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小暑節氣的來歷和傳統習俗(精品多篇)

小暑節氣的來歷和傳統習俗(精品多篇)

小暑節氣的來歷和傳統習俗(精品多篇)

2022年7月7日小暑入伏天了嗎? 篇一

2022年三伏天時間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所以2022年7月7日小暑節氣這天還沒有入伏。小暑,是中國24個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小暑的時間是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因此今年的小暑是7月7日。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小暑是相對大暑而言,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

小暑是什麼季節的節氣:夏季 篇二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小暑時,鬥指辛。太陽黃經為105°。天氣已經很熱,但不到是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此時,已是初伏前後,因此小暑是屬於夏季的節氣。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温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牀下。”文中所説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温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幼鷹由老鷹帶領,從鳥巢中飛出來,開始學習飛行博殺獵食的技術。

小暑吃什麼風俗食物 篇三

1、吃三寶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着即將進入三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民間在這個時節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2、吃餃子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3、伏面

伏日吃麪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裏的湯餅就是熱湯麪。《荊楚歲時記》中説:“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麪、炒麪。

4、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説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5、食新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

小暑節氣的由來 篇四

中國曆法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入伏,其中第一個10天為初伏,初伏最早離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離夏至16天。“小暑過, 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從小暑至立秋這段時間,稱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氣温最高的時候,民間有“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 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説法。

小暑到來,標誌着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 節,有“小暑開始熱,減衣身上輕,抓緊種蔬菜,備足過嚴冬”的説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 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羣芳譜》載:“暑氣至此尚未極也。”此時,暑氣上升,氣候炎熱,但並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間,農諺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小暑節氣詩詞 篇五

《小暑戒節南巡》

南北朝。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眾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跡。四海合德堯臣。

朝陽棲於鳴鳳。靈畤牧於般麟。

雲玉葉而五色。月金波而兩輪。

涼風迎時北狩。小暑戒節南巡。

山無藏於紫玉。地不愛於黃銀。

雖南征而北怨。實西畧而東賓。

既永清於四海。終有慶於一人。

端午三殿侍宴應制探得魚字

唐·張説

小暑夏弦應,徽音商管初。

願齎長命縷,來續大恩餘。

三殿褰珠箔,羣官上玉除。

助陽嘗麥彘,順節進龜魚。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書。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傷蛇意,銜珠遂闕如。

贈別王侍御赴上都

唐·韓翃

翩翩馬上郎,執簡佩銀章。

西向洛陽歸鄠杜,回頭結念蓮花府。

朝辭芳草萬歲街,暮宿春山一泉塢。

青青樹色傍行衣,乳燕流鶯相間飛。

遠過三峯臨八水,幽尋佳賞偏如此。

殘花片片細柳風,落日疏鍾小槐雨。

相思掩泣復何如,公子門前人漸疏。

幸有心期當小暑,葛衣紗帽望回車。

答李滁州題庭前石竹花見寄

唐·獨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類匣刀裁。

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

遊蜂憐色好,思婦感年催。

覽贈添離恨,愁腸日幾回。

《小暑才交雨漸晴》

宋。方回

平陸莽為巨浸,晴空變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節,重黴必大有年。

登沃州山

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攜手盡時髦。

小暑開鵬翼,新蓂長鷺濤。

月如芳草遠,身比夕陽高。

羊祜傷風景,誰雲異我曹。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頻

卻憶涼堂坐,明河幾度流。

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國曾重講,雲林半舊遊。

此來看月落,還似道相求。

暮秋重過山僧院

唐·李頻

卻接良宵坐,明河幾轉流。

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靜室聞玄理,深山可白頭。

朝朝獻林果,亦欲學獼猴。

送魏正則擢第歸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離筵小暑前。

高文常獨步,折桂及齠年。

關國通秦限,波濤隔漢川。

叨同會府選,分手倍依然。

《小暑金將伏》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傳,無意謁王侯。

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

遠山依枕見,暮雨閉門愁。

更憶東林寺,詩家第一流。

《安禪逢小暑》

唐。李頻

卻接良宵坐,明河幾轉流。

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靜室聞玄理,深山可白頭。

朝朝獻林果,亦欲學獼猴。

夏日對雨寄朱放拾遺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傳,無意謁王侯。

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

遠山欹枕見,暮雨閉門愁。

更憶東林寺,詩家第一流。

小暑節氣的傳統習俗 篇六

1、小暑“食新”

在古代,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人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並將新打的米磨成粉,製成各種美食,與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願。

2、吃藕

在民間還有小暑吃藕的習俗。在清咸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藕與“偶”同音,所以人們用食藕祝願婚姻美滿。藕與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潔的人格象徵。

3、曬書畫、衣服

小暑時節,還有曬書畫、衣服的習俗。

民間的轎鋪、估衣鋪、皮貨鋪、舊書鋪、字畫店、藥店以及林林總總的各類商店,都要晾曬各種商品。城市和農村的黎民百姓要曬衣服、被褥。

4、小暑遊伏

我國好多地方每到小暑時有“遊伏”的習俗。在每年夏天農曆初伏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扶老攜幼,出門遊玩,欣賞大自然的山花野草。因為“伏”字和“福”字同音,“遊伏”,也就是“遊福”,就是“有福”的寓意。

隨着小暑節氣的到來,各地氣温會越來越高,在大量出汗的同時,大家同時也要做好自身的養生管理,保持身體健康。

小暑節氣的習俗 篇七

小暑“食新”

在古代,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人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並將新打的米磨成粉,製成各種美食,與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願。

頭伏吃餃子是我國北方的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在民間還有小暑吃藕的習俗。在清咸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藕與“偶”同音,所以人們用食藕祝願婚姻美滿。藕與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潔的人格象徵。

曬書畫、衣服

小暑時節,還有曬書畫、衣服的習俗。

民間的轎鋪、估衣鋪、皮貨鋪、舊書鋪、字畫店、藥店以及林林總總的各類商店,都要晾曬各種商品。城市和農村的黎民百姓要曬衣服、被褥。

小暑遊伏

我國好多地方每到小暑時有“遊伏”的習俗。在每年夏天農曆初伏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扶老攜幼,出門遊玩,欣賞大自然的山花野草。因為“伏”字和“福”字同音,“遊伏”,也就是“遊福”,就是“有福”的寓意。

小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篇八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

小暑:“鬥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小暑節氣,意味着一年中最高温、高熱、高濕的暑天即將到來。此時已是初伏前,到處是綠樹濃蔭,很多地區平均氣温已過30度,時有熱浪襲人之感,暴雨也時常在此節氣光顧大部分地區。

小暑節氣來歷知識 篇九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説:“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後,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温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牀下。”

文中所説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温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但從《1971~2000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來看,除青海、甘肅、山西、內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區,7月的極端最高氣温相對多數出現在大暑外,大多數省份的極端最高氣温都出現在小暑期間。在全國32個省市直瞎市(台灣)中,絕大多數地區,7月的平均氣温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熱月,處在7月之中的小暑實際上很熱。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温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温高於30℃、日最高氣温高於35℃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

除了事先在作佈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前後,華南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佔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華南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温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

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歉關係很大,必須及早分別採取抗旱、防洪措施,儘量減輕危害。

小暑前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亦須注意預防。

小暑節氣的相關農諺 篇十

1、小暑起燥風,日夜好晴空。

2、冬修榆樹夏修桑,修整白楊於伏天。

3、河道決口似瀑布,千人萬人難擋住。

4、天旱香瓜甜,棗子結得國。

5、小暑怕東風,大暑怕紅霞。

6、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温低濕呈伏旱。

7、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8、天上鯉魚斑,曬禾不用翻。

9、河堤再堅硬,老鼠能挖洞。

10、六月東風當時雨,好似親孃叫閨女。

11、先動雷聲無大雨,後動雷聲雨悽悽。

12、小暑天氣熱,棉花整枝不停歇。

13、小暑熱得透,大暑涼悠悠。

14、東風不倒,雨下不小。

15、小暑大暑不熱,小寒大寒不冷。

16、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17、麥是火裏生金,稻是泥中結子。

18、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裏頭種白菜。

19、風急雲越急,越急越有雨。

20、大暑不暑,五穀不起。

21、溝旁沒有樹,水到堤難護。

22、淋了伏王,一天一場。

23、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

24、常刮南風忽轉北,風雨齊來到不黑。

25、預防中暑和中毒,掌握兩早和兩晚。

26、種豆入伏,押寶有無。

27、淋了伏頭旱伏尾。

28、入伏不種黍和豆。

29、天上勾勾雲,地上雨淋淋。

30、雨季造林好時機,精細認真管果園。

31、人怕引誘,塘怕滲漏。

32、東風急溜溜,難過五更頭。

33、睡了一覺,由旱變澇。

34、節到小暑進伏天,天變無常雨連綿。

35、小暑南風伏裏旱。

36、谷是泥裏秀穗,麥是火裏生金。

37、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38、割曬青草好時機,牲口冬季之美餐。

39、早看東南黑,午前雨勢急。

40、三伏不受早,一畝增一石。

41、農夫莫忘晝夜觀天,陰晴風雨,積累經驗。

42、小暑小禾黃。

43、頭伏三場霧。下雨等白露。

44、小暑下幾點,大暑沒河堤。

45、既抗旱,又防澇,旱澇豐收兩牢靠。

46、日落西邊明,明天天準晴。

47、大暑展秋風,秋後熱到狂。

48、立足抗災奪豐收,防澇抗旱兩打算。

49、淋了小暑頭,四十五天不放牛。

50、大暑大雨,百日見霜。

51、預先不清淤,水到來不及。

52、小暑熱過頭,秋天冷得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knlm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