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多篇)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多篇)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多篇)

問一世界讀後感 篇一

很喜歡楊瀾在開篇的一段話:當你為了一個理想去奮鬥,而且經歷過挫折的時候,我認為你對整個世界的理解,會更深一步。.。.。.是的,這是人生非常寶貴的財富,一個人經歷過很大的歡喜,也經歷過很大的挫折,但是他還是能夠站起來,重新回到要做的事情上來,我覺得這是對一個人很大的考驗,我體會很深。

《一問一世界》是楊瀾入行20年的傳記作品,立體展現楊瀾20年非常媒體生涯,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楊瀾和楊瀾眼中的時代真相。在本書中,楊瀾回顧了自己從1990年到20xx年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她與基辛格、克林頓、布萊爾、老布什、李光耀、韋爾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祕辛;她如何在人生每個節點自由瀟灑地轉換;她對“贏”的重新理解和體悟;她的20年非常媒體生涯和她眼中的傳媒江湖……真實呈現她的“陽光二十載”:與電視偶然結緣、離開央視、出國留學、創辦陽光衞視、《楊瀾訪談錄》、申奧形象大使……楊瀾對自己20年媒體人生的審視與展望:以提問為生的她,對“贏”有了新的感悟;對“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對“問”有了執著的迴歸。

確實,我喜歡楊瀾,是因為她有種獨特的氣質與魅力。雖然這本書是楊瀾和朱冰一起著作的,但我更多的是關注楊瀾的經歷與建議,也許這就是一位你所欽佩的人對你的影響。自從收到這本書後,我就喜歡在靜靜的夜裏,坐在牀上,認真地閲讀每一章節的內容,因為只有在夜裏時,我才能靜下心來,體會書中內容。我喜歡慢慢的閲讀,只有那樣我才能感受到她的體會與經驗,讀後也會想,當在自己遇到這中情況,我會怎麼辦。楊瀾用自己一步一步走來的事實激勵着我前進。

書中摘錄了很多楊瀾採訪成功人士後的真實感觸,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不願言及的心痛,在字裏行間都能感受到她對真實人性的探求。書中還有很多對傳媒行業的回顧和對前景的展望,淺讀幾章節就有如此多的感慨,我想這本書還是值得去品讀的。

楊瀾確實是一位傳奇女士,她是一位融合了東西方知性美的女性,她用她的人文觀看待世界,發掘人性的真善美。我之所以欽佩她,不是因為她華麗的成功,而是因為她一路走來,面對人生的態度,還有應對各種問題的靈活應變,在適當的時候懂得選擇。她所獲得的一切不是靠運氣,而是她朝着堅定目標,不懈地努力獲得的。

不管你走上了哪條職業大路,首先要對得起自己的心,只要認定了就不要在行動的時候後悔,堅持不懈的努力是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豁達的心態是享受追夢的靜心劑。長江後浪推前浪,楊瀾固然是一個成功女性的典範,她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一個值得每個女人學習的人。我們要自勉。

問一世界讀後感 篇二

《一問一世界》是有楊瀾和朱冰著作的,但其中收錄的多是楊瀾的經歷與成長。我關注楊瀾時她已經離開鳳凰台,在上海台工作。但是從幾年前的“楊瀾訪談錄”,到現在的“天下女人”,她用人文觀看待世界,發掘人性的真善美,無時無刻不散發出一名成熟女性的魅力。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不僅更加了解了楊瀾傳奇的一生,更從中學習到了一名成功女性背後所要付出的努力。

一、懂得選擇,懂得放棄,選擇了就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1994年,楊瀾放棄了紅極一時“正大綜藝”,選擇了遠渡重洋去哥倫比亞大學進修。而正是這一次再度學習的經歷,為她之後的主持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讓她在面對希拉里、克林頓這些站在世界之巔的人時能夠從容應對。現在的我們,何嘗不是常常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我們要做的就是即使再難也要自己做出選擇,學會放棄;否則,拖沓到要別人幫我們抉擇時,不管結果是什麼都是痛苦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選擇,然後盡力去做好當下的事,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踏實穩當。

二、一切都不會是偶然發生,功課很重要。一個好的主持人不論何時何地都要有話題,有問題。細心挖掘被採訪者的每一個故事,用共鳴感烘托氣氛,在遇到尷尬問題時才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耐心回答。同樣我們需要真誠對人,在言語對話之間就能增加情感交流。楊瀾在訪問世界級名人時,時常放棄手稿,順着對方的思路問下去。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不用自己的條條框框約束別人,發展自己隨機應變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三、團隊的力量十分重要。在“楊瀾訪談錄”上海工作室成立之初,正因為有曹景行等一行人,先進的思想,優良的策劃,才能讓結合了東西方知性美的楊瀾在浦江之邊盡情綻放。在一個團隊之總,可能拋頭露面受盡鮮花與掌聲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然而榮譽並不是第一位的,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用自己的能力去成就事業,才是最值得我們思考和努力的。承認別人的貢獻,接受別人的監督,“1+1>2”的效應是在和諧的合作氛圍下才能達到的。謹記這一點,我們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輕鬆。

楊瀾是一位值得每一個想成為睿智優雅的女性的人學習的榜樣,《一問一世界》更是一本值得我再三閲讀與學習的書。

問一世界讀後感 篇三

最近,終於趁着假期,把之前買的《一問一世界》看完了,看完《一問一世界》後,我有了很多的啟示和深思。

對於楊瀾來説,某種意義上,世界是用來問的……在這本書中,楊瀾將告訴你——她從1990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與基辛格,克林頓,布萊爾,老布什,李光耀等高端傳奇人物的交往,又如何在人生每個節點自由瀟灑地轉換,以及對“贏”的重新理解和體悟,20年的媒體生活。

生活大致平靜,心中總有波瀾。作為一名中國女性,她是一名出色的CEO,是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是一個好妻子,更是一個好女兒,好媳婦,還是孩子的好媽媽……我欣賞,欣賞她在工作出色的同時把家庭經營得如此温馨和諧,採訪了數百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風雲人物的同時還的中國公益慈善大使,創建了中國第一個以歷史為主題的衞星頻道的同時擔任北京申奧形象大使和上海世博會形象大使……這一系列的頭銜,不得不説,她很厲害,很優秀,以至於是我,甚至更多女孩學習的榜樣。

這本書總共包括六個問題,他們基本涵蓋了訪談嘉賓集中的若干領域:國際政治,商業,文化,娛樂,女界,體育,這一個個問題,串聯着深刻的印象,成為21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們共同的記憶。一直都覺得,交際也是一門藝術,談吐更是這門藝術的靈魂。如何把自己的知識更好的告訴給更多人,這需要每個人的知識結構內化以及睿智的判斷與選擇,好比教育,更像教師,這引起的的一個反思,如何做個有特色的老師?如何在保持自己個性風格的同時又能兼顧到學習對你的熱愛與尊敬?如何把課本上的知識像陳鶴琴老先生説的“活教育”一樣引出來?特別是西部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國家及領導又如何出謀劃策做到東西部統一?真教育,好教育,活教師是陶行知老先生一生的教育追求,我們應該思考,學習,更應該行動。

一直在問自己,我是誰?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人類對於自我和世界的認知,似乎一直在發問。有時候,人的好奇心,無藥可救。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最後,留下了一個問題,值得自己思考: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我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麼不把它喚醒?

《一問一世界》是一本好書,問出了人的本性,問出了這個世界的道理。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 篇四

對於名人出書,一直不屑,這世道認個字都能出書,當個主持人都能寫書,唱個歌都能賣書,反正自己不求上進不是一天兩天了,所以從粉絲時代到了現在的務實時期,但真是開卷有益,而且再用一次膚淺形容自己。

讀楊瀾的純屬等孩子練球時的無聊翻翻,無心看看。(這是西關學校辦公室的書架上放的,隨手翻看,感覺很好。)這一翻一看間,卻又膚淺了N次。甚至感受到楊瀾對女兒讀書的建議和女性優雅的氣質再次折服。崇拜時,抽着下巴想:要是我也理個這樣的短髮,是顯氣質呢還是顯大媽呢?這就是力量!

那一句“你沉睡的夢想,你準備何時喚醒?”夢想?沉睡?喚醒?夢想?有嗎?夢想中過的生活年年歎息。燈下讀書是夢想的一件事,香薰入室,靜靜品茗是夢想中的事,為孩子整理成長故事的夢想的事,為學生整理相處點滴是夢想的事,用高超的廚藝,愛心小粥是夢想中的事,洗着泡泡浴,玩着插花,練着瑜伽也是夢想的事,可是這些都是夢罷了,偶然想一想。

而夢早已被對生活的炮灰打得灰土一臉,沒有勇氣和信心去深想。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想過自己的生活,想做自己的本性是越來越強烈的事情。《做你自己》楊瀾在書中提到這本書,也是在無數次採訪成功人士後人們所幸福的不是榮譽而自己的感受。文中有這一小段文字:張海迪在人民大會堂做報告,當時的年代,上台前領導交待把一頭大波浪剪短,以保持政治敏感度。而她卻在上台的一剎那,把頭髮一把放下來,讓美麗的大波浪瞬間華麗呈現。那咱勇氣是我們所沒有的,所羨慕的。為何委屈,因為煩惱逢迎;為何憋屈,因為不懂爭功。可是天高雲淡,捫心自問後告訴自己,就做你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問一世界,極像一生一世界,這一字之差,折射了楊瀾留學時的“恥辱”:她努力勤奮,認真刻苦,極具中國特色的好學生,卻有一門課得了B,她和老師理論,老師説:印象中你好像沒有提過問題。這就是差別。而真正的恥辱,是當老師面對中國學生,冷場無人提問時,老師拿出一美元,只要提問,哪怕是白痴的問題也可以把它拿走。這件事楊瀾受到了衝擊,而作為老師的我也同樣震撼。我們今天還在重複着打擊學生熱情而舉手越來越少,培養學習機器的事情。那個90年代的悲劇還在二十世紀的今天發生。

一問一世界,剛剛開始,而夢想怎樣喚醒,怎樣做好自己?今天認真地在兒子的小書桌旁,總結了放假以來每天發生的事情,而粗略地提出新的計劃。讀書是夢想,但靜下心來讀書,不浮躁地去讀書還不是一件易事。一件件地做,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性格的孩子。今天認真地剪貼了電視報,覺得很有收穫,也重温了喜歡的故事、哲理、人生。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 篇五

記憶中,一定要為故鄉開出滿園春。

——題記

最愛故鄉的春。

我喜歡她的童真。

故鄉的春像個任性又直率的孩子,説來就來。拿着篩子搖了滿村的細雨,乘着清風滿園的跑,一邊跑還一邊從口袋裏掉出幾朵花來。於是,整個村子都變得活潑起來了——農村沒有那麼妖豔華貴的萬紫千紅,也沒有羣蹀環繞的眼花繚亂。偶爾碰到幾隻栽倒在花田裏的粉蝶,我便悄悄跑去一攏,再把手鬆開——那隻粉蝶撲了幾下翅膀,搖晃了一下又懶懶的躺了下來——外婆總説它們“飲醉”了,我捂着嘴笑,同時期待着某天自己也可以變成一隻小蝶,陶醉在甜甜的花夢裏。喜歡戴着外婆親手編的小草帽,牽着她那粗糙温暖的手,趁着這春光去田裏大鬧一番,再從鄰居伯伯家的蠶豆地裏順幾隻蠶豆耳朵,然後放在自己的耳朵上,説試聽春天的呢喃:“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我喜歡她的純粹。

春天的故鄉彷彿沉澱進了一個綠色的夢。家鄉不多植柳,但有着大片大片的竹林。我家後面就有一大片翠綠的竹林,我常和哥哥在春雨過後拿着小鋤頭去挖筍。小筍芽兒漸漸地,淺褐色中泛着微微的綠,挖出來了之後還能當做“武器”,想象着自己是江湖武林高手,和哥哥大戰三百回合。玩累了便拿回去,又作一道大餐。而竹葉兒只是靜靜地在我們頭頂觀望着。記憶中,外婆為我們做了一次竹筒飯,翠綠的竹筒裏裝着晶瑩剔透的米,鮮嫩的豆和脆脆的筍。清新的綠裏有一種春天的味道。而春雨往往在春意最濃的時候降臨。祕密的織,細細的織,像一張網,籠住了這滿村的生機。偷偷地在春雨中伸出了舌頭,才驚喜地發現:春雨是甜的!遠遠望去,這雨還透着淡淡的綠呢!難道是春雨染綠的葉子嗎?我總是託着下巴定定地看着雨絲斜斜地飄: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我喜歡故鄉的春。即便離開了故鄉卻依然念念不忘。

只是,這樣的春又還有幾年?

那晚看到母親與外婆打電話,隱隱看見她那微皺的眉,有種不好的預感。

“老家要拆了。”終於還是聽到了那句話,母親努力用最平靜的語氣告訴我,但轉身還是忍不住潸然淚下。外面是一場小小的雨,輕輕地貼上玻璃,匯聚,又慢慢地淌下。

今年的第一場春雨。我默默地念着。

因為掛念,開學前回了一趟老家。春還在,不過不像從前一樣了。家門前的那座老橋拆了,竹林被砍到了很多,有些乾脆一頭扎到河牀底下再不肯抬頭。只有磚縫裏蓬勃生長的草兒堅定地當着“護春使者”。

再美好,也終會有變遷的一天啊。我只能一次為安慰,但願我記憶中的春天未變。若這一切都是已定,那我也只能攜着這份記憶,慢慢地向時間長河的那一頭走去。

我會一世懷春,願夢裏,也能為故鄉開出滿園春。

問一世界讀後感 篇六

喜愛楊瀾很多年了!雖然説不清具體的理由,只覺得她很厲害,很有名,很有氣質。正好有一年去張掖出差,在書店看到楊瀾的《一問一世界》這本書,一眼就被書封面上身着白色禮服的楊瀾吸引住了,(不怕大家笑話,我後來還真的有去找布料找師傅幫我量身訂做同款呢!只可惜因為種。種原因受限,師傅遺憾的告訴我只能類似,無法同款!唉!)她手拿話筒,低頭沉思,那靜靜的眼神,再加上飄逸的衣襟,感覺很美,一種很有內涵的美。再看封底,楊瀾穿着一襲黑色長裙,身段高挑,眼瞼低垂,旁邊有幾行小字: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再渺小的個體也能折射出宇宙的大義。這些圖片再加以文字,一下子擊中我“偽文青”的內心,毫不猶豫,因為楊瀾,我買下了這本書!

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旅途中,我都將這本書帶在身邊。它已經從最初被封面和名字吸引,變成了對它的內容愛不釋手。這不是一本深刻而嚴肅的教課書,相反裏面更多的是活生生的人與一些看似瑣碎實則折射出人性的細節,它由種。種真實的故事串聯而成,讓一個行外人瞭解到了一個優秀電視傳媒人的眼界及思想。

《一問一世界》是一本既具鋭度又有温度的作品,楊瀾親述她從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與電視偶然結緣、離開央視、出國留學、創辦陽光衞視的失敗與艱辛、十年《楊瀾訪談錄》的台前幕後、擔任申奧形象大使等。書中還透露了她與基辛格、克林頓、布萊爾、老布什、希拉里、李光耀、韋爾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楊瀾充滿智慧,敢於挑戰一切。她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實實,每一步都充滿挑戰性;她對員工的關心真誠,處理事情的大氣、豁達;對待工作的敬業專注,她的風度,她的氣質,她的才學,她的睿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作為女性,作為母親,楊瀾身上的很多很多都讓我自歎不如。但是,拜讀過此書,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她對職業理想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夢想,這個字眼雖然令人神往,但它卻總是和現實大相徑庭。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並把它付諸現實。

問一世界讀後感 篇七

對於楊瀾來説,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是用來問的。

《一問一世界》匯聚了楊瀾和上千位名人的思想精華,每個問題都能讓人洞開視野,解決困惑。書中摘錄了很多楊瀾採訪成功人士後的真實感觸,字裏行間都能感受到楊瀾對真實人性的探求。書中還有很多對傳媒行業的回顧和對前景的展望,淺讀幾章就感慨頗深,我想這本書是值得去品讀的。

“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你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麼不把它喚醒?”楊瀾有種獨特的氣質與魅力,她充滿智慧,敢於挑戰一切。她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實實,每一步都充滿挑戰性,她對待工作的敬業,她的才學,她的睿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對理想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讓我感觸最深。夢想這個字眼雖然令人神往,但它卻總是和現實大相徑庭。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始終堅守自己的夢想,並把它付諸現實。

少年時有夢,這不足為奇。承載夢想還需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困難,承受失敗。假如有了夢想而不去堅持,那是悲哀的。不管歲月如何流轉,楊瀾心中一直珍藏着這個夢。為了實現自己的夢,她一直努力着。一路走來,她承受更多的是艱辛,失敗和忐忑。她所獲得的一切不是靠運氣,而是她朝着堅定目標,不懈地發奮獲得的。她積極應對人生的態度,還有應對各種問題的靈活應變,在適當的時候懂得選取,是她一步步實現夢想的基石。因為有夢想,所以堅守,所以執着。

不要被現實消磨掉夢想的光輝,要讓夢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我們前行的道路。堅持不懈的發奮是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豁達的心態是享受追夢的靜心劑。別整天把自己搞的很忙,每天無論多忙也要給自己一點思考的時間。楊瀾問出了一個世界,也許我們並不能像她那樣的優秀,但至少,我們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問來探索,來提升自己,向着自己的夢想前進。只要敢於嘗試和堅持,不放棄,即便夢想再遙遠,也總會有到達的一天。

問遍世界,看到自己。

問一世界讀後感 篇八

《一問一世界》是由楊瀾和朱冰著作,走進楊瀾的世界,感覺自己的心門瞬間打開……每當沉浸在《一問一世界》中,總是讓我思緒渺渺……

她榮獲過國家公益慈善領域最高獎——中華慈善獎;

她被推選為“能推動中國前進,重塑中國形象”的新時代女性代表;

她創建了中國第一個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衞星頻道——陽光衞視;

她採訪了數百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風雲人物,被譽為“中國的華萊士”;

她曾在北京申奧形象大使和上海世博會形象大使……

她就是楊瀾,眾多的鮮花、掌聲、光環環繞着她,然而楊瀾所經歷的坎坷同樣是我們所不能想象的,這其中展現着女性的力量與偉大。

在這本書中,楊瀾告訴了我們如何在人生每個節點自由瀟灑地轉換,告訴了我們凡事要做好準備,一切都不會是偶然發生的,功課很重要。告訴了我們團隊力量的重要性以及她對“贏”的重新理解和體悟。

“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你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麼不把它喚醒?”這句話,我看了很多遍,每次都讓我充滿着力量,興許我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但是我還欠缺行動的能力。

正是因為夢想,讓楊瀾在1994年毅然離開了讓她成為的央視睜大綜藝節目,而飛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正是因為夢想,讓楊瀾放棄在美國電視機構做主播的機會,而是毅然決定回國建立傳播中國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平台;正是因為夢想,讓楊瀾不顧懷孕帶來的不便和危險而跑遍港澳辦、文化部、廣電總局等相關部門,遊説每位審批者,所以才有了中國第一個定位於歷史文化的專業化電視頻道——陽光衞視;正是因為夢想,楊瀾才具備各方面的素質而得以與全世界的各式各樣的大人物鬥智鬥勇,因而有了瞭解世界的《楊瀾訪談錄》。無論如何,一個人沒有了夢想,正如航海中沒有了指南針而變得目無方向,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想法,只要有一絲實現的可能,就請你堅持到底,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奮鬥。

懂得選擇,懂得放棄,選擇了就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現在的我們,何嘗不是常常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我們要做的就是即使再難也要自己做出選擇,學會放棄;否則,拖沓到要別人幫我們抉擇時,不管結果是什麼都是痛苦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選擇,然後盡力去做好當下的事,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踏實穩當。只要認定了就不要在行動的時候後悔,堅持不懈的努力是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豁達的心態是享受追夢的靜心劑。楊瀾如此,我們亦如此。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問一世界讀後感 篇九

知道楊瀾是有一次在電視上看到她的主持,她高雅的氣質,俊美的外形吸引了我,此刻很多電視節目的女主持人都很漂亮,但是我覺得總沒有楊瀾的那樣睿智,之後我就在網上把她主持的《楊瀾訪談錄》幾乎全部看了一遍,讓我更加欣賞和喜愛上了她,正因她是一位博學多才,滿腹內涵的女子。因此當我看到商店書架上赫然擺着楊瀾的《一問一世界》這本書,一眼就被書封面上身着白色禮服的楊瀾吸引住了,她手拿話筒,低頭沉思,那靜靜的眼神,再加上飄逸的衣襟,感覺很美,一種很有內涵的美。拿起書,看看封底,楊瀾穿着一襲黑色長裙,身段高挑,眼瞼低垂,旁邊有幾行小字:“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再渺小的個體也能折射出宇宙的大義。作為一個以提問為生的人,我祈望以一個個問題打開一個個世界,它可能是地理的,可能是行業的,可能是心靈的……”看看照片,再看看這幾行字,想去深入瞭解這個如此精緻的女生她精彩的人生,暑假裏首先選取了這本書。

1996年,走出青澀時代的楊瀾完成了她的處女作《憑海臨風》,15年後,作為入行20年的回顧,楊瀾在新書《一問一世界》中,親自講述她從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從事電視行業的心路歷程:與電視偶然結緣、離開央視、出國留學、創辦陽光衞視的失敗與艱辛、十年《楊瀾訪談錄》的台前幕後,節目團隊的組建、人員分工配合和團隊成員做節目所付出的辛酸和發奮,擔任申奧形象大使等,以及她眼中的傳媒江湖。書中還透露了她與基辛格、克林頓、布萊爾、老布什、李光耀、韋爾奇等高端人物過招,楊瀾以及她的團隊如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何對嘉賓巧妙提問,如何精益求精地創造這個有價值的節目。

作為訪談節目的主持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地提問校但是提問難免會問及令對方尷尬的問題,比如説,她採訪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前,導演和製片人都説,楊小姐你必須要問問他萊温斯基的事情。楊瀾感到這讓她有些為難,即使是一位離任的總統也應得到尊重,怎樣去問人家這種難堪的問題?為了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楊瀾做足了功課。

瞭解到克林頓離任以後建立了克林頓圖書館,並在圖書館裏設立展廳,展示了萊温斯基事件始末。於是,楊瀾就大膽地問克林頓:“通常總統們在自己的圖書館裏都會佈置那些讓自己感到十分驕傲的歷史,您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一個展示呢?”克林頓不愧是有涵養的政治家,他直面這個問題,談及他意在告訴後人美國黨派之爭的惡性發展。楊瀾又問道:“您在自傳裏説過,在萊温斯基事件初期您一向是過着雙重生活,什麼時候您才從這種痛苦中解脱的呢?”這時,克林頓毫不迴避地説:“正因我從小生活在一個父母離異、充滿暴力的家庭裏,我覺得別人不會明白我,我只有自己來處理自己的痛苦和麻煩,因此我一開始拒絕任何人進入我的空間。但是我最終決定把真相告訴我的妻子,我突然覺得我的痛苦解脱了,能夠應對任何人了。”

當我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的時候,我仍然感到自己走入了一個新的世界——記者的世界、電視媒體人的世界。這本書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楊瀾個人的成長曆程;另外一條線索是電視傳媒界的興衰與發展歷程。兩條線索交織着,按照時刻順序正敍。作為一代中國最著名的記者型主持人,我看到楊瀾的奮鬥與堅持,也看到很多電視傳媒人、世界知名主持人對這個領域發表的觀點與思想。它不是一本深刻而嚴肅的教課書,相反裏面更多的是活生生的人與一些看似瑣碎實則折射出人性的細節,它由種種真實的故事串聯而成,讓一個行外人瞭解到了一個優秀電視傳媒人的眼界及思想。讀完之後給我印象最深刻啟示和思考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我印象很深的書中一句標題是:“世有疑惑,務必發問”

這是書的序言標題。楊瀾講述了她求學時的經歷,在美國上大學,她有一種深刻的感受就是之前在國內教育體制下,讓中國的學生們幾乎不善於提問校而這也是讓我感同身受的。我們在上課時,提問方似乎永遠是老師而非學生,作為學生,我們只是理解知識,再把這些知識反饋給老師。思考—發問—思考,卻是探索的過程。提問,代表着一種思考的用心性與討論的參與度,它標誌着從被動理解的過程向用心探索的過程的轉變。

第二,如果想要進行跨文化對話,那麼掌握一門母語以外的語言,是絕對必要的。

這個的重要性自不必言説,掌握一種語言,就為我們推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楊瀾英文專業的背景也為她之後的發展與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掌握某一些學科的專業知識是十分有必要的。

楊瀾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主動選修了社會學專業。楊瀾的書中也説過,提問並非來自於無知,相反只有知道得越多,才能提出更多越有價值的問題。楊瀾證明了她的看法,如今的新聞時代,早已超越了僅僅是問who,when,where,what,why就能寫出一篇好報道。此刻,一個優質的報道,更多地與背景鏈接有關,即把一個孤立的事件放在必須時刻和社會背景的座標上,給受眾一個明白和思考的框架。而這需要比較專業的知識。能寫出優質的文章,總需要有廣博的知識與廣闊的思考,要麼是政治與經濟領域,要麼是人文科學領域,要麼是自然科學領域。

第四,無論是不是記者,最重要的都是好奇與堅持。

“真相從不簡單純粹”,CBS主播丹·拉瑟曾對楊瀾如是説。2002年獲得普利策獎的艾美·高斯坦説:“成為好記者的兩個特徵是好奇與堅持。”不僅僅僅是記者,在任何一個領域裏,好奇心引領着人們一步步接近真相,好奇帶來思考,思考引起發問,發問得到答案,然後再質疑,再發問校這個反覆的過程就是探索與深入地瞭解,只有好奇心,那種迫切的想要了解、想要知道的熱情能帶領我們。堅持的好處在於追求真相與探索真理的過程從不如人們所希翼的那般一帆風順。

道理説出來的時候往往總是很簡單,看似是常識一般,而我們卻總善於遺忘。記者是以提問為生的人,但提問與思考,對於個人來説都是重要的,對於大多數人的好處,更多的時候,我們不是向別人發問,而是向我們自己,我們的整個生活發問校不僅僅僅是“讓我問問你”,也能夠説“讓我問問自己”。

從書中我發現光環的背後是近乎吹毛求疵般地追求卓越,是不斷地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尋求最佳的動態平衡。在央視《正大綜藝》工作三年後,在大家看來春風得意的時候,毅然決定遠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求學,學習國際事務專業。這種勇氣與魄力,非一般的女生能比。透過哥大學習,培養了她國際化的觀察視野,更加專業的新聞素養,更加純正地道的英語,建立了國際化的人脈關聯,開始了她幸福的婚姻生活,在事業上給她諸多支持的老公——吳徵。記得以前看過一期採訪吳徵的電視節目,談到他們夫妻二人創業初期,楊瀾對於電視節目的那種純粹,甚至有些單純的執着,吳徵都默默地支持着。當楊瀾建立的陽光衞視最後出現財務危機的關鍵時刻,吳徵為了給妻子一個電視夢,透過自己嫻熟的資本運作方式,最終讓楊瀾的夢想沒有破滅。讀到那裏,我從心底佩服這個外表看起來有點胖、有點憨的男生。正如書中所説,決定一份感情品質最好的方式,就是看情感中的兩個人是否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楊瀾遊刃有餘地平衡着事業與家庭的關聯,事業上,她是資深媒體人,家庭中,她是幸福的太太,兩個可愛孩子的媽媽,她憑藉着聰慧成為了精緻的女生,演繹出了她精彩的人生。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 篇十

對於楊瀾來説,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是用來問的。

《一問一世界》匯聚了楊瀾和上千位名人的思想精華,每個問題都能讓人洞開視野,解決困惑。書中摘錄了很多楊瀾採訪成功人士後的真實感觸,字裏行間都能感受到楊瀾對真實人性的探求。書中還有很多對傳媒行業的回顧和對前景的展望,淺讀幾章就感慨頗深,我想這本書是值得去品讀的。

“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你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麼不把它喚醒?”楊瀾有種獨特的氣質與魅力,她充滿智慧,敢於挑戰一切。她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實實,每一步都充滿挑戰性,她對待工作的敬業,她的才學,她的睿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對理想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讓我感觸最深。夢想這個字眼雖然令人神往,但它卻總是和現實大相徑庭。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始終堅守自己的夢想,並把它付諸現實。

少年時有夢,這不足為奇。承載夢想還需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困難,承受失敗。假如有了夢想而不去堅持,那是悲哀的。不管歲月如何流轉,楊瀾心中一直珍藏着這個夢。為了實現自己的夢,她一直努力着。一路走來,她承受更多的是艱辛,失敗和忐忑。她所獲得的一切不是靠運氣,而是她朝着堅定目標,不懈地發奮獲得的。她積極應對人生的態度,還有應對各種問題的靈活應變,在適當的時候懂得選取,是她一步步實現夢想的基石。因為有夢想,所以堅守,所以執着。

不要被現實消磨掉夢想的光輝,要讓夢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我們前行的道路。堅持不懈的發奮是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豁達的心態是享受追夢的靜心劑。別整天把自己搞的很忙,每天無論多忙也要給自己一點思考的時間。楊瀾問出了一個世界,也許我們並不能像她那樣的優秀,但至少,我們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問來探索,來提升自己,向着自己的夢想前進。只要敢於嘗試和堅持,不放棄,即便夢想再遙遠,也總會有到達的一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61d3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