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晏子春秋5文言文翻譯

晏子春秋5文言文翻譯

晏子春秋5文言文翻譯

《晏子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晏嬰言行的一部歷史典籍,我們看看下面的晏子春秋5文言文翻譯,瞭解一下吧!

晏子春秋5文言文翻譯 篇1

仲尼相魯

【原文】

仲尼相魯,景公患之。謂晏子①曰:“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今孔子相魯若何?”晏子對曰:“君其勿憂。彼魯君,弱主也;孔子,聖相也。若(君)不如陰②重孔子,設以相齊。孔子強諫③而不聽,必驕魯而有齊,君勿納也。夫絕於魯,無主於齊,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魯之齊,景公不納,故困於陳、蔡之間。

(選自《晏子春秋·外篇》)

【註釋】

①晏子:晏嬰,為春秋時期齊國國相。

②陰:假意。

③強諫:竭力規勸。

【譯文】

孔子擔任魯國宰相,景公認為這是齊國的憂患。對晏子説:“鄰國有聖人,就是敵對國家的憂患。現在孔子當了魯國的.宰相可怎麼辦?”晏子回答説:“君主用不用憂愁。拿魯國的國君,是個昏庸軟弱的君主;孔子是德行才能出眾的宰相。國君不如暗地裏表示欽慕孔子的才能,假説許他做齊國的宰相。孔子竭力勸諫而魯君不聽從,孔子一定會認為魯君驕傲而來到齊國。國君不要接納他。這樣,他將自然和魯國斷絕關係,又不能被任用齊國。孔子就窘迫了。”過了一年,孔子離開魯國到齊國去,景公不接納,所以孔子被困在陳、蔡兩國之間。

晏子春秋5文言文翻譯 篇2

金壺丹書(《晏子春秋》①)

景公②遊於紀③,得金壺,乃發視之,中有丹書,曰:“食魚無反,勿乘駑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魚無反,則惡其鰠④也;勿乘駑馬,惡其取道不遠也。”晏子對曰:“不然。食魚無反,毋盡民力乎!勿乘駑馬,則無置不肖於側乎!”公曰:“紀有書,何以亡也?”晏子對曰:“有以亡也。嬰聞之,君子有道,懸於閭;紀有此言。注之壺,不亡何待乎?”

註解:

①《晏子春秋》:一部記載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嬰,春秋時齊國的國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②景公:春秋時齊國的國君。

③紀:原是一個諸侯國,後為齊國兼併。

④鰠(sao):魚腥味。

譯文:

齊景公在原紀國的土地上游歷時,撿到一個金壺。打開來,裏面有一張用紅筆寫的紙條:“吃魚不要反覆吃,不要乘坐劣馬。”景公説:“有道理!吃魚不要反覆吃,是因為不喜歡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馬,是不喜歡它走不了遠路。”晏子説:“不是這樣啊!吃魚不要反覆吃,是説不要用盡老百姓的力氣。不要乘坐劣馬,是説不要放不肖之人在國君身邊。”齊景公説:“紀國有這樣深刻的言語,為什麼會亡國呢?”晏子説:“有這樣的言語也會亡國。我聽説:君子有治理國家的好策略,一定會公行於天下。紀國有這樣的言語。卻藏在金壺裏,怎能不亡國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vvkr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