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濟南的冬天賞析

濟南的冬天賞析

【導語】

濟南的冬天賞析

濟南的冬天賞析 (優選10篇) 由本站會員“小丸子__”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濟南的冬天賞析篇2:濟南的冬天賞析篇3:濟南的冬天賞析篇4:濟南的冬天賞析篇5:濟南的冬天賞析篇6:濟南的冬天賞析篇7:濟南的冬天賞析篇8:濟南的冬天賞析篇9:濟南的冬天賞析篇10:濟南的冬天賞析

【正文】

篇1:濟南的冬天賞析

《濟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滄桑感的現實主義風格,以輕快、自然的筆調描繪了一塊冬天裏的寶地。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濟南特有的冬景的喜愛和讚美。經過對濟南冬天場景的描述,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之情,對濟南這座城市的熱愛之情,以及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生活情操。

作者多用温情的意象來描繪濟南冬天温晴之景,營造出一種温婉的整體性語感。語言層面寫的是濟南的“温晴”,所要表達的是濟南冬天的温情:“温晴”是所見的外象,是藉以表現心象的客體和媒介;“温情”是心象(心靈感受),它藴涵的是作家的主觀情感、生命和人生感悟及審美感受。文章不惜筆墨寫景,實際是抒發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讚美之情,這才真正是文章的意藴、文章的核心。

在《濟南的冬天》一文中,修辭格的運用不僅僅數量多,並且質量高,質與量到達完美的統一。全文共八百來字,六個自然段,僅二十多個句子,卻整理出比擬、比喻、錯綜、雙關等近二十種修辭格,很多不常用的辭格在文章中也很多使用,如轉品、示現、迭現等。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段運用了對照的修辭手法。對照,又叫比較,是一種運用廣泛,很有表現力的修辭手法,經過比較,能夠使所描述事物顯得更鮮明、更透徹。作者以自身的獨特感受,經過與北平、倫敦、熱帶比較,寫濟南的冬天既無風聲、又無重霧、也無毒日的“奇蹟”和“怪事”,突出強調“温晴”這一特點,進而讚譽濟南是個“寶地”,在此,作者對濟南的喜愛之情得到深化。同時,運用了反覆,“對於一個……的人”兩個間隔反覆、“像我”兩個間隔反覆,突出作者的感受,強調“温晴”,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以及濟南的冬天給“我”的驚喜和意外。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夢想的境界?”這一段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細緻地描摹了景物的姿態:“曬”摹寫出濟南老城閒適的姿態,似一位老者安靜祥和、與世無爭;一個“睡”進一步深化了老城的這種悠閒。連用兩個動詞,把老城的閒適姿態摹寫得自然貼切。此句中,還使用了反問。反問也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方式,運用反問能夠加強語氣,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表達力。這句用商量的口吻,讓人倍感親切,好像是與人應對面的交談,又像是在徵求意見,但答案是不言而明的,飽含了作者對濟南冬天深深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作者用反問句而非一般的陳述句,增強了語氣,使感情得以完整抒發。這一句還有迭現辭格,用“一個老城”“有山”、“有水”組成的迭現,引人入勝,作者從上方俯瞰,勾畫出一幅陽光下濟南冬天的全景圖。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僅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異常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一句,“圍”展現出小山與濟南城親密依偎的情態;“放”表現出了小山對濟南城的呵護和憐愛之情;“説”更是把小山寫活了。連續用三個動詞,逼真地表現了小山對濟南寵着護着的情態,突出了小山對濟南城的誠摯之情。“小搖籃”則將小山寫得像母親一樣慈祥與體貼,令人不由得想起母親在搖籃邊低唱催眠曲時的安詳情態,把濟南城的地理位置温情慈祥地交待出來。

“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温暖,今日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着急。”正因為度冬如春,所以才會產生幻想,正因為冬天這樣“慈善”,所以“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人們的心境也“並不着急”。作者連用兩個設問句,引人注目,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温晴”,重點是答案,進一步加強語勢。句中的“綠”字,形容詞轉為動詞用,使人不僅僅感受到山草“綠”這樣一種狀態,更能體會到“綠”的動態過程。與“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一樣,使文章的語言和所表達的資料都顯得生動形象。這一部分寫濟南人的感受,也是作者自身的獨特感受,表現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感激之情。

“他們也並不着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期望別的呢!”此例用了語氣錯綜,前一句“並不着急”是陳述語氣,後一句本來仍能夠用陳述句,但作者很自然地換為反問語氣,把陳述語氣和反問語氣錯綜使用,使文章語言整齊有變化,語氣得到加強,情感得以凸顯。句中的“幹啥”是北方方言,此處是方言和普通話相混,使得文章語言不僅僅樸素親切,並且生動靈活,增添了作品的特色。

“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中用“日本看護婦”比喻矮鬆頂着雪的情景,貼切形象地表現了雪後矮鬆清新可愛的形態,不僅僅使矮鬆有了活力,並且使人感到新奇別緻。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此處借“帶水紋的花衣”喻雪後山坡上由於雪分佈不均而構成的黃白相間的美景,富有層次美,使山坡美景這一寬泛的景物顯得微妙可感知,而並非遙不可及。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此句用了拆詞修辭格。拆詞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巧妙地運用拆詞,不僅僅能生動簡明地闡明事理,並且還能更好地抒發感情。句中把“害羞”拆開,不僅僅使整個句子音律和諧,更生動地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並且“害了羞”這樣一種狀態,是作者獨特的感受,比起“害羞”來説,更能反映出作者對“薄雪”的喜愛。此句也用了摹繪,用“微微”一詞把夕陽下雪的美妙神態模擬出來,令人真切地感受到“露”這一情景。

“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此句用了句式錯綜,本來能夠寫成同一格式:“下大雪濟南是受不住的”,和前面構成統一格式,但作者加以變化,避免了呆板,使情感得以自然流露。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中“不忍”使水人格化,把水寫得脈脈含情,水的心理和神態得以完美展現,水給他物以美的享受,同時,其他的東西又來襯托水的清澈,足以使人感受到濟南冬天的和諧之美。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中用“是”這一比喻詞連接本體從天上到水面整個空間的清亮和喻體“空靈的藍水晶”,這一句將空間的清亮比喻為“空靈的藍水晶”,化抽象為具體,給人以形象之感。此句還用了摹繪辭格。運用摹繪,能夠增強敍述的鮮明性和形象性,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這句用“藍汪汪”把濟南冬天河水的清澈、天空的蔚藍摹繪出來,使人如見其形,感覺水光天色如在眼前。水面到空中,從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綠到整個空間的清亮。這一句還用了迭現辭格。迭現是一種描繪性的文學修辭方式,運用迭現,令人遐想無限,增添視覺形象。“空中”、“半空中”、“天上”迭現出一幅獨特的畫面,品讀起來,使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這塊水晶裏,包着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一句運用了倒喻,倒喻是比喻的一種變式,把本體和喻體顛倒使用。用倒喻的形式,把樹影比作“地毯上的小團花”,由眼前的“小灰色樹影”聯想到“地毯山的小團花”,形式新穎,比喻貼切。

該文章中,幾種小格的變換使用,使文章顯得生動有活力,避免了生硬死板,每一種辭格不僅僅運用合理,並且運用質量很高。在景物描述中,作者運用好辭格,能寫出作者對景物不一樣於別人的感受,會給人一種新的視覺衝擊,對描述對象印象更為深刻,對景物充滿嚮往,產生出一種別樣的想象之美。《濟南的冬天》這篇散文,作者在運用修辭格過程中,使語言表達與文中的意境營造得以完美體現,修辭格的運用是這篇散文的活力之源,其辭格展現的藝術魅力和張力,堪為典範之作。

篇2:濟南的冬天賞析

1、主題思想。

《濟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滄桑感的現實主義風格,以輕快、自然的筆調描繪了一塊冬天裏的寶地。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濟南特有的冬景的喜愛和讚美。經過對濟南冬天場景的描述,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之情,對濟南這座城市的熱愛之情,以及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生活情操。

作者多用温情的意象來描繪濟南冬天温晴之景,營造出一種温婉的整體性語感。語言層面寫的是濟南的“温晴”,所要表達的是濟南冬天的温情:“温晴”是所見的外象,是藉以表現心象的客體和媒介;“温情”是心象(心靈感受),它藴涵的是作家的主觀情感、生命和人生感悟及審美感受。文章不惜筆墨寫景,實際是抒發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讚美之情,這才真正是文章的意藴、文章的核心。

2、寫作手法。

在《濟南的冬天》一文中,修辭格的運用不僅僅數量多,並且質量高,質與量到達完美的統一。全文共八百來字,六個自然段,僅二十多個句子,卻整理出比擬、比喻、錯綜、雙關等近二十種修辭格,很多不常用的辭格在文章中也很多使用,如轉品、示現、迭現等。

第一段運用了對照的修辭手法。對照,又叫比較,是一種運用廣泛,很有表現力的修辭手法,經過比較,能夠使所描述事物顯得更鮮明、更透徹。作者以自身的獨特感受,經過與北平、倫敦、熱帶比較,寫濟南的冬天既無風聲、又無重霧、也無毒日的“奇蹟”和“怪事”,突出強調“温晴”這一特點,進而讚譽濟南是個“寶地”,在此,作者對濟南的喜愛之情得到深化。同時,運用了反覆,“對於一個……的人”兩個間隔反覆、“像我”兩個間隔反覆,突出作者的感受,強調“温晴”,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以及濟南的冬天給“我”的驚喜和意外。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夢想的境界?”這一段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細緻地描摹了景物的姿態:“曬”摹寫出濟南老城閒適的姿態,似一位老者安靜祥和、與世無爭;一個“睡”進一步深化了老城的這種悠閒。連用兩個動詞,把老城的閒適姿態摹寫得自然貼切。此句中,還使用了反問。反問也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方式,運用反問能夠加強語氣,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表達力。這句用商量的口吻,讓人倍感親切,好像是與人應對面的交談,又像是在徵求意見,但答案是不言而明的,飽含了作者對濟南冬天深深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作者用反問句而非一般的陳述句,增強了語氣,使感情得以完整抒發。這一句還有迭現辭格,用“一個老城”“有山”、“有水”組成的迭現,引人入勝,作者從上方俯瞰,勾畫出一幅陽光下濟南冬天的全景圖。

第三段中“圍”展現出小山與濟南城親密依偎的情態;“放”表現出了小山對濟南城的呵護和憐愛之情;“説”更是把小山寫活了。連續用三個動詞,逼真地表現了小山對濟南寵着護着的情態,突出了小山對濟南城的誠摯之情。“小搖籃”則將小山寫得像母親一樣慈祥與體貼,令人不由得想起母親在搖籃邊低唱催眠曲時的安詳情態,把濟南城的地理位置温情慈祥地交待出來。

“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温暖,今日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着急。”正因為度冬如春,所以才會產生幻想,正因為冬天這樣“慈善”,所以“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人們的心境也“並不着急”。作者連用兩個設問句,引人注目,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温晴”,重點是答案,進一步加強語勢。句中的“綠”字,形容詞轉為動詞用,使人不僅僅感受到山草“綠”這樣一種狀態,更能體會到“綠”的動態過程。與“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一樣,使文章的語言和所表達的資料都顯得生動形象。這一部分寫濟南人的感受,也是作者自身的獨特感受,表現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感激之情。

“他們也並不着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期望別的呢!”此例用了語氣錯綜,前一句“並不着急”是陳述語氣,後一句本來仍能夠用陳述句,但作者很自然地換為反問語氣,把陳述語氣和反問語氣錯綜使用,使文章語言整齊有變化,語氣得到加強,情感得以凸顯。句中的“幹啥”是北方方言,此處是方言和普通話相混,使得文章語言不僅僅樸素親切,並且生動靈活,增添了作品的特色。

“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中用“日本看護婦”比喻矮鬆頂着雪的情景,貼切形象地表現了雪後矮鬆清新可愛的形態,不僅僅使矮鬆有了活力,並且使人感到新奇別緻。[由本站網友投稿]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此處借“帶水紋的花衣”喻雪後山坡上由於雪分佈不均而構成的黃白相間的美景,富有層次美,使山坡美景這一寬泛的景物顯得微妙可感知,而並非遙不可及。

第四段用了拆詞修辭格。拆詞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巧妙地運用拆詞,不僅僅能生動簡明地闡明事理,並且還能更好地抒發感情。句中把“害羞”拆開,不僅僅使整個句子音律和諧,更生動地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並且“害了羞”這樣一種狀態,是作者獨特的感受,比起“害羞”來説,更能反映出作者對“薄雪”的喜愛。此句也用了摹繪,用“微微”一詞把夕陽下雪的美妙神態模擬出來,令人真切地感受到“露”這一情景。

“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此句用了句式錯綜,本來能夠寫成同一格式:“下大雪濟南是受不住的”,和前面構成統一格式,但作者加以變化,避免了呆板,使情感得以自然流露。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中“不忍”使水人格化,把水寫得脈脈含情,水的心理和神態得以完美展現,水給他物以美的享受,同時,其他的東西又來襯托水的清澈,足以使人感受到濟南冬天的和諧之美。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中用“是”這一比喻詞連接本體從天上到水面整個空間的清亮和喻體“空靈的藍水晶”,這一句將空間的清亮比喻為“空靈的藍水晶”,化抽象為具體,給人以形象之感。此句還用了摹繪辭格。運用摹繪,能夠增強敍述的鮮明性和形象性,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這句用“藍汪汪”把濟南冬天河水的清澈、天空的蔚藍摹繪出來,使人如見其形,感覺水光天色如在眼前。水面到空中,從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綠到整個空間的清亮。這一句還用了迭現辭格。迭現是一種描繪性的文學修辭方式,運用迭現,令人遐想無限,增添視覺形象。“空中”、“半空中”、“天上”迭現出一幅獨特的畫面,品讀起來,使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這塊水晶裏,包着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一句運用了倒喻,倒喻是比喻的一種變式,把本體和喻體顛倒使用。用倒喻的形式,把樹影比作“地毯上的小團花”,由眼前的“小灰色樹影”聯想到“地毯上的小團花”,形式新穎,比喻貼切。

該文章中,幾種小格的變換使用,使文章顯得生動有活力,避免了生硬死板,每一種辭格不僅僅運用合理,並且運用質量很高。在景物描述中,作者運用好辭格,能寫出作者對景物不一樣於別人的感受,會給人一種新的視覺衝擊,對描述對象印象更為深刻,對景物充滿嚮往,產生出一種別樣的想象之美。《濟南的冬天》這篇散文,作者在運用修辭格過程中,使語言表達與文中的意境營造得以完美體現,修辭格的運用是這篇散文的活力之源,其辭格展現的藝術魅力和張力,堪為典範之作。

3、寫景手法。

(1)基調統一,色彩和諧。

濟南雖然地處北中國,可是冬天無大風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顯著的氣候特點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緊緊抓住這一點,使筆下的種種景物跟這“温晴”天氣緊密聯繫在一齊,構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濟南冬天圖景。文章寫山,寫水,寫城,寫人,都無不塗上一層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寫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聯繫──因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而同晴朗分不開──因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的景緻。

在文中,第二段主要寫的是濟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水上景色,那麼,全文就是由這幾幅互相聯繫而又相對獨立的畫圖組成的長軸。而這幅長軸,也就靠這“温晴”的基調統一齊來,給人以和諧一致的美感。

(2)景物層次,安排得當。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文章依照寫景的先後層次,更好地把這些完美的景色展現於出來。文章首先鳥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後給人以那一城山色,雪後斜陽(第三、四段),最終才寫那垂柳岸邊,那“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而水藻越晴越綠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寫來,從山到水地寫去,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自然這是就各大層次來説的,各大層次的內部,又同中有異,如第二段的由寫景而兼及寫人,第三段的由寫雪而兼及寫晴,第五段的由寫水面而兼及寫天空。寫來筆法活脱,不失參差錯落之致。

(3)遠近大細,各得其宜。

偌大的一個濟南,在作者筆下,竟然能夠放在一個由四面羣山環抱而成的小小搖籃裏,而水天一碧的宏偉景色,只可是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是景物的遠者大者。再看,“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是景物的近者細者。遠景大景,使人視野開闊,頓感心曠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諦聽,更覺景象真切。並且遠景大景,還能夠衝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侷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夠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病。古詩云:“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是説的非遠觀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聽無以覺出流水竟然無聲。這説明,寫景手法,遠近大細,不可偏廢。運用得宜,就能夠兼收其效。

該文寫景時,不但遠近並用,大細兼行,並且往往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或由遠而近、由大而細,寫來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寫景,就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的:先寫水冒着點熱氣,再寫水藻,再寫垂柳,再寫水面的上空以至於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寫景,則是由遠而近、由大而細的:先寫城外,再寫城外的山坡,再寫山坡上的小村莊,再寫小村莊的房頂上的雪。這種寫法,既貼合敍述的邏輯順序,又適應讀者的視覺需要。

(4)虛實手法,同時並用。

實寫景物的形象,對景物描述來説,無疑是十分必要的,諸如文章中的“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之類。可是,要不止於摹狀,還要傳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虛寫的手法。所以,在作者筆下,冬天陽光照耀下的濟南,就出現了“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神情;一圈圍城的小山,也就説出“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的細語;薄雪會有“微微露出點粉色”的羞容;水藻會有“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對那水藻也就能夠有一副“不忍得凍上”的和善心腸了。至於小雪覆蓋不勻的山坡,要“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自然也是文章中虛寫傳神的佳句。

(5)適當點題,意義深遠。

畫之所以有題跋,原因之一是題跋能夠使畫本身藴含的意義更為顯豁。應當説,題跋是一幅畫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雖然它並不是所畫的景物的本身。同樣,對所寫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點題,也是容許的,這些點明題旨的話,不是可有可無的。該文點題得法,寥寥數語,便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比如説,文章在描述了小山雪景之後,突然掉轉筆鋒,作者以評論者的身份,説起點題話來:“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這話,既能夠説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外,又能夠説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中,因為它是畫面所本有而又有點不甚明瞭的。一經點出,濟南下點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處,也就躍然紙上了。

題不可不點,也不可濫點,本文點題恰到好處。最終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令人讀起來有意猶未盡、話猶未了之感,引發讀者更深遠的思考,這也許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6)山水畫法,以大觀小。

描繪濟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是“以大觀小”的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取景方法。作者展開想象的翅膀飛上濟南的雲天俯瞰大地,然後對濟南大地作了簡筆的寫意描繪。畫城,不畫它的東西南北,“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濟南城中的山)。一些瑣碎的細部都被略去了,畫的只是冬天濟南城秀美的睡態,留下充分的餘地讓讀者去聯想、想象,進行藝術的再創造。畫山,不畫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僅有北邊缺着點口兒”。一齊筆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徵,緊之後就引導讀者展開藝術的聯想和想象:“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異常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借這種聯想、想象,使畫面活靈飛動起來。畫人,不畫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國畫一樣略去耳鼻眉目,連形體也完全略去,而只畫了濟南冬天人物情態的最主要的特徵:“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與山,渾然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

篇3:濟南的冬天賞析

後面還有多篇濟南的冬天賞析!

這是一篇極其精緻的短小散文,文章不足千字,由於作者用辭遣句和構思立意的深厚功力,它既像是一首聲情並茂的抒情詩、又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讀後讓人賞心悦目、回味無窮。

冬天,尤其是北中國的冬天,在一般人——異常是像我們這些生活在南中國的人想來,似乎無一不是一種清冷、肅殺的景象。然而,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卻不能不讓我們改變這種想法。他讓我們看到了北中國冬天的一塊“寶地”。這塊“寶地”究竟有什麼有別於其他城市的特色呢作者特地將北京和倫敦來作比較。在北京,冬天要是不颳大風,便是奇蹟,而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在倫敦,冬天能看得到日光,便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短短數語,就凸現出冬天濟南風和日麗的特點。

僅是天氣好,自然不夠,所以緊之後描述了濟南冬天的山和水。

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的小山,在冬天異常可愛。它們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全安靜不動的低聲的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我們真為作家這樣的描述叫絕。這哪裏是説山哪,這不正是慈母在呵護自我的子女嗎難怪“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小雪過後的小山,別具一番風景。山尖上的小雪,像是“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的雪和那若隱若現的草色,像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期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山美,水亦美。那裏的水是澄清的,並冒着點熱氣,因為水藻“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故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真是脈脈含情,一心一意粧扮着大地,等待着遊人!

這山,這水,這情,這景,在作家筆下,構成了一幅幅精緻美妙的畫圖,僅此,足以讓讀者體會到濟南冬天的柔美。可是,作家並未就此打住,而是再將讀者的目光從澄清的河水引向空中、半空中、天上,讓他們一齊來欣賞那塊“空靈的藍水晶”。如此嫵媚動人的畫面,給人一種彷彿進入蓬萊仙境的感覺,美不勝收,妙不可言。

此文在藝術表現上,自始至終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比如,他寫山“睡着”、“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穿”、“花衣”以及“山的肌膚”;寫雪害“羞”、“卧着”;寫水藻“拿出”綠色,水“不忍得”凍上,等等,賦予山、水以人性化,極其形象、生動地刻畫出山水的情態,使作品增添了許多感人的美的色彩。

在語言的運用上,本文很少出現直接讚美冬天的濟南的詞語。由於形象的比喻,娓娓道來的妥帖語句的渲染,又讓我們看出作家的讚美之情溢於言表。在用詞方面,本文真可謂字字珠璣。像文中的“睡”、“等”、“喚”、“卧”等動詞的運用真是精妙絕倫,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讀這樣的美文,真是一種享受。

篇4:濟南的冬天賞析

1.基調統一,色彩和諧

濟南雖然地處北中國,可是冬天無大風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顯著的氣候特點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緊緊抓住這一點,使筆下的種種景物跟這“温晴”天氣緊密聯繫在一齊,構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濟南冬天圖景。文章寫山,寫水,寫城,寫人,都無不塗上一層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寫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聯繫──因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而同晴朗分不開──因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的景緻。

在文中,第二段主要寫的是濟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水上景色,那麼,全文就是由這幾幅互相聯繫而又相對獨立的畫圖組成的長軸。而這幅長軸,也就靠這“温晴”的基調統一齊來,給人以和諧一致的美感。

2.景物層次,安排得當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文章依照寫景的先後層次,更好地把這些完美的景色展現於出來。文章首先鳥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後給人以那一城山色,雪後斜陽(第三、四段),最終才寫那垂柳岸邊,那“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而水藻越晴越綠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寫來,從山到水地寫去,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自然這是就各大層次來説的,各大層次的內部,又同中有異,如第二段的由寫景而兼及寫人,第三段的由寫雪而兼及寫晴,第五段的由寫水面而兼及寫天空。寫來筆法活脱,不失參差錯落之致。

3.遠近大細,各得其宜

偌大的一個濟南,在作者筆下,竟然能夠放在一個由四面羣山環抱而成的小小搖籃裏,而水天一碧的宏偉景色,只可是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是景物的遠者大者。再看,“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是景物的近者細者。遠景大景,使人視野開闊,頓感心曠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諦聽,更覺景象真切。並且遠景大景,還能夠衝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侷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夠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病。古詩云:“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是説的非遠觀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聽無以覺出流水竟然無聲。這説明,寫景手法,遠近大細,不可偏廢。運用得宜,就能夠兼收其效。

該文寫景時,不但遠近並用,大細兼行,並且往往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或由遠而近、由大而細,寫來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寫景,就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的:先寫水冒着點熱氣,再寫水藻,再寫垂柳,再寫水面的上空以至於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寫景,則是由遠而近、由大而細的:先寫城外,再寫城外的山坡,再寫山坡上的小村莊,再寫小村莊的房頂上的雪。這種寫法,既貼合敍述的邏輯順序,又適應讀者的視覺需要。

4.虛實手法,同時並用

實寫景物的形象,對景物描述來説,無疑是十分必要的,諸如文章中的“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之類。可是,要不止於摹狀,還要傳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虛寫的手法。所以,在作者筆下,冬天陽光照耀下的濟南,就出現了“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神情;一圈圍城的小山,也就説出“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的細語;薄雪會有“微微露出點粉色”的羞容;水藻會有“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對那水藻也就能夠有一副“不忍得凍上”的和善心腸了。至於小雪覆蓋不勻的山坡,要“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自然也是文章中虛寫傳神的佳句。

5.適當點題,意義深遠

畫之所以有題跋,原因之一是題跋能夠使畫本身藴含的意義更為顯豁。應當説,題跋是一幅畫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雖然它並不是所畫的景物的本身。同樣,對所寫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點題,也是容許的,這些點明題旨的話,不是可有可無的。該文點題得法,寥寥數語,便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比如説,文章在描述了小山雪景之後,突然掉轉筆鋒,作者以評論者的身份,説起點題話來:“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這話,既能夠説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外,又能夠説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中,因為它是畫面所本有而又有點不甚明瞭的。一經點出,濟南下點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處,也就躍然紙上了。

題不可不點,也不可濫點,本文點題恰到好處。最終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令人讀起來有意猶未盡、話猶未了之感,引發讀者更深遠的思考,這也許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6.山水畫法,以大觀小

描繪濟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是“以大觀小”的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取景方法。作者展開想像的翅膀飛上濟南的雲天俯瞰大地,然後對濟南大地作了簡筆的寫意描繪。畫城,不畫它的東西南北,“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濟南城中的山)。一些瑣碎的細部都被略去了,畫的只是冬天濟南城秀美的睡態,留下充分的餘地讓讀者去聯想、想像,進行藝術的再創造。畫山,不畫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僅有北邊缺着點口兒”。一齊筆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徵,緊之後就引導讀者展開藝術的聯想和想像:“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異常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借這種聯想、想像,使畫面活靈飛動起來。畫人,不畫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國畫一樣略去耳鼻眉目,連形體也完全略去,而只畫了濟南冬天人物情態的最主要的特徵:“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與山,渾然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

篇5:濟南的冬天賞析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異常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幾點:

文章佈局謀篇層次井然。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我的親身感受,經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比較,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蹟”“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讚譽它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繫的。第2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述。在分寫山水之前,先給人以濟南的總體感,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夢想境界”。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終,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並且神似,生動貼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濟南比作“小搖籃”;把山坡上小村莊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畫”;把整個冬天的濟南比作一塊“藍水晶”,無一不小巧秀麗,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擬人的句子更多,個性化更明顯,如把濟南老城説成是“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温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駁的色彩,説成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秀美動人;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説“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這些都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裏孕育着的朦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又一個特點。文章在描述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種寫法:一是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經過比較,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我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後邊還有“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異常可愛”,“那些小山太秀氣!”結尾一句藴含着“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情意。二是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夢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並且飽含喜愛的心境。

老舍先生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如:“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遣詞造句十分精妙。還有關聯詞的運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況且”,進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補充、追加新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有所增益或補充。那裏“況且……還”連詞和副詞配合,起關聯作用,恰當地組合了要説的意思。

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證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的冬天,不一樣於其他地方的冬天。最終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温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篇6:濟南的冬天賞析

1.層次井然的佈局

文章開頭第①段總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第②-⑥段具體描述濟南冬天的景物,其中又有總分關係;第②段寫全景,第③-⑤段寫出山景,第⑥段寫水景,且以一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話結束全文。每個段落甚至每個細節都流露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讚美之情,都籠罩在温馨寧靜的氛圍之中。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2.情景交融的寫法

文章在描述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有時直接抒發感情,如“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異常可愛”等,既寫出了自我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有時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夢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的讚美之情。有時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感情,如“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並且飽含着喜愛之情。

3.運用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比喻:如把濟南周圍的小山比作“小搖籃”,把山坡上小村莊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畫”,把整個冬天的濟南比作一塊“藍水晶”,無一不生動形象,恰到好處。

擬人:如把濟南老城説成是“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温情,“它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保準暖和。”把夕陽斜照下呈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這些都表現出了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裏孕育着的朦朧春意。

篇7:濟南的冬天賞析

我們都明白老舍著名的長篇小説《駱駝祥子》、短篇小説《月牙兒》,話劇《茶館》,可是讀了他三十年代寫的《濟南的冬天》以後,我們還沒有想到他還會有這麼精湛的散文。這無疑為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你看,一篇短小的千字文,作者能把我們引入一個奇妙的冬的世界裏。在那裏,有陽光,有温暖,有綠草的氣息,有笑臉,有藍天,有燦爛的響晴……

我們忽然發覺,原先作者把我引入了一個恬淡明麗的春的世界裏。倘若是在大雪飄飄的寒冬讀這篇散文,這會給我們帶來多麼愉快的、多麼新奇的感受啊!

看看老舍先生是用怎樣的筆墨、怎樣的色彩來給我們描繪用這幅濟南冬景圖的。

一個從塵土飛揚、寒風凜冽的北方初到南方的人,會有什麼感受呢?一個從霧都倫敦回到晴朗的北中國的人,又會有什麼聯想呢?自然,濟南不屬於濕潤的南方、日光炎炎的熱帶,也不屬於“大風起兮雲飛揚”的北方。在作者筆下,它似乎象一個“特區”。然而這畢竟是北中國的“特區”,因而它仍然有北中國的特點。它是沒有風的、晴朗而温晴的天氣,或者説,它是有風的,卻是聽不到風聲的,這樣的風只能是微風。冬天的微風那是什麼滋味呢!冬天的風無論如何應當是冷的,但這時頭頂上卻有一輪太陽照着,既然不是熱帶那樣的毒日,那必須是很暖和的日光。微微的涼風,暖暖的月光,那自然讓人極其愉快的温晴天氣。作者彷彿像發現了一塊寶地,用極其温柔的筆調要告訴讀者他對這塊寶地的新奇的感受。這感受的確是新奇和獨特的。我們當為作者發現了這塊寶地並真切地告訴我們而感激作者。讀了這篇文章的開頭,我們覺得作者不象是在寫濟南,而是把濟南端到我們面前,使我們如臨其境。開始感受到濟南冬天的毋寧説是春的獨特的氣息,作者的這幅恬淡的春之圖,已經開始展現出一角.我們急切地想看下去。

果然,接下去的畫面就更令人歎為觀止了。作者像拍電影一樣把鏡頭拉開,升高,使我們能夠俯瞰濟南冬天的全貌: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夢想境界?無論是睜着眼看,還是閉着眼睛想,這都是一幅出色的、温馨的畫面。她透露出的恬靜安逸的美是自不待言的。冬天,是萬物冬眠的季節,所以,用“暖和安適地睡着”來形容這個老城,是最為恰當可是了。作者雖説這個“老城”在等待“春風來把它喚醒”,但那種恬靜完美的氛圍卻是僅有春天才會有的。因而它實際上已經使我們感受到這幅“山水圖”藴藉着的春意。在戰火紛飛的年月,在飢寒交迫的北中國,這無疑是一片令人嚮往的、極其完美的天地。它似一處新“桃花源”。在當時是寄託着作者的完美夢想的。

作者之後把筆墨放在描述濟南的“小山”上。先畫山、後描水,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濟南的小山是個什麼樣兒呢?你看,“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僅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是極為形象的描繪。但僅此還不夠,還得動人才是。於是作者用了一個極其生動的比喻,把這座小山比做一個小搖籃,而把濟南比作睡在搖籃裏的娃娃。這真是太可愛了!瞧,小搖籃“安靜不動地低聲”對“娃娃”説話哩。“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由此,我們彷彿體昧到作者那顆極其善良的慈母一樣的心。在這樣温暖的母親懷抱裏,濟南的人們怎樣能不高興呢?當然是“面上含笑的。”由於這段動人的擬人化的比喻,作者把濟南的小山寫活了。由活的山寫到活的人,那便是十分自然的了。而寫人,則是為了更好地寫濟南。因為人畢竟是萬物之靈,寫濟南人眼裏的濟南,那便能夠從多側面,展示濟南真切的精神和麪貌。寫濟南人所看,還不夠,還要寫濟南人所想,這就全了。濟南人是怎樣看的呢?“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濟南人是怎樣想的呢?“這樣的温暖,今日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這是極其可愛的心理。但這畢竟只是點滴的心理活動、而不是願望。因為此情此景已經使他們夠滿足的了。這樣的冬天已經使他們感到很温暖、很愉快

的了。他們並不象其它北中國地區的人也許在詛咒冬天,在掰着指頭計算春日該何時來臨。因為他們的的確確生活在春天一樣的冬天裏。這就是老舍先生所要寫的。我們又何嘗不能説,那裏麪包含着一顆老舍先生期望中國人民能夠過上和平安靜日子的拳拳之心呢?

濟南的小山不但象圓圈,並且還有它的獨到之處。因為小,所以只配下點小雪來給它裝飾。一下小雪,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這是一個壯麗的遠鏡頭,是一幅層次色彩鮮明的畫面,下層是暗黃,中層是白色,上層是藍色。如作者所説:“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穿上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我們彷彿又聞到冬雪後乾淨爽人的清新空氣。然後作者一下又把鏡頭拉至中景,給我們看山上青黑的矮鬆。作者是怎樣寫這些矮鬆的呢?那裏又用了一句絕妙的比喻,“樹尖上頂着一髦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動人而傳神地寫出了矮鬆的性格和神態。有這些矮鬆的點綴,便使濟南的山顯得格外雅緻。白山尖、矮鬆、帶水紋的花衣,是恬淡的色彩,和温晴的天氣漂亮地融匯在一齊。至此、濟南山的全貌便給我們基本展現了出來。這是這幅春之圖最重要的部分.這都是靜態,那麼有沒有動態,有沒有色彩的變化呢?有的。這是靜中之動,這種動便是作者極其細微的觀察和感受的結果。那便是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注意,只是“微微露出點粉色”,基色仍是白的。所以並不破壞整個繪畫的效果,而倒是增添了畫面的豐富性。

“那些小山太秀氣!”作者感歎道。是的,這樣温晴的冬只配有這樣的小山。如果是大山,如果是大雪、那便全然是另一番氣韻了。

作者是不是至此就把濟南的山寫完了呢?沒有!看來,作者對濟南的山是太有感情了。他愛它們。於是,他便又為我們勾勒了一幅他自稱為唐代水墨畫的圖;“山坡上卧着點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極具有古詩畫的意味。這幅清新明麗的圖景,怎樣能使人相信會在濟南的冬天出現呢?又怎樣能使人相信它會出此刻戰火紛飛的北中國呢?的確,即使在戰爭年月,生活中仍然是有美的圖景的。這就在於你是否能發現,並給予藝術的表現!

這是作者寫作的高明之處。作者寫的是濟南的冬天,但卻迴避偌大的濟南城,而去寫更寬敞的城外。作者是居高臨下地遠視的,所以濟南城是太小了,並且是狹窄的。作者有意把讀者的視野引向濟南更廣闊的天地,而不去寫搖籃裏的娃娃,剩下的讓讀者去聯想、去補充,反而使這幅春之圖的畫面更清晰、更簡潔,避免了紊亂之感和累贅之感。這叫做虛實相生。

好了,寫完了山,該寫水了。有山沒有水,加同人沒有眼睛,似乎少了靈性,怎能清新而濕潤?濟南的水是怎樣的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哪象冬天的水呢?這不分明是春水麼?並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形兒呢!這不分明又是夏天的水麼?這不是“夏賞荷花池”的意境麼?北中國的冬天,竟然還有這樣一幅更令人喜愛不已的絕景,這無疑給濟南“錦上添花”了。並且,這還不夠,作者還要把鏡頭拉遠,讓“藍水晶”一樣的天空映在這水中。於是,綠水,紅屋頂,黃草山,白雪松,藍汪汪的天空,組成了濟南的山水圖。瞧,微涼的風又吹過來了,暖和的太陽在靜靜地照着,我們不能相信,這到底是人間呢?還是世外桃源?如果是人間的話,那麼它決不會是冬天。

老舍的筆法是老練的。一篇千字文竟能展示出這麼生動的、令人神往的畫面,這非有深厚的功力不可。這篇短文的敍述語調是平易樸實的,語言是凝鍊而親切的,用詞是準確生動的。可是最重要的是結構。它似乎無結構,可是資料組合的又是這麼自然、精巧、恰當。更為重要的是,經過分析這篇散文,我們看到了貫穿在他整個創作中的對完美事物執意追求,以及在這種追求中透露出的他的善良個性和樸實親切的文風。今日我們讀這篇散文。仍然能被作者對濟南山水精湛而獨到的描述所打動。箇中技藝,不光是對今日的初學寫作者,就是對有必須散文寫作基礎的人,都有重要的借鑑價值。

篇8:濟南的冬天賞析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寫景散文。它的寫景藝術是值得稱道的。文章中的寫景藝術,概括起來説,有以下幾點。

(一)緊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來寫,使全文基調一致,色彩和諧

濟南雖然地處北中國,可是冬天無大風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顯著的氣候特點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緊緊抓住這一點,使筆下的種種景物跟這“温晴”天氣緊密聯繫在一齊,構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濟南冬天圖景。文章寫山,寫水,寫城,寫人,都無不塗上一層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寫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聯繫──因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而同晴朗分不開──因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的景緻。

如果説,第二段主要寫的是濟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水上景色,那麼,全文就是由這幾幅互相聯繫而又相對獨立的畫圖組成的長軸。而這幅長軸,也就靠這“温晴”的基調統一齊來,給人以和諧一致的美感。

(二)景物的層次,安排得當,使眼前景物紛至沓來,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怎樣才能更好地把這些完美的景色展現於讀者眼前呢這就有一個寫景的先後層次問題。文章首先讓讀者鳥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後再讓讀者飽覽那一城山色,雪後斜陽(第三、四段),最終才把讀者領到那垂柳岸邊,領略那“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而水藻越晴越綠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寫來,從山到水地寫去,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自然這是就各大層次來説的,各大層次的內部,又同中有異,如第二段的由寫景而兼及寫人,第三段的由寫雪而兼及寫晴,第五段的由寫水面而兼及寫天空。寫來筆法活脱,不失參差錯落之致。

(三)取景遠近大細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則尺幅百里,或則纖毫畢現

試看,偌大的一個濟南,在作者筆下,竟然能夠放在一個由四面羣山環抱而成的小小搖籃裏,而水天一碧的宏偉景色,只可是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是景物的遠者大者。再看,“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是景物的近者細者。遠景大景,使人視野開闊,頓感心曠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諦聽,更覺景象真切。並且遠景大景,還能夠衝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侷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夠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病。古詩云:“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是説的非遠觀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聽無以覺出流水竟然無聲。這説明,寫景手法,遠近大細,不可偏廢。運用得宜,就能夠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寫景時,不但遠近並用,大細兼行,並且往往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或由遠而近、由大而細,寫來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寫景,就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的:先寫水冒着點熱氣,再寫水藻,再寫垂柳,再寫水面的上空以至於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寫景,則是由遠而近、由大而細的:先寫城外,再寫城外的山坡,再寫山坡上的小村莊,再寫小村莊的房頂上的雪。這種寫法,既貼合敍述的邏輯順序,又適應讀者的視覺需要,無怪乎作者樂於採用了。

(四)寫景映襯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襯中形象更為鮮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別的景物一映襯,就顯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並不怎樣美,可是一和別的景物映襯起來,就顯出美來了。當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經和別的景物映襯起來,反倒失去原先的美了,像魯迅所説的那樣:“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蘭亭序》,至今還有‘藝術品’之稱,但倘將這掛在萬里長城的牆頭,或供在雲岡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見了,即使熱心者竭力指點,也可是令觀者生一種滑稽之感。”(《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所以,要把景物寫好,關鍵不單在映襯,還在映襯得法。映襯得法,就能夠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為神奇。

文章以矮鬆的青黑,映襯樹尖上頂着的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鮮明悦目,都是映襯的妙筆。

文章中説到的“黃草山”“小灰色樹影”,就應説,它們本身算不上怎樣美,可是文章把它們放在下邊這段話裏,就顯出它們的美來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裏,包着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請閉上眼睛想想,睜開眼睛看看吧,這是一個怎樣用繽紛的色彩點染而成的天地!而“黃草山”“小灰色樹影”卻正是這幅美麗的畫圖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五)寫景虛實手法同時並用,使景物形似神傳

實寫景物的形象,對景物描述來説,無疑是十分必要的,諸如文章中的“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之類。可是,要不止於摹狀,還要傳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虛寫的手法。所以,在作者筆下,冬天陽光照耀下的濟南,就出現了“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神情;一圈圍城的小山,也就説出“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的細語;薄雪會有“微微露出點粉色”的羞容;水藻會有“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對那水藻也就能夠有一副“不忍得凍上”的和善心腸了。至於小雪覆蓋不勻的山坡,要“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自然也是文章中虛寫傳神的佳句。

(六)適當點題,使景物自身藴含的好處更加顯豁

畫之所以有題跋,原因之一是題跋能夠使畫本身藴含的好處更為顯豁。就應説,題跋是一幅畫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雖然它並不是所畫的景物的本身。同樣,對所寫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點題,也是容許的,這些點明題旨的話,不是可有可無的。本文點題得法,寥寥數語,便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比如説,文章在描述了小山雪景之後,突然掉轉筆鋒,讓作者以評論者的身份,説起點題話來:“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這話,既能夠説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外,又能夠説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中,因為它是畫面所本有而又有點不甚明瞭的。一經點出,濟南下點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處,也就躍然紙上了。

題不可不點,也不可濫點。本文點題是恰到好處的。當我們玩味全文,讀到最終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的時候,我們似乎有意猶未盡、話猶未了的感覺,似乎能夠另起一段,補上兩句就全文而發的點題話結束全文:“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但仔細一想,這是剩餘的,因為明敏的讀者從文章所描繪的景物和所抒發的感情中,就應並且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的,又何待於作者再出面饒舌呢更何況順着文章的邏輯,讀者有權利想得更多更大更遠,諸如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等等,這些題是想點也點不完的。這也許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篇9:濟南的冬天賞析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劇作家、小説家老舍先生創作的一篇散文,選自《一些印象》。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國講學六年之久,英國的霧氣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去了西南地區,所以來到被譽為“泉城”的山東省會濟南後,感受十分強烈。標題“濟南的冬天”,簡潔明瞭了地點,節令。告訴讀者,它是不一樣於其它地方的冬天。所以他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温晴”這一特點,描述出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老舍先生還善於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表達自我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

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濟南特有的冬景的喜愛和讚美。經過對濟南冬天場景的描述,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之情,對濟南這座城市的熱愛之情,以及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生活情操。

篇10:濟南的冬天賞析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散文都應作到形散而神不散。《濟南的冬天》具有這一特點。文章寫了濟南冬天的多種自然景象:有靜卧的小山,有澄清的河水;有古城,有小村;有青松垂柳,有綠色水藻;有雪前的景,有雪後的景;有映在水中的倒影,也有不映在水裏的“正影”,紅黃藍白黑色彩斑駁;山木水草天,多態多姿,都—一寫了進去。真是曲盡散文那個“散”字的妙處。可是它神不散。如許錯綜複雜的`描述都環繞一個主旨,即冬天的濟南那温晴的天氣。“温晴”二字總領全文,使文章脈絡清楚,雜而不亂,多而不繁。

全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自我過去住過的地方和濟南的冬天作比較,指出濟南是個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氣”的“寶地”。和北京的冬天比——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和倫敦的冬天比——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和熱帶地方比——濟南的冬天“有温晴的天氣”。得出結論:“濟南其得算個寶地”。(承上啟下,過渡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先寫“夢想境地”,再寫“古老的濟南”。寫“夢想境地”(老城,有山有水,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又分兩層:

第一層:寫小山對濟南構成的特殊環境: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僅有北邊缺着點兒口,異常可愛。

第二層:寫下了小雪的小山。寫了有黑的矮鬆,白色的山光,陪着的草色.藍色的天空,微黃的落日光輝,被夕陽斜照的粉色的薄雪。

寫“古老的濟南”,又分三層:

第一層: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屋頂上卧着點雪——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

第二層:寫水、水藻、垂楊,重點在寫水。

第三層:寫澄清的河水,藍汪汪的天空,紅屋頂黃草山、心灰色的樹影。

【小編簡評】

濟南的冬天賞析 (優選1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濟南的冬天賞析範文。

【網友評價】

對於我寫作有很大的借鑑。

標籤: 賞析 濟南 冬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z1738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