—P73

《親和與悖離——論20世紀90年代女性成長小説中的姐妹情誼》 高小弘 P80—P86

《歷史重構與自我超越:21世紀女性寫作十年回顧》 出自:《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6 P128—P131

《當代女性精神成長的歷程——張抗抗訪談》 王紅旗 P35—P53

《中國女性文化》 第三期 王紅旗主編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孔祥營;論張抗抗的女性意識[D];東北師範大學;2008年

王雪環;我是我自己——論張抗抗筆下女主人公漸進的自我意識[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朱青;蜕變中的女性意識——張抗抗創作論[J];當代文壇;2000年03期 朱青;簡評張抗抗長篇新作《作女》[J];當代文壇;2003年01期

李曉峯;言説的自由與藝術自覺——當代女性作家文論掃描[J];當代文壇;2005年01期

顧瑋;;女性自審意識的衍進和文化批判的侷限——論張抗抗三個時期的女性寫作[J];當代文壇;2006年05期

顧瑋;;理想兩性關係的文化想像——評張抗抗的《作女》[J];東嶽論叢;2006年04期 顧瑋;;虛幻世界中的自救與他救——張抗抗《北極光》的女性主義解讀[J];德州學院學報;2006

年03期

趙玉潯;真善美的追尋──從女主人公的“尋找”意識看張抗抗長篇小説創作[J];鄂州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郭海鷹;;從《作女》看張抗抗女性意識的蜕變[J];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莫榮麗;;論張抗抗小説中的童話隱喻[J];黑龍江史志;2009年16期

張抗抗幾部小説創作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劉茉琳

《作家》2008年第14期 張抗抗;[N];光明日報;2002年

郭力;;張抗抗:“北極光”的遙想者[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三[C];2005年 朱抗抗;論張抗抗小説中的“作女”形象[D];揚州大學;2010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pd5l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