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讀後感(精彩多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讀後感(精彩多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讀後感(精彩多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讀後感 篇一

文/向笑·向着太陽,微微一笑

原來只知道尼采是一位哲學家,後來學了魯迅的《拿來主義》,裏面有一句“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想給予,不想獲得”,因此對尼采算是多了一點兒瞭解。雖然魯迅的原話中還有一句説他(尼采)終是瘋了。但我唯獨對前面部分記得深刻。藉由這句話,很早的時候,在我的思想感知中尼采就是神人般的存在,因為一般人不敢自詡太陽。正好此次推薦書單中有尼采的著作,便找來一讀,見識見識這位太陽一般存在的人物能有怎樣超凡脱俗的論點。

尼采的確不一般。《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一書序言中,查拉圖斯特拉就對聖者宣稱“上帝已死”。在當今這個言論自由、思想多元化的社會,這樣的論斷也許不值一提,但在當時盛行基督教的西方國家,這絕對驚世駭俗。在宣稱“上帝已死”後,他向世人宣講怎樣做一個超人。在尼采的觀點中,“超人”就是要“超越自我”,要發揮自己的無限潛能來提升自我。《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一書中,尼采通過查拉圖斯特拉之口説:“超人必定是大地的意思”。我認為,“大地”應該是指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他摒棄了基督教關於上帝、天國之理想之類的超塵世觀念,強調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他説:“可能你所能遇到的最壞的敵人總是你自己。”由此可見,他希望世人都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去努力超越現在的自己,不斷地讓自己進步,而非信奉上帝能派來諾亞方舟拯救你我,改變命運。他還説:“你必須想要把你在你自己的火裏燒死:如果你不先燒成灰,你怎能希望成為新人!”對此,我的理解是:在自我完善的路上,我們要破斧成舟,要置之死地而後生,要竭盡全力,並且這種動力和決心都來自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成為“超人”。而我們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人是必須要被超越的一種東西”。

我很喜歡他説的“人類之所以偉大,正在於他是一座橋樑而非終點;人類之所以可愛,正在於他是一個跨越的過程與完成。”正因為人生是個不斷前進的活動過程,在這前進的過程中人的存在如“千百橋樑與階梯,投向未來”,有無數的可能。那些傑出的、超人的必定是經過艱辛無比的考驗走過來的,而一個人的價值就在於體驗,在於過程,在於從自我到超越自我的過程。在這本書裏,尼采用他的“超人哲學”回答了我們“人活着究竟是為什麼”,給我注入了無盡的行動力量和永恆的堅定決心。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讀後感 篇二

有些人讀書不求甚解,走馬觀花,這也是一種境界,不是嗎——莫雅平

這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序言中的一句話,用的是反問句,多少有些無奈,譏誚,惋惜,知音難覓的愁緒。我之所以重視它,在我看來,我看到了,而且我剛好應該算作是他所指的這類人,多少不是讓這個諷刺意味的話更深刻了點。

對於黃明嘉的這個譯文,實話説,我真的讀懂的不是很多。對於西方哲學,我一直持有的是有一種崇尚敬畏的心態,要説曾經給到我衝擊的作品,那還是高中時代看過的《博爾赫斯》,這本書我也沒看懂多少,但是裏面有些話,到現在還印在腦海裏,我也一直帶着這本書,偶爾閒暇我都會看。只是從廣州來上海後,這本書借給一位同樣喜歡西方哲學的朋友,我還沒有去拿回來。

也正因為莫雅平的這句話,觸動了我,讀書為什麼不求甚解呢。真正的不求甚解是不注重細節,而且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每個人要求讀懂的層次不能相同,但一定要在你的思想境界水平上理解,而後讓你的思想水平能上一個台階,我是這樣理解讀懂一本書的。

我句句錙銖的讀了每一部分,對於每個小的篇章我還清晨大聲的朗誦一遍,我以一個演講者的口氣,主人翁的口氣和心態去感悟。目前為止讀了三分之一。

一本好書對成長總是有好處的,我很欣賞的是尼采的三種精神:獨立思想,批判思想,開創思想!層層遞進,一個比一個境界高,處身立世,不就是需要經歷這些思想的蜕變嗎。尼采還用了三種形象的寓意代表物展示這三種思想境界:駱駝,獅子,嬰兒。

哲學家是心理學家也是預言家,他的思想毫無疆界,隨時可以馳騁萬里,而同樣他們所想到的都是一般常人難以想到的。我一直在思考這三種思想的境界是怎樣的,能理解這三種精神,但是生活中我該如何應用卻並非容易。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讀後感 篇三

尼采的哲學體系主要集中於《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這本書,這本書是拿來做學術研究的,但其實也可以稱其為一本詩集。我個人從周國平的書中認識尼采,尼采的超人哲學是眾人仰慕的,其中也包括我。沒有對尼采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有所瞭解,這本書是看不懂的。

我為什麼要買這種書呢?其實不管做不做學術研究,尼采是我喜歡的哲學家,這本書帶有很多的批判性觀點,對學者、詩人、追求智慧最高者進行了一番批判,。雖然這本書遭到了很多誤解,甚至還被納粹黨拿去研究,把它當作統治人類的手段。但它經得過歲月的考量,魯迅先生還對這本書表達出很高的讚美。但他只翻譯了開頭的前言,所以他對尼采並不能瞭解得深入。現在這本書和《悲劇的誕生》是最受學者歡迎的,它也類似講故事,剛開始就講了查拉圖斯特拉在山上待久了,孤獨久了,準備去山下進行拯救人類精神的説教,但下山後遇到的事和自己所夢想的完全不一致,眾人所追求的東西和自己所追求的東西決然不同,於是查拉圖斯特拉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即山上),後來陸續有高人去拜訪他,請求能得到精神的解脱,查拉圖斯特拉最後選擇一一和這些高人進行座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諷刺最多的還是上帝(即耶穌),因為尼采是反基督教的。以上帝死了為基礎而進行對德國社會人們精神失落的各種批判,那對我們現在的中國社會有作用嗎?有的,因為我們的社會正處於轉型期,物質財富與精神文明之間產生矛盾。過於追求財富是我們時代的一個特徵,大多數時候知識分子的呼聲不被認可。這本書真是反映了一百多年前的德國社會與我們現在的社會有相同的地方。

我們重讀類似這樣的經典是一種精神的救贖,所以提倡讀它是有意義的。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讀後感 篇四

原來只知道尼采是一位哲學家,後來學了魯迅的《拿來主義》,裏面有一句“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想給予,不想獲得”,因此對尼采算是多了一點兒瞭解。雖然魯迅的原話中還有一句説他(尼采)終是瘋了。但我唯獨對前面部分記得深刻。藉由這句話,很早的時候,在我的思想感知中尼采就是神人般的存在,因為一般人不敢自詡太陽。正好此次推薦書單中有尼采的著作,便找來一讀,見識見識這位太陽一般存在的人物能有怎樣超凡脱俗的論點。

尼采的確不一般。《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一書序言中,查拉圖斯特拉就對聖者宣稱“上帝已死”。在當今這個言論自由、思想多元化的社會,這樣的論斷也許不值一提,但在當時盛行基督教的西方國家,這絕對驚世駭俗。在宣稱“上帝已死”後,他向世人宣講怎樣做一個超人。在尼采的觀點中,“超人”就是要“超越自我”,要發揮自己的無限潛能來提升自我。《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一書中,尼采通過查拉圖斯特拉之口説:“超人必定是大地的意思”。我認為,“大地”應該是指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他摒棄了基督教關於上帝、天國之理想之類的超塵世觀念,強調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他説:“可能你所能遇到的最壞的敵人總是你自己。”由此可見,他希望世人都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去努力超越現在的自己,不斷地讓自己進步,而非信奉上帝能派來諾亞方舟拯救你我,改變命運。他還説:“你必須想要把你在你自己的火裏燒死:如果你不先燒成灰,你怎能希望成為新人!”對此,我的理解是:在自我完善的路上,我們要破斧成舟,要置之死地而後生,要竭盡全力,並且這種動力和決心都來自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成為“超人”。而我們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人是必須要被超越的一種東西”。

我很喜歡他説的“人類之所以偉大,正在於他是一座橋樑而非終點;人類之所以可愛,正在於他是一個跨越的過程與完成。”正因為人生是個不斷前進的活動過程,在這前進的過程中人的存在如“千百橋樑與階梯,投向未來”,有無數的可能。那些傑出的、超人的必定是經過艱辛無比的考驗走過來的,而一個人的價值就在於體驗,在於過程,在於從自我到超越自我的過程。

在這本書裏,尼采用他的“超人哲學”回答了我們“人活着究竟是為什麼”,給我注入了無盡的行動力量和永恆的堅定決心。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讀後感 篇五

尼采在這本書裏,給主人查拉圖斯特拉特別設置了陪伴,它們是猛禽的鷹,帶毒汁的蛇,以及笑面和高傲之獅,它們都離羣索居的物種,穴居山巖之上,對查拉圖斯特拉來説,遠比人類更為親近,他給它們以尊貴的地位,遠在人類之上。

它們是孤獨者的撫慰,一種實物和內心心像,他呼喚“新物種”誕生,稱他們為他的孩子,一種生命之樹。他認為現今之人純屬過渡,更確切地説,是我們永遠不斷地嚮往並去成為更高之人,他的“超人”不是現有成形物,而是借這種內生需求不斷生成之人。尼采蔑視不動、墨守、保存,他高呼進取、挑戰和戰鬥之力,直至與己消耗怠盡。尼采呼喚一種“精神上的貴族”,即“超人”,因為“精神是鐫刻在生命上的生命”,他們的榮耀是用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腳超越自己。尼采高呼:“打碎它們,給我打碎這些舊牌匾!”他推倒一切陳舊價值,樹立了三個新牌匾,建立了關於他的學説的三個重要概念;“永恆復至”(或譯為永恆輪迴)、“超人”、“強力意志”。而這一切,都建立在悖論之上。“儘管人類會贏得整個世界,卻沒有學會一件事,即反芻,”為了拯救人類之惡之蠢、之自以為是,尼采自扮了一個以兇惡、強悍的形象,一個向人間深淵的垂釣者,他要把下墜的人類拽向他的山巔、他的高度。他深知他的理想時代沒有到來,他思想的追隨者會遲到成個世紀,但他有信心,他狂怒而哀歎:“有一天必然會來,是我們偉大的哈扎爾,這是我們偉大而遙遠的人間帝國,千年的查拉圖斯特拉帝國。”他不要人們沉淪、自我滿足,永遠檢視來路,仰望,攀登,向上,向上……他要人們:“生成吧,成為你所是者!”查拉圖斯特拉在他的高山和洞穴等待,等待哪些人呢?“——我等候更高之人、更強之人、更有必勝信念之人、更滿懷信心之人,那些身心健壯之人:笑面之獅必定會來!”這本書從頭至尾是尼采的滔滔獨白,採用詩體格言式書寫,所以先掌握以上三個基本點,這本書讀來也沒什麼障礙了,要把握和欣賞的就是詩的形象、意象、比喻、隱喻、指代等等相關的技巧,探究尼采狂瀉如洪水般的語言,他狂魔的姿勢,如何表述他的高能量情感,是的,他是狂風,是海嘯,是冰雹,是洪水,是烈焰,是一切猛烈之物,是山崩地裂,是坍塌,是摧毀一切斷壁殘垣,是瓦解,瓦解,並生成……尼采借查拉圖斯特拉之口,在《論大渴望》這首散文詩裏,是他對人類的獨白,也許最能代表這種澎拜洶湧的氣勢,站在萬物深淵之上的孤獨、狂喜、大悲及傲嬌,那種極峯之上的顛蕩、險樂和毀滅。

一切人類社會的既有價值粉碎了,尼采站在廢墟上與自己的新思想輪舞……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讀後感 篇六

十幾歲,迷戀課外書,我才知道世界上有個尼采,這個男人,他説什麼到女人那裏去不要忘記鞭子!我是女生,將來的女人,能心平氣和嗎?我倒要看看尼采是個怎樣的角色,就借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我細細讀了,讀得糊里糊塗,就前想後想,左想右想,想來想去,覺得他説的也不是一點道理沒有。這本書也沒看懂幾頁,但就此不喜歡他:説人壞話,起開吧。

都説身體和靈魂,要有一個在路上。我愛宅,就努力想要讓靈魂在路上奔跑。何況,我作為一個從教二十二年的講台老兵,面對一茬一茬的新生代,有時候也擔心自己的思維太僵化,誤人子弟。內心有一個聲音,時常發出細弱的呼喚:來,來,來看書吧。有時候這個聲音無力地發出責問:你不是天天要求你的學生閲讀嗎?你自己呢?

可能我的靈魂屬於慵懶型的。去年暑假,晚飯後,捧起《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靜心,品讀,每次就能讀個四五頁。雖説一二十年沒和它碰面,親切感還是爆棚。我慢慢讀着,有時讀了幾行,覺得不知所云,又重讀。我彷彿沿着花園小徑徜徉,有狂傲尼采陪伴身旁,有當年的自己跟從,眼前美景無限,靜謐安詳。就這樣,悠遊隨心,我又讀到了那一篇篇珠璣似的文字,看到了那根鞭子,心緒卻平和沖淡,若秋夜月靜圓。

我是萬千女性中之一,和自己相伴四十多年,試圖瞭解自己,徒勞了多年,不敢説了解,只是很熟悉吧。認識你自己————這句話刻在希臘神廟的柱子上。可見了解我自己有多麼困難。自知者明。古聖哲們這樣説,既是明示我輩要親近、關照自己,又是告喻我這條路頗不平坦。但是坎坷路,只要不歇氣走,走啊走,多少會走得遠一點,多少能看到點景色,最終能多瞭解自己一點。

瞭解自己,就會更瞭解別人,包括我們可愛的學生們。不瞭解自己和自己的學生,教育,多少有點無的放矢。尼采呼籲人帶上鞭子,和女人相處。我覺得,他也許真的瞭解他那時代的女人;我當然不瞭解他那時代的女人。不瞭解事實,何須氣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必動肝火了。

最好的鞭子,女性也好,男性也好,就是自己的反思,暗合“吾日三省吾身”。梳理自己的作為,聽聽別人的看法,好的,繼續做下去;不夠好的,盡力往好的方向努力,這樣日久天長,就能塑造一個更好的自我,也能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學生。

若是帶着尼采的鞭子去,也許也能鞭策出一個個更好的自己,但更可能的情況也許是互撕——不是説,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嗎。想着想着,我不禁想到了我很熟悉的教鞭,猛然心驚:天,我還要帶着那根光溜溜的竹子教鞭去教室嗎?帶着鞭子,好像衙門裏的驚堂木,“啪啪啪”地幾下磕打,吵鬧的,閉嘴了;亂動的,坐端正了;走神的,注意力回來了……有靈丹妙藥的感覺,就不帶了?不了,不了。教育的真諦,不就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麼?不就是喚醒學生的內在自覺麼?最好的'鞭子,是學生的自我覺醒,不是嗎?我們,要是能盡力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鞭子,可真是一種理想境界呀。由是我又很感激尼采和他那根鞭子了。

愛默生説:“圖書館是一個魔法洞窟,裏面住滿了死人。當你展開這些書頁時,這些死人就能獲得重生,就能夠再度得到生命。”在重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時,我總是不停回想這些話,沒一句不是説到人心窩裏,真的,我好像一邊讀書,一邊請教着尼采似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39p3n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