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史記讀後感國中生

史記讀後感國中生

史記讀後感國中生

《史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聖”司馬遷的著作,記載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漢武帝時期中國三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方面的歷史,為“二十四史”之首。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史記讀後感八年級,請您閲讀。

史記讀後感國中生1

最近讀了《史記》這本書,我們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的國家。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湧現了大量傑出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通過自己的筆墨,為後世的人們展現了一幅幅絢麗奪目的畫面。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後,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以後的幾千年裏,這部偉大的著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歷史的長河之中,後人無法超越也難以企及,這個人就是司馬遷,這部史學著作就是《史記》。《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它記載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約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我國傳統國學精品中,唯有《史記》是無以倫比的“百科全書”。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這部鉅著是對歷史發展的深刻總結。他發表了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獨到見解,同時又對矛盾現實給予了有力批判。這樣一部既具中史學價值又具文學價值的著作的成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採用文學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豐滿靈性的人物形象。

《史記》開創了我國紀傳體的史學,同時也開創了我國的傳記文學。在“本紀”、“世家”和“列傳”中所寫的一系列歷史人物,不僅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見識,而且通過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活動,生動地展開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此,兩千多年來,《史記》不僅是歷史學家的學習典範,而且也是文學家學習的典範。魯迅曾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在文學上最偉大的成就是它那形神兼備、躍然紙上的人物描述,開拓了我國傳記文學作品的先河。它的成功在於採用文學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豐滿靈性的人物形象。其所記載的人物形形色色,眾態紛呈;其所刻畫的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司馬遷描寫人物的藝術手法主要表現在這麼幾個方面:一是將人物放在歷史的大舞台上去表演,將人物置於時代和生活的環境中去描寫;二是在尖鋭複雜的矛盾衝突的場面中寫人;三是用典型的細節來寫人,旨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四是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五、運用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

史記讀後感國中生2

唐太宗李世民曾説:“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從《史記》的光華中我們可以看到王朝的興衰,得以窺見世事發展的道理。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成“前四史”。其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敍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它的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蒐集的材料做了認真的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如不列一些沒有實據的三皇,以五帝作為本紀開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用的説法。其文字運用的傳神也令人慾罷不能,如劉邦聽聞韓信死後的反應,用了五個字“且喜且憐之”將劉邦複雜矛盾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這裏有英雄窮途的奮勇,有帝王孤獨的無奈,又復仇者絕望的空虛,也有聖人深夜的哭泣,所有人都被太史公以高貴的形式刻下名字。

瞭解完其內容的“雄、深、雅、健”,我們同樣可以關注太史公的寫作背景。太史公是以超我之姿完成《史記》的。創作《史記》時,他正蒙受前所未有的屈辱。“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剃毛髮、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腐刑無論是從身體上還是生理上都對他是極大的摧殘。在這樣的雙重摺磨下,他儘可以宣泄自己的私憤,但他最終超越了生死,超越了自我,也超越了時代,只是從歷史的亂石堆裏擷取最耀眼的碎石來築造一個民族的豐碑。

歷史的長河靜靜流淌,温潤而莊嚴,其中熠熠閃耀的流沙萬千等着我們小心翼翼的擦拭、領會它的光芒。先讀經,後讀史,則論事不謬於聖賢;既讀史,復讀史,則觀書不徒為章句。讀史,明史,在精彩的故事中汲取智慧,認識自己和世界,同時更是在傳承中華原汁原味的文化。

史記讀後感國中生3

翻開歷史的鴻章《史記》,顫抖的雙手暴露了我此時此刻的感動。在那個崇尚武力的年代,知識被擱置。司馬遷仍揹負着父親的遺願即撰寫《史記》。經過多次轉師,在熟讀萬卷書的同時,又開始行萬里路——一次兩年的全國漫遊,為《史記》得到許多第一手資料。但他可謂是命運多舛,因為為李陵説情,身陷囹圄,遭受宮刑。但這也阻止不了他的腳步,儘管屢遭坎坷,但他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最終完成了這一鴻篇巨着,中國紀傳體之典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這一涉及了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學,占卜等方面的百科全書式的鴻篇鉅製!我不得不感動,無法不感動於他的堅持,以當時的條件,沒有電腦可以查資料,沒有書籍可以參考。我可以想象,一個二十歲的書生揹着一個沉重的書箱,一個一個人的拜訪,一個一個地點的考察,一個一個字的記錄的場面。想想如今,在發展的如此進步的今天,還有部分同學一聽見寫作文頭痛,鬧心。再想一想一個五十多萬字的文章,這份堅持值不值得你去動容,去感動?

細細的咀嚼着精神食糧《史記》,精神的充實體現了我此時此刻的感動。“士為知己者死”,書便是司馬遷的知己吧!他的一生都貢獻在了寫作上。都説文人之不幸乃文學之大幸,他多舛的命運使他擁有着常人沒有的經歷。使《史記》剛開始的深廣宏富,醇厚典雅,自然過渡到後期的氣勢磅礴,感情激切。他沒有因荊棘刺身而後退,沒有因侮辱和誤解而頹廢。這份堅持怎能不讓我感動?

閉眼靜靜的回味着《史記》的餘韻,內心的悸動表達了我此時此刻的感動。“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不畏強權,敢於發表意見。儘管受盡凌辱,但仍沒忘自己的夙願。他堅持揭露當朝統治者好惡,這種正義的堅持,怎能不讓我感動?

緩緩合上《史記》,慢慢的消化着,消化着,但仍無法平息我此時此刻的感動。司馬遷修史的宗旨應該達到了吧!“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但我看《史記》更有一種感動,不是因為三皇五帝的豐功偉業,也不是因為王侯相將的戰果累累,而是因為司馬遷的堅持,讓我無法不感動。

史記讀後感國中生4

讀完《史記》,我不僅佩服《史記》中的皇帝、大臣等等。更敬佩的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據我所知,司馬遷寫史記時的的情況十分困難。當時,司馬遷的爸爸是個史官,立志要寫一部史書。但是還沒寫完就去世。臨死前,他爸爸把這個重任交給了司馬遷。後來,李陵跟匈奴打仗時,不幸被俘,後來逃回來,大家都知道漢武帝好大喜功,於是就對李陵很不滿,要斬。司馬遷和李陵是好朋友,當然得説情。漢武帝就更不滿了。給司馬遷兩個選擇:一是宮刑,二是給錢交保。可是司馬遷沒錢,所以只好被宮刑。

後來司馬遷當了個小官,雖然想過自殺,但父親的重任在肩上,不得已苟且偷生,兢兢業業的完成自己的着書大業。歷時很多年,最終着書成功的三年後就去世了。從中看出司馬遷為了這部名着而花費了一生精力,他並沒有就此放棄,好好地當官。他沒有忘記父親的重任,所以他堅持了,他成功了!可是我卻不那麼願意堅持。

揚琴,大家肯定認為我們的興趣很足,但是時間一長就會發悶,越沒興趣。一次,我練着幾首十分老練的曲子,無所事事,無精打采。一旁的媽媽並不罵我,而是問道:“很熟練了?一點錯都沒有?”我只能回答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卻不知怎麼説。於是,我反問媽媽:“誰能把一首曲子敲到一點錯都沒有?”媽媽沒有答應,只是默默地把一張光碟插入CD裏面,一開頭,一陣揚琴聲傳來,很動聽,十分美妙,但我臉部卻裝成很簡單的樣子。後來,媽媽選擇了我們最近在敲的《映山紅》一看,是着名揚琴演奏家李玲玲。我一臉驚訝!琅琅的琴聲傳來,我好像看見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起初,山上還是光禿禿的一片,荒涼極了。後來,第一朵映山紅開放了,開的是那麼鮮豔,那麼美麗。緊接着,第二朵、第三朵、第四朵、越來越多的映山紅相繼開放,朵朵都那麼耀眼,紅的、紫的、粉的……這些畫交織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當最後一個音符響起時,我還深深地陶醉着,久久不肯醒來。一旁的媽媽故意感歎着:“這才是大師級的水平啊!”我聽了,立刻就精神了起來,開始練《映山紅》怎麼也不肯停下來。這也是我在揚琴班獨佔鼈頭的原因。

所以,堅持就是勝利!

史記讀後感國中生5

在你眼裏,英雄應該是怎樣的?

有人説:“英雄者,有凌雲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我想,每個人都有着當英雄的渴望吧!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當的,如果那麼容易,世界上豈不人人都是英雄?老師説過,有人主張成敗論英雄,有人主張君王草寇論英雄。在我眼裏,《史記》就是一部中華兒女英雄傳——命運不濟的英雄,成就霸業的英雄,仁勇集一身的女英雄……

春秋戰國是貨真價實的亂世,又是人才英雄輩出的大時代。有一羣人不想在亂世浮生,成為了《史記》裏叱吒風雲的辯士英雄。而蘇秦便可以稱為其中的超級辯士了。他主張合縱,遊説六國聯盟抗秦,從而掛六國相印,名震於下。

雖然《戰國策》裏對蘇秦的描述也並不正確,其實蘇秦與張儀並不是同學,蘇秦更沒有同時佩戴六國相印等等。但這些並不重要,《蘇秦列傳》依然很有文學價值,因為正是它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一大批像蘇秦一樣的縱橫家們,是如何在各國之間推銷自己的獨特見解,闡明自己的政治觀點;讓我看到了他們是如何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來説服君王、贏天下的。縱橫捭闔的即使不是蘇秦,也一定會有一個像他一樣的超級英雄來拯救黎民百姓。

可以説,蘇秦的智慧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他憑一個人的力量使得戰事頻發時期各國和平共處了十五年,沒有了戰爭,百姓才能安居樂業。他遊説時,立論之前先鋪墊,否定外交政策,會出現的惡果並警示;一個讚頌,一個類比,一語點明實行合縱之策;然後,正反論述如何實行合縱之策。最終成就了六國軍事聯盟。他可真是氣勢磅礴、雄辯方法多變的超級英雄!

然而,我並不認為所有的縱橫家都能成為英雄。大時代的縱橫家亦是魚龍混雜,參差不齊,不乏有些前倨後恭,毫無品行之人。歷史證明只有那些先人後己、大公無私、為民着想的辯士提出的見解才能真正被人們所接受。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要學習辯士們“語言的藝術”,而不是權術。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一部《史記》幫助我們看清那段風雲變幻的時代。説的沒錯,我們從小就應該多讀《史記》這類國學經典,幫助我們樹立科學的英雄觀、歷史觀。每一次讀《史記》,我都會有不一樣的領悟。

這一次,我明白了——英雄者,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思,不懼強權之勇,能言善辯之才,為國為民之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8o5m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