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國古代歷史知識有哪些多篇

中國古代歷史知識有哪些多篇

中國古代歷史知識有哪些多篇

中國古代史必備基礎知識 篇一

1、北京人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使用打製粗糙的石器,會使用天然火。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約七千年生活在長江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居民,住着幹欄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約五六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居民,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4、黃帝聯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戰中大敗蚩尤,從此結成聯盟,形成日後的華夏族。

5、黃帝貢獻: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挖掘水井;發明舟車。

6、夏朝建立標誌着漫長的原始社會的結束,奴隸社會的形成。

7、西周的分封制目的:為了鞏固統治。等級: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農民、奴隸。

8、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陽城,最後一個暴君桀。

9、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都城亳,盤庚遷殷,最後一個暴君紂。

10、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都城鎬京,最後一個暴君周幽王。

11、春秋時期著名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12、齊桓公成為第一霸主的原因:(1)盛產魚鹽,經濟富庶。(2)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展生產。(3)改革軍制,組建軍隊。(4)口號:以“尊王攘夷”為口號。

13、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14、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牛耕是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15、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

16、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展變法。

17、商鞅變法內容:①國家承認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按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④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8、商鞅變法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的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19、夏朝就有夏曆;商朝一年分12個月。戰國時期測定出一年24個節氣。

20、春秋戰國之際名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為中醫沿用。

21、戰國末期屈原的代表作是《離騷》;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22、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學説,言行被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

23、孔子教育思想(主張):廣收門徒、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温故知新等。

24、儒家學派戰國時期代表人孟子,主張“仁政”治國,提出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思想。

25、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著有《道德經》。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

26、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27、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深受秦國國君賞識。

28、兵家鼻祖孫武,著有《孫子兵法》,軍事格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29、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陽。

30、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銅錢)、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小篆),加強思想控制-焚書坑儒。

31、秦的暴政是秦亡的根本原因。

32、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是漢高祖。

33、公元前207年鉅鹿之戰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

34、漢武帝的大一統: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議“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思想上: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長安舉辦太學,以儒家的五經為主要教材。經濟上: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軍事上:公元前119年派衞青、霍去病反擊匈奴。

35、漢武帝時期儒家學説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

36、昭君出塞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37、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目的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38、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與西域各國的聯繫,促使絲綢之路形成。

39、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標誌着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0、絲綢之路路線: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西亞—歐洲。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41、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從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對世界文化傳播有巨大貢獻。

42、東漢時期,張衡製造地動儀—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3、漢代華佗,製成麻醉藥劑“麻沸散”。張仲景(醫聖)著有《傷寒雜病論》。

44、208年赤壁之戰,曹操—孫劉聯軍,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45、三國鼎立局面形成:曹丕220年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劉備221年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孫權222年稱王(229年稱帝)定都建業國號吳。

46、公元383年前秦—東晉,淝水之戰。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

47、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1)自然條件優越;(2)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3)江南戰爭較少,社會比較安定。

48、北魏孝文帝改革內容:學漢語;穿漢服;用漢姓;與漢族聯姻;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的禮法。

49、南朝數學家祖沖之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1000年。

50、北朝農學家賈思勰著有《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

51、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著有《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

52、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代表作《蘭亭序》,《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書聖”。

53、東晉畫家顧愷之代表作《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54、北朝時期的石窟代表有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55、581年,楊堅(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

56、隋朝滅亡的原因:隋煬帝統治後期,暴虐無道,導致隋末農民起義。

57、隋朝大運河的開通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作用: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58、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59、唐太宗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60、唐太宗統治時期稱“貞觀之治”。

61、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62、唐朝農業方面:農業工具—曲轅犁;灌溉工具—筒車。手工業方面: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

63、唐朝商業繁榮:出現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長安城內市為繁榮的商業區,坊是居民宅區。

64、科舉制的完善:唐太宗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的人數;武則天增設殿試、武舉;唐玄宗將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65、吐番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係。

66、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人稱中國人為“唐人”。

67、隋唐時,中日兩國交往密切。貞觀年間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來唐學習。

68、唐朝鑑真六次東渡日本,在日本傳播唐朝文化。

69、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玄奘西行。著有《大唐西域記》一書。這部書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70、唐詩代表:李白詩歌豪邁奔放,清新飄逸被稱為“詩仙”。杜甫的詩歌氣魄雄渾,沉鬱悲愴代表作“三吏”、“三別”,他被後人稱為“詩聖”。白居易的詩諷喻社會、詩歌直白如話、通俗易懂。

71、宋真宗統治時宋與遼—澶淵之盟;抗金英雄:岳飛。

72、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北宋定都東京。趙匡胤就是宋太祖。73、唐朝中後期南方農業的發展的原因:①南方戰亂少;②南遷的中原人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勞動力;③自然條件的優越;

74、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民間流傳着“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從越南引進佔城稻,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75、宋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76、北宋前期,金屬貨幣攜帶不方便,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有利於商業發展。

77、瓦子:東京城內的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78、北宋時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大大促進文化傳播。比歐洲早約四百年。

79、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事業。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80、唐朝末期火藥開始應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藥廣泛用於戰爭。

81、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造紙術,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四大發明”。

82、西漢司馬遷著有《史記》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83、北宋司馬光著有《資治通鑑》是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84、元曲關漢卿代表作《竇娥冤》。

85、宋詞代表:北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兩宋之交李清照,南宋辛棄疾《破陣子》。

86、北宋時畫家張擇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圖》87、宋四家(書法)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88、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尊稱他為成吉思汗。

89、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統一全國。

90、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元世祖時來華,著有《馬可·波羅行紀》。

91、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92、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93、明太祖加強君權措施:①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②中央:廢除丞相,撤消中書省,設六部分管朝政。③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衞。④思想上八股取士,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94、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目的:為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繫。

95、鄭和七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96、鄭和下西洋意義,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97、明朝派戚繼光抗擊倭寇,戚繼光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

9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1999年12月20日,澳門迴歸祖國懷抱。

99、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1636年,皇太極建立清朝。

100、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興“文字獄”。

101、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繫,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102、17世紀抗擊沙俄,康熙兩次雅克薩之戰,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03、冊封制度:順治帝賜予西藏的佛教首領“_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佛教首領“**額爾德尼”的封號。

104、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_、**共同管理西藏事務。

105、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亂;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整個新疆地區。

106、明代從國外引進—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107、“閉關鎖國”的政策影響:①正面:它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衞作用。②反面:使中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不能適時地向外國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逐漸在世界上落伍了。

108、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鉅著。

109、元末明初《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説。

110、元末明初《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説。

111、明朝中期《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説。

112、清朝《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是我國古典小説的高峯。

113、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秦長城東起遼東,西至臨洮。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歷史知識點 篇二

1、分封制

產生朝代:西周時期

簡介:西周建立後,分封自己的子弟姻親和異姓貴族,到指定的地點建立起西周的屬國,統治當地的部落和人民。這叫做“封建親戚,以藩屏國”,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分封制。

意義和影響:正面:加強了周王室對四方疆土的控制,明確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使國家朝着統一的方向前進了一步。負面:藴含着分裂割據的因素,到了春秋時期,終於釀成諸侯割據、列國紛爭的局面。

2、宗法制

產生朝代:西周

簡介:宗法制指的是周王、諸侯還是卿大夫、士都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長子為大宗,其他嫡長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為小宗。大宗與小宗的關係是相對的。如諸侯對於周王為小宗,但在本國為大宗。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意義和影響:宗法制是分封制得以實行的理論基礎,保證了嫡長子繼承王位;解決了統治階級內部諸子、諸弟的繼承權爭端;確保了周天子天下大宗和政治共主的地位。

3、禮樂制

產生朝代:西周

簡介:禮樂制是區分社會等級,維護高低貴賤秩序的制度。是西周是維護等級的工具、是宗法制的抓手。

意義:維護政治的安定,保證社會的和諧,有深厚、久遠的文化影響。

五禮:吉、區、嘉、賓、軍五類。吉禮,祭祀鬼神,祈求福祿之禮,凶禮,喪葬凶荒之禮;賓禮,迎定朝聘之禮;嘉禮,飲宴婚嫁之禮;軍禮,興師動眾之禮。

4、三公九卿制

產生朝代:秦朝

簡介:秦朝統一全國後,在中樞機構中設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為三公。丞相是“百官之長”。輔佐皇帝處理全國的事務,太尉協助皇帝掌管軍隊,是全國武裝部隊的首腦,御史大夫掌“監察”,監察“百官”。三公之下設九卿,主要有奉常,掌管宗廟禮儀;郎中令,掌管宮廷警衞;太僕,掌管宮廷車馬;衞尉,掌管皇宮保衞;典客,處理少數民族事務及外交;廷尉,負責司法;治粟內史,掌管全國財政税收;宗正,掌管皇族親族內部事務;少府,掌管全國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業製造來供皇室需要。

意義和影響:秦朝設立的三公九卿制度,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以後歷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有深遠的影響。

5、三省六部制

產生朝代: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三省體制;隋唐確立完善了三省六部管理體制。

簡介: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於隋朝,從唐朝開始正式設立的中央政權體系,分別為:尚書省——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執行國家的重要政令;門下省——審議機構,負責審核政令;中書省——決策機構,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令。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分別為:吏部,負責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員;户部,負責財政、國庫;禮部,負責貢舉、祭祀、典禮;兵部,負責軍事;刑部,負責司法、審計事務。具體審判另有大理寺負責。重大案件組織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會審。謂三司審。工部:負責工程建設。

發展沿革:在宋代,雖然三省名義始終存在,但是已經混同為一省。同時由於樞密院、三司的設立,宰相的軍權、財權被剝奪,三省制度名存實亡。元代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尚書省時置時廢、門下省不復置。明初,朱元璋時期,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徹底廢止,以六部尚書任天下事。清延續明朝的制度。

意義影響:三省六部職權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牽制和監督,從而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力量;削弱相權,加強了皇權。

6、行省制

產生朝代:元朝

簡介:行省制是13世紀以來中國的主要行政模式,在地方上,元朝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

意義和影響:限制了蒙古貴族在封地範圍內自行派遣官吏的權力,從政治上保證了國家對地方的控制,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制上有了保證,這是我國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要變革,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元代特殊機構:宣政院:負責宗教,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區軍政事務的中央機關。從此,西藏地區正式成為我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澎湖巡檢司:負責台灣及澎湖羣島的事宜。

7、內閣制

產生朝代:明朝

簡介:明初為加強中央統治,廢丞相,仿宋制設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等大學士,為皇帝顧問。明成祖時,殿閣臣僚入職文淵閣當值,參與機務,稱為內閣。明仁宗之後,內閣的權位漸高,入閣者多為尚書、侍郎,但實際掌握宰相權力

意義和影響:強化了君主專制制度。

8、軍機處

產生朝代:清朝

簡介: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雍正七年(1729),因與準噶爾部作戰為了緊急處理西北軍務,設軍機房,挑選內閣中謹慎可靠的中書辦理機密事務。1732年,又改稱軍機處。乾隆以後,成為定製,並漸漸成為最高中樞機構。

意義和影響:標誌着清代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

中國歷史文化常識 篇三

1、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6、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第一部字典:《説文解字》

8、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説集:《世説新語》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説集:《搜神記》

11、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樂府雙璧:《木蘭辭 》、《孔雀東南飛》

17、史學雙璧:史記 資治通鑑

18、二拍: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淩濛初)

19、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 杜牧

20、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 、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三代:夏 、商 、周

23、《春秋》三傳:《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24、三王:夏禹、商湯 、周公

25、三山:蓬萊、方丈 、瀛洲

26、三教:儒、釋、道

27、三曹:曹操、曹丕 、曹植

28、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29、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嶽陽樓 、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

30、歲寒三友:鬆 、竹、梅

31、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 、京兆尹

32、科考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3、殿試三鼎甲:狀元 、榜眼 、探花

34、中國三大國粹:京劇、中醫 、中國畫

35、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恆言》(馮夢龍)

36、儒家經典三禮:周禮 、儀禮 、禮記

37、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關吏》

38、三別:《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39、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0、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

41、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2、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 戰國策

43、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4、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5、第一首長篇敍事詩:《孔雀東南飛》

46、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7、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48、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樑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49、第一部日記體遊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遊記》

50、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

標籤: 多篇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p7dy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