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小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國小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國小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綜合實踐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因此四年級綜合實踐課程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有效的實踐方法,讓學生真正得到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新課程健康、快步的發展。那麼教學工作計劃怎麼制定呢?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關於國小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國小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一)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通過實踐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國小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有關學科活動(環保教育、安全教育、創新教育、法制教育、時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開發社區資源,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注重學生體驗的獲得,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目標要求

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生活,運用其所學知識,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究知識,親身體驗實踐活動中 的苦與樂,激發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學生探索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並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活動內容

選擇和組織以學生為核心,主要圍繞三條線索開展活動:

①學生與自然的關係

②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

③學生與自我的關係。範圍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

四、實施要點

1、學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動。

(1)説説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角色。

(2)簡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3)經常保持個人整潔,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並能維護學校的秩序與整潔衞生。

(4)經常參加洗衣、做飯、洗碗、整理打掃房間等家務勞動。

(5)懂得一般生活禮儀及平常相關表現。

(6)瞭解自己與家庭、社區環境的關係,並能説出自己的角色。

2、社區服務實踐活動。

(1)體會參加社區服務的意義,撰寫心得體會

(2)瞭解自己所在社區鄰里的情況,開展適宜的鄰里交往與鄰里服務及社區服務。

(3)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和他人。

(4)瞭解認識相關社會行政機構及其功能,瞭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和重要性。

3、户外休閒與探索活動。

(1)觀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2)計劃適合學生的户外休閒活動,並逐步學習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際關係與溝通活動。

(1)述説自己與家庭人溝通的方式,體驗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説出自己與他人相處的經驗、體會。

(3)參加各種團體活動,瞭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樂於表達自我並願意與人溝通,養成互相關心與遵守紀律的習慣。

5、環境教育活動。

(1)觀察家庭與學校周邊的環境,瞭解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2)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害,討論如何保護和改善環境。

國小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二)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指導,在學習濱城區《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的問題與建議》的基礎上,結合我校課程建設,圍繞“三條線、四大領域及非指定領域”的課程內容,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推進課程改革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二、班級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65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32人。該班總體情況良好,班內大多數同學學習態度端正,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每個孩子都活潑可愛,有着很強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他們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慾強。但也有些學生學習懶散,上課紀律差,這就要我們教師多花點心思在這些學生身上。

三、活動內容:《誠信,我做起》、《保護眼睛,防止近視》、《低碳生活從我做起》《歡歡喜喜中國年》

四、活動目標:

1、通過《誠信,我做起》活動課的開展,以達到幫助學生理解誠信的內涵,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激發學生從小樹立誠信意識,將誠信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2、通過查閲資料,請教家長,老師知道用眼衞生的習慣,合理膳食可預防近視的原因,以及做眼保健操的好處,總結實踐收穫,並提出《保護眼睛,防止近視》的倡儀書,指導低年級同學進行用眼衞生。

3、知道低碳以及低碳生活的概念,提高在現實生活中實踐低碳生活的能力;

培養學生調查統計、參觀、蒐集和分析處理資料、撰寫研究報告的能力。瞭解倡導和實踐低碳生活的意義;激發學生主動宣傳和實踐低碳生活的熱情,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

4、通過《傳統節日》活動課的開展,使學生能正確認識文化的全球化,使學生更加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激發學生探究傳統節日的研究興趣。使學生了解關於節日的基本知識,培養他們勇於實踐,敢於探索的科學研究精神。

5、通過學生親身實踐,學會在實踐中探究,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的意識,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培養學生通過圖書和上網等渠道收集有關信息,並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簡單加工處理的能力。通過小組自主參與活動,用科學的方法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使學生學會分享共同的勞動成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五、教學措施:

1、注意加強現場教學,教師要認真備課,選好地點,通過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操作示範,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並注意提供學生更多自己探索的機會。

2、加強與社會和學生家長的聯繫,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到校外參觀調查,既開闊學生視野,又在活動中培養實踐能力。

3、採取集中課時和分散課時,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式安排綜合實踐活動。

4、注重組織好活動,注重過程,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變化和表現,做好活動過程、結果的記錄。

5、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

6、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用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

國小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三)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基礎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常州市教育局《關於在全市省級實驗國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研究工作的通知》為指導方針,深入學習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相關理論和典型案例,積極開展以體現學生個性化學習、突出活動課程特色為宗旨的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實踐、思考和創造中生動活潑地發展。

(二)理論基礎

1、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實際

首先,活動項目、活動主題或活動課題的確定,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學生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鮮活的活動主題、項目或課題。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或課題要儘可能由學生從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來自主提出,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活動項目要貼近社區和社會現實,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及信息技術教育的主題或項目要克服以往那種以“課文”的形式呈現的方式,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活動項目。

第二,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自然情境和社會情境,或特定的活動場所(如勞動基地、勞動教室等)中開展調查、考察、參觀、訪問、實驗、測量、勞動、服務等實際的活動。

第三,在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結階段,要引導學生聯繫個體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生存的環境和社會現實來總結、反思,獲得實際的體驗,深化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認識。

2、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係

第一,學生要形成問題意識,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第二,學生要善於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

第三,在課題的展開階段,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組織方式。

第四,在課題的探究過程中要遵循“親歷實踐、深度探究”的原則,倡導親身體驗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持續、深入地探究,防止淺嘗輒止。

3、恰當處理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與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的生成性目標、生成性主題的關係

4、把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師生學習方法説明

(一)活動前

1、瞭解每個學生及其家庭、地區的實況,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以此為設計活動的基礎。

教師應備每個學生的詳細資料。

2、按課程標準和學生的需要、地區特點等制定學期單元計劃。

考慮課時安排、內容的選擇和平衡、廣度和深度,注意各單元之間、單元中各活動之間、學期學年的活動之間,以及活動課程與其它學科的聯繫和整合,讓活動具有連續性和發展性。

3、制定活動教案和能照顧個別差異的指導計劃,特別是考慮如何幫助每個兒童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促使他們積極地參加進去,讓原有水平不同的兒童都能通過活動得到各自應有的發展。

4、創設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主要利用學校、班級的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刺激的、能激發好奇心的、能自由遊戲、開展活動的空間,讓學生生活其中能體驗人際交往、同伴合作的樂趣,感受自然季節的變化,環境中的設備、教室裏的安排、佈置等應當考慮多功能性、變化性、發展性,有利於學生重組合、再創造。

(二)導入活動

1、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興趣。

2、引起學生對其生活的地區、周圍環境的關注,擴展學生的視野。

3、引發學生討論、自主選擇、決定活動計劃。

4、創設學生能自我選擇的、表現個性的機會(如自由選擇活動的主題、內容、同伴、材料、方式、創設不同的活動區、興趣組等)和計劃有吸引力的活動。

(三)活動中

1、尊重學生自主性、創造性,保障學生的參與權。

讓活動課成為不是老師叫學生做什麼,而是學生主動想做什麼的課程。

2、注意觀察學生各種反應,隨時調整環境,提供必要的幫助,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但決不妨礙他們自由地嘗試和利用自己的經驗。

3、和學生一起活動,但不是學生活動的支配者,指揮者,而是他們的支持者,合作者。

4、對學生的活動儘可能多地給予鼓勵、讚揚、肯定、積極的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牢記每個學生都有長處,讓學生儘可能多地體驗到成功感、滿足感,發展自信心。

5、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認同、相互學習、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團結合作,幫助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發現同伴的長處與自己的不足,獲得合作、協商、對話、分享、尊重他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等待人處事的技能和能力。

6、引導學生採用多樣化的活動方式(觀察、調查、製作、實驗、操作等)、多樣化的表現方式(語言、圖畫、音樂、動作、表演、作文等)、多樣化的活動方式(集體、小組、個別等),重視科學方法的學習。

7、引導學生活動不斷延伸和擴展,與家庭、社區結合,與各學科結合,向縱深發展,不淺嘗輒止或半途而廢。

8、保證活動的安全。

(四)活動後

1、積極的評價,重視活動的過程,重視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的主動性、創造性、參與意識等。

2、引導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

3、評價與指導一體化。

4、鞏固兒童的實踐態度,鞏固其獲得的知識、技能、能力等,並進一步促使其發展。

幫助學生舉辦成果展示會、推廣或利用成果等。

5、與學生一起分析討論活動的成敗,制定或修改下一步的計劃等。

6、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環境,調整活動形態或組織形式,調整活動計劃、內容、材料等。

四、實施措施

(一) 總體規劃、協調部署活動的開展。

學校設立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配備了具有強烈責任心和一定創新精神的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學習研討,並在期初推出三類相互銜接的計劃,即“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以及“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開展活動時,由教導處、大隊部等部門協調安排,統籌兼顧。

(二)自主科學地組織活動開展。

1、活動實施自主化。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開發與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我們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例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活動的目標、內容、方式、時間、地點、以及指導老師,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方式。

2、組織形式靈活化。

首先是指從時間上來説,或安排在課表計劃內,或在放學後,或在週六上午;從空間上看,或課堂、或校內、或校外,走出校園,不一而足。從組織方式來看,可以是個人獨立探究、小組合作探究,也可以是跨班級、跨年級合作。

3、課時安排彈性化。

彈性課時制意味着將每週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例如,可以將每週的時間集中在一個單位時間使用,也可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據需要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等等。

五、具體內容

九月份:

1、學習有關綜合實施活動的理論,並制定學期實驗研究計劃,完善方案。

2、設計年級組計劃及班級方案。

3、開一次講座,內容是《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策略》以及《綜合活動資源包的合理使用》

十月份:

1、各班按計劃開展活動。

2、對綜合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共同探討,共同研究,以便提高課題的研究。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計劃開展活動,學校組織檢查。

十二月份:

1、研究如何認真辦好活動成果的展板。

2、學生總結匯報交流活動,以及學生活動成果的展示。

3、負責各課題的老師上一節成果彙報課。

4、各班上交案例、論文、活動總結(反思)及學生活動過程的資料。

一月份:

1、總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撰寫專題總結,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774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