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高二歷史知識點新版梳理【精品多篇】

高二歷史知識點新版梳理【精品多篇】

高二歷史知識點新版梳理【精品多篇】

人教版高二歷史必背知識點 篇一

1、原因:①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②辛亥革命_了封建專制統治,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清了一些障礙,

③中華民國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和熱情,

④民國政府鼓勵發展實業,

⑤羣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的影響。

2、表現:紡織業、麪粉業等輕工業發展最快(紡織業第一,麪粉業第二)

3、影響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

(1)阻礙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2)推動因素:

①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在給中華民族帶來沉重災難的同時,也分解着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②由於時代潮流的衝擊和鞏固統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國曆屆政府都鼓勵興辦實業

③羣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特別是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

④實業家的實業救國的思潮

高二歷史知識點 篇二

【大革命的失敗】

(1)“四一二”_變

時間:1927.4.12;發動者:蔣介石;地點:上海。

殺害李大釗的劊子手:張作霖;地點:北京。

(2)“七一五”_變

時間:1927年7月15日;發動者:汪精衞;口號:“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

影響: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因為未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任務)

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和經驗教訓

性質: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國民革命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成果:基本(張作霖仍未被_上_北洋軍閥反動統治,給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沉重打擊。

失敗原因:

主觀原因:年幼的_乏理論修養和實踐經驗;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右傾投降主義錯誤。

客觀原因:中外反對勢力過於強大,它們聯合起來絞殺中國革命;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共合作遭到破壞。

經驗:

(1)宣傳了_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2)_始掌握一部分武裝;

(3)廣大羣眾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禮。

教訓:

(1)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

(2)必須掌握革命的武裝,堅持武裝鬥爭。

高二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三

1、維也納會議

(1)時間:1814~1815年。

(2)參加國:戰勝拿破崙帝國的歐洲各國,由俄、英、普、奧四國操縱。

(3)內容:①恢復歐洲舊的統治秩序。②限制法國,保證歐洲均勢,按大國意志重新劃分歐洲版圖,分割海外殖民地。③英國奪得了許多原屬法國的海外殖民地,進一步鞏固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④繼續維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

(4)影響:確定的歐洲統治秩序和國家體系稱為維也納體系。

2、柏林會議

(1)時間:1884年。

(2)參加國:歐美15國。

(3)內容:調解歐洲殖民國家爭奪非洲的矛盾和進一步瓜分非洲。

(4)影響:標誌着帝國主義瓜分非洲高潮的到來。

3、巴黎和會

(1)時間:1919年。

(2)參加國:一戰的戰勝國,主要由英、法、美三國操縱會議。

(3)內容:同戰敗國媾和;中心是處置德國;簽訂了對德、奧、匈、土的和約。

(4)影響:建立了凡爾賽體系,調整了帝國主義在歐洲的矛盾,改變了歐洲和中東政治格局。

高二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四

1、反法同盟

(1)1793年春,英國糾合普、奧、意、西等國以法國處死路易十六為藉口,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1898年,英國組織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崙帝國時期,英、俄、奧等國又先後組織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對法戰爭。

(2)反法同盟對法國的戰爭,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法國的封建統治秩序,後期的戰爭既有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歐洲封建統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歐洲國家與法國爭奪歐洲霸權的一面。

2、“神聖同盟”和“四國同盟”

(1)組織演變和使命:1815年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倡議,俄、普、奧三國成立“神聖同盟”。其目的是在____的名義下,聯合歐洲各國的封建君主,共同鎮壓革命,維護維也納體系。接着又成立四國同盟(包括英、俄、普、奧四國),決心以武力貫徹神聖同盟的使命。

(2)主要活動:①1820~1823年,西班牙爆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神聖同盟授權法國出兵鎮壓了革命。②1820年,意大利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821年,神聖同盟決議由奧地利出兵鎮壓革命。③1823年,俄國唆使法國以神聖同盟名義派兵遠征拉丁美洲,鎮壓西屬殖民地的獨立戰爭,由於美國發表“門羅宣言”,干涉計劃未能實行。

(3)瓦解:在希臘和比利時獨立運動的衝擊下,同盟內部出現利益衝突,同盟開始瓦解。

(4)性質:是維護維也納體系、鎮壓人民革命運動的帶有封建性、反動性的政治軍事同盟。

3、國際聯盟

(1)提出: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十四點原則”中提出建立國際聯盟的建議。

(2)建立:巴黎和會決定建立國聯,國聯盟約列入凡爾賽和約。1920年1月,在日內瓦成立,為英法所操縱。

(3)宗旨:維護和平,制裁侵略。

(4)實質: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5)主要活動: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德意入侵西班牙採取縱容侵略的政策。

(6)解體:二戰期間,國聯名存實亡。1946年,聯合國成立後,國聯宣告解散。

4、法西斯同盟

(1)形成:①德意祕密簽訂《德意議定書》(1936年),形成“柏林——羅馬軸心”。②德日簽訂《協定》,一年後意大利加入,德、意、日三國軸心正式形成。③1940年秋,德國與日本、意大利正式結成軍事侵略同盟。

(2)活動: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德國吞併奧地利。1939年德國吞併捷克。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1940年春夏之交,德國攻佔北歐和西歐的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等國。1940年6月法國投降。1940年秋德軍猛攻英國。1941年德軍進攻蘇聯。與此同時,意德軍隊進攻北非。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建立:1941年秋,羅斯福和丘吉爾會晤,發表《大西洋憲章》,提出尊重各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倡導自由、和平,反對侵略。同時美英加強對蘇的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蘇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

(2)主要活動:政治上互相協作(二戰期間四次會議)、經濟上互相支持、軍事上互相配合。

(3)意義: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對法西斯的鬥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

6、聯合國

(1)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蘇等50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開會,籌劃建立聯合國。10月,《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成立。總部設在紐約。

(2)主要機構:聯合國大會和安全理事會(安理會是聯合國中惟一有權採取行動來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

(3)常任理事國:中、蘇、美、英、法。

(4)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各國間的平等友好關係,促進國際合作,協調各國行動。

(5)原則:《聯合國憲章》規定了各會員國必須遵守的原則,如主權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等。

(6)作用:初期聯合國實際為美國所操縱。後來成為第三世界國家伸張正義的舞台。

7、歐洲共同體

(1)原因: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西歐國家感到要在美蘇兩大國之間保證自己的安全,提高國際地位,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必須密切聯繫,加快合作。

(2)成立: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由歐洲煤鋼聯營、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聯營三個機構合併組成。

(3)主要國家:起初,只有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後來又有一些西歐國家加入。到1986年,又有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六國加入歐共體。

(4)主要目標:爭取在成員國之間逐步實現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交流,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5)實質:國家壟斷資本的聯合。

(7)影響:①西歐各國間的政治、經濟聯繫日益加強,政局日益穩定,它的國際地位提高並日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②美國對西歐的控制減弱,美國與西歐的主從關係改變,並逐漸向平等的夥伴關係發展,這就使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開始受到挑戰併發生動搖。

8、七十七國集團——20世紀60年代第三世界建立的國際經濟組織,到80年代其成員已增加到110多個。這個組織主要通過與發達國家在聯合國進行談判,來實現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目標。

高二歷史知識點 篇五

西魏—北周(滅於隋)

東晉(317-420)建康—南朝(420-589)(宋齊樑陳—滅於隋)

隋(581)

二。階段特徵:封建國家分裂,民族融合

三。特徵表現

政治

①朝代更替頻繁

②北方戰亂多(西晉八王之亂,在黃河洛陽一帶),南方相對穩定。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的典型途徑。

背景:⑴北魏統一黃河流域;⑵民族融合;⑶社會矛盾尖鋭;⑷柔然強大的威脅。

內容:⑴均田制(賦税制度:租調製)

條件:政府能夠掌握、支付大批的無主荒地

內容:把國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給農民,農民向政府交納租税,承擔徭役兵役。

影響:抑制土地兼併。

⑵三長制:內容:廢除舊的基層統治機構——宗主都護制,改行三長制;

設里長、鄰長、黨長,即三長;

三長直屬州郡

影響:利於加強中央集權。

⑶整頓吏治:制定俸祿制度,任期考核制

⑷遷都洛陽

意義:⑴促進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

⑵促進了北魏社會的發展,北方出現了魏晉以來空前繁榮的景象;

⑶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進程。

農業:

北方:由於戰亂,北方生產遭到破壞,北魏孝文帝改革,實行均田制,使北方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南方:發展,和北方趨於平衡。

原因:①中原人口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補充了南方的勞動力,促進農業發展(根本)。

②南方相對安定,戰亂少;

③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

④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⑤江南各族人民共同勞動;

表現:①稻麥兼種水路互補的作物體系初步形成;

②耕地面積和產量大幅度提高;

③農業發展帶動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④南方出現大城市,如建康。

作用:南北方經濟趨於平衡。

高二歷史知識點 篇六

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①自然經濟的解體;②外商企業的刺激;③洋務運動的誘導。自然經濟的解體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資金和市場,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分佈:東南沿海地區;代表:方舉贊在上海創辦的發昌機器廠、陳啟沅在廣東南海開設的繼昌隆繅絲廠、朱其昂在天津經營的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短暫春天:民國初期,辛亥革命_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為我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激發了投資近代工業的熱情。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處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夾縫中的民族工商業,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春天。其中,以紡織業和麪粉業的發展最快,的實業家有張謇、周學熙和榮宗敬、榮德生兄弟。一戰結束後,歐洲列強捲土重來,整個中華民族工業迅速蕭條。

曲折發展:從1927~1936年(南京政府建立到抗戰爆發前的十年),民族工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抗日戰爭爆發後,淪陷區的廠礦或被日軍所毀,或被日軍以各種形式吞併;國統區實施戰時體制,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治。造成官僚資本的膨脹,民族資本的萎縮。

民族工業的萎縮:蔣介石為了取得美國的援助發動內戰,1946年與美國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此後,美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排擠了國貨;官僚資本還大肆進行經濟壟斷,殘酷擠壓民族企業;此外,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税不斷增加,民族工業陷入絕境。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作用——中華民族資產階級抱着實業救國的信念,奮力拼搏,但歷史證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實業救國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高二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七

1、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

答:

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快(工商業發達),但受到封建專制制度的嚴重阻礙。

2、階級關係:階級矛盾尖鋭。法國存在着森嚴的等級制度(一、教士;二、貴族;三、農、工、平民、資級等),第三等級特別是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改變現狀。

3、思想基礎:反映資產階級意識的啟蒙思想(即:人權思想、法治思想,政治學説及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為大革命的爆發作了思想和理論準備。

4、直接原因:財政危機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直接原因。(為解決財政危機,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第三等級提出限制王權,雙方矛盾激化,大革命爆發)

2、大革命爆發的標誌和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裝起義?

答: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裝起義),標誌着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大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機關。

3、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答:

1、從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五年曆程,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

2、在三次起義中,人民羣眾都顯示出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機中挽救過來,並推動它的進一步發展。

3、世界影響: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它不僅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這次革命也為此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此具有世界意義。

4、拿破崙對內政策的內容?

答: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

經濟上:進行財政改革,創辦法蘭西銀行,鼓勵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法律上:1804年頒佈《民法典》,使新建立的小農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後又公佈了幾部法典,這些法典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規範。

教育上:建立了公立中學和法蘭西大學,鼓勵科學研究和技術教育。

5、拿破崙的對外戰爭經過及評價?

答:經過:

1、打敗奧、普、俄、西等國的武裝干涉。(取得輝煌的戰績,維護大革命的成果。)

2、侵略擴張,(1810年左右,法蘭西第一帝國盛極一時),控制了從波蘭到西班牙,從荷蘭到意大利的廣大領土。

3、引起歐洲各國人民的廣泛反抗,最終被反法聯軍打敗。

評價:

1、拿破崙進行的早期戰爭捍衞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進一步摧毀了封建舊制度,鞏固了資產階級社會的秩序,傳播了法國革命的思想,在客觀上有利於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正義性、革命性)

2、拿破崙後期進行的戰爭,侵犯了許多國家的主權,歐洲各國人民日益覺醒,民族主義萌發,遭到歐洲各國人民的反對,導致他最後的失敗。(侵略性和掠奪性)

3、從總體上説,1809年以前的戰爭是正義性、革命性佔主流;後期戰爭是非正義性、侵略性佔主流,並導致了他最終的失敗。

4、拿破崙是法國大革命的政治代表,這就決定了他的戰爭必然要反映法國大資產階級的要求,必然具有侵略性和掠奪性。

6、法國大革命分為幾個階段及各階段的主要成果?

答:階段:君主立憲派統治時期;吉倫特派統治時期;雅各賓派統治時期

成果:君主立憲派時期:1)頒佈“八月法令”廢除封建制度(農民未獲得土地)。(2)頒佈《人權宣言》。(3)制定《1791年憲法》(法國成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吉倫特派統治時期:(1)推行普選制,頒佈新的土地法,進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2)瓦爾密大捷的勝利。(3)召開國民公會,法國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4)處死國王路易十六

雅各賓派統治時期:(1)把土地分成小塊出售給農民(徹底摧毀法國封建制度的基礎)。(2)限價法令。(3)懲治嫌疑犯條例(恐怖政策)。(4)總動員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r7lg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