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篇一

《小猴子下山》是人教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自讀課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符合兒童年齡及心理特點。通過一年的語文學習,孩子們能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能在教師的啟發下,運用積累過的詞語對簡單的段式進行仿説仿寫練習。鑑於孩子的學情特點,我將字詞訓練、詞語運用、仿説仿寫做為讀文基礎上的重點目標。

在初讀課文環節中,我結合本班孩子實際,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1、讀文,掃清字詞障礙。文章中準確運用了動詞,這幾個生字,是孩子們平時很少見的,因此,我將生字學習的重點鎖定在“抱扛扔捧追蹦”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上。通過帶拼音讀、去掉拼音讀、捉迷藏遊戲、給字分組、做動作猜字舉卡片這幾個環節,有梯度地讓孩子對這六個生字的音、形、義有了紮實地掌握。

2、讀準多音字,讀通長句子。我把孩子平時容易讀錯的“結”和“空”作為訓練的重點,在讀字、讀詞語、讀好長句子的訓練中孩子的認字讀句能力有所提升。課堂中,生動有趣的課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多樣的遊行使孩子樂於參與。調動孩子多種感官,孩子們通過讀一讀、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學習生字。在細讀環節中,我充分抓住課文的特點,對孩子進行詞句訓練。

1、在二讀課文的基礎上,我以給句式填空的方式訓練孩子的表達、總結能力。通過同桌互動,每個孩子都進行了語言訓練,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2、抓住文章中準確的動詞,進行動詞和名詞的搭配練習。通過舉例子,學習動詞的`使用,感受用詞的準確。並將動詞的運用遷移到日常中常見的事物上,培養孩子詞語運用能力。本環節是剛才學習生字的一個有效的延伸。

3、我抓住課文中“又大又紅、又大又圓、蹦蹦跳跳”這幾個詞語,對孩子進行詞句訓練,讓孩子在比一比,讀一讀中,感受到課文中運用不同的詞語寫出事物的可愛。讓一年級孩子初步感悟怎樣才能把事物寫具體寫形象。課堂中,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找出把事物寫可愛的詞語,並通過反覆的讀,體會用詞,練習有感情朗讀。

4、我從小猴子的三次“扔”入手,引導孩子總結小猴子三心二意的特點,並在孩子勸説小猴子的過程中,明白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廢,只有堅持才能成功的道理。孩子在勸説的過程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仿寫,又將本節課的字詞句訓練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在分析句式後,我要求孩子能用上本節課積累的量詞、表示可愛的詞和動詞,進行段式的仿寫練習。為了降低難度,我以填空的方式呈現,又給孩子圖片,為孩子提供仿寫的環境。由於日常我重視對孩子讀寫結合的訓練,孩子們能根據句式進行仿寫,用上積累的詞語。孩子結合以往的知識經驗和課堂中的收穫,寫出小猴子來到草莓地、蘋果樹、小河邊、松樹林、櫻桃樹下等不同的地方,大部分同學能用上積累過的詞語。

總之,本節課教師能夠以學生為本,依據學生的特點扎實地進行字詞句的各項訓練,在訓練中關注孩子的語言發展,符合孩子認知水平與發展的需要。也能通過課件,生動有趣的輔助教學,激發孩子興趣。在孩子讀的環節中,形式的多樣性還應該凸顯,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讀中,做到每次訓練後都應以讀收尾,以讀促講,讓孩子通過反覆的有梯度的讀書,鞏固詞句訓練的效果,使語文課堂真正做到從文本中來,迴文本中去,在文本的解讀中學習、積累、運用。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篇二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一隻猴子下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見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後一無所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應該像小猴子一樣,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一、由扶到放,培養自學能力

課文前4個自然段結構相似,在教學中,重點指導第一自然段,通過由指導到扶再到放,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第一自然段中重點教學“又……又……”的詞語,通過朗讀“又大又多的玉米”和“玉米又大又大”讓學生體會詞語的靈活運用。通過做做動作,讓學生理解“掰”、“扛”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語。通過朗讀,邊演小猴子的動作、神態,體會小猴子高興的心情。這樣由細節到整體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為學生學習二至四自然段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遷移運用,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本課的課文語言結構相似,這為語言訓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點。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運用很重要。通過“小猴子走到……他看見……非常高興,就……”的句式反覆讓學生用自己積累的詞語來説完整,從而為他們説一個完整的故事做鋪墊。在學習中,還不斷總結、提醒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遷移運用,培養他們的語文能力。

三、續編故事,培養表達能力

愛因斯坦説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一年級國小生內心充滿想像,他們擁有自己豐富、天真的思想。在教學結束的時候,拋出一個問題:“小猴子第二次下山會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續編故事。學生表現出異樣的興奮,小手舉得高高的,都想把自己編的故事分享給大家。這樣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又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着較多問題:評價語言過於平淡,缺乏針對性,教學機智缺乏。今後我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篇三

《小猴子下山》是部編版國小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七組課文中的一篇,本組課文包含《文具的家》、《一分鐘》、《動物王國開大會》和《小猴子下山》,除對生字詞的學習要求外,本組課文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會學生怎樣愛護文具、珍惜時間等。

《小猴子下山》又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孩子們已經在課內課外多次聽過這個故事,因此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對故事內容進行梳理。在做《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時,我將重難點放在字詞的學習和對小猴子形象的分析上。在教學過程設計方面,我將讀故事、理解故事放在生字學習前面。本班學生拼音基礎較好,有自學生字的能力,大部分孩子閲讀興趣濃厚,具備一定的獨立閲讀能力,因此這樣的安排也是可行的,學生在閲讀中不會有太多的障礙。

在課堂教學中,我將讀故事的任務交還給孩子們,讓他們自由地朗讀,然後告訴我小猴子下山的路線。小朋友很快幫我完成了路線圖"摘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孩子們在完成這個任務時思路是清晰的,孩子們對這些事件發生的邏輯關係是理解的,這些事情的發展順序,明白不能顛倒順序。這些事正是説明小猴子見一物,愛一物,喜新厭舊,做事不專一的證據。在孩子們的帶領下,我靈機一動,給孩子們做了個小小的心理測試。

假如黑板是一片很大很大的花海,有四個小朋友正在參加摘花比賽,規則是這樣的:在這片花海里你可以邊看邊比較,選擇你認為最漂亮的那一朵花,但是每位小朋友只能摘一朵花,不能走回頭路,你會選擇在哪裏摘?

我在黑板上標記了五個位置,讓孩子們選,他們興趣很高,紛紛舉手説:"我要在1號摘,我要在2號摘……"最多的還是5號。我告訴孩子們,每個地方所表示的意思:"選擇1號的小朋友特別容易滿足,他一開始就選好了自己認為最漂亮的花,做決定非常果斷,但是呢,有時候會比較衝動,片面;選擇2、5、3號的小朋友呢做決定比較謹慎,會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比較以後再下決定,選擇5號的小朋友呢有些強迫,因為那是正中間的位置;選擇4號的小朋友呢,做決定非常的猶豫,有些追求完美,總是要到最後才能下定決心,但是這樣的話你可能像小猴子一樣什麼也得不到,但是呢也有可能得到最好的,要懂得滿足。當然,答案沒有好壞,沒有對錯。"

小測試後,我帶領孩子們細讀文本,主要抓住小猴子的動作理解其形象,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邊説邊做。從"掰、扛、扔、摘、捧、扔、摘、抱、扔、追"這些動作中,孩子們體會到這是一隻"頑皮的"小猴子。在文本細讀中我發現孩子們"扛"和"捧"的發音不準,及時進行指導,但我沒有注重培養孩子們比較閲讀的能力。比如"扔"和"放"可以作比較,這兩個可以體現小猴子不同的形象,放下了是還會拿起來的,扔掉就是不要了,這樣的比較應該更能幫助孩子們理解小猴子喜新厭舊的品質。

在本課教學中最讓我欣喜的是孩子們對小猴子形象的認識。我提的問題是:

"小猴子下山是去幹什麼的?"

答:"找吃的"。

"那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小猴子呢?為什麼?"

黃民懿最先舉手説:"挑食。"

我問:"你為什麼覺得他挑食呢?能説説你的理由嗎?"

搖頭。

"那老師來幫你説説,你聽我説的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

點頭。

"小猴子最開始掰了一個玉米,可是看到它更喜歡的桃子,它就不要玉米了;後來,它又看到了更喜歡的西瓜,就不要桃子了,所以它有點兒挑食?"

點頭説:"是的。"

第二個學生李兆康繼續舉手説:"它是一隻貪玩的小猴子。"

我有點兒奇怪,問:"為什麼?"

很流利的回答説:"小兔子不能吃,它去追小兔子就是為了好玩,所以是一隻貪玩的小猴子。"思路多清晰,理由多充分!不禁要為他點贊。

孩子們的思路慢慢打開了,舉手的同學也越來越多。

劉可焓説:"這是一隻亂扔東西的小猴子。"

黃梓怡説:"這是一隻浪費糧食的小猴子。"

黃浩宇説:"這是一隻沒有好習慣的小猴子。"

我問:"沒有什麼好習慣呢?你能説的具體點兒嗎?"

思考。

我引導説:"沒有禮貌不是好習慣,做得不端正也不是好習慣,那你説的小猴子沒有好習慣是哪一點呢?"

再思考,説:"頑皮。"

説了這麼多,舉手的小朋友漸漸少了,正當我準備總結時,李晟舉手了。

我請他説。

他站起來説:"這是一隻不愛護環境的小猴子。"

説得多好!這又是一個令我驚喜的答案。亂扔東西,浪費糧食不就是不愛護環境嗎?看來我們平時的環保教育還是做的不錯的。雖然沒有我心中"三心二意"這個標準答案,我依然很開心聽孩子們暢所欲言,他們的好多想法都令我耳目一新,我想我也沒有必要一定要引導孩子們説出那所謂的標準答案,他們對小猴子形象的認識已經非常全面了,我也相信,他們一定知道做事要專心,三心二意不是個好習慣。教無定法,我想讓孩子們有獨立、積極思考的能力比説出一個標準答案更重要。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篇四

作者 向笑

《小猴子下山》是部編版國小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七組課文中的一篇,本組課文包含《文具的家》、《一分鐘》、《動物王國開大會》和《小猴子下山》,除對生字詞的學習要求外,本組課文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會學生怎樣愛護文具、珍惜時間等。

《小猴子下山》又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孩子們已經在課內課外多次聽過這個故事,因此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對故事內容進行梳理。在做《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時,我將重難點放在字詞的學習和對小猴子形象的分析上。在教學過程設計方面,我將讀故事、理解故事放在生字學習前面。本班學生拼音基礎較好,有自學生字的能力,大部分孩子閲讀興趣濃厚,具備一定的獨立閲讀能力,因此這樣的安排也是可行的,學生在閲讀中不會有太多的障礙。

在課堂教學中,我將讀故事的任務交還給孩子們,讓他們自由地朗讀,然後告訴我小猴子下山的路線。小朋友很快幫我完成了路線圖"摘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孩子們在完成這個任務時思路是清晰的,孩子們對這些事件發生的。邏輯關係是理解的,這些事情的發展順序, 明白不能顛倒順序。這些事正是説明小猴子見一物,愛一物,喜新厭舊,做事不專一的證據。在孩子們的帶領下,我靈機一動,給孩子們做了個小小的心理測試。

假如黑板是一片很大很大的花海,有四個小朋友正在參加摘花比賽,規則是這樣的:在這片花海里你可以邊看邊比較,選擇你認為最漂亮的那一朵花,但是  每位小朋友只能摘一朵花,不能走回頭路,你會選擇在哪裏摘?

我在黑板上標記了五個位置,讓孩子們選,他們興趣很高,紛紛舉手説:"我要在1號摘,我要在2號摘……"最多的還是5號。我告訴孩子們,每個地方所表示的意思:"選擇1號的小朋友特別容易滿足,他一開始就選好了自己認為最漂亮的花,做決定非常果斷,但是呢,有時候會比較衝動,片面;選擇2、5、3號的小朋友呢做決定比較謹慎,會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比較以後再下決定,選擇5號的小朋友呢有些強迫,因為那是正中間的位置;選擇4號的小朋友呢,做決定非常的猶豫,有些追求完美,總是要到最後才能下定決心,但是這樣的話你可能像小猴子一樣什麼也得不到,但是呢也有可能得到最好的,要懂得滿足。當然,答案沒有好壞,沒有對錯。"

小測試後,我帶領孩子們細讀文本,主要抓住小猴子的動作理解其形象,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邊説邊做。從"掰、扛、扔、摘、捧、扔、摘、抱、扔、追"這些動作中,孩子們體會到這是一隻"頑皮的"小猴子。在文本細讀中我發現孩子們"扛"和"捧"的發音不準,及時進行指導,但我沒有注重培養孩子們比較閲讀的能力。比如"扔"和"放"可以作比較,這兩個可以體現小猴子不同的形象,放下了是還會拿起來的,扔掉就是不要了,這樣的比較應該更能幫助孩子們理解小猴子喜新厭舊的品質。

在本課教學中最讓我欣喜的是孩子們對小猴子形象的認識。我提的問題是:

"小猴子下山是去幹什麼的?"

答:"找吃的"。

"那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小猴子呢?為什麼?"

黃民懿最先舉手説:"挑食。"

我問:"你為什麼覺得他挑食呢?能説説你的理由嗎?"

搖頭。

"那老師來幫你説説,你聽我説的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

點頭。

"小猴子最開始掰了一個玉米,可是看到它更喜歡的桃子,它就不要玉米了;後來,它又看到了更喜歡的西瓜,就不要桃子了,所以它有點兒挑食?"

點頭説:"是的。"

第二個學生李兆康繼續舉手説:"它是一隻貪玩的小猴子。"

我有點兒奇怪,問:"為什麼?"

很流利的回答説:"小兔子不能吃,它去追小兔子就是為了好玩,所以是一隻貪玩的小猴子。"思路多清晰,理由多充分!不禁要為他點贊。

孩子們的思路慢慢打開了,舉手的同學也越來越多。

劉可焓説:"這是一隻亂扔東西的小猴子。"

黃梓怡説:"這是一隻浪費糧食的小猴子。"

黃浩宇説:"這是一隻沒有好習慣的小猴子。"

我問:"沒有什麼好習慣呢?你能説的具體點兒嗎?"

思考。

我引導説:"沒有禮貌不是好習慣,做得不端正也不是好習慣,那你説的小猴子沒有好習慣是哪一點呢?"

再思考,説:"頑皮。"

説了這麼多,舉手的小朋友漸漸少了,正當我準備總結時,李晟舉手了。

我請他説。

他站起來説:"這是一隻不愛護環境的小猴子。"

説得多好!這又是一個令我驚喜的答案。亂扔東西,浪費糧食不就是不愛護環境嗎?看來我們平時的環保教育還是做的不錯的。雖然沒有我心中"三心二意"這個標準答案,我依然很開心聽孩子們暢所欲言,他們的好多想法都令我耳目一新,我想我也沒有必要一定要引導孩子們説出那所謂的標準答案,他們對小猴子形象的認識已經非常全面了,我也相信,他們一定知道做事要專心,三心二意不是個好習慣。教無定法,我想讓孩子們有獨立、積極思考的能力比説出一個標準答案更重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zj47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