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心理疏導工作方案【精品多篇】

心理疏導工作方案【精品多篇】

心理疏導工作方案【精品多篇】

心理疏導工作方案 篇一

中國小復學復課正在穩步有序推進。為進一步加強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減少疫情對學生可能造成的心理問題和負面影響,幫助廣大中國小生更好地適應新學期學習和生活,現就進一步加強我市春季復學後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明確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個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對提高中國小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意義重大,是推進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校要充分認識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意義,將其擺到教育工作突出位置,尊重和關愛每一名學生,營造良好的學校和班集體氛圍,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和諧温暖的成長環境。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理論和方法技能,進一步強化生命教育,普及心理常識,增強學生調節心態、調控情緒、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積極樂觀、自尊自信、堅韌頑強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二、多措並舉,進一步做好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儘快做好疫情後學生的心理“復位”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衝擊,不少學生產生了焦慮、煩躁、失眠、恐慌等情緒。新學期初始,受兩個多月的居家生活和學習影響,學生對在校學習和生活也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復學以後,加強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學生的心理“復位”,是擺在所有學校面前的一件要事。開學後,各中國小校要做好以下三件工作:

一是迅速成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德育校長任副組長,學校專兼職心理老師、行政人員和班主任共同參與,制定學校心理健康工作計劃並明確分工和職責。

二是全面瞭解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構建家長、班級、年級、學校四級聯動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通過班會、課堂觀察、談話、問卷等多種渠道全面瞭解學生的身心狀況,準確把握學生對疫情的恐慌、對學業的焦慮、對開學後自身健康的擔憂等真實心理需求,集中商討應對舉措。

三是針對教師和學生分別開展一次新學期心理健康專題輔導,組織全體教職工開展防疫心理輔導和危機干預培訓,提高其觀察與識別學生心理行為變化的能力,建立全員教職工參與的心理輔導體系,正確應對學生可能出現的不良心理狀態;

組織學生結合疫情防控開展生命教育,幫助廣大學生調整心態,珍愛生命,樂觀向上,直面挫折。要以班級為單位開展重大疫情危機下心理調節活動主題班會或團體心理輔導,面向因疫情或其他原因導致不良心理狀況的學生開展個別心理輔導,對面臨升學壓力的九年級、高三學生及家長開展心理輔導,對貧困、留守、殘疾、單親等困境學生給予重點關愛,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心態,提升心理健康素養。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普及。學校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班級管理和學科教學全過程,積極引導教師在各學科教學中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充分預估假期網絡教學可能給學生學業帶來的短期困難,本着關愛、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心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節奏,注重挖掘學科體系中藴含的心理要素,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之中。班主任在班級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注重運用心理學知識,構建良好的班級心理環境,關注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學習成長、制度文化等要素建設,定期召開心理健康班會課,對特殊學生羣體開展經常性談心活動,給予必要的關愛。學校要樹立正確的宣傳輿論導向,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網絡、微信、校刊、櫥窗、板報等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積極開展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與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珍視生命、熱愛家人、愛國愛民的意識,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心理氛圍,引導師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積極心態。

3、提升學校心理輔導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學校要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揚中市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揚教辦〔2016〕50號)文件要求,進一步加大心理健康輔導室建設力度,規範和加強心理輔導室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為開展團體輔導和個別輔導提供硬件保障。要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列入學校課程計劃,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中每兩週安排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通過加大教育教學管理力度,確保課程實施到位。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將各類有益於中國小生身心健康的文體娛樂活動和心理素質拓展活動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社會現實中積極向上的鮮活素材,拓寬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可通過團體輔導、素質拓展、問題辨析、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方式,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和成長中出現的困惑,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開展心理輔導必須遵守職業倫理規範,在學生知情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嚴格遵循保密原則,保護學生隱私,謹慎使用心理測試量表或其他測試手段,不得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試,防止出現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傾向。

4、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各校要明確至少一名具有一定專業基礎的老師擔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指導全校課程開設、活動開展、人員排查、心理輔導和危機干預工作。要組建以具備國家心理諮詢師資質和鎮江市心理健康教育初、中、高級教師,優秀班主任為主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組,定期開展教研活動,集中研討課程教學、活動組織和重點生輔導等工作。要積極創造條件,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專題培訓,提升教師專業指導能力,全面提升學校心理健康工作水平。要高度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關心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狀況,從實際出發,採取措施,減輕教師過重的精神和心理壓力,指導教師學會心理調適,增強覺察能力、應對能力和指導能力。

5、逐步構建完善的校園心理危機預防及干預體系。各校要制定校園心理危機預防及干預方案,認真排查師生員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公佈輔導教師名單、輔導時間、心理熱線及在線答疑平台等信息,建立特異師生心理健康管理檔案,積極主動與教師家屬或學生家長進行及時溝通。對個別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或發現其他需要轉介的情況,應及時識別和危機干預,轉介到其它專業心理諮詢機構或醫學心理診治部門,並建立跟蹤反饋制度。對危機事件發生的高危羣體、高危時段進行提前預警,提高應對校園危機事件的主動性、系統性和科學性,減少和避免各種不利因素對師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

三、多方聯合,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良好氛圍

建立家校共育關愛心理健康協作機制,學校要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成人觀和成才觀,利用多種渠道向家長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為家長提供促進孩子健康發展的具體方法,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教育方法,為學生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要充分爭取市文明辦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市衞健委、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團市委、市婦聯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或高校優質資源和力量,定期邀請專家入校宣講,入校指導,全面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為廣大中國小生安全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心理疏導工作方案 篇二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刻認識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按照《精神衞生法》、《健康中國20xx規劃綱要》、《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等法律規劃政策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預防為主、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強化各級黨政機關和部門協作,建立健全服務網絡,加強重點人羣心理健康服務,探索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規範管理措施,探索總結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切實可行和紮實有效的方法路子。

二、工作目標

按照上級要求,20xx年底前,建立健全全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將心理健康服務融入社會治理體系、精神文明建設。建立健全黨政領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搭建社會心理服務平台,將心理健康服務納入創建健康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態失衡、行為失常等導致的極端事件明顯下降。具體工作指標包括:

1、廣泛深入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公眾心理健康意識和素養明顯提高。城市、農村普通人羣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分別達到80%、60%。

2、依託鎮村、社區等場所,普遍設立心理諮詢室或社會工作室,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以鎮村、社區為單位,心理諮詢室建成率達到80%以上。

3.80%以上的中國小要設立心理輔導室,100%高等院校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有條件的學校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

4、各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新經濟組織等通過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或購買服務等形式,為員工提供方便、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

5、加強特殊人羣心理疏導和嚴重精神障礙綜合服務。對60%以上的特殊人羣進行個性化心理疏導。嚴重精神障礙規範管理率達到90%以上,居家患者社區康復參與率達到60%以上。

6、利用各種資源,建立24小時公益心理援助平台,組建心理危機干預隊伍。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心理科門診。培育發展一批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和社會組織,為大眾提供專業化、規範化的心理健康服務。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大眾心理健康科普宣傳

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協作,採取多種宣傳手段和宣傳渠道,使“每個人都是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幸福生活離不開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造福個人、造福家庭、造福社會”、“心身同健康”等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在電台、電視台、報刊、雜誌、互聯網(門户網站、微信、微博、手機客户端等)媒體開通心理健康節目或專欄,廣泛宣傳心理健康科普知識。積極組織開展心理健康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機關等活動,認真開展心理健康公益講座,在公共場所設立心理健康公益廣告和宣傳欄。全區所有鄉鎮、社區、村設立健康教育活動室,主動向居民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傳資料,鼓勵引導志願者積極參加科普宣傳、熱線諮詢等志願服務。

(二)掌握社區居民心理需求並提供針對性服務

由區政法委負責,區鄉兩級建立社會心理服務中心。臨河區社會心理服務中心設在區政法委,鄉鎮、社區、村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場所,暢通羣眾訴求反映渠道,及時瞭解和掌握社會心理需求。各級社會心理服務中心要建立社會心態監測預警工作機制,將社會心態作為社會治安形勢研判、動態監測的重點內容,開展社會心態預測預警,及時發現、疏導社會不良心態,防範、化解和降低社會風險。在心理服務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網格管理人員會同政法、衞健、公安、民政等部門人員,對轄區居民摸排各類矛盾問題,並進行及時疏導化解。充分發揮心理學研究會等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和心理服務工作者在矯治幫扶、心理疏導等方面優勢,進一步完善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機制,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務。鼓勵婚姻登記機構、婚姻家庭糾紛調解組織等積極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對老年人、婦女、殘疾人等重點人羣,鼓勵各地充分利用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婦女之家、殘疾人康復機構等,通過培訓專兼職社會工作者和心理服務工作者、引入社會力量等多種途徑,為空巢、喪偶、留守老年人,孕產期、更年期、家庭暴力婦女,流動、留守兒童,殘疾人及其家屬等提供心理輔導、情緒疏解、家庭關係調適等心理健康服務。

(三)普遍開展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做好經費保障,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發展性心理輔導和心理支持,提高師生自我情緒調適能力。各級各類學校要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融入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建立以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職教師為骨幹,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學前教育機構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開展以學生家長為主的育兒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發現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中國小校要設置心理輔導室,積極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培養中國小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可持續發展。高等院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開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重視提升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和自殺預防,開展心理危機干預等。特殊教育機構要結合聾啞、智障等特殊學生身心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心理品質。針對遭受欺凌、校園暴力、家庭暴力等情況的學生,各級各類學校要密切與社區聯動,及時瞭解情況並提供心理創傷干預。針對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等,學校除提供一般性心理健康教育外,還要與家庭、社區攜手,及時給予必要的心理輔導。各級各類學校要給合本校師生特點,對教師開展適宜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諮詢輔導等,定期對教師開展心理評估,根據心理評估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心理疏導工作。

(四)積極開展職員工心理健康服務

全區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員工心理援助計劃和保障員工身心健康的措施。20xx年底所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開設心理健康諮詢室或輔導室,20xx年上半年所有企業、新經濟組織開設心理諮詢室或輔導室,並依託黨團、工會、人力資源、醫務室等建設心理健康服務團隊,或通過購買專業機構服務的形式,對員工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定期舉辦自我成長、婚姻家庭、親子關係、職場人際關係、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公益講座,提升員工自尊自信水平,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調適方法和抑鬱、焦慮等常見心理行為問題的識別方法。通過員工心理測評、訪談等方式,及時對有心理問題的員工進行有針對性地干預,必要時聯繫專業醫療機構治療。

(五)重視特殊人羣心理健康服務

健全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幫扶體系,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消除對特殊人羣的歧視,幫助特殊人羣融入社會。區政法、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門要高度關注流浪乞討人員、“三無”人員、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社區服刑人員、吸毒人員、易肇事肇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羣的心理健康。定期舉辦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加強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提高其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預防和減少極端事件發生。20xx年底,區政法委要根據行業特點,在社區矯正中心等設立心理服務機構,配備專業人員,成立危機干預專家組,對系統內人員和工作對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評估和心理訓練等服務。依託市級精神衞生專業機構,舉辦心理輔導與諮詢服務培訓班,加快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基層綜合管理小組的作用,結合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健全特殊人羣心理溝通機制,利用綜治信息系統平台優勢,有效整合相關信息資源,開展分析研判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和掌握有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羣及突發事件苗頭,制定分級管理疏導方案,消除心理問題引發的各類不穩定因素。對有勞動能力者積極提供就業引導,提升其適應環境、重返社會的能力。

(六)推進心理危機人羣的干預服務

依託精神衞生中心12320心理援助熱線,婦聯12338服務熱線等,廣泛開展心理援助線上服務。重視加強心理援助平台建設,充分利用網絡、公眾號等提供公益服務。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形式宣傳,擴大心理援助平台的社會影響力和利用率。20xx年上半年成立轄區心理危機干預隊伍,每年開展專項培訓和演練。在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發生時,立即組織開展個體危機干預和羣體危機管理,提供心理援助服務,及時處理急性應激反應,預防和減少極端行為發生。在事件善後和恢復重建過程中,對高危人羣持續開展心理援助服務。

(七)為心理行為問題人羣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20xx年底,區人民醫院要對軀體疾病就診患者提供心理測評服務,各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在20xx年底前全部開展身體疾病患者心理測評服務,為有心理行為問題者提供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等服務。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要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有需求的簽約家庭開展心理疏導。婦幼保健機構要將心理健康服務融入孕前檢查、產後訪視、孕婦課堂、兒童保健等工作中。

(八)促進常見精神障礙人羣心理治療服務

20xx年底,區人民醫院要設立心身醫學科或心理科,對全體醫務人員進行臨牀心理知識培訓,對常見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進行識別和轉診。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要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常見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早期識別能力。精神衞生專業機構要加強臨牀心理學科建設,開設心理治療門診,引進心理學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患者提供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服務。精神衞生專業機構要加強與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合作,指導其每年兩次在鄉鎮、社區、村開展抑鬱、焦慮、老年痴呆等常見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科普宣傳,對轄區老年人開展心理健康評估和隨訪管理,推廣老年痴呆適宜防治技術。

(九)強化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綜合服務

20xx年底前,政法、衞健、公安、民政、殘聯、鄉鎮、街道辦等單位要建立健全精神衞生綜合管理小組,多渠道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日常發現、登記報告、隨訪管理、危險性評估、服藥指導、心理支持和疏導等服務。20xx年底,全區在冊患者治療率、精神分裂症治療率均達到80%以上。民政、人社等部門要做好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等制度的銜接,使貧困患者門診和住院醫療費用自付比例均不超過10%。認真落實國家民政部等四部門《關於加快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意見》,開辦多種形式的社區康復機構,為居家患者提供生活技能訓練、社會適應訓練、職業能力訓練等多種康復服務,居家患者社區康復參與率達到60%以上。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要對50%以上居家患者及家屬提供心理疏導服務。轄區所有精神衞生專業機構建立家屬學校(課堂),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家屬開展護理教育等相關知識培訓,對住院患者家屬進行心理安慰、心理輔導,患者出院時進行出院康復評估,經患者和監護人同意後可由醫院轉介到相應的社區康復機構進行康復和心理疏導服務;20xx年年底之前,建立綠色通道,患者在社區康復期間病情復發的,可通過社區康復機構向醫院快速轉介。

(十)加強各類心理服務機構建設

區、鄉鎮、社區、村三級綜治中心或衞生室、村(居)民委員會要普遍建立心理諮詢室或社會工作室,或安排專門場所供有關社會組織入駐開展心理諮詢服務。各級綜治中心及各級各類學校、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醫療機構、信訪接待場所等要加大心理諮詢室(社會工作室)建設力度,選擇相對安靜且方便進出的房間作為心理諮詢室,有專業人員提供服務。心理諮詢室環境佈置要體現人性化設計和人文關懷,配備諮詢椅或沙發等基本設施。有條件的單位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拓展心理諮詢室功能區域和相關配置,配備電腦、打印機、電話等辦公設備,心理測評系統等工具,沙盤類、繪畫類輔助器材,放鬆類、自助類器材等。

(十一)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專業隊伍建設

各部門、各行業要採取招聘心理學專業人才,或通過對現有工會幹部、醫務室醫生、社會工作者、網格員等進行心理學理論與技術培訓、選派進修等途徑,建立心理健康服務隊伍。學校和醫療機構在招錄教師、醫生時,要適當增加心理學專業畢業生比例。20xx年下半年,所有中國小校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20xx年下半年各類醫療衞生機構要將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和技能納入當地醫務人員繼續教育內容並進行考核,提升醫務人員心理健康服務意識和能力。20xx年底,區衞健委牽頭成立跨部門、跨行業的專家組,為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和工作指導。區政法委要引導和發動社區組織、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參與社會心理服務。鼓勵、支持和引導醫務人員、高校心理教師、心理專業學生、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者等加入心理服務志願者隊伍。各部門、各行業要加強對所屬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的培訓、繼續教育及規範管理,明確崗位要求,定期進行考評,嚴格實施獎懲。

(十二)多途徑支持開展心理健康服務

通過政策引導和項目支持,培育發展醫療機構、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和心理健康志願組織,為公眾提供專業化、規範化的心理健康服務。鼓勵精神衞生專業機構、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等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心理健康服務。20xx年底,我區要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建立全人羣覆蓋的網絡平台。根據服務對象需求,建立心理健康服務網站、心理自助平台、移動心理服務應用程序等,通過網絡平台向不同人羣提供針對性服務。區政法委、民政等部門要根據居民需求,確定適宜社會組織參與的項目,培育和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科普宣傳、心理疏導等服務。優先將心理健康相關機構納入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培育發展一批以心理健康服務為工作重點的社會組織。對於登記註冊的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社會組織,按照《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等規定加強管理和評估,並將評估結果作為其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重要依據。

(十三)規範發展心理健康服務

區政法委、人社局要會同有關部門,整合轄區社會心理服務資源,建立完善社會心理服務行業組織。引導和支持行業組織加強能力建設,20xx年底前完成對轄區現有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的摸底調查;研究制定規範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和人員的政策措施,對心理健康服務人員開展培訓、繼續教育和檢查督導,要求其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和倫理道德規範。利用行業組織形成行業共識、規範自律,建立健全基層心理健康機構、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學校心理諮詢中心、精神衞生專業機構合作機制,形成連續性的服務鏈條,實現共同發展。制定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登記、評價等工作制度,對社會心理服務機構進行考核評價,並適時將機構服務數量、質量等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

四、加大經費保障

積極爭取上級財政安排的專項補助資金。加大區、鄉兩級對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財政投入,保證心理健康體系建設宣傳、培訓、設施建設、政府購買服務等工作順利推進。建立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積極開拓公益性服務籌資渠道,探索社會資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務領域的政策措施,完善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保障政策和激勵措施,保障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有效落實。

心理疏導工作方案 篇三

為貫徹落實“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支持與服務工作,保障復學後全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幫助我校學生緩解和調整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引發的各類心理困擾,使得開學之後各項工作的有序、穩定進行。

二、組織部門

由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工作處)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中心具體負責,各學院協助,共同開展工作。

三、具體措施

(一)各學院監控可能出現的個體、羣體心理危機苗頭,及時向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小組報告,由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中心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中心和各學院共同開展心理危機幫扶庫重點關注學生回訪工作,預防與處理學生中相關的心理問題,防範心理危機,分情況、及時進行干預。

(三)提供心理諮詢服務。

1、網絡諮詢: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中心利用QQ為返校學生提供一對一的線上諮詢服務,或利用電子郵箱接收各類心理問題,為他們進行答疑解惑,儘可能減少疫情帶來的恐慌、焦慮情緒。

2、個體諮詢:學生返校後。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中心恢復一對一的個體諮詢服務,每次諮詢需提前通過QQ或前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中心進行預約,諮詢時長為每次50分鐘。

(四)心理健康知識推送。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中心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同心戰疫”系列科普文章,關注疫情防控期師生的心理狀況,針對疫情中可能出用現的焦慮、恐慌等情緒,提供有效的心理自我調適和常見心理問題應對的相關知識。

(五)返校前一週和返校後一週召開線上主題班會。由各學院各班班主任引導學生評估自己的身心狀態,明確復學之後生活與學習的目標,做好自我心理防護,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學習接納自己的情緒,進行自我鼓勵和肯定,堅定信心。

(六)朋輩心理互助工作對於在疫情期間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早發現、早報告和早干預學生的心理危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學院心理輔導員老師指導班級心理委員通過多種形式在班內開展朋輩互助活動。

1、及時掌握班級同學的身心健康狀況。充分發揮朋輩心理互助員的信息前哨作用,主動關注班級同學的心理狀況,發現異常立刻報告學院老師或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中心老師,以及時進行幫扶和干預。

2、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協助老師向同學們宣傳疫情防控期疾病防控知識和心理防護知識,提供權威的信息獲取渠道,輔助學校做好抗疫信息的健康教育工作。

3、開展心理互助工作。關心受疫情影響的同學的學習生活,主動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温暖,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協助老師開展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同學的幫扶工作。

四、學生返校後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及應對方法。

(一)根據疫情期間開通的心理援助熱線接聽情況,結合網絡在線諮詢服務梳理,瞭解到我校學生反映較多的心理問題如下:

1、認知困惑:注意力不集中、過度關注疫情相關報道、反覆思考疫情內容、過度在意身體變化等;

2、負性情緒:緊張、焦慮、恐懼、急躁、抑鬱、迷茫、憤怒、孤獨、悲傷、內疚、自責等;

3、行為異常:反覆消毒、反覆洗手、反覆測量體温、不敢開窗通風、不敢出門等強迫行為和衝動、急躁、懶散、過量煙酒等不良適應行為;

4、身體不適:失眠、多夢、胸悶、心慌、氣短、茶飯不思、腸胃不適、肌肉緊張或無力等軀體反應;

5、人際衝突:同學、舍友普遍處於負性情緒狀態,容易產生人際衝突;

6、出現疑似症:任何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似的症狀都“自我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即使檢查結果正常也不相信,惶惶不可終日。

(二)針對上述問題,可採用一些簡單的心理自助和疏導方法:

1、規律生活作息,建立適宜邊界。如果對生活日常難以集中注意力,對疫情相關的問題過度關注,會呈現出一定的注意狹窄狀態。這種狀態本身是人面對危險的求生反應,但如果長期持續會造成身心能量的耗竭,並伴隨持續的不良情緒。因此要保證飲食和睡眠,規律生活作息,在日常生活和關注疫情之間建立適宜的邊界,每天留出一小部分固定時間來,關注疫情,不讓疫情帶來的強烈體驗,過度干擾我們的正常生活。

2、正視疫情信息,保持理性客觀。疫情期間鋪天蓋地的信息,會使人隨之產生許多負性情緒,理性客觀地認識疫情信息可以幫助穩定情緒。要對接收到的疫情信息進行分類比較:謠言和不實報道往往具有來源不明、信息碎片化、誇大威脅性等特點,給人帶來負性情緒體驗;正規媒體的報道則來源清晰、措辭嚴謹、客觀中立,給人以穩定感。

3、適度開展活動,合理宣泄情緒。在活動受限的情況下,安排一些可以讓自己感覺平靜、專注、愉悦或掌控的活動,如聽音樂、看書、畫畫、工作等,讓自己從負面的情緒體驗中脱離出來。當覺察到自己產生負性情緒時,尋找合理的情緒宣泄途徑,告訴自己產生負性情緒是疫情期間的正常反應,允許自己表達脆弱,可以通過寫下自己的情緒體驗、找人傾訴、大聲唱歌、哭泣等方式宣泄自己的負性情緒。

4、學會身心放鬆、主動營造安全感。通過網絡學習呼吸放鬆、漸進式肌肉放鬆、想象放鬆、正念瑜伽等身心放鬆方法,或者通過按摩、泡澡、運動等方式,主動開展身心調適。無法預期的疫情風險會造成安全感的缺失,但可以通過積極關注環境中的安全信息來提升安全感,如:國家的有力應對、防控措施的有效隔絕、症狀的有效控制等。另外還可以通過下載學習強國、喜馬拉雅等音頻,來構建心理安全感。

5、保持人際交往,激發內在資源。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可以帶給我們安全感,可每日與家人朋友打電話或者發微信,交流內容主要是相互支持、鼓勵、傳播積極信息,避免傳播謠言、渲染威脅和傳播負能量。面對困境時,可通過回顧自己以往面對困境時的經驗,找到自己當時應對的方法和策略,以調動內在資源,提升應對能力,度過當前的難關。

6、適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如果心理問題難以自行調適,要主動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中心或專業機構求助,若出現嚴重心理問題建議去醫院就診。

(三)如果無意中接觸“新冠肺炎”疑似病人而被隔離後,可通過以下幾點心理應對措施進行調適:

1、運用冥想、調整呼吸等方法調整自己的焦慮;

2、可以學習一些預防病毒感染的知識,增強自身免疫力,做好防護;

3、運用網絡和家人、老師及朋友進行溝通交流;

4、利用14天自己獨處的時間做平日想做而沒能做的事,例如看書、看電視劇以及寫作;

5、靜下來思考這場疫情給你帶來的人生啟迪,包括對待健康、家庭、生活等問題的啟發;

6、通過QQ線上諮詢,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中心的專業老師求助,中心老師根據不同情況,分類進行干預及輔導。

心理疏導工作方案 篇四

一、充分認識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認知合理、情緒穩定、行為適當、人際和諧、適應變化的一種完好狀態。心理健康服務是運用心理學及醫學的理論和方法,預防或減少各類心理行為問題,促進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心理諮詢、心理疾病治療、心理危機干預等。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廣大人民羣眾幸福安康、影響社會和諧發展。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是改善公眾心理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心態穩定和人際和諧、提升公眾幸福感的關鍵措施,是培養良好道德風尚、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是實現我縣長治久安的一項源頭性、基礎性工作。

當前,我縣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期,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壓力不斷加劇,個體心理行為問題及其引發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一方面,心理行為異常和常見精神障礙人數逐年增多,個人極端情緒引發的惡性案(事)件時有發生,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險因素。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不健全,政策法規不完善,社會心理疏導工作機制尚未建立,服務和管理能力嚴重滯後。現有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和能力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羣眾的需求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加強心理健康服務能力迫在眉睫。

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開展社會心理疏導,是維護和增進人民羣眾身心健康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要把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工作作為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古浪的重要內容,作為預測預警預防公共安全風險的重要途徑。各地要從深化健康古浪建設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加強心理健康服務能力的重要意義,堅持問題導向,增強責任意識,自覺履行促進羣眾心理健康責任,加強制度機制建設,為實現健康甘肅、平安甘肅做出積極貢獻。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落實健康古浪、平安古浪建設戰略部署,強化政府領導,明確部門職責,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加強重點人羣心理健康服務,培育心理健康意識,加強心理健康人才隊伍建設,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羣眾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二)基本原則

——預防為主,以人為本。全面普及和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強化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意識,加強人文關懷和生命教育,消除對心理問題的偏見與歧視,預防和減少個人極端案(事)件發生。

——黨政領導,共同參與。進一步強化黨委政府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領導責任,加強部門協調配合,促進全社會廣泛參與,單位、家庭、個人盡力盡責。

——立足縣情,循序漸進。從我縣基本縣情和實際出發,將滿足羣眾需求與長遠制度建設相結合,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分類指導,規範發展。堅持全民心理健康素養提高和個體心理疏導相結合,滿足不同羣體心理健康服務需求,促進心理健康服務科學、規範、有序發展。

(三)基本目標

第一階段(20xx年—20xx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識明顯提高。各領域各行業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托幼機構、學校、社區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納入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重點人羣心理健康問題得到關注和及時疏導,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快建設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全面實施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網格化管理和簽約服務制度,網格化管理和簽約服務率達95%,90%以上的肇事肇禍患者接受個案管理服務;三級醫院均開設精神衞生科或心理諮詢室,全縣至少有一所醫療保健機構設有精神衞生科或心理諮詢室,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初步建成。

第二階段(20xx年—20xx年):全民心理健康素養普遍提升。符合縣情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心理健康服務網絡覆蓋城鄉,心理健康服務能力和規範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率顯著下降,常見精神障礙防治和心理行為問題識別、干預水平顯著提高,心理相關疾病發生的上升勢頭得到緩解。

三、大力發展各類心理健康服務

(一)全面開展心理健康促進與教育。要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提高公民心理健康素養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對促進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結合“世界精神衞生日”、“世界睡眠日”及心理健康相關主題活動等,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宣傳部門要創新宣傳方式,在充分運用傳統媒體進行宣傳的同時,要廣泛運用網絡、微信、微博、手機客户端等新媒體平台,深入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弘揚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養,培育良好社會心態。文广部門要充分利用報紙、書刊、廣播、電影電視、動漫等多種羣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創作多種形式的文化影視影像作品,倡導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現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識。各類媒體在報道心理健康知識與相關事件中,要注重科學性、適度性和穩定性,要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輿論氛圍,要倡導“每個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引導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調適情緒困擾與心理壓力,有意識地預防不良心態,保持內心平和。(縣衞計局、縣委宣傳部、縣文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積極推動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服務。充分發揮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引導和支持作用,幫助公民促進個性發展和人格完善,更好地進行人生選擇,發展自身潛能,解決生活、學習、職業發展、婚姻、親子、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困擾,預防心理問題演變為心理疾病,促進和諧生活,提升幸福感。倡導大眾科學認識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疾病對健康的影響,將提高心理健康意識貫穿終生,逐步消除公眾對心理疾病的病恥感,引導心理異常人羣積極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和治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專業心理健康服務機構要主動發現心理疾病患者,提供規範的心理疾病診療服務,減輕患者心理痛苦,促進患者康復。(縣衞計局負責)

(三)重視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工作。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評估、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精神科治療等銜接遞進、密切合作的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服務模式,重視和發揮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機干預預案,將心理危機和心理援助納入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加強心理危機干預和援助隊伍的專業化、系統化建設,組建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定期開展心理危機干預知識培訓和演練。依託綜治辦,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強網格化服務管理,充分運用各種資源做好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工作。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立即開展有序、高效的個體危機干預和羣體危機管理,重視自殺預防。在事件善後和恢復重建過程中,依託各地心理援助專業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志願服務組織和心理援助熱線,對高危人羣持續開展心理援助服務。(縣衞計局牽頭,縣綜治辦、縣民政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重點人羣心理健康服務

(一)普遍開展職業人羣心理健康服務。各機關、企事業和其他用人單位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實施員工心理援助計劃,定期為員工提供心理健康宣傳、心理評估、教育培訓、諮詢輔導等服務,傳授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調適方法和抑鬱、焦慮等常見心理行為問題的識別方法,為員工主動尋求心理健康服務創造條件。對處於特定時期、特定崗位、經歷特殊突發事件的員工,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援助。(各部門分別負責)

(二)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學前教育機構應當關注和滿足兒童心理髮展需要,保持兒童積極的情緒狀態,讓兒童感受到尊重和接納。特殊教育機構要針對學生身心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心理品質。中國小校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可持續發展。共青團等組織要與學校、家庭、社會攜手,開展“培育積極的心理品質,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心理健康促進活動,提高學生自我情緒調適能力,尤其要關心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為遭受學生欺凌和校園暴力、家庭暴力等兒童青少年提供及時的心理創傷干預。(縣教育局牽頭,縣民政局、團縣委、縣殘聯、縣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關注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殘疾人心理健康。各鄉鎮人民政府、城關街道工委及有關部門尤其是老齡辦、婦聯、殘聯和基層組織要將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殘疾人心理健康服務作為工作重點。充分利用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協會、婦女之家、殘疾人康復機構、基層殘疾人協會、有資質的社會組織等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通過培訓專兼職社會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引入社會力量等多種途徑,為空巢、喪偶、失能、失智、留守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心理輔導、情緒疏解、悲傷撫慰、家庭關係調適等心理健康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適當擴展老年活動場所,組織開展健康有益的老年文體活動,豐富廣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在老年人生病住院、家庭出現重大變故時及時關心看望。加強對孕產期、更年期等特定時期婦女的心理關懷,對遭受家庭暴力等心理創傷的婦女及時提供心理援助。加強對流動、留守婦女和兒童的心理健康服務。鼓勵婚姻登記機構、婚姻家庭糾紛調解組織等積極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發揮殘疾人社區康復協調員、殘疾人專職委員、助殘社會組織作用,依託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廣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為殘疾兒童家長、殘疾人及其親友提供心理疏導、康復經驗交流等服務。通過開展“志願助殘陽光行動”、“鄰里守望”等羣眾性助殘活動,為殘疾人提供心理幫助。護理院、養老機構、殘疾人福利機構、康復機構要積極引入社會工作者、心理諮詢師等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縣民政局、縣衞計局、省婦聯、縣殘聯、縣老齡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重視特殊人羣心理健康服務。健全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幫扶體系,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消除對特殊人羣的歧視,幫助特殊人羣融入社會。注重運用社會公安綜合治理信息系統等,做好特殊人羣社會心理預警、相關信息採集、重點摸排等工作,加強與特殊人羣的溝通了解,及時掌握其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人文關懷和跟蹤幫扶,築牢預防違法犯罪的“社會心理防線”。綜治、公安、司法、民政、衞計等部門要高度關注流浪乞討人員、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社區服刑人員、社會吸毒人員、易肇事肇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羣的心理健康。加強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提高其承受挫折、適應環境能力,要把社會情緒、社會心態等情況作為社會治安形勢整體研判,動態監測的重點內容,定期開展分析研判,對有關問題提出整辦建議,及時消除化解影響公共安全的矛盾糾紛,在服務管理中消除和減少羣眾的負面情緒,降低社會風險,預防和減少極端案(事)件的發生。(縣綜治辦牽頭,縣公安局、縣民政局、縣司法局、縣衞計局、縣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各級綜治、公安、民政、司法、衞計、殘聯等單位建立精神衞生綜合管理小組,多渠道開展患者日常發現、登記、隨訪、危險性評估、服藥指導等服務。動員社區組織、患者家屬參與居家患者管理服務。做好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等制度的銜接,逐步提高患者醫療保障水平。做好貧困患者的社會救助工作。探索“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的精神障礙康復模式,推進醫療康復和社區康復的有效銜接。建立精神衞生專業機構、社區康復機構及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體系。縣民政局與衞計部門配合,依託鄉鎮衞生院或者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建立1所以上基層康復機構,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委託、扶持社會組織,動員專業康復治療師、社會工作者、殘疾人專職委員、和志願者參與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服務,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康復服務,逐步實現居家精神障礙患者的家庭康復全覆蓋。(縣綜治辦、縣公安局、縣民政局、縣司法、縣人社局、縣衞計局、縣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一)建立健全各部門各行業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依託本單位工會、共青團、婦聯、人力資源部門、衞生室(或計生辦),普遍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培養心理健康服務骨幹隊伍,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輔導人員。教育系統要進一步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服務的專業化水平。中國小校設立心理輔導室,並配備專職或兼職教師。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機構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公安、司法等部門要根據行業特點普遍設立心理服務機構,配備專業人員,成立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對系統內人員和工作對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評估和心理訓練等服務。(各部門分別負責)

(二)搭建基層心理健康服務平台。將心理健康服務作為城鄉社區服務的重要內容,依託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或基層綜治中心建立心理諮詢(輔導)室或社會工作室(站),配備心理輔導人員或社會工作者,協調組織志願者,對社區居民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和心理疏導。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發揮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在婚姻家庭、鄰里關係、矯治幫扶、心理疏導等服務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完善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機制,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引導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服務,為貧困弱勢羣體和經歷重大生活變故羣體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確保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有場地、有設施、有保障。(縣綜治辦、縣民政局、縣衞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鼓勵培育社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鼓勵具有相應資質的心理諮詢專業人員創辦社會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培育專業化、規範化的心理諮詢、輔導機構,通過購買社會心理機構的服務等形式,向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用人單位、基層組織及社區羣眾提供心理諮詢服務,逐步擴大服務覆蓋面,併為弱勢羣體提供公益性服務。社會心理諮詢服務機構要加大服務技能和倫理道德的培訓,提升服務能力和常見心理疾病的識別能力。(縣衞計局、縣民政局、縣工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醫療機構心理健康服務能力。衞計等部門要整合現有資源,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心理健康服務能力,鼓勵和引導綜合醫院開設精神(心理)科。每個鄉鎮衞生院或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配備1-2名專職或兼職人員承擔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任務。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診療服務中加強人文關懷,普及心理諮詢、治療技術在臨牀診療中的應用。精神衞生專業機構要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對各類臨牀科室醫務人員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培訓,注重提高抑鬱、焦慮、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孤獨症等心理行為問題和其它常見精神障礙的篩查識別、處置能力。要建立多學科、中西醫結合心理和軀體疾病聯絡會診制度,與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建立協作機制,實現雙向轉診。縣婦計中心要為婦女兒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諮詢與指導、心理疾病的篩查與轉診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心理健康服務中的作用,加強中醫院相關科室建設和人才培養,促進中醫心理學發展。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和全科醫師要大力開展心理健康宣傳和服務工作,在專業機構指導下,探索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評估服務和心理諮詢服務,逐步將兒童常見心理行為問題干預納入兒童保健服務。監管場所和強制隔離戒毒場所的醫療機構應當根據需要積極創造條件,為被監管人員和強制隔離戒毒人員提供心理治療、心理諮詢和心理健康指導。(縣衞計局牽頭,縣教育局、縣公安局、縣司法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心理健康人才隊伍建設

(一)加強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教育部門要加大應用型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完善臨牀與諮詢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科建設,逐步形成學歷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相結合的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制度。醫學、教育、康復、社會工作等相關專業要加強心理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技能培養,促進學生理論素養和實踐技能的全面提升。依託具有資質和良好聲譽的醫療機構及社會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建立實踐督導體系。(縣教育局牽頭,縣民政局、縣衞計局、縣科協配合)

(二)促進心理健康服務人才有序發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對心理諮詢師培訓的管理,允許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參與心理諮詢師的培訓工作,改進鑑定考核方式,加強實踐操作技能考核,對取得心理諮詢師資質的人員加強規範管理,並將其信息登記上網,向社會提供查詢服務,加強監督管理。衞生計生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培養和使用的制度建設。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重視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鼓勵醫療機構引進臨牀與諮詢心理、社會工作專業的人才,加強精神科醫師、護士、心理治療師、心理諮詢師、康復師、醫務社會工作者等綜合服務團隊建設。積極培育醫務社會工作者隊伍,充分發揮其在醫患溝通、心理疏導、社會支持等方面優勢,強化醫療服務中的人文關懷。各部門、各行業對所屬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加強培訓、繼續教育及規範管理,制定本部門本行業心理健康服務標準和工作規範,明確崗位工作職責,定期進行考評。(縣人社局牽頭,縣衞計局配合,各部門分別負責)

(三)完善心理健康服務人才激勵機制。各有關部門要積極設立心理健康服務崗位,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逐步將心理健康服務人才納入專業技術崗位設置與管理體系,暢通職業發展渠道,根據行業特點分類制定人才激勵和保障政策。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中,要注重體現心理治療服務的技術勞務價值。要加大專業人才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力度,幫助專業人才實現自我成長和能力提升。鼓勵具有相關專業背景並熱心大眾心理健康服務的組織和個人,積極參加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普及等志願服務。(縣民政局、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人社局、縣衞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發揮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組織作用。在衞生計生行政部門指導下,建立跨專業、跨部門的心理健康服務專家組,充分發揮各級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組織(心理衞生協會)作用,對各部門各領域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依託專家組和行業組織,制訂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登記、評價、信息公開等工作制度,建立省級和區域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信息管理體系,將相關信息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對各類心理健康機構服務情況適時向社會公佈,逐步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運行機制。要建設一批心理健康服務示範單位。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組織(心理衞生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協助政府部門制定行業技術標準和規範,建立行規行約和行業自律制度,向行業主管部門提出違規者懲戒和退出建議。要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服務行業整體服務水平。發揮心理健康相關協會、學會等社團組織作用,加強心理健康學術交流、培訓、科學研究等工作,促進心理健康服務規範發展。(縣衞計局牽頭,縣民政局、縣科協等相關部門配合)

七、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城關街道)黨委(工委)、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將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作為健康中國建設重要內容,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作為政府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要建立健全黨政領導、衞生計生牽頭、綜治協調、部門各負其責、各方積極配合的心理健康服務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機制和目標責任制,推動形成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單位家庭個人盡力盡責的工作格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各級各類領導幹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把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衡量幹部綜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提升黨員領導幹部的心理素質。(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明確部門職責。各部門各行業要做好本部門本行業內人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等工作。衞生計生部門牽頭心理健康服務相關工作,制訂行業發展相關政策和服務規範,指導行業組織開展工作,並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心理健康服務相關法律及制度建設問題。綜治機構做好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並將其納入綜治(平安建設)考評內容。宣傳、文广部門負責協調新聞媒體、各類文化組織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將心理健康服務、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價格政策。教育部門負責完善心理健康相關學科建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健全各級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組織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科技部門加大對心理健康服務相關科學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並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公安、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完善系統內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建立重大警務任務前後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組織開展被監管人員和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的心理健康相關工作。民政部門負責引導與管理城鄉社區組織、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參與心理健康服務,推動心理健康領域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財政部門加大心理健康服務投入並監督使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鑑定工作的規範管理。工商部門對未經許可擅自從事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機構,依有關主管部門提請,依法予以吊銷營業執照。中醫藥管理部門負責指導中醫醫療機構做好心理健康服務相關工作。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老齡辦等組織負責職業人羣和兒童青少年、婦女、殘疾人、老年人等特定工作對象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各相關部門要根據本指導意見制定實施方案。(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法規政策。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的規範管理,研究心理健康服務相關法律問題,探索將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和機構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加快心理健康服務法制化建設。各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精神衞生法》和《甘肅省精神衞生條例》,並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制定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相關制度和管理辦法。鼓勵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心理健康服務綜合試點,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優勢,不斷改革創新,將實踐探索得來的好經驗好方法通過地方性法規、規章制度、政策等形式固化下來,為其他地區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提供示範引導。(縣衞計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四)強化基礎保障。要積極落實基層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和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相關政策,加大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力度,完善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成本核算制度與標準規範。要建立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積極開拓心理健康服務公益性事業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務領域。(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衞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行業監管。以規範心理健康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和提升服務水平為核心,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監督機制,創新監管方式,實行屬地化管理,規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從業行為,強化服務質量監管和日常監管。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組織(心理衞生協會)要定期對心理健康服務機構進行評估,將評估結果作為示範單位、實踐基地建設和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重要依據。加強對心理健康數據安全的保護意識,建立健全數據安全保護機制,防範因違反倫理、安全意識不足等造成的信息泄露,保護個人隱私。對不符合行業規範,服務質量差,違反倫理的機構應由行業主管部門提出警告、責令整改,甚至吊銷從業資格。(縣衞計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六)加強心理健康相關科學研究。大力開展心理健康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開展心理健康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成果轉化及應用。針對重點人羣的心理行為問題和危害人民羣眾健康的重點心理疾病,開展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綜合研究和心理健康問題的早期識別與干預研究,推廣應用效果明確的心理干預技術和方法;鼓勵開展以中國傳統文化、中醫藥為基礎的心理健康相關理論和技術的實證研究,促進中醫心理學理論和臨牀服務規範發展。(縣科技局牽頭,縣教育局、縣衞計局、縣科協等相關部門配合)

心理疏導工作方案 篇五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席捲全國,各省中國小都延遲了開學。在黨和國家的堅強領導和科學部署下,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全力抗疫。隨着全國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省中國小等積極籌備錯峯開學。

今年的寒假學生歷經長達3個多月的居家煎熬,歷經疫情的嚴峻考驗,經歷長達10周左右網課在線學習的挑戰,學生、家長以及老師都望眼欲穿,期盼早日開學。隨着開學時間的日益臨近,老師和家長都有這樣的顧慮,擔心學校開學後孩子是否能夠快速調整心態,儘快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

一、心理疏導壓力

復學以後,加強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學生的心理“復位”,是擺在所有學校和每一位教師面前的一件大事。那麼,復學後,學校面臨的心理疏導壓力有哪些呢?

1、很多學生一時不能適應緊張快節奏的學校生活。

突如其來的新冠軍肺炎疫情使學生們的假期一下子延長了兩個多月,由於天天宅在家中,不少學生養成了晚睡懶起的生活習慣,線上學習9:00開始,每節課才20-30分鐘,學習時間短,學習強度並不太大,相反休閒娛樂時間多。返校復學後,緊張的學習生活勢必會打破學生假期養成的作息生活習慣,學生重新恢復適應緊張忙碌的學校學習生活節奏需要有一個自我調節適應的“心理緩衝期”,因此,不少學生開學初會對學校生活不太適應,出現諸多心理問題。

2、不同學生對學校防疫工作產生截然不同的應對心態和行為。

為了新冠肺炎防疫,學生久居家中,如今因為疫情好轉復學,不少學生會對防疫工作產生麻痺思想,認為上學意味着疫情危機就不存在了,不必再大驚小怪,故而會對學校提出的嚴格的防疫措施產生牴觸情緒,比如課後避着老師摘下口罩,課間又成羣嬉戲,上學和放學路上近距離相伴而行,對老師的批評教育不上心,甚至會對抗;相反,有的學生在疫情期間因為親眼目睹至親或好友因得新冠肺炎重症去逝,由於經歷生離死別的痛苦,看到學校同學老師個個佩戴口罩,看到校園濃郁的防疫宣傳氛圍,看到隔離室、晨檢午檢,會產生莫名的恐慌,嚴重者會食之無味,甚至失眠。

3、面對越來越緊張的學習任務會產生學習焦慮心理。

由於防疫期間學生只能線上學習,自覺的學生掌握新知比較紮實,而那些向來貪玩,學習成績差、學習不夠自覺的學生,加上家長忙於工作,無更多精力和時間輔導孩子學習,這些缺少自律性的孩子,一開學發現與班級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差距越來越大,會產生自卑心理。面對老師的提問、檢查,面對日益頻繁的測驗和考試,內心會特別害怕,尤其是畢業班學生,面對升學競爭壓力,更容易產生焦慮心理,從而出現頭痛、緊張、出汗等現象,如果不加以心理輔導,還可能引發其它的身心疾病。

二、相關建議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心理緩衝期”,有效避免復學後的“假期綜合徵”呢?

1、家校協作,實現長假與復學的無縫對接

復工復學,成年人尚且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緊張、焦慮等情緒反應,更何況是未成年學生。由於受作息時間、學習強度、監管力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復學後出現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也是在所難免的。作為師長,要學會正確識別孩子的心理狀態。對開學後具有明顯超過現實情境意義的抗拒、焦慮、驚恐等反應,或者因開學而產生睡眠嚴重失調、食慾明顯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等反常行為的學生,老師和家長要相互協作,耐心與孩子溝通,不要過多責備,可通過適宜的專業心理干預改善孩子不良心理和情緒。

積極的學校氛圍、集體歸屬感、良好的同伴關係,以及集體學習中自我效能感的實現,都是居家學習中所不具備的。作為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主動與老師、同學加強聯繫,與孩子一起回憶學校美好生活,增進孩子與學校之間的心理聯結,幫助孩子樹立返校後儘快融入集體生活的理性信念。

開學前一兩週,在老師的指導下,家長可及早幫孩子調整作息時間,讓目前居家的孩子作息時間與返校復學後學校的作息時間相吻合,適度延長孩子學習時間,幫助孩子複習已學的功課,以便實現“超長假期”與“返校復學”的無縫對接。

2、抓住疫情契機,開展生命意義專題教育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留給人們很多值得反思的東西。這次疫情,正是青少年學生人生意義輔導的大課堂,學校應抓住這次疫情教育契機,開學後,引導學生開展對疫情對人生意義的大討論,讓學生感悟思考生命的意義。

親歷是最好的人生教材,這次全民抗疫之戰,所有的中國小生都親歷其中,長久宅居家中,親歷了漫長的煎熬和等待,孩子們通過電視、手機等目睹了無數白衣天使、民警、防控人員和志願者,冒着生命危險,奮戰抗擊新冠肺炎一線,成為最美“逆行者”,這一切深深感動着包括所有學生在內的國人。

親歷這樣史無前例的全民戰疫,目睹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由於肆虐的病毒侵蝕像暴風雨摧殘的花兒一樣瞬間凋零,相信學生對生與死的體驗定會刻骨銘心,開學後正是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人生意義的最佳教育時機。在人生意義輔導時,要與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社會責任感緊密相連,要引導中國小生探索生命的本質,理解生命的價值,珍愛生命,更要引導他們弘揚大愛精神,發揮潛能,勤奮學習,熱愛科學,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發揮自己獨特的美麗光芒。

3、營造積極心態,提升防疫抗疫的正能量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迅速和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給廣大中國小生帶來了恐慌情緒。開學後,不少學生可能會掉以輕心,學校要引導中國小生以積極的心態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積極的心態對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強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抵抗力有着很重要的意義。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情緒狀態可以直接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積極樂觀的心狀,會提升免疫系統的能力;反之悲觀消極的情緒,會導致免疫功能的下降。積極樂觀的心態可以增強人的警惕性,做到主動自覺防護,阻斷病毒的傳播。

開學後,我校要積極營生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以班級為單位大力開展重大疫情危機下心理調節活動主題班會,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提升心理健康素養,增強防疫抗疫的正能量。

比如結合抗疫人物故事,激發孩子內部學習動機。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英雄人物,白衣戰士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奮戰一線,以“大愛大德大情懷”救死扶傷。學校要善於抓住這次疫情教育契機,給孩子講一些抗疫工作中高精尖科技成果的運用,講一些各行各業工作者夜以繼日的奮鬥故事,講一些抗疫英雄的成長曆程,激發孩子的愛國情、強國志,幫助他們正確樹立遠大理想,並以此激發持久的內部學習動機增強學習動力和自信心。

4、因材施教,精準實施個體或團體輔導

親歷了這次嚴峻的疫情,宅家二個多月,網絡自學近兩個月,有的學生可能會產生諸如緊張、焦慮、憂鬱、恐懼、自卑、失眠、厭學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因此,迫切需要精準分析,實施個性化的心理輔導。俗話説,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心理輔導要針對不同年齡段存在不同心理問題的學生,開展針對性的精準輔導,共性問題可團體輔導,比如由於長達近兩個月的網課國小生每節課才20分鐘,學生已習慣了短課學習,一開學45分鐘的長課學生學習可能不太習慣,後半節課或許會少了一份靜心和恆心,此時不妨開展團體輔導——“防疫一線的最美堅守”,讓學生多渠道蒐集講述諸如河北省正定縣人民醫院援鄂護理人員張敬、張丹丹、韋然然、史國媛,連續作戰一個多月,圓滿完成武昌方艙醫院工作任務等,深入探究她們使命在肩,不懼艱險,勇挑重擔的精神,學習她們長久的堅守。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克服困難,不斷前行。

對個別上課有“多動症”或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還應家訪,探尋“病因”,開展有針對性的個別心理輔導,為其排憂解難,有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輔助治療,促其健康成長。

5、重點排摸,開展危機干預。

開學後通過班會活動、課堂觀察、談話、問卷等全面瞭解學生的身心狀況。特別對有親人病故、親朋好友感染新冠肺炎、曾密切接觸確診或疑似患者的學生(特別是湖北籍學生),如果發現有過度的恐懼和焦慮反應,或出現神經症、短暫精神病性障礙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症狀的學生,需要及時對其開展危機干預。做到早發現,早干預,耐心與孩子溝通,幫助其儘快擺脱困擾,克服心理障礙,恢復心理健康。

復學後學生產生疲倦、食慾不振、記憶力減退、理解力下降、厭學、上課走神、頭疼、情緒低落等現象不足為怪,這是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對新學期的一種“畏難”情緒,在大多數學生身上會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來。學校老師要正視學生開學存在的不良情緒,多與孩子加強心靈溝通交流,通過課堂的趣味性、活動的多樣性等儘快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消除假期後的失落感,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心理疏導工作方案 篇六

一、抓領導,夯實基礎

為了迅速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疏導機制危機干預機制工作,成立了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易子德,成員:陶華平、郭青、賀桃榮、賀俊文、黃志。建立了重點人羣篩選、疏導、干預、救治工作機制,確保重點人羣“發現得早、服務得細、穩控得住”。

二、建隊伍,構築平台

在縣安康精神病醫院建立了全縣社會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在17個鄉鎮衞生院建立鄉鎮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點,基本實現全縣各鄉鎮、縣直各單位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工作全覆蓋,有效推進了基層心理健康服務。

三、合資源,壯大力量

按照“鄉鎮不漏村(社區)、村(社區)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則,組織各部門單位定期開展排查摸底工作;在全縣17個鄉鎮建立有醫師參與的心理輔導室,邀請心理專家培訓心理輔導員;充分發揮駐村民警、村幹部、村醫、綜治網格員等人員的作用,充實了工作隊伍;依法組建了由派出所駐村民警擔任組長,村幹部、衞生院醫生、民政專幹、殘聯專幹等人員為組員的“五位一體”責任監護小組,實現了全縣237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小組全覆蓋,並由鄉鎮衞生院醫生、村幹部定期對患者回訪,瞭解掌握近期精神及生活動態。

四、強宣傳,增強實效

通過新聞媒體、公眾平台、培訓講座等形式,宣傳普及社會心理學知識,引導人們以理性、合法方式表達利益訴求、維護合法權益。利用講座加大對心理諮詢工作的宣傳,普及心理衞生方面的知識,提高人們對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做到能自我知覺心理問題的發生並主動到心理諮詢機構尋求幫助。

心理疏導工作方案 篇七

為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社會心理影響,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的次生災害,緩解有關人羣過高心理壓力,降低突發事件帶來的心理社會危害,促進危機後心理健康重建,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人羣

(一)新型肺炎確診患者及家屬,病亡者家屬;

(二)新冠肺炎疑似患者;

(三)隔離醫學觀察人員;

(四)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特殊困難老年人、困境兒童、殘疾人;

(五)疫情防控一線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等一線工作人員;

(六)流浪乞討人員、公安監管場所被監管人員、服刑人員、社區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社會面戒毒人員等特殊人羣;

(七)社會公眾。

二、工作原則

(一)統一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區要將新冠肺炎心理疏導工作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對轄區內各類目標人羣進行心理疏導的統一管理。

(二)分類干預。針對各類目標人羣不同的心理疏導服務需求,採用分類分級處理原則進行分類干預,一般性心理健康教育要覆蓋全部目標人羣。

(三)綜合施治。統籌調動我市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社會工作者等資源,採取線上+線下多種渠道,綜合運用各類心理危機干預技術,並與宣傳教育相結合,提供心理疏導服務。加強專業督導,避免受助者受到再次創傷。

(四)嚴格保密。嚴格保護受助者的個人隱私,包括個人信息、生活軌跡、家庭情況等信息。專人負責服務對象檔案管理並簽署保密協定。

三、工作措施

(一)做好定點醫療機構心理援助。

1、做好院內心理危機干預。我市新冠肺炎收治定點醫療機構要將心理援助服務納入本單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整體部署,組織心理健康專業人員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充分發揮心理危機干預的人文關懷、感情撫慰作用,採取現場和電子媒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心理危機干預的評估和處置工作。對於需要心理援助的患者,制定針對性干預方案,必要時進行臨牀快速心理干預,指導患者進行放鬆訓練等自我調適。對有情緒激動、言語偏激、出現精神行為問題的患者,及時組織精神科會診,並提供危機干預和精神科藥物治療。當本單位力量不足,無法獨立完成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時,可向市心理危機干預辦公室申請支持。要組織醫務社會工作者隊伍,充分發揮其在醫患溝通、心理疏導、社會支持等方面優勢,強化醫療服務中的人文關懷。

2、加強院外隨訪管理。在患者出院時,定點醫院要為患者發放心理健康宣傳摺頁,告知患者院外心理援助服務相關渠道。對需要持續心理救援或精神科藥物干預的出院患者,應當將精神科處理的信息記錄在醫療文件中並轉介到相應隔離場所,所在區衞生健康委要組織精神科醫生進行定期隨訪管理,確保治療的延續性。解除醫學觀察人員經評估需要繼續治療的,要將信息轉至其居住地所在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繼續維持治療。對於貧困患者,各區要及時組織轄區民政、醫保、殘聯等部門做好醫療、生活救助工作。

(二)完善社區心理疏導服務網絡。

1、統籌各方資源。各區要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公益慈善資源、心理服務專業力量等,加強對患者家屬及治癒歸家患者的人文關懷,為治癒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精神慰籍、心理撫慰、社會融入等服務。要引導社區居民正確對待患者及其家屬,避免歧視,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

2、發揮心靈驛站作用。各區要積極推進轄區各街道(鄉鎮)心靈驛站建設工作,組織具有心理服務資質的專業人員或社會組織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其日常工作經費由街道(鄉鎮)以購買服務的形式予以保障。心靈驛站工作人員應掌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心理疏導技能,為轄區居民提供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服務,排除居民心理困擾,疏導緊張情緒,培養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對來訪者建立心理疏導個案信息,涵蓋基本情況、自我評價、導致心理挫折的生活事件、心理輔導建議等。

3、建立高危風險處置機制。各社會組織、志願者團體、心靈驛站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時識別有自傷、自殺、衝動傷人風險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個體,第一時間向街道(鄉鎮)政府報告,由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社會工作者等介入進行危機干預,持續提供心理疏導服務,並積極引導其至精神衞生醫療機構進行診療。衞生健康部門要協調精神衞生醫療機構做好診療工作。

(三)持續關注重點人羣心理健康。

1、強化病亡者家屬關心關愛。各有關區要加強對病亡者家屬的關心、關愛,統籌轄區資源為其提供社會支持、生活幫扶、心理干預服務,引導他們宣泄哀傷情緒,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哀傷期,恢復正常生活。病亡者所在單位、社區應成立由單位工會人員、社區工作者、心理健康服務人員、志願者等人員組成的關愛幫扶小組,確定專人對接,為有需求的病亡者家屬提供社會支持、關愛幫扶和心理疏導,做到一人一檔。要定期評估病亡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對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的家屬,應協助他們到精神衞生醫療機構就診。

2、做好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心理援助。各區要利用轄區精神衞生、社會工作、志願服務等資源,組建由精神衞生、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社會工作者、相關專業志願者等組成的服務隊,為有需求的隔離醫學觀察人員提供疫情認知、健康指導和心理情緒輔導,評估心理危機,開展家庭支援、社會關係修復、政策諮詢及轉介等服務。向隔離醫學觀察人員提供介紹新冠肺炎相關的科學防控知識、心理健康相關內容的網絡平台服務二維碼(如天津精神心理V平台、一畝欣田等)、天津市心理援助熱線(022-88188858、88188239)等心理援助渠道,引導隔離人員主動尋求便捷的心理篩查、評估等服務。

各區要組建由社會工作者、心理諮詢師、隔離點醫護人員、精神衞生專業人員、相關專業志願者等共同組成的工作團隊,建立心理援助與社會工作線上服務羣,對接轄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通過視頻講座、團體輔導、電話(視頻)連線、發放宣傳材料、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向隔離人員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減輕心理壓力。每200名隔離人員建議配置具備專業資質的社會工作者或心理諮詢師6—9人。

3、開展困難人員生活扶助與支持。各區要加大對有具體生活困難的患者、隔離人員及其家屬等的幫扶力度,要重點關注兒童、老人、殘障人士、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有原發疾病等特殊需要的人員,做好睏難救助、心理疏導、社會支持網絡修復等社會工作服務,開展針對性評估和危機干預、轉介服務。要加強規範化管理,做好上述人員排查,使日常生活服務和保障與心理服務相結合。

4、推進特殊人羣管理服務。各區要進一步健全基層綜合管理小組,強化小組成員間信息共享、季度例會、工作協同等機制。着力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完善救助管理機構內滯留的流浪乞討人員、公安監管場所被監管人員、服刑人員、社區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社會面戒毒人員等特殊人羣心理溝通機制,做好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態失衡、行為失常人羣及性格偏執人員的心理疏導和干預。信訪部門要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加強信訪心理工作室建設,引導利益受損羣眾理性反映訴求,做好上訪人員思想疏導工作。

(四)開展一線工作人員心理疏導服務。

1、做好疫情防控一線醫務工作者心理服務。各區衞生健康部門要利用轄區內精神衞生、心理健康及社會工作服務資源,為醫務工作者提供心理服務。對一線醫務人員加強關心關愛,在輪休期間,通過講座、團體輔導、網絡平台、心理援助熱線等方式,為醫務人員提供放鬆訓練等心理健康服務。對出現明顯應激反應的醫務人員,要進行鍼對性的個體心理治療或適當的藥物干預。市心理危機干預質量控制中心要整合全市心理衞生服務資源,統一調動市級心理危機干預隊伍,組織做好我市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培訓,為全市新冠肺炎防控醫務工作者心理疏導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對提出支援需求的區和單位提供幫扶。

2、加強一線工作人員心理疏導。各區要做好公安民警(輔警)、司法行政幹警、社區工作者、基層工作人員、下沉幹部等值班輪班安排,利用各系統心理服務資源或社會資源,採取“線上+線下”的渠道,通過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團體輔導、印發心理健康宣傳材料等形式,對一線工作人員提供心理服務,對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個體進行主動干預。各區要為因疫情防控殉職的民警(輔警)、社區工作者、基層工作人員等的家屬提供困難救助、心理疏導等服務。

(五)普及大眾心理健康知識。

1、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宣教。要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做好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政策解讀,及時疏導羣眾的負面情緒,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會氛圍。要為大眾發放心理健康服務宣傳材料,提供心理健康專業知識、心理熱線電話號碼、心理支持網絡平台二維碼等支持性資源,幫助社會公眾進行自我心理調適。組織專家通過媒體、視頻、網絡授課等形式,對社區居民開展心理健康講座,介紹温馨家庭氛圍、團結社區關係對個體渡過難關的幫助和意義,鼓勵大眾互幫互助,消除歧視。教育部門要充分利用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等開展疫情期間學生及家長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加強心理服務熱線建設,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工會組織要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心理服務資源,加強對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的心理疏導。共青團、婦聯等部門要利用各類心理服務資源,加強婦女兒童等不同人羣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

2、健全心理援助服務平台建設。市衞生健康委要加強天津市心理援助熱線建設,依託網絡、APP、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完善心理援助平台,提升市級心理援助熱線服務能力,坐席數增加到4部,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各區各單位要利用多種渠道開展心理援助熱線宣傳推廣工作,鼓勵公眾採取撥打熱線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諮詢。熱線接聽人員要以有心理諮詢和心理危機干預經驗的精神衞生、心理學專業人員、符合條件的社會心理服務志願者為主,在上崗之前,應接受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心理援助培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要根據有關規定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將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納入轄區疫情防控整體工作部署,加強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的組織領導和技術指導,建立黨政領導、部門協作、社會動員的工作機制,強化不同人羣心理健康服務。

(二)加大經費保障。各區要統籌使用資金,對心理疏導服務工作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重點支持精神衞生醫療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等參與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

(三)強化能力建設。民政部門要梳理登記在冊的心理服務機構、社會工作機構、志願服務組織等社會組織清單。各區要支持、引導、培育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參與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組織專業力量對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等人員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和技術指導。

(四)開展督導評價。各區衞生健康部門要對轄區不同人羣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及時調整心理服務工作重點,通過委託第三方等方式對有關機構開展心理服務的情況和效果進行評價。

(五)樹立典型先進。各區要將工作開展中湧現的先進事蹟、優秀人物、典型經驗與好的做法進行廣泛宣傳,對具有突出貢獻的團隊和個人加大激勵力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qqnl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