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斷章讀後感

斷章讀後感

第一篇:斷章讀後感

斷章讀後感

《斷章》讀後感

《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斷章》是卞之琳作於1995年,作者將剎那的感覺升騰為深邃的思想,第一次讀這首詩,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體會,但再次細細品讀時,你會覺得這首詩短短的四句話,卻勝於長篇大論,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值得細細品味,慢慢推敲,你會發現,有一種魅力,深深的吸引着你,觸動着你的心靈。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你的眼前是否閃過一個鏡頭:你站在橋上凝望着遠處秀美的風景,而同樣在不遠處的樓上看風景的人也將你納入他的窗外的風景之中,陶醉在風景之中的你不知道你也成了別人的風景。作者正是用這樣一個具體的意象,道出了抽象的哲理。

其實每個人都在生活中有類似的位置,比如你和我,我和他,他與你之間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我們也被別人影響着,也同樣影響着別人,就像那看風景的人會成為風景,誰又知道那位在樓上看風景的人會不會成為另一個看風景的人眼中的風景呢?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當你望着窗邊皎潔的明月含着甜甜的笑進入夢鄉時,你不會知道,也許有一個陌生人也在夢中夢到了你,你裝飾了他的夢。這兩句詩看似和上一節不相承接,各自成章,但他們表達了同樣的道理,人與人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一直覺得卞之琳的《斷章》寫得很好,含蓄的子句中滲透着深刻的哲理,正因為如此,其中藴含的深邃意境深深打動了我。

我覺的斷章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的態度,試問世間的人,世間事無窮盡,變幻莫測,有什麼事是能夠真真卻卻明明白白地剖析清楚呢?所謂“剪不斷,理還亂”,所以用斷章這種不求甚解,做好當下的態度面對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智慧。

斷章也可以這樣理解,斷章出最重要的事,最美好的時刻。讓你要培養一種良好的心態,有些事已經發生,斷章最美好的部分,把它深埋記憶,有些事正在發生,斷章最當下的部分,腳踏實地,坦然面對,有些事將要發生,斷章最積極的部分,把它當成指引前的燈塔。

最後,我想説的是,生活就是這樣,我們從起點走向終點的生命道路上,會出現許許多多的風景,或許你會成為別人的風景,或許別人會成為你的風景,所以無論何時,都不要悲觀,都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就好比説,卞之琳先生在書桌前下筆寫出這首斷章時,是否當時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風景呢?

第二篇:卞之琳《斷章》讀後感

橋上明月樓上夢

——《斷章》讀後感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初讀卞之琳的《斷章》,便禁不住思忖:詩中的“你”是哪家姑娘,樓上的“別人”又是哪家公子。不自覺地,在潛意識裏,我已經為詩中的人物做了定位:“你”,靜立在橋上,是一個如丁香般,結着愁怨的姑娘,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不知“你”面對橋上的風景,有何所思所想。樓上的翩翩少年,也許是觀這美景時偶然瞧見了你,也許是一直暗暗喜歡着這位姑娘。

但有人説,橋上人才是翩翩少年,樓上人則是待字閨中的千金小姐。我想,無論怎樣,清風明月、小橋流水,如此淡雅、輕柔、飄渺的風景,烘托着相思與單戀的兩人,已是世上絕美的畫面。“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朦朧中帶有深意,明月有心嗎?裝飾了“你”的窗子而不自知;“你”又是怎樣的心境呢?可否知曉自己裝飾了樓上人的夢境?淡淡的語言,淡淡的思緒,淡淡的情感,如雲霧裊裊般,縈繞在橋上人和樓上人身邊。

比起有些人分析認為詩人要“表現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不論自覺與不自覺都可能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相對關係”這種偏於哲理的思想來,我更喜歡把它看作是單純美好的愛情。

這樣的情感,是多情總被無情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是求之不得,輾轉反側;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文人墨客自古多情,將軍戰士亦是鐵骨柔腸,世人皆被這悠悠的愛情困擾着,皆因這錯綜複雜的感情糾結着。

人世間有多少痴男怨女,或二十弱冠,或豆蔻年華,均抵不住情竇初開的曼妙。無奈,兩情相悦有時候只是彼此的妄想罷了,這殘酷的世間,更多的是一個人的相思。君不見,有多少玉人躲在閨房之中,心心念念想着那個他;又有多少兒郎,借酒澆愁遂入眠,只為夢一眼那心愛的姑娘。

可惜的是,他們沒有卞之琳筆下兩人的幸運——能夠機緣巧合,成為彼此的風景。

我依然固執地堅持着站在橋上看風景的是位姑娘,因為這樣,是她被樓上的公子默默觀望着,她為他裝飾着夢境,我認為如此這般的感情就已足夠了。由男子去守護着女子,多多少少能夠減少幾絲悽婉和哀傷吧。

《斷章》,是如此精緻和睿智,它顯示着雋永的、無止境的審美內涵,令我領略到哀傷、空寂與悽清,禁不住為如此悠然的良辰美景和相思愛情感歎。

橋上明月樓上夢,就是這番光景吧。

第三篇:校園斷章詩歌

黎明

校園裏的黎明來得最早,校園裏的黎明風光最好。

大地還在酣睡,夜幕還未收盡,校園裏已有了綽綽人影。

道旁、樓前、路燈下,多少人在朗讀、在背誦。琅琅的讀書聲在原野裏輕輕飛揚。

廣場、泉邊、路盡頭,多少人在揣摩,在思考。探索者盡情地舒展着思想的翅膀。

漸漸地,東方露出了魚肚白。

漸漸地,彩霞把天際染紅……

只有早行的人才知道黎明什麼時候來到人間;

只有勤奮的人才知道知識的積累越艱苦才越香甜。

遠處,車鳴聲改朝換代;雲端,樂曲盈盈。這是宣告人們新的一天的開始,抑或是催促人們快步向早行者追趕?

是啊,校園裏的黎明來得最早,校園裏的黎明風光最好!

窗口

天色,漸漸地暗了;夜色,漸漸地深了。紅的瓦,白的牆,綠的樹……一切都被黑暗吞沒,統統失去了她值得飛揚、炫耀的色彩。

只有遠處教學大樓的窗口,閃着迷人的眼波,射着誘人的光亮,格外透明,格外耀眼。

透過明亮的窗口,我彷彿看見一排排年輕的大學生,伏在書桌上靜靜地複習着一天的課程,課本、講義、筆記、作業……聚精會神,苦思冥想。是的,要有好的收成,全靠辛勤耕耘;若想枝葉繁茂,定要根鬚扎深。

透過明亮的窗口,我彷彿看見一羣羣年輕的大學生,圍着白髮蒼蒼的老師在開懷暢談,那般親切、那般融洽。老師的聲聲教誨,不,那是智慧的乳汁,點點滴滴注入了自己的心田。

透過明亮的窗口,我彷彿看見三三兩兩的年輕大學生,在熱烈地討論:人生的追求是什麼?在新世紀怎樣做出自己的貢獻?我似乎聽

到了一個鏗鏘的聲音:與時具進,甘做誠信正直的公民,為社會主義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夜更深了,遠處教學大樓的窗口更加明亮,更加耀眼。我看到的不只是璀璨的燈光,而是一代出色的才華和祖國閃閃發光的前程與未來。

校園四季

1、

帶着親友的祝願,帶着全新的期盼,告別家園温馨的港灣,我們走進乍暖還寒的校園。所有的花兒都在這裏綻放,一年一度,歲歲年年。

一年之計始於春。這是一個播種的季節,書山學海是莘莘學子辛勤耕耘的土地。這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年輕的姑娘趕在春天的前面,爭相穿上絢爛的花衣。她們青春的靚麗與朝氣在校園的天空下盡情搖曳,趕走了料峭春寒裏最後一絲寒意!這也是一個多情的季節,校園四處春意萌動,散放着勃勃生機。在這個季節,少男少女們的心事像一地綠色的小草,不經意間便碧綠了整個天際!

槐花開了,夏天到了。

對每一個校園的成員,純潔而熱烈的槐花從不吝嗇她動人心絃的美麗。

夏天的校園,清涼,靜謐,是遠離浮華與喧囂的一塊淨地。在這裏,唯有朗朗的讀書聲,和不含雜質的自由清新的呼吸。當然,這裏也有知了和黃鶯的鳴叫,還有野薔薇和月季花的清新和妖嬈。這,是鬧市中不可多得的聖地和幽居;但旺盛的不安分的求知慾比槐花馥郁的香味還要濃烈!

這個季節,總容易讓人想起許多往事,而往事中的許多細節,總與校園的槐花有關。有人説,那一串串的槐花是戀人留下的風鈴,它綻開了我們純潔的初戀和多情的青春。也許,槐花的意義還不僅僅如此。對某些事情的理解,或許要搭上我們一生的時間

這個季節,始終讓人感到矛盾。

有人説,這是收穫的季節,新生們邁進心儀已久的大學殿堂,收穫着考試拼搏的成功和喜悦;有人説,這是離別的季節,因為每年這個時候,都有一批年輕的學子與他們親愛的師友一一作別,離校而去,開闢另一塊嶄新而又陌生的天地。所以,在這個季節,許多人總在有意迴避那些傷感的唐詩宋詞,總是喝着傷情的啤酒卻故作豪氣。

其實,這個季節最為絢爛多姿,也最接近人生現實。因為這個季節,我們有退縮,也有拼搏;有相聚,也有分離;有忘卻,也有一生一世忘卻不了的記憶。這,就是我們的大學生活,多情,神祕,美麗而又純潔!

冬天的校園,總讓人油然而生敬意之感。

十年寒窗,十年磨劍。這是每一個有志青年必經的考驗。真正的英豪往往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將徹骨的寒冷洞穿!

智者們説:真正的寒窗,催生着真正的希望。對豪氣干雲的年輕學子而言,漫天風雪,不過是青春瀟灑的詩情;數九寒天,又怎能封凍我們連綿不盡的思緒,和青春歲月裏那五彩繽紛的夢境?更何況,家中郵寄的包裹還承載着父母家人深情的掛念,而師友的鼓勵與關懷,更是歲末天寒裏及時送到的熾熱火炭,燃燒着讓你一生無法忘記的温暖!

所以,即便寒風凜冽、隆冬來臨,我仍然喜歡漫步校園,看點點堅堅的朔風寫下温馨而聖潔的詩篇!

之三、校園意念

粉筆

大山子孫,清白純淨。千淘萬濾,結晶成敦厚的精靈。無論飄到哪裏,都改不了巖石的秉性。

纖細而結實,寧折不彎。一點一點磨損自己,好讓那些飢瘦的心魂和疲憊的思想煥發青春。

白常以黑為伴。沒有黑板的映襯,哪有它眉清目秀?沒有黑板的鋪墊,它怎能隨意抒寫?凡事都得協力合作,可有成功者單幹獨行?卑不亢,不偏不倚。一筆一畫都客觀展現書寫者的心路歷程。忠臣良將的宏願,哪怕禁閉在牢獄的黑暗裏,終究要與日月同輝,温暖人間千載。奸佞賊子的偽詔,即便高懸天空,也只能陰霾一時,終究會消跡於寰宇。

遠離大山,質地不變。不管寫在何處,無論誰來執筆,橫豎撇捺彎勾,每一筆每一劃都貫穿書寫者的心魂。來得本真,去得坦然。化為粉塵,飄飄灑灑,無蹤無影。

黑板

黑得純淨,黑得熱誠。汩湧清澈的泉流,滋潤眾生的稚嫩,擦拭混沌的心魂。

黑得清亮,黑得澄澈。恰如歡快的小溪總把心情寫在臉上。黑,確實不美,卻決不無端慕羨白。倘若白得晃眼,琢磨不透城府的淺深,還不如黑的讓人放心。

無怨無悔吸收粉塵,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當臉上的黑漆褪盡,那顆熾熱虔誠的心,方才坦然。

黑,是心魂純粹的反照。黑,是天性故本的識別碼。

從不因醜羞愧,總是以黑為榮。有什麼比你這黑更清純?有什麼比你這黑更加深沉?

講台

僅僅三尺,可決不能小瞧。雖比不上燕昭王黃金台招賢納士的聖明,但對台前表演者的評判打分,卻把握得很準。

躬身於甘願把自己化作一縷白煙者的面前,那便是一架昇天梯。任你摘星攬月,雲帆高掛濟滄海。

打骨子裏瞧不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口若懸河,像乾癟的種子撒在肥沃的田地,讓秋天飢餓哭泣。

對讀書破萬卷傾情講學佈道者,頂禮膜拜;對甘為孺子牛辛勤澆灌耕耘者,崇敬有加。知識食糧逐漸豐腴營養不良的肌體,智慧精髓循序,啟迪惺忪懵懂的心靈。台上台下心有靈犀,默契溝通。

三尺講台實在太矮,仰望聆聽卻從不懈怠。掂量輕重,客觀公正。熟升熟降,涇渭分明。君不見———虔誠者自台角節節擢拔,褻瀆者從枱面紛紛落馬。

第四篇:中國人斷章取義

1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

這話是愛迪生説的,很多老師家長也拿來教育孩子。

請把話看完行不?人家的原話是:?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哥哥,你看清楚人家的原話了麼?

2、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我要是知道這話是誰先寫成這個樣子的,非拿把刀放他脖子上?你y的去……把你的孩子做餌,去引狼去!?

可怕的方言,有些地方把?鞋子?説成?孩子?,這句話其實是説?跑不掉鞋子,套不到狼!?

3、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諸葛亮是什麼人大家應該都知道,但你不知道的是中國人認識的諸葛亮其實是《三國演義》中的,並非歷史中的。

《三國演義》是小説,《三國志》才是歷史!那我就只説小説。

我不管諸葛亮是這個家,那個家。我從小説三國中看來,他就是個軍事家。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太扯蛋了吧?後來長大了才知道此?皮匠?不是彼?皮匠?,而是裨將!

4、餓死是小,失節是大

提到這話我就想罵人,你nnd程頤朱熹

這話的意思本來跟?壯士不飲盜泉之水??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一樣的。本來指的是男的,説不要為了一點小小的好處,就失去了氣節。到了這兩個狗日的這裏變成了女人了!

我承認,這個?失節?現在是指女人失去貞操,可你知道這個指?失去貞操?的意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麼?就是從程頤那裏來的。至於朱熹我記得好像是程頤的弟子,後世學習理學的人稱之為?朱子?!我不知道這位?朱子?有什麼著作留下來(我不看這類書)但不知道他的?著作?中提到過他和自己的兒媳有一腿麼?

5、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老師都會告訴你,比爾是如何努力,才有今天這個身價的。他是如何白手起家的!沒錯,他是白手起家,我也會這麼告訴你!但你的老師跟你説過他父母是ibm總裁沒有?他白手起家只是指他不上學以後,而後來的公司,他老子投資了。比爾的第一單生意就是他老子給親手做成的,這裏面沒他什麼事!甚至第2 3 4 5 6都是他老子做的。這時候你還相信努力麼?套一句老話,這是個拼爹的社會

6我們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布萊德利

這句話很多的中國教材中表達意思是都認為這句話是美國對朝鮮戰爭的總結,表達了帝國主義害怕中國的意思。

中國解釋是:我們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們過去知道的是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而中國人民志願軍則是

一舉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取得了一個偉大的勝利,我們是第一個讓美國人在沒有取得勝利的情況下籤署了停戰協定,大滅了美帝氣焰,大長了人民威風,連美國人也如是説,這就是明證。

但是布萊德利的説的這段話卻是有前提的:?如果我們把戰爭擴大到共產黨中國,那我們就會被捲入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對手打一場錯誤的戰爭?。而實際上這句話的原意是?如果我們把戰爭擴大到共產黨中國,那麼我們會被捲入到一場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對手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中。? 這句話是1951年5月15日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外交關係委員會前作證的聲明,話題是麥克阿瑟因為與杜魯門總統發生統帥權之爭,並且主張將韓戰戰事擴大至中國一事。

時間一變,然後將前提條件刪,表達的意義與原意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7民諺:無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差之一字,繆之千里……

8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原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論語〃陽貨》

在《史記〃孔子世家》裏,提到了孔子説出這句話的衞國之行,孔子?居衞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醜之,去衞。?

?女子?和?小人?是有所特指的……範圍遠沒有那麼寬泛

9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大宗師》

與其在死亡邊緣才這樣互相扶持,還不如大家找到一條水路,開開心心地回到廣闊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這才是王道……要知道,不是所有悲劇化的愛情都那麼美妙…………

10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

這句太熟了,看過《誅仙》都知道……那麼它到底是啥意思呢?——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原來這樣……

11牛頓: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最後這個蠻有意思,有必要好好解釋~~:

事情還得從牛頓寄給英國皇家科學院的一篇論文"theory of light and colours"説起。在這篇光學專著中,牛頓報告了他在光學研究中的實驗結果,並提出了著名的光的粒子説。這篇文章引起了當時科學院負責審理論文的一位科學家虎克的強烈質疑。這個人在自已的專著 "micrographia"中認為光是波,再加上好勝心強,他對牛頓的粒子説自然是恨之入骨,從此兩人相識並交惡,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掐架。這是1672的事。

後來,為了表達自己的憤怒,虎克提筆給牛頓寫信。在當時的歐洲,紳士們在私人信件中不論多麼憤怒,都要表現出大度和禮貌,明明很討厭對方卻仍寫些很肉麻的話,不滿只能在字裏行間顯示出來。於是有了虎克這樣的信,"我絕對欣賞您精彩的論文,並極其高興看到您拓展了我因沒時間只開了個頭的工作。我可以肯定您已經超出了我所做的工作,而我相信可能在任何領域裏都找不到能和您相提並論的人物了。您已經事實上完成並修正了我粗陋的工作,而這些本該是我來完成的..." 虎克在這裏很客氣,但意思很清楚:牛頓是在他的啟發下開始工作的。

牛頓的回信同樣有趣,"在哲學領域裏我最不願看到的就是爭論,更別説是在紙面上的爭論了...朋友之間的私人信件往來與其説是爭論,不如説是互相指導,相信我們就是個例子。"然後下面就是這句流傳了幾百年的名言," what descartes did was a good step. you have added much several ways, & especially in taking the colours of thin plates into 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 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ye shoulders of giants." ([關於光學]笛卡爾往前邁了不錯的一步,您在很多方面又對其做了豐富,特別是把對薄板顏色的思考引入哲學。如果我能看的更遠的話,那也是因為我站在您這樣的巨人的肩上。

牛頓這裏表面上稱讚虎克是?巨人?,其實是在諷刺虎克。不僅因為虎克在光學的成就還稱不上巨人,而且因為大家都知道虎克這個人身材矮小,可能還有些駝背,用牛頓的話形容 "is the most and promise the least of any man in the world i ever saw"。原來,這位還沒有發表"the principia", 剛剛有些名氣的劍橋大學教授根本沒有謙虛的意思,他也不會想到這句揶揄自己老對手的話會被後世國小生掛在教室裏成為座右銘…………

所以説,讀書時盡信書不如無書,我的讀書時要學會質疑,學會反思。

第五篇:學習十七大文件精神,不能斷章取義

黨的十七大結束後,一個空前學習十七大文件的熱潮正在中國掀起。從人們學習文件的體會看,人們對十六大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對改革開放政策使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的評價,表示滿意。但是,對這樣的成績取得,到底歸功於誰,是在不斷的捉摸的。為什麼這樣説?這得看人們所發出來的議論,從這些議論中,我們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學習十七大文件,出現頻率最高的是什麼?是三個永遠銘記。在許多評論文章中,人們不斷地提起這三個銘記,而這三個永遠銘記,出現最多的是哪一個呢?當然,還是第一個銘記,也就是“我們要永遠銘記,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人們為什麼會對這個第一永遠銘記感興趣?關鍵是中國人民的那種純樸的感情和感恩思想影響着這次學習活動,也就是説,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有了今天的成就,永遠懷念開國領袖毛澤東。如果沒有毛澤東的高瞻遠矚,沒有毛澤東倡導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沒有毛澤東當年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沒有毛澤東那時在聯合國恢復的合法席位,沒有與美國建交,與日本恢復邦交正常化,就沒有後來改革開放的基礎。還有一條,如果説毛澤東不是用發展的眼光,用人才的眼光看中國,看未來,真正的像他的敵人攻擊的那樣他是獨裁者,是濫殺無辜,那麼,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就沒有人才儲備,也不會有後來改革開放政策的延續,所以,我們應該永遠銘記到這一點。

胡錦濤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到三個永遠銘記,是這一代共產黨人的胸懷,也是這一代共產黨人向世界表明,我們的事業,是承前啟後的,我們的事業更是繼往開來的,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是一任接着一任乾的,我們即是總結歷史經驗,又是必須開創未來的,中國共產黨的十七次代表大會,是一次一次地開過來,一次又一次地按數學順序排列過來的,這個順序,不可能,也無法跳躍任何數字,那麼也無法割斷任何時期的歷史,所以,必須總結以往的經驗,帶着中華民族的一代又一代,用中國的國情和中國人的發展思路,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健康穩步地朝前走。

十七大文件,即是對歷史的總結,又是對未來的展望,即是新的五年的動員令,號召書,又是今後五年工作的指南針,方向盤,所以,學習十七大文件,就是要總結成就,發揚光榮傳統,讓我們在懷念過去中找到動力,在看到眼前的任務中,增添力量,不否定過去,更要正視現在,用歷史的眼光,發展的眼光回顧過去,展望未來,開闢未來,怕是中國人應該把握的尺度。

作者:許遠國來源:強國博客

標籤: 讀後感 斷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g93z3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