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讀《行者無疆》有感(多篇)

讀《行者無疆》有感(多篇)

讀《行者無疆》有感(多篇)

行者無疆讀後感 篇一

斷斷續續讀完餘秋雨先生所著的《行者無疆》這本書,彷彿是一次奇妙的遊歷,心境豁然。立於書頁指間,書中美輪美奐的世界令人陶醉,風景觸手可及。一行字母、一條小巷、一片墓地、一份圖表、一座城堡、一羣閒人、一塊巨石、一面藍旗。古老而神祕的歐洲,厚重而豐盈的疆土,在餘秋雨先生的筆下,充實而釋然的拉開帷幕。

全書共分四卷,第一卷:廢墟,大海,流浪,歷史常常從這裏出發。第二卷: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常常在這裏隱蔽。第三卷:熱鬧,精緻,張揚,歷史常常在這裏轉折。第四卷:蒼涼,寂寞,執着,歷史常常在這裏凝凍。四卷分別記述了他在南歐,中歐,西歐和北歐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描繪了四地區的滄桑鉅變和人文風情。

這本書也可以説是餘秋雨先生的歐行漫記,他與同行者一道遠行,前往歐洲進行社會考察和採訪。從南歐一角踏上歐洲大陸開始,由南至北,一路前行,帶領讀者走遍歐洲九十六座城市。無論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並不止於眼前的風景,總是要思考,思考這座城市的歷史,思考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後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意大利的龐貝古城廢墟,是大自然以火山的威力,瞬間凝固了一座鮮活的城市。可以想象,站在發掘出的廢墟面前,人類羣體在毫無預告的情況下集體死亡,霎時毀滅,是何等震撼,以至於作者在文中頻頻使用“勞累”和“心累”的詞語。知道羅馬,是緣於美麗絕倫,風華絕代的奧黛麗赫本的電影《羅馬假日》,唯美暖心的愛情故事外,羅馬的偉大與厚重,從每一扇舊窗、每一塊舊磚、每一道雕紋、每一處老藤溢出,獨具匠心的設計,意氣昂揚的姿態,無不彰顯出一種偉大和典範。作者筆下的羅馬假日,空靜之境,它不僅是一部影片,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北歐童話,一步跨進北歐,立即天高地闊。奧登塞,安徒生的家鄉,他出生的那間紅頂房,房間非常狹小,但卻凝聚了世界各國孩子們的目光,很少懸掛國旗的丹麥,把一面國旗端端正正地升起在那幢紅頂房上。一個不太在乎標誌的國家,終於找到了國家標誌。這是所有的童話集合而成的一個童話。

仍是那條小巷,卻空無一人,抬起頭,月色已高掛,路燈閃爍着昏暗的光芒,暗淡中流露着寂靜。路旁有一扇質樸的暗紅色門,剛要輕叩,卻又被這門的色彩所吸引。時淺時濃的紅輔滿每一處,因為經受歲月的洗禮,油漆已失去了當年的耀眼,滄桑又何嘗不是一種美麗。再有輕叩之念,卻又緩緩放下懸着的手,門裏的人是不是已經進入了夢鄉了呢?在這樣的環境中睡眠也是非常甜美的吧。轉過身,白天擺出的幾張桌椅已經收了回去,只有一抹淡雅的月色投置於地上,盛開的幾株花兒也彷彿陷入夢境,低低地垂着蕊兒,空蕩蕩的小巷別有一番韻味。

讀着美妙的文字,心思徜徉。在作者博大精深的文字裏跋涉,移步換景,彷彿角角落落都新奇,又彷彿每一處景緻都熟悉,熟悉到可以透過文字,觸摸異國他鄉的微笑,觸碰無可奈何的歎息。在有力度的温暖和沉思中,靜靜體味,默默動容,就像作者在結語中寫到:“結語不是結論,任何真正的旅行都不會有結論”。他講完路上的種種見聞後,只是一聲輕輕的苦笑。他説:“一連講了那麼多地方,一定夾雜着太多的錯,但是即便把所有的錯加起來,也抵不過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對歐洲的瞭解,遠遠超過歐洲對於中國”。

讀《行者無疆》有感 篇二

第一次看見《行者無疆》是在高中時代,那是在同學的書堆中。黑色的封面,右上是四個行書的“行者無疆”四個字,一眼看上去張揚而大氣。我匆匆瞥了一眼,終於沒有開口相借。我想那時候急躁而膚淺的我,也許還沒有資格去品位這樣一本嚴肅的經典吧。但當不久前,偶然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我竟又鬼使神差地買了下來。品讀之後,產生了一些想法:

廢墟、大海、流浪,歷史常常從這裏出發。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土很大一部分又取決於水,便有了水是生命之源一説。歷史總是從江河畔,海岸開始,亞平寧半島便是其中的代表。這一方人又包括了但丁,米開朗琪羅,伽利略等等偉人,他們用畢生的精力,對亞平寧半島乃至世界文化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讓歷史從大海中走出,由不完整走向精緻。

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常常在這裏隱藏。

中歐的神祕,都體現在深林與古堡中,而瑞士的希隆古堡便可概括中歐的內在。希隆古堡遁形於日內瓦湖邊,卻與日內瓦湖的柔美與年輕形成鮮明的對比。巖石鑄就的古堡,給人以堅不可摧之感,而各種不同建築風格的融合,更讓人體會古堡所經歷的歷史與滄桑。古堡的地下原為監獄,曾有很多重要的犯人被囚禁於此。英國詩人拜倫有一篇詩歌叫做《希隆的囚徒》,寫的就是一位被關押在此的日內瓦民族英雄波尼伐,他為了自由與信仰,即便身陷囹圄也絕不屈服。這不

正代表了希隆古堡堅毅不屈的精神嗎?波尼伐的精神長存於此,正如希隆永遠站立在那兒。

熱鬧、精緻、張揚,歷史常常在這裏轉折。

回顧歐洲歷史,有多少大國的起落。英、法、德、荷蘭,鼎盛時期的這些國家,無不展現出一種睥睨天下的意味,傲視羣雄的他們打出了“無敵艦隊”、“日不落帝國”等不可一世的名號,但最終也都沒落於無盡的自大與奢靡。作者在荷蘭遇見了國際法院的副院長,史久鏞大法官。令人詫異的是,這樣的一位“大官”,卻保持了他淡泊而坦然的品質。智者的選擇會伴隨他一生。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國”,卻為何不能保持這樣的品格呢?

寂寞、蒼涼、執着,歷史常常在這裏凝凍。

經歷過繁華與沒落,才能沉澱一些厚重。繁華過後的蒼涼,卻很難再能將之捂熱。昔日輝煌的羅馬帝國,橫跨歐亞非,説成是世界霸主亦不為過。就是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逃不過分崩離析,支離破碎的命運。看着它如今的寂寞了再回想昔日的繁華,不由得會生起一點辛酸。再如龐貝古城,確實是雄偉磅礴的建築,人民生活得也安寧而幸福,然而毀滅,卻只在一瞬間就能降臨。古城永遠地掩埋在了火山灰之下,一切都被封鎖了起來。今天再看到時,似乎還能聽聞它不甘的嘶吼。

《行者無疆》全書,用一種輕柔、緩慢的語調,描繪了餘秋雨之所見所感。平淡而樸實的文字中透出了人生真諦,淡雅而大氣。讀過一遍,不禁陷入深思,回味無窮。

行者無疆讀後感 篇三

觀景,情由心生。

隨着作者的筆觸,一處處美景在我心中展現,雖未曾親歷過,仍會留下深刻的記憶。

安謐的歐洲,羅馬的古老歷史延續千年,威尼斯潺潺流水帶來了歡歌笑語,寬不過一米的窄街,凝聚了自由與青春的活力。“大地在此結束,滄海由此開始”。窗外是葡萄牙人波折的歷史,光輝的歲月在鐘錶中漸漸流逝,墓地的荒蕪歎息了時過境遷的之感,傳承百年的希臘神話是想象力的結晶,幾經戰火席捲的德國也有自己的美好,童話般的北歐有夢幻般的雪,銀色的雪原別有韻味,殘餘的遺蹟,書寫了回憶,譜出了孤獨。

一幕幕場景浮現於眼前,單調平凡的視野中閃現了異國風光,一本書,一行字,更彷彿是一輛駛向遠方的列車,載www.本站baihuawen本站滿回憶,把我帶到了素未謀面的歐洲,帶到了這個蒙着神祕面紗的大陸,我驚歎於美景,品味歷史,由心底深發出一種奇妙的感覺。

歐洲歷史雖不比中國悠久,我驚歎於幾百年紛飛不斷的戰火,沉醉於雪中的城堡。或許我們的腳步只侷限於一個小小的圈子裏,如若不能身臨其境,那也可隨着書籍開始浪漫的旅程,這趟旅程沒有目的地,沒有約束,用心靈去感受便足矣。如同書名一般“行者無疆”。

的確,我們要盡力走好腳下的路,然而心靈的方向卻永不受限,讓其飛翔於真正的海洋之中,感受文化深刻的內藴,這才是旅行,一場歸屬於心靈的旅行。

行者無疆讀後感 篇四

歷時6個月,餘秋雨走過了歐洲26個國家96個城市,《行者無疆》記錄了這一不同凡響旅程的全部感受,它是作為考察西方文明的記錄,但卻又不僅限於只是記錄;是旅行但又不僅是一次他鄉山水的風光領略,更是不同文化的學習與探索、風土人情的揣摩與領會,每一次歷史的背後都引發我們的無限驚歎和思索。

首先覺得大師就是大師,寫法非凡:每節開篇多以精煉的詞藻和深遠的意境開始,又收於凝重的歷史和感慨。“廢墟,大海,海浪,歷史常常從這裏出發;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常常在這裏隱蔽;熱鬧,精緻,張揚,歷史常常在這裏轉折;蒼涼,寂寞,執着,歷史常常在這裏凝鍊。

更讓人驚歎的是,無論餘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並不止步於眼前的風景,而是要思考,思考這座城市的歷史,思考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後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我們很榮幸通過大師的眼睛,知道了歐洲這片鮮活了幾世紀的土地,歷經上蒼的考驗,它的國家和偉大的大師們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華文明一樣,融入了世界大同的必然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353j4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