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元日的古詩和譯文【新版多篇】

元日的古詩和譯文【新版多篇】

元日的古詩和譯文【新版多篇】

元日的古詩和譯文 篇一

原文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着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户,他們都忙着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賞析

元日,即舊曆正月七年級。元是始的意思,正月七年級是一元之始,所以稱為“元日”。這是一首詠節序的詩。

這首詩從除舊佈新、追求進取立義。但詩而上全用元日物色:爆竹、屠蘇、新桃、舊符等等。“爆竹”句説,通宵達旦的爆竹,迎來了元日第一個早晨。“春風”句説,祛寒除病的屠蘇酒,不用温燙,春氣已經把涼冷逼走了,現在人們只須盡情歡飲。“千門”句和“總把”句説,待到彤彤的朝日照進千家萬户的時候,每家的門户上都插上了新桃符,換掉了舊桃符(“新桃”、“舊符”即新桃符、舊桃符,互文省字結構)。這些話,説來全不費力,似乎一點也不經意,但這裏也還是有經營的匠心的。須知前三句淡淡的話頭,都是鋪設,都是給第四句做準備的。第四句的“總把”,這兩個上聲字,要讀得重而沉實。詩意全在這一句。雖然句子字面上用了元日的物色人事——插新桃符,換舊桃符,但其含義是很深刻的。“新桃”意味着新的面貌,新的精神,新的設計,新的生活。在除舊佈新的新的一年的開頭,人們就應該下決心爭取進取——這就是“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句的'深刻涵義。“總把”句好像是個忠心的教喻或勸導,喚醒人們可能鬆弛或者沉睡了的意識——去追求新生、追求進取。

王安石的這首《元日》,還表現了他這個曾經是宰執人物的寬宏博大胸懷。他在宋神宗熙寧二年至九年(1000-1076),除有不到一年的時間退居金陵而外,擔任着宰相之職。這首《元日》詩,是否作於這個期間,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這是他後期的詩作無疑。這時候,他政治上成熟,人情練達,有“千門萬户”的思想感情是不奇怪的。“千門萬户曈曈日”,他要把幸福和温暖送進千門萬户中去,而不是一身之安、一家之樂,這胸襟多麼宏大!

王安石晚年,喜作小詩,淡雅精絕,人稱“王荊公體”。比他稍晚的黃庭堅最讚賞王安石的這些小詩,並説:“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脱去流俗,每諷詠之,便覺沆瀣生牙頰間。”(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宋詩鈔》的編者、清代的吳之振説:“安石以意氣自許,故詩語惟其所向,不復更為含蓄……晚年始悟深婉不迫之趣……安石遺情世外,其悲壯即寓閒澹之中。”惟其所向,不為含蓄,深婉不迫,閒澹有旨,這就是王安石五、七言絕句的特點,亦是此首《元日》詩的藝術特點。

桃符的來源

據《山海經》記載,在很多年以前,有一個鬼城。鬼城當中有座山,山上有百鬼出沒,山上還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在外面作惡〖〗的鬼都要趕回鬼城。神荼、鬱壘兩兄弟神通廣大,善於降鬼。他們嚴格限制鬼的活動,每年年末站在一株大樹下檢閲百鬼,見有害人的兇鬼,就用一種特殊的、無法掙脱的“芒葦繩”將它捆起來,讓專吃惡鬼的神虎充飢,為民除害。但是神荼和鬱壘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盡除天下惡鬼,也不能保證每家每户的平安

於是黃帝向全國宣佈了一道命令:春節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鬱壘像,除夕那天懸掛門前。同時,在大門上端懸掛葦索,二門上要畫一^只虎,用來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擾。

到後來,人們嫌刻木人麻煩,就直接在桃木上畫兩個神像,題上神荼、鬱壘的名字,在除夕下午掛在門兩旁,以壓邪祛鬼,這就是最初的桃符。

元日的古詩和譯文 篇二

關於元旦的古詩:王安石《元日》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説此年豐。

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着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户,他們都忙着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註釋

⑴元日:農曆正月七年級,即春節。

⑵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逝去。

⑶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七年級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⑷千門萬户:形容門户眾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温暖的樣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七年級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pv9z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