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楚辭》讀後感

《楚辭》讀後感

《再讀漫漫求索路,這次我與你同行》

《楚辭》讀後感

——《楚辭》讀後感

第一次知道先生,可能是國小課本上的那句名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彼時年紀尚小,對這些古文只是一知半解,只求得個字面意思,但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後來上了國中,開始學習古文,也漸漸有了些閲讀古文的能力,於是便買來《楚辭》,希望得先生教誨於萬一。

初讀《離騷》,只覺先生文風飄逸,大開大合,上可攬九天之月入懷,下可與仙妖鬼神為伍。文中雖多有悲情之句,但從先生筆下寫出便平添了幾分氣勢。這其中與先生的樂觀與執着有着不可割捨的關係,“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然先生言:“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即使不受重用,被奸佞所誣陷,先生依舊保持着那份豁達與堅韌。

“耿吾既得此中正”,既尋得真理,那便等同於尋得了無限的光明。隨後溘埃風上徵,前有望舒開路,後是風神飛廉跟隨,鸞、鳳戒嚴道路,這是何等的氣度,又是何其的具有想象力。可是到後來,我發現先生也累了,一聲“已矣哉”,令人心碎。“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算了吧,算了吧,這一切是這麼的荒謬且讓人心碎, 那又何必太過在意呢。

後來讀《山鬼》,見先生“表獨立兮山之上”,那種希冀,期待,想必先生是在等楚王回心轉意吧。可是隻有腳下雲捲雲舒,任先生在風中凌亂,後來猿鳴、雷雨、風捲落葉······求之不得,輾轉反側。要説更讓人看不到希望的還是在《遠遊》中:“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然“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後來先生終於明白了“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滿腹才學能怎樣,胸懷大志又能如何,一顆拳拳赤子心,偌大的朝堂依舊沒有你的一席容身之地。這時我已明白,先生的詩裏藏着的是懷才不遇的落寞與知音難覓的孤獨。

又後來,讀先生的《國殤》,慘烈的戰況,將士們的視死如歸。先生文風依舊雄健,這時這篇文章不單單是一篇詩歌了,這是一首讚歌,是對亡靈的祭奠,同時這也是先生愛國之情的溢於言表。直到讀過先生的《卜居》,你依舊是那個你,又怎麼可能去學那些小人蠅營狗苟呢,這或許正是先生的閃光點吧。不與雞騖爭食,不隨駑馬之跡,這才是你嘛。對於這一點的表達還數《漁父》的表達最為有力。“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先生是如此的高潔,司馬遷也在《史記》中大加讚賞:“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讀《楚辭》,是又陪先生走了一遍漫漫的求索之路,我終於明白了,先生的大志,這一腔的熱血,這洋溢着的愛國主義熱忱。詞賦之祖,浪漫主義的先驅,受教了,先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e8dvo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