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曹衝稱象讀後感【精品多篇】

曹衝稱象讀後感【精品多篇】

曹衝稱象讀後感【精品多篇】

曹衝稱象原理: 篇一

“曹衝稱象”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的故事。年僅六歲的曹衝,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的重力等於水對物體的浮力這一物理原理,解決了一個原理,連許多有學問的成年人都一籌莫展的大難題,這不能不説是一個奇蹟。可是,在那個年代(公元200年),雖然阿基米德原理已經發現了500年,但這一原理直到1627年才傳入中國,小曹衝不可能知道這個原理,更不用説浮沉條件了。

實際上,聰明的曹衝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換法”。用許多石頭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劃記號,讓大象與石頭產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稱出石頭的重量,使“大”轉化為“小”,分而治之,這一難題就得到圓滿的解決。

等量替換法是一種常用到的科學思維方法。這裏再講一個愛迪生的小故事。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有一位數學基礎相當好的助手叫阿普頓。有一次,愛迪生把一隻電燈泡的玻璃殼交給阿普頓,要他計算一下燈泡的容積。阿普頓看着梨形的燈泡殼,思索了好久之後,畫出了燈泡殼的剖視圖、立體圖,畫出了一條條複雜的曲線,測量了一個個數據,列出了一道道算式。

經過幾個小時的緊張計算,還未得出結果。愛迪生看後很不滿意。只見愛迪生在燈泡殼裏裝滿水,再把水倒進量杯,不到一分鐘,就把燈泡的容積“算”出來了。這裏,愛迪生用倒入量杯裏的水的體積代替了燈泡殼的容積,用的也是等量替換法。

曹衝稱象成語故事 篇二

很久很久以前,孫權曾送給太祖一頭巨象,太祖看大象這麼大,就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太祖問手下:“你們誰知道大象的重量?辦法也行啊。”他的手下左看看右看看,誰都想不出稱象的辦法,太祖很失望,便在宮外的小村子裏貼了一張告示,上寫道:“誰可以想出稱大象的辦法,我就獎給他十根金條!”老百姓看了告示都紛紛爭論:“十根金條,十根金條呀!如果誰可以得到這十根金條,那不就發大財了嗎?”村民們個個都在絞盡腦汁想辦法,但三天過去了,沒有人能想出好辦法。又是三天過去了,還是沒有人想出稱大象的好辦法。宮廷裏的大臣們也是沒有一個想出來的。太祖真的生氣了。這時,看了告示的曹衝就有了辦法。

第二天清晨,太陽剛剛升起,烏雲慢慢散去,但一陣鼓聲驚醒了太祖,太祖的手下對他説:“稟報太祖,曹衝來叩見太祖,説是想出稱象的辦法了。”太祖説:“讓他進來。”手下連忙説:“喳!”曹衝一進來就説:“爹,兒子想出了法子要不要聽呀?”曹衝得意洋洋的説。太祖説:“小孩子能想出什麼辦法,該去哪裏玩就去哪裏玩去。”曹衝説:“小孩子也不一定想不出辦法呀。”曹衝不慌不忙的拿出一隻小木頭象,木頭船,走到魚缸旁把木船放到水裏説:“爹你過來看看。”太祖被曹衝弄得一頭霧水走到魚缸邊説:“你這是幹什麼?”曹衝也不吭聲把小木象放到木船裏,然後拿出一根針在船舷上水痕處刻出一條線,接着把木象從木船裏拿出來,在木船裏放入小石子直到水痕到了剛才畫的那條線,曹衝停止放小石子對太祖説:“爹,吧石子從船裏拿出來稱一稱不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嗎?”太祖驚奇的看着曹衝心裏想這孩子真是才智過人啊。

曹衝稱象的故事“教會”我們一個思考問題的小方法:村民和大臣們的思想僵化,而曹衝的思想靈活,他會換個角度思考,所以我們要學會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

曹衝稱象成語故事 篇三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聰明的小孩,名叫曹衝,曹衝的爸爸是個大官。

有一天,外國人送給他一隻大象,他很想知道這隻大象有多重,於是就對手下的官員説:”你們想辦法把大象稱一稱,我想知道它有多重。”這可是一件難事,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怎麼稱它?手下的官員開始使勁想,沒有那麼大的秤,人也沒有那麼大的力氣把大象抬起來,這可怎麼辦啊!大家都圍着大象發愁,誰也想不出稱象的辦法。

這個時候,跑出來一個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説:“我有辦法,我有辦法!”官員們一看,原來是曹衝,大家心裏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辦法來,一個五歲的小孩子,會有什麼辦法!而且大象這麼重,他怎麼可能想到辦法稱它呢!

可是千萬別瞧不起小孩子,這小小的曹衝就是有辦法。他想的辦法,就連大人也想不出來。

他爸爸就説:“你有辦法快説出來讓大家聽聽。”

曹衝説:“我稱給你們看,你們就明白了。”

他叫人把大象牽了過來,跟着他到河邊去。他的爸爸,還有那些官員們都很奇怪,曹衝去河邊幹什麼呢?大家都想看看他到底怎麼稱大象,就一起跟着來到河邊。河邊正好有隻空着的大船,曹衝説:“把大象牽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很多。曹衝説:“在船挨着水的地方畫一條線做記號。”記號劃好了以後,曹衝又叫人把大象牽上岸來。這時候大船空着,就往上浮起來很多。

大家看着,一會兒把大象牽上船,一會兒又把大象牽下船,心裏想:“這孩子在玩什麼把戲呀,他這樣怎麼能稱出大象有多重呢?”

接下來曹衝叫人搬了很多石塊過來,裝到大船上去,搬了很多很多,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曹衝看見船上的記號到了水面,就大喊:“行了行了!不要再搬啦!”就叫人把石塊一塊塊搬下船來。這時候,大家明白了:石頭裝上船和大象裝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個記號的地方,這時候,石頭和大象是一樣重的;再把這些石塊稱一稱,把所有石塊的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大家都説,這辦法看起來簡單,可是要不是曹衝做給大家看,大人還真想不出來呢。所有的官員還有曹衝的爸爸都豎起大拇指説:“曹衝真聰明!”

曹衝稱象原理:

“曹衝稱象”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的故事。年僅六歲的曹衝,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的重力等於水對物體的浮力這一物理原理,解決了一個原理,連許多有學問的成年人都一籌莫展的大難題,這不能不説是一個奇蹟。可是,在那個年代(公元200年),雖然阿基米德原理已經發現了500年,但這一原理直到1627年才傳入中國,小曹衝不可能知道這個原理,更不用説浮沉條件了。

實際上,聰明的曹衝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換法”。用許多石頭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劃記號,讓大象與石頭產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稱出石頭的重量,使“大”轉化為“小”,分而治之,這一難題就得到圓滿的解決。

等量替換法是一種常用到的科學思維方法。這裏再講一個愛迪生的小故事。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有一位數學基礎相當好的助手叫阿普頓。有一次,愛迪生把一隻電燈泡的玻璃殼交給阿普頓,要他計算一下燈泡的容積。阿普頓看着梨形的燈泡殼,思索了好久之後,畫出了燈泡殼的剖視圖、立體圖,畫出了一條條複雜的曲線,測量了一個個數據,列出了一道道算式。

經過幾個小時的緊張計算,還未得出結果。愛迪生看後很不滿意。只見愛迪生在燈泡殼裏裝滿水,再把水倒進量杯,不到一分鐘,就把燈泡的容積“算”出來了。這裏,愛迪生用倒入量杯裏的水的體積代替了燈泡殼的容積,用的也是等量替換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ezljp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