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家庭教育要在關愛和約束之間達成平衡感悟(多篇)

家庭教育要在關愛和約束之間達成平衡感悟(多篇)

家庭教育要在關愛和約束之間達成平衡感悟(多篇)

家庭教育要在關愛和約束之間達成平衡感悟 篇一

今天觀看了家庭教育公開課,聽取了兩位專家分析和見解,我明白孩子的好奇和探索離不開父母的正確引導,總結出上以下幾點。

1、尊重孩子的的權利,多聆聽孩子的心聲,高質量的陪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他。

2、教會孩子如何和他人相處,處理好人際關係,深入瞭解分析,理性得對待每一件事,

3、不要讓孩孩子成為家長的負擔,而是一種動力,平行內心的壓抑,調節好態,處理問題不綠色作文網帶情緒。

4、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也必須是是理性的,不能溺愛。也讓孩子多體驗父母,多動手做點小家務。愛是反饋的,讓他學會愛的父母,愛自己,愛他人,愛祖國。

5、家庭必須有個好家風,父母要以身作則,尊老愛幼,樹立個好榜樣,有時孩子或者因為你的一件事,一個舉動就開竅了、成長了。

6、嚴格落實規範孩子的言行舉止,是非既念,做個明辨是非講道理的人,將來道路會更廣闊。

家庭教育要在關愛和約束之間達成平衡感悟 篇二

俗話説:“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實際上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經驗,以此來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剛剛聽了家庭教育公開課兩位教授的講座後,感覺有很多的收穫。“嚴與慈相濟,寬嚴有度”,關心和愛護要達到平衡,以下是我的一點心體得會。

首先,所謂“寬”的意義,實際上的前提就是理解尊重孩子。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實際上現在孩子眼界開闊,新時代新發展,我們大人有很多東西是要向孩子學習的,我們應該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確立孩子和家長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僅因為我們比孩子有經驗就高高在上,去命令孩子,父母不能把自己凌駕於孩子之上,在家庭教育中,我們要學會聽取孩子的意見,家庭事務儘可能多地與孩子協商,共同決策,共同遵守家庭規則。那麼就需要我們和孩子建立一種平等互動的關係,就是要尊重他,尊重他的人格,家長要在尊重平等的前提下才能教育好孩子。

其次,“嚴”的意義。其實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孩子中還是很迷茫的,我們不知道是嚴點兒好?還是慈一點好,所以經常左右搖擺。常言道:“沒規矩,不成方圓”,“嚴”實際上是行為規範、道德準則及是非概念。孩子的行為習慣也要從小嚴格要求,家長不能糊塗,不可以用愛的名義去綁架嚴格要求教育本質的東西。嚴是指給孩子發展有約束有指引,讓他能成來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嚴不是嚴厲,不是過分,慈也不是溺爰,嚴慈他是一種原則,我們要把這個原則堅持下去,要把嚴格和愛相結合在一起,實際是一種温和的有意義的教育,這也是新時代教育的特點。

所以家長要把孩子的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為孩子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家庭中保持愉悦的感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特別重要。“寬嚴相濟”看起來是個方法,但他實際上是個很重要的家庭教育原則,培養孩子將來成長為一個懂愛、會愛的人,真正健康的有慈愛的情感和價值的人。家長也要做到以身作則,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家長能夠從我做起,從自己做起,通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同孩子溝通,讓寬和嚴伴隨孩子健康成長,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成為心中有愛,眼裏有光,能夠積極適應社會的人。

家庭教育要在關愛和約束之間達成平衡感悟 篇三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的花朵,是家庭的期望。所以會受到國家、社會、家庭的充分關注。但具體説來,一個孩子能否健康成長關係到他的未來。所以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孩子是父母的一塊心頭肉,家長對孩子的疼愛本來就是人之常情的事,但這種疼愛一旦轉成了溺愛,就變了質。我們常説:溺愛就等於抹殺了一個孩子,適度的疼愛才是有分寸的家長。常有適度疼愛,合理的引導、約束可以成就一個孩子。如果家長默許了孩子的各種不合理的要求,那麼從客觀上就抹去了他們將來單獨面對困難的勇氣;如果家長代替了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那麼從客觀上就抹殺了孩子獨立生活的潛力,更談不上自我創新與實踐潛力。

所以請家長們相信自己的孩子,勇敢的放手,做他們成長路上的踐行者,他們可以且未來可期。

家庭教育要在關愛和約束之間達成平衡感悟 篇四

8月6日,我認真觀看聆聽了教育部關工委組織,由中央團校教授、原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陳士楨教授和中國兒童中心黨委書記叢中笑教授主講的《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五期課程,感觸頗深。

這雖然是一節家庭教育課,但作為老師,整天要面對的也是孩子,懂得在家庭中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對做教師的我們也是大有裨益的。

專家告訴我們:要在尊重平等的基礎上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嚴慈相濟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嚴是嚴格,慈是關愛,家庭教育要在嚴格和關愛中達到平衡。以前總以為“嚴師出高徒”,對學生要求嚴格,讓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對得起青春,對得起父母,也才能不負自己的良心。聽了專家的話,結合自己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才深刻地認識到:時代變了,面對孩子已不再是自己小時候見了家長和老師唯唯諾諾、唯命是從的樣子了,新的教育環境需要的是有目標、有思想、有責任、有擔當的人,而我們老師和家長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培養這樣的新人,必須去改變陳舊的思想和教育方式。

專家不光對我們提出了要求,還教給了我們如何去做。

1、怎樣關心愛護孩子?(1)家長對孩子的愛,要從孩子成長需要的角度出發。家長要理解愛的真正含義,愛孩子不只是陪伴,不要讓孩子覺得愛是負擔。真正的愛是理性和情感相結合的愛,是理解,是尊重,是把他們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要與他們站在同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去共情,去產生同理心,用自己正確的思想、觀念,去引領他們成為一個健康、快樂、有用的人,要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愛是他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源泉。(2)家長對孩子的愛,既無私又要有原則。家長對孩子的不是一味地付出,口頭的説教。在家庭教育中,家風、家規很重要,得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什麼時候父母是可以縱容你任性的,而在什麼情況下你的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家長在對孩子提出要求後,自己就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愛的教育過程中,家長要把孩子當成家庭中的重要成員,要讓孩子積極地參與父母的生活,體會生活不易,願意共同去分擔責任,讓愛發自內心。在家庭生活中的瑣屑中,教會孩子愛父母、愛自己、愛他人、愛國家,讓愛成為孩子的一種能力。

2、如何嚴格地要求孩子?首先,不能以愛的名義去綁架嚴格要求的教育本質。在家庭教育中,不能時不時把愛孩子掛在嘴邊,總是嘮叨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多少,他不好好學習就對不起自己,不能以愛的名義去綁架孩子,讓你的愛成為孩子的心理負擔。其次,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制約要從小就嚴格,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從小就要嚴格要求。嬰孩時期就要給孩子立規矩,讓他懂規則,讓他明白哪些行為是可行的,哪些行為是不可取的,有是非觀念,才能很好地融入到一個集體中,才能在與夥伴的相處中不至於令人討厭。這樣他就能順理成章地由個人到有愛的家庭成員,再到合格的社會人,最後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3、嚴慈相濟如何結合?嚴,慈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目標引領、建立規矩要嚴格。嚴格要求的過程中,態度方法要有愛,愛是嚴的支撐。嚴與慈要緊密聯繫,我們要學會在家庭教育的各個環節中去尋找平衡點,要滲透到每一個家庭生活的細節中,做到嚴慈相濟。

總之,不管是作為一位家長還是一名老師,都要以人為本,用平等、尊重的態度去認識、瞭解、研究孩子,嚴慈相濟,讓他們在成長的路上經歷風雨的同時,又有適當地保護,讓他們在被愛,愛和給與愛的同時,讓愛成為他們社會交往的一種能力。

願每一個都心中有愛,眼中有光!

家庭教育要在關愛和約束之間達成平衡感悟 篇五

今天下午,我觀看了教育部關工委發佈的“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五課,兩位專家深入的闡述講解,讓我受益匪淺,意識到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的不足,以下是我的見解,與大家共勉。

首先,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地位上和孩子平等,然後尊重孩子,以及尊重他的隱私等,然後在尊重的前提下去教育孩子,孩子應該有自己的思考和決定的權利。同時我們也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思維模式來考慮問題,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式教育。

其次,我們要把嚴格和愛相結合,做到嚴慈相濟,因為在家庭教育當中,作為我們家長也很迷茫,不知道是嚴格一點好,還是愛多一點好,因為嚴格和愛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我們嚴格過了就變成嚴厲粗暴,愛過了就變成溺愛了,所以我們要把嚴格和溺愛緊密結合在一起,嚴格要求孩子也是一種愛,例如給孩子建立規矩和秩序,這也是一種愛孩子的責任感的體現,嚴格不是使勁的嚴格,打罵那種,實際上是有愛的,因為我們愛孩子,我們嚴格要求孩子,我們希望他能成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能成為社會受歡迎的人,我們必須要有愛的因素在裏面。

第三,良好的家庭,家教和家風,對孩子影響很大,因為家庭成員家庭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書,給孩子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孩子會學到很多東西,那我們應該做這樣的一個好的榜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那我們一定要把孩子當成家庭成員,要當成一個平等的個體,尊重孩子,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參與可以參與家庭的一些事情,要讓他體會體會感受感受感父母做飯,和工作,讓孩子參加一些家務勞動,在勞動的過程中體會原來父母這麼辛苦。所以從現在起要給孩子建立規矩,培養他獨立面對社會的能力。

最後,希望在家校共同的努力下,讓孩子能夠茁壯健康快樂的成長,真正能成為我們國家民族復興的棟樑之才,我們説,孩子不只是家庭的孩子,他也是社會的孩子,我們有着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明天我們就有什麼樣的一個未來,希望這樣一個原則,嚴慈相濟,關心和愛護和嚴格要求的行之下,未來我們的孩子都能夠成為心中有愛眼裏有光的全素質人才

家庭教育要在關愛和約束之間達成平衡感悟 篇六

家庭教育中做到寬嚴相濟呢?應從多方面來理解和進行。

家庭教育要使用正確的行為、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方法。首先,尊重孩子,使其具備獨立人格,平等,理解孩子;家長要尊重孩子發展的權利,給予正確方向的引領;把培養健康快樂,對社會有用的人作為基礎目標(教育觀)。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表達權利,對自身發展有思考決定的權利;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與孩子親子關係密切,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不可站在自己的角度愛孩子,要明白孩子成長需要什麼樣的關心和愛護,促進他成長,給他支撐(孩子觀)。愛他,不要讓愛成為他的負擔,而應該成為動力,成為力量的源泉(成長觀)。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教育融入生活,理性的愛,真正從內心深處表達出愛,讓孩子心理更強大,更好地成長。

其次,幼兒時期是建立規矩的重要時期,孩子的行為習慣要從小嚴格要求。家長要把孩子當成家庭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學會關愛,不要停留在表面的愛,要內在實質的愛,家庭中愛是功德的基礎,愛是一種能力。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營造出相親相愛的家庭情感氛圍。讓我們要同步進行家庭建設、家風建設、家規建設。給予孩子無私但理性、有原則的愛,教會孩子如何愛自己、愛父母、愛他人。家庭教育中寬與嚴,不要角色化,而應該是家庭教育的統一原則,應該滲透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所有人與事,家庭教育的各個環節,不要錯誤地把寬與嚴作為對孩子的態度,而應該在孩子人生髮展的重大問題上引領和嚴格要求,主要體現積極引領、和顏悦色地講解,方法上可以柔和,但目標上要嚴格明確。

寬與嚴,是家庭教育原則問題,是家庭教育方向性問題,通過有原則的家庭教育,培養出符合社會規則、受社會歡迎的人。讓寬與嚴伴隨孩子茁壯健康成長,希望孩子們成為心中有愛、眼裏有光的明日之星,成為民族復興的棟樑之才。

家庭教育要在關愛和約束之間達成平衡感悟 篇七

今天觀看了《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五期,受益匪淺。本期的主題——家庭教育要在嚴格與關愛中達到平衡。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愛與自由規則和界限。教育孩子一定要掌握住這個平衡度,否則孩子就會變得很叛逆,並且不願意聽家長的話。如何達到平衡呢?我覺着作為孩子的家長應該這樣做:

1、嚴慈相濟是對孩子們最好的教育。

我們平時要在尊重平等的基礎上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要讓孩子認識到嚴慈相濟是對他們最好的教育。嚴與慈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尋找嚴與慈的平衡點,不但要滲透到家庭教育的任何環節中,還要滲透到孩子的教育行為過程中。

2、讓愛成為孩子發展的動力。

我們對孩子的愛,要從孩子成長需要的角度出發,讓愛成為孩子發展的動力,不是成為一種負擔,情感和理性相結合的愛才是真正的愛。也就是説我們對孩子的愛既無私又要有原則,在愛的教育過程中,要讓孩子不但參與父母的生活,相親相愛,還要教會孩子愛父母、愛自己、愛他人、愛國家,讓愛成為孩子的一種能力。

3、不能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我們不能以愛的名義去綁架嚴格要求的教育本質,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制約和孩子的行為習慣要從小就嚴格要求。

家長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讓孩子有自己的獨處空間。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愛當做是束縛孩子的條件,要給孩子適當放鬆的機會。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只有讓孩子放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才會好好發展。

4、一定要把握住愛的尺度。

父母愛孩子都很正常,但是不要把愛變成是一種傷害。家長要把握好自己的尺度,要學會正確地愛孩子,孩子才不會出現其他的問題。我們在關心愛護孩子的同時,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如果有想做的事情,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做。我們雖然要管教孩子,但也要看在什麼方面,如果孩子想出去探索,父母可以讓孩子去。孩子不經歷磨難,不經歷困難是不會成長的,有規則也得給孩子自由。

5、讓孩子有自己的隱私。

作為家長我們不要打着愛的名義去傷害孩子,也不要經常去偷看孩子的日記。千萬不能夠隨意地翻看孩子的個人物品,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完全沒有自由。我們一定要給孩子留有隱私,一定要讓孩子有自己自由的空間,否則的話孩子會覺得自己已經被父母給架空了。同時我們還要選擇在有空的時間好好地去陪陪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父母要尊重孩子,讓孩子有隱私讓孩子知道規則,這樣孩子才能夠平衡自己想做的事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ndd8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