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湘形散記讀後感600字參考多篇

湘形散記讀後感600字參考多篇

湘形散記讀後感600字參考多篇

湘形散記讀後感600字篇1

讀過沈從文的《湘行散記》後,我對湘西有了更多的瞭解。雖然我從未去過湘西,但卻在書中體驗到了不一樣的湘西。

生在南方的我,對湘西的瞭解甚微。在我眼中,湘西是一個充斥着原始神祕的地方,那裏有神奇的巫術、蠱毒、趕屍術等,神祕莫測,奇幻怪誕。在地理書上接觸到的湘西是;地理位置偏遠,土地貧瘠,礦產豐富。有人説千百年前的陶淵明寫下的《桃花源記》,描述的“桃花源”便在此地,那時候的桃花源是一個與世隔絕之地,而如今,湘西的交通條件大為改善,但在現代的經濟技術高速發展的條件下,湘西的生產,建設,教育,文化還是遠遠落後的。

在《湘行散記》中,沈從文記錄着他在船上的所見所聞,他由武陵過桃源時,遇見了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這位朋友是一個漁夫,但是卻戴着一頂價值昂貴的帽子,這是能引起了婦女們的注一件稀罕物。我對這個人物的印象較為深刻,他是一個粗俗中又帶着些優雅的漁夫,很有特色。這個戴着水獺皮帽子的男人對一切滿不在乎,是個愛玩字畫也愛説野話的人,但他卻是真性情,懂得的道理也多。雖然這個“水獺皮帽子”僅三十五,但是卻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思想,這是讓我覺得值得關注的。

在《湘西散記》中,引起我的關注的還有那些水手和妓`女。水手們不畏懼生死的精神對我有很大的觸動,常年漂泊在外的經歷讓人不禁黯然,離開家人,在江河上與水共生。他們常年在外頭漂泊,缺乏情感寄託,便對吊腳樓上的妓女產生了深深的情意。

湘形散記讀後感600字篇2

沈從文一生坎坷,我對他印象最深的是他對自己的髮妻的追求。那份校園愛情的淳樸,如果他追求的湘西乾淨純粹相融相合。然而,這樣無慾無求的人一生歷經坎坷確是上天的不公。

沈從文先生在談及自己説,我從不遵循君子道德之道,只有藝術家的探幽燭微的勇氣。施蟄存先生説沈身上有着“苗漢混血青年的某種潛在意識的偶然奔放”。這一瞬間,讓我想到了某位來自中亞碎葉的胡風男子,那位仰天大笑出門去的不羈男子,那位舉杯邀明月的孤寂男子,沈從文先生似乎也是這樣一種融合,詮釋着絕對的自我和如水的細膩。

這樣一位對政治因素極為不敏感的文人,在我的理解看來,他應當是被邊緣化的人物。沈先生文中所描繪的山水人和諧的景象,他所追求的“邊城”,筆下的人性美、生活美,這些故事原型大多發生在山水重重的湘西深處,這無疑給故事本身披上了朦朧美的面紗,從故事本身再到作者創作意圖上來看,除去了對於家鄉深沉的愛意之外,嚮往超然世外的生活,無疑會給人以避世的猜想。寄情山水間,不知名利,不曉政事,歷朝歷代文人都在重複這樣的選擇。但這不是現代的主流價值觀所能容忍的,這種享樂主義與現當代追求經濟高速發展提倡奉獻自我顯然是格格不入的。換句當代人的話來説,避世約等於不思進取。在人們日益嚴重的追求幸福卻不追求快樂的今天,我以為,沈從文先生應當是寄情鄉土但是窮困潦倒的清高文人形象。實則卻不然,他不僅僅做到了肆意笑談的人生,更得到了讀者的尊敬寵愛。似乎是在這中間找到了良好的契合點。

湘形散記讀後感600字篇3

沈從文其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便開始文學創作。其代表作品《邊城》,《湘西》,《長河》等使其躋身中國最優秀作家之列。人生閲歷豐富,經歷坎坷,早年投身行伍,後又執教於青島大學、西南聯大以及清華大學等知名學府。同時,他在歷史考古領域中頗有建樹,晚年完成的專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在中國物質文化世上佔據重要的地位。

沈從文其情:想必讀者對沈從文先生的情感經歷比較瞭解,其感情故事也頗為引人關注。從執教吳淞中國公學開始,便愛上自己的學生張兆和女士。張家四小姐可謂出身名門,大家閨秀,修養學養甚高。沈先生完全沉浸在對張兆和的愛慕之中,用情不可謂不深,用心不可謂不誠。最終在沈的執着追求的過程中,張被打動,終成就了一段佳話。

?湘行散記》其書:前面是對沈先生基本情況的介紹,網絡上隨處可見,並不十分難得到。我素來敬仰沈先生,也讀到過不少他的文字。其中也包括這本著作,有些感悟,寫上幾百字作為自己的讀後感與推薦的理由。沈先生是湘西鳳凰人,湘西對我其實是個神祕之地。這本書就是他回到湘西一路的見聞感觸,以及觸發的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這本書中用詞誠懇簡潔,很多詞語的使用貼近生活,有非常強烈的代入感。對人物的刻畫仔細深刻,人物的形象突出,寥寥幾筆,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便躍然紙上。對沿途景色的描寫更是清新別緻,彷彿置身其中。整部作品鄉土氣息濃厚,不但展示了湘西的人文地理特色,同時也寫出了對自己故鄉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理解、感慨和憂慮。沈給了我們一張由雲彩做成的飛毯,帶着我們領略至美湘西。

“我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地方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紀的人。”

湘形散記讀後感600字篇4

讀湘行散記,我感受到對歷史的感悟靜靜流淌而過。文字雖如水,過兒無痕,卻沉澱下了,太多歎息。

書中描寫的背景是湘西。在這裏有流淌着的清澈的河水,有聽過之後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説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這裏你還能見到古老的織錦;品嚐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燒酒和糯米粑;聽到粗獷純樸的情歌和號子聲;能趕上哭嫁的媳婦背親的隊伍;見到熱鬧非凡的賽龍船到底是古鎮,一些古老的土家族習俗還沒有被現代文明迅速地淹沒到無處尋覓蹤跡的地步。鎮上人家有在沿河居住的,也有像星星一樣散居在沿河山上的,河岸兩邊的吊腳樓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沈老先生真是擅長用極為精簡的筆墨勾勒出湘西的山水人物。在他的筆下,人是鮮活的,景是生動的,物是立體的。

字裏行間,我能夠感覺到沈老先生那份熱愛生活的情感。沈先生年少即投身行伍,隨軍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閲盡了社會的黑暗。然而他對生活還是如此熱愛。而我們呢,天天在工作學習中忙忙碌碌,只知道叫苦叫累,我們或許忘記了去發現身邊一切美好的東西,所以,我們失去了太多。因此我們得端正生活態度,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敞開自己的心靈,雖然我們對於漫長的歷史只是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們卻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我們可以選擇熱愛生活,在自己習慣的生活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追逐理想。

湘形散記讀後感600字篇5

講述了沈從文接到來信回湘西老家探望生病的老母途中的見聞。讀完這本書,我發現,湖南原是一個質樸、神祕而又不失人性之美的地方。

書本前半部分是沈從文給妻子張兆和的信。信中表達了一路上對張兆和的深深思念。信中的文字細膩、温暖而純樸。或許是受到美麗湘西的感染吧,信背後的沈從文顯得那麼細膩而充滿温情。這吸引這我繼續讀下去。

後半部分則是全書最主要的部分。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沈從文船行途中遇到的那些縴夫。這些縴夫,終日勞碌於急流險灘之間,工資雖不多,可他們出力卻不少。一旦遇到過灘,就必須不辭勞苦地下船淌水,相互合作,冒着生命危險,把沉重的船隻推過險灘。文中,提到一個長得像托爾斯泰的老人,已有八十歲高齡,可仍堅守崗位,為旅客提供方便。讀到這裏,我不由得同情於底層社會的人們生活之艱辛。

但是這些底層的人們並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而是依舊愛生活,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一切。他們有着一種屬於鄉野的淳樸,他們對一切都有自己的態度,即使罵野話也是不粗俗的,而是有一種別樣的淳樸可愛。這又讓我感到了他們一種淳樸的可愛。

記得文中作者的一個朋友小豹子,作者本想把他教成一個文人,可他卻偷偷溜出去,當了兵。偶遇作者,他跟着上了船,遇到險灘,雖沒有人要求,可他仍然和水手一起跳進了河裏。當時正值臘月,天寒地凍,他卻在冰冷的河水裏赤裸着身子似乎一點都不覺得寒冷。從文先生擔心他,問她冷不冷,他很直率地説:“冷啊,我們在辰州前些日子還邀人泅過大河!”但依舊在水裏賣力的工作着。後來他跟一個士兵因為沉船的問題,而發生爭吵,偷偷溜出去跟他打了一架,一覺醒來,還咕咕的笑。看到這,我也不由笑出了聲。這裏的人們都這樣的,淳樸、憨厚、可愛,可他們卻不缺少堅毅與勤勞。這樣的人性之美,哪裏去找啊?湘西的平凡百姓,在他筆下都顯得那樣質樸而堅毅,充滿原始的人性美。他們過着艱苦的生活,可處處都散發着温暖。

湘形散記讀後感600字篇6

想讀《湘行散記》,是從逐漸瞭解沈從文開始的。沈年少即投身行伍,隨軍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閲盡了社會的黑暗。心生厭倦後,即開始進行文學創作。可以説從文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也是努力的一生。只上過國小,但卻憑着對文學的愛好,以及自己對社會人事的切膚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當時社會喜愛的文字,從而躋身當時的“中層社會”。可是他從來都自稱是是一個“鄉下人”,無時不感覺到,呆在這個羣體裏愈是長久,愈是感覺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深覺自己和周圍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不一樣,因此常常陷於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痛苦。對此,沈曾在《湘行散記》裏寫道:“三三……,我覺得惆悵得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於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

讀《湘行散記》你會發現,她名雖似遊行志記,卻並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記事。她是沈十六年後因探病母重返故鄉途中的所見所感。與其説她是一本回鄉散記,倒不於説是沈對當時社會基層民眾的忠實敍述,以及對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們深摯而真誠的愛。

初讀《湘》你會發現,那裏有清澈毫無渣滓的河水,有聽過之後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説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但遠不止這些,從“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會了解,在那個戰亂且無序的年代裏,只在沈的視角範圍裏,就有那麼多轉徙漂泊,有那麼多普通人在戰亂裏平靜的死去,卻不為親人知曉,有那多妻離子別,等待然後平凡的老去,有那麼多平凡的人在命運的夾縫裏平凡的生,然後在十六年後某個平凡的日子裏不期而遇,卻不再相識。初讀,以為是在讀小説,仔細斟酌,才發現是沈人生經歷裏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縮影,細細體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再往後,從“一個多情的水手與一個多情的婦人”到“歷史是一條河”,你會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着少得可憐的收入,卻幹着辛苦且隨時有生命危險的行船行當。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險時照樣往下跳,行船過程中,船遇上險灘,河水再兇猛也得冒着生命危險下水護船,十年如一日。而即使這樣,這些水手和拉船人卻從不曾失去應有的勇敢和努力。而吊腳樓上婦人,多半因為這個社會的黑暗,而即使這樣,她們依舊不失去那一份質樸和可愛,以及那一份對生活的純真希望。

湘形散記讀後感600字篇7

讀《湘》你會發現,你情感會隨着沈一樣流淌,到最後儼然如那一派清波毫無渣滓。雖然沈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窮苦人們的悲慘命運和容易被“社會上層”漠視的生活哀樂,但他沒有將自己陷於深深的痛苦,沒去無邊無際的同情,也沒有給人消沉灰暗的情緒。一以貫之的是對河水、對拉船人同船、對那片流域温暖的愛。因為他知道,對這些人沉重的生活,我們這些讀書人是不配説同情的,對這些人的命運他也無力去做什麼。想到這些感想,我又不禁想到書中的'文字,寫道:

三三……,我先前一時不是還提到過這些人可伶的生,無所謂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這些人不需要我來可憐,我們應當尊敬來愛。他們那麼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樣的生活,卻從不逃避為了活着而應有的一份努力。他們在他們那份習慣生活裏,命運裏,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對於寒暑的來臨,更該感覺到這四時交遞的嚴肅。三三,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感動得很!我希望活的長一點,同時把生活完全發展到我自己這份工作上來。我會用我自己的力量,為所謂人生,解釋得比任何人皆莊嚴些與透明些。三三,我看久了水,從水裏的石頭得到一點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於人生,對於愛憎,彷彿全與人不同了。我覺得惆悵的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於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這時節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每次讀時總有所感悟,卻不知道是什麼。聯繫現實中的生活,我想到了前段時間富士康的“跳樓事件”,以及和我同在一個園區的千千萬萬來自基層的羣體,而這其中也應當包含一個我。

每次在緊張忙碌的車間,在匆匆忙忙地上下班途中,我總是看到每張年輕面孔後面單調、機械、無趣的工作,以及還並不可觀的收入,再想遠一點,是一個個極易敲碎的夢想。我吧,又或許多少比他們強一點,在這個異地他鄉耕織自己的夢想。

我想,先前我也錯了,正如沈所説的,我們並不是可憐的生,也不是無所謂的生,無論是在自然上,還是在各自的生活上,是擔負有各自的一份責任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dvd1y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