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十八歲及其他讀後感

十八歲及其他讀後感

第一篇:十八歲及其他(電子版)

十八歲及其他讀後感

襄垣一中“學導型循環發展大課堂”導學案高一年級語文學科組設計襄垣一中“學導型循環發展大課堂”導學案高一年級語文學科組設計

必修一 第一專題向青春舉杯

第三板塊體悟人生《十八歲和其他》

高一語文編號:003主備人:田正平審核人:崔豔芬

班級:____組名:_____姓名:____時間:2014年__月__日

【學習目標】

1. 懂得珍惜青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 能夠説出本文對兩代人的矛盾、讀書、青春等問題的基本看法,並能結合自我體驗,對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3、通過活動體驗,學會用對話的方式與父母、師長及同輩人進行心靈溝通。

【課前熱身】

名人的18歲

1.馬克思:18歲進入柏林大學,他不被“學院式餵養方法”所束縛,致力於研究歷史和哲學,為他在青年時代由革命民主主義者成長為共產主義者奠定了基礎。

2.周恩來:18歲時滿懷尋求革命真理的熱情東渡日本,為“中華之崛起”而發奮學習,並同廣大留日愛國青年一起從事愛國活動。 3.彭德懷:18歲時不堪反動政府的欺辱,同一些有血氣的青年一起砸了貪官污吏的“堤防局”,懷着為窮人打天下的雄心壯志,棄農從戎。

4.華羅庚:18歲時雖在雜貨店當徒工,但由於勤奮學習,19歲就發表了數學論文,25歲時就成了世界聞名的數學家。

5.金庸:18歲還沒有“金庸”這個筆名,準備考高中的查良鏞突發奇想,與兩位同學一起,趕在升學考試前編了本《給投考國中者》,不但出版,還發行到省外。

6.容國團: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18歲時在香港乒乓球界已功成名就,但他毅然放棄優越的待遇,返回內地,併為我國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

7.比爾?蓋茨:上大學二年級,剛過了18歲生日的比爾?蓋茨在讀了《大眾電子學》雜誌上一篇關於計算機的文章後,立志創立自己的事業,終成世界“計算機軟件大王” 8.邁克爾?塞申斯:2014年11月21日,18歲的“少年市長”邁克爾?塞申斯主持了他就任後的第一次市議會會議。10多天前,他在密歇根州希爾斯代爾市市長選舉中,以兩票的優勢擊敗前任市長——51歲的道格拉斯?英格斯,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市長。22日,上任後的第一天,這位高中生市長還到學校參加了代數考試。

【思維導圖】

我主動、我參與、我體驗、我成功第1頁(共4頁)

【導讀流程】

一、【獨學】完成1、2小題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迷惘()摭拾()惆悵()廢寢忘食()沉湎()怪癖()晨曦()煞有介事()2.解釋下列詞語

沉湎:摭拾:廢寢忘食:涉獵:

意猶未足:

2、概括各部分的內容。

二、針對各個板塊,先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共識後班內大展示 。

(一)十八歲

1、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親有哪些人生難忘的體驗?

2、説説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和父母之間發生過哪些讓你難忘的故事。

(二)兩代人的矛盾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兩代人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是什麼?2、探討:你同意文中父親歸納的原因嗎?你是如何看待兩代人之間的矛盾的?你和父母產生過矛盾嗎?有了矛盾後你是如何處理的?你認為解決與父母之間的矛盾的最好辦法是怎樣的?

(三)讀書的苦樂 1、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所説的讀書的苦與樂的?

2、作者對兒子讀書持什麼態度?

我主動、我參與、我體驗、我成功第2頁(共4頁)

襄垣一中“學導型循環發展大課堂”導學案高一年級語文學科組設計襄垣一中“學導型循環發展大課堂”導學案高一年級語文學科組設計

3、 探討:談談自己讀書生活中的苦與樂,讀書生活中的苦與樂一定是對立的嗎?

(四)青春 1、作者對孩子有什麼希望?

2、交流父母對自己的期望?

3、你將如何度過即將到來的十八歲?

【總結】

通過閲讀這篇文章,你獲得什麼啟示?

【達標檢測】

1、 根據你對“青春” 的理解,仿照下面的語句形式,以“十六歲”為開頭寫一段話。

十八歲使我想起初長彩羽、引吭試啼的小公雞,使我想起翅膀甫健、開始翱翔於天空的幼鷹,整個世界填滿部落十八歲男孩子的雄心和夢。

十六歲2、閲讀延伸:

家教胡冬梅

兒子生日,她打算讓兒子高興一回,帶他到公園玩一天,再給他買一個玩具火箭,兑現自己的諾言。

公園裏添了很多設施,她現在才知道。碰碰車、飛車、電子船??很多孩子都在上面玩。

“媽媽,我要坐碰碰車。”明明扯着她。

“明明!等等!”她看見車子碰得很厲害,有點擔心,要是很勁一碰,人被摔出來呢!而且震動那麼大,孩子能受得住麼?於是想到報紙上一則消息:英國有個男孩聽音樂得了腦震盪。她就把這些跟兒子説。明明很乖,[甲]。

到了湖邊,見許多電子艇在湖面極快地飛掠,她很驚歎,卻又為船上的人擔心 明明説:“我要坐飛船,媽媽。”

她嚇了一跳,説:“不行!”接着便扳着指頭數出幾種發生事故的可能來,説的時候繪聲繪色,聲音越來越嚴厲。明明聽得很認真,聽到後來,[乙]。

我主動、我參與、我體驗、我成功第1頁(共4頁)

她牽着孩子遠遠地指着籠中的動物,要孩子萬不可走近去看,並講些蛇呀狼呀惡毒的故事,又告訴兒子小心提防。??

出公園的時候,她問:“明明今天玩得高興嗎?”孩子沒有回答,臉上有些痴氣。看着街上的人流車流,[丙]。

她很生氣,這孩子怎麼這樣一副傻樣,早上來時可不是這樣的。她説:“走!明明!媽媽帶你買玩具火箭。你不是長大了要當宇航員嗎?”

“媽媽!我??我不要??”明明説,“我不要上天,上天會摔下來的。”她看着孩子,呆呆地在門口站了很久。

後來她走了,嘴裏説着:“兒子??唉!” 1.下面三句話分別是從[甲]、[乙]、[丙]三處摘出來的,將它們迴歸原位置。(6分)

①就禁不住點頭。

②目光裏透着疑懼和驚恐。

③雖然目光留戀,但還是跟着媽媽離開了。

答:甲處填 ()乙處填 ()丙處填 ()

2.將本文的第2段“公園裏添了很多設施,她現在才知道”一句換成“公園裏很熱鬧”行不行?為什麼?(6分)

3.對文章結尾“她”自言自語的那句話(“兒子??唉!”),你怎樣理解?(6分)

4.談談你閲讀《家教》這篇文章的感想。(6分)

5、探究題:比較閲讀楊子的《十八歲和其他》與胡冬梅的《家教》。(6分)

【課後反思】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惑請寫下來。

我主動、我參與、我體驗、我成功第2頁(共4頁)

第二篇:《十八歲及其他》實踐活動

閲讀下面2篇文章,聯繫實際、認真思考、選好具體角度,以“我們缺少什麼”為題,準備一個3——5分鐘的課堂發言,要求有理有據(準確的事實和數據),有針對性、啟發性和可操作性。

美國女生給我的六個驚詫

去年,孩子高一的時候我們有幸接待了一位美國私立高中的同齡女孩,共同生活了一週。零距離的接觸,讓我從中美兩個同齡女孩子身上看到了很多不同之處,感慨萬千!

來中國遊學的這十幾位孩子都是來自country day(孩子們習慣翻譯為國日中學)學校,據説這個學校全部費用來自於富豪們的捐助,只收符合條件的孩子,是標準的貴族子弟學校。在經過若干個表格的事無鉅細的項目填寫(細緻到父母的宗教信仰、飲食習慣)和層層審核後,我家被確定負責接待其中一位女孩子。

第一次見到這位女孩子,個子比我孩子高出一個頭,瘦削高挑,皮膚白皙,臉上露着真摯的微笑,非常動人。記得第一頓早餐我準備的是揚州的包子和小餛飩,孩子們吃得很開心,美國孩子也使用筷子,説是為了入鄉隨俗特地學習的。在用餐尾聲時,美國女孩跟我説:“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早餐,非常謝謝您!”這個孩子這麼會讚美別人,我第一次被驚到了。給我孩子做了十幾年的飯菜,也沒聽到啥讚譽的話。被讚美的感覺的確非常美妙,一下子就把我們的距離拉近了不少。

晚餐,我做了最拿手的西紅柿炒雞蛋、糖醋排骨等三菜一湯,我們邊吃邊聊,非常開心。吃完飯,兩個孩子依舊在聊天,我開始收拾碗筷,美國女孩連忙站起來對我説:

“can i help you?”我第二次一驚,看着這個孩子真誠的樣子,我連忙説:“不用了,你們聊。”我的孩子看着我忙碌了十幾年都習慣了,基本是熟視無睹。而美國女孩能為對方着想,瞬間做出本能的反應,看來是習慣使然。

第二天以後,大家就比較熟悉了,所以一般想問啥就問了。我看到美國女孩子的護照已經很破舊了,就很好奇地問:“你走過了哪些國家?”美國女孩的回答讓我第三次被驚到了:“這是我的第三本護照,大概走過了30多個國家。”看着我驚詫的表情,她解釋説:“一般假期,我們學校都組織同學出去遊學。這次是第一次到中國,主要去上海、南京、北京和西安。”這四個城市是家長和老師們精心挑選出來的,基本代表了中國的過去和現在,我在暗自佩服的同時不由得發問:“你們這樣周遊世界,學習怎麼辦?”要知道我們的孩子寒暑假幾乎都奔波在各培訓點啊。美國女孩看着我孩子一臉的羨慕説:“我們平時的學習任務很重的,每天回家的作業量是5小時。”就這個“5小時”把我丫頭給震住了。

在聊到業餘生活時,我瞭解到美國女孩家庭的基本情況:爸爸在自己的企業工作;媽媽基本是家庭主婦,不上班,但是美國女孩強調她的媽媽很辛苦,要負責家裏的日常生活、草地、游泳池和直升機的日常養護;哥哥負責洗碗和協助媽媽搞衞生;她則是負責家裏兩條狗和三隻貓的衣食起居。一家人各負其責,井井有條。我們家是爸爸、媽媽要上班,媽媽還要負責全家的生活,孩子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只管學習。在對家庭義務和責任方面明顯的我們差距很大。

我第四次被驚到的是聽倆孩子聊天,我孩子問美國女孩子遇到最恐懼的事情是啥?美國女孩子説是有一年的暑假,幾個家庭的父母把幾個10多歲的孩子送到原始森林裏,沒給帶水和食物,沒有牀和帳篷,跟孩子們相約一週後來接。那一週是這個孩子最恐懼的,也是最刺激的。她告訴我孩子為了不捱餓,他們生吃過抓來的老鼠。這樣的活動家長們的出發點是鍛鍊孩子們的生存能力。

第五次被驚到的是最後一頓晚飯。快要離開南京了,為了盡地主之誼,給美國女孩嚐嚐最美味的中國菜,我們帶她到了南京最繁華的地段——獅子橋,點了獲國家金獎的“雞煲翅”, 1

當美國女孩明白是魚翅做的,她非常堅決地拒絕了這道菜:“這道菜我無法接受,動物需要保護。”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甚至是不近人情。我汗顏之餘,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飯後,幾個孩子相約到附近的電玩城去玩,除了我孩子和美國女孩外,我們還邀請了女兒的兩個好朋友。整個玩的過程我是聽孩子跟我複述的:“媽媽,太可怕了,美國人太厲害了!一進電玩城,我的兩個好朋友就上去玩了,什麼好玩玩什麼。看得出平時繁重的學習壓力在這一刻被化解了。而美國女孩子則拉着我邊走邊觀察什麼遊戲盈利最大,轉了一圈才鎖定目標,美國女孩子贏了很多遊戲幣,分給我們3個,再去找自己感興趣的遊戲玩。”我這一次不僅僅是驚了,簡直是被震撼了:小小年紀就知道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處處深思熟慮,確實是太可怕了。我孩子説了一句讓我思考至今的話:“媽媽,我們這樣下去,以後真的只能是給他們打工的啊??”

短暫的一週時間,給了我六個大大的驚詫,我們的孩子未來將要面對的是這樣的對手!而我們是在培養怎樣的孩子?過分的溺愛、頻繁的干預、過度的保護,導致了我們的孩子無情和無能。目前的複印機式的教育消耗着孩子們的精力,限制了孩子們的追求。眾所周知: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殺天性和本性,就是扼殺成長的活力和動力,如此的教育能培養出創造性的人才嗎?不一樣的教育決定不一樣的結果,未來的主宰屬於什麼樣的人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而我們則是在為人家輸送打工仔,再優秀充其量也就是個高級打工仔!(鐵鍋哥哥)本文推薦者:常州市教育局局長 丁偉明

美國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兒

美國人用庚子賠款幫助中國建起了清華大學,如今的清華、北大都成了美國所需人才的培訓中心。百萬留學生,百萬科技大軍,插在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增添騰飛的翅膀,你們為什麼不回來呢?

美國等國家有富饒的生活,有造就人才的環境,這肯定是吸引中國留學生的重要因素。追求富貴是人們的共同願望,但嫌貧愛富也不是全部留學生的品質。上北美論壇網,看到留學生的文章,留學生在美國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不經意遇到許多令他們感動的事,美國令他們成功,美國也令他們留下來。原汁原味的文章更真切,怒我原文照搬:

來美快6年了,先讀書,後工作,其中也算嚐遍酸甜苦辣,但我想寫寫讓我深受感動的幾件事:

1、 剛來美國沒多久,有一次去醫院的時候,進門就看到前台擺放着一張長卡片,上面寫的東西讓我終生難忘,翻譯出來就是:“不論你是什麼種族,不論你有沒有錢,也不論你是什麼身份,你都有權利在這裏得到治療”。也就是,窮人,甚至非法移民來治病,醫院也不會拒絕治療。我聽到非法移民有大病時去醫院,一般給個假地址,出院後反正也收不到帳單,醫院自然有基金來付這筆費用。

有個朋友的妻子(也是學生)做了個闌尾手術,因為前期炎症嚴重在醫院共住了一個禮拜,朋友説他有一天在醫院不小心看到帳單,8萬多美金,這還不包括醫生的費用,但最後他也用不着付一分錢,因為學生的醫療保險付了一小部分後,剩下的就可以申請醫院的慈善基金。還有朋友的父親從國內來探親,作了個心臟手術,也沒有花錢。讀書期間不少同學或家屬生小孩,因為收入在設定限之下,不但懷孕期間的檢查,生產等不花錢,小孩出生後還可以領牛奶,食品等。有幾次隔壁的提着牛奶到我這,説我們喝不完,拿給你們一點。2 、有次去學校接兒子,在學校走廊上看見一則公告,內容是根據某年某法案,此轄區內所有孩子有權在這所學校受教育,不管你是這兒的居民,或者你是寄居在這兒的親戚家,甚至你是無家(本文 來自本站)可歸者。也就是説,你即使住在這個地區的某個橋洞下,你的孩子仍然可以在這所學校得到免費教育。要知道,這是本地最好的學校。

3 、幾年前與朋友出去玩,到了一荒涼之地,不幸車子陷入沙丘,手機無信號,無法叫拖車,正手足無措之際,一四輪驅動越野車開來,司機花了6次將我的車拖出,其間拖斷他

車上幾根繩子。離開之際,司機告訴我們,剛跟我們錯車時,就在想我的兩輪驅動車會陷入沙丘,於是特意返回察看,果不其然。

4 、幾年前與朋友出去釣魚,因為我剛買的漁具包裝怎麼也打不開。於是問旁邊欲開車離去的老美是否有剪刀,告知沒有,於是只得在一旁看朋友釣魚。10多分鐘後,突然發現剛剛離去的老美開車返回,從家裏特意拿來剪刀。

5 、每次看到校車將停車標誌一伸出來,同向和反向車流乖乖停住,靜等孩子們上車,下車,過馬路。還有每次只要聽到救護車的聲音,所有車輛往邊上靠,等待救護車過去。6 、兒子上幼兒園時,調皮搗蛋讓老師告了不少狀.説到上課從來不能安靜,中午飯不好好吃,還要去打攪別的小朋友,喝水的時候不排隊.因此老師説讓我到幼兒園參加會議談談兒子的教育.本以為是隨便聊聊,沒想到學校來了三個老師,還從外面請來兩個兒童教育專家先在頭一天去觀察兒子在班上的表現,然後參加會議. 並且一起聊了一個半小時,從兒子的問題分析到家長,老師該怎麼做來幫助兒子,並且還建議之後每月一次的後續會議,以評估兒子是否有改進.兒子上幼兒園不但一分錢不交還有早餐和午餐免費供應,有時組織去遊樂園,動物園也不交錢(大部分地方上幼兒園不是免費,可能我當時讀書的地方屬於低收入區,有不少政府補貼,所以免費).為幫助兒子的成長這麼興師動眾,並且讓我受益非淺,也深受感動。7 、買了東西后,如不滿意,退貨之方便是國內不可比的。一般3個月之內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退貨。所以我現在買東西是儘管放心大膽買,如果不滿意拿來退就行了。

8 、前年在紐約某政府部門實習的時候,有一次各區縣頭頭(相當於國內的一把手)來單位開會,中午吃飯大家都是各自去外面吃快餐,還有的就在售貨機上買瓶飲料,一點小點心當午餐,然後下午大家繼續開會。到現在的政府部門上班後,也是有各市長,鄉鎮長參加的會議,9點開會,10點多散會,各自回單位。據説沒飯吃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預算。9 、現在的單位一年掌管和下撥聯邦政府來的幾千萬的項目資金,每年員工聚餐資金來源是靠同事們喝完可樂後回收的可樂瓶換來的錢。並且單位沒有一輛公車,需要用時開自己車,然後按里程數報銷。

駐美留學生的9個感動是心中的油然而生,不是美國政府刻意為他們送的温暖,諸如為他們蓋一棟知識分子住宅樓,開一次關心他們的團拜會。給留學生心裏烙下的9個感動來自於整個社會體系,來自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制度,它惠及的是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全體國民。筆者從赴美留學生的文章中體會9個感動,但筆者和筆者所在地的許多人卻感受了加拿大的感動之處。我們這裏的一個老人,其兒子在加拿大留學並工作,前幾年兒子將老人接到加拿大並加入了加拿大的國籍。令老人意外驚喜和感動的是,不託熟人,不拉關係,不送禮金,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加拿大當地政府依據加拿大法律為他辦理了養老保險,領取了養老金。老人在他的祖國辛苦勞作了一輩子,飽受生活及精神的滄桑,晚年卻在加拿大領取養老金,怎不令老人感動,怎不令老人熱愛他新的國家,怎不叫老人鼓勵、督促兒子為他的新國家努力工作。又怎不令老人在國內的親朋好友、鄰居們羨慕!

劉亞洲有一篇著名文章,題為《 美國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兒 》,文章中劉亞洲強調自己的一個觀點: 美國是由千千萬萬不愛自己祖國的人組成的國家,但他們都很愛美國。有很多領導人,一邊罵美國,一邊卻把子女往美國送。反差巨大!那麼美國可怕之處何在呢?劉亞洲歸納為三點:第一,美國的精英體制不可小覷。他的幹部制度,他的競選機制,能夠確保決策者是一批精英。而不好的制度是有思想的人不決策,決策的人沒有思想。有腦子就沒位子,有位子就沒腦子。美國卻正好相反。第二,美國的大氣與寬容。美國人可以把國旗當褲衩穿在身上,美國人可以在大街上焚燒自己的國旗,作者引用一句話説:如果一個國家連自己的國旗都可以燒的話,你還有什麼理由去焚燒它呢? 第三,精神和道德的偉大力量。文章用“9. 11”事件中發生的三件事來感受美國人的精神和道德力量。

第一件,世貿大樓頂部被飛機撞擊之後,烈焰奔騰,形勢千鈞一髮。樓上的人們通過e

xit向下逃生的時候,並不特別慌亂。人往下走,消防隊員往上衝。互相讓道,並不衝突。有婦女、小孩、盲人到時,人們都自動地讓出一條道來,讓他們先走甚至還給一條寵物小狗讓道。劉亞洲感慨:一個民族的精神不強悍到一定的程度,斷然做不出這種舉動。面對死亡,冷靜如斯,恐怕不是聖人也接近聖人了吧。

第二件事,“9. 11”的第二天,世界就知道這是阿拉伯恐怖分子所為。很多阿拉伯商店、餐館被憤怒的美國人砸了。一些阿拉伯商人也受到襲擊。這個時刻,有相當一批美國人自發地組織起來,到阿拉伯人的商店、飯館為他們站崗。到阿拉伯人居住區巡邏,阻止悲劇的進一步發生。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啊。

第三件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墜毀的那架767客機,本來是要撞向白宮的。後來機上乘客與恐怖分子搏鬥,才使飛機墜毀。因為當時他們已經知道世貿大樓、五角大樓被撞的消息,他們決定,不能無所作為,要和恐怖分子進行殊死鬥爭。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做了一件事:決定投票通過,是不是要和恐怖分子作鬥爭。在這麼一個生死悠關的時刻,我都不把我的意志強加給別人。後來全體同意,才去與劫機者搏鬥。

劉亞洲説美國的“可怕之處”何嘗不是美國的可愛之處呢?就是這些可愛之處令近幾十萬中國留學生樂不思蜀!

第三篇:十八歲及其他學案

高一語文學案高一()班姓名:

十八歲和其他

★: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理解本文,體驗青春的美好和父母的艱辛,重視與父

母的交流溝通。

一、預習作業。

1、注音:

沉湎()夾()雜溺()愛怪癖()抹()煞()......

摭()拾蠻橫()祈()禱譬()如銓()選 .....

引吭()枝椏()茁()壯翅膀甫()健 ....

2、抄寫2遍,注意加點的字的寫法:

迷惘晨曦沉湎急躁廢寢忘食遨遊翱翔欣慰炫耀纏繞..........

懊悔溺愛脾氣摯友年華一瞬和諧慈祥瑣碎 ........

3、解釋下列詞語:

摭拾:銓:

(翅膀)甫(健):引吭:

歷歷在目:

4、閲讀全文,你有什麼問題。

二、課堂作業。

(一)“十八歲”

1、作者説:“東東,讓我以這樣的心情來祝賀你的十八歲生日。”“這樣的心情”是怎樣的心

情?請結合前三小節作答(概括三節的主要意思)。

2、揣摩下列語句:

(1)詩人説:“在東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注意上下文)

(2)“我不知道我對你的愛,十八年來是否雜夾有一些不經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對孩子

不夠了解的責備,而曾使你難過。”(注意關鍵詞)1

(二)“兩代人的矛盾”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兩代人之間的矛盾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梳理前兩節)

2、作者將如何來消解兩代人的矛盾?你認同麼?(梳理後兩節)

(三)“讀書的苦樂”

對於孩子的讀書之苦,作者持什麼態度?為什麼這樣?

(四)“青春”

1、作者對孩子提出了哪幾點要求?(注意標誌詞)

2、揣摩這個句子的內涵:“不過,看到你英姿俊發,我年輕時的夢,正由你在延展,亦深覺

人生之樂,莫過於目睹下一代的成長、茁壯。”

(五)品題

作者為什麼不直接以“十八歲”為題?為什麼要寫到“其他”?(注意聯繫本文主旨)

三、鞏固練習。

完成《功到自然成》相關習題。

【參考答案】

(一)“十八歲”

1、因孩子長大而欣慰,因流年似水而迷惘;情願溺愛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能成為自己的知己。其中飽含養育的艱辛、深沉的摯愛和令人敬佩的平等精神。

2、揣摩下列語句:

(1)引用,藉以表達對孩子成人的感慨:既有欣慰,又有迷惘。

(2)作者自我反省,擔心自己曾因隨意任性以及不瞭解孩子而錯怪過孩子,體現出父愛的慈祥。

(二)“兩代人的矛盾”

1、流行觀念的影響;父母的愛甚至是自以為是的愛、愚昧和落伍;子女的盲目反抗和追求成熟獨立的急躁;兩代人之間缺少交流和理解。

2、希望孩子避免流行觀念的影響;自己努力更好地瞭解與同情自己的孩子;增進雙方的交流。(當然贊同)

(三)“讀書的苦樂”

極端同情,因孩子深感讀書之苦;內疚,因自己這一代在制度上和思想上佈置了一個讓下一代人憎厭的讀書環境;鼓勵鞭策,因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率性讀書的人。

(四)“青春”

1、希望孩子保持純真,有一顆赤子之心;珍惜時光。

2、孩子長大了,能秉承父母美好的東西,作者以此為人生的最大快樂。表現了父親對孩子的愛是有理性的,是站在生命生生不息的高度上的。

(五)品題

本文由孩子18歲引起了有關兩代人矛盾、讀書、青春等內容的討論交流,可見,18歲只是父親和兒子平等對話的一個契機。因此題為“十八歲和其他”。

第四篇:讀後感及其他1

有一個問題我非常好奇:偉大的社會主義蘇聯怎麼就突然垮台了?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還是迷糊小兒,可是現在我已經漸漸的長大,對於許多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特別是,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其發展模式和前蘇聯有許多相似之處,有些甚至就直接是照搬前蘇聯的模式,研究蘇聯的亡敗,對於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所處的國度和時代會有一個更清晰的脈絡,基於此,我對於有關前蘇聯的事非常好奇,這驅使着我去了解它,特別是對於有關它為什麼滅亡的文章、資訊,<<改革與新思維>>讀後感及其他1,讀後感《<<改革與新思維>>讀後感及其他1》。 這幾天我研讀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指導書《改革與新思維》,現在將我對這本書及其作者及其蘇聯的滅亡談一點個人的認識。

第五篇:十八歲出門遠行讀後感

十八歲出門遠行讀後感

讀了《十八歲出門遠行》,我認為作者可能用象徵的手法來描述一個剛剛成年的人走進社會的心路歷程。我想這段成長的路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初期、中期和後期,而貫穿其中的就是象徵着理想與追求的“旅店”。

初期的熱情,為了遙遠的理想而執著。剛滿十八歲的“我”懷着憧憬獨自上路。告別童年,告別過去,是成長的第一步,去尋找自己的未來。路上,一直問人前面有否旅店,他覺得在旅途中不能沒有旅店,就像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覺得人生不能沒有理想。年輕的我們總是帶着理想出發,並試圖在某個地方找到它。

而中期的疲憊,因找不到理想而困惑。不斷起伏的柏油公路,暗示着將遇到的折磨,爬上高處再滑向低處,如此循環,他始終看不到旅店。於是,他的熱情逐漸冷卻,取而代之的是跋涉的疲憊和困惑。因此,當他看不到旅店時便選擇了汽車。現在他根本不在乎旅店,反正前面是什麼地方對他來説都不重要了,只要汽車馳着,那就馳過去看吧!現實的安逸讓心靈得到了暫時的滿足,就如在平庸的生活中暫得了安逸,完全把自己的理想,拋在一邊,不管這種方式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不管這樣的生活將把自己帶到何處。

後期的坦然,他想要的就這麼簡單。人總要接受現實,並且在現實中尋找自我安慰,學會坦然。就像每個在年輕的時候都夢想着將來要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事業,但真正步入社會,發現一切都不像自己當初想象的那樣,所以只能學着坦然面對。

讀這篇小説,感覺是在一個夢境之中,但這個夢有時那麼地真實;不知道它具體告訴我們什麼,但又在無形中與我們的心靈深處相契合。筆者之所以選擇這篇作品正是被它的偏向於人生哲學的意藴所觸動,也是因為與文中的“我”產生共鳴,覺得像現實中的自己。

標籤: 讀後感 十八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5wmw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