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脾虛的症狀和調理方法(精品多篇)

脾虛的症狀和調理方法(精品多篇)

脾虛的症狀和調理方法(精品多篇)

症狀 篇一

清晨起牀,如果感覺胸悶氣短、頭暈腦漲時,説明我們的'脾胃功能較為虛弱。

中醫認為,脾氣一虛,肺氣先絕。也就是説脾與肺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脾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氣短,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症狀 篇二

因為在中醫理論中,當濕氣進入體內後最容易傷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液體,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數人在濕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后卻有飽脹的感覺,這也是胃強脾弱的表現。

脾虛的調理方法 篇三

一、脾在人體的作用

脾是人體重要的淋巴器官之一,有造血、過濾、清除衰老血細胞以及參與免疫反應等功能。脾含血量豐富,能夠在緊急情況下給其他器官補充血液,所以脾又被譽為“人體血庫。

中醫裏常把脾胃放到一起説,即脾經和胃經,氣血都是由脾胃將食物消化運輸而來的,因此脾胃又被稱為“後天之本。大家都很喜歡親和友好、善解人意的人,沒有人喜歡脾氣大的人,因此我們常常被教育“脾氣要小一點。但是在中醫裏,脾氣“小卻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脾虛的人會導致氣血不足,人就會出現乏力易疲勞、寡言少語、面黃肌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等症狀。人們常説的“黃臉婆也是脾虛的一種表現。

二、睡覺流口水代表脾虛

有人認為口水就是唾液,其實這種説法是錯誤的,因為這兩種液體是不一樣的。有個成語叫“垂涎三尺,這裏的“涎就是指口水,“垂涎三尺意思是人對某種食物或好東西非常羨慕,以至於不自覺地留下了口水。因此,口水是人體自主地分泌出來的。而唾液是人為有意識地吐出來的。

中醫中有“五臟化液的理論,具體來説就是“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換句話説就是口水是由脾產生的。正常情況下嘴巴是閉合的,所以口水不會流出,但是中醫裏還有“脾主肌肉,開竅於口的説法,脾虛的時候會導致肌肉鬆弛而失去張力和彈性。儘管平時我們會有意識地閉嘴把口水擋住而不至於溢出,但是當我們睡着的時候,嘴巴就因為不能受控制而不自主地張開了,於是口水就不自覺地流了出來。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就要知道:如果睡覺時流口水我們就應該想辦法解決自己脾虛的問題了。

三、調理脾虛的方法

養生的意義就在於防患於未然,當我們從細小的事情上發現我們可能身體出現了問題時,就應該開始警惕了。但是“是藥三分毒,脾虛的情況剛出現時我們沒有必要立即吃藥,只需要靠健康的飲食和規律的生活習慣來調節。

1、薏米山藥粥

脾五行歸土,因此我們常見的來自土裏的食物都是治療脾虛的食物,比如土豆、紅薯、山藥等。在這裏給大家推薦的主要食物是:薏米山藥粥,它治療脾虛的效果非常顯著,而且食材都很常見,是脾虛的朋友保健的佳品。

2、常給舌頭作運動

中醫認為“舌為心之苗、脾之外候,如果經常給舌頭做運動,可以起到健脾固齒的效果。平時沒事的時候您可以靜坐養神,去除雜念,嘴巴微微張開,將舌頭儘可能伸長,保持5秒後縮回,如此反覆36次。

3、規律的作息和飲食

規律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對脾胃的影響非常重要,尤其是脾虛的人,更應該注重一日三餐的規律。脾虛是慢性疾病,並不是僅靠藥物和食物就能治好的,只有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和飲食習慣,才能從根源上預防和治療脾虛,您在為脾虛而煩惱的時候不要忘了身體健康的關鍵還是在於自己。

4、按摩太白穴

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是脾經的原穴,即為脾經經氣的供養之源,按摩此處健脾補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

5、忌吃辛辣的食物

吃過量的辛辣刺激的食物會導致脾胃化熱生火,久則熱積於腸胃,誘發或加重脾虛。因此,大家平時應少吃辣椒、大蒜、生葱等,也應減少飲酒。

舌苔有變化 篇四

舌頭的變化是脾的外在表現。健康的舌頭表面應為紅色,看上去很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輕薄且非常乾淨。如果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那説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説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説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説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脾虛的症狀 篇五

症狀一

脾虛者吃什麼水果好 篇六

1、蘋果:味甘酸,性平。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於中氣不足,腹瀉,便祕等。

2、香蕉:味甘,性寒。有清熱潤腸之功。用於實證便祕。

3、橙子:味酸,性涼。有健脾和胃,止嘔寬胸之功。用於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嘔吐,便祕等。

4、石榴:味甘、微酸、澀,性温。能生津止渴,收澀止瀉。甜石榴用於胃陰不足,口渴咽乾,小兒疳積;酸石榴可治久瀉久痢,便血,脱肛;石榴皮殺蟲、驅蟲,治蟲積腹痛。

5、山楂:味酸甘,性微温。有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之功。用於小兒消化不良,食積內停。

6、木瓜:味甘,性平。有健脾胃,助消化之功。用於胃痛,消化不良等。

7、花生:又名長生果。能補脾開胃。適用於脾胃不和,胃腹脹滿,不思飲食者。

8、榧子:又名香榧子。味甘澀,性平。可殺蟲,潤腸通便,消食化積。適用於小兒黃瘦疳積,對蛔蟲、蟯蟲、鈎蟲等蟲積腹痛有效。

9、檸檬:味酸甘,性寒平。有祛暑止渴,和胃生津之功,可解暑熱,除煩渴,增進食慾,止嘔惡,下氣和胃。用於治療胃脘不適。

10、椰子:味甘,性温。椰子肉補虛,強壯身體,用於治療小兒疳積黃瘦;還可驅蟲,對絛蟲、薑片蟲有效。

11、無花果:味甘,性平。有健脾開胃,清熱潤腸之功。用於食慾不振,便祕,瀉痢等症。

12、栗子:又名板栗。味甘,性温。可健脾養胃。適用於飲食少,身體瘦弱,經常腹瀉的小兒。

13、大棗:味甘,性温平。有益氣養血,補脾健胃,生津止渴,強神壯力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弱,納食不香,大便稀溏,氣血不足,貧血缺血,面黃肌瘦,睡眠不安者。

小兒不宜生食,熟食每次不宜過多,食入過多則助濕生熱,胃脹中滿,損壞牙齒。

脾虛的調理方法 篇七

1、脾虛泄瀉

症見: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覆,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病機病理: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

治法:健脾滲濕止瀉

對症療方:八仙糕:黃芪、白朮、山藥、山楂、茯苓、陳皮、湘蓮末、黨蔘各5克。先將上述藥物煎煮取汁,再與適當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適用於脾虛泄瀉,食慾不振。

2、脾虛嘔吐

症見: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

病機病理: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止嘔。

對症療方:香砂六君子湯:人蔘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甘草十分、陳皮八分、半夏一錢、砂仁八分、木香七分、加生薑二錢、水煎服。

3、脾虛帶下

症見: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並且面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痠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

病機病理: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濕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

治法:健脾益氣,昇陽除濕。

對症療方:完帶湯,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4、脾虛出血

症見: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病機病理: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攝為罹。

治法:健脾益氣攝血。

對症療方:薺菜紅棗湯:薺菜(鮮品100克,幹品薺菜花30克),大棗15枚。調味品適量。製法:薺菜摘洗乾淨,先加水煮湯,初沸時加入大棗,煮熟,調味,即可食用。分2-3次吃完,要連服15日以上。

5、脾虛經閉

症見:經閉,常兼見飲食不振,痞滿,大便不實等症。

病機病理: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職,復為飲食所傷,飲食日見減少,導致生化之源不足,無血下達衝任胞宮而致經閉。

治法:補脾胃、養氣血。

對症療方:山藥粥:其製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將鮮山藥洗淨,搗泥,待大米粥熟時加入拌勻,而後調入乳酪、白糖食用;另一方法是,將山藥曬乾研粉,每次取30克,加冷水調勻,置爐上,文火煮熟,不斷攪拌,兩三沸後取下,調入乳酪、白糖即可食用。

6、脾虛多涎

症見:神疲,面色萎黃,涎多清稀。

病機病理:《證治準繩·幼科》:“小兒多涎,由脾氣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

治法:補益脾氣

對症療方:補中益氣湯:黃芪甘草(炙)各1.5克、人蔘(去蘆)0.9克、當歸身(酒焙乾或曬乾)0.6克、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朮0.9克,上藥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症狀 篇八

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嚴重時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身體肥胖的人,90%都是體質虛弱者。體虛是身體脾胃功能減弱衰退導致的。體虛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機體活力減弱,從而消耗營養的能力減低,營養不能消耗掉於是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pzyp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