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際大學生節的含義與意義

國際大學生節的含義與意義

國際大學生節的含義與意義

你知道知道11月17日是什麼日子嗎?這一天其實是國際大學生節,這個節日早就在1946年設立了。今天小編整理了國際大學生節的含義與意義供大家參考,共同閲讀吧!

大學生節的含義與意義

“國際大學生節”又稱“世界大學生節”、“世界學生日”、“國際學生日”。節日的設立是為了控訴不法分子血腥的罪惡行徑,為了紀念反法西斯的大學生運動,為了在大學生中倡導追求和平、民主、自由和進步。1946年,世界各國學生代表於布拉格召開全世界學生大會,宣佈把每年的11月17日定為“世界大學生節”,以加強全世界大學生的團結和友誼。

1939年11月17日,侵入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國法西斯匪徒屠殺了布拉格大學9名學生和2位教授,其他各校的男女學生也遭到機槍掃射、毆辱和監禁。1946年,世界各國學生代表將每年的11月17日定為世界學生日,以激勵全世界學生共同為建設一個和平、民主、進步的世界而努力。

1946年11月17日,為了在大學生中倡導追求和平、民主和自由,也為了紀念反法西斯的大學生運動,建立了第一個世界學生日(又稱國際學生日、國際大學生節)。截至2005年11月17日,國際大學生節已是第60屆。

意義

如今,國際大學生節的意義早已經超越了銘記歷史的初衷,已經成為張揚大學生個性,展現校園文化的一個基點。在這意義特殊的節日裏,許多國外大學生會參加公益活動宣傳和平,做志願者給小孩上課,參加慈善活動,義務獻血,組織慶典增進各國文化交流等;我國許多大學通常會通過開展大型主題活動慶祝節日的到來。學生是充滿着朝氣與創造力的羣體,是愛心與拼搏精神同時具有的高素質羣體。“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是社會今天應有的境界,也是社會應有的責任。

學生是充滿着朝氣與創造力的羣體,是愛心與拼搏精神同時具有的高素質羣體。“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是社會今天應有的境界,也是社會應有的責任。

在時代的感召下,當代大學生不僅關注中心,也不忽視邊緣;不僅圖解構的痛快,更傾向於創造的樂趣;厭惡徒有虛名的形式和毫無意義的重複,傾向生氣勃勃的內容和絢麗多彩的差異;不再純粹膜拜文本,而是自我解讀和領悟;不再盲信所謂的真理和權威,而是相信創造與獨立;不再被動地繼承傳統或盲目地反對文化,而是主動地去甄別和選擇,從傳統中汲取精華為營養,接受現實的風雨和陽光來生長文化;不再祈求彼岸的拯救,而是抓緊此岸的每縷陽光;不再在虛幻的想象中企望幸福,而是在現實的追求中體驗幸福。

梁啟超先生説:“故今日之責任,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樑公所謂的少年和責任,正是我們當下大學生羣體當仁不讓的責任擔當。

魯迅先生也説:“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只要脊樑不彎,沒有扛不起的山”。而大學生正是“鐵肩擔道義”的“鐵肩”和“脊樑”。這道壓不彎的脊樑,不僅是大學生個人的、家庭的,也不僅是社會國家的,更是時代和民族的。

國際大學生節我們學到了什麼

當代大學生的責任和使命

01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當代大學生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中國新一代大學生中書寫華麗篇章!

爭做新時代的接班人

02

當代大學生,光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人際交往能力,動手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等都是需要具備的。當代大學生都是有思想有理想有良好行為規範的優秀青年,我們為祖國的建設而發奮學習,也在為自己的理想奮鬥拼搏。因為有一句話始終在警醒着我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明確自我定位

03

作為大學生應明確其基本角色是“學生”, 主要表現為“德、才、能”的定位。“德”的定位, 就是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 完善的人格修養;“才”的定位,不斷地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學習先進科學知識,培養創新精神,提高綜合素質;“能”的定位,大學生在課餘時間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積累工作經驗,鍛鍊交際能力。我們在社會實踐方面,要意識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並行的重要性。將文化知識的理解狹隘化,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忽視綜合素質的培養,才是日後角色失敗的元兇。

我們大學生應做中國未來的脊樑。

如果有哪一天,我們問自己“我能為這個社會的進步做些什麼”,這一刻,我們就擔起了大學生使命的第一步。

如今國際大學生節的意義已經超越了銘記歷史,它更深刻的意義在於鼓勵我們反思大學生活,在我們承擔社會進步、國家發展重任的同時,活出人文情懷。這樣,當我們談論黃河的時候,不僅愛她的波瀾壯闊,更愛她哺育中華文明的默默貢獻;當我們談論傳統文化時,不僅欣賞她多變的姿態,更能看到她背後勞動人民的一脈相承。我們看到過去,才更能自信地走向未來。

標籤: 大學生 國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r5vp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