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經典名人哲理故事

經典名人哲理故事

經典名人哲理故事

名人哲理故事作文 篇一

《小姑娘教訓蕭伯納》

愛爾蘭作家蕭伯納(1856—1950)是世界著名的小説家、社會活動家和幽默大師。他在訪問蘇聯期間,有一天在街頭遇見了一個蘇聯小姑娘。那小姑娘聰明活潑,逗人喜愛,蕭伯納便同她玩了很久。臨別的時候,蕭伯納對小姑娘説:“你回去告訴你媽媽,這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蕭伯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小姑娘竟然學着蕭伯納的口吻説:“你回去告訴你媽媽,説這天同你玩的就是蘇聯姑娘賴莎。”

這件事給蕭伯納以不少的感觸。“一個人不論有多大成就,他對任何人都就應平等相待,要永遠謙虛。”蕭伯納感慨地説。

“這就是小姑娘給我的教訓,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她的!”

還有一次,蕭伯納收到一位小姑娘的來信。信中説:“您是一位最使我佩服的作家,為了表達我對您的敬仰之情,我打算以您的名字來命名我心愛的小獅子狗,它是我過生日時親戚送給我的。不知尊意如何?”

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蕭伯納卻幽默地回信道:“親愛的孩子,讀了你的信,頗黨風趣盎然。我十分贊同你的主意。但是,最主要的一點,你務必和小獅子狗商量一番!”

哲理:一個人不論有多大成就,他對任何人都就應平等相待,要永遠謙虛。

名人哲理故事 篇二

牛頓搬進一幢新樓以後,開始研究光線在薄面上是怎樣反射的。他每天都在讀書、思考。早上起牀穿衣服,突然想到了研究中的問題,他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樣,呆住了,然後開始實驗或工作,所以他時常穿錯了襪子或者在夏天穿上秋天的衣服。

“太陽光是最好的光源,肥皂泡是最理想的薄面,太陽光照到上面,它為什麼會變得五顏六色呢?”牛頓的腦子裏翻江倒海了。他提着一桶肥皂水走到院子裏,吹起了肥皂泡。你看,他那兩隻眼睛直盯着飄來飄去的肥皂泡,一個泡破了,接着又吹一個,從太陽一出來他就吹,一吹就是幾個小時。鄰居家的小孩子從樓窗上伸出頭來,衝他叫:“瘋老頭!你一隻腳沒穿襪子!”鄰居家的老太太搖着頭:“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

後來人們知道了這瘋老頭就是英國皇家學會的研究員,他吹肥皂泡是在研究學問,不禁對他肅然起敬了。

牛頓的這種軼事豈止三件,它説明牛頓酷愛科學,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正是因為牛頓有這種為科學獻身的奮鬥精神,他才能總結出牛頓三定律,對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牛頓病逝以後,英國政府在他的墓碑上鐫刻了墓誌銘,最後一段是:讓人類歡呼/曾經存在過這樣偉大的/一位人類之光 有道是: “自然和自然規律隱藏在黑暗中,上帝説,讓牛頓來,一切都明亮了。” 或者説: “道法自然,久藏玄冥。天降牛頓,萬物生明。”

名人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篇三

海倫·凱勒是聞名中外的女作家。在她小時候,得了猩紅熱,導致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他的爸爸媽媽給她請了一位老師,教她認字、説話。一次,老師在她的手掌心裏寫了一個“水”字,又走到噴泉跟前,讓她感受水,就這樣海倫。凱勒學會了第一個字。經過很多年的刻苦努力,海倫·凱勒終於成功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很震撼,想一想,如果你也看不到多彩的世界,聽不到美妙的聲音,你又會怎樣?海倫·凱勒的成功是多麼的艱難啊!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天才就是永無止境刻苦勤奮學習的能力,只要肯花功夫,一切都是可能的。

名人哲理故事作文 篇四

著名的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培養自己節制、恬淡、守秩序、果斷,儉約、勤勉、真誠、公平、穩健、整潔、寧靜、堅貞、謙虛的美德,特為自己制定了一張《美德分類表》,並且每星期預備一本冊子,把這十三種美德記錄在冊,隨後畫出七行空格。每到晚上,都要做一番自省功苦,如果日間犯了某一過失,就在相應的空格子裏記上一個黑點。過了一個星期,再換一本冊子。他希望通過常年累月的反省,能夠消滅這些代表缺點的黑點。

我們不認為每個人都有必要制訂富蘭克林那樣一個分類表,更不認為這是改變不良道德的唯一形式。但我們要效仿富蘭克林“慎獨”的道德修養方法,在無人監督的時候,在細微之事、意念萌動無人察覺之時,也能自覺地按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實行自我監督。

名人哲理故事作文 篇五

《那個偉大的倒黴蛋》

一個偉大萬里倒黴的作家,他出生在一個窮醫生家裏。小時候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參軍後被俘身負重傷,左手致殘,並屢立戰功,得到元帥的嘉獎。可是當他拿着元帥的保薦書,做着即將成為將軍的美夢時,在歸國途中,被俘後賣到阿爾及利亞,在那裏做了5年苦工。

當他回到祖國的時候,很不幸,他的國家已經忘記了這位英雄,他連一個普通的工作都找不到,好不容易在無敵艦隊找到一個軍需的職位。一次也下鄉催徵,因不肯為鄉紳通融減税,被鄉紳誣陷入獄。從監獄出來以後,他改作税吏。一次他把税款交給一家銀行保管,偏偏銀行倒閉,他第二次入獄。第二次出獄,他貧困貧,而且家裏妻子、妹妹、女兒一幫人都靠他一個人養着。他住的地方,環境如此惡劣;樓下是酒館,樓上是青樓。一天,酒館裏有人鬥毆,一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他出於同情把那人背到家裏,誰知人未救活,他涉嫌謀殺再次入獄。在此之後,他妻子死去,他又因為女兒的事情被法庭傳訊。

就這麼一個兩次被俘三次入獄的人,命運從來不肯眷顧他。但惡劣的環境沒有淹沒他,倒黴的境遇沒有打倒他,反而豐富了他。他的智慧是把倒黴當作生命的一個必然結果加以接受,而化為生命的財富。憑着他對生活的反思和那個國家鬥牛士的精神,他寫出了名震世界的鉅著——《堂·吉訶德》。

哲理:這個偉大的倒黴蛋就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而作品的主人公彷彿是作者的一個自我嘲諷。他證明了承受倒黴時的痛苦和順風時的歡樂都是人生的收入,他的賬本上沒有支出。

名人哲理故事作文 篇六

名人故事:

漢代名臣張良。

年輕時,一次在過石橋時見一位老人把自己的草鞋丟進了湍急的河水之中,老人叫張良撿回,張良出於對老人的尊敬撿回了鞋。

可誰料,當他剛把鞋遞與老人時,老人卻又順手將鞋丟進了河裏,並再次讓張良去撿。

於是,張良不厭其煩地撿草鞋。

這樣,一連三次,最後張良終於將草鞋恭恭敬敬套在了老人腳上。

老人滿意地會心一笑,通過這件小事,老人看出了張良的道德操行,遂將聞名於世的《太公兵法》傳授給他。

此後,張良輔佐劉邦,為他出謀劃策,最後一統天下。

人生感悟:

耐心和容忍是成功所必備的德行,而一個人的美德就是從細微的小事中體現出來的。成功的人能夠包容一切,往往有足夠的耐心與毅力,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從而發展他的事業,最終走向成功。

名人哲理故事作文 篇七

《鄭板橋教子》

鄭板橋(1693-1765)是清朝“揚州八怪”之一。他在山東濰縣當縣官時,兒子小寶留在興化鄉下的鄭墨弟弟家。浪漫簽名

小寶6歲時上學了。為了教育兒子,鄭板橋專門給他的弟弟鄭墨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溺愛。”

他的“道”是什麼呢?他説:“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

鄭板橋自己是個讀書人,他並不是看不起讀書人,他看不起的是:讀書就是為了做官。

鄭板橋自己最重視的還是兒子的品德。他對弟弟説:“我不在家,兒便是由你管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為猶子而姑縱惜也。”

他主張,他的孩子和僕人的兒女應平等對待。他説:“家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別人。凡魚餐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喜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不得一沾脣齒,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豈非割心頭肉乎!”

為了教育兒子“明好人之理”、“愛天下農夫”,鄭板橋還抄錄了使小寶且念且唱、順口好讀的四首五言絕句:

二月賣新絲,五月巢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得放腳眠,蚊蟲跳蚤出。

之後,鄭板橋不放心小寶的成長,就把他接到身邊,經常教育小寶要懂得吃飯穿衣的艱難,要同情窮苦的人。由於鄭板橋的嚴格教育和言傳身教,小寶進步很快。當時濰縣正值災荒,鄭板橋一向清貧,家裏也未多存一粒糧食。一天,小寶哭着説:“媽媽,我肚子餓!”媽媽拿出一個用玉米粉做的窩頭塞在小寶手裏説:“這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寶歡跳着走到門外,高高興興地吃着窩頭。這時,一個光着腳的小女孩站在旁邊,看着他吃,小寶發現了這個用飢餓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把窩頭分給小女孩一半。鄭板橋得知小寶的舉動,高興地對着小寶説:“孩子,你做得對,爹爹喜愛你。”

哲理: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準繩。

名人哲理故事作文 篇八

《把我的筆記本還給我》

法國作家雨果中學時代是個“詩歌迷”。在他的書桌抽屜裏,藏着一大摞寫滿詩歌的筆記本。他視這些筆記本為寶貝,每當離開教室的時候,總要給抽屜上好鎖,唯恐筆記本會“不翼而飛”。

在雨果讀書的中學裏,有兩個思想保守的人物。一個是校長高底埃,另一個是數學老師德高特。他倆都反對學生寫詩,認為這是“非分”的事。尤其是那個德高特,經常偷偷監視學生的行動。只要發現哪個學生稍有“不軌”,準要到高底埃校長那兒告上一狀。

有一天晚上,雨果突然發現自己書桌的鎖被人撬開,筆記本一本也不見了。他大驚失色,急得直跺腳,心想,這事準是厭惡的德高特乾的。

雨果果然沒有猜錯。第二天,他被人叫進校長辦公室。一進門,只見高底埃和德高特正襟危坐,臉色陰沉,桌子上放着一摞筆記本。沒等雨果開口,德高特先質問起來:“學校曾三令五申,學生不準寫詩。你怎樣膽敢違抗呢?”

“可誰允許你撬別人的鎖?”雨果反問一句。

德高特簡直不堅信自己的耳朵了,沒想到小小的雨果竟敢和自己頂嘴。

“你想被學校開除嗎?”“把我的筆記本還給我!”高底埃和德高特面面相覷。他們心中火冒三丈,但又不想把矛盾激化。“拿走你的筆記本吧!”高底埃無可奈何地説,之後,又講了一套學生應當循規蹈矩的大道理。但雨果仍然認為,學生寫詩是沒有錯的。他拿起桌上的筆記本,一言不發地離開了校長辦公室。

哲理:人的一生總該有自己的堅持,這是一種信仰,是生活給予的勇氣。

標籤: 哲理 名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r38m1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