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圍城讀後感滿分文章合輯

圍城讀後感滿分文章合輯

圍城讀後感滿分文章合輯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圍城讀後感滿分文章合輯,方便大家學習

圍城讀後感滿分文章合輯1

《圍城》我是先看電視劇,後來有斷斷續續讀丁些片段(這本書情節連續性不強,確實可以跳着讀),最近才—口氣從頭到尾將整本書讀完。讀完以後,對這本書又有了些新的認識。

有的報道説,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着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説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説謊就説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着岸。

圍城讀後感滿分文章合輯2

第一次看《圍城》,是好多幾年前的事,聽説這書有名,於是就讀,除了覺得作者愛用幽默有趣的比喻,印象不深。近日再讀,越讀越覺有味道,猶喜歡“導讀”上一段文字,覺得説出了自已的感受,也是對《圍城》最好的概括和定位:“這是一本有趣的書。鄭重説點,是本睿智的書,因為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侃。----在哈哈大笑或含笑,哂笑之時,你會歎為觀止,會驚異於作者何以竟能做到這一步。”

所以我個人覺得《圍城》比《官場顯形記》《儒林外史》等諷刺遣責小説更進一步,就在於前者有固定的社會背景,離了這個社會背景,人物意義就大打折扣。

“好書不允諾廉價的幸福。”

那麼《圍城》又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呢?《圍城》常被看作關係婚姻問題,所謂“城裏的人想衝出去,城裏的人想衝進來”,其實不止錢鍾書先生把在方漸鴻的經歷和其他人的小故事來用來借喻自己的想法。

那我來剖析一下書中人方鴻漸。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着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方鴻漸是有點虛榮的,有點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並不像辛楣一樣有真才實學,也不像韓學愈等人一樣完全昧着良心。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城”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假如方鴻漸玩世能夠徹底點那也好,可是他沒有像韓學愈一樣將他的假文憑發揚光大。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説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説謊就説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着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蘇文紈在歸國的輪船上就表現出對方的愛慕了。可是方並沒有表達什麼。到後來鴻漸的博士學位鬧笑話之時,本來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蘇文紈一點就會破。蘇博士不點破,這擺明白了,是因為愛。可是方鴻漸還一頭栽下去,當起了一個愛慕蘇小姐的角色,與趙辛楣爭風吃醋,這都不無是他自己的錯誤。他以為玩世無所謂,但卻不知道是他自己破壞了自己與唐小姐本應美好的感情,流落到三閭大學裏去。與孫小姐完婚一起到上海打工後,他是被生活所迫,才拋棄了玩世的態度,如他自己所説:撒謊往往是興奮快樂的流露,也算得一種創造,好比小孩子游戲裏的自騙自。一個人身心愉快,精力充溢,會不把頑強的事實放在眼裏,覺得有本領跟現狀開玩笑。真到憂患窮困的時候,人窮智短,謊話都講不好的。

也許從第一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

他層層深陷,卻又渾然不知人的悲劇往往是由自己未能防微杜漸讓造成的。

圍城讀後感滿分文章合輯3

讀罷《圍城》,我的情緒是複雜的。正像蘇文紈説:“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是否也由這樣的一座城。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抵如此。”正如楊絳所説,不僅婚姻像圍城,人生、生活、職業等等更像圍城。以前在學生時代,應對着學業;成年後,參加工作,應對的是職場;現在,墜入世俗去成就婚姻時,應對的是愛情。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循環,重複的做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是,個人的心態決定了這個循環是惡性還是良性。知足常樂者安於現狀,積極進取者奮發向上,然而一味厭棄自己的生活,空想不實際的事只會令自己陷入圍城。

最後我還想説一句讀後感,知足常樂。圍城總是存在的吧!學校,家庭……揹負着老師,父母的期待。有時身心俱疲,想要衝出圍城。可當真正衝出的時候才發現不過是進入另一座圍城罷了。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成功與失敗,學習與娛樂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元素,一種色彩當它們存在時,生活才會感到滿足,才會變成彩色的。所以也就不會想到要逃離圍城,也會感到幸福滿足。

圍城讀後感滿分文章合輯4

從文學批評的角度説,中國的當代小説不是少了批評,而是已經遠離了文學。當然,這話從我嘴裏説出來,一面遭人白眼,一面惹得自己一身煩。

但也有幸,偶爾遇見一本好書,會反覆來讀,感覺自己像是浪裏淘沙,尋到寶了。這場面,想來民國時候,應該不算多見。多少大師,都扎堆在那個年代,你方唱罷我登場,那也是好不熱鬧。誰要是敢對文字不敬,恐怕很難混的下去。

其中翹楚,現在被人提到最多的,恐怕魯迅,但我內心裏,最喜歡的,反而是老舍。想來想去,最好的比喻,應該這樣説,在我小小的私心裏,文學上幾十年飄忽而過,老舍之於魯迅,大抵是當代的王小波之於王朔。很難分出伯仲,但實實在在地各有特色。

説回《圍城》的作者錢鍾書,實在不敢評價,只一本《管錐編》,恐怕老爺子的地位就無人能及了,恰好還有一位名夫人楊絳先生。

《圍城》應該是錢鍾書唯一一本長篇小説,另外還有一本《貓》和中短篇小説集《人·獸·鬼》,不過除了《圍城》,我只草草讀過他的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和《毛姆讀書筆記》一起,應該算是我的開竅作品。人生書讀的再多,讓人開竅的,恐怕也就三五本書。

《圍城》故事也簡單的很,主人公方鴻漸,在外國遊學,弄了個假的博士文憑,回家準備應付父親大人,以及未過門就去世的妻子一家,船上遇見鮑小姐、蘇小姐同回上海。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談不上見一個愛一個,但是從上海,到三閭大學,最後帶着同路結伴又成為自己妻子的孫柔嘉輾轉回到上海,平平淡淡,吵吵鬧鬧的幾年光景裏,看清了周身的人、出身、地位、以及社會的規則和玩法。

錢鍾書筆下厲害的地方,不僅有對情愛細節的描寫,更重要的是對知識分子中人情世故的批判。當然,「批判」二字錢鍾書可從未提起,全是我讀後在蛛絲馬跡中總結而成。

譬如,在三閭大學時,得知自己沒有被續聘,在書中有一段寫到:

他入世多年,明白在一切機關裏,人總有人可替,坐位總有人來坐,慪氣辭職只是辭職的人吃虧,被辭的職位漠然不痛不癢;人不肯坐椅子,苦了自己的腿,椅子空着不會肚子餓,椅子立着不會腿痠的。

還有討論政治家和教育家的問題,錢鍾書又寫:

鴻漸道:“這不是大教授干政治,這是小政客辦教育。從前愚民政策是不許人民受教育,現代愚民政策是隻許人民受某一種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像你們的報紙宣傳品、訓練幹部講義之類。”

這話放到當下,也毫無歷史差別感,尤其是網絡世界上,更像是某種愚民政策了。

不過書裏更細膩的,還是對方鴻漸幾段且進且退的感情描述,以及在三閭大學的人情冷暖。忍不住總要多翻幾遍。書裏,方鴻漸唯一一個真的愛上的人是唐小姐,文中第一次是這樣描繪唐小姐的:

唐小姐嫵媚端正的圓臉,有兩個淺酒渦。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錢費時、調脂和粉來仿造的好臉色,新鮮得使人見了忘掉口渴而又覺嘴饞,彷彿是好水果。她眼睛並不頂大,可是靈活温柔,反襯得許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講的大話,大而無當。

……

她頭髮沒燙,眉毛不鑷,口紅也沒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彌補造化的缺陷。總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會裏那樁罕物————一個真正的女孩子。

一句「一個真正的女孩子。」普通又至高無上的評價。順便還諷刺了一下當代政治家。

對於唐小姐,是兩個人的錯過,對於蘇小姐,是情愛裏的不合,對於孫柔嘉,則是事出有因的湊合。錢鍾書在一部《圍城》裏,寫出了男女情愛之間的全部的可能,愛人、被愛,和莫名其妙的婚姻。

面對唐小姐,方鴻漸會想“為什麼愛情會減少一個人心靈的抵抗力,使人變得軟弱,被擺佈呢?”而換到孫柔嘉,又寫到“他對她也許不過像自己對柔嘉,可見結婚無需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資本了。”

整本《圍城》,勝在細節,勝在文字背後,你不得不咂摸咂摸人心,咂摸咂摸自己。我就想到許子東在節目裏講,為什麼中國人寫不出好的懸疑小説,因為中國人,就愛看結果,書放在那裏,你就告訴我誰是兇手,有什麼動機,就好了。日本人則全然不同,他們尤其關注細節,為什麼在這個時間要做這個,為什麼選擇回家而不是別處,兇手心裏怎麼安排、怎麼規劃的,怎麼把一個案子做的天衣無縫的。

在中國,找不到這樣的小説,但是在大家筆下,中國人對人心人性的描寫,還是不輸日本的,僅僅這本《圍城》,就算得上其中翹楚了。

當然,再加上錢鍾書時不時的敲打一下社會,這故事看着不像是逼真,簡直就是在你我身邊發生過的。而且文中許多類比、比喻的寫法,深得我心,有些愛不釋手。比如“烤山薯這東西,本來像中國諺語裏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聞的時候,覺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過爾爾。”比如“外國科學進步,中國科學家進爵。”再比如“辦行政的人尤其難守信用,你只要看每天報上各國政府發言人的談話就知道。”

這本書,很多人做過考究,説方鴻漸,就是錢鍾書,對此,楊絳先生在後記裏也寫了,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點真實的影子,也都有一點創作的昇華,有時候,是這個人的故事安在了那個人身上,有時候,是那個故事裏的人,安在了這個故事的某個地方。所以也説道:

創作的一個重要成分是想象,經驗好比黑暗裏點上的火,想象是這個火所發的光;沒有火就沒有光,但光照所及,遠遠超過火點兒的大小。

也算是前輩對後人的告誡。

再説回開篇,我説“中國的當代小説不是少了批評,而是已經遠離了文學。”這話一定是會捱罵的,為免於此,我還是引用一段書裏的原文,表達一點自己的想法,就像錢鍾書説:送給女人的東西,很少是真正自己的,拆穿了都是借花獻佛:

“她序上明明引着JulesTellier的比喻,説有個生脱髮病的人去理髮,那剃頭的對他説不用剪髮,等不了幾天,頭毛壓根兒全掉光了;大部分現代文學也同樣的不值批評。這比喻還算俏皮。”

如果讓我用兩個字來形容這本書,大抵也是「俏皮」。

圍城讀後感滿分文章合輯5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這就是《圍城》。《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説。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

《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小説裏説方鴻漸的婚姻就像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前卻有拼命的想進去,有的報道説,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着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的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説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説謊就説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着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圍城》從“圍城”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着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圍城”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裏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鍾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為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義得以被認識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希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醜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ggj4q.html
專題