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世界天文地理知識多篇(多篇)

世界天文地理知識多篇(多篇)

世界天文地理知識多篇(多篇)

天文常識 篇一

星座

為了便於認識星座,古人將天球劃分為許多區域,叫作星座。每一星座可由其中亮星的特殊分佈而辨認出來。現在國際通用的共有的星座88座,它們的界線大致是平行和垂直於天赤道的弧線。我國古代將星空分為三垣和二十八宿。

天球

人們為了便於研究天體,假想以空間任意點為中心,以無限長為半徑所作的球。

天赤道和天極

延伸地球赤道而同天球相交的大圓稱為“天赤道”。向南北兩個方向無限延長地球自轉軸所在的直線,與天球形成兩個交點,分別叫作北天極與南天極。天赤道和天極是天球赤道座標系的基準。

黃道

地球上的人看太陽於一年內在恆星之間所走的視路徑,即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圓黃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於春分點和秋分點。

黃極

天球上與黃道角距離都是90度的兩點,靠近北天極的叫“北黃極”。黃極與天極的角距離等於黃赤交角。北黃極在天龍座與兩星連線的中央。

黃道帶

天球上黃道兩邊各8度(共寬16度)的一條帶。日、月和主要行星的運行路徑都處在黃道帶內。古人為了表示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黃道分為十二段,叫“黃道十二宮”。從春分起依次為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室女、天秤、天蠍、人馬、摩羯、寶瓶和雙魚,過去的黃道十二宮和黃道十二星座一致。由於春分點向西移動,兩千年前在白羊座中的春分點已移至雙魚座,命名與星座已不吻合。

黃道座標

一種“天文座標”。天體在天球上的位置由黃經和黃緯兩個座標表示。春分點的黃經圈與通過某一天體的黃經圈在黃極所成的角度,或在黃道上所夾的弧長,叫作該天體的黃經。計量方向為在黃道上由春分點起,沿着與太陽週年運動相同的方向,從0~360度。從黃道起,沿黃經圈到天體的角距離稱為該天體的黃緯。計量方向從黃道起,由0~90度,黃道以北為正。

赤道座標

一種“天文座標”。以赤經和赤緯兩個座標表示天球上任一天體的位置。由春分點的赤經圈(時圈)與通過該天體的赤經圈在北天極所成的角度,或在天赤道上所夾的弧長,稱為該天體的赤經計量方向自春分點起沿着與天球週日運動相反的方向量度,以時、分、秒錶示。從天赤道開始沿赤經圈到天體的角距離稱為該天體的赤緯。計量方向從天赤道起,由0~90度,天赤道以北為正。

歲差

地球的軸進動引起春分點緩慢向西運行(速度每年50.2秒,約25,800年運行一週),而使迴歸年比恆星年短的現象。

迴歸年

又稱“太陽年”。即太陽視圓面中心相繼兩過春分點所經歷的時間。迴歸年比恆星年約短20分23秒,迴歸年長365.2422平太陽日或365曰5時48分46秒。對應1900年初回歸年長為365.24219892平太陽日,這個數值不是不變的,每百年減少0.53秒。

恆星年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經歷的時間間隔。只在天文學上使用,等於365.25636個平太陽日或365日6時9分9.5秒。

星等

僅僅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就有多達以千億計的恆星。它們在天空發着耀眼的光芒。恆星的亮度差別很大,亮度的等級最早是由希臘天文學家依巴谷於公元2世紀時創立的,他把天上最亮的20顆星定為1等星,再依光度不同分為2等星、3等星,如此類推到6等星,最亮的星為1等,最暗的星為6等。直到19世紀中期,英國天文學家訂定其標準,他以光學儀器測定出星球的光度,確定1等星比6等星亮100倍。同時,利用這一數學關係,把比1等星更亮的天體定為0等、-1等……而把比六等星更暗的天體定為7等、8等……例如,太陽的星等為-27等,滿月時的月球為-13等。星等的數值越大,代表這顆星的亮度越暗。相反星等的數值越小,代表這顆星越亮。有些光亮的星,它的星等甚至是負數,如全天最亮的恆星——天狼星,它的亮度是-1.45等。人的眼睛在黑暗的地方,可以看到最暗的星是6等左右。現在,天文學家用集光能力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最暗的天體,已經暗於25等,它們比一支離開觀測者63千米的蠟燭光還暗。

事實上,星等是分為兩種的:目視星等及絕對星等。

目視星等﹕

是指我們用肉眼所看到的星等。看來不突出的、不明亮的恆星,並不一定代表它們的發光本領差。道理十分簡單:我們所看到恆星視亮度,除了與恆星本生所輻射光度有關外,距離的遠近也十分重要。同樣亮度的星球距離我們比較近的,看起來自然比較光亮。所以晦暗的星並不代表它比較光亮的星細小。

絕對星等﹕

由於目視星等並沒有實際的物理學意義,於是天文學家制定了絕對星等來描述星體的實際發光本領。假想把星體放在距離10秒差距(即32.6光年,秒差距亦是天文學上常用的距離單位,1秒差距=3.26光年)遠的地方,所觀測到的視星等,就是絕對星等了。通常絕對星等以大寫英文字母M表示。目視星等和絕對星等可用公式轉換。

“變光星”

表面上看起來,天空中的星星每天都是一個樣子的。但事實並非如此,讓我們看看英仙星座中亮度排在第二的β星,每隔兩天零21小時,它的亮度就降為原來的一半多。然後,短時間後,又恢復到原來的亮度。阿拉伯人稱這顆星為“Algol”,意思是“可怕的魔鬼”。

18世紀80年代,英國有卓越成就的聾啞天文學家約翰·古德瑞克就提到過Algol是雙星。其中的一顆星亮度很低,每隔兩天零21小時,這顆暗星就運行到了亮星的前面,並遮住了它,使之暫時失去了亮度。當暗星移開時,亮度又重新恢復。古德瑞克的結論使他走在了他所處時代的前面,因為,那時候赫歇爾還沒有公佈雙星存在的發現。然而,他的結論得到了證實,古德瑞克是正確的。

類似這樣的亮度因遮擋而變化的星體有不少,但有許多星體亮度的變化是無規律的。16世紀末,德國天文學家大衞·費伯瑞修斯在鯨魚座鯨魚雙星中探測到了它的亮度變化。當天文學家對它進行細微觀測後發現,它發出的亮度可以使它成為空中100顆亮星中的一員,而有時它變得很暗,暗得只有用望遠鏡才能看到它。這樣的變化在一年中會發生多次,但極不規律,引起變化的原因不能用遮擋現象解釋。那麼,最終的結論是:這類星體一次比一次放射出更多的光和熱,它才是真正的變光星。它被好奇的天文學家稱為“Mira”,拉丁語的語意是“奇異的”。

古德瑞克又發現了另一類變光星“仙王星座”,它屬於“造父變光星類”。這類星的亮度變化是規律性的,但是它也不能歸在遮擋的變光星體中。因為,它的亮度增加得非常快,而減弱得非常慢(如果是屬於遮擋性的變光星體,則亮度的增加和減弱將是時間相等的,就像Algol星體那樣)。

上百種星體在亮度的增減上是有規律的,有的星體是聚集在一起的,如同日月蝕那樣變化,有的遮擋星完成一次亮度變化需要3天,還有的需要50天。遮擋將成為長距離測星的手段之一。

中國古代天文地理學成就 篇二

日食記錄:流星,新星和超新星,彗星,五星連珠,太陽黑子,石刻。

曆法:治歷方法,節氣,《太初曆》、《大明曆》、《大衍曆》、《授時歷》。

天文著作:《甘石星經》、《靈憲》。

天文儀器:圭表,日晷,漏刻,渾儀,渾天儀,地動儀,渾象,簡儀,仰儀,水運儀象台。

著名天文學家:甘德,落下閎,張衡,祖沖之,張遂(僧一行),郭守敬,沈括。著名地理學家:裴秀,酈道元,徐霞客,魏源。

天文地理學成就:製圖六體,風的觀測和儀器,降水的觀測和儀器,濕度的觀測和儀器,地震儀的發明,雲的觀測和雲圖集,《水經注》,《徐霞客遊記》,《海國圖志》。

什麼是黑洞? 篇三

黑洞中隱匿着巨大的引力場,這種引力大到任何東西,甚至連光,都難逃黑洞的手掌心。黑洞不讓任何其邊界以內的任何事物被外界看見,這就是這種物體被稱為“黑洞”的緣故。我們無法通過光的反射來觀察它,只能通過受其影響的周圍物體來間接瞭解黑洞。據猜測,黑洞是死亡恆星或爆炸氣團的剩餘物,是在特殊的大質量超巨星坍塌收縮時產生的。

因為黑洞是不可見的,所以有人一直置疑,黑洞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它們到底在哪裏?

黑洞的產生過程類似於中子星的產生過程;恆星的核心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發生強力爆炸。當核心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立即停止,被壓縮成一個密實的星球。但在黑洞情況下,由於恆星核心的質量大到使收縮過程無休止地進行下去,中子本身在擠壓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為粉末,剩下來的是一個密度高到難以想象的物質。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它吸進去,黑洞就變得像真空吸塵器一樣

為了理解黑洞的動力學和理解它們是怎樣使內部的所有事物逃不出邊界,我們需要討論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創建的引力學説,適用於行星、恆星,也適用於黑洞。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來的這一學説,説明空間和時間是怎樣因大質量物體的存在而發生畸變。簡言之,廣義相對論説物質彎曲了空間,而空間的彎曲又反過來影響穿越空間的物體的運動。

讓我們看一看愛因斯坦的模型是怎樣工作的。首先,考慮時間(空間的三維是長、寬、高)是現實世界中的第四維(雖然難於在平常的三個方向之外再畫出一個方向,但我們可以盡力去想象)。其次,考慮時空是一張巨大的繃緊了的體操表演用的彈簧牀的牀面。

愛因斯坦的學説認為質量使時空彎曲。我們不妨在彈簧牀的牀面上放一塊大石頭來説明這一情景:石頭的重量使得繃緊了的牀面稍微下沉了一些,雖然彈簧牀面基本上仍舊是平整的,但其中央仍稍有下凹。如果在彈簧牀中央放置更多的石塊,則將產生更大的效果,使牀面下沉得更多。事實上,石頭越多,彈簧牀面彎曲得越厲害。

同樣的道理,宇宙中的大質量物體會使宇宙結構發生畸變。正如10塊石頭比1塊石頭使彈簧牀面彎曲得更厲害一樣,質量比太陽大得多的天體比等於或小於一個太陽質量的天體使空間彎曲得厲害得多。

如果一個網球在一張繃緊了的平坦的彈簧牀上滾動,它將沿直線前進。反之,如果它經過一個下凹的地方,則它的路徑呈弧形。同理,天體穿行時空的平坦區域時繼續沿直線前進,而那些穿越彎曲區域的天體將沿彎曲的軌跡前進。

現在再來看看黑洞對於其周圍的時空區域的影響。設想在彈簧牀面上放置一塊質量非常大的石頭代表密度極大的黑洞。自然,石頭將大大地影響牀面,不僅會使其表面彎曲下陷,還可能使牀面發生斷裂。類似的情形同樣可以宇宙出現,若宇宙中存在黑洞,則該處的宇宙結構將被撕裂。這種時空結構的破裂叫做時空的奇異性或奇點。

現在我們來看看為什麼任何東西都不能從黑洞逃逸出去。正如一個滾過彈簧牀面的網球,會掉進大石頭形成的深洞一樣,一個經過黑洞的物體也會被其引力陷阱所捕獲。而且,若要挽救運氣不佳的物體需要無窮大的能量。

我們已經説過,沒有任何能進入黑洞而再逃離它的東西。但科學家認為黑洞會緩慢地釋放其能量。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在1974年證明黑洞有一個不為零的温度,有一個比其周圍環境要高一些的温度。依照物理學原理,一切比其周圍温度高的物體都要釋放出熱量,同樣黑洞也不例外。一個黑洞會持續幾百萬萬億年散發能量,黑洞釋放能量稱為:霍金輻射。黑洞散盡所有能量就會消失。

處於時間與空間之間的黑洞,使時間放慢腳步,使空間變得有彈性,同時吞進所有經過它的一切。1969年,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提惠勒將這種貪得無厭的空間命名為“黑洞”。

我們都知道因為黑洞不能反射光,所以看不見。在我們的腦海中黑洞可能是遙遠而又漆黑的。但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認為黑洞並不如大多數人想象中那樣黑。通過科學家的觀測,黑洞周圍存在輻射,而且很可能來自於黑洞,也就是説,黑洞可能並沒有想象中那樣黑。

霍金指出黑洞的放射性物質來源是一種實粒子,這些粒子在太空中成對產生,不遵從通常的物理定律。而且這些粒子發生碰撞後,有的就會消失在茫茫太空中。一般説來,可能直到這些粒子消失時,我們都未曾有機會看到它們。

霍金還指出,黑洞產生的同時,實粒子就會相應成對出現。其中一個實粒子會被吸進黑洞中,另一個則會逃逸,一束逃逸的實粒子看起來就像光子一樣。對觀察者而言,看到逃逸的實粒子就感覺是看到來自黑洞中的射線一樣。

所以,引用霍金的話就是“黑洞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黑”,它實際上還發散出大量的光子。

根據愛因斯坦的能量與質量守恆定律。當物體失去能量時,同時也會失去質量。黑洞同樣遵從能量與質量守恆定律,當黑洞失去能量時,黑洞也就不存在了。霍金預言,黑洞消失的一瞬間會產生劇烈的爆炸,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數百萬顆氫彈的能量。

但你不要滿懷期望地抬起頭,以為會看到一場煙花表演。事實上,黑洞爆炸後,釋放的能量非常大,很有可能對身體是有害的。而且,能量釋放的時間也非常長,有的會超過100億至200億年,比我們宇宙的歷史還長,而徹底散盡能量則需要數萬億年的時間。

地理知識 篇四

1、國際日期變更線180°經線(理論上),不通過陸地(實際)。

2、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不同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3、太陽直射點的判斷與該點的切線方向垂直,地方時為12點。

4、春分日(3月21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5、夏至日(6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

6、秋分日(9月23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7、冬至日(12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南迴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

8、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9、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10、地球側視圖的判讀: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11、地球俯視圖的判讀逆時針自轉,中心為北極;順時針自轉,中心為南極。

12、晝夜長短的計算:以晝弧長度為依據,每15度為1小時。

13、日出日落時刻的計算;根據晝長以標準日出(6時)和標準日落(18時)前後推算。

14、晝夜長短的判斷:夏半年,越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南白晝越長。

15、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16、天文四季: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的季節是夏季。

17、我國傳統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來劃分四季。

18、歐美傳統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起點。

19、二十四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五帶的名稱和範圍:熱帶、北温帶、南温帶、北寒帶、南寒帶。

天文學基本名詞 篇五

天文地理:泛指知識、學問,這種説法由來已久,例如許多舊小説中説到一個人很有學問,就説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天球:以觀測者為球心,以無限大為半徑所描繪出的假想球面,我們看到的天體(星星、月亮、太陽)是其在這個巨大的圓球的球面上的投影位置。

週日視運動:由於地球自轉(自西向東),所以地面上的觀測者看到的天體在一天中在天球上自東向西沿着與轉軸垂直的平面內的小圓轉過一週。

子午圈:過觀測者的天頂和南北天極的大圓。

中天:天體經過觀測者的子午圈時,叫做中天。由於地球的自轉,天體一天要穿過子午圈兩次,其中離觀測者天頂較近一次(一般是晚上的那一次)叫上中天。另外那一次叫下中天

黃道:簡單的説就是太陽在天球中的運行軌跡。由於運動的相對性,所以黃道也就是地球公轉軌道與天球的交線。

目視星:肉眼所看到的星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r3r6d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