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聶海勝先進事蹟(多篇)

聶海勝先進事蹟(多篇)

聶海勝先進事蹟(多篇)

聶海勝的英雄事蹟簡介 篇一

浩瀚星空,天路漫漫。航天英雄,再探蒼穹。

2021年6月17日,萬眾矚目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三人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三位航天員,將在太空工作生活三個月時間。至今,聶海勝和他的戰友們,已在太空工作生活二個月時間了,全國人民特別是家鄉棗陽人民,時刻都在關注着聶海勝和他的戰友們,也時刻在祝福聶海勝和他的戰友們,祝福他們工作生活平安順利。

據新華社消息,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6月23日上午,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天地通話。這一天,是三位航天員進駐航天空間站的第七天。我們從電視上欣慰地看到,三位航天員在太空工作生活正常順利。也就是在這一天,農民日報副刋用近半個版面,發表了我的一篇散文《聶海勝參軍》。這一文中國農網同時發表,當天被多家網站和媒體轉發,迅速在無數讀者中流傳。

據中央電視台報道,2021年7月1日,在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位航天員進駐的中國空間站,掛上了鮮豔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這一天,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100週年紀念日。100年,重塑一片河山;100年,振興一個民族;100年,富強一個國家。聶海勝和他的戰友們,在空間站舉行了簡單莊重的紀念活動。三位中國航天員在太空,聲音洪亮自豪而又充滿信心地高聲喊出:“祝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生日快樂!”

聶海勝首批被選入國家航天員大隊,是最早的14名航天員之一;在我國進入太空的航天員中,是當時以將軍身份進入太空的第一人;三次執行航天飛行任務,兩次擔任指令長;三次問天,都是當時進入太空時間最長的;探蒼穹多項新任務,都是由他和他帶領的團隊完成的……這些都是巧合和偶然嗎?

中國的第一批14名航天員,是從3000名國家一級飛行員中挑選出來的。後來又挑選的航天員,也都是優中選優。他們都有強健的體質、鋼鐵般的意志、合格的技能,都有忠於黨忠於人民的高貴品質,都有勇於為國出征獻身國防的一顆紅心。那麼,三次選中的為什麼偏偏都是從我們棗陽市楊壋鎮走出的聶海勝呢?

人的一生,從童年開始,或多或少不斷都有夢想。

聶海勝從小的理想,就是長大了當兵,當一個像他大哥(本家堂哥)聶長遠那樣的兵。後來,慢慢地也就是在他上國中入團的這時候,他的這一理想具體了清晰了,他把自己的理想定格在做一名保衞祖國的解放軍空軍飛行員。

聶海勝出生的那一年,國中畢業的聶長遠入伍離開家鄉。由於學習積極、訓練刻苦、嚴於律己,聶長遠多次受到嘉獎,很快入了黨、提了幹。一人蔘軍,全家光榮。大哥當兵後,大娘家門口就掛上了“軍屬光榮”的牌子。每年春節前,在村裏擔任生產隊長的父親都要隨大隊幹部還有文藝宣傳隊,去大娘家打掃衞生、送對聯門畫,在大娘家門口演文藝節目。大哥成了村裏的楷模和光榮。每次大哥從部隊給大娘寄來家信,聶海勝都要爭着把信拿到手,跑着蹦着把信給大娘家送去。

聶海勝6歲那年春節前,在部隊當連長的大哥聶長遠回來探親。聶海勝戴上大哥的軍帽,高興地從這一家跑到那一家。

聶長遠歸隊那天,聶海勝跟着父親和大爹小爹一起,一直把長遠大哥送到村口。大哥一直抱着小海勝,看大哥要走了,聶海勝手摸着大哥軍帽上的紅五星,認真地問:“我長大了也能像你一樣當兵嗎?”

看着既天真又有志氣的小海勝,聶長遠高興地回答:“能,一定能!要想當兵,必須得好好學習。有了文化知識,將來當兵了才能為國防建設作貢獻,部隊就需要有文化知識的戰士。”

大哥的話,6歲的海勝不一定完全聽得懂,但有一點他記住了,要想當兵,從小就得好好學習。聶海勝上國小四年級的時候,就有了一個綽號叫“數學王”。這一綽號傳得很廣,不僅當時全校的師生都知道,周圍村莊的鄉親們也都知道。他為什麼會有這個綽號,又為什麼全校的師生和周圍村莊的鄉親們都知道呢?

聶海勝上國小四年級是1976年。那時,他們學校有五個年級五個班,各班人數不等,全校學生300多人。學校的幾個數學老師,為了培養同學的學習興趣,活躍教學氣氛,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經常好出一些課外題對同學們搞智力測驗。

那是個風和日麗的一天下午,老師們又出了一個智力測驗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是全校五個年級五個班的同學,同時間同地點做這個題。全校300多同學集中在操場,數學老師李國聯對同學們説:“準備出的這個題,一至五年級的數學教材上都沒有,過去大家也都沒學過。估計只有五年級的同學們才有可能做得到,低年級的同學們能做到更好,做不到也很正常。”

測驗題出出來,另一位數學老師徐大田對大家説:“做題時間半小時,誰會做誰舉手單獨回答。10分鐘以後,可以商量可以討論。”徐老師的話音剛落,聶海勝就舉手了。李老師和徐老師十分驚喜,他們來到聶海勝面前,單獨聽他回答那道題。聶海勝的答案和標準答案完全一樣,思路也非常清晰。兩位老師又高興又意外,連聲誇獎聶海勝。

五年級班當時60多人,60多個五年級的同學都沒做出的題,四年級的聶海勝卻很快回答出來了。那是一道什麼題呢?其實,這道智力測驗題也很簡單。一個孤島四面環水,水深5米,水寬5米,水溝彎都是90的直角,只有兩塊25釐米寬、5釐米厚、5米長的木板。問怎樣用這兩塊木板,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登上孤島?

這道題在成年人看來,是一道很簡單的智力測驗題。把一塊木板放在任何一個直角的兩個外邊上,另一個木板放在這塊木板的中間成直角與內邊相接即可。可對上國小的孩子們來説,又不是書本上學過的東西,一時做不到也可以理解。這個智力測驗題,其實也就是一道幾何題,在聶海勝講解之前,很多同學都感到它像一個難猜的謎。再難的謎,都有謎底,如果你掌握了謎底,這個謎對你來説就不難了。

全校同學都不會的謎,聶海勝為什麼能很快解開呢?海勝在學習上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有鑽勁,愛動腦筋,從不放過任何一個難點和疑點,乘法口訣和各種公式,他都能倒背如流。聶海勝在學習上還有有很多的優點。譬如,他學習習慣比較好,課堂上注意聽講,跟着老師的思路走,很注意記筆記。偶爾做錯的題,總要找出錯的原因,並專門備有一個改錯本,總要把做錯的題反覆多做幾遍,直到牢牢地記住這個題的解法為止。

聶海勝上國小四年級,成為學校“數學王”的故事,在他的老家樊莊和家鄉樊莊周圍一帶傳得很廣。家鄉很多做父母的人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學校的老師在教育自己的學生時,經常好講的就是這個故事。用聶海勝做榜樣,鼓勵更多的孩子,像聶海勝那樣,從小刻苦勤奮,用心讀書學習。國小生聶海勝,用自己的行動再次詮釋了這樣一個哲理:聰明在於積累,天才出自勤奮。

“童年的艱苦經歷和在艱苦的環境裏養成的性格,是我終身的財富,這筆財富是無價之寶。它為我學生時期完成學業,參軍以後當好一個兵、當好一個飛行員和宇航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童年品嚐的艱苦,使我終身受益。”這是我記錄整理的聶海勝的一段話,類似這樣聶海勝的精彩話語,在我採訪筆記裏我記錄整理有多段。

兒時的聶海勝,記憶中最多的事就是撿柴火。他那時和很多同學一樣,上學出門常常要帶上一個小籮筐,路上看到什麼撿什麼,路邊的雜草、樹葉、樹枝、麥稈,只要能燒,撿到筐裏都是柴。放學回家,一定要撿一筐柴火帶回。夏天放暑假,做完假期作業,主要任務就是撿柴。他和夥伴們一起,帶上鐮刀、耙子,見到荊棘砍荊棘,見到艾蒿砍艾蒿,手腳受傷碰破是常有的事。

到深秋天,沒有柴火可撿了,但家裏過冬的柴火又不夠,海勝常常跟着本家的哥哥聶海遠一起到較遠的地方挖茅草根。挖一下午回來,也只能挖個八九斤,曬乾了也就是二三斤的樣子。

有一天晚上,突然颳大風,海勝的爸媽急忙起牀,出屋收拾院裏曬的柴。當兩位老人和海勝的姐姐們來到柴堆跟前時,看到海勝已趴在柴堆上面了。他怕柴被風颳跑了,伸開兩臂和兩腿成一個大字形,像老母雞護小雞一樣護着身底下的柴。搬完柴進屋,媽媽看到小海勝身上和雙腿上,被雜草和樹枝劃了很多小血口,心疼得直咂嘴,摟着他直掉眼淚。小海勝輕輕地推開母親説:“媽媽,你不要老是這樣護着我!我是家裏的男孩,我應該多為家裏分些憂!”

連綿的秋雨下了半個多月還不見停,海勝家因實在沒有柴火燒了,已經一天沒有開火做飯。雖然肚裏餓得咕咕叫,但懂事的小海勝像姐姐們一樣咬牙忍着,沒在媽媽面前吭一聲。孩子們餓不餓媽媽最清楚,第二天中午,聶媽媽把家裏的一個掃地用的掃帚把拆了,又把家裏的一個牀腿拆下來劈碎了,用這些柴火給一家娃子大人做了一鍋紅薯糊糊。

那年頭,農村普遍缺柴火,各學校勤工儉學的主要途徑就是組織學生撿柴。80斤至100斤不等,可以抵一個學期的學費。有幾個學期,聶海勝就是通過撿柴的辦法湊夠自己學費的。

這天下午,在棗陽一中讀高中一年級的學生聶海勝,在離他的學校10多公里遠的火車站南邊,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打工勞動。在棗陽土產公司這座最大的倉庫裏,聶海勝乾得很歡,兩腿跑得很快。他也很有眼色,身影很活躍,哪裏最需要人手,他就及時出現在哪裏。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麼,也不知道他是高中一年級的在校學生,只知道這個新來的小夥子特別能幹,與人説話時特別和藹。時間不長,大家就喜歡上他了,都願與他搭班幹活,跟他搭班幹活感覺順溜。

下午勞動結束,聶海勝拿着倉庫主任開的條子,領取到了半天的勞動報酬——六角三分錢。從小的時候,聶海勝就開始在生產隊裏參加勞動,勞動報酬是記工分。他掙的工分,充其量只能是使家裏的超支數略微變得小一點。上國小階段,他多次參加學校的勤工儉學撿柴勞動,勞動報酬是記賬,記到一定的數額,抵他一個學期的部分或全部學費。這六角三分錢,是聶海勝第一次勞動所得的現款,也是聶海勝有生以來一次勞動得到最多的現款。

吃過晚飯,大嫂看深秋的風一天比一天涼,又給海勝準備了一牀厚棉被讓他帶到學校。看時間有點晚,又帶着棉被,大哥堅持讓他搭班車回到城裏。大哥把他送到兩裏外的班車停靠點上,等車到站又把他送上車。當海勝掏出一角錢買票時,被大哥毫無商量餘地地攔住了。此時,海勝明白了,大哥之所以堅持要送他上車,就是要給他買這張一角錢的車票。讓他把第一次打工勞動所得的六角三分錢,最大限度地用到學習上。

第二個星期天的早上,天色微明,一起牀聶海勝就向10公里外的火車站跑去,當他跑到火車站時,剛早上七點。為了少麻煩大哥大嫂,他在火車站買了兩個饃饃吃,給大哥大嫂打了聲招呼,就到倉庫去幹活。中午趕活沒休息,下午四點就收工了。這個星期天,聶海勝得到了一元二角五分錢的勞動報酬,看時間還早他決定步行回學校。

聶海勝一個人外出時,跑步已成習慣,跑到學校附近的沙河邊,他看着沙河水清澈見底,水中的魚兒時而聚在一起,時而各跑各的。空中的羣雁,在頭雁的帶領下成人字形很有秩序地向南飛去。聶海勝的心情好極了,渾身勁鼓鼓的,他回到學校時,過星期天的同學們,也剛從四面八方陸續回到學校。和同學們坐在一起上晚自習的聶海勝,絲毫看不出他是一個幹了一天體力勞動、來回又跑了20多公里路的人。只是這天晚上,他比哪一天都睡得要香。

瞭解聶海勝成長經歷的人,都知道他國中時差一點綴學。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上國小時曾停學一年。我在採寫聶海勝青少年時期的故事時,列了一張聶海勝學生時期的年譜,但國小階段算去算來對不住。找他五姐詢問,他五姐因時間長了卻説不清楚。電話中向海勝求證,才知他國小時曾停學一年的事。後來我和海勝有一段時間沒通電話,他國小階段為什麼停學一年呢?他父親早已去世,我兩次到病牀前看望過他母親但老人家已不能説話。我向他的姐姐和童年夥伴們瞭解其中原因,得到的回答是一致的:“可能是學費沒有籌夠。”那個年代,窮鄉僻壤的農村娃,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停學的比比皆是。上國中的時候,聶海勝經常吃不飽。高中時,他靠星期天打工掙錢完成了學業。幹一天繁重的體力勞動,往返又跑20公里,晚上仍精神飽滿地和同學們坐在一起上自習,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裏,除了班主任老師趙天智,同學們竟沒人知道。這需要多麼大的毅力和決心呀!

聶海勝滿懷萬丈雄心,憑着信念和堅強完成了學業。求學的路上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完成學業的決心絲毫沒有動搖,完成學業的腳步時刻沒有停止,最終到達了自己嚮往的目標。堅持是一種偉大的品格。有了堅持,再加上堅韌,最終總能到達目標。也許這正是聶海勝感動了很多人的原因。

1980年農曆正月,天總是陰沉沉灰濛濛的,尖溜溜的西北風像錐子一樣直往人身上鑽。年還沒過完,聶海勝的父親聶雲華突然病倒了。臉色蠟黃,虛汗直冒,嘔吐不止,肚子疼痛難忍。聶海勝和母親張金秀當即套好板車,在親友們的幫助下,把父親送到鎮衞生院。

學校開學這天,父親的病絲毫沒見好轉,聶海勝想請假繼續照顧父親,可父親堅決不同意。父親説話雖有些困難,但還是把聶海勝叫到牀頭叮囑道:“娃呀!你不要管我,有你媽你姐她們在這兒就行了,你大爹小爹他們也不住地來看我,不要為我擔心,快上學去吧。”

父親大口大口喘着粗氣,不停地咳嗽起來,稍稍穩定下來後,又説:“你學習成績好,明年就要考高中了,若能考上,你就是咱聶家第一個高中生,一定要把書讀完。我渾身沒有一點勁,肚子像刀割一樣疼……就是這回我死了你也要努力把書讀完……”

此刻,聶海勝和母親、姐姐都哭了起來。看聶海勝還站着不走,已無力説話的父親着急地向他擺擺手。看聶海勝不想動步,從小到大從沒打過他的母親,從病房門口摸出一個長長的拖把向他吼道:“你去不去上學?”

為了不讓母親和病重的父親再傷心,聶海勝只好戀戀不捨地離開病房。他邊哭邊跑,一口氣從鎮衞生院跑到孫寨中學。當天,母親根據醫生的意見,在親人們的幫助下,瞞着聶海勝把病情加重的父親送到了縣第一人民醫院。正月十九早上,父親因胃穿孔病離開人世。

孫寨中學緊靠路邊,路過學校時,同學們聽説是聶海勝的父親病故了,都站起來從窗口往外看。當海勝看到父親被抬着回來了時,哇地一聲趴在課桌上大哭起來。趙老師走到跟前輕拍着他的肩膀,一邊安慰他不要過於悲傷注意節哀,一邊提醒他快回去幫家裏安葬父親。

海勝瘋了似地哭着向父親跑去。他趴在父親的胸前哭喊道:“爹!您這是怎麼了?您咋不説話呢?您咋不睜眼看看我呢?”

父親走得太早太急。海勝的哭喊聲,悲切蒼涼,在場的人都忍不住大哭起來。淚流滿面的大哥,看海勝過於悲傷,抓住他的手勸他説:“海勝啊!光悲傷可不行呀!你不能這樣長哭!你也快長大了,你要學會堅強啊!”

海勝擦掉眼淚,挺起胸脯,走在最前面和大哥們一起抬着父親回家。按照當地的風俗,16歲的長子聶海勝披麻戴孝,在親友們的幫助下,冒着零星的小雨雪安葬了父親。

1981年金秋,聶海勝滿懷喜悦地跨進棗陽一中的大門。他用自己的行動,切切實實地實現了父親的遺願。

聶海勝不愛湊熱鬧,説話不多且聲音低,從不高談闊論,在班裏平常得就像一棵小草。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考試,他被物理老師提名為物理課代表。同學們這才知道,那個留着小平頭、黑黑瘦瘦的聶海勝,物理成績一定好得很。

體育課時,聶海勝不僅籃球打得好,從始至終滿場飛,跳高、跳遠、擲鐵餅、單雙槓、長短跑也都十分出色。班主任老師提名他為班裏的體育委員、請同學們舉手表決時,自然是全票通過。高中時聶海勝有過多次的分班編班經歷,他不管在哪個班,都是班裏的體育委員兼物理課代表。

學校後面的大操場,也是縣裏當時開萬人大會的地方,跑一圈至少有1000米。那時的大操場,地面還全是沙土的,聶海勝每天早上天不亮起牀,要在操場上赤腳奔跑。起牀的鐘聲敲響時,他一般已按計劃跑完了七至八圈。他不僅跑出了鐵腳板,還跑了鋼鐵般的意志。

進入高中的聶海勝,在同學中個頭一般。不説學校和年級同學,就是同班同學中,比他高大威武的也不少。可偏偏就是這個看上去不起眼的剛入校的高一學生聶海勝,奪得了最具實力的3000米長跑全校第一。並在後來的多次學校運動會上,成了這個項目的奪冠專業户。

“聶海勝真是有狠氣呀!”多少年以後,聶海勝的同學和老師們,談起他當年在田徑場上的風采,都用這句話來讚美他。聶海勝狠在哪呢?有人説他特有毅力,也有人説他無比堅韌,還有人説他最能吃苦。當我就這一問題請教他當年的校長也曾是我的老師關東友時,關老師略略考慮了一下是這樣回答我的:“聶海勝在田徑場上有一股子氣勢,那氣勢在明顯地告訴你,他要超越自我,戰勝一切!他表現出來的那種鋼鐵般的意志和超越自我的精神,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

諸葛亮的《後出師表》,聶海勝是上國中時學的,當時老師要求背誦,過後同學們很快就忘記了,聶海勝卻一直把《後出師表》熟記於心,臨近高中畢業時,他還能流暢自然、抑揚頓挫地當眾背誦。同學們驚歎不已,都佩服聶海勝記憶力好。從國小開始就和聶海勝是同學的肖居成則認為,聶海勝的胸中有一團火,這團火一直在熊熊燃燒,這是一團希望之火、理想之火。不然,從國小到國中再到高中,聶海勝怎麼會奪得那麼多的第一,得那麼多的獎狀,扛那麼多的紅旗?在多次沒有錢交學費的時候,在温飽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從沒有悲觀絕望、自暴自棄,而是對前途始終充滿信心,不停地努力不間斷地攀登,人生的腳步一直堅定而紮實。他平淡地看待成績和榮譽,胸懷寬廣目光高遠,很早就把人生的座標定位於報效祖國。

每逢星期天和節假日,只要是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聶海勝不是去火車站鐵路南邊的生資公司打工,就是去大東街新華書店蹭書看。

不論是打工掙錢,還是去書店看書,對他都有巨大的吸引力。為了完成學業,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他那時太需要錢了。小時候,家裏和村裏幾乎無書可讀,而書店滿足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在這裏他想看的書太多。

不知不覺,聶海勝已有4個多月沒回家了。這是他上高中後,離家時間最長的一次。

這是個星期天的晚上,從火車站打工返校的聶海勝,看到自己的牀頭上放着半袋炒麪和一雙黑燈芯絨千層底布鞋。他知道,這是同村的肖居成從家裏給他捎來的。

在同學們當中,當時已沒有人吃炒麪,聶海勝卻要經常吃炒麪。他抓起一把炒麪,放在嘴裏嚐了嚐,還香香的。他知道,這是二姐聶道芝給他炒的,緊緊紮上布袋口,很珍惜地放了起來。當時的縣城裏,能穿上一雙黑顏色的燈芯絨千層底布鞋,是很自豪很光彩的。聶海勝捧起鞋,裏外仔細看了一遍,穿上鞋站起來走了兩步,太合腳了。從細密均勻的針腳上看,聶海勝知道這鞋是五姐聶道琴給他做的。他還知道,因為平日裏農活很忙,五姐千針萬線納這雙千層底,不是在夜晚就一定是在下雨天的時候。

高中時期的聶海勝,經常犯愁的就是腳上的鞋。每天清晨,他要在大操場上跑上七八圈或更多,節假日也都是跑步到火車站打工、到書店看書,雖然他十分節儉,但穿的鞋仍然磨損很快。他那時有雙網球鞋,但平時絕對不穿,只有學校開運動會才穿出來亮相。為了省鞋,他經常赤腳打球,赤腳走路跑步。即使如此節省又節省,一雙鞋也只能穿兩三個月。

成為棗陽一中的學生,進入縣城讀高中後,聶海勝的第一個願望就是想到書店裏看看。一走進新華書店營業大廳的門,聶海勝眼睛猛地一亮,好多書呀!滿屋滿架,身前身後都是書。從小到大,聶海勝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書店,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的書。彷彿置身於書的海洋,書的世界。每個週末,書店都要延長一個小時的營業時間。聶海勝和金邦才,兩個年輕的高一學生,像撞進了菜園子的兩頭牛犢一樣,猛吃猛啃起來。

這裏的書不光多還很齊全,差不多可以説得上應有盡有,過去聶海勝聽説過但沒有看到過的書,在這裏都看到了。高爾基的書,魯迅的書,郭沬若的書,茅盾的書,巴金的書……啥書都有。《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都是成套成套的。他先拿了一本《唐詩三百首》,轉過身又看到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恨不得一下子把這些書都抱回去,坐下來一本一本地認真閲讀,只可惜身上沒有多少錢。最後,他捧起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專心讀了起來。站累了他就蹲那看,蹲累了再站起來。他完全忘記了時間和飢渴,直到書店裏一個男營業員衝他們大聲喊道:“下班了,關門了,關門了”,他和金邦才才戀戀不捨地把書送回書架放好,和其他留戀書的人們一起,最後一批離開書店。

回學校的路上,聶海勝對金邦才説:“保爾之所以很偉大,是因為他意志很堅強,胸懷很寬廣,可他小時候也很艱苦,跟我們小時候差不多。”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金邦才上國中的時候就認真閲讀過,他接着聶海勝的話茬説:“保爾之所以偉大,不僅是因為他勇敢,不怕犧牲,殺敵時總是衝鋒在前。在修鐵路的時候,飢寒交迫,很多人中途退卻了,他卻堅持到了最後。而且還因為他有鋼鐵般的意志,特別有韌性,特別能吃苦,認準的事一定要堅持做到底,在他雙目失明後還能寫出這麼好的書,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聶海勝很激動:“從書中看,保爾好像只讀到國中。保爾書沒有我們讀得多,也沒有上過高中,如果我們能有保爾那樣的意志,堅定地追求自已的目標,那麼保爾能幹成的事,我們也應該能幹得成。”

有一個星期天,雨絲悄沒聲兒地飄灑了一天,聶海勝和同學金邦才靜靜地在大東街的新華書店裏讀了一天書。看他倆長時間在書店裏光看不買,是典型的蹭書蟲,有一個年輕的男營業員便走上前要趕他們出去,卻被一個年齡稍長、領導模樣的女同志制止了。她走上前親切地問:“你們是一中的學生吧?”

聶海勝和金邦才感激地點點頭。那位女同志又微笑着對他倆説:“看吧,想看啥看啥,注意別把書弄折弄髒就行了。”從此,聶海勝和金邦才一直享受新華書店的“特惠待遇”。

轉過身,那位女同志感慨地對身邊的幾個營業員説:“難得他們這麼用功地讀書,一看就是兩個好學生。”這兩個蹭書看的學生的確不賴,不僅愛惜書,每次看完書都要把書送回原處放好,還主動幫營業員轉書碼書。

天氣變熱,作息時間改為夏令時,中午有了很長的休息時間。學生時期的聶海勝,向來沒有睡午覺的習慣,金邦才也一樣。這麼長的時間幹什麼?兩人一商量,決定還是去書店看書。為了節省時間,他倆來去都是跑步。別人要走15分鐘的路程,他們只需五六分鐘就夠了。

坐擁書城,這是最開心、最幸福的日子。一部部名著,幫助聶海勝探尋廣遠而又新奇的外部世界。一扇知識之窗,在他心中豁然敞開。

聶海勝高中快畢業的時候,空軍的招飛工作在學校開始了。

得到消息,聶海勝立即報了名。經過體檢、文化考試、政審等層層選拔和嚴格篩選,他終於如願以償,和同班的連金立、劉為眾,還有學校的另外4名同學一起,得到了入伍錄取通知。

這時,學校安排他們休息一段時間,做好入伍的準備。班主任老師趙天智找到他們特意叮囑:“這段時間,你們一定要特別注意保護好身體,千萬不要摔着碰着,什麼也不要幹,好好休息就行了。”

當大家忙着與同學話別、走親訪友時,聶海勝想到的是回去幫母親收割麥子。

聶海勝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下地勞動。父親病故後,每年農忙時節,他是母親最好的幫手。見到母親,他將自己考上飛行員並已得到入伍通知的事告訴了老人,並對母親説:“這事只大哥和您知道,就不要在村裏説了。”

母親為兒子感到高興,抹去喜淚的同時,使勁點了點頭。老人家最瞭解自己的兒子,知道他不喜歡張揚,只喜歡不聲不響地幹活。

鄂西北廣袤的大地上,沉甸甸的麥穗都謙虛地微低着頭。南風吹來,麥浪起伏,金光燦燦,風裏帶着清新和幽香。收割麥子的七八天,聶海勝使出了自己所有的力氣。他在付出體力和汗水的同時,更把對家鄉、對母親的一腔深情全部傾注到了土地上,完全達到了忘我的程度。他明顯變瘦了變黑了,可他自己一點沒感覺到。

聶海勝回到學校時,和他一起報名參軍的老同學劉為眾衝他發火了:“聶海勝,你咋搞的!你自己看看你還像不像你,我都快不敢認你了。趙老師交代的話你都忘了嗎?”

聶海勝只“嘿嘿”地笑笑。當劉為眾知道了聶海勝家的情況,知道了他這些天一直在家收割麥子時,又拉住聶海勝手説:“海勝,對不起,我不該對你發火。”

班裏的歡送會開得很簡單。班主任老師趙天智先講了一番話後,連金立代表三位應徵入伍的同學發了個言。當胸前戴着大紅花的聶海勝,微笑着站起向同學們還完禮後,教室裏的掌聲不僅沒有息反而更響了。

伴隨着長時間的熱烈掌聲,趙老師眼睛裏滾出了晶瑩的淚珠。作為化學老師和班主任老師,趙老師喜歡他的每一個學生,但他更喜歡聶海勝。這不僅因為聶海勝是成績好的學生,也不是因為是他的楊壋小老鄉。

趙老師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直往下滾,很多同學也止不住熱淚盈眶。透過趙老師的眼淚,我彷彿看到聶海勝星期天外出打工的身影。高中兩年的學業,聶海勝是靠星期天打工掙錢完成的。他到離學校十多公里外的火車站鐵路南生資公司打工,去來他要跑20多公里,一天掙一塊二角五分錢。幹一天繁重的體力勞動,來回又跑20多公里路,晚上仍精神飽滿的和同學們一起上自習,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裏,除了趙老師竟沒人知道。同學們直到聶海勝快要應徵入伍與他們分手時才知道這事,他們怎麼會不感動呢?

一次採訪時,聶海勝的五姐深情地對我説了這樣一句話:“我的弟弟真是個少有的好人,他心裏總是光想着我們。”母親每次生日前,身在北京的聶海勝都要給母親寫封信,並寄上2000元錢。姐姐們各家小孩結婚,聶海勝也要寫封信並寄上800元錢。談到這裏,五姐夫張羣山插話説:“海勝心好,弟妹聶婕琳心也好。他們也不是做生意的,手裏該有幾個錢呢?無非是靠省吃儉用。”

“生活的道路上,陽光和陰雨總是結伴而來。面對陽光我們笑逐顏開,面對陰雨我們為什麼不勇往直前呢?”這是聶海勝當年,對高中同班同學周越穎説的話。

如今,我們從屏幕上、鏡頭前看到的聶海勝,常常面露微笑。同學們都説,上學時他們天天看到的就是這張微笑着的臉,他們對聶海勝的微笑太熟悉了,他笑得坦然、真切。

微笑着從昨天走來,又微笑着嚮明天走去。透過聶海勝的微笑,我們看到的是他對生活的熱愛、知足、自信和堅定。很多時候,除了頑強拼搏和不懈奮進,別忘了還有微笑。生活需要微笑。

宋慶齡同志説:“不管你預備走哪一條路,頂頂要緊的是先要為自己做好準備。你不能赤手空拳地開始你的行程,你必須用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你必須鍛煉出健壯的身體和足夠的勇氣。”(《宋慶齡選集》333頁)在我看來,這也是一個人實現夢想的途徑。

從神舟六號、神舟十號到神舟十二號,聶海勝三探蒼穹,把中華民族的自信和驕傲鐫刻在九天之上。時隔多年,我依然清晰地記得他在電話中對我説過的話:“昨天的只能説明昨天,明天應該重新努力。成績屬於家鄉,屬於部隊;榮譽屬於祖國,屬於人民。”

有夢想就有希望,有夢想誰都了不起。但是,如果光在被窩裏做夢、在藍天下遙望、在夕陽西去的時候遐想,夢想可能永遠都不會實現。在追夢的路上,聶海勝一直在奔跑。曾經赤腳奔跑的他,今天身着航天服的偉岸身軀,沉着鎮定地向太空出發。聶海勝兒時的夢想是長大了當兵,再後來到上國中的時候,他的夢想是當一名空軍飛行員,駕飛機在祖國的藍天上為祖國巡邏放哨。

很多人童年的夢想沒有實現,心中美好的願望結果成了泡影。聶海勝很幸運,他高中畢業18歲的那一年,如願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某航空學院當上了飛行員。不久,又擔任了團裏的領航主任,後來又當上了宇航員。國家的宇航員是從全軍優秀的飛行員中挑選的,圓滿完成航天飛行任務成為航天英雄的宇航員,無疑又是宇航員中的佼佼者。從這一點上説,聶海勝把童年的夢想超額變成了現實。

聶海勝之所以實現了自己童年的夢想,而且還超額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是他首先堅守自己的夢想,其次是夢想的現實,再是他的夢想不僅符合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他還把自己的夢想與祖國的需要、人民的利益緊緊聯繫起來了。

説到底,實現夢想的關鍵就是要行動,要為實現夢想去努力奮鬥。光在夕陽西下的時候遐想不行,要在太陽初升的時候開始行動才行。讀書學習,聶海勝從很早的時候開始,他不僅在學校教室裏學,家裏的竹牀、村裏的碾盤上,還有田埂裏、牛背上……都是他學習的課堂。

在追夢的路上,航天英雄、感動中國的新聞人物聶海勝將軍,留下的是一串串堅實的腳印。

聶海勝八一勛章個人事蹟 篇二

神六發射成功,從湖北小山村走出去的航天員聶海勝成為我國第二批進入太空的航天員。他究竟是怎樣成長起來的呢?最近,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瞭解到了這位中國“飛人”背後的故事。

愛踢足球和釣魚

本報訊實習生廖琴、記者謝寶武報道:昨日,聶海勝最親密戰友喻尊平向記者講述了聶海勝生活和工作的點點滴滴。

喻尊平告訴記者,他轉業前與聶海勝同在空軍駐贛某部,當時是聶海勝的教導員,兩人朝夕相處了三年多。在喻尊平的印象中,聶海勝隨和、穩重、謙虛。“記得有一次執行飛行任務時,聶海勝用肉眼就看到42公里以外的空中目標,讓戰友們驚歎不已。”聶海勝平常愛好踢足球,因電視裏的一些足球比賽時間一般很晚,有時看不到比賽,聶海勝和戰友們便會“磨”喻尊平,希望通融一下讓他們看足球比賽。此外,聶海勝還很喜歡釣魚。

母親激勵踏上航天路

像許多山裏的男孩一樣,聶海勝從小就嚮往軍營。他愛看打仗的電影,喜歡聽軍歌。只要聽到飛機的轟鳴,他就會馬上站立不動,還常對夥伴們説,長大了要去當兵、當飛行員、開飛機。

沒想到,這一天終於變成了現實。1982年秋,空軍某部隊到棗陽市一中招飛行員,聶海勝積極報名,經過近百項的體驗、政審,終於如願以償。臨行時,母親一再囑託他:“孩子啊,好好幹,要為咱們山裏人爭氣呀!”

聶海勝被送到長春航校後,時刻銘記着母親的囑託,拋開一切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中,各項指標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成為學員中第一個放單飛的人。

從零出發刻苦備戰

據瞭解,航天員大隊共有14名航天員,但隨神六飛船飛天的只有兩個名額。按照作業要求,這兩名航天員在飛行過程中必須配合得天衣無縫,才能圓滿完成任務。這意味着聶海勝一切都要從頭開始練起。

聶海勝説,今年以來,他們幾乎沒有雙休日,一些航天員晚上還接着學習、補訓。大家有一句口號:“不管誰上,我們都支持他!”作為神五首飛梯隊成員,他一方面要自己抓緊訓練,同時還要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傳授給其他航天員。針對飛船在太空飛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他們還預想了70多種故障模式,訓練和提高航天員應急處置能力。

聶海勝的人物事蹟素材 篇三

關於聶海勝的英雄事蹟你知道多少?聶海勝是繼楊利偉、翟志剛之後排名第三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首飛隊伍成員,也是他們三個人中年齡最小的一個。“神舟六號”飛船於10月12日發射,聶海勝成為兩名航天員之一,一時間聶海勝再次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聶海勝與幾位被招飛的同學被送到長春航校後,雖然對當地的氣候很不適應,但他時間銘記取母親的囑託,拋開全部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到練習之中,致使各項目標都完成得十分出色,成為學員中第一個放單飛的人。

上天飛翔不光簡簡單單説説而已

一次教官讓他給我們講一講飛翔體會,一貫不善言辭的他只説了一句話:“啥也不想,只管飛”事實上,飛翔遠不像他表述的那般簡略,每一次登機前,他都手拿模型將飛翔線路、飛翔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反反覆覆演練數遍。付出總有回報。初教、高教機飛翔畢業,他要比別人少飛幾十個小時。後來,他以優異的成果提早畢業,被分配到南昌某飛翔部隊。

聶海勝在很多人裏面成為了一名航天員

聶海勝深知母親吃過許多苦,每次給家裏寫信都是報喜不報憂。特別是在他成家之後,總是想辦法讓母親多享點福。在南昌時,聶海勝就幾回接母親到部隊居住。後來,聶海勝調到北京,又兩次接母親到北京過春節,還每個月給她寄生活費。1998年1月,我國第一個航天員大隊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聶海勝憑着傑出的體質和優異的飛翔才能,在參選的1506名優異飛翔員中,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成為14名航天員中的一員。

2003年2月,聶海勝帶着妻子、女兒回棗陽探親,母親和姐姐快樂地弄了一大桌子飯菜。飯桌上,母親從兒子的神色中猜出他必定接受了重要任務。爾後大半年,聶海勝果然沒有打過幾回電話,後來就一點消息都沒有了。原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進入倒計時,聶海勝已全身心投入到全封閉練習中去了。2003年10月,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總算從酒泉衞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而這時母親卻因舊病復發住進了醫院,當她從醫院的電視中得知自己的兒子是“神舟五號”三人首飛隊伍的一員時,不由得熱淚縱橫。

自己的媽媽看着兒子是航天英雄自豪的流眼淚

衝着電視畫面中的兒子哽咽着説:“孩子,你是母親自豪,你是家園的自豪啊”當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在家園傳開後,人們紛紛手捧鮮花湧進醫院向這位“航天英雄”的母親表明祝福,白叟一邊拱手道謝,一邊叮囑我們:“千萬不要把我生病的事傳出去,以免影響海勝的工作。

”事實上,白叟有一個心願:這一次,兒子沒有升空,下一次地爭奪上去啊!然而,聶海勝還是知道了母親生病的消息。他知道,母親將他們兄弟姐妹拉扯大不容易,應該回去看看她,在她身邊盡一盡孝道。所以,他特意請假,乘飛機回到家園,當他出現在母親的病牀前時,白叟流淚了,衝着兒子一個勁地埋怨自己:“我這把老骨頭不爭氣呀,把你給連累了。

在北京,聶海勝有個温馨的家,妻子聶捷琳也是一名軍人,跟他在同一個單位,是搞醫學研究的。女兒聶天翔今年_歲了,十分活潑可愛。跟所有航天員的家庭一樣,這個三口之家,是圍繞着“航天”二字運轉的,也十分友善,這是飛翔員的傳統。自從聶海勝緊鑼蜜鼓地備戰“神六”,每個月都可貴回一趟家,聶天翔説她都快忘掉爸爸長什麼姿態了。她還説她十分敬服奶奶,説奶奶不僅養育了爸爸,而且還積極支持爸爸的工作,是一位了不得的女性。在聶海勝完美歸來之時,女兒聶天翔將自己親手摺疊的紙鶴掛在了剛剛在太空中度過四十一歲生日的聶海勝的脖子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jlr5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