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讀龍應台《孩子你慢慢來》有感多篇

讀龍應台《孩子你慢慢來》有感多篇

讀龍應台《孩子你慢慢來》有感多篇

讀龍應台《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機場上班的我,每天的快節奏已讓我多年無暇顧及更多,生活全部是以女兒為中心,一切圍繞她。加之性格急躁,對什麼事都要做到所謂的完美,“快”字是我説話內容出現頻率最高的字,整個生活高速運轉着,令家人、朋友為我擔憂。近日,友人推薦我看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朋友沒有對書的內容做任何介紹,只是説你讀讀吧。在如此好意之下,我決定抽空看看。

書的卷首語便抓住了我的心。“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我彷彿真的看到一個孩子正在耐心地用草繩編蝴蝶結。捫心自問,我有作者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

所有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兒時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和千千萬萬個家長一樣,我也有着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恨不得兒女一夜成才、考試成績能代表一切的心理......看着自己漸已長大的女兒,想想自己時常因生活、工作壓力而表現出情緒上的不耐煩,甚至粗暴,“滅殺”了女兒多少的天真。對自己曾經沒學的,甚至是現在的偏好,舞蹈、琵琶、書法、英語、奧數......認為女兒都應該學,林林總總課程填滿和強壓她的童年。每週休息的兩天,只有半天在家還得寫作業,更別提平常了。在女兒的日記裏記錄着“媽媽是機器人”“暴力媽媽”。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她樣樣都不應該落後,我希望她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她有任何的退步。是的,我在潛意識裏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女兒身上,希望她強大,希望她優秀,卻忘記了她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看過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

我終於合上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這本有太多的內涵且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好書!彷彿與龍應台共同温習了一遍做母親的感受。一邊咀嚼着她育兒的經驗、經歷、感受和內心的美好憧憬,也一邊回味我與女兒一同成長的快樂,以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同時,我也在查找差距,並最終坦誠地承認:我很愧疚!是啊,我應該對這句“孩子,你慢慢來”有深深的反思和檢討,快快地“放手”是必要的。我知道,這很難,難極了。我越來越覺得做母親是一門學問,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

也曾讀過教育專家尹建莉的手記《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書,但仍有時候很茫然,有時候很疑惑,有時候又沾沾自喜。過去看着學習上不是理想中全能優秀的女兒,容不得女兒偷懶,忽略了她身上很多的閃光點:陽光、自信、調皮、善説,還有很多自己的小想法。她接人待物從容文雅,有時還會勸解你、安慰你,她堅持自己的愛好,對她所學的肯努力……呵呵,現在,我面對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感覺自己是最幸福的。我要自己今後做像龍應台一樣的母親。是的,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恢復温柔的本性,讓女兒慢慢來:讓她慢慢地學會識字,慢慢地與人交往,慢慢地觀察世界,慢慢地......

這樣美好的感情,這樣温柔的成長,讓我心亦變得如斯温柔。只想對女兒説,人生的路很長,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媽媽和你慢慢地、堅強地一起走、一起長!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先前我對龍應台這個名字一無所知,更沒有讀過她的書。後來在李鎮西老師的博客中多次出現此人(開始還以為這作家是個男的,呵呵),一時來潮網上搜索,發現此人的影響力還不小(華人世界最有影響的一支筆)。

讀了她的《孩子,你慢慢來》以後,她那顆母愛的心便永遠的停留在了我——一個父親的心中!“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龍應台用最簡單樸實的語言説出了父母親的心聲。想想自己每天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看到寶貝女兒,疲憊,煩惱都沒了;即便晚上10點回到家看到寶貝甜甜的進入夢鄉,心中泛起漣漪。想起書中的卷首語:“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僅僅是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就願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紮好。叩問心靈,我願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嗎?有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的耐心嗎?作為父親,至愛自己的女兒,但有些時候在教育孩子時卻會失去耐心而對她惱兇成怒。(也有些時候看着她要掉淚時,禁不住要笑,女兒太可愛太善良了,真不忍心罵她)。的確,自己潛意識裏把對生活的期許,夢想的實現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她將來怎樣怎樣,卻忘記了,她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成長需要肥沃的土壤。

看過龍應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善良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生命善良的本性。愛需要藝術,愛需要學習,更需要有一顆慢慢等待的心。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不能代替,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孩子是上帝派來指引成人生活的天使,教育應該是慢的藝術。作為教師,也愛着班上61名學生,但很多時候有些孩子愛不起來卻恨之有加。我總希望學生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以至於稍一出錯,就橫加指責。靜校晚自習的時候,期望學生個個不隨便講話,高效的學習;做作業考試的時侯,希望學生個個獨立完成得高分……看着班上學習上不優秀的孩子,卻忽略了他們身上很多的閃光點:他們陽光,他們自信,他們對未來充滿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們待人處事從容文雅,他們生活上不用你操心,還會倒過來勸解你、安慰你,一個健康的孩子,我為什麼僅僅因為他不適應應試教育而責備他?

其實,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允許孩子犯錯。我們應當給予孩子在學習上更多寬容和耐心,讓孩子有自我生長的空間和時間。只想對學生説,人生的路很長,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我們慢慢地、堅強地向前方走去!在其兒子華安寫的《放手》中,他回憶母親是一個“集責任於一身的嚴格的教育者,但是又充滿温暖……以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個像小樹一樣正直的人…她一方面極其嚴格,督促我努力學習,認真做事,一方面卻極其講究自由尊重和理性思考……”。

但是,教育是需要期待的,它是一種堅守,一種責任;是一份信任,一份寬容。正是由於應試教育功利讓我漸漸地疏遠了這份耐心,漸漸地不再習慣於等待。“孩子,你慢慢來”,這樣的慢慢與速度無關,卻是真實而真誠的態度。在“慢”中期待、在“慢”中教誨、在“慢”中踐行我們愛的教育,“慢”的過程就是信任和責任,是孕育驚喜的歷程。做父母的做教師的應該對孩子多點耐心,多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給自己一個信念:做像龍應台一樣的母親般的父親和教師!

孩子,你慢慢來高中作文

高爾基説過:“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在繁華的社會裏,匆匆忙忙,度過了一天又一天,快節奏的生活拷住了我們,又有多少人願靜下心來欣賞一本好書呢?向每位忙碌於生活的人推薦一本好書——《孩子,你慢慢來》,希望能夠因為此書,讓各位靜下心來,體會不一樣的感受。

《孩子,你慢慢來》出自台灣作家龍應台,她自稱做母親後開始上“人生課”,且至今未畢業,而這本書,也是龍應台的“人生課”的“作業”之一,這本書,被台灣認為是一代必讀的書。

龍應台是一個聰明的媽媽,他的孩子也是幸運的,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教育出了優秀的新一代。她將自己的生活和教育經驗寫進了書中,絲毫沒有吝嗇。即便是一篇生活散文,可她卻改變了自己犀利尖鋭的筆風。雖沒有華麗的辭藻,可她卻用最樸實的語言,詮釋了真正的愛。

想起了書中的卷首語:“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登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龍應台看着那個五歲的孩子,何嘗不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她是在對那個孩子説,卻也是在對自己的孩子説。她願意用她的一生,去等待,等待這個孩子走向成功。捫心自問,又有多少人有這樣的耐心和信心呢?給自己一個信念吧,等待,何嘗不是一種教育的時間和成功,人生的路很長,不必急於求成,慢慢來,慢慢走。

當大多數家長認為“腹有詩書氣自華”,瘋狂的給孩子灌輸各種各樣的“名著”,而龍應台把被認為孩子必讀的《白雪公主》《阿里巴巴》移到了書架上最高的一格,以保證“華安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留下的都是“安安心愛的故事”。又有多少父母會像龍應台這樣考慮過這些書的負面影響呢?當所有父母都在盲目追從名著,龍應台卻做了那個不一樣的母親。

龍應台很聰明,她有時會用第一人稱,親自講述着與安安的故事,讓讀者深切的感受到愛的温暖,即便沒有用語言表達出來,可在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一個字“愛”;她也會採用第三人稱,這時的她彷彿擁有了上帝視角,她看着她和安安的一切,嘴角上揚,似乎有着説不出的温暖。她雖然是在向孩子介紹這個新奇的世界,卻也被孩子“帶回了人類的起點,在漠漠蒼穹和莽莽大地之間,參加那石破天驚的創世記。”她不僅僅是在指導孩子的人生,卻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她極想做母親,卻也需要極大的個人空間,以至於她問道:“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

《孩子,你慢慢來》不僅僅是教育孩子的經驗,也是對母愛的歌頌,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

我們不必去急於追趕他人。愛你的人一定會等你,是你的東西更不必去刻意追求,你只需要慢慢的來到這個世界,慢慢的走,享受路邊野花的芳香,瀟灑的走完人生的道路。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想不起當時買下它的原因,也許就因為它的封面,黑的底色上稚童仰望着母親,無限孺慕,無比信賴,和書的名字相呼應,給人温暖的感覺。向很多人推薦這本書,因為看完這本書後的感動。

除了開篇《孩子你慢慢來》有點沉重外,整本書寫的只是一位母親,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長,為童言稚語中的真理與美好而感恩,為造物的神奇而感悟,也為自己所給孩子教育的不完美而惶恐。給我感覺最強烈的還是第一篇《孩子你慢慢來》,街頭賣花的老婦人,大聲呵斥着自己的小孫兒,為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繩打成一個蝴蝶結而耽誤了時間,這情景讓文章中的“我”想起了兒時的往事。

在那時的教育中,孩子們沒有尊嚴可言,有被罰頭頂一滿盆水雙腿彎曲站半小時的,有因成績差而必須將寫着“我是懶惰蟲”的牌子掛在身上繞校園一週的,更有學生因家境貧困交不起補習費而受到老師的反覆刁難與體罰,那種冷酷讓小女孩對世界徹底失望,於是,有一天她帶着自己的三個弟妹一起跳了河……做了母親後,發現自己的心會為所有的小孩子變得柔軟,也許書中的“我”也是這樣,小心翼翼的尊重孩子的每一個要求,認真地陪伴着他傾聽他的每一句話,不願幼小的心受到任何傷害,就像書中作者在心中對那個賣花的小男孩説的:我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等待,孩子,你慢慢來。看了這本書後,我時時自省。

愛自己的孩子,是母親的本能,給他們尊嚴,卻不是每一個成人能夠做到的。有沒有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有沒有貪一時輕鬆敷衍了孩子一轉身卻又忘了對孩子的承諾?是不是會和孩子平等的對話?有沒有因為工作的忙碌而忽略了孩子對你的依戀?有沒有因為心情惡劣而無端遷怒於孩子?開始問自己這些問題,而答案總讓我怵然心驚,因為在我們的傳統中並沒有將孩子和成人當成對等個體的習慣。嘗試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用她的語言,聽到了許多原來不知道的事情,孩子的內心世界是那樣豐富,耐心傾聽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慢慢來,現在的孩子們可能都做不到了。

記得有一次到孩子幼兒園開家長會,老師和我們商量週末活動的事情,可聽下來好多小朋友們都沒空,他們忙着學畫畫、學武術、學鋼琴、學跳舞、學英語……其中竟有一個小朋友週末要上一天半的課,這樣忙碌的孩子,又讓他們怎麼慢慢來呢?為了不甘人後家長們陪着孩子們學這學那,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們的未來”,那樣的想當然,可是,可曾想過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呢?還是給孩子多一點“慢慢來”的機會吧。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這個寒假媽媽給姐姐買了《孩子你慢慢來》,想讓姐姐看看。可姐姐沒太多的時間,所以這本書被我“搶先”看完了。

《孩子你慢慢來》是著名作家龍應台寫的,雖然沒有太多的好詞好句,作者卻能把所有真實的事情和真實的語言都真真切切的描繪了出來,整本書寫得非常生動形象,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畫面就在你面前似地。

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華安和華飛(作者的兩個兒子)的成長過程,因為作者是台灣人,而她丈夫是德國人,所以華安來到這個世界上有不懂的東西都會用兩個國家的語言分別問一下爸媽。一天她遇到了長者一雙翅膀和羽毛,兩隻瘦腳,一把尖嘴的東西,問家長這是什麼?媽媽説是鳥,爸爸説是“Bird”。幾個月後他看見一隻大公雞,興奮的喊着:“啵!媽媽,啵!”媽媽看了看,這不是大公雞麼?嗯,和鳥相似,這不是Bird,啵,是什麼呢?雖然安安把“Bird”説成了“啵”,可他還是很興奮。是啊,一歲不到的孩子能記住一件事物就很不錯了,説錯了可以改,以後的時間多的是,要讓他慢慢來,慢慢來……

自從安安的弟弟華飛出生後,安安犯得錯誤比以前多多了,比如把弟弟的衣服剪的全是洞,像個收破難的;比如讓同伴去偷東西等等,可作者卻耐心對待。是呀,幾歲的小人兒你跟他兇什麼呢?要讓他慢慢來,慢慢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3rgwg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