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精品多篇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精品多篇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精品多篇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一

嘗試了幾次,終於把這本書讀完了。不要相信需要堅持的不是真愛,有些時候你得逼自己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完全靠興趣。你每天下班刷抖音,看短視頻,可以一直刷到睡覺,難道這是你的興趣。

為什麼讀不下去,我讀完後,找了找原因。譯本很平淡,讀起來費勁不流暢,人物也是一會兒叫醫生,一會兒叫名字。反正我看這本書,完全沒有感受出書評人説的那麼偉大,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原因。

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故事裏面的場景現在還在發生着。就跟高曉鬆説金瓶梅一樣,人還是那些人,什麼都沒有變,唯一變的只有時間。或許這才是一部作品最偉大的地方,無論放在那個年代,你都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彷彿就説着身邊的事情。看看現在的,各種借貸平台靠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來賺錢。無需抵押,輕鬆貸款。不知道多少人妻離子散,命喪黃泉。看看現在的出軌,娛樂圈尤甚。吃瓜羣眾熱議的就是這些話題,明星出軌曝光,頭條几天不散。

積極的事情也有,包法利深深地愛着包法利夫人,哪怕她出軌,都百依百順。愛情從來都有,只是看是一個人的事情,還是二個人,或者三個?

讀完感歎,壞人總是在當道,好人總是被欺負。藥劑師,典型的小人,欺上瞞下,兩面三刀。最後得到騎士勛章。包法利,被帶綠帽,被搞破產,依然選擇原諒她。

或許再過百年,還是會發生這樣的事和這樣的人,人性的進化是漫長的,可能永遠也進化不了。如果你也讀不下去,我建議你還是努力的讀一讀這本書,或許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收穫。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長篇小説,故事中主人公的經歷讓我知道了人心的美醜,人性的善惡。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包法利夫人善良美麗而又温和的人。她一開始就是一個撐傘的小姑娘,後來她認識到了一位也很温和的查爾斯。她們慢慢地從相見,到相識,到相愛,於是就生活到了一起。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她哭了,包法利的老公也不知道為什麼,他抱着包法利夫人一邊抱着她一邊安慰着她,後來她不哭了,後來他們去了一個地方去散步,太熱了,他們就撐傘去了,那個男人太好了好像不想讓包法利夫人受一點點的傷害。故事的結局非常悲慘,包法利夫人對生活感到絕望,對愛情死心。最後迫不得選擇了自殺。包法利夫人死後查爾斯也猝死了,他們的小女兒伯特被送往cottm—mill謀生。包法利夫人在鎮上算是一個亮點人物,自然就會引來許多求愛者。其中一個求愛者叫文書比包法利夫人小很多,文書很喜歡包法利夫人,他最後去了里昂進修,但是他對她的愛慕之心沒有變,恰恰給另外一個求愛者一個機會他是一個不懷好心的人他只是想玩玩包法利夫人,上來他的‘魚鈎’。

他的不懷好心被包法利夫人知道了,就和他分手了。故事中主人公的經歷讓我知道了人心的美醜,人性的善惡。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二

包法利夫人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説,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着迷了。就因為這樣,包法利夫人才會不滿於醫生夏爾的膽小懦弱,遲鈍無能。就因為這樣,她才踏上了尋找理想中的愛情之路。但當時的法國正在被黑雲籠罩。她最終在被騙與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結束了她的一生。

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還是自己對命運的屈服?最終導致了愛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説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現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實於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時,或許這是上天給我們一次調整心態的機會。在繁華和虛榮裏,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三

很久之前就知道《包法利夫人》的內容梗概。今天夏天終於有機會讀它。

夏爾其實並沒有真才實學,他莫名其妙地通過了醫學考試,成了一名醫生。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個中年寡婦,妻子死後,他又娶了鄰村的一個農民的女兒愛瑪。他開始行醫就名聲大振,在治好了愛瑪的父親的病後,愛瑪稀裏糊塗地嫁給了他,成了包法利夫人。婚後愛瑪生活孤寂,她開始思考愛情和男人。她認為自己的丈夫應該有異於其他一切男人,他應該是漂亮的、有靈性的、出類拔萃的、迷人的。然而,她的丈夫卻粗俗不堪。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應邀參加一個舞會,她見到了一些上流社會的男人和女人。她和男人跳舞,玩得很開心。回到家後,她還想念着她的舞會。包法利見他整天鬱鬱不樂,便決定搬家。

他們從道特到了永鎮。她懷孕了。到了永鎮,她遇到了青年男子雷宏,他是個文書。她和他談戀愛。女兒出生後,交由木匠的妻子餵養。她有更多的時間和雷宏談情説愛。不久雷宏離開了永鎮,她要跳樓,被夏爾發現並阻止了。很快她又遇到了羅道夫,羅道夫三十出頭,有和女人交往的豐富經驗。他們相愛了,偷偷交往了三年。最後愛瑪要和他私奔,他逃跑了。愛瑪失戀了,她病得要死。夏爾細心照顧她,她慢慢恢復健康。在魯昂看戲時,她又遇到雷宏。雷宏這次一定要得到她,他們在一起了。她愛得太瘋狂,不停地給情人送禮物。以至最後負債累累,法院要扣押她的不動產。她的情人幫不了她,她服毒自殺了。在她死後不久,夏爾發現了她兩個情人寫給她的情書。他説這是命。再後來他也死了。他們的女兒被送給一位姨媽撫養,姨媽生活窮苦,把她送去做工。

整個小説寫得就是一個女子企盼更絢麗的人生,在幻想與現實之間掙扎。我理解她。她的悲慘結局,不能怪她喜歡幻想。她一開始就錯了。她年輕還讀過書,不應該按着父親的意思嫁給沒有才學而又粗俗的夏爾。她並不瞭解他,只知道他有名氣。婚後才感覺和他生活並不幸福。她內心孤獨,渴望有激情的生活。當她遇到比夏爾好得多的男人,她就開始外遇。夏爾粗心大意,什麼都發現不了。為了向情人表達愛意,她大肆揮霍錢財,欠了很多賬。於是就有了最後的悲慘結局。

歸根結底,她失敗的原因有兩點。第一,她不該嫁給夏爾。第二,她不應該給情人送禮物。約會中應該男人付賬,女人不應該為錢煩惱。外遇沒有什麼,她那麼漂亮、又聰明,怎麼甘心呆在家裏無所事事?只不過什麼都得有個度。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四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鄉村醫生的夫人紅杏出牆,最終債台高築,在社會的壓迫和良心的譴責下飲毒自盡。這則新聞是如此的中規中矩,老套陳舊,福樓拜卻敏鋭地捕捉到了那空洞的虛情假意。

“每個微笑都掩飾着一個無聊的哈欠,每分歡樂都包藏着一句詛咒,每種樂趣都遮蓋着一種厭惡”,在人性冷漠的十九世紀,他毅然提起筆,一氣呵成,冷靜得近乎於殘酷地將這個故事娓娓道來。這就是《包法利夫人》的一生。

她是一個端莊優雅的鄉下女孩,宗教的薰陶給予了她獨一無二的魅力和浪漫。“她夢想過小竹房子的生活,尤其是有位好心的小哥哥,情意纏綿,爬上比鐘樓還要高的大樹去摘紅果子,或者赤着腳在沙灘上跑,給你抱來一個鳥巢”,她又“衷心尊敬那些出名或者不幸的婦女”,沉浸在羅曼蒂克的緬想中。當這個花季少女遇上了鄉村醫生包法利時,對愛情的渴望促使着她很快就結了婚。然而平庸的生活卻讓不安分的愛瑪大失所望,她悔恨,因為自己的婚姻像鐵索一樣牢牢的束縛住了自己,她渴望能過上上流社會的生活,這種慾望在那個時代看來是多麼的蒼白無力而又令人覺得好笑,就像是一個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莊稼漢突然成了出入各種晚宴的侯爵,這就是天方夜譚!愛瑪的悲劇就是從這裏萌芽,而那紙醉迷津的生活像瘋狂的荊棘,在她的腦海裏不可遏制地蔓延,緊緊勒住了她的心,把她的生活勒出道道血痕,劃得支離破碎,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她開始試圖轉變丈夫,包法利先生,卻怒不可遏地發現她先生是那樣的迂腐和頑固,他“談吐象人行道一樣平板,見解庸俗,如同來往行人一般衣著尋常,激不起情緒,也激不起笑或者夢想”,不會游泳、不會比劍,不會放槍,這與她心目中的生活似乎背道而馳。她開始與貴族羅道夫幽會,而這才是她戲劇般生涯的開始。沒錯,她的生活在我們眼中看來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她的一生從未得到過真正的幸福,在一次次的唾棄中艱難地爬起,在冷眼鄙視中搖擺不定的她有過夢想,有過虛榮,有過青春美貌,有過多愁善感,而這一切留給她的卻是絕望的深淵。她在生命中的綻放是那樣短暫,生如夏花的絢爛在片刻駐足過後便將她無情地拋給了貪婪和慾望。而這一生,她得到了什麼呢?不帶絲毫温情和憐憫的文字間是對人性的抨擊,那上了鏽的鐵籠子鎖住了一個少女最真誠的念想和最單純的靈魂。她的墮落必有她的過錯,可誰又能説這不是社會使然呢?這個一生都帶着枷鎖在落滿灰塵的角落裏起舞的女孩是那樣渴望幸福,在一味追求金錢和地位的社會裏,誰又能説這個一直追隨自己不曾丟失的夢想的她不讓人肅然起敬呢?從另一角度去審視,這個不幸的女孩在讓人唏噓之餘,在讓人為其深思之時,她不曾停下的腳步也走進了我們心靈的最深處,那火一般的熱情和直率坦誠的話語是最初的她,也是最終的她。這算是她生命中最後一點温度吧。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五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譏諷性的小説,反映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別。

長篇小説《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他--現實主義作家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艾瑪的經歷,再現了19世紀法國的社會生活。《包法利夫人》的形成使它成為近代小説的一個新的轉折。從《包法利夫人》出世以來,小説家知道即使是小説,也要仔細推敲。但是,《包法利夫人》也為作者帶來了一些影響。許多人議論紛紛,批評福樓拜這部書“破壞社會道德和宗教”,他還被法院傳了去:原來是有人告他“有傷風化”。這時許多讀者紛紛向福樓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連一向反對他的浪漫主義作家也為他辯護。由此可見《包法利夫人》的影響。

書中的女主人公艾瑪出生在外省的一個還算富裕的農家 。她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艾瑪迷上了看小説,其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説中的情節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為結婚就可以實現她的願望。在機緣巧合下,艾瑪嫁給了醫生夏爾。可是在婚後才發現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裏,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後的相處中,她發現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在哪兒? 生活在她看來變得不再絢麗多姿,只不過是日復一日的活着罷了。自從艾瑪參加了安德威烈侯爵的那場舞會後,她的心也一樣,一經富貴薰染,便不肯褪色。

她渴望刺激的愛情,萊昂、羅多夫給予了她,但只不過“逢場作戲”罷了。一個個拋棄了她。

最終她積債如山 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艾瑪求助於她的情夫,但他們在這時卻像個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醜態在艾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後選擇了死亡……

艾瑪,也就是包法利夫人,她,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 。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最終導致了艾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説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包法利夫人》反映出當代社會現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實於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在繁華和虛榮裏,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命運是虛無的,愛情也是虛無的,人們總是茫然的,對一些不屬於自己的,總是去狂熱的追求,而不知那些與自己的現實的距離。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六

《包法利夫人》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説巨匠之一莫泊桑的老師福樓拜所著。這部作品一經發表,便引起了軒然大波。怒不可遏的司法當局對福樓拜提起公訴,指控小説:“傷風敗俗,褻讀宗教”,並傳喚福樓拜到法庭受審。審判的鬧劇最後以“宣判無罪”結束,而隱居鄉野,藉藉無名的福樓拜卻從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學聲譽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發表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最有世界影響的代表作,不過這卻是他寫的第三部小説。

這部題材為“外省風俗”的作品從一八五一年開始寫作,一八五六年問世,其背景放在七月王朝,展示的卻是第二共和國時期的法國社會風貌。也許不能説小説從宏觀上反映了整個時代,卻無疑抓住了當代社會的主要特徵上:法國資產階級引以為榮的英雄年代過去了,一八四八年的革命風暴也已平息,隨之而來的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平庸時代。目光深邃的思想家,叱吒風雲的領袖人物,在生活中奮力拼搏的鬥士,彷彿都一起銷聲匿跡,而今活動在生活舞台上的,只剩下一羣羣資產階級庸夫俗子,浪漫主義激情已成過去,現在的只是鄙陋可厭的實際生活。“路易――菲力浦一去,有些東西跟着一去不復返,如今該唱唱別的歌了。”

平庸的作家可能認為,從資產者日常生活中擷出題材是件十分困難的事,他們的作品不能不求助於杜撰的故事和離奇的情節。福樓拜卻認為文學的力量不在,而在於作者怎樣敍述、描寫和處理,因此文學上不存在高尚的或低下的主題。對作家而言,“伊弗託和和伊斯坦布爾具有價值,他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什麼都可以寫得很精彩。我們可以從任何東西里挖掘詩意,因為任何東西里都存在詩;我們應當習慣於把世界看成一個藝術品,必須把這個藝術品的各種行為再現在我們的作品裏。於是他以市民階層的庸俗於作為藝術描寫的對象,以對資產者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暴露作為小説的基本命題。《包法利夫人》的揭示的矛盾,是浪漫主義的追求和庸俗鄙陋的現實生活的矛盾。

一個農家的女兒,在修道院受過貴族化的教育,讀過許多浪漫主義小説,他瞧不起當鄉鎮醫生的丈夫,夢想傳奇式的愛情。可是她的第一個情人是個道德幾十的鄉紳,第二個情人是個怎麼怯懦的文書。她的偷情沒給她帶來幸福,倒給投機商人帶來了可乘之機,使她成為高利貸者盤剝的對象。最後積債如山,無法償還,丈夫的薄產早已被她揮霍殆盡,情人又不肯伸出求援之手,她在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好服毒自殺。

一個女人因負債和愛情絕望而自殺,類似的故事在許多時代都發生過,也不知有多少小説家描寫過,向以到了福樓舞,筆下便引起了軒然大波,總是顯然不在故事本身,而在於作者以貌似冷靜的態度,非常“客觀”地揭示了這一悲劇的前因後果。他非但沒有對女主人公作道德上的蛘,反面以無比的説服力陳述了社會所不能推卸的責任。

愛瑪是一個失足的女人,但作者並不簡單化地把她描寫成一壞女人。她並沒有什麼與生俱來的壞稟性,而生活卻均可挽回地把她推向深淵。包法利夫人的悲劇,是這浪漫主義幻想和現實生活發生衝突的必然後果。很難説作者是更多地批判了一個浪漫主義,不是更嚴厲地鞭撻了現實生活,他對前者的批判,正是對後者的控訴。愛瑪是個為人所不齒的女人,但她主觀上比周圍的人嚮往高。這是我的觀點,我想,福樓拜將自了對浪漫主義的批判熔鑄在包法利夫人的形象之中,是要讓讀者從包法利夫人的故事中領悟到,脱離現實的浪漫主義追求會把人引向怎樣的誤區。怪不得他意味深長地對朋友説:“愛瑪,就是我”!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七

前段時間讀法國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主人公艾瑪不斷地追求愛情,屢次出軌而導致家破人亡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女人是如何一步步墮落,一步步走向死亡。是虛榮?是叛逆?是放蕩?回憶小説情節,艾瑪是一個愛幻想愛做夢的女人,當包法利先生向艾瑪的父親提起婚事的時候,聽到的回答是“我不能馬上回答你,你今晚在樓下等半個時辰,如果看見窗户的燈是亮的。,就表示艾瑪同意了”,沒有深入瞭解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只因為艾瑪還未成熟,她期待美好的愛戀。但事與願違,包法利先生是一個平庸的人,固執木訥,沒有浪漫,沒有激情。“在她的靈魂深處,她一直等待着發生什麼事。就像沉了船的水手,遙望着天邊的朦朧霧色,希望看到一張白帆,她睜大了絕望的眼睛,在她生活的寂寞中到處搜尋”。

他們在鄉村生活了一段時間,可艾瑪的精神生活卻非常空虛,平淡的婚姻生活並不像她想象的美好。新婚之後的寂寞,迷茫,無聊,使她對感情生活的嚮往,對自己婚姻的某種悔恨和生不逢時的想法時刻迸發,如小説寫的“愛情彷彿是一隻玫瑰色的大鳥,只在充滿詩意的萬里長空的燦爛光輝中飛翔;可是現在,她也不能想象,這樣平靜的生活,就是她從前朝思暮想的幸福。”

於是,當萊昂趕着馬車來到小鎮時,艾瑪動心了,萊昂不俗的談吐,紳士的風度,勤奮踏實的工作態度,深深地打動了艾瑪,他們努力尋找共同語言,從文學,從音樂,一步步相互試探,就像是精神式的柏拉圖的戀愛,他們都保持着道德的原則,不敢越界。本以為艾瑪就這麼和萊昂發展下去,可鎮裏的議論紛紛,萊昂家裏的催促,萊昂走了。只剩下艾瑪的鬱鬱寡歡與等待。

如果將艾瑪對愛情的追求看做一隻風箏,那麼萊昂就是牽着風箏飛翔的人,當萊昂離開,風箏斷線,摔在地上,艾瑪的心不是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尋找飛翔的快樂,她渴望飛的更高,飛的更遠!慾望就是這樣慢慢積累的,就像給飢餓的人一口麪包,結果只能是想要的越來越多。

命運好像給了艾瑪一次機遇,羅多爾夫的到來,給了艾瑪希望。羅多爾夫是典型的花花公子,流連於眾多女人中間,他看中了艾瑪的年輕美貌,艾瑪看中了他的英俊瀟灑,甜言蜜語。小説有個很諷刺的情節,他們挑選的約會地點不是羅多爾夫的木屋,也不是艾瑪喜歡散步的樹林和花園,而是一次農業展覽會的會議廳裏。其間,羅多爾夫對愛瑪的甜言蜜語式的語言攻勢一直被大會主席的講話所打斷。虛偽的愛情誓言和表白就和令人發笑的“公牛”“種子”“獎章”“糞池”一類的話語完全並列在一起。從此以後,艾瑪偷偷與情人約會,甚至為了準備約會的服裝,飾品,禮物等,花光了家裏的積蓄,還負債累累,最後在悔恨中自殺。

我第一次看這部小説時,很討厭艾瑪,覺得她屬於紅杏出牆的類型,不符合倫理道德規範,但是,隨着我對西方文化的慢慢了解,對人性的逐漸探究,現在,可以很釋懷的談起艾瑪的故事,甚至可以站在艾瑪的角度,重新審視《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八

開始讀這本書覺得艾瑪挺過份的,但是想想現在社會的現狀,也差不多是這樣吧,人性本來就是這樣,一方總以為我愛你就是用我自己覺得是愛你的方式愛你就是非常愛了,就像夏爾對艾瑪的愛一樣,他卻不知道他的愛在包法利看來就是一種厭惡,只有當兩個情夫拋棄她的時候,她才有一點點覺得夏爾好,但是這不是愛,只是一種心靈受傷給自己的一點安慰,一但有對比,就會有傷害了。夏爾就像現代所説的備胎一樣,天真可憐,以為自己多幸福快樂,卻不知道自己正是被艾瑪隨時可以隨便傷害還不帶內疚的對象。就是想不通一點,艾瑪也不喜歡包法利,為什麼她寧願死也不願面對包法利,是因為怕輿論還是因為體驗夠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呢。她騙了包法利這麼久,大多數説謊都沒有愧疚,也覺得他會體諒她,最後為什麼不會想包法利會原諒她呢。

然後她一死,整個家都破碎了,特別可憐的是她的孩子。至於艾瑪的兩個個對象,跟現在的差不多,為了自己的前程,為了自己的未來,都是自私自利的,他們都是玩膩了就甩掉艾瑪了,艾碼也是很傻呀。作為一個女生,最後學到的就是女生要自尊自愛,你可以幻想,但不要不切實際,也不要靠着別人來幫你實現,特別是男人。如果你運氣好能遇到像夏爾這樣愛你的男人,那就好好珍惜吧。生活本來就是平淡的,只是需要你來增加五顏六色,兩個人的生活多的是溝通,而不是背叛別人快樂自己。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九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樓拜(1821-1880),是法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法國19世紀小説史上三位巨人之一,福樓拜出生於一個醫生世家,曾在巴黎攻讀法律,因病輟學。福樓拜的出身對他的寫作有巨大的影響:看慣了手術刀的他不相信宗教,崇拜真實——這在他的小説中都有充分的反映。他依靠豐裕的遺產過活,專心於文學創作,他終生過着獨身生活。

長篇小説《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愛瑪的經歷,再現了19世紀中期法國的社會生活。《包法利夫人》的藝術形式使它成為近代小説的一個新轉機。從《包法利夫人》問世以後,小説家知道即使是小説,也要精雕細琢。這不僅是一部模範小説,也是一篇模範散文。但是,《包法利夫人》也為作者帶來了麻煩。許多人對號入座,批評福樓拜這部書“破壞社會道德和宗教”,他還被法院傳了去:原來是有人告他“有傷風化”。這時許多讀者紛紛向福樓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連一向反對他的浪漫主義作家也為他辯護。法庭上,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作家被宣告無罪——由此可見《包法利夫人》的影響。

書中的女主人公愛瑪出生在外省的一個還算富裕的農家 。她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説,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説中的情節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為結婚就可以實現她的願望。在機緣巧合下,愛瑪嫁給了醫生夏爾。可是在婚後才發現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裏,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後的相處中,她發現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在哪 生活在她看來變得不再絢麗多姿,只不過是日復一日的活着罷了。

這時萊昂闖入了她的生活,他們有着共同的愛好, 在頻繁的交談中,萊昂發現自己漸漸愛上了這個有夫之婦 可萊昂不敢向愛瑪袒露自己的心跡,他怕被愛瑪拒絕 最後 選擇了逃避,去了巴黎。愛瑪在萊昂離開之後才後悔沒有挽留他。可隨着時間的推移,懷念被漸漸沖淡了,另一個男人走了進來。

羅多爾夫第一次見到愛瑪就被她與眾不同的氣質深深地吸引了。於是乎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女人弄到手,他很自信自己能夠成功,因為他有錢。 羅多爾夫用盡花言巧語是愛瑪神昏顛倒,她的虛榮心迅速膨脹起來。一開始愛瑪有過猶豫,但在羅多爾夫一波又一波的攻勢下,她臣服了。愛瑪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小説中嚮往的生活,感到既刺激又欣喜。可是愛瑪的獨佔欲很強,久而久之,羅多爾夫對她產生了厭倦 。當愛瑪下定決心拋棄眼下的生活,和羅多爾夫雙宿雙飛時,他退縮了。羅多爾夫覺得一切都是逢場做戲罷了。他狠心的寫下了一封信,可笑的事文字中完美的掩飾着自身的疲倦,反之把一切都歸咎於“命運”二字,極力地推卸責任。他無情的走了,好像一切都沒發生過似的走了。愛瑪崩潰了,從此一蹶不振。

最終她積債如山 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愛瑪求助於她的情夫,但他們在這時卻像個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醜態在愛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後選擇了死亡。

愛瑪,也就是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 。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還是自己對命運的臣服,最終導致了愛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説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現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實於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時,或許這是上天給我們一次調整心態的機會。在繁華和虛榮裏,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dvmdr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