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聶海勝感人事蹟材料(新版多篇)

聶海勝感人事蹟材料(新版多篇)

聶海勝感人事蹟材料(新版多篇)

聶海勝的人物事蹟素材 篇一

聶海勝是個有故事的人。他的故事從小就開始了。

生活艱辛是聶海勝對自己童年、少年生活的全部概念。他生長於湖北省棗陽縣楊蕩鎮一個有200多人的小村莊,位居子妹八人中的老六。由於家中人口多,加上地裏欠收,令聶海勝小小年紀就飽嘗了餬口的艱難。 雖然生活非常困難,但是對他上學的問題,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姐姐妹妹,意見都是出奇的一致,想盡一切辦法讓他讀書。但是捉襟見肘的生活還是常常會為區區幾元錢的學費犯愁,只好東挪西借,有時代替學費交到老師手中的只是一隻兔子。

父親早逝,聶海勝不能去上學了,他作為家中唯一的壯勞力開始出工挖水渠。 這時他才上八年級,作為班上的尖子生,數學陳老師非常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的孩子。聶海勝輟學的事一直壓在她心底,想着他放棄了學業實在可惜。幾天後,陳老師冒雨來到聶家來找海勝的母親。聽着老師苦口婆心的勸説,母親的心也動了,她抹着眼淚對老師説:“實在不是我不願意讓孩子讀書,家中的光景您也看到了,孩子爸沒了,家裏唯一的男勞力就指着海勝了。

家裏是困難,可海勝已經讀到八年級了,他學習好,沒準能考上個什麼學校。現在退學,實在可惜。沒關係,大家搭把手,咬咬牙,把困難頂過去,可不要把孩子的學業耽誤了。”陳老師説的句句真切。“老師,您説的有道理,就是我自己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這就去地裏找他。”聶海勝的母親下了很大決心,向老師下了保證。 正在地裏幹活的聶海勝看見母親一路跑來,並向他講述了陳老師的話。這個一向堅強的少年沒有講更多的話,在雨中撲在母親懷裏痛痛快快哭了一場。 第二天,聶海勝自己搬着椅子上學去了。 多年後,聶海勝説起那位陳老師仍心存感激,他以後想當老師的理想就是因為陳老師才有的。

從此,聶海勝學習更加刻苦。週末,為了補貼家用,就借個自行車到縣城賣棉花、廢銅爛鐵,吆喝着沿街叫賣。 國中畢業考試,聶海勝的分數早過了師範院校的錄取線,然而因為消息閉塞,等得到消息,已經晚了。儘管當老師的願望沒能實現,但他堅信如果自己能當老師,一定會是一個像陳老師一樣的好老師。 沒上成師範院校的聶海勝考上了縣重點高中,整個楊蕩鎮只考上了兩個學生。學校瞭解到他的實際困難,為他補助了救濟金,雖然每個月只有3塊錢,但這對於他來説已經很富足了。一到放假,他還去十幾裏外的堂兄家幫着碼木頭、裝茶葉、下地幹活。一個假期下來能掙十幾塊錢,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就這樣他靠自己的勞動掙出了上高中的學費。 聶海勝説自己是幸運的,正好在高中畢業時趕上了空軍招飛。

當飛行員是聶海勝的夢想,小時候他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時候,從沒見過飛機的他做過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長出一雙大大的翅膀飛上藍天。最初的夢想鼓勵着聶海勝也去報了名。 體檢一檢、二檢、三檢都過了,聶海勝偷偷樂了一陣,卻也未敢想更多。直到有一天家中來人,説是縣武裝部搞政審的,他才感到自己當真要和招飛有關係了,這才告訴了母親,但母親卻沒有他想象那樣興奮。 作兒子的當然瞭解母親的心思。母親好不容易把他盼大,如今能替家裏分憂了,兒子卻要走了,心裏自然不會好受。但是母親也知道,自己無法為兒子掙個好前途,如今兒子考上了飛行員,真也不該攔着。 臨走時,聶海勝像往常上學一樣,只背了一個書包,沒有更多的行李。他在家中和母親道別,死活也不讓母親送自己,他是怕母親難過。 在火車上,接新飛行員的同志給他們每人發了半斤糖果,就是這一分錢一個的糖果,也是聶海勝從前無福享受的。不一會兒的功夫,半斤糖就全部被他吃光。他要咀嚼着甜蜜走向未來新的生活。 來到航校,聶海勝如魚得水。他覺得自己與飛行有緣,要不為什麼在小時候無緣無故地做那個長翅膀的夢,為什麼他摸着操縱桿就熟悉得和見了老朋友一樣,就像學了好幾年一般操作自如。 考驗無時不刻對他進行“關照”。在高教級飛行訓練時,他們那出了一等飛行事故,機上學員和教員全犧牲了。

事故後,聶海勝充分意識到飛行風險,但這並未動搖他飛行的決心。 聶海勝覺得自己是為飛行而生的,作為第一批單飛名單中第一個放單飛的人,教官讓他給其他學員講講飛行體會,不善言表的他只説了一句話:“啥也不想,只管飛!”可誰都明白這是刻苦努力的結果。第一次飛行前,他就手拿飛機模型將飛行線路,飛行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反反覆覆演練過數遍。一個飛行動作會讓他揣摸很久,因此他被評為學員中的“苦練標兵”。 付出與獲得總是成正比的。初教、高教機的飛行,他總是比別人提前畢業。 1989年5月,聶海勝正式分到作戰部隊,他憋足了勁兒,一心要當一名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他的新故事又開始了。

那天,事先毫無徵兆。當他駕機起飛11分鐘後,正準備飛向4000多米高度時,只聽座艙外“砰”的一聲爆響。聶海勝趕緊看儀表,轉速、高度都在下降,艙內温度也開始高起來,他有意識收加油門,都沒有反應,怎麼辦?他一邊鎮定地向地面報告情況,方向位置,一邊繼續排除故障。 聶海勝碰上的正是飛行中最棘手的問題,即發動機停車。所有該處置的都處置了,可飛機還是沒有起色。這時地面指揮命令他跳傘,但聶海勝還想做一次努力,因為飛機是飛行員的第二生命,只要有一線希望就應想法把飛機飛回來。他試着將飛機空滑,但是距離太遠,沒有成功。 此時,飛機距離地面只有四五百米的高度,已能清楚地看到田地種植的農作物。此時急速下降的飛機墜向地面,地面指揮反覆命令跳傘,他知道再不跳傘就沒機會了。他強忍着痛失飛機的煎熬,進行了彈射操作,瞬間他什麼也不知道了。

等他睜開眼,自己已落在稻田裏,他趕緊爬起來收降落傘。飛機摔在了離自己100多米遠的山溝裏,扎進土裏十幾米深,並着火爆炸了,他掉了一隻飛行靴,其他一切完好。 聶海勝請圍觀的村民幫助與地方聯繫,向部隊報告。無奈方言不通,怎麼講也不明白。好不容易來了一個騎摩托車的人將他帶到附近的鎮裏,這才和部隊聯繫上。事後查明其事故原因是由於發動機壓縮器上的葉片出了機械故障。鑑於聶海勝沉着冷靜處置險情,想盡一切辦法挽救飛機,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敢精神,部隊黨委給他立了三等功。

出了這樣的飛行事故,無論從飛行員的身體還是心理考慮,都應該住院療養一陣,但聶海勝實在太熱愛飛行了,想到剛開始飛殲七,這個新科目要是因為住院耽誤了,以後再補起來就困難了,因此他只休息了幾天,就向組織上要求重上藍天。其實,發生事故的第二天,聶海勝就感到整個脊柱像斷裂一般疼痛,這是由於強大的過載造成的。 在出事故的27天后,聶海勝重返藍天。這件事在他所在部隊引起了很大震動,軍黨委做出了向聶海勝學習的決定。

1990年,聶海勝作為軍區崗位學雷鋒積極分子參加空軍的國慶觀禮團來到北京。那個國慶,被永遠定格在聶海勝的記憶中。那一天,聶海勝隨團來到中南海,受到李鵬、楊尚昆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並在懷仁堂前的草坪上照了像。之後,各界代表與中央首長一起開了熱鬧非凡的聯歡會…… 從那一天起,飛行在聶海勝心中的份量就更加重了。成績與榮譽總是相伴而生。不久,聶海勝參加了空軍的黨代會,並坐在主席團。他也從一名普通的飛行員成長為一名幹練的飛行副大隊長。 聶海勝所在的大隊,是1958年曾打下過兩架台灣敵機後壯烈犧牲的空軍英雄杜鳳瑞戰鬥過的大隊,現在的大隊長是獲得過“邊陲優秀兒女”獎章的王司亮。所以有什麼重大任務、重大演習、重要科目的訓練試飛,上級都願意交給他們大隊。聶海勝為此頗受鍛鍊。

雙機夜航編隊、雙機密集編隊穿雲等高難度科目,部隊都是先派他出去學習,然後將全團帶出來的。有的科目是很難的,如飛機在天上進行正飛、倒飛,很容易讓飛行員發生錯覺,還要在這種情況下保持編隊,做各種動作是很不易掌握的。 選拔航天員時,聶海勝所在的團有4個人參加選拔。只有聶海勝最後入選。 聽説選拔航天員,聶海勝的妻子聶捷琳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同意。其理由很簡單,1986年“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慘景仍在她的腦海打轉。再説,她也很習慣每個週五像過節一般採購大包小包,和女兒一起迎接丈夫歸來的飛行員家屬生活。 聶海勝的想法卻不是這樣。

在選拔航天員之前,他就聽説自己所在軍區的飛行員有選上當航天員教練員的,這讓他眼饞的不得了。所以現在有機會參加航天員的選拔,他自然是奮勇當先,瞞着妻子參加了體檢。 一直到選拔航天員的調研人員做家庭隨訪來到聶海勝家時,妻子才知道這回事。調研人員問聶捷琳同不同意讓自己的丈夫當航天員,在此話問出的半個小時裏,她自始至終就沒鬆過口。最後無奈的調研人員只好給她一段考慮時間。 聶海勝聽説後,夫妻間頭一次有了重大分歧。 “你要是説不去,我會想不通的。”聶海勝的話多少有點埋怨的意思。 “這種事中國人沒做過,太危險了,我害怕!”妻子説的理由毫不過分。 “正因為沒人做過,我才感興趣。要是別人已經做過,沒有風險的職業,就算你同意,我還未必願意去!”此時,聶海勝的倔勁上來了。 “反正我不同意你去!”妻子表態很堅決。 “你可以不去,但我要去!”聶海勝一點也不讓步。 “那就離婚好了。”説到氣頭上,妻子拋出了殺手鐗。 “婚我是堅決不離,但是我一定要去!”聶海勝的話説得更明白。 眼看話説僵了,也沒談出什麼結果。

一個多月後的一天,機會終於來了。週末,很少陪伴妻子逛街的聶海勝陪妻子轉了一天,晚上又請妻子吃飯,帶母女倆玩,看到妻子開心的樣子,他乘機再次提出自己的看法。 “你看,這個事你不讓我去,也會有人去做,還不如讓我去做呢,你要相信我,一定能做好的!” 此時,聶捷琳的態度已沒有一個多月前那麼強硬了,畢竟丈夫不開心她都看在眼裏。 看妻子的態度有了轉變,聶海勝別提有多興奮了。他趕緊掏出一直帶在身邊的調研人員留下的電話號碼,撥通了電話。 聶捷琳一直戲稱,那回是中了丈夫的“圈套”。

那次在電話中,自己和調研人員具體説了什麼,她已記不清了,只記得心裏很亂,語言也沒有了邏輯。放下電話,聶捷琳像放下了一個大包袱,因為這樣做,起碼不會因此影響兩人的夫妻關係了。 聶海勝也一下子開朗起來,將妻子女兒一把摟在懷裏,緊緊的,緊緊的。 此後,聶海勝對待妻子更多了一份敬重,他要用一輩子的愛去回報妻子對自己熱愛的航天事業的支持。

聶海勝感人事蹟 篇二

58歲,對很多人來説,這是一個快要退休的年紀。但對於宇航員來説,卻是黃金年齡。前不久,神舟12號返回艙順利落地,指令長聶海勝一出艙,就受到了媒體的關注和國民的簇擁。每一位宇航員的成功都很不易,但聶海勝的成功,卻尤其不易。

1964年,在湖北襄陽的一個小村莊,聶海勝出生了,他家中兄弟姐妹眾多,他排行老六,是老幺,那個年代物資匱乏,生活很窮困,母親生下他的時候,乳汁不夠,四處向同村的哺乳婦女要乳汁,才把他養大。

到了上學的年紀,家裏面的負擔一下子變得大了起來,父母常常因為幾塊錢的學費發愁的睡不着,有時候,沒有學費,只能交幾隻兔子上去。在伙食上,家中常吃的只有黑麪饃饃和大醬,那種味道,直到現在提起,都讓他記憶猶新。

聶海勝從小就成績很好,後來考上重點高中,又考上空軍學院,成為了一名飛行員,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國家招收第一批航天員,聶海勝憑藉突出的表現被選中,加入了航天大隊。

此後,他一直不敢鬆懈。、、,聶海勝分別入選神舟5號、神舟7號、神舟9號備份宇航員,、年、,入選神舟6號、神舟10號和神舟12號正式宇航員。聶海勝成為了第一個從小村莊飛向太空的農民的兒子!

聶海勝優秀個人事蹟 篇三

聶海勝1964年出生於湖北棗陽楊壋鎮一個小村莊裏。入黨志願書兒時貧困的生活常常讓父母為區區幾元錢的學費犯愁,只好東挪西借,有時代替學費交到老師手中的竟是一隻兔子。

聶海勝姐弟六人,他排老六。父母靠種田維持生計,家大口闊,生活拮据。小時候,糧食不夠吃,印象裏最多能搜撿到的就是紅薯面做的黑窩子、雜麪餅,蘿蔔乾、鹹菜、大醬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此直到現在聶海勝一聞到大醬味就犯惡心。

聶海勝對待學習,自覺而刻苦。儘管沒錢買學習資料,但課本上的內容,在哪頁哪個位置,他都清清楚楚。讀國小時他經常穿着姐姐的舊布衫,打着赤腳,但學習很刻苦,特別是數學成績好,經常考滿分。國中畢業考試,聶海勝考上了縣重點高中。那個假期,他搬木材、下地幹活,掙出了上高中的學費。整個楊壋鎮只有兩個學生考上。學校瞭解到他的家庭困難,為他補助了救濟金。每次放假,他還去十幾裏外的堂兄家幫着搬木材、裝茶葉、下地幹活,一個假期下來能掙十幾塊錢。就這樣,他靠自己的雙手掙出了上高中的學費。

聶海勝人物先進事蹟 篇四

1980年聶海勝父親病逝,原本聶海勝打算退學,但因老師遊説聶母,聶海勝方得以繼續學業。

1984年進空軍長春飛行學院。

1989年首次駕戰鬥機單獨飛行,飛機出現機械故障,他拼死挽救飛機,在最後關頭才跳傘逃生,獲記三等功。曾任空軍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48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

2003年9月,入選神舟五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

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隸屬總裝,改為陸軍。在神舟六號任務中,他在太空度過了自己41歲生日。

2005年10月12日和費俊龍搭乘神舟六號飛船進入太空,成為中國第二批進入太空的航天員。

2008年5月,入選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

2011年,獲晉升為少將軍銜。

2012年3月,入選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

2013年6月11日,他參與神舟十號載人航天任務並擔任指令長,成為繼景海鵬之後的第二位中國再飛航天員,並且成為在天飛行時間最長的中國航天員。

2016年2月,接替費俊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

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

2021年6月17日,他參與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任務並擔任指令長,成為繼景海鵬之後的第二位三度飛天的中國航天員。

聶海勝的英雄事蹟簡介 篇五

從太空眺望故鄉,耳熟能詳的景色,卻看得人熱淚盈眶。

因為這張照片,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航天事業!

從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到2021年神舟十二號返航,經歷50年的發展,才有了我們看到的這一幕美景。

而在50年前,航天員聶海勝還不知道什麼是“太空”。

聶海勝是一名出生在湖北棗陽的貧窮放牛娃,每天為難吃的大醬發愁。

從放牛娃到航天員,聶海勝的心路歷程,極好地告訴了我們“內驅力是如何塑造一個人”。

(一)

1964年10月13日,

聶海勝出生在湖北省棗陽縣

楊壋鎮西北邊緣一個

偏僻貧窮的小村莊。

上個世紀60年代,

中國人民剛剛經歷了捱餓的饑荒。

聶海勝出生時,

父母已經生了5個女兒。

因為家裏貧困,

母親身體虛弱,奶水不夠,

姐姐們抱着他,

隔三差五地央求

有奶水的嫂嫂和嬸嬸,

才把他養活。

和許多男孩子一樣,

聶海勝從小就嚮往軍營。

他愛看打仗的電影,

喜歡聽部隊的軍歌。

有一次,正在放牛的聶海勝

看到天上一架戰鬥機飛過,

他激動地追着飛機的轟鳴聲跑了好久,

從那一刻起,

他有了屬於自己的夢想,

長大當兵,當飛行員!

為了這個夢想,

他更加刻苦地學習,

1980年6月的一天,

正在上國中的聶海勝

突然接到母親捎來的口信,

説他父親胃疼得厲害,

聶海勝急得要命,撒腿就往家裏跑。

可是等他跑回去時,

胃壁嚴重潰爛穿孔的父親

已經被人用板車從醫院拉回來了,

父親就這樣匆匆走了,

沒來得及看兒子一眼……

父親的去世,

讓本來就很艱難的家境雪上加霜!

從此以後,一家人的生活重擔

全部壓在了母親一個人的肩上。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

她沒日沒夜地操勞,

養豬、餵雞、種地……

聶海勝看在眼裏,疼在心上,

他決定偷偷輟學。

九年級那年,他揹回書包,

向媽媽撒謊説學校放假,

扛起工具就去田間幹起了農活。

母親得知真相後

又是心急又是心疼,

和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反覆勸説,

聶海勝才終於回到學校。

重返課堂的聶海勝

在學習上投入了更大的精力,

終於從數百名畢業生中脱穎而出,

成為唯一一個從鎮中學

考入縣一中的學生。

瞭解到他的家庭情況後,

學校為聶海勝申請了救濟金。

為了減輕家裏負擔,

高中每年假期,

聶海勝就去搬木材、裝茶葉、下地幹活,

一個假期能掙十幾元錢。

高中離家遠,

坐車回家要八毛錢,

第一次放假回家,

聶海勝站在售票口卻又捨不得買票,

於是他決定走路回家。

剛走出去一段,

又怕把媽媽做的布鞋磨壞,

就脱了鞋赤腳趕路,

30多公里路程,

一直到天黑他才折騰到家。

聶海勝的高中同學説,

雖然跟他睡在一個通鋪上,

但大家都不知道

他早晨什麼時候起的牀,

晚上什麼時候睡的覺。

有時就寢鈴響後,看到他鑽了被窩,

但熄燈後不知道什麼時候

他又悄悄起牀躲在路燈下學習去了。

(二)

啥也不想,只管飛!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1982年秋,空軍某部隊

到棗陽一中的招飛,

聶海勝積極報名。

經過層層嚴格的身體篩查和考試,

他從幾百人中脱穎而出,

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空軍某航校學員。

1983年6月,他於

空軍長春飛行學院

(今空軍航空大學)入伍。

聶海勝還記得:

在離家到航校報到的火車上,

部隊為每個人發了半斤糖果。

他説:“我帶着甜蜜走向部隊,

是部隊讓我這個苦孩子,

有了光明的前途。”

然而,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

人民空軍飛行員,

離不開掌握大量的

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

更離不開艱苦的體能訓練。

憑藉精益求精,吃苦耐勞的精神,

聶海勝掌握了過硬的技術,

成為飛行大隊

第一個放單飛行的學員。

一次,教官讓他給大家講一講飛行體會,

一向不善言辭的他

只説了一句話:

“啥也不想,只管飛!”

1989年5月,聶海勝被分配到

某空軍作戰部隊任殲擊機飛行員。

聶海勝在剛當上飛行員一個月

就經歷了一次“生死考驗”。

1989年6月,

聶海勝開始試飛新型殲擊機。

試飛不同於以往的飛行訓練,

每次試飛都要需要

把飛機的某項指標飛到極限值,

這意味着極大的危險!

在一次試飛中,

當他不斷加速向高空飛去的時候,

突然座艙外一聲爆響,

飛機開始劇烈抖動,

霎那間,飛機減速、高度下降、

艙內温度急劇升高。

憑藉過硬飛行的技術

和強大的心理素質,

在千鈞一髮的時刻,

他一面向地面塔台指揮部報告,

一面鎮定自若地嘗試排除故障。

然而,急速下降的飛機

造成巨大的過重負荷,

壓迫得他整個身子動彈不得,

幾乎就是在不到1秒的時間,

他果斷做出判斷,

按下了彈射按鈕。

降落傘打開的瞬間,

聶海勝駕駛的那架試飛機

就在他身後一百多米的

山溝裏起火爆炸了,

聶海勝幾乎被震暈過去。

由於反應及時、處理得當,

在試飛機墜毀的最後時刻

他牢牢記住了各種儀表數據,

為科研人員做機型改裝提供了關鍵參數,

聶海勝被記三等功。

在做飛行員的15年間,

他先後駕駛過初教6、

殲五、殲六、殲七4種機型,

創造了安全飛行

1480小時的好成績。

聶海勝作為中國最頂尖的

殲擊機飛行員

已經具備了高超的飛行技能

和過硬的心理素質。

此時的他還不知道,

一個比駕駛殲擊機翱翔祖國藍天

更具挑戰、更令他興奮的任務,

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三)

1996年,因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需要從最優秀的飛行員中

招募航天員。

他毅然決然報名,

並在報名表中寫下:

“選不上我,我毫無怨言,

但是如果不敢挺起胸脯去應選,

我會為自己感到羞恥!”

挑選航天員到底有多嚴格?

嚴格到我們難以想象。

首先是看檔案根據身高、體重進行初選。

入圍後,所有人員都要進行體檢,

體檢程序十分嚴格,

不僅要進行常規檢查,

連皮膚、牙齒、語言等都要查到!

更有精細的醫學檢查

和航天生理檢查。

聶海勝憑着過硬的素質一一過關,

1998年,34歲的他

成為中國首批14名航天員中的一員。

為了啃下40多萬字的

飛船飛行操作手冊,

他幾乎沒有出門逛過街,

夜裏12點前沒有睡過覺,

在模擬倉裏一待就是七八個小時,

反覆讀儀表、按旋鈕、操作儀器,

開着燈練熟了,

他就把燈關了摸着黑練,

練到所有的動作成為肌肉記憶,

練到看球的時候

把自己的膝蓋

當成“緊急營救”旋鈕狠狠按下去。

按照要求,航天員的理想體重

是65公斤左右,

可聶海勝體重74公斤,

航天員不能吃藥和節食,

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大運動量鍛鍊。

於是聶海勝除了每天

跟大家一起參加常規訓練之外,

還要加班兩三個小時鍛鍊,

無論寒冬酷暑,他一天也沒有間斷過。

最終,在不影響體質的前提下,

聶海勝成功減重7公斤,

使身體保持在標準狀態。

低壓缺氧訓練中,

低壓氧艙以每秒5米的速度

迅速提升到5000米高空,

氮氣在血管中亂竄,

一旦造成血栓可能危及生命,

可聶海勝每次都堅持在艙內待30分鐘。

跳傘訓練中,聶海勝竟然僅用8天

就完成了一個空降兵

一個月才能完成的訓練任務。

失重訓練中,俄羅斯助理教練

都在機艙裏嘔吐不止,

聶海勝卻鎮定自若。

超重訓練中,

胸背彷彿有80斤的大鐵錘擠壓着,

教材要求訓練時間不少於60秒,

聶海勝硬是堅持到了80秒。

頭低位卧牀訓練中,

整整五天,聶海勝保持着

腳高頭低的姿勢躺在牀上,

吃飯喝水都要靠嘴和胃的吸力完成,

時間久了頭部充血,眼睛刺痛,

一站起來,血“譁”的一下

全從頭頂流到腳底。

還有訓練要求航天員

適應彈射蓋的超大震響,

有把耳膜震破、造成終身殘疾的風險……

這些考驗的難度之大,

普通人完全無法想象,

可聶海勝全部挺了過來!

2003年10月,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

“神舟五號”成功發射,

聶海勝位列首飛梯隊。

雖然這次沒有上天,

但他擁抱着太空歸來的楊利偉,

依然激動得眼泛淚光……

他離航天夢越來越近了!

兩年後的2005年10月12日,

伴着清晨霏霏的飄雪,

神州六號即將問鼎蒼穹,

這一次,聶海勝和費俊龍一起

出征太空!

“在太空飛行的5天裏,

每當飛臨祖國的上空,

不管白天或黑夜,

我總是不由自主地往下看。

因為只有那裏最讓你牽腸掛肚,

只有那裏是你的根。”

聶海勝凱旋後,

這樣動情地説。

2013年6月,

聶海勝執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

擔任指令長。

隊友王亞平説:

“聶師兄就像是

我們乘組裏的定海神針。

只要有他在我們心裏就很踏實,

什麼都不怕。”

(四)

自1998年聶海勝

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以來,

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備份;

神六、神十,他兩度飛天,

如今,他帶着全國人民期待和重託,

再次叩問蒼穹!

神舟十二號的航天員

是從我國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員中選出的,

但由於第一批航天員年齡較大,

必須要提高系統訓練的強度,

以確保他們能適應太空環境。

雖然已經年近六旬,

但聶海勝為祖國航天事業

拼搏的心仍然年輕!

他知道每次載人飛行航天員乘組的選拔,

都是“從零開始”,

即使執行過航天任務,

面對新一輪的航天員選拔,

年齡最大的他

更沒有捷徑可循!

聶海勝頂住了壓力,

得益於他在生活中近乎“自虐”的自律,

堅持鍛鍊和控制飲食,

時刻以航天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他很快適應了訓練強度和節奏,

表現優異,最終入選。

聶海勝的履歷十分光鮮,

標籤也很多,

博士、少將、57歲、指令長……

這些標籤隨便一個都可以“吹一輩子”,

但聶海勝卻不,

他口中最常提到的身份是“航天人”,

不管自己有多大成就,

有多少榮譽加身,

他總是説:

“航天員狀態只有飛行和準備飛行,

我們的初心使命就是飛天。”

聶海勝優秀個人事蹟 篇六

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一顆明亮的“流星”劃過夜空,這是剛剛從38萬公里外的月球帶回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1時59分,嫦娥五號帶着1731克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中國人終於實現了千百年來“上九天攬月”的夢想。

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實現“六戰六捷”,“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圓滿收官。

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着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行星着陸。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駛上火星表面,留下了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第一條印記。

2021年,神舟十二號和神舟十三號乘組,已完成太空出艙等多項任務,並在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進行了首次太空授課。

30年來,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從短期停留到中期駐留,中國人正一步一個腳印走進屬於自己的太空家園——空間站。伴隨着一次又一次起飛,中國人在太空中走得越來越遠,而我們的夢想卻越來越近。

隨着北斗三號最後一顆衞星升空,我國終於建成了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全球衞星導航系統。近三十年間,幾代北斗人堅守建設中國人自己衞星導航系統的初心使命,建成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奔向新時代,北斗人將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繼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北斗力量。

嫦娥探月、天問問天、神舟逐夢、北斗環宇。幾十年來,中國航天人從未停下對宇宙探索的腳步,探索宇宙,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不變的情懷與浪漫!未來,中國航天必將走得更穩、更遠!

聶海勝的人物事蹟素材 篇七

關於聶海勝的英雄事蹟你知道多少?聶海勝是繼楊利偉、翟志剛之後排名第三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首飛隊伍成員,也是他們三個人中年齡最小的一個。“神舟六號”飛船於10月12日發射,聶海勝成為兩名航天員之一,一時間聶海勝再次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聶海勝與幾位被招飛的同學被送到長春航校後,雖然對當地的氣候很不適應,但他時間銘記取母親的囑託,拋開全部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到練習之中,致使各項目標都完成得十分出色,成為學員中第一個放單飛的人。

上天飛翔不光簡簡單單説説而已

一次教官讓他給我們講一講飛翔體會,一貫不善言辭的他只説了一句話:“啥也不想,只管飛”事實上,飛翔遠不像他表述的那般簡略,每一次登機前,他都手拿模型將飛翔線路、飛翔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反反覆覆演練數遍。付出總有回報。初教、高教機飛翔畢業,他要比別人少飛幾十個小時。後來,他以優異的成果提早畢業,被分配到南昌某飛翔部隊。

聶海勝在很多人裏面成為了一名航天員

聶海勝深知母親吃過許多苦,每次給家裏寫信都是報喜不報憂。特別是在他成家之後,總是想辦法讓母親多享點福。在南昌時,聶海勝就幾回接母親到部隊居住。後來,聶海勝調到北京,又兩次接母親到北京過春節,還每個月給她寄生活費。1998年1月,我國第一個航天員大隊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聶海勝憑着傑出的體質和優異的飛翔才能,在參選的1506名優異飛翔員中,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成為14名航天員中的一員。

2003年2月,聶海勝帶着妻子、女兒回棗陽探親,母親和姐姐快樂地弄了一大桌子飯菜。飯桌上,母親從兒子的神色中猜出他必定接受了重要任務。爾後大半年,聶海勝果然沒有打過幾回電話,後來就一點消息都沒有了。原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進入倒計時,聶海勝已全身心投入到全封閉練習中去了。2003年10月,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總算從酒泉衞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而這時母親卻因舊病復發住進了醫院,當她從醫院的電視中得知自己的兒子是“神舟五號”三人首飛隊伍的一員時,不由得熱淚縱橫。

自己的媽媽看着兒子是航天英雄自豪的流眼淚

衝着電視畫面中的兒子哽咽着説:“孩子,你是母親自豪,你是家園的自豪啊”當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在家園傳開後,人們紛紛手捧鮮花湧進醫院向這位“航天英雄”的母親表明祝福,白叟一邊拱手道謝,一邊叮囑我們:“千萬不要把我生病的事傳出去,以免影響海勝的工作。

”事實上,白叟有一個心願:這一次,兒子沒有升空,下一次地爭奪上去啊!然而,聶海勝還是知道了母親生病的消息。他知道,母親將他們兄弟姐妹拉扯大不容易,應該回去看看她,在她身邊盡一盡孝道。所以,他特意請假,乘飛機回到家園,當他出現在母親的病牀前時,白叟流淚了,衝着兒子一個勁地埋怨自己:“我這把老骨頭不爭氣呀,把你給連累了。

在北京,聶海勝有個温馨的家,妻子聶捷琳也是一名軍人,跟他在同一個單位,是搞醫學研究的。女兒聶天翔今年_歲了,十分活潑可愛。跟所有航天員的家庭一樣,這個三口之家,是圍繞着“航天”二字運轉的,也十分友善,這是飛翔員的傳統。自從聶海勝緊鑼蜜鼓地備戰“神六”,每個月都可貴回一趟家,聶天翔説她都快忘掉爸爸長什麼姿態了。她還説她十分敬服奶奶,説奶奶不僅養育了爸爸,而且還積極支持爸爸的工作,是一位了不得的女性。在聶海勝完美歸來之時,女兒聶天翔將自己親手摺疊的紙鶴掛在了剛剛在太空中度過四十一歲生日的聶海勝的脖子上。

聶海勝的英雄事蹟簡介 篇八

聶海勝是一名不折不扣的“60後”,今年57歲的聶海勝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這是他第三次執行載人飛船的飛行任務,第二次擔任指令長。“翱翔在藍色的天空”是他從小的理想,從神舟六號、十號到十二號飛船勝利着陸,他見證了載人航天的燦爛征途。

01

數學滿分100分,聶海勝常考105分

1964年9月,聶海勝出生在湖北棗陽市楊壋鎮樊莊村。這個鎮位於棗陽西北,鄂北崗地,湖北的“旱極”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1949年到1989年的41年間,鄂北地區平均每4年發生1次嚴重乾旱或特大幹旱;1990年到2009年的20年間,平均每兩年發生1次;2009年到2013年,發生了歷史罕見的“五連旱”。直到2020年1月6日,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一期順利實現通水,鄂北焦渴缺水的歷史才終結。

物資匱乏的年代,“雨停地幹、十年九旱”的楊壋,絕大多數人的光景艱苦。

50多歲的劉來玉是聶海勝幼時夥伴。如今衣食無憂的他幾乎不吃紅薯,原因是之前吃得太多,想起就反胃。

劉來玉回憶,年幼時,主食是紅薯面,菜是紅薯葉;穿的是哥哥姐姐穿小了打着各種補丁的衣服;冬天拾不到柴(崗地柴少)的他只好凍着。在棗陽市區讀高中時,他拿出不5毛錢車費,放假時只好步行四五個小時回家,從傍晚走到深夜。“走得無聊時,就看星星。”

劉來玉説,聶海勝家比他家還窮,吃的、穿的、用的,比他還差。讀國小時,聶海勝常穿着他姐姐的花衣裳,同學都笑他。聶海勝兄妹8人,聶父去世得早,家中重擔全壓在聶母身上。聶海勝為減輕母親負擔,攬下了很多農活:放牛、割麥、割野菜等。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聶海勝深知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唯有讀書。

聶海勝曾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寫到:“家裏兄弟姐妹多,但父母想盡一切辦法也要讓我讀書,有一次交到老師手中的學費,竟是一隻兔子。”

聶海勝的國小、國中成績一直名列年級前茅,同學們稱他“數學王”。劉來玉介紹,數學滿分是100分,但聶海勝常考105分。老師鼓勵學生早交卷,最先交卷的學生有5分獎勵。聶海勝10次有9次第一個交卷。

02

高中時夢想,像雄鷹一樣翱翔

聶海勝16歲時,父親病逝,原本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他還是堅持完成學業,於第二年考入棗陽一中。棗陽一中是當地的重點高中,當年全鎮只有他和另一同學被錄取。

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高中每年假期,聶海勝去十幾裏外的堂兄家幫着搬木材、裝茶葉、下地幹活,一個假期能掙十幾元錢,足夠交學費了。但生活的重壓還是讓聶海勝不得不退學,中學老師不忍這個好苗子輟學,免除學雜費,他的學業才得以繼續。

進入棗陽一中,聶海勝和同學金邦才關係要好。

金邦才稱,班上有50名學生,雲集着各個鄉鎮的尖子生。楊壋鎮的教學水平趕不上其他鄉鎮。入校時,聶海勝只能排到30多名。但他下晚自習了還在教室裏點煤油燈,被老師勸回寢室後,躲在被子裏打手電筒看書。刻苦學習的聶海勝學習成績大幅提升,一直排在15名左右。

高中同學金邦才回憶,高中時,班上同學常玩的一個遊戲:刀蹴。所謂刀蹴,就是一條腿立在地上,把另一條腿盤起來互鬥,誰先倒地誰輸。剛開始時,聶海勝玩不贏身體更結實的他。入學三個月後,他已不是經常鍛鍊的聶海勝的對手。“他只贏不了班上一個140多斤的大塊頭。”

聶海勝高中時人緣很好,在金邦才看來,這緣於其性格:為人平和、樂於助人。

金邦才介紹,每次學校要檢查教室、寢室衞生時,在打掃完後,聶海勝總是喜歡再檢查一遍,幫同學的被子收拾得更好一點,幫忙清理角落裏的紙屑。高一那年,他的腳崴了,聶海勝幫他打飯、扶着他去教室。高二那年,同學肖居成得了重感冒,聶海勝除了幫他打飯外,還幫他洗碗,整整做了一週。

金邦才認為,聶海勝骨子裏是一個內向的人。當同學討論理想時,聶海勝總是不説話,被問到時會害羞地低下頭。

有一次,他倆躺在牀上徹夜長談。聶海勝才説,他的夢想是當兵,能當飛行員更好。“我看到老鷹在天上飛,我很羨慕,我在想:如果我也能飛,我在天上看地下是什麼樣子。小時候,飛機飛過時,小夥伴都喜歡看,但我是看得最久的那個。”

03

平衡能力超強,為飛行而生

1983年高中畢業時,趕上空軍招飛,聶海勝抱着試試看的想法報了名,沒想到各項考核和體檢全都順利過關。那時正逢麥收季節,體檢後他就請假跟着堂兄幹活去了,一直沒和家裏講招飛的事。直到有一天,縣人武部派人到聶家來了解情況,聶海勝才知道自己被選上了。

聶海勝被錄取後,金邦才才恍然大悟,他有當飛行員的潛質:平衡能力強。金邦才介紹,學校附近田地裏有一根灌溉管,長10餘米,寬度只能容下一隻腳。別的同學走幾步,就會失去平衡,跳進田裏;張開雙臂的聶海勝每次都能走完,而且通過時間越來越快。

同學劉為眾也認為,聶海勝的平衡能力強,是為飛行而生的人。“我覺得他的平衡能力超強,有天生的原因,也離不開刻苦訓練。”

劉為眾和聶海勝一同考入長春飛行學院。6月17日,劉為眾向記者介紹,彼時,訓練設備不如現在先進。訓練時,手和腳容易磨起泡是常有的事,血水不停地滲,聶海勝從來不叫苦。他和聶海勝開的是殲擊機,對平衡能力要求極高。1985年,他因為平衡能力欠缺,只好轉業。但聶海勝還留了下來,還是同行中第一個單飛的人。

公開報道顯示,1989年6月3日,聶海勝駕着殲擊機飛向4000多米的高空時,只聽座艙外“砰”的一聲爆響,發動機停車了。瞬間,飛機轉速、高度下降,艙內温度急劇升高。他一邊鎮定地向地面報告,一邊試圖排除故障。所有的辦法都嘗試過了,飛機還在下墜。這時,地面指揮同意他跳傘。但聶海勝還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把飛機開回來。

他試着讓飛機滑行,但因距離太遠沒有成功。此時,飛機距離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飛機帶來巨大的超重過載,動一下都很困難。最後,他不得不按下彈射開關,此時他已出現了瞬間黑視,什麼也不知道了。

等他睜開眼,自己已落在稻田裏,飛機摔在離自己一百多米遠的山溝裏,扎進土裏十幾米深,着火了。

後來經查明,事故原因是發動機壓縮器上的葉片出了機械故障。鑑於聶海勝以良好的心理素質沉着冷靜處置險情,想盡一切辦法挽救飛機的勇敢精神,部隊黨委為他記了三等功。

聶海勝先後駕駛過殲五、殲六、殲七3種機型,安全飛行148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04

飛天英雄關心妻女孝敬老人

有媒體報道,聶海勝不但在江西服過役,還是江西女婿,愛人聶捷琳曾在解放軍第九0八醫院(原九四醫院)工作過,南昌人。

聶海勝的精力除了奉獻給事業,其餘就全傾注在了家人的身上。聶海勝小時候數學成績特別好,在教育女兒時尤其注重提高她的數學水平;對於妻子他也愛護有加,因擔心妻子有高血壓,他從不讓妻子吃肥肉等高脂肪食品。

對待老人,聶海勝更是細心孝順,夏季的南昌堪稱“火爐”,他怕岳父岳母在南昌受不了,每年夏季一到,他就催岳父岳母去北京避暑。岳父岳母到了北京,聶海勝又擔心兩老不習慣北京的乾燥氣候,特意去買了個加濕器。

小舅子聶捷勇説,自己的姐夫是一個令他尊敬的兄長,是一個有追求的男人。作為空軍飛行員的時候,海勝曾經説,他志在藍天,希望飛得越高越好。在生活中,海勝也是親人眼裏的榜樣,聶海勝最愛吃藜蒿。據其親人介紹,一盤藜蒿炒韭菜他一個人就可以一掃而空。

1998年,聶海勝入選中國首批航天員,完成了從“航空”向“航天”的轉變,參與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全過程。2005年,聶海勝與費俊龍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2013年,首次擔任指令長的聶海勝,與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共同上天,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第三次探蒼穹時,聶海勝已是57歲。

金邦才介紹,他得知此消息時,有些擔心。他給聶海勝留言表示:“你已取得了成績,現在歲數大了,第三次上太空。雖然我們都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科學技術,但太空還是充滿了未知,能不飛就不飛。”

聶海勝如是回答金邦才,“祖國需要,不管年齡多大,只要能飛,我都會全力以赴。”

聶海勝覺得,人類最老的航天員是77歲,雖然年過半百,但為航天事業拼搏的心依然年輕,只要祖國還需要,就會繼續前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qyrnk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