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父母課堂》讀後感精品多篇

《父母課堂》讀後感精品多篇

《父母課堂》讀後感精品多篇

《父母課堂》讀後感 篇一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是家長不斷成長的過程。今年春季的一天,孩子從學校又帶回了一本《父母課堂》(2018年3月期刊),這套期刊雜誌已經伴隨我們家庭五年的時光了。現在不僅是我們父母的學習工具書,也是孩子喜歡翻閲和分享的雜誌。

開卷有益。這一期的一篇文章《不以愛的名義為她安排》讓我讀後感觸很深。文章篇幅不長,卻通過精煉簡短的生活小實例闡述觀點,解決一個讓無數家長困惑的問題——為什麼我現在孩子學習資源這麼好,而學習動力卻不強呢?

文章中的女孩在新學期伊始,與媽媽一同買學習文具,但媽媽先後兩次提醒孩子是否需要購買教輔書,並在期間以説教的形式告訴孩子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可是孩子每次都給了媽媽一個很肯定的回答:“不需要”。在面對媽媽説教的時候,孩子及時制止了媽媽,並點出了文中的一個細節,這位媽媽曾經的理想是當一名英語教師,生活中一直為大學時光沒有充分利用好時間和資源而後悔。這個細節告訴了我們媽媽在很多時候會不經意間把自己未了的心願強加於孩子的未來,而這些都是以愛的名義。

這種生活場景也許在很多家庭中出現。暑假放假後的前幾天,也有一位家長同我交流,談到孩子的學習動力問題。回想我們家庭的教育,雖然有很多問題也在生活的磨合中伴隨孩子的成長得到經驗,但這一方面我們卻受益於《父母課堂》的理念。對待孩子成長問題,我們一直堅持三個“不”理念:從不勉強孩子做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從不為孩子做主報任何課外輔導課程,從不把父母的未盡的心願強加於孩子身上實現。

孩子成長的家庭雖算不得上富裕家庭,但衣食無憂,基本教育保障還是可以提供給孩子,只要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只要孩子願意深入學習,基本都能滿足孩子。我們是這樣對待的孩子學習上的問題的:嚴把入口,關注過程,淡化結果。

所謂嚴把入口,就是慎重對待孩子的興趣學習,在孩子做出選擇前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考慮和體驗感受,是否學習由孩子自己做決定。這樣既避免了孩子因認知有限盲目決定,也能夠讓孩子自己承擔興趣學習過程中面臨的一切困難。就拿鋼琴學習這件事來説,往往導致許多家庭硝煙瀰漫、戰火四起。孩子是幼兒園大班的一天告訴我想學鋼琴,我們幫助孩子認識了鋼琴,帶孩子去聽音樂會,將學習鋼琴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提前告訴孩子,並沒有着急為她購買鋼琴。在孩子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有一家琴行,每天放學,孩子會拉上家中老人到琴行看老師教學生彈琴,就這樣過了一年,孩子上國小了,這種對鋼琴學習的興趣隨之增長,我們帶孩子在琴行學習了幾節課,孩子喜歡又珍惜這種體驗。在徵求孩子意見的基礎上,並確定孩子堅持學習的決心後,我們為孩子購買了一架鋼琴。所以,許多課程都是孩子自己的再三要求,我們會讓孩子慎重考慮後作出選擇,因而學習的動力是孩子自身的內驅力,而不是家長的需求。

其次就是關注過程。孩子在國小五年的時間裏,涉獵了許許多多她喜歡的感興趣的事情,有些是與學習有關的課程,如奧數、約讀書房等。有些是與體育藝術有關的課程,如橄欖球、帆船、尤克里裏、油畫國畫等。我們給予了孩子足夠的體驗空間,很多事情她瞭解了其中的樂趣後,當確定要深入學習之後,我們就要與孩子一起關注過程,這種過程體驗往往比興趣體驗要重要得多,因為過程體驗是形成孩子性格特質的重要環節,也同時考驗着孩子與家長的意志力。還是以鋼琴學習為例,孩子在鋼琴學習的過程中與許多家庭一樣,起初由興趣轉為天長日久的重複和練習後,也會遇到困難和坎坷,也會因一個曲子有難度就是過不了關而氣餒甚至發脾氣,但每次孩子都因是自己的決定而堅定自己的選擇,沒有退縮。對待課外輔導課我們也是堅持這一態度,所以當孩子遇到學習困難時,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對問題的解決上,而不是輕易説放棄。

最後就是淡化結果。這是從《父母課堂》中學到的觀點。開篇提到的文章最後,作者回想着因強迫給孩子報了舞蹈課,得到的是孩子常常悶悶不樂,而孩子感興趣的繪畫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績,她的心“慢慢歸於平靜”,“牽着女兒的手轉身離開”。這樣的結尾給我們的啟示是教育的結果就是要順其自然。到目前為止孩子國小期間的任何學習,我和孩子爸爸更加關注孩子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態度,督促其建立良好學習習慣,對於結果往往不是太計較,這樣包容的心態會讓孩子更能放開手腳享受學習的樂趣和過程的快樂,不會太在意得失,儘管有些時候她的成績並不如“人家的孩子”,但這些信息對於孩子來説只是參考,不是壓力。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她自己成長的'軌跡。

感謝《父母課堂》的多年的陪伴和指導,不僅教會我們如何去愛孩子,更讓我們收穫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成就了好的家風。

《父母課堂》讀後感 篇二

隨着孩子的學習,我也跟着讀了父母課堂這本書。平時因為工作的關係,讀書不是很多,對於父母課堂這本書,我還是一直都讀下去的。在這裏學到了很多的親子知識、在這裏學到了很多做父母的經驗、在這裏學到了應該怎麼去和孩子溝通、應該用什麼態度教育孩子。

今天,我讀到了一篇‘也應該替別人想想’的文章,在這篇文章裏我感觸很多,有時很多的小事我們都會忽略,其實替別人想想也是件很簡單的事,我們不能只看自己做了什麼,也要看到別人做了什麼。就像文章裏説的:只有替別人着想的時候才能原諒人、同情人、幫助人;只有替別人着想的時候才會懂得和平、信義、仁愛的真正意義。

子女替父母着想,自然會懂得孝心;父母替子女着想,自然會更疼愛子女。一樣的美德會使我們心胸開闊,會不跟別人計較一些小事,也會使我們變的更快樂。

替別人着想,不是説説、想想,而是要慢慢去學會去適應。從一個開始而讓這種美德在我們身上傳遞下去。

《父母課堂》讀後感 篇三

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幾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難題,很多時候都不知如去解決。學習之後,我逐步改變了許多影響孩子發展的思想及行為習慣,找到了很多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好方法。 我對孩子的教育最多的是命令和教訓,要求這要求那,卻不願聽聽她的需求。讀了《您真的愛孩子嗎》後,我真實感受到了孩子的需要,也發現了我作為父母的不足之處。

到底需要怎樣改變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教育的方式方法?我經過認真考慮後得出幾項結論:

一、儘量少出去應酬,抽時間陪孩子打球、做遊戲等她喜歡的事。每天儘量在一起吃飯一次,可以説説她遇見的趣事,聊聊上班時的糗事。

二、讓孩子多花時間進行一些有益的課處閲讀,激發孩子的求知興趣。同時我們也要從自己做起,多進行閲讀,家庭的學習氛圍好了,孩子也會跟着靜心學習。

三、我們應該瞭解孩子的心理,真正掌握他的需要。一旦孩子學習成績產生波動,我們不能一味地責備,而是要平和細緻地問清原因。

四、孩子做作業拖拉,學習自覺性較差。對此我們將採用循序漸進的辦法加以改善:首先與她進行討論並且做出約定,只要她能自覺並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我們允許她提出適當附加條件。隨着她自覺性的提高,附加條件將逐漸減少,直到不允許有任何條件, 她也

能自覺進行學習。

五、循序漸進培養她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形成為她人服務和參加家庭勞動的意識。我會要求她收拾好自己的房間(玩具、圖書、衣物的整理),父母做清潔工作時做小助手等。

六、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兒童教育的重要一環。隨着孩子逐漸長大,世界觀、道德觀逐步形成。我們應從日常生活做起,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信、有責任感、有愛心的人。身教勝於言教,我們將從坐公交車時給老人讓座、與同學團結互愛、尊重師長、愛護小動物、做錯事坦然承認、碰到困難自己解決做起,鑄成孩子未來誠實坦蕩、富有愛心、堅強自立的優良品格。

“虎媽狼爸”式的教育孩子成才需要靠高壓,威信是靠吼、打、板面孔樹立起來的。我覺得那只是個例,並不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基礎教育階段要強調學生自由地探索,主動地學習,健康地成長。父母贏得尊重,要靠與孩子平等交往,靠理解、尊重孩子來建立。父母同孩子面對面、目光平視着説話,特別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孩子説話時,父母最好專心傾聽,不要隨便打斷孩子的話題,讓孩子感到父母和藹可親,可以信賴。父母像朋友,她就會無話不談,無拘無束。在平等、寬鬆的環境裏,孩子就會養成活潑開朗、自信和勇於創新的健康個性。

父母課堂家長讀後感 篇四

《父母課堂》》這本書對我來説受益匪淺,讓我從一個無知媽媽成長為一個略有點教育孩子的方法。選讀這本雜誌對提高自身的素養是有幫忙的,裏面的資料豐富多彩,涉及的層面也很廣,給我指明瞭教育孩子的正確道路。

教育孩子的確是一門學問,不懂教育的家長又怎能培養出合格的下一代呢。孩子不光要學習好,各方面都要全面發展,以後才能適應這個多變的社會。而如今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裏嬌寵習慣了,什麼事情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理潛力實在差,如果離開了父母,孩子們會幹啥?以後又怎樣能去適應社會?先別説洗衣做飯,就是獨自出門購物恐怕很多孩子都做不到。遇到事情獨立解決的潛力就更差了。光學習好不是全部,生活的白痴更可怕。所以培養孩子的自理潛力及獨立潛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家長對孩子要放開手腳。不要什麼事情都擔心孩子會出錯,而不讓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家長就剝奪了孩子的鍛鍊機會,就會無意中扼殺孩子對解決問題的潛力。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放開手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是,放手讓他獨立去做,就如家裏的家務活要他親自參與並實踐,洗碗、拖地他此刻不在話下,做起來得心應手。同時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孩子用心設法解決問題,而不

是消極的等待。實踐鍛鍊是很有必要的。家長在這過程中要給予孩子最大的鼓勵與支持。這樣能給孩子無窮的力量,孩子會在以後的行動中更用心的去應對去解決。

再就是不能以家長的身份高高在上的與孩子相處,就應以平等的身份去下孩子溝通、交流。就如生活中的實例來説吧,我老是教育兒子不要老是記得玩電腦遊戲,沉迷於遊戲中就什麼也不想去做,對視力、身體都是有不同程度的傷害,也無法靜下心來學習,所以在這個信息時代要適度的掌控學習與遊戲的尺度,讓孩子高興的學習和快樂的遊戲。在這方面我也是一個自私的人,自己也沒有以身作則,得空時就往電腦裏鑽,對此,兒子也勸説我好幾次,讓我親身體會到言傳不如身教還更加來得實在。之後,在兒子的幾次勸説就不這樣做了,我倆互相監督,只要有一個人做不對時就及時糾正,讓我母子倆成了無話不説的好朋友。

經過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認為教育孩子要結合當前的環境施之恰當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循序見進引導孩子,不要急於求成,孩子不是一天就能長大的。

透過讀父母課堂,讓我瞭解到很多,孩子不能圈養,要放開,要融入社會。要給他們一些關愛,要從小鍛鍊他們。給他們帶給小小的舞台盡情施展發揮,將來就能在社會這個大舞台上嶄露頭角,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增強家庭學習氛圍 篇五

讓孩子多花時間進行一些有益的課處閲讀,激發孩子的求知興趣。同時我們也要從自己做起,多進行閲讀,家庭的學習氛圍好了,孩子也會跟着靜心學習。

《父母課堂》讀後感 篇六

自從小孩從學校拿回《父母課堂》這一雜誌,只要有閒暇時間本人都會拿來小閲一番,經過一段時間的翻閲,本人已逐漸喜歡上這本書了。它囊括了很多對小孩教育方式的知識點,讓本人受益匪淺。

首先,家長應學會從小孩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甘佳疌開學將近兩週的情況看來,由於她一直哭鼻子、不願意去學校,搞得家長焦頭爛額,我們當時卻一味的責怪她不獨立、太嬌氣等,並未想過她剛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情形,比如説,她與相處了幾年的熟悉的幼兒園小朋友的分離後的種種不捨、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從頭開始交新的朋友、學習新的知識等情況,這些在我們眼中看來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但對於甘佳疌來説她邁出的是艱難的一步。我們當時應該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她當時的心情,適應的鼓勵一下她,或許她開學時能開心的進入校園呢!

其次,家長應該學會賞識自己的小孩,不要動不動説小孩笨。從甘佳疌近段時間在家的學習情況看來,她有些方面還是能值得我們肯定的。第一,每天放學回到家後,她洗完手就會將當天老師佈置的未做的作業拿出來認真做完;第二,每次她寫拼音本、漢字本時她都非常用心的去寫好每一個字寶寶;第三,每次做完作業後她都會將自己的書包收拾好,不再需要我們喋喋不休的提醒了……只要甘佳疌在家的一些表現比較好時,我都會毫不吝嗇地誇獎她一下。當然,她有時在做數學作業時,遇到一些我們大人覺得很簡單的題目時,她偶爾還是會用幼兒園的方法掰手指去算數,這時我和她爸都會比較生氣,覺得她的這一舉動有點不可思議,居然國小生還用幼兒園的方法去算算術,儘管這樣,但我們還是不會去説她笨之類的話,因為她本身確實不笨,如果説她笨不知她自己得有多難受,或許小孩自己就會因大人的一時失言給自己貼上“笨小孩”的標籤了,説者無心,聽者有意!想想有多麼可怕。

最後,本人覺得小孩本身就是家長生活中的一面鏡子,言傳身教非常重要。《父母課堂》中有一篇文章《女孩替母道歉帶給我們的思考》,文中寫到:一位八九歲的小女孩被公交車上幾個打鬧的男孩擠到公車後門處,結果小女孩被正在打開的公交車後門擠住了腳,聽説女兒的腳被擠了,女孩的媽媽匆忙趕到現場,二話沒説,抬手就給公車女司機打了一耳光,小女孩見狀給司機鞠躬道歉:“對不起,阿姨,你沒有錯,是我媽媽錯了,我代表她向你認錯。”事後有人對小女孩的媽媽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和指責:“一個大人又身為母親,素質竟如此低下,可喜的是女兒當面向公交女司機道歉。應該説,家庭教育的缺陷和缺失,受到最大影響的是孩子,而今天是孩子教育了大人!”不論怎樣,文中小女孩的舉止讓人深思: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出現了喪失表率、自食其言、表裏不一的現象,也就是説,只是嚴格要求孩子,卻沒有嚴格約束自己。文中的小女孩面對這樣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她果斷的選擇了寬容,贏得眾人的好評,女孩的媽媽卻可能由於心疼自己的小孩對公交司機施以暴力,實在是不可取。試想下,如果是一個年齡尚小、不太懂事的小孩見媽媽為了自己而去打人時,小孩會怎樣看自己的媽媽,是否應該將媽媽的舉止視為自己的榜樣呢?生活中細微的各方面,父母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是至關重要的。

學無止境!有幸接觸到《父母課堂》這一雜誌,我會一如既往地看下去,它是做父母們的學習寶典!

父母課堂讀後感 篇七

愛是最好的老師,無可否認,每一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愛的方式卻是多樣的多元的。《父母課堂》讓父母學習如何愛孩子,怎樣愛孩子才是最好的。因此看父母課堂讓我感觸頗多,同時不斷的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希望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和愛可以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而不會害了孩子。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當我閲讀《培養孩子主動探究的習慣》這篇文章時,我覺得我也犯了小新父母的錯誤,心裏覺得挺對不起孩子的。事情是這樣的,樂樂訂的珠江青少年報送了一個“笑臉”—草頭娃娃,樂樂很開心的要養這個草頭娃娃。

當時因為一時沒找到透明的容器來裝水,自己怕麻煩,也沒怎麼看清楚説明,我就順口告訴樂樂説:“別養了”。樂樂也沒吭聲,偶爾叨唸一下,我也沒在意。直到國慶假期,樂樂悄悄地把草頭娃娃帶回了她表哥家養,國慶假期樂樂也悄悄地和她表哥一起養草頭娃娃。國慶假期結束,回到家,她表哥告訴樂樂,草頭娃娃長草了,樂樂開心地把這件事告訴了我。樂樂説,“我真想看看草頭娃娃長什麼樣子。”看到樂樂那種遺憾的表情,我心裏真的很後悔。我扼殺了樂樂的好奇心,以後應該吸取教訓。

父母課堂家長讀後感 篇八

這本父母課堂真幫助了我不少,我的兒子平時就愛發脾氣,不滿足自己要求時也會發脾氣。經過這期的父母課堂我明白瞭如何對待孩子氣。

孩子亂髮脾氣對自己的身體非常有害。孩子發脾氣大多是因為自己的要求無法立即滿足,他們就會感到非常生氣。這時他們就會用一些極端的方法來折磨自己,例如大吵大鬧,摔東西,自殘。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家長就心疼捨不得孩子受苦,就會滿足他們的要求。所以孩子就認為不管什麼事情,最終都可以通過吵鬧的手段來解決。這就是家長的錯,這樣不是為孩子好而是害了孩子。

很多情況下,孩子會通過亂髮脾氣引起家長的注意,從而滿足自己的願望。如果孩子一任性,家長就妥協,那隻讓孩子本性加厲地任性。如果家長採用不理睬的方法,對孩子無理取鬧視而不見,讓孩子自己鬧騰。孩子發現這樣做沒有效果,慢慢就會改掉任性的習慣。

希望各位家長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父母課堂》讀後感 篇九

作為一位五年級的家長,然而在這學期得到《父母課堂》這本寶典後作為比較強勢的母親我覺得自己也犯了大大的基礎性錯誤。不知道是不是隻有我或者也有你,你們也為着急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家長們都有着和我一樣的錯誤觀點和教育方式。

拿到《父母課堂》自己看到了一篇《你怎麼不跟好的比》,看到這篇文章的題目首先引發我濃厚的興趣,覺得自己的觀點被認可,太高興了。但,細細品讀後自己錯誤應該和孩子好好道個歉。文章的的主人翁孩子第二天要聽寫英語,母親叮囑認真複習,但事與願違這次的聽寫比以往增加了難度結果孩子30個單詞只對了18個,母親問了其它同學的成績,孩子説了幾個比自己差的同學,媽媽怒氣沖天的回了一句”你怎麼不跟好的比“。這句話的含義是你沒有別人好,你不行。

在這個案例中媽媽的做法不僅對孩子起不到正面的積極教育作用,反而會讓孩子受到傷害,這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經常拿自己孩子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會讓孩子比較自卑,覺得自己就是不如別的更優秀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會自卑,沒有上進心,不管怎樣都是比不了更加優秀的同學。孩子的努力也不會得到肯定,自然而然也就沒有了認真努力的動力。

所以,父母的正確做法是應該引導孩子”和自己比“。例如這次的成績和上次成績進行縱向比較,是否存在不認真或者需要在改進的地方。此外在讓孩子學習別的孩子的優點時也應先給予孩子好的方面的肯定,然後客觀分析別的孩子好的方面建議孩子學習別的孩子的長處,這樣孩子比較容易接受。作者:王若溪家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355d6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