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我願意等你(精選多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我願意等你(精選多篇)

目錄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我願意等你(精選多篇)
第一篇:《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我願意等你第二篇:《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第三篇:《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第四篇: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第五篇:《孩子慢慢來》讀後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我願意等你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我願意等你

龍應台的文字,讀來如冬日陽光,字字温暖,如三月春風,字字輕柔。每一位準備要做母親的、已經做了母親的、不想做母親的女人,都應該來讀一讀,看一看,作為一個母親的幸福。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陳舊的鳳凰牌自行車後座上,有着我的"專屬"座位,那是專門為我設計的"小椅子"。小時候,每當我哭鬧時,一直是媽媽用自行車推着我,從村子的一頭到另一頭,我總是一邊哭一邊還有"一萬個為什麼"在媽媽耳邊晃悠,就這樣和媽媽邊走邊説,直到再也看不見夕陽,直到我早已忘記為什麼哭泣。

"媽媽的眼睛,還兀自盯着那扇看不出有多麼深邃、説不出有多麼遙遠的門,看着看着,看得眼睛都模糊了"

還記得我剛讀高中的那會兒,第一次遠離家,離開爸爸媽媽。爸爸和媽媽一起把我送到學校宿舍,媽媽一邊幫我理東西,一邊嘴裏嘮叨着:晚上睡覺毛毯蓋蓋好、想吃什麼自己去買、多吃點水果、多交幾個朋友……爸爸媽媽走後,頓時覺得--"悽慘",我只能用這個詞來形容、也只想用這個詞來形容。三天後,給媽媽打電話,我大哭了一場,據説,媽媽也哭了。但我當時在電話裏沒感覺到。讀了龍應台的文字,我才意識到也許媽媽比我傷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和媽媽都早已習慣了類似這樣的別離。我要來上海找工作,媽媽説:去吧!當時還覺得媽媽怎麼這麼狠心,沒有説一句挽留的話。現在想來,或許應該感謝她,因為不知何時,媽媽已經學會了放手,放手讓我自己去承擔該承擔的一切。每一位媽媽的內心都是柔軟的,都是細膩的,但唯有作家是幸運的,因為她們可以用自己美妙的文字來記錄孩子的點點滴滴、表達對孩子無盡的綿柔。我的媽媽不能,但我依然愛她,因為她是我的媽媽,我是她的女兒!

"而我,突然覺得人性是極易判斷的:世上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喜歡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歡孩子的都是壞人"

選擇幼兒教師,只是因為打從心底喜歡孩子,喜歡孩子天真的笑,喜歡孩子無邪的話、喜歡孩子純真的臉、喜歡孩子小大人似的語氣和神態……喜歡他們的一切一切。孩子的手,細細的、軟軟的、小小的,做起事來慢悠悠的,但我願意做他們的媽媽,願意等着他們,用一輩子的時間……

第二篇:《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那天是10月6號——從長沙回來,休息一個晚上後,我開始去圖書館趕作業。用“趕”字很恰當,誰也不願意在這樣美好的假期寫作業。

我趴在書桌上打了一會小盹,醒來,看見從落地窗透過的午後陽光,內心開始活躍了起來。我總是這樣,在寫作業之前要折騰一番才肯動筆。於是,我打開收集博文的那個文件夾,再次重温了dayswithmyfather,輕撫了一下電腦屏幕上那老人慈祥的臉。之後,不經意間打開《書籍》文件夾,“孩子你慢慢來”這幾個字尤其入眼,感覺這話是對我説,是對一個被作業纏身的孩子的安慰……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台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我喜歡龍應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帶着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並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於其中。於是,在接下來的這幾天,我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完完全全投入於閲讀中。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樂的伴隨下認真看的作品,因為即使聽着音樂,我也可以完全過濾掉一切無關的干擾,要的只是能夠讓我凝神靜心的輕輕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盪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説出到底因為什麼而感動,而喜悦,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對,看這本書時心情一直如輕風般緩緩流動,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所以讀安安的成長和讀妞妞的故事不一樣,自始至終,不曾落一滴淚。

我很難寫好一篇讀後感,因為我看書往往只是沉浸於看書的過程,看過後就忘了許多細節,甚至連自己有過的感受都會忘記。在整本書裏,唯一能被我清晰記起的是“你眼睛裏有我”。

“你在幹什麼,寶寶?”寶寶情急地喊出來,“媽媽,不要動……”一邊用兩隻手指撐開母親的眼簾。

“你在看什麼?”

“我在看——”安安專注地、深深地,凝視着母親的眼睛,聲音裏透着驚異和喜悦,一個字一個字地宣佈:

“媽媽,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裏有我,有安安,真的……”

説着説着激動起來,伸出手指就要去撫摸媽媽的眼珠——“真的,媽媽,兩個眼睛裏都有……”

媽媽笑了,她看見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鏡子,像湖裏一泓清水。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嬰幼兒剛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個國度的時間不長,他們有着柔軟的肌膚、清澈的眼眸、純粹的淚與笑,這是上帝在他們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麗的印記,這些印記還未經過歲月的沖洗,所以顯得如此動人。他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瞭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後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説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孩子你慢慢來,體格與內心才能不斷茁壯、強大。

第三篇:《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

本來我對龍應台這個名字一無所知,更沒有讀過她的書。有一次,我在網上買書才發現《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在搜索中我才發現這是一本很暢銷的書,適合廣大的母親和教育工作者來閲讀,於是我也對這本書產生了好奇,便買來去深入地瞭解龍應台的文章。

龍應台是台灣著名作家,作品鍼砭時事,鞭辟入裏。在歐洲、大陸、台灣三個文化圈中,龍應台的文章成為了一個罕見的檔案,作她的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響。

一拿到這本書,看見的是封面,上面有一個母親笑着看着遠方,母親胸前站着一個孩子,望着母親的臉,封面的背景全部為黑色,給我沉悶、壓抑的感覺,從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起我就沒有認為封面跟書的內容有什麼關係。在閲讀的過程中我才慢慢發現了其實不光是封面,而且裏面的每張插圖都是真實的照片。那就先從照片説起吧,看得出來,每張照片的顏色都不是那麼鮮豔甚至有些泛黃,傢俱及汽車也都和現代掛不上鈎,即便如此,我卻從中發覺每張照片都是那麼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麼的可愛,照片中的環境是那麼的優美--有綠草紅花,也有金黃的落葉。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是日記,又像散文。她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隨着閲讀的深入,我對書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瞭解從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孩子你慢慢來》一個普通的母親,用自己的筆記錄了兩個孩子的成長。很羨慕龍應台的孩子們能在如此親近自然的環境中成長,自家院子對面住着他們的好朋友,古樸的小城裏有大片的田野和麥田、鄰家樹上有可愛的松鼠和小鳥。這本書裏的龍應台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它不是傳統的母職的歌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

讀了這本書,龍應台女士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和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們借鑑。在《尋找幼稚園》一章裏,書中龍應台女士也就是文章中的母親説在華安3歲半時帶回台灣,去找幼兒園,但是那家幼兒園有着國小的課程表,孩子因

為天氣不好而不準到外面玩,孩子都是統一行動,而華安在德國都是自由活動,就是玩玩玩!她會想:這真是孩子需要的嗎?這也使我想起了我們經常會問孩子的一句話:“你喜歡學校的生活嗎?”經常有孩子猶豫地回答:“喜歡”,我有些不惑,為什麼會猶豫呢?孩子回答:“因為學校里老師一天到晚管着我們,沒有自由。細細想來也確實如此,現在的孩子都是獨一代獨二代,自我保護能力差,稍有不慎就會擦傷、摔痛,這是家長擔心的事,也是老師擔心的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老師就會限制孩子的許多活動,如下課最好看看書,不要亂跑,走路必須得排好對,不能自由走,還有上課、上廁所、體育活動等活動都是整齊劃一的集體活動,孩子稍有調皮搗蛋的行為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我們是否也應該想想,這些孩子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孩子你慢慢來》整本書中所描述的是一位母親照顧教育兩位兒子的生活點滴,文字宛如涓涓細流可以撫平了躁動的心靈。文中的安安就像平時班級裏孩子那樣天真,可愛,“媽媽,起牀啦!”安安用手撐開媽媽緊閉的眼瞼?..孩子的頑皮彷彿就在眼前。現在細細想來,我和大多數老師一樣,對自己班級的孩子寄予了太大的希望,給他們過多的要求,比如自修課不能發出聲音和亂動,這對一些孩子來説真的是一種煎熬,家長們生怕怕孩子輸人一等,一窩蜂地都去學鋼琴、學古箏、學繪畫、圍棋等,把孩子當成了集萬千期待於一身的選手,所以教育孩子時免會急躁,而不會讓孩子“慢慢來”。

在這本書中,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也應像文中訴説的一樣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孩子你慢慢來。

第四篇: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牽着蝸牛去散步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説:“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着汗,喘着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裏的微風這麼温柔。慢着!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牽着一隻蝸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

然而,

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

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

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

陪着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

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迴響,

給自己留一點時間,

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裏探出頭,

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送給所有正處於忙碌中的爸爸、媽媽們!

這是我曾經讀過的一篇散文《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此刻,用它來詮釋我在閲讀完龍應台先生的《孩子,你慢慢來》一書的心情,再合適不過。作為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和一個幼兒園老師,在此刻讀到這本書真是萬分幸運。每一個故事,都似曾相識,那麼親切,全書以

一個母親温柔的語氣,為我們講述了一對母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看似瑣碎平常,然而卻感人至深。每一個故事,説的只是日常的生活片段,透着的都是濃濃的母子情深。

在《放學》這一故事中,安安放學後,十分鐘的路卻走了一個多鐘頭,媽媽十分擔心,也發過脾氣,但最終耐下性子,“跟蹤”兒子看看他到底都幹了什麼——爬牆、看螞蟻、逛工地、看松鼠:孩子的眼裏,永遠有看不完的新鮮事,媽媽耐心地跟着,即便自己心驚肉跳也沒有打擾安安的快樂時光,因為媽媽理解孩子,她知道什麼才是孩子需要的。還有另外兩個故事——《你的眼睛裏有我》和《漸行漸遠》,安安從最初對媽媽的無限依戀,為發現媽媽眼睛裏有自己的影子驚奇不已到安安逐漸長大,踢足球、去遊樂園冒險逐漸取代了坐在媽媽膝蓋上聽故事,孩子漸行漸遠,做媽媽的縱有萬般不捨,卻也只能安靜地看着孩子漸漸遠去的腳步不去打擾——也許,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吧。龍先生懂得,孩子總有一天要放飛,她珍惜與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在孩子小的時候,把陪伴孩子成長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的事,即便自己放棄優雅的生活,放棄出名的機會,也心甘情願地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自得其樂。一個一個的故事,記錄了孩子的成長,也折射出一個母親育兒的智慧,其中有與生俱來,毫不修飾的母親之愛,也有耐心、剋制的理性之愛。這樣的母愛,值得我們反思,學習。

龍先生在其散文集《野火集》風靡之際,輕輕放下功名利祿,為的只是要陪伴兩個兒子成長。母親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一任老師,龍先生身體力行,親自養育兩個孩子。反觀我們身邊,很

多人父母總是以忙累為理由將孩子的教育推給爺爺奶奶或是幼兒園,自己樂得輕鬆,有的還引以為榮,殊不知,正是自己的缺席,將會錯過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錯過的將永遠成為遺憾,無論將來父母怎樣後悔,怎樣補償,一切都不會重來。所以,我們每一個父母應該警醒,無論如何也不要放棄對孩子的親自養育。縱使現在辛苦一些,累一些,可將來得到的也許是意想不到的回報。 書的封面是一張安安踩落葉的照片,書中也不時會有安安的照片做插圖,配上龍先生的文字,一個可愛率真,又有點調皮的小男孩躍然眼前,我們甚至可以聞到他衣服上因為踢球而沾染的汗水和泥土的氣息。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有時温柔似水,有時有因孩子的調皮生氣抓狂的媽媽。安安不是完美的小孩,媽媽也不是完美的媽媽,可是他們彼此完全無條件接受對方,深愛對方,特別是媽媽,當安安把弟弟的衣服剪成破布,當安安與弗瑞第偷了東西,媽媽仍然保持理智,用智慧的愛引領着安安成長。由此想到自己的工作,我們面對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種語言,一百種可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並不完美,也會犯錯,也會調皮,老師、媽媽們,我們需要的是一顆寬容的心,讓我們慢慢來,不必急着控制、糾正,容許孩子犯錯並從錯誤裏學習,給他們嘗試的機會。在別人面前自由、毫不害羞地把自己想法清楚地表達出來,是最可貴的權利。老師們,媽媽們,不用急急地逼迫孩子學習這個學習那個,唯恐浪費了光陰,給孩子發現自己性格和興趣的時間,留白天地寬。人生不是五十米短跑,而是萬米的長跑,無謂“輸不輸在起跑線上”,只要不讓孩子“累倒在起跑線上”,

保存學習的興趣與好奇心,就是孩子一直向前的動力。

我們一生何其短暫,總是來匆匆去匆匆,特別是童年的時光更是珍貴,作為母親,作為老師,我們真的應慢下自己的腳步,就像牽着蝸牛去散步一樣等着孩子長大,耐心地陪他學會走路,耐心地陪他扣好每一粒鈕釦,耐心地為他重複一遍又一遍的故事…. …慢一點,再慢一點,養育孩子,就像花開,需要時間,需要我們靜下心,慢慢來,不要急。有時候,我們必須提醒自己,慢一點兒,慢慢來。就如文中這樣一個讓人看過一遍就難以忘掉的鏡頭: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我陪着你慢慢地、堅強地成長,即使我們的腳步像蝸牛一樣緩慢,世界很大很大,人生很長很長,慢慢來,你會聞到鳥語花香,看到清風明月,最終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我會一直耐心地陪着你!

第五篇:《孩子慢慢來》讀後感

《孩子慢慢來》讀後感

龍應台的這部生活散文《孩子你慢慢來》講的都是些平常事,但往往最平常的事最能打動人,“讓孩子慢慢來。”道出了這位女作家的心聲。這也是我最欣賞她的地方,她在教育孩子身上,給孩子自由的發展空間,讓孩子自主成長。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是缺乏耐心的,他們盯緊了孩子,不停地催他們快點起牀,快(推薦訪問範文網)點刷牙洗臉,快點吃飯,快點去上學,快點完成作業 在他們迫不及待的催促之下,孩子手忙腳亂地去做一切。有的時候,家長實在等不及了,就會三下五除二地代替孩子去做這些事情。當孩子犯了錯誤或者學習成績上不去的時候,他們會很着急,指着孩子的臉大聲訓斥,你是怎麼學的,怎麼成績會這麼糟糕?當看到別人的孩子獲獎了,他們會氣得對孩子説:“瞧瞧你真笨,什麼都不會。”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家長再着急,卻不能代替孩子成長。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我們不能焦急,也不能代勞。我們所做的,只有慢慢等待,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這也是生命的一個過程。

讓孩子慢慢來,就意味着家長要尊重孩子,不能強行剝奪孩子的自由,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的頭上,不能因為心情惡劣而無端地遷怒於孩子。家長要嘗試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認真理解他們的語言,幫他們解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

我們作父母的作老師要像龍作家一樣,對孩子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孩子慢慢來,不要緊”。

默認推薦其他範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olkk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