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高二歷史的學習技巧

高二歷史的學習技巧

高二歷史的學習技巧

高二這一年,是成績分化的分水嶺,成績會形成兩極分化:行則扶搖直上,不行則每況愈下,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二歷史的學習技巧,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高二歷史的學習技巧

養成濃厚的學習的興趣:張載説過:“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克成。”楊振寧亦説過:“成功的真正祕訣是興趣,興趣是自學學習的先導,是人們探究世界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遇到挫折困難才能頑強攻克,百折不撓。”

培養學習的主動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學習規律:什麼是學習的主動性呢?就是不靠別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動下學習。怎樣才能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呢?一是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偉大的毅力產生偉大的目的”。只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認清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堅持不懈地學習。二是要採取積極的學習態度,有計劃地學習每門課程,要注意做到課前認真預習,對老師要講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對於疑難問題做出記號,等到老師講解時集中精神聽。

“温故知新”與“温新知故”相結合:“温故知新”反映了學習過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認識過程必然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規律,它告誡我們探求學問應該逐步消化,切忌囫圇吞棗,有的知識由表及裏,深思熟慮;有的知識需要由此及彼,融會貫通;有的知識應引進先知,觸類旁通;有的知識應該聯繫實際,具體領悟。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識面狹窄,難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實踐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從後者中找方法和規律,與“温故知新”相輔相成,成為我們學習方法中的重要原則。“温新知故”就是不拘於舊知,在不斷探求新知識的同時,以新帶舊,組成知識的網絡系統,顯現知識間固有的邏輯關係,從而成為轉化能力,提高素質。

學歷史其實是不用死記硬背的:只要帶着心去看課本,認真多看幾次課本,記清事件的背景、過程和意義,理清歷史線索就可以了。

上課要專心聽,多記,多背:對一些歷史年代要聯繫上下文的內容來記憶。掌握問答題時,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個清晰的瞭解,再運用所學過的知識作答,做到理解記憶。多閲讀一些歷史課外書,除了能增長見聞外,還幫助你理解歷史課文。

要做到熟練地掌握歷史知識:一是對課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時要認真記錄好老師提出的重點內容,三是背誦;但即使是背誦也要講究方法:以時間為主軸,形成一條歷史事件演變的線索

掌握分析、歸納、綜合、比較、概括、推理等邏輯思維方法: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這是進行歷史複習時的指導方針,應側重從這幾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高二歷史學習方法指導

真正理解歷史學科知識特徵,掌握歷史學科學習規律

宏觀上而言,歷史學科知識是把人類文明發展演進過程中的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編纂而成,從而體現人類社會發展的階段特徵和發展趨勢。從微觀上講,就是要了解一個個歷史史實的前因、後果和大致過程。具有時空概念,瞭解歷史的縱向發展和橫向聯繫是歷史學科的基本特徵。理解了這一點,就會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有較好的思想準備。

明確學習任務,做到有的放矢

高二歷史教材採用模塊教學,內容結構是中外歷史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混編而成。再加上囿於篇幅的限制,一些知識環節是跳躍性的,缺少必然的關聯,尤其是高二第二學期的兩本選修教材的學習。因此,做好課前預習,明確學習任務,帶着疑問和思考走進老師的課堂,將有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這個學習任務可以是一課的,也可以是單元的。單元導讀建議學生在本單元學習開始前一定要認真閲讀,它是對本單元內容的高度概述,並搭建了本單元的知識框架,而且闡述了本單元的課與課之間的知識聯繫。比如必修Ⅲ第三單元的單元導讀,導言首先概述了本單元的內容,展示了人文主義精神的起源及演進歷程,其次,導言概述了本單元的三個學習要點:希臘先哲對人的價值的闡述;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對人文主義的倡導和弘揚;啟蒙思想家的觀點;第三,導言還指出了思想解放與科學發展之間的關係。

掌握好基本史實,建立起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繫

掌握基本的歷史史實,建立起史實之間的聯繫的過程通常首先是在課堂上,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因此,確保45分鐘課堂質量是學好歷史學科的中心環節和關鍵環節。保證課堂質量要做到:一聽,認真聽講,和老師進行有效的思維互動;二記,記錄每課的知識框架,對重點知識進行標註;三內化,老師當堂講述的知識最好能夠在上課時間內進行消化和吸收,不要給自己留下債務。否則,積累的問題越多,時間越長,學生就會成為“負翁”。四憶;是指對重要史實進行強化記憶。歷史學科的學習是建立在基本史實的基礎之上,識記重要史實是必要的,否則,一切都是“無米之炊”。其次,課後的複習和整理,建立起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繫。從一節課到一個單元,再到整本書。比如必修Ⅲ第一單元的知識,核心知識是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儒學)的發展演變過程。分為四個階段: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形成)漢代(出現新儒學,確立主流地位)宋明時期(儒學發展為理學)明末清初(儒學的批判發展)。建立起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更有助於對知識的理解和識記。歷史學科的學習切忌把歷史知識孤立開來,形成碎片化的記憶。

歷史知識的運用和遷移,能夠解決不同情境下的問題

記住基本史實是基礎,會靈活運用知識才是王道。在新形勢下的各種考試,題目相對更為靈活,基本上很少考查某種歷史現象“是什麼”的問題,而是考查“為什麼”或者“你怎麼看待”這種歷史現象的問題。比如説高二年級即將面臨的北京市全市會考,主觀題部分就非常注重對學生運用和遷移知識的考查。

高二歷史的學習方法

一、列好基本框架

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即基本框架。瞭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認識。

比如在學習秦朝時,可簡單設計為:

建立(包括時間、人物、都城)

鞏固(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繁榮(指具體表現)

衰亡(包括衰亡的原因)

掌握了這一簡單的方法後,在今後學習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時,就可以自己來歸納學習,對每一朝代的特點可以自己補充。

在這些大致內容列出來之後,不妨深入思考一些問題。比如説,為什麼有些城市經常被作為首都,選擇首都的標準有哪些,為什麼會有這些標準?再比如,為什麼有些朝代能堅持幾百年,有些朝代卻如曇花一現,各個朝代都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我們在學習歷史當中,要培養自己的就是思考意識,這個世界沒有什麼事情是無緣無故發生的,去探究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會極大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預見能力。

二、補充史實和教材觀點

大綱列好之後,我們可以在大綱之內補充基本史實。根據每個章節內容,添加重點歷史史實的各種因素:

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條件、原因、目的等)

事件過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口號等)

事件影響(包括性質、作用、意義、經驗教訓等)

在對歷史學習的時候,要注意去了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因誰而起,因什麼事情而起,又是在當時什麼樣的社會情況影響之下。歷史是事件的組合,一個個的事情,還是很有意思的。

三、牢固掌握學習公式

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 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鴉片戰爭背景:(一)國內: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敗:官場+軍隊+財政②階級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標籤: 高二 學習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9zz3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