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1多篇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1多篇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1多篇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1

甚是喜歡《阿勒泰的角落》,平實的語言,言之有物,如實地記載,樂觀的生活態度,就像有一個朋友娓娓道來。很遺憾沒有抽出一個完整的時間一口氣翻完,陸陸續續見縫插針的幾章幾章地往前挪。這樣的書適合在一個閒適的下午,配一杯茶,合一首慵懶的音樂,才不會辜負。

角落是主持人的作業,看着各位爆的猛料,八地興高采烈,我心裏很是惆悵。從來就是一個敞亮的人,順順利利,水到渠成,沒有什麼犄角旮旯呀?眼見作業大限已到,猛然想起五月回家鄉武漢的重重感歎,好吧!就這個了。

也許有人會説這回家和角落有什麼關係?這完全源自於在異鄉珠海定居後,每次回武漢的感覺,就會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生在武漢長在武漢的異鄉人,家鄉變的太快,翻天覆地,頗有隻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之感,我時常恍惚我是否在這個城市存在過,兒時對於這所城市的記憶只能放在角落裏封存。

國小時最喜歡在外面過早,過早是武漢人早餐的形式,那時還用糧票呢!我隱約記得是一張糧票再加幾張毛票,吃的豐富呀!香口熱辣的熱乾麪配桂花味的糊米酒,軟糯粘牙的豆皮,油澄澄又香又脆的油條,大爐子裏炕的燒餅,炸地酥脆的油餅,還有煎餃,苕面窩……,每天不重樣的吃,味道好,份量大,實在!早上吃的滿足,一天的心情就會特別好!這些味道沉在我的味蕾中深深地記憶下來。現在每次回武漢第一件事情就是盼着過早,可遺憾的是再也找不回原來的正宗的味道。有一次偶然在珠海街道上遇到一家打着熱乾麪旗號的小店,本不作任何期待,點了一碗,一入口,就是那個讓我千思百轉的味道,只覺得眼睛裏熱熱的。食物能銘記某個時刻,我懂了。

國中高中時,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我會經過一間小小的書店,雖然只有50平方米但總是被學生們擠得滿當當地,拿一本書我是被擠進去,又被彈出來,今天的書店可沒有當年的它那麼豪氣。為什麼這麼火爆?因為書店裏只賣言情小説和武打小説,這可是老師和家長的頭號大敵呀!所以只能偷着看。在這個書店裏我認識了亦舒,她告訴我“女人不能美則美矣,然卻毫無靈魂”,認識了岑凱倫,給了我最初的關於穿衣搭配的美學知識,認識了金庸的江湖,瞭解了什麼是談談情説説愛!在大學時書店被網吧代替了,有了電腦誰還會去借書看呢?有時我會想,那些和我一起擠書店的孩子們現在在哪兒?會不會和我一樣想起它。

兒時最好的女同學,現在已經失了聯繫,但當時感情真是好,好到什麼程度呢?我們上學一起走,放學一起回家,時常會你先把我送回家了,我再把你送回家,然後再送回去。()她家住在一幢紅色的房子裏,是很多家串着一個走廊的那種,父母早早離異,和幾個年長的姐姐住在一起,完全沒有大人的管束,父母只提供經濟支持,什麼事情自己作主,自己搞定。這在當時我們小屁孩的眼裏可牛了,再加上她長得漂亮,乎閃閃的大眼睛,全班的男生都迷她,女生都喜歡她。我和她時常膩在一起,在她們家流連。夏天時,她們家的外牆上會爬滿爬牆虎,冬天屋檐下會掛一串串的冰柱。這次回去,我特意去了那幢房子,大門口掛着條幅“早拆早搬新房,早搬早選房”武漢誓要舊貌換新顏的節奏,似乎一切舊的老的存在都是不合理的。我知道下次我再回來,這幢房子將不復存在,只能是我少年時代的一個回憶。

角落是回憶最好的安置!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2

《我的阿勒泰》主要講述的是作者在新疆最北段的阿勒泰地區的富藴縣——一個以哈薩克為主要人口的小縣城裏度過的一段童年。

作者李娟是一個普通的從未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漢族女孩,她的文字非常自然、樸實、真切而不乏動人之處,於浮躁的生活是一縷清新的風。

我是第一次接觸作者的文字,一讀就有一種迴歸到小時候的感覺。因為她的描述就是小時候的感覺,對周圍的每一個細節都這麼觸感強烈。

這本書裏沒有變味的心靈雞湯,也沒有如何賺錢的竅門,這裏有的是真實。看似平淡無奇,卻是真正的淳樸的一種味道。

我很少有時間能靜下心來安安靜靜的看一本書,這本書讓我很驚訝。真想不到現在這樣充滿PM2.5的社會裏還有人在寫、能寫那麼清澈、純淨的文字。如果讓我編教科書,一定把李娟的文字選入語文教材,從國小到高中都適用。心靈雞湯太假了,佛經聖經太飄渺了,李娟的文字那種自由自在、悠悠盪盪、返璞歸真,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沉浸下來,太舒服了。

我喜歡文字簡簡單單、實實在在,有一説一的書,對故弄玄虛、賣弄技巧、居高臨下、自以為是的書敬而遠之。看李娟的書,看這本《我的阿勒泰》,尤其是看完的時候,會讓你感覺長舒一口氣。像是懵懵懂懂從一個遙遠的故事,一個遙遠的另一個自己中醒來。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3

生活的本意是生存、活着。有人説,生活是為了生存而活着;有人説,生活是在世上舒舒服服地活着。我認為生活不僅是為了生存,為了物質生活而活着,更是要有意義、有價值的活着。雖然人生苦短,但是這樣也不枉到世上走一遭了。

熱愛生活的事例倒不少,只是我們缺少了一雙心靈的眼睛。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多時因患病而失聰、失明。她並沒有被困難打倒,在老師的幫助和教導下,她克服種種困難學會了識字,學會了説話,並逐步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她利用自己所學,寫了《我的人生故事》、《走出黑暗》等一系列名著,到世界各地演講做報告。她建立了慈善機構,幫助和她一樣的殘疾人士。她的愛心行動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和贊同,當時的美國《時代週刊》評選她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她還獲得了“總統自由勛章”等獎項。海倫凱勒從小就是一個可憐的孩子,沒有享受到一個正常孩子的童年生活。她這一生從來沒有想過如何舒服安逸的生活,雖然身殘,但志不殘,她一心想着如何幫助更多的人,如何為貧窮的人做更多的貢獻,這樣的生活,才是有價值的活着。

李娟寫的《我的阿勒泰》一文,是作者熱愛故土的真實寫照,是用她在新疆一點一滴的生活故事編寫了這本書。李娟從小在新疆長大,那時候的新疆非常落後,人煙稀少,沒有什麼公路,出去乘車不方便,用的電話也只有衞星電話,這種電話不但貴,而且語音效果差,一到陰雨刮風天就卡殼。新疆的氣候變化無常,不下雨時鬧旱災,雨下得多時就鬧洪災。夏天有冰雹,冬天天冷時鬧雪災,還時常鬧蝗災。可儘管這樣,李娟仍然選擇生活在這兒,主要是她熱愛這裏的土地,熱愛這裏的生活吧!

羅曼羅蘭説:“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塞涅卡曾説:“內容充實的生命就是長久的生活,我們要以行為而不是時間來衡量生活”。

生活如水,淡然樸實,淡名利,淡世繪,淡榮辱,淡誘惑,內心寧靜,清澈透明;人生如茶,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你既想真正熱愛生活,就得參悟出這生活的滋味。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4

沐浴陽光,讀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書香氤氲,感悟頗深。

這是一片淳樸的世界。

自然而淳樸的筆觸,描繪出阿勒泰地區哈薩克民族的日常生活:做裁縫、經營一家雜貨店、河邊洗衣服的時光,門口的土路……儘管文字中會飽含生活的艱辛,在作者李娟的眼中,那又何嘗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永遠樂觀地面對生活,永遠對生活充滿熱愛,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美。

我欣賞的,還有那種真實的氣息。簡單、不造作得語言,記錄了哈薩克牧民和作者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外婆的早飯》這篇可謂"經典"。好玩的老頑童外婆充滿了童趣和愛心,淳樸自然的語言中又不失幽默,讀者閲讀時有時也能樂一樂,那會心一笑,真是一點也不乏味。

讀這本書,還能領悟到獨特的新疆風情,新疆的牧民們,在荒涼的草原上趕着瘦弱的羊羣。也許,他們的一生中只有這麼一次美好的相遇,也許,多少年後他們又在某地相遇,或下着暴風雪,即使天寒地凍又算得了什麼?素昧平生的人們圍在一團,温暖彼此的心。讀到此刻,我的心也被人世間最美好的温情所感動。面對困難,大家都能團結起來,共同面對,不管人們是否相識,險境面前人心是一致的,克服困難也就不難了。

這讓我想起了去年,學校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我們班能歌善舞的同學較多。比賽前大家都以為準能拿第一名,誰知道結果卻相反。合唱節目演砸了,全班一片譁然,同學責怪班長組織得不好,負責領唱又搶了節拍……這個簡單的故事也同樣説明了簡單的道理。誰不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只是落實到行動中就不容易了。而新疆牧民們做到了,這與文化程度無關,從中可以知道: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小細節,否則也將會釀成大禍。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5

這個星期我接的書是:《我的阿勒泰》,這本書一共有三輯,其中我最喜歡的時第一輯中的《屬於我的馬》,這篇文章講的是:有一個人欠了作者家很多錢,但這個人卻死了,只能由此人的親人來替他還錢,但他的家人實在在拿不出錢來償還,情急之下,只好把自家的一匹馬牽來見作者的媽媽,要求抵債。然後作者的媽媽打電話給作者告訴了作者這件事,這讓作者想起了兩年前自己家裏還想買一匹馬,因為那時候作者的家裏還沒有挖井,用水得要去兩公里外的烏倫古河邊挑回家。夏天還好,到了冬天,河面凍成了厚厚的堅冰,去挑水出了扛扁擔,還得扛斧頭。每天去挑水,每天都要破冰,頭一天破開的冰窟窿一夜之間重新凍得結結實實。作者的媽媽想,如果沒有馬,有一隻小毛驢也好啊。

那一年夏天倒是讚了不少乾草,打碎後裝了好幾麻袋。可是馬最終卻沒有養成。我們便在院子裏挖了一口井。作者想象自己有一匹馬首先得搬家,搬到城郊野地上蓋房子,並圈起一個大大的院落。還得在院子四周開墾出一大片土地,種上深濃茂密的草料。還得嫁一個也願意養馬的人,最好他已經有許多養馬的經驗了。將來的孩子也得喜歡馬。這樣,我就得為了馬永遠留下來,永遠地。……也就是説,除非我真正地愛上阿勒泰,決心永遠生活在阿勒泰,否則我就永遠不能擁有一匹馬。

讀了這一片文章之後我又很多感想:我覺得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因為作者家裏想買一匹馬都那麼難,而我們現在呢,要車買車,要房子買房子,我們還不知道珍惜,作者在想到自已有馬之前還會計劃好有了馬之後要幹嘛幹嘛,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一下作者的這種做什麼事情都應該計劃的習慣。

我推薦大家去看一下這本書。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6

讓人麻爪,平日裏可以絮絮叨叨地説不盡對它的喜歡,現下認真、正經地推薦卻又不知説些啥。想起啥説啥吧。

國中時很迷散文(當然現在也是),除了無止境地補課外,唯一的樂子就是放學去報攤買雜誌看,那時候,我一度把龍應台視為最仰慕的作者,她的人生三書不知道翻來覆去看了多少遍,直到一次偶然,在《讀者》上看到了一篇李娟的《我家過去年代的一隻貓》,看的我是淚流滿面,怎麼會有這麼厲害的人!怎麼寫的這麼好!嗚嗚嗚……我把那篇文章剪了下來,掛到牆上,每晚臨睡都要欣賞一遍...再後來,順藤摸瓜找到了收錄《我家過去年代的一隻貓》在內的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別提當時我多高興了!哈!

雖然整本書都是樸素的文字,但作者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民風的勾勒可謂是恰到好處,粗糙又充滿真心,有時,那三言兩語帶過的,是苦悶,是迷茫,是不解,是熱愛,是無所畏的堅定……書簡簡單單,文字簡簡單單,作者人也簡簡單單,我被這簡簡單單的一切迷住了,再難走出,或許這就是,最乾淨最簡單的東西越討人喜歡吧。然而生活中總是充滿着各種瘴氣,有的會使你迷惘,有的會帶你誤入歧途……很多時候,我們越走越長大,驀然回首,其實已經離自己最想去的地方越走越偏,初心不見了……我讀李娟,讀《我的阿勒泰》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自己的一種期望吧,小朋友,希望你簡簡單單地長大,簡簡單單地收穫你的快樂,希望你的未來簡簡單單,你也簡簡單單。

再後來高中時,《航拍中國》來了,我永遠記得在新疆那期,我看到了阿勒泰!!!我高興地要蹦圈子,給每一位朋友發了錄屏的阿勒泰,分享我的喜悦,這是一個除了我的家鄉外,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我多愛它,它不知,我知。

終於,這也成了我的,阿勒泰了。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7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童年的歌聲依舊在耳邊迴盪,但那一閃一閃的小星星卻很少見到了。

“星空清澈……每一顆星子都尖鋭地清晰着。滿天的繁星更是寂靜地、異樣的燦爛着……繁華明亮的星空應該是喧譁着的呀,應該是輝煌的,滿是交響樂的”星空上的星星,在天空上兀自狂歡,兀自寂靜,歡歌笑語又沉寂不語。星星這麼小,又這麼大……,忍不住又看一眼天空——這個世界這麼大!但——星星上可能有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有可能比我們的世界更大,更少遼闊,更繁華……一想到這些忍不住落淚。

星空好大,大得讓人浮想聯翩——那一顆星星上是不是有一隻迷途的羔羊,它四處尋找它的主人,卻怎麼也找不到,只能望着星星發呆?那一顆星星上,是不是黃金和鑽石被太陽照得熠熠生輝,所以它才這麼亮?那顆星星上,是不是終日下着雪,白茫茫的一片,在黑暗的宇宙裏兀自寂寞……,天空好黑,一顆顆星星為我們講着故事,讓寂靜的夜空不再寂寞。

你在看星星嗎?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8

到不了的,都叫遠方,沒有去過阿勒泰,沒有去過新疆,帶着對北疆的興趣,那裏一年四季,那裏牧人們的生活方式,讀了《我的阿勒泰》。一個混住於哈薩克牧民中間,家裏開雜貨鋪兼裁縫鋪的漢族姑娘,售貨生意隨牧民活動而遷徙,敍述她的生活,沒有賣弄風土人情,用她本真的天性和真誠,帶給我一個陌生新奇的世界。

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一起顛簸起伏在風沙肆虐中穿過人煙稀少的戈壁灘,整個世界,天空佔四分之三,大地佔四分之一。 這裏有個咧着嘴笑,被風沙刮黑了的兩顆門牙,好像缺掉的牙齒

通往滴水泉的路,從富藴縣到烏魯木齊,中途路過的滴水泉,一對年輕情侶如同避世般開了飯店,這對於行走在荒漠的來説是天堂,一年中總有那麼一段時間滴水泉喧騰無比,人們擠進窄窄的帳篷,黑壓壓一屋子人。然而不久,滴水泉就恢復往日的沉寂。就這樣,年復一年。那些孤獨地停留在空曠雪白的鹽鹼灘上的破破爛爛的土牆房子旅店,還有旅店上空輝煌燦爛的星空。

幾乎秋天的每個晚上,夜夜都有愛情,電子琴和手風琴的旋律徹夜飄蕩,盛大的鄉村舞會,宴席(拖依)上濃郁的肉香葡萄乾兒、杏乾兒奶酪條、包爾沙克堆滿了長條桌。院落裏熊熊的篝火,翻飛的衣裙,夾雜着歡聲笑語。人們跳起了黑走馬。簡單帶過的愛情,出於年輕愛上了麥西拉,我想我是真的愛着麥西拉,我能夠確信這樣的愛情,我的確在思念着他

零下42度的寒冷,穿着厚厚的棉皮鞋,也跟光腳走在冰上一樣,凍疼的眼珠子,閉上眼靠短暫的一個個瞬間辨別道路。 趴在冰上流下的淚,這淚水一滴滴落下,瞬間凍結在冰面上。

這本散文集收錄的阿勒泰,無垠戈壁、無邊草原、成羣的牛羊、森林、氈房、高遠的天空、千變萬化的雲……過年放煙花,和一大羣人泡澡堂,外婆吐舌頭,和村裏的小孩嬉鬧,幕天席地的在大草原睡覺,和母親去森林裏採木耳,到她家裁縫店裏做衣服的男男女女,那些在她家小商店裏買東西的鄉村孩子、庫爾圖的酒鬼…

有些人,存在本身就象奇蹟。

有些人,讓我覺得,他們身上的所體現的那種生命的光輝,跟身份、學識、氣質、年齡,甚至智慧,幾乎一丁點都沒關係。即使更多或者更少都不能增添或者損害他們的光芒。任何所謂的經驗在他們那裏毫無用武之地,好象世間無處不在的生存規則都突然失去了效力。如果有什麼是和那光亮有關,那就只和心靈和情趣而已。

最安靜和最孤獨的成長,也是能使人踏實、自信、強大、善良的。

“世界這麼大,但有時又會想到一些大於世界的事情,便忍不住落淚。”

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苟且,也有遠方的苟且,大不了,衝生活吐吐舌頭。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9

這個暑假我閲讀了一本名叫《我的阿勒泰》的書,它帶給了我一個新的、我從未接觸過的世界。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樸實而不失幽默,有時看着看着就如同身臨其境一般,眼前能浮現出生動的畫面,從而捧腹大笑。就像《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中:“人家也是出遠門,要是也出了點事油不夠了怎麼辦?最後,為了表示感謝,我想給他點錢,於是……他們兩個站在風中,看着我追着那張紙幣越跑越遠。像是永遠也不會回來了。”在一系列枯燥的名書閲讀中,這本書的文字亮眼清新,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當然,僅僅是文字的功底還不足以使我如此喜愛。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背後總彷彿藴含着點什麼,一些平常我們不甚注意,卻在這裏被提及的細節。如《我所能帶給你們的事物》中:“兔子死了的時候,我媽對我説:‘以後再也別買這些東西了,你能回來,我們就很高興了。’我外婆對我説:‘以後再也別買這些東西回來了,死了可憐得很……你回來了就好了,我很想你。’又記得在夏牧場上,下午的陽光濃稠沉重。兩隻沒尾巴的小耗子在草叢裏試探着拱一株草莖,世界那麼大。外婆拄杖站在旁邊,笑眯眯地看着。她那暫時的歡樂,因為這‘暫時’而顯得那樣悲傷。”雖然只是對一些話語,一些場景的回憶,卻透露出了家人對她的思念與深切的親情,有時候回家看看家人要的不是你的禮物,而是你回來。

有時候,《我的阿勒泰》中還透露着些許悲傷。她會懷念她去世的外婆吐舌頭的樣子、會想起從未見過的老家、會為被新道路、新房屋替代的城市而感傷。而此時,我也會沉浸入作者的思緒中去,感受着那新鮮的、從未遇見過的生活。我彷彿看到了那春天的荒野、森林中的木耳、漢族和哈薩克族的孩子、鄉村舞會和彈唱會;我彷彿聽到了滴水泉的傳奇故事、人們生活的嬉笑怒罵聲、荒野上呼呼的風聲;我彷彿聞到了泥土青草的芳香、森林中濃厚的生命氣息……這是一片廣袤遼闊的土地,日常的、當代的新疆正在我眼前發生。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10

《我的阿勒泰》是作者李娟十一年來散文創作的合集,真實記錄了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生活的點滴,同時也包括人與事的真情回憶。在作者的筆下,我看到了一個個活生生真實的人物,感受到的是平凡普通的人們愛的熾熱。

作者的母親是一個十分富有創造力的女人,在《“小鳥”牌香煙》裏,母親創造出來的那些不規律的漢字劫被市民們用得不亦樂乎,既使是市民不能運用的一些詞,也要讓他們明白這些詞的意義。作者母親的創造力,來源於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對當地風土人情的領悟,還有對那些拙嘴笨舌的土著居民的愛,無論是對這片土地還是作者心中都留下了愛的温度。

第二個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的外婆。在《過年三記》的“煙花”這一節中,有關於外婆的描寫“外婆走得太慢,等拄着枴杖一步一步挪出門,都已經結束了”同上一回一樣,外婆好不容易走到大門外,又只看到了點尾巴,説明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外婆已經十分年邁了,腿腳行走極不方便了。而緊接着的一小段中,外婆顯得尖酸刻薄,似乎變成一個沒事找事的小人形象,與之共同表現出來的,是外婆的一種讓人氣不起來的可愛形象。即使是在這樣的一位活潑開朗的外婆內心深處也還是有悲傷的,正因為如此,外婆對作者的那份愛的温度與重量,對作者來説如此獨一無二。

不但是人物,在李娟的筆下,平常普通的事也變得十分生動有趣,比如《蝗災》一篇,蝗蟲來臨的時,黑壓壓的一片,作者由此想到了童年的美好童話,再例如《要是在喀吾圖生病了的話》,醫生們可怕的開藥方式,和“胖醫生”拿藥時的滑稽模樣,種種平常事,變得生動好玩起來。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我所能帶給你們的事物》,前面敍述描寫的內容十分樸實,講訴了作者給家人帶來的一些東西,但是這些東西看來也沒給家裏帶來幫助,反而好像還給家人們多增加了一些負擔,可是作者是願意留在烏魯木齊的,烏魯木齊總有無數可能性出現,我是沒能給家裏人帶來些什麼,而就在一通電話中,我談起晚上有點冷,母親就立刻扛着一牀厚到把人壓到呼吸不暢的駝毛被子來了,這正是我所需要的啊!不知何時,又回想起了揣着“袖珍兔”籠子回家的情景,在如此漫長的歸途中,不知身在何處,都已感受到了有家才有的温度,我所能帶給你們的事物,只有這麼多而已,而你們卻總能在關鍵的時候給予我最需要的東西,有了你們,有才了家的温暖。

讀完整本書,我心中感覺到前所未有的開闊和温暖。也許只有像李娟這樣的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懷着對生命本能的感激與新奇,一個人面對整個山野草原,才能寫出如些與眾不同的鮮活文字。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11

儘管一直心心念念要去新疆,但至今,我仍然未踏入過新疆一步,然而這並不妨礙我從各種途徑獲知有關新疆的印象——那裏山河壯美,瓜果豐饒,人民淳樸熱情——至少,電視裏的宣傳片是這麼描繪的。直到讀過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我才從中看到了另一個別樣的新疆,一個少女眼中的漠北荒野,一個完完全全只屬於一個人的地方。

這個新疆,與宏大的背景無關,只存在於李娟一家三口輾轉漂泊的生活中。而這樣的生活,和你我生活的本質其實並無不同,一樣是油鹽柴米的瑣碎,一樣是悲歡離合的起伏。但通過一雙似乎從未沾染塵埃的眼睛看見,一隻好像從肺腑中孕育而出的鉛筆寫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些鮮活如同嬰兒的文字,描繪出的卻彷彿是另外一個世界的圖畫。有時,我甚至都要忘記,其實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

白雲=green

她寫雲:"真的,沒有一種白能夠像雲的白那樣白,耀眼的,炫目的白。看過雲的白之後,目光再停留在其他事物上,眼前仍會晃動着那樣的白。雲的白不是簡單的顏色的白,而是魂魄的白。"她寫綠:"我愛綠色。為什麼我就不能是綠色的呢?我有淺色的皮膚和黑色的頭髮,我穿着鮮豔的衣服。當我呈現在世界上時,為什麼卻不能像綠那樣……不能像綠那樣綠呢?我會跑,會跳,會唱出歌來,會流出眼淚,可我就是不能比綠更自由一些,不能去向比綠所能去向的更遠的地方。"

她對這自然的一切熟悉又好奇,夏天放牧,冬日儲糧,一切都順應着自然。她凝視這一切,反過來又看見自己。在這漠北廣闊無垠的土地上,她生活,並且孤獨;她感到哀傷,如同哀傷已融入這片土地,但她依然懷有對生活的熱忱,對明天的期待,甚至愛情,也會在這如此荒涼的地方生長。於是,自然,有了脈搏;人,也被賦予了某種永恆。

淨土=Soul

她不掩飾自己的軟弱,因為外婆短暫而易逝的快樂而感到悲傷;她不迴避自己的坦誠,從未喝過酒,但見識過許多嗜酒如命的人後,也會對那種熏熏然的感覺嚮往;她敢於直面自己遭受的困苦,暴雨來臨的夜晚,無人可依的娘仨只能在到處漏雨的帳篷裏度過一夜,卻依然為有一處藏身之地而寬慰;她珍視自己的喜悦,儘管因為沒有禮物而不好意思參加人家的婚禮,但夜半歌舞喧鬧的時刻,她還是要偷偷溜去,盡情地狂歡。

在這個遊牧民族即將消亡的時代,她以一個外來者的視角,去觀察,去體會,去感悟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的命運。儘管這樣的觀察或許只是通過針眼,通過窗櫺,通過森林裏經年不散的霧氣看去,但那份悲憫蒼涼的心情,那份自然純真的感動,卻浸透在每一行文字裏,沁人心脾。

也許我該慶幸,在時代的洪流中依然可以看到這樣純淨的文字,依然可以看到這樣純淨的人。我想,李娟的文字可能適合推薦給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會有一塊未曾污染的淨土……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12

讀完《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思來想去,決定寫一寫自己的感想,算是對這兩本書的一個感悟吧。

其實我在寫這篇讀後感的時候,我是挺擔心遭到李娟的嘲笑的。但我想最後她還是能接受的,因為我太可憐了,整天活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生存經驗和謀生法則裏,活在被世俗的枷鎖套牢,身不由己、無法掙脱的世界裏。

阿勒泰沒啥,李娟羅羅唆唆地叨咕她那裏的那些破事,但我看着看着就樂,把樂都樂沒了,心理有哭不出來的痠痛。在哪個很容易讓人絕望的生存環境裏,她的筆繞開大苦大悲式的苦難控訴文學,直追戈壁灘上的歡聲、夏牧場上的笑語。

那片土地賦予了她天才般的靈性,戈壁荒原上的肌膚在泛着瑩瑩藍光的滋養下,大眾速騰迸發出一個天才般的信筆為之的書寫者,她讓我們發現了一個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而且無人認領的一個清新、快樂的世界。

而我們失敗就失敗在“當我們被羣體性的過度索求的慾望和慣性糾結纏繞得疲憊不堪時,我們為了配合心理那念無止境的貪婪成性而無暇審視和欣賞本該屬於我們的美,無法收穫那本該屬於我們的世界,這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我們在拿到我們想要的東西的同時,也遺棄了另一個美好、温馨的世界。

她穿越了苦難、絕望、沮喪、寂寞、孤獨、的那強硬的陰暗層面的阻力,言語出了另一個世界的美。

荒原上的風、戈壁上的雲、河岸邊的氈房、峽谷裏的牛羊,冷得過分的寒冬、另人絕望的山野,該咋樣還咋樣,該不咋樣還不咋樣,沒人把她們咋樣,她們也沒把誰咋樣,大不了吐一吐舌頭,還不就是無所為嗎。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13

讀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彷彿被帶進了那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世界:天是無邊的,地是廣袤的,天和地是連在一塊兒的,天地間一羣純樸而善良的人,欣欣向榮地生活着。作者的語言真實、自然、簡單、清晰,自然天成,明快中帶着悲傷、熱鬧中帶着寂寞、清朗中帶着滄桑……種種情緒糅合在一起,讓我欲罷不能,只能由衷地慨歎,李娟真是個天才。

書中所描述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普通的小事,非常樸實,但是你讀起來卻感覺那麼的有意思。《要是在喀吾圖生病了的話……》生動形象地描述了胖醫生給人家看病的過程以及他令人發笑的舉止,真讓人替病人着急;《“小鳥”牌香煙》講的是“我”媽用她特有的方式賣百貨,簡單易懂,幽默有趣;《阿瑪克家的小兒子》中阿瑪克家的“壞小孩”愛搞惡作劇,在我做生意的時候一遍一遍地學舌,影響我做生意,可謂“壞”到極點,可是當我去他家交房租的時候,他卻一本正經地招待我們,真令人哭笑不得;《有關酒鬼》描寫了酒鬼們喝酒的場面以及他們酒後滑稽可笑的表現……這是多麼樸實的生活啊。在那風急天高的窮鄉僻壤,人們是那樣的淳樸善良,“我”和叔叔在半路,摩托車沒油了,但是卻有過路人慷慨的倒油給他們。有人去“我”家雜貨店買東西,偏遇到“我”漫山遍野玩去了,那個人就在“我”家耐心等待順便還替“我”守店,牧民們誠實善良,又有信仰,酒鬼們的酒喝多了也不會賴賬,即使陌生的人“我們”也允許賒賬……我的內心被深深地温暖着、感動着。

李娟的文字是簡單的、樸實的。讓人一讀就明白,絕不會費猜。她描寫駱駝吃樹葉的情景:先用嘴銜住樹枝的根端,然後順着枝子一路擼到枝梢上——-於是,這條樹枝上的全部樹葉一片不剩地全進了嘴裏,又利索又優美。胖醫生拿鑰匙開鎖“以一種令人無法理解的速度將鑰匙插向寫字枱中間那個抽屜上的鎖孔”,他“蒲扇似的一雙大手,捏着那麼小的一枚鑰匙,開那麼小的鎖。由於總是瞄不準鎖孔,喘息越來越急促”“‘我’真想衝上去,一把搶過鑰匙,三下五除二替他打開算了。”她的語言又是極其精準和細膩的,草原上空的月亮“靜靜地浮在天空的另一邊,邊緣薄而鋒利。”班車上實在太冷了,“冷得人一動不敢動,覺得動彈一下都會瞬間漏出破綻,讓四面圍攻的寒冷逮着個空子,猛地掏空掩藏在身體最深處的温暖。”她的語言又是幽默有趣的,稀飯太稀了,姥姥驚歎“老天爺,清湯寡水的,老子要挽起褲腳跳下去才能撈到幾顆米。”喀吾圖的胖醫生“怎麼可以胖成這樣”“他褲子的一條褲腿,就夠我寬寬鬆鬆地改一條連衣裙穿了。”她的語言又是充滿詩意的,她筆下的新疆“泥土還不熟悉糧食,道路還不熟悉腳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煤。”她眼中淋浴中的女子“身子頎長柔弱,每一處起伏,都是水波靜止後,唯一不肯停息的一道漣漪。”

李娟的內心卻又是強大的。在這清澈透明的文字裏,是她堅強樂觀的心態。在那樣偏僻的角落,李娟、母親,88歲的外婆,跟着牧民轉場,自己打樁扎帳篷,零下42度的冷,狂風,暴雨,冰雹,黑暗,睡夢中被雨水淋醒,在狂風中追趕被捲走的房頂……生活的底藴是厚重的蒼涼與寂寞,卻因為擁有孩子般純粹透明的心境,她們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不抱怨、不消沉,淡然的接受,熱情的生活。寂寞了,“我們”就帶上貓和狗到荒野中去散步,過年了,就買來鞭炮,自娛自樂,在“深深的深深的一處角落裏”欣賞着煙花的“虛渺美好”;在跟隨牧民轉場的艱苦日子裏,“我們”更是苦中作樂,笑中有淚,半夜裏,“我們”全家人跑出去追被狂風掀掉的屋頂,下大雨了,帳篷到處漏水,我們就發明了塑料袋接水器,帳篷內上面掛滿了“明晃晃、脹鼓鼓的塑料袋子”,下面擺滿了接水的盆盆罐罐,只要一不小心踢翻一隻,那些罐兒就像骨牌一樣全軍覆沒,“這日子,真是沒法過了”,可是,這日子還是別有趣味的,因為,沒了房頂,還有温暖的牢固的被窩啊,沒有洗衣機,還有清澈美妙的河流啊,只要肯吃苦,採木耳、補鞋子都可以掙錢啊,即便是補鞋子我們也能“補出”生活的樂趣……

我便明白,幸福原來是一種心態,一種如李娟般純潔透明的心境。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14

讀這本書,總覺得作為一個“新疆女孩”她真的好博學,好好學。她的話語沒有那種矯揉造作,相反,有時候的華麗反倒顯得真實。

我很喜愛她寫自己的外婆,她能刻畫出那種有些刻薄,甚至雞蛋裏挑苦頭的感覺,這是作為真正一家人能夠體會出來的,也能夠大大方方説出來的。但是,這並不是她不愛外婆的表現,就在她對去世後的外婆的那段話裏,我深深體會到這慈愛的外婆對李娟的愛,同樣,也能夠體會出這個深愛外婆的孩子:“外婆你不好再想我了,你忘記我吧,忘記這一生裏發生過的一切,忘記竹林,忘記國小校的六樓。吐一吐舌頭,繼續你綿綿無期的命運。”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過異曲同工的一句話“我們愛一個人,想一個人的是時候,總期望對方也一樣愛我們,想我們。豈知愛的最高境界居然是忘了我,免得像我想你一樣痛苦。”這種愛是無私的!

而麥西拉,他就應算是作者的第一份初戀了!雖然是以作者單戀的形式,但是卻是一份最淳樸最簡單的愛。正如每一個戀愛中得女孩,她想要將自己的全部的優點,她的美展示給他看,她期望這些能夠獲取這個男子的愛。而她不一樣,她沒有帶有一種務必得到的慾望,這就是她性格的體現,隨遇而安順其自然,她只是懷有期望,對於這份感情,她從不好求他能夠像她一樣為對方付出,她就是一個質樸的女孩,懷揣一份質樸的愛。

在作者的筆觸中,少女的那種朦朧的愛的情愫寫的如此逼真,見不到男子的相思,看到麥西拉的外套就想守護的淡淡欣喜,與他説話的那份悸動,那份迫切,讓我彷彿也是目睹這愛戀的證明人。

而對古麗貝里的描述中,則向我們展示了新疆女孩兒的真性情,不存在心機的簡單,想笑便開懷大笑的豪爽,毫不掩飾的自然。彷彿這是那裏的一種人情特產,就像作者在淋雨的時候説“反正身上已經濕透了,索性破罐破摔,不管那麼多了。”

那隻兩度被變賣卻自己回來的大黃貓,也被賦予了太多的人的情感。本以為它的變賣是來襯托外婆外公的配角,卻不曾料到它也是自己的主角。是它給“回家”這簡簡單單兩個字灌輸了情感,這兩個字就是它表達“愛”與“家”的方式。在路上,它碰到了太多困難,甚至是下雨,飢餓,來來回回的人都讓它擔驚受怕。然而,當它回到那個家的時候,卻是物是人非了,只剩下千辛萬苦最終回到家來的那份餘留的安逸與温馨。不知道它會不會觸景生情,想起那些年外婆對它的好,昔日在路途的艱難心酸,更不知它是否會淌下苦澀的淚水。它只是回來了,回到最初的起點,去守候最初的幸福。

這本書向我們講述的是另一面的新疆,絕非成天**的荒蕪地帶。那裏充滿人情味,充滿世間所有的感情,或苦澀或甜蜜。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夢:彷彿置身世外桃源,一望無際的草原,手拿課本,坐在羊背的小男孩。或許我能夠像作者一樣,很灑脱的躺在一片綠蔭下,睡夢中享受自然的氣息。或許晚上,某處的氈房內,總是燈火通明,有一兩個新疆的女孩拉起我,帶我去感受她們特有的“拖依”舞會的快樂。

我愛這本故事,愛這個夢,正因簡單,正因真實!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15

去年陪兒子上課,老師推薦孩子們看李娟的`散文《我的阿勒泰》。這位老師説,你們會喜愛她的説話方式。她用了“説話”兩字,而不是文章,也不是寫作。我便明白這是個温暖系的散文寫手。

一向沒去翻看這本書,直到最近看了好幾本外國小説散文,覺得那個譯本,哪怕是最權威最受歡迎的譯本,讀起來依然讓我覺得不夠優美動人。總覺得我和文字隔着一層薄薄的紗,或者説譯本的文字讓我覺得是眼前瀰漫着淡淡的霧,雖能看清你的臉,卻無法看懂你的表情和神韻。亦或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等等,語序語感的不一樣,讓我覺得譯本的語言不夠行雲流水,不夠明亮透徹,不能touch到你的心。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最近迫切需要看點純本土人士寫的文章。於是想到了李娟,想到了她的阿勒泰。

書裏你看不到太多華麗的詞句,你能夠感覺到這個人肯定不是所謂的什麼名校中文系畢業,沒有太多的賣弄文學,更沒有晦澀難懂的詞語或者思想。你看不到孔乙己問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酸腐之氣,也看不到馮友蘭式的用詞造句,當然也沒樑文道的評論多方位,更沒有張愛玲式的文學功底。你彷彿就是看到一個很普通的人,娓娓道來她的生活環境,她的生活記錄,她的情緒變幻。但是如果説你純粹是在看一個人的博客日記,那麼又覺得不僅僅僅是如此這般,你會被帶進她描述的世界裏,你會想象着那片戈壁的狂沙風暴,你會跟着她的思緒想象着她的生活,你會很想去看看那片離我好遙遠的城市到底是怎樣風情。

她寫得真好,我不由自主被帶進她的生活。我會深深記得那個叫做阿勒泰的城市。並且我有着很想去阿勒泰的想法。

至此,我想她是一個成功的散文作家。

她所寫的大多都是她對生活小事的感悟,那匹人家抵債還給她家的馬兒,那輛她坐了一整天的摩托車,那年她養雞,她去森林採木耳等等,以及她描述的在她家商店打電話回家的搞笑的哈薩克的小人物,這些都十分的吸引人並且樸實。她的故事十分樸實,很一般的小故事,但是你讀起來卻感到那麼的有意思和温暖。她和叔叔在半路,摩托車沒油了,但是卻有過路人慷慨的倒油給他們,倒油的皮卡車主不見得有多富裕,那輛車極其年代久遠且破爛,但是他們善心好心。我反覆看到,在那遙遠的地方,那個肯定我不如上海這般禮貌的城市,那裏形形色色的人是善心的,温暖的。在那個天那麼藍,風那麼急的地方但卻有着最樸實最可愛的人民。用句很俗的形容詞,正能量。是,讓我的內心深深被温暖被感動。

從作者的筆下,我驚喜的看到一片還沒有被外界禮貌所侵擾的極荒僻壤。那裏的人有本能的笑淚愛痛,完全展現出生命最原始的狀態。正如她所説,在那樣的地方,人不是主宰,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這應當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才是宇宙間平衡有序的生命形態。那裏的自然狂野直率,沒有被城市禮貌所加工,生長在這樣的天地間,或許她理所當然就被浸潤出一副與天地渾然一體的性靈和情懷吧。他們不必須懂得文化是什麼,但是他們對美和對美的表達卻有着先天的自覺,而且這種自然而發的美比之經過禮貌浸染和藝術加工的美更具震撼力。即使你沒有與他們共通的語言,也能產生文化的共鳴,而心生感動。如果不是透過作者的文字,我無法想象在茫茫天地之間還有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一羣寂寞而卑微的人,艱苦卻欣欣向榮的生活着。我不能不讚美他們的隱忍、堅毅、樂觀。但他們自己不這樣認為,他們把上天降臨自身的一切悲喜哀愁都看作理所應當,看作一切生命出現、存在、消忘過程中的常態,平靜而無怨的理解。

那些居住在她的四周,常常與她打交道的貧窮的原住民、孤獨的遊牧者也都有着形形色色、性格迥異的生活方式,有時他們甚至會正因十分荒誕的思維、怪異的僻好而做出令她無法忍受的舉動。假設我們有一個或數個這樣的鄰居,肯定會天下大亂。而作者的眼晴卻能透過她寬容的人格,去看待這些人,而且走進這些人的內心世界去認識、體諒他們。正因她自己也是這樣寂寞無望。她把他們描述的滑稽搞笑又可愛可親,使你笑中帶淚,為他們如此真實的活着,又活得那樣寂寞、那樣苦辛而感歎。

李娟讓我感受到有種作家是渾然天成的,他們的寫作潛質是上帝賜予與生俱來的潛質。正如我之後無意之間看到王安憶對她的評價——她的文字一看就認出來,她的文字世界裏,世界很大,時刻很長,人變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現的東西。那裏的世界很寂寞,人會無端製造出喧譁。

作者用樂觀向上的姿態詮釋了世界,實在值得我們去感受她那獨特的見解。乾淨純粹質樸的文字,越發顯得世界是那般完美。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16

最一開始吸引我翻開這本書的,是它的名字——《我的阿勒泰》。是帶着多深的熱愛才敢向我們所有人宣稱:美麗的阿勒泰,這片寂寞而絕美的土地,是我的阿勒泰;它,是我的。通過作者李娟清新的文字,從她的口中,我終於得知在我們的國家還有這麼一個地方,那裏是孤獨的存在,那裏是最樸素的存在。然而無論我們如何探知,那個地方,只有他們知道。

看不到太多華麗的詞句,更沒有晦澀難懂的詞語或者思想。彷彿只是看到一個很普通很普通的人,穿着那經了風吹日曬褪了色的鮮豔的衣服,坐在對面。有點羞澀,更多的是坦然,娓娓道來她的生活。她的語調是那麼輕柔,她的描述帶着那麼多的驕傲和欣喜,她真誠地拉着我的手走到那個讓她無法離開、不能離開的地方去。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一個地方。在那個地方,連那片戈壁上的狂沙風暴都有着別樣的風情。

她在敍述,她在描述,不是刻意地想要表現什麼,只是單純抑制不住自己要表達,要告訴他們她所知道的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屬於她,也不屬於她。她不在乎,她欣喜地發現自己知道這個不同於任何其它地方的存在。她所看到的,她的生活,只有她知道;那裏的人們走來走去,忙裏忙外,快樂失落,對那片土地的失望和熱愛,只有他們知道。

我終於瞭解她有那匹人家抵債還給她家的馬兒,有輛她坐了一整天的摩托車,有一年她去森林採木耳,有些總在她家商店打電話回家的有趣的小人物。每每讀起來卻感到那麼的有意思,那麼温暖。她和叔叔在半路,摩托車沒油了,但是卻有過路人慷慨的倒油給他們。在那個天那麼藍,風那麼急的地方,有着最樸實最可愛的人民。他們也會抱怨,也會惆悵,也會忙於生計,也會抓住時機就享受。他們那麼不同,卻那麼真實,甚至比在我們身邊的人還要真是。

那該是怎樣的一種暢快!騎馬在道路上狂奔,灑脱!站在無邊和無邊中間,大聲喊,不知有誰會聽到,也許沒人聽得到。但誰還在乎呢!本來在這片寂寞而遼遠的土地上,我就只有小小的一點而已,而我偏要大大聲聲地喊出來。痛快!是的,世界很大,時間很長,人很小。

可是我不會的。無論我從她的口中知道了什麼,我都無法像在那裏生活的人們一樣,真真正正地理解那個地方,看到那個地方,懂那個地方。甚至,我苦苦尋求也找不到,因為我們的心難於和那裏的純淨、真摯、誠實融在一起。他們對善誠實,也對惡誠實,他們對自己誠實,對別人誠實,更對頭頂的天、腳踩的地誠實我們去了,也看不到那裏真真正正的樣子了。

真的有一個地方,只有他們知道。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17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感受到強烈的原始氣息,作者用她最原本的真實經歷,帶給了我最真實的心靈感受。

《我的阿勒泰》的構造很奇特,第一部分是2007-2009年完成的,第二部分是2002-2006年完成的,第三部分是1998-2001年完成的,“名副其實”的散文集。

李娟寫的書讓我有些看不懂,可又讓我“刻苦銘心”。這本散文集,寫的是那樣一些遙遠地方的事情,戈壁、草原、雪山、帳篷、駿馬、牧人,這些事情對於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裏的都市人來説,天生就有一種吸引力。然而,此書真正吸引人之處,卻不僅僅由於題材的力量——李娟不是以一個旅客獵奇的眼光,去寫邊疆的異域風光,她對這裏的生活充滿了熟悉與愛意,筆下的一草一木,一條河流,通向家鄉的一條道路,乃至鄰居家的一個小孩子,匪夷所思的邊地醫生,酒鬼、醉漢,家裏老外婆可笑的習慣,河邊巨石上的一次午睡,在她筆下都別有一種光彩,更不用説彈冬不拉的哈薩克青年、淳樸自然的少女、地區賽馬會、鄉村舞會這些本來就美好快樂的事情了。

所以,《我的阿勒泰》的特別之處,並不僅僅是作者筆下那些事物,更在於作者心靈裏的某種質素——正因為作者的心靈有些美好而自然的東西,她才能發現並引導我們看到她筆下那些美好而自然的事情。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18

在我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最北部有一個地方叫做阿勒泰,它除了擁有讓人沉醉的冰雪美景還有一本屬於它自己的書——《我的阿勒泰》。

她在一個被規則纏繞的地方中澆灌出了屬於大西北的戈壁和草原。

她説“在那樣的地方,人不是主宰,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雖然她用微暖的筆觸只是描繪了一個渺小的人在阿勒泰的生活,但是這卻引起了人們不需要共通的語言的共鳴。

在她的筆下,哪怕是一棵在草原上的無名野草也會擁有人的視覺與感受。她通過它來敍述了一個茫茫天地間被藏起來的“角落”,一羣寂寞卻温暖的人,一個在慢慢同融於自然的自己。而他們正在生根,發芽,就如春雨般逐漸的為冰冷的世界注入絲絲暖意,孕育出一個城市中的“大西北的美景”。

她就是這本書的作者,李娟。

她在一座座冰冷的城市中建造了一個個有“它”的村落。

它匿藏在阿勒泰的牧場、牛羊、河岸和陽光中,它遊蕩在宴席、舞會和村民的笑聲中。它無處不在。

“它”就是“温暖”。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一直在想,這種“温暖”到底是什麼?

“温暖”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在散文裏新疆這片土地散發出沉靜安然的美,既有大西北的廣袤粗野又有細膩繾綣的鄉愁滋味。大自然以它縷縷的芳香氤氲出了狂野的戈壁與緘默的草原,它用它的全部來陪伴着人類一生的日升日落。這難道不是大自然對人類最温暖的眷顧嗎?

“温暖”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與交流,或是喜悦,或是悲傷。李娟很懂得如何把單調的生活寫得趣味無比。在她居住的村落中都是形形色色的人,那些人和其他人並沒有什麼區別。他們一樣會有荒誕的思想,一樣會有匪夷所思的舉動,一樣存在着善意與惡念。但是在文中她卻是以寬容的態度去看待生活,用轉換視角來解讀他人眼中的生活,用最真實的文筆透過表面看到人心靈處的美好,從而集聚出人與人之間最平凡卻又難以讓人難以忽視的温情。這不禁讓人感歎,人存活於世界上不是隻有寂寞與孤獨,還有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感,這能夠讓人笑中帶淚,心生温暖。

“温暖”是李娟對於阿勒泰這塊土地深沉的愛意。她筆下的生靈,無論是剛出生不久的雛鳥還是翱翔於天際的雄鷹,無論是調皮搗蛋的孩子還是年近花甲的老人都具有他們自身的光彩。她把他們身上的亮點糅合了自己的情感排布在夜空,連成了一條漂浮在阿勒泰大地上空的星河。待我們細細地聆聽,都能聽到每一寸土地,每一顆星星都有着它們的心跳。

聽到了嗎?這就是阿勒泰!

我止不住的好奇着李娟是如何寫出這般具有影響力的文章的?她是本着怎樣的心態去感受身邊的事物?她是如何跳躍空間把阿勒泰的魅力撒在各地?她又是如何在這個被規則和冰冷包裹的城市中用文字為其注入温暖?

它是大自然的阿勒泰,它是温暖的阿勒泰,它更是李娟筆下的阿勒泰。

在她的《自序》中有那麼一句話:多麼好啊,我正是這樣慢慢地寫啊寫啊,才成為此刻的自己。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19

李娟的文字真的很棒,樸實無華,沒有生僻字,寥寥幾筆就把她在城裏和鄉下的兩種生活描寫得妙趣橫生。那些生活的艱辛和温暖,不着痕跡地躍然紙上。

雖然福建那些繁茂的丘陵和阿勒泰的茫茫草原(也有原始森林)大相徑庭,但我的很多童年經歷和李娟極為相似,所以短短數篇已經喚起了我的許多回憶,一幕幕像電影一樣在腦海中逐一浮現,這實在是非常有趣的閲讀體驗。

譬如開篇《我所能帶給你的事物》提到從烏魯木齊帶了兩隻兔子回家,賣家説這兩隻兔子是袖珍兔,吃得少,也永遠長不大,沒想到回家餵了不到兩個月,兔子就蹭蹭地長到了好幾公斤。想到這有趣的畫面,在咖啡館差點就笑出聲來了,同時也想到童年的一件趣事。

我家一直養雞養鴨,雞還好,滿山跑,左邊抓抓,右邊刨刨,能吃到不少蟲子,補充了蛋白質。當然也吃野草,葷素搭配身體好,雞蛋產量還挺高。天一黑它們還會自己跑到雞圈睡覺,就差給自己關門了。我們除了要防着天空偶爾盤旋的老鷹,還有間或出沒的老鼠狼和狐狸以外,基本就不用怎麼操心。

鴨子就不一樣了,每天一打開鴨圈,就會興奮地撲打着翅膀奔跑到水缸下方的小水窪裏洗漱,接着就浩浩蕩蕩地往我家(我家在半山腰,山腳就是綿延的稻田)下方的水稻田奔去,天黑也樂不思蜀,喚是喚不回來的。那時最怕的就是母親讓我去趕鴨子回家。那麼一整片綿延的稻田,要定位它們真不是易事,特別是當水稻繁茂的時候,鴨子已隱沒得毫無蹤影了。只能一路呼喊,邊仔細看水稻的晃動,邊結合它們歡快的嘎嘎聲來定位,然後用長長的竹杆掃動水稻的末梢,把它們趕到田埂上,一隻連着一隻搖搖擺擺排着隊回家。萬一領頭的鴨子忽然受了驚嚇,撲通地滑落到稻田裏,整個鴨子軍團就會盡數跟着落水,瞬間消失在稻田中。這時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新耐着性子把它們引回田埂。常常天還亮着出門,等把它們帶回家已經是一片漆黑了。

等到水稻開始抽穗,麻煩事就來了,鴨子最愛啄食這時候的稻穗。父親需要在稻田邊緣用竹子紮實地圍上籬笆,否則鴨子會把稻穗蹂躪地體無完膚,自然影響收成。只有等稻子收割完以後,才能讓鴨子重新下水。失去了稻田的鴨子是憂鬱的,每天只能在小水窪裏撲騰。不能下水田的這段時間它們變得很煩躁,有時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覺地破壞某些位置的竹籬笆衝入稻田,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就會造成一些破壞。雖然稻田的主人就是本村鄉親,還是很不好意思的。

某天來了一個挑着一擔鴨子的人,説這些鴨子是新品種,雖然是鴨子,卻長着雞腳,叫做“雞腳鴨”,不需要下水,長得很快。按照現在的説法,這可是解決用户痛點的新產品,父母很開心,買了一批,價格比一般的鴨子高不少。養着養着,呃,這些鴨子和平常的鴨子並沒有區別,後來才知道,原來是這些鴨子在小的時候被剪去了蹼…

有農村生活經驗的讀者,想必會被這本書喚起許多回憶;城裏長大的讀者,或許也能體會到不一樣的樂趣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e8w5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