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數學計劃合集多篇

數學計劃合集多篇

數學計劃合集多篇由本站會員“978537383”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數學計劃合集多篇

教師需要做好數學計劃,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質量,而學生做好數學計劃,則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數學計劃,接下來我們共同閲讀吧!

數學計劃1

為了成就錢廟人民的心願,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盡力加強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任務制定本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的推理。使學生懂得數學來源與實踐又反過來作用於實踐。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所教九年級數學包括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三章《一次函數》,第四章《概率初步》。代數三章,幾何兩章。而且本學期還要授完下冊第二十七章內容。

三、教學目標:

教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的推理。使學生懂得數學來源與實踐又反過來作用於實踐。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技能目標: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質及計算;會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轉的基本性質;掌握圓及與圓有關的概念、性質;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應用。過程方法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推理、歸納的能力,發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推理認證表達能力,提高知識綜合應用能力。態度情感目標: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繫,同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

四、教學措施、方法和日常教學指導思想

1、儘快瞭解學生,融洽師生關係,消除學生逆反心理,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及時指導、糾錯:爭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務不推託到明日,爭取一切時間,緊緊抓住九年級階段的每分每秒。課後反饋。落實每一堂課後輔助,查漏補缺。精選適當的練習題、測試卷,及時批改作業,發現問題及時給學生面對面的指出並指導學生搞懂弄通,不留一個疑難點,讓學生學有所獲。

2、認真備課,提高課堂效率,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

深入挖掘教材、把握重點難點、關鍵,爭取在課堂上消化知識,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主要途徑。教學過程中儘量採取多鼓勵、多引導、少批秤的教育方法。教學速度以適應大多學生為主,儘量兼顧後進生,注重整體推進。新課教學中涉及到舊知識時,對其作相應的複習回顧。複習階段多讓學生動腦、動手、通過各種習題、綜合試題和模擬試題的訓練,使學生逐步熟悉各知識點,並能熟練運用。

3、組織學困生的輔導。

課堂上多進行提問,多與學生溝通,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潛力,增強學習信心。批好每一次作業:作業反映了一節課的效果如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認真批改作業,使教師能迅速掌握情況,對症下藥。

4、分層輔導,因材施教對本年級的學生實施分層輔導,利用優勝劣汰的方法,激勵學生的學習激情,保證升學率及優良率,提高及格率。

對部分差生實行義務補課,以提高成績。按時檢驗學習成果,做到單元測驗的有效、及時,測驗卷子的批改不過夜。考後對典型錯誤利用學生想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點評。

5、嚴格按照教學進度,有序的進行教學工作。

用心去做,從細節去做,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工作。

五、強化複習指導、分二階段複習:

(一)第一階段全面複習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全面掌握國中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紮實、系統,形成知識網絡。

這個階段的複習目的是讓學生全面掌握國中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紮實、系統,形成知識網絡。

1、重視課本,系統複習。

現在會考命題仍然以基礎題為主,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後面的大題雖是“高於教材”,但原型一般還是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是教材中題目的引伸、變形或組合,所以第一階段複習應以課本為主。

2、按知識板塊組織複習。

把知識進行歸類,將全國中數學知識分為十一講:第一講數與式;第二講方程與不等式;第三講函數;第四講統計與概率;第五講基本圖形;第六講圖形與變換;第七講角、相交線和平行線;第八講三角形;第九講四邊形;第十講三角函數學;第十一講圓。複習中由教師提出每個講節的複習提要,指導學生按“提要”複習,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個人具體情況把遺忘了知識重温一遍,邊複習邊作知識歸類,加深記憶,注意引導學生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掌握法則、公式、定理的推導或證明,例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典型性、層次性,並注意分析例題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

基礎知識即國中數學課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學生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並能綜合運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二次函數圖形與x軸交點之間的關係,是會考常常涉及的內容,在複習時,應從整體上理解這部分內容,從結構上把握教材,達到熟練地將這兩部分知識相互轉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與幾何知識的聯繫的題目有非常明顯的特點,應掌握其基本解法。

會考數學命題除了着重考查基礎知識外,還十分重視對數學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換元法,判別式法等操作性較強的數學方法。在複習時應對每一種方法的內涵,它所適應的題型,包括解題步驟都應熟練掌握。

4、重視對數學思想的理解及運用。

如函數的思想,方程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等。

(二)第二階段綜合運用知識,加強能力培養,構建國中數學知識結構和網絡,從整體上把握數學內容,以構建國中數學知識結構和網絡為主,從整體上把握數學內容,提高能力。

培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題的能力,是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之一。這個階段的複習目的是使學生能把各個講節中的知識聯繫起來,並能綜合運用,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個階段的例題和練習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但又不是越難越好,要讓學生可接受,這樣才能既激發學生解難求進的學習慾望,又使學生從解決較難問題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強前進的信心,產生更強的求知慾。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複習的延伸和提高,應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這一階段尤其要精心設計每一節複習課,注意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國中總複習的內容多,複習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解決疑難,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複習內容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各個學生對教材內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複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複習,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查漏補缺,做知識歸類、解題方法歸類,在形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加深記憶。除了複習形式要多樣,題型要新穎,能引起學生複習的興趣外,還要精心設計複習課的教學方法,提高複習效益。

數學計劃2

一、複習目標

1、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

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2、在複習中,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空間觀念、應用意識、邏輯思維能力等得到發展,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通過形式多樣化的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複習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在查漏補缺過程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所複習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可按兩部分複習,根據自己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可分為:容易掌握的部分、較難掌握的部分。容易掌握的部分:第一單元千克、克、噸、的認識、第九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四單位置與變換、第七單元時、分的認識。這些內容按常規進行復習。

第二單元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這些內容按常規進行復習

較難掌握的部分:第二單元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第五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六單元混合運算、第八單元圖形的周長。這些內容是本冊複習的重點和難點,因此要着重進行復習和分類指導。

2、各部分知識進行分類概括歸納

(1)乘除法口算: 堅持經常練,每節課都安排5分鐘時間練,練習的方式儘可能的多樣化,如聽算,視算,看誰做得又對又快等。乘除法計算:先要複習計算法則以及應注意的地方。重點練習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題目、連續進位的乘法豎式計算和商中間、末尾有0的題目。混合運算: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熟練計算。

能聯繫生活實際,解答一些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2)計量單位的理解與換算。

通過不同形式複習,強化學生對計量單位的理解,特別是對噸、千克、克的理解。再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熟悉掌握計量單位之間的換算,掌握好單位之間的進率。

(3)位置變換與周長的理解、計算。

理解周長的意義,能通過測量、平移等操作方法找出不同圖形邊的和,計算出不規則圖形的周長。

(4)混合運算和智慧廣場:

通過課件給學生提供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一些混合運算的練習及推理練習。混合運算: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並解答有關的應用題。

班級整體狀況:學生整體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知識比較紮實。但也有部分學生數學基礎知識較差,每次作業都難以完成;學習中注意力差,書寫普遍差。但能認真聽課,舉手發言比較積極。

個別問題主要有:書寫格式和字跡;認真讀題,積極理清做題思路。

數學能力情況: 學生整體學習情況在“複習內容分析”中已有所體現。

須關注的重點:基礎計算技能,部分學生仔細讀題的能力。

三、複習措施

1、要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

要根據他們的學習能力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

2、複習着重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注重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便於在複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適當提供思維性強的情景或習題,在保障所有學生達到基本學習要求的情況下,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優先領跑全班之首,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

3、精講精練,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在總複習中,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等內容的應用本身就是解決問題;另外,讓學生用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混合運算、分數的簡單計算等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

數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繼續貫徹《數學新課標》為指導,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深化實施縣教研室提出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三環節”構建高效率課堂為重點,以提升教師素質和教研能力為保障,以全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探究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強化質量意識,改革意識和規範意識,與時俱進,努力構建良好的教育環境,促進全鎮教育教學工作的快速高效發展。

二、工作重點:

1.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素質

(1)積極參加學校和上級組織的各種學習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學習。

(2)組織教師業務學習,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2.加強教師新課程培訓,確立新理念

(1)數學課程理念: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

(2)數學學科理念:數學有助於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力能的發展。

(3)數學學習理念: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4)數學教學活動理念: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5)教學評價理念: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關注學習水平,更要關注學習中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3.定期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研討活動,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互相交流學習與教學工作經驗。

4.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領會教材編者的意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別是一至五年級教材,要根據新課標理念,重新組合,體現出數學與生活的緊密關係。

(2)改進課堂教學,努力體現新理念,課堂是學生煥發活力的地方,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放手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加強教研組建設,開展課題研究和教研活動。

(1)開設教研課,組織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上示範課,認真聽課和評課,要求全體教師多學習、多交流、多反思、多總結。

(2)做好教師的業務、備課規範檢查,每月進行一次重點項目檢查。

(3)落實“教學檔案”的實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學期將對各個班級學生進行口算達標測試及口算比賽,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提高。

(4)開展課題實驗活動,並做好實驗記錄。

數學計劃4

一、年級段總目標:

(一)、數與代數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並理解簡單的數量關係。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繫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數感;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應減少單純的技能性訓練,避免繁雜計算和程式化地敍述"算理"。

具體目標

1.數的認識

(1)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

(3)能説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4)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並能進行估計。

(5)能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2.數的運算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2)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會口算百以內的加減法。

(3)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5)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3.常見的量

(1)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2)能認識鐘錶,瞭解24時記時法;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克、千克、噸,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4)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常見的量有關的簡單問題。

4.探索規律

發現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

(二)、空間與圖形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學習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一些方法,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

具體目標

1.圖形的認識

(1)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2)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等簡單圖形。

(4)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5)會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或圓拼圖。

(6)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辨認直角、鋭角和鈍角。

(7)能對簡單幾何體和圖形進行分類。

2.測量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千米、米、釐米的含義,知道分米、毫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4)指出並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3.圖形與變換

(1)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4.圖形與位置

(1)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在東、南、西、北和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三)、統計與概率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對數據統計過程有所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學中,應注重藉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應注重對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觀感受。

具體目標

1.數據統計活動初步

(1)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如數量、形狀、顏色)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在比較、排列、分類的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3)通過實例,認識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並完成相應的圖表。

(4)能根據簡單的問題,使用適當的方法(如計數、測量、實驗等)收集數據,並將數據記錄在統計表中。

(5)知道可以從報刊、雜誌、電視等媒體中獲取數據信息。

(6)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

2.不確定現象

(1)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換想法。

(四)、實踐活動

在本學段中,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教學時,應首先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與同伴合作、積極與他人交流,使學生增進運用數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信心,同時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

具體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

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本冊教材總目標:

1、引導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並能夠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物體的個數。

在學習100以內數的組成和數位、計數單位等概念的基礎上,掌握100以內數的寫法和讀法。引導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主動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測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

2、在數學活動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操作、抽象與概括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激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新意識與估算能力。

4、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體會加減運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5、在探索與交流中,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

6、能運用所學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引導學生認識人民幣。

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進率:1角=10分,1元=10角。能夠正確的數出面值較小的人民幣,能夠做簡單的一元幾角等於十幾角的換算,能結合生活實際做簡單的幾元加減幾元、幾元加幾角、1元幾角加幾角的計算。

8、在觀察和操作等活動中,培養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9、培養學生把人民幣的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的意識,培養學生估算的能力,教育學生要愛護人民幣,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

10、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商品的價格,根據自己所有的錢數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在活動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

11、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與發散性。

12、增加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為他們能夠學數學、愛數學創造條件,引導學生把所有的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

13、使學生能在現實的生活情境中,根據行、列確定並描述物體的位置。

14、在探索與交流物體位置關係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靈活運用所 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實踐能力。

15、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16、使學生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問題。

讓學生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學會豎式計算的方法。

17、藉助學生生活經驗,知道兩部加減法試題的運算順序。

18、在用加減法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時,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合作,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19、養成認真計算、自覺檢查的好習慣。

20、使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和平行四邊形,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能夠從不同的圖形中把上述圖形區別開來。滲透分類、對比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發展空間能力。

21、藉助情景對數據進行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決斷等統計過程有所體驗和感悟。

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感受統計的必要性,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養學生有序地觀察,有條理的思考,以及初步的推理、判斷等能力,初步學會有意識地從統計角度思考問題。

2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積累一些初步的實踐活動經驗,在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初步統計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三、【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認識100以內的數(9課時)

100以內數的數法 1課時

100以內數的組成、寫法和讀法 2課時

100以內數的順序 1課時

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1課時

多一些、少一些 1課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1課時

整十數加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 2課時

第二單元:加法和減法(一)(23課時)

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口算 4課時

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4課時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口算 4課時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 4課時

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口算 4課時

整理與複習 2課時

機動 1課時

第三單元:認識人民幣(4課時)

第四單元:實踐活動(一)(1課時)

第五單元:確定位置(1課時)

第六單元:加法和減法(二)(18)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 3課時

解決生活中的“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

的實際問題 3課時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 3課時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 4課時

加減法兩步計算試題 2課時

整理與複習 2課時

機動 1課時

第七單元:認識圖形 (6課時)

第八單元:統計和可能性(3課時)

第九單元:實踐活動(二)(1課時)

第十單元:總複習 (5課時)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一”與“十”以及"十"與“百”之間的關係,建立數位概念,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數法、寫法、和讀法。

2、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比較熟練的計算;

學會解答常見的加減法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以及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培養學生把知識應用於實踐的意識和能力。

4、掌握橫看為“行”,豎看為“列”,從“行、列”兩個維度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5、體驗到生活中需要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並能正確口算、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和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進位、退位)。

6、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和平行四邊形。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實際情境中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

(二)教學難點:

1、一個一個的數,幾十九後面是多少;

學生口中數的數與物體的實際數量相對應。

2、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口算及求“相差”“被減數”“減數”的實際問題。

3、説出幾元幾角化為幾角,或由十幾角聚為幾元幾角的想法。

在人民幣的加減法計算中,需要先計算在化聚的式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想買的商品填表,能夠説明需要付多少錢,應找回多少錢,這需要觀察、填表、計算等多種能力的綜合運用。

4、根據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觀察角度與順序表述物體的位置,感受物體位置的相對性。

5、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進位、退位)及理解“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

五、教學進度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加強學生的書寫整潔,要求美觀大方、規範整潔,筆畫清楚。

用好每節課,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穫。

2、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開展多種形式的複習,儘可能設計一些生動活潑的練習內容,採用多種活動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要重視想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們感到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待養成。加強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重在教方法,並在實際的練習中加以應用。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增加練習題目的靈活性,建立知識間的聯繫,及時歸納總結,進行梳理。教學內容要全面到位。多進行變式練習。同時要不斷將較為重要的知識加以複習鞏固,掌握紮實。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在複習中,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安排不同層次的練習,一般的學生要保證基本要求做一些基本形式的練習,比較優秀的學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練習。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還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使所有學生通過複習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4、每天堅持早、午檢時間做口算,提高計算能力。

數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新學期的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以學校三年發展規劃為導向,以教師成長促進學校發展為目標,以校本教研為突破口,以課堂教學“五還”為研究的抓手,打造一支個性鮮明、團結協作、充滿智慧的研究型教師團隊,塑造善於思考、勇於實踐,具有較高數學素養的學生羣體,構建動態生成、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

二、主要工作

(一)常規工作“日常化”

1.健全集體備課制度,以備課組為單位,關注日常教學,重視課後聊天式的學習研討,重點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及時反思實踐過程中的得與失。

每週舉行一次集體備課,做到“四定”:定專題、定中心發言人、定時間、定地點。根據行事曆的時間安排進行有專題的集體備課(學習“新基礎教育”理論;根據教材內容結合“新基礎教育”的基本理念研究一些基本課型。)

2.推行隨堂聽課制度,發揚門户敞開,隨堂聽課的優良傳統,積極開展備課組內的相互聽課、備課組與備課組之間的交叉聽課、以教研組為單位的中心組的聽課等活動,共同研究真實的數學課堂,課後進行自評與他評,在互動的過程中提升教師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逐步改變教師內在的一些觀念。

3.建立學習沙龍制度,認真讀好“新基礎教育”的三本書,定期舉行讀書沙龍活動,交流讀書心得,初步瞭解相關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導教師逐步用“新基礎教育”理論來指導實踐;

提供對話交流的平台,針對“新基礎教育”的學習進行各種形式的專題研討,充分利用華師大專家組理論引領和共同體的信息交流,及時瞭解新基礎教育的研究動態,確定數學專題研究的方向。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基地學校的系列活動和各級各類的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

4.加強常規管理制度,每月25日左右進行常規檢查(包括教師的備課、反思、學生的作業。

)主要由學科主任、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負責。每個學期舉行期中、期末的質量檢測,對考後情況進行質量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指導下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根據教材內容的變化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基礎達標體系,每個年級每學期確定一項單項小型競賽。

5.改革考核評價制度,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考核評價上作進一步的調整,評價目標更加多元化,綜合運用筆試與面試等方式,口算、筆算、操作等考核方式,在平時的教學中逐步滲透,以減輕期末考試時學生的壓力。

(二)研討活動“專題化”

研究過程不走過場,不搞形式主義,活動的設計與推進考慮可行性與實效性。研討活動以“新基礎教育”的理論為依據,以課堂教學“五還”為研究為抓手,以全體教師的積極主動參與為準則,實實在在地在課堂實踐中感悟“新基礎教育”的基本理念。

(三)教師發展“自主化”

1.自主選擇——小課題的研究

老師們可以選擇自己教育教學實踐中感興趣地問題,或教學中遇到的困難,自主選擇,確定小課題,進行課堂教學研究。  具體操作如下:個人自主申報,自由組合,認真作好過程記錄,學期末進行課題展示與交流。各小課題的研究做到“四重”要求:重研究、重過程、重實效、重積累。

2.自主發展——業務素養的提升

(1)積極參加常州市組織的青年教師素質比賽活動

(2)在反思中成長

30週歲以下的教師每週有一篇至少有質量的教學反思;35週歲以下的教師每月至少有一篇有質量的教學反思;40歲以下的教師每學期至少有一篇有質量的教學反思。

(3)及時總結,撰寫論文

在學習理論、開展教改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4)同伴互動,取長補短

各備課組成員互相聽課,每人每學期至少聽課20節。每人每學期至少上研究課1節(包括備課組內研究課)。

數學計劃範文集錦5篇大全

標籤: 多篇 數學 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3rm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