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有關八年級悲慘世界的讀後感

有關八年級悲慘世界的讀後感

有關八年級悲慘世界的讀後感

《悲慘世界》出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之手,他的一生都在於創作,這本書深受人們的喜愛,有些作家又紛紛寫出了續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八年級悲慘世界的讀後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八年級悲慘世界的讀後感1

在閒暇之時,輕輕翻開桌上的《悲慘世界》,看雨果筆下的一個又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受書中那一個又一個鮮活的靈魂。

初識雨果就是因為他的這本書,我已不記得這是第幾次翻開它了。

對於書中那個叫冉·阿讓的人,我感覺太神奇了,一方面,他偷盜,他越獄,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成功的商人,能幹的市長,他深切同情着芳汀母女,當他得知有人要替他受審時,他毅然決定拋棄市長的頭面和身份,投案自首。這些,在當時都深深揪痛了我的心。

深深揪痛我的心的,還有那個小珂塞特。她是一個多麼令人憐愛的小女孩兒啊!當可憐的小女孩走在去森林裏提水的夜路上,路過籠在蠟燭光裏的玩具店時,她偷偷看着那個穿着紫色衣服的洋娃娃,當她一個人提着沉重的水桶走在回去的路上時,一隻大手悄悄伸過來,那隻手是冉·阿讓的手,它在帶走小女孩水桶上重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沉重的憂悒。

我清晰地記得,我在這頁書上哭過。

還有這樣一個場景,令我記憶猶新。

當冉·阿讓潛入教堂,偷走米里哀主教的東西時,警察來了,冉·阿讓絕望的站在那裏,可米里哀主教卻説:“尊敬的警察先生,我想你們誤會了,這位是我請來的客人,我正準備送他走呢。哦先生,您忘了把我送您的禮物一併拿走。”説着又從桌上拿了一對銀燭台遞給冉·阿讓,待警察走後,米里哀主教對冉·阿讓説:“先生,這些銀子是讓你做一個誠實的人用的。”這句話,冉·阿讓將記一輩子,而我,也將記一輩子。

眾所周知,巴爾扎克是一個狂傲自負之徒,他曾經常與朋友開一些粗鄙的玩笑。他曾在大庭廣眾之下信口議論雨果的私生活,他曾尖刻地批評過雨果的劇本《歐那尼》,他稱雨果放棄法國貴族議員的身份是譁眾取寵。然而在巴爾扎克臨終之際,只有雨果在深夜趕到他的病榻前,緊緊握住被子下那雙冰冷的手,那個倨傲的靈魂。後來,在巴爾扎克的葬禮上,雨果沉重宣讀了著名的《巴爾扎克葬詞》,稱他是“偉大的,不知疲倦的思想家、哲學家、詩人、天才”稱他“在最偉大的人中名列前茅,是天才中的佼佼者”。

雨果用大愛和大善包裹了世界,他説:“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陽,”他的太陽,穿百載,越萬里,慷慨的照耀那些心中落滿了霜雪的人。而《悲慘世界》也成為我的太陽,在今後的日子裏,一直熠熠生輝。

八年級悲慘世界的讀後感2

《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雨果用三十餘年完成的著作,書中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歌頌了人民的鬥爭精神。每每想起主人公,我感觸很深。

全書將人民的現實苦難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出來。年輕時的貧民冉阿讓為了妹妹免於飢餓,偷了麪包,犯了錯誤。之後,他遇到了寬容的米里哀主教,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重新做人。在化身為企業家馬德蘭後,冉阿讓當上了市長,用自己的力量幫助着人們。後來,他收養了無家可歸的平民女孩珂賽特,兩人便開始了父女之旅。時間慢慢流逝,珂賽特長大成人。冉阿讓擔心自己曾經的錯誤會影響女兒的生活,儘管他是那麼愛他的女兒,卻依然選擇默默離開。後來,冉阿讓因日夜思念女兒,病倒了。最終他在女兒的懷抱中安詳地死了……

生命有很多寶貴的品質,寬容、善良、奉獻和愛……正是因為米里哀主教的寬容之心,冉阿讓才會下定決心做一個善良的人;正是因為冉阿讓的善良,他才會發現,在這個罪惡的世界仍會有天使出現;正是因為冉阿讓的奉獻,珂賽特才會有一個美好、圓滿的人生;也正是因為所有人心中的愛,人們才會在這黑暗、悲慘的世界裏,依然抱有目標與希望地活下去。

生活中,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具有這些品質的人。2020年1月18日,當全國人民正沉浸在一年一度喜迎新春的歡樂氣氛中,忙於走親訪友、出行聚會,而新冠病毒卻正悄然肆虐武漢。大家紛紛逃離武漢的時候,耄耋之齡的院士鍾南山,卻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去往武漢的高鐵。國士無雙,一番番挺身而出,一回又一回落下慈憐的眼淚,皆因病人的生命重於泰山,正如他坦言:“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病人的那一條命。”他要用自己的知識、經驗甚至生命,去挽救那些鮮活的生命。疫情期間,還有很多默默無聞的逆行者,他們就好像蠟燭一樣,燃燒着自己,卻用光明照亮了他人。

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每每學習的空餘時間,我都會拿出來反覆閲讀品味。時而憤怒,時而難過,時而笑容滿面,時而潸然淚下,如果你也想體驗這種閲讀時心緒的波瀾起伏,請你拿起它細細品讀,感悟其中的寬容、善良、奉獻與愛吧!

八年級悲慘世界的讀後感3

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織着,這就是我們為之眷戀而又萬般無奈的世界!——題記

緩緩合上書本,悲慘的世界與人性的光輝,人間的愛意與善良,在我心中久久縈繞。“他活着,儘管命運多舛;他安息,只因天使離去…”光影綽綽的銀燭台在安靜的黑夜裏發出唯一温暖的光,一個聖潔光輝的靈魂滿載熱愛與善良,結束了一生的苦難與救贖。那在我心中不斷敲擊,強烈而又沉默的故事章節沉重的告訴我,冉阿讓永遠的離開了。回想起他走過的艱難旅程,那是一部不得不讓人震感的傳奇——為了活命,因偷竊一個麪包而鋃鐺入獄的冉阿讓在19年的涯獄生活中斷送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彷彿綻開的罌粟花,滿是無奈的荒涼;為了生活,他再一次犯下罪惡卻遇見了卞卡夫教主與他的銀燭台,那是屬於他的第一份善良與愛,是照亮生命的聖輝;為了救贖,他是總是無私給予他人幫助的馬德蘭市長,是承諾芳汀養育珂賽特直至讓她尋覓到幸福的“父親”,是在革命戰爭下放走多年抓捕他的警探,救下青年人馬呂斯只因心中那一份沾染了銀燭台光輝而從此偉大聖潔的靈魂的救贖者。

掩書沉思,我的心中似乎充斥着一種無法抑制卻又難以言喻的思想。悲慘世界,亦如書名一般,一個充斥着悲慘命運的社會,永遠散發着人道主義的光芒,但當我們致敬寫盡社會變革和人情性靈的雨果先生時,我們又該怎樣對待如今的世界呢?

在我看來,這不再是一個世界,卻是一個世界裏放射出的理想光輝。書中的悲慘世界如同一部演繹着世間所有疾苦的樂曲,每一個音符都那樣的催人淚下,在歲月的滄桑與磨難中沉澱着,在時代的心尖唱着淒涼的歌,在未知世界中散發着光,我們不再感受到專制社會的腐朽與罪惡,不再擁有勞動人民苦難的生活與壓迫,不再遭遇黑暗時代裏精神的貧困與墮落。我們的世界,充滿美好和希望,是思想不斷迭代解放的光芒;我們的世界,滿載熱愛和理想,是光輝歲月裏雙手創造的響亮;我們的世界,潛藏無限未來和方向,是人性光輝里名為愛的力量。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世界,每一個明天,都是對人類苦難的關心,對未來方向的信念,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卻都需要我們用善和愛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靈給予世界更多温暖,用真誠的靈魂匯成這個美好的世界。

只因我們都是如此的愛這個世界啊,從一開始到最後,所以相信愛,相信善,相信這不是一個悲慘世界!

八年級悲慘世界的讀後感4

從古至今,有多少句名言是説書的重要性。這正説明了書籍在我們的生活中必不可少。

讀書,就要讀好書。一本名著會讓你得到啟迪,告訴你要做一個怎樣的人。雨果寫的《悲慘世界》,就是一本全世界暢銷的世界名著。

我想我不多説,大家一定就聽説過雨果。雨果寫的作品中,其中最著名的兩本就是《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

我喜歡雨果的文字,他描寫一件事情,寫得生動而又形象,充滿畫面感,卻又不失文學味兒。他描寫事物的方式很獨特,很新鮮,讓人回味無窮。

雨果的《悲慘世界》描寫了法國下層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但是他並沒有直接描寫人們的生活有多麼慘,而是設計了一個人物——冉阿讓。

冉阿讓是一個人苦役犯,因為他偷了一個麪包加上多次想越獄,一共在監獄裏待了19年。出獄時,他充滿了仇恨——他也是迫不得已才偷麪包的。後來,他遇到了卞福汝主教。

主教沒有責怪他偷了自己的銀器,反而送給他了一個銀燭台。冉阿讓發現自己是個無賴。他決定不再做壞事,而是像主教那樣,幫助別人。

冉阿讓再生了!他到了另一個城市,做了一個好市長,成為了大家的馬德蘭伯伯。但他的真名被再次提起時,他的良心揪住了他的脖子。

他,為正義與善良而死。

從冉阿讓的經歷中,我瞭解到了法國下層人民是怎樣生活的。他們被生活所迫,妻離子散。冉阿讓也不能安穩的過他的市長生活。人們歧視罪犯,歧視窮人,歧視身體殘缺的人。有些奸詐的小人,騙取別人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小孩子很小就要幹活。

而我們,現在有這麼良好的讀書壞境,不好好學習,不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還可以挑三揀四,那就對不起養育自己的父母了。

冉阿讓十分高尚。他讓我改變了許多許多。他讓我學會了幫助別人,寬容別人,不再自私自利,學會了分享,不炫耀自己的成就……我欣賞他崇高的品質。他的肉體雖然死了,但其精神卻永存人間。

俗話説“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冉阿讓雖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卻從十九世紀一直傳到現在。

八年級悲慘世界的讀後感5

暑假期間,我 閲讀了法國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 》,不禁感溉萬千。

這是一部集浪漫 主義與現實 主義幹一體的藝術 精品。它通過理想 化的情節塑造理想化的人物,同時又準確、完整地再現了從滑鐵盧到反對七月王朝的人民起義的史實。小説枝葉繁複,但中心始終不變: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 和揭露資本主義社會 的黑暗。在作者筆下,他企盼用博愛、仁慈、善良 來改變 這個悲慘世界。

文中的主人公冉阿讓一生飽受苦難 ,在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脱胎換骨,變得善良、仁慈和寬容。臨終前,他不僅不埋怨上天不公,白己的命運坎坷,還認為自己 是幸福 的。在我看來,認為白己幸福的人,實際上就是最幸福的人。當今世界,“仇富”和“嫌貧”是兩個負面的社會現象。正如企業家魯冠球所説:“‘仇富’和‘嫌貧’,是一對孿生兄弟 。要通過努力,使‘仇富’者找不到社會共鳴點,讓‘嫌貧’者找不到生存 上壤。”就拿我國來説,富的地方是真富,富得流油,窮的地方是真窮,連温飽都成問題。如果我們的富豪能像冉阿讓一樣多出資救濟窮人,就算有個別人依然“仇富”,但沒有社會共鳴點,一個巴掌又能拍出多大的聲兒來呢?富人救濟窮人,幫助開發貧困地區,如此一來,貧困地區富有了,窮人也變成富翁了,世上沒有窮人了,“嫌貧”者沒有了“生存土壤”,自然就銷聲匿跡了。(讀後感 )

德國社會學家內爾伯恩曾説過:“超凡的快樂 讓我們熱愛世界,巨大的悲痛讓我們理解 世界。‘冉阿讓曾有過無比快樂的時光,所以,他熱愛這個現實的世界。

當然,文中也有許多令人厭惡的反面角色 ,如德納第夫婦和警官沙威等。正因為有他們的襯托和對比,才顯示出冉阿讓等人是多麼的崇高和偉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e1yz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