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社區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

社區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

第一篇:社區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

社區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

説起蔡雲德,道東社區泰園巷的居民都知道,這是一個孝敬婆婆的好媳婦。

蔡雲德今年69歲了,自1963年 結婚以來,蔡雲德一直和婆婆吳德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盡心盡力照顧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經98歲了,身體經常生病,當婆婆病了時,蔡雲德一刻不離地在婆婆身邊伺候;婆婆鬧情緒,不管是誰的錯,蔡雲德總是耐着性子,變着花樣逗婆婆開心。

每天早晨,蔡雲德總是先給婆婆做好婆婆喜歡吃的早點,等婆婆吃好了再給丈夫和孩子們做早飯。逢年過節對蔡雲德來説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親人都會到家裏來過節,房子頓時顯得異常擁擠,蔡雲德總是屋裏屋外、任勞任怨地忙活,沒有絲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話説:“人多人氣旺,這是咱家的福氣!”

婆婆身體好的時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説:我有一個好“女兒”,這是我的福氣。

多年來,婆婆由於年齡原因,行動不便,需要人一刻不離的進行照顧。蔡雲德退休了,更加用愛心、耐心、細心的照顧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逢年過節聚在一起時,老人總在誇着蔡雲德。在蔡雲德的精心照顧下,現在老人身體還算可以,能夠拄着枴棍行走,蔡雲德無怨無悔的細心照顧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嘮家常,陪着老人看電視。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時候,蔡雲德照顧得更是無微不至,老人見人總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氣,我家有這麼好的一個兒媳婦。” 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在青海玉樹地震捐款活動中,這位九十六歲高齡的老人通過看電視,要兒媳蔡雲德到社區來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災區奉獻自己的一片愛心。老人的愛心感動着社區的每一個人。

四十多年來,蔡雲德始終如一的悉心照顧着年邁的婆婆,以實際行動感動着家人,感動着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大家從心裏對她表示由衷的稱讚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體現了當代女性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她的事蹟,也影響着道東社區的廣大居民,大家以她為榜樣,在社區形成了尊老愛老、構建和諧家庭的好風氣。道東社區居委會組織廣大居民學習了蔡雲德同志先進事蹟,並號召廣大居民向她學習,樹立榜樣。通過活動開展,在社區掀起了一個尊老、愛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揚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第二篇: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

——化產車間鄭書斌

泱泱中華,禮儀之邦,道德傳統,源遠流長。孝老愛親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做人的本分。鄭書斌同志就是這樣一個我們學習的榜樣。

他是化產車間最有經驗的工段長,平時在工作中,他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只有國中文化的他,不但在崗位技能上不斷的學習進步,多次取得上級領導的肯定,思想上更是積極的向黨組織靠攏,並於2014年光榮的成為黨組織的一員,在生活中,他更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爸爸。多年來,他在外工作努力,在家細心照料父母,和妻子相濡以沫,用他的真心教育可愛的女兒。

鄭書斌家中兄妹眾多,可他總覺得自己有份正式的工作,生活條件稍微好一點,就把照顧父母的擔子一人攬了下來,妻子也很孝順的和丈夫一起照顧老人。老母親常年身體欠佳,所以心情總不太好,常常看什麼都不順眼,愛嘮叨,可他依然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心平氣和地安慰着,經常講故事逗老人開心;後來母親病情嚴重,大小便失禁,他二話不説趕快收拾乾淨;住院期間,他想盡一切辦法讓老人住的舒心,不惜賣掉房子??鄭書斌兩口子的作為讓鄰里都羨慕老人有這麼一個好兒子、好兒媳。

鄭書斌每天起早貪黑的上下班忙,妻子就在家打點一切,教育孩子的重擔自然也落在妻子的身上,妻子身體力行的做榜樣,教育、引導女兒積極向上,健康成長。他們的女兒如今聰明伶俐,成績名列前

茅。

工作中,鄭書斌一絲不苟,他負責的罐區是焦化廠一級危險源區,但他從不讓領導操心,總是把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從未發生過任何事故。生活中,他亦是個懂得浪漫的好男人,每逢過節或者妻子生日的時候,他總會帶給愛人驚喜;女兒取得好成績時,他也不忘適時的給女兒準備一份精美的禮品。他的細膩、體貼,讓妻子和女兒感受到他對她們無微不至地愛、對這個家面面俱到的貼心。

鄭書斌常説,“老婆的支持就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我能有今年取得的成功,軍功章上有老婆的一半。”他們夫妻兩人相扶相持,共同教育孩子,孝順老人,共同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幸福家庭的楷模形象。

第三篇: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

用愛心温暖親人 以行動詮釋孝道

——撒營盤鎮撒衝村委會第九村民小組張德芝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滿和睦、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論語〃學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説法,也有“父母在,不遠行”的警句,唐代詩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千古名句。數千年生活在彝鄉苗嶺間純樸善良的人們,對孝的含義有着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撒營盤鎮撒衝村委會九組的張德芝,一個平凡樸實的農村婦女,幾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的侍奉年逾90歲的父親和雙目失明的哥哥,還要照顧年幼的孫子,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用愛心温暖親人,以言行詮釋着新時代尊老愛親的含義,譜寫了一曲曲敬老愛親的讚歌。

張德芝,現年57歲,丈夫張世珍為幫助其照顧家庭,於1986年從北京建偉安裝公司回到祿勸,在縣黃磷廠工作,2014年3月因病去世。從此,一家人的擔子壓在了她的肩上, - 1 -

她以堅強的毅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把愛全給了親人,把汗水和勞累留給了自己。

父親張口苴,生於1919年9月,已經92歲高齡,數年因病卧牀不起;哥哥張德位,大自己5歲,雙目失明,生活無法自理;兒子張繼國患精神分裂症,2014年妻子與之離婚後遠走他鄉,留下孫子張福,現年剛剛11歲,在撒營盤中心校讀三年級。面對這樣(好 範文網:)的家庭境況,張德芝沒有退縮,她竭盡全力的懷着一顆孝順之心,一顆體貼之心,一顆關愛之心,幫助父親穿衣、洗漱,端屎端尿,悉心照顧哥哥和自己的小孫子,還要照管好患精神分裂症的兒子,同時還要家裏家外的忙着活計,每天都不厭其煩的重複着這些繁瑣的步驟。俗話説“久病牀前無孝子”,可張德芝卻用行動改寫了這句話,她不怕髒、不怕累、不怕苦,侍奉父親在牀前,從不讓親人因自己受委屈和傷害,毫不嫌棄,毫不厭煩的照顧每一個親人。她是父親的好女兒,哥哥的好妹妹,兒子的好母親,孫子的好奶奶。

無數次面對父親滿牀的屎和尿,看到哥哥行走時的跌跌撞撞,猛聽到兒子不知所蹤而滿山遍野的尋找,以及擔心孫子往返於上學的路上。好幾次,她都在院子裏徘徊,在牀上

輾轉反側,害怕家人會有什麼閃失,想到今後的日子,有些時候她失望了,她感到很累,她懷疑她也許根本撐不住這個家。她的淚水在黑夜中流淌,但良心、責任在推着她,對老人的孝,對親人的愛又使她一次次的堅定信心,挺直腰桿,黎明來臨之時,又滿面微笑的迎接着新的一天。

張德芝沒有閒的時候,總是急匆匆的,她除了照顧好家庭,還要忙差地裏的活計,畢竟一家人都還指望着她。但她對村裏的大事小物很熱心,誰家有紅白事都要挪出時間去幫忙,她敬村裏的老人、長輩,愛周圍的兄弟子侄,儘管日子過得不算寬裕,繁重和家庭重擔有時讓她幾乎喘不過氣來,但她始終微笑開朗,沒有怒氣,沒的怨言,臉上寫滿天了滿足,她不但是村鄉四鄰眼中的“孝星”,也是團結鄉鄰,睦鄰和諧的典範,她用無言的愛和滿心的孝來充實使自己的生活,去詮釋人生的價值。

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是張德芝為人處世的標杆,她用愛心和孝心演繹着人間真情。她從孝父親,愛兄弟叔伯,親戚子侄到鄉村四鄰;從一個家開始,侍奉好父親,照顧好哥哥,看管好兒子,扶養好孫子,努力建設温暖、和諧、幸福的家,再到村鄰四舍的和諧共融,每一處,每一刻

都體現着她無尚的愛和崇高的孝。她堅信,只要愛心無涯,孝心永駐,用真心待人,以摯情愛人,讓孝老愛親成為不滅的長明燈,就能使家庭和諧美滿,使社會的穩定發展有了堅實保障。

2014年10月11日

第四篇: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

以實際行動詮釋孝道

--記店集鎮孝老愛親模範韓洪明

二十年如一日,竭力奉養老人,用自己的言行詮釋着新時代尊老愛親的含義,在兄弟姐妹中樹立了榜樣,贏得了同事和鄰居們的一致稱讚,他就是店集鎮鎮東村黨支部書記韓洪明。

韓洪明,男,漢族,1947年出生,中共黨員。二十多年來,他在做好工作的同時,恪守“君子入則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無怨無悔地侍奉年弱多病的父母雙親,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譜寫了一曲敬老孝親的讚歌。

韓洪明的父親在73歲時突患腦梗塞,言語不清,行動不便,全靠韓洪明夫婦照顧護理,而且這一病就是卧牀十年。韓洪明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就在父親的病牀前鋪設了一張牀,和母親、妻子一起共同幫助父親穿衣、洗漱、餵飯、按摩、燙腳、通便。每天都重複着這些繁瑣而又必須的護理步驟。常言道“久病牀前無孝子”,可韓洪明卻用實際行動改寫了這句話。經過十年的精心護理,韓洪明的老父親以84歲的高壽辭世。

俗話説“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老父親辭世沒多久,韓洪明的母親又病倒在牀。白天,韓洪明的妻子鄧夫蘭在家做飯、餵養老人,韓洪明則儘可能的抽時間給母親按摩,晚上的時候更是寸步不離的予以照顧,陪母親聊天。冬天天冷的時候,怕凍着母親,就提前買來電爐子、電熱毯等給母親加熱,為了母親的更好的恢復,夜裏每隔兩個小時就要給母親翻身。在韓洪明夫婦的悉心照料下,韓洪明的老母親

精神一直很好,逢人就説:“我之所以能熬到現在,全是托兒子、兒媳的福!”。今年3月,韓洪明的老母親逝世,享年90歲。

二十多年如一日,不怕髒、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的照顧父母的感人事蹟在店集鎮廣為傳頌,凡是認識韓洪明和聽到他事蹟的人,無不感受到來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鎮父老鄉親的一致讚譽,在店集鎮樹起了敬老孝親的榜樣。

在悉心照料卧病在牀雙親的同時,韓洪明還特別注意家庭的和睦。韓洪明的兩個妹妹一直在外出務工,且嫁出去之後也有自己的贍養義務,因此對於雙親的贍養,韓洪明夫婦一直都堅持自己獨立承擔。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從不讓老人受一點委屈,受一點傷害,毫無怨言的侍奉老人在牀前。為了更好的照顧老人,工作上的應酬、朋友之間的聚會他都儘量推掉,是在推不掉的應酬也會提前處理好老人的吃飯問題再參加。常常是在忙完工作之後繼續守在老人牀前。對此老人有時深感內疚,但他總是安慰老人:“家裏事我來操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就安心養病吧”。

多年來,處在這樣的家庭中,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困難,面對父母的病,他心中也有過苦痛,生活也充滿累與憂,但韓洪明一想到他們是自己的至親,他們與自己血脈骨肉相連,作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作為男人,作為家庭的頂樑柱,他勇敢地把這一份責任、親情與義務擔當起來。韓洪明説:“他們給予我生命,現在他們病了,但給我的也並非全是痛苦。我的勞動與付出,同樣得到了他們的回報。父母的堅強,妻子的寬容與理解,兒子的進步,家裏家外、村裏老小、

單位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寬慰,我堅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點累點,遠比他們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負起孝老愛親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為人子女起碼的道德與良知!”他對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錯過很多東西,但萬萬不能錯過回報父母恩情的機會,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兒女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應該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價。他懷着一顆孝順之心、一顆體貼之心、一顆關愛之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着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雖然家裏的瑣事很多,但是韓洪明並沒有因為家裏的事情而影響自己的工作。作為一個村的黨支部書記,韓洪明每天都要處理很多的工作。為了更好的做好工作和家裏的事情,他每天都是起早貪黑,白天忙公事,夜裏忙着照顧家庭,工作和家庭得到了兼顧。在他的帶領下,鎮東村的工作一直在鎮里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多次受到縣、鎮等各級部門的表彰,2014年在全縣七一表彰時,榮獲“紮根基層奉獻獎”。

這些年,韓洪明盡好兒子的孝道和義務。他是一個普通的人民支部書記,雖然沒有做什麼大事,但卻做了這些感天動地的事。韓洪明堅守自己責任和義務,堅定對家庭的信念,面對家庭的困難,不拋棄,不放棄,把為人子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平凡而又平淡的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傳承下去,用真心待人,以摯情愛人,讓孝老愛親成為不滅的長明燈,去照亮更多的家庭。

第五篇: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一

田義華,女,廣元市元壩區沙壩鄉紅寨村九組村民。2014年9月,在外打工的田義剛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經過醫院診治,醫院提出要延續生命必須換腎。對田義剛來説,如果不能早日進行腎移植,他的生命只能以分鐘計數了。當他的妹妹田義華得知後,毅然決定把自己的一個腎捐給哥哥。她的決定遭到其丈夫堅決反對,並提出捐腎就離婚。田義華沒有因此而改變,一方面她不斷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積極實施自己決定;此舉終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僅捐出了一個腎,還把全部存款拿來支付換腎手術費用,拯救了哥哥的生命。田義華也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長年在外打工,她便擔負起了照顧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擔。婆婆一直以來身體不太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齒不清楚,行動不便。俗話説,“久病牀前無孝子”,而田義華悉心照料着婆婆,毫無怨言,無悔付出,為老人餵飯,梳頭,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無私的雙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裏的每一個角落。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二

我叫××,家住××鎮水泥預製廠,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歲的奶奶和五十多歲的父母,全家總共有八口人。多年以來,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等方面做了一點應該做的事情,下面就幾個方面作以下彙報: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結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個院、同吃一鍋飯.我門是這樣想的:父母歲數都大了,他門一輩子經歷的苦難不可勝數,可想而知。隨着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了勃勃生機,我門的日子是越過越好、越來越紅火,但我門絕不能因為生活好了而忘記生我、養我的父母,是他門給了我生命,撫養我門成人,是他門帶我步入社會,教我怎樣作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門的良知不但僅埋再心裏,更重要的是落實再行動上,精心贍養我門的父母與奶奶。奶奶從年青時身體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幾次院,爸爸工作忙,每當這個時候,都是我第一個帶奶奶去醫院,儘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堅持到奶奶病情穩定、痊癒後才離開病房。今年夏季的一個傍晚,天上的雨嘩嘩的下個不停,突然聽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來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趕到奶奶的房間,看到奶奶吃力地低這頭,嘔吐不止.我沒有再多想,立馬撐起雨傘,找車把她送到了醫院,樓上樓下拿藥、輸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點多鐘,直到奶奶病情穩定下來,這才喘了一口氣。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和妻子、女兒講,不能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老人是我門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年輕人不愛聽,但絕無惡意,我門要耐心聽,等聽完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某些誤會.所以結婚幾年來,一家人關係一直很融洽,從沒紅過臉、吵過架.好心就有好報,我門對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時也換取了她們對我門兒孫的疼愛,每當工作都忙的時候,父母總是能給我門燒好開水、作好飯菜,奶奶還能照顧好小孩子,使我門安心工作.

二、兄弟團結、妯娌和睦

我們堂兄弟六個,雖然都已分家過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門是分家不分心,每當家庭有事或困難的時候,總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決困難的辦法,特別是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我門都是爭先恐後地孝敬她們。比如:每當奶奶住院交藥費的時候,我們兄弟六人都是爭這去交錢,爭着在醫院照奶奶。我們之間相互謙讓、相互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事計較,都本着以和為貴的態度對待對方,每年孝敬父母贍養費都是多給。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兄弟之間、妯娌之間從不因一些鎖碎的小事而破壞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間、妯娌之間鬧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門之間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什麼也沒得到,到是受到了別人的指責,是揹着不忠不孝的罵名,最終走上法庭.我門要本這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態度,本這吃虧是福的心態.這樣才能處理好他門兄弟之間、我門妯娌之間的關係."這些年來,正是她門的高風亮節,大仁大義的作法,使我門這個大家庭和睦幸福,讓四鄰羨慕,並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稱讚。

三、鄰里關係

我的家住再一個不太大的院子裏,周圍有零幾户人家,這些年來,我門家從未和鄰里產生矛盾,大家都本這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的原則,一家有難、多家支援,把鄰里關係處理的很不錯,我門有一個鄰居是從外地搬來的,家境較為貧寒,他的兒子經人介紹毫不容易找了個對象,但家裏窮的連見面禮都拿不出來,最後還是我給了他二千錢才應付過去,後來結婚,照舊拿不出錢辦喜事,為成就這對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猶豫的拿出二千元錢來,幫他門辦了婚事,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感動得他門的老母親逢人就講、見人就誇,講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紀守法

我們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會活動中,總是能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村規民約,積極交納社會公益款,從未出現過任何違法亂紀的現象,我也多次被評為××一中黨支部的優秀黨員。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有為的青年,尊敬老人、愛護老人、關心老人,是我們年輕人應該保持的優良傳統,我也做了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來還差得很遠,今後還要更加努力,爭取做得更好,努力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美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4nmr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